0

语文修辞手法选择题(经典20篇)

结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婚宴自然也是显得非常的重要,怎样让来客吃好,才算是一个圆满的婚宴,那么婚宴如何布菜呢?下面是问学吧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婚宴酒席菜单的选择。

浏览

6831

文章

110

篇1: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仿照加点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2分)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答案】【要求:能准确把握提挈语"……再……,若……也只是等同于……",内容不重复,语意连贯。酌情赋分。】参考示例一:时间再珍贵,若任其流逝(不能抓紧)也只是等同于流水。参考示例二:生命再宝贵,若虚度光阴(不知珍惜)也只是等同于朽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⑴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⑵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⑶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

⑷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B.拟人、夸张、排比、比喻

C.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一是品读相关句子;二是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是与句子下面所列选项的修辞手法进行比照,确定正误。很容易发现D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解析】本题是对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选择。解答时须逐项进行判断,很容易发现,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虽有比喻词"似乎",但不是比喻句。

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划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补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做题时除了要注意补写的句式应与画线句相同或相似外,还要注意修辞运用的一致性。很明显所补写句子应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同时补写句子是对"无字处读书"的阐释。

参考答案:示例①: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②: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③: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期间,王双华同学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使他陶醉,他很想把家乡初夏的美景描绘出来。请你用下面所给的词语,经过自己的想像,用比喻或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王双华家乡的美景。(100字以内)

山峦翠竹深潭小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将修辞手法放在写句中考查,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句子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语义清晰、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参考答案:示例:夜雨把山峦洗得明净葱茏,翠竹迎风摇曳,如青裙少女,飘逸一阵阵清香。山下的深潭,明镜一般,倒映水中的蓝天、白云和山峦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小溪便从这山水间流出,像一条长蛇,蜿蜒着流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C【解析】C项中的“沉湎”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是贬义词,其余几个都是褒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192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B【解析】“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没有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屋子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使是人颤lì(),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某个场景。(要求:运用划线句子的修辞方法;50字左右)

(1)栗

(2)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赛腰鼓的艺术美。

(3)参考示例:看那风中的树木,时而如战士匍伏前进,时而像诗人仰天长叹,时而如画家凝神聚力,时而变换的姿式都令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语段,仿照前后文,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参考示例:

(1)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

(2)金风送爽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解析】首先弄清划线句的句式:动宾短语+并列短语+比喻句;其次确定第一、三个分句依次写春天、秋天的季节特色;最后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4)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把洪流比作血液,属于比喻;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呻吟”写白杨树,是拟人;

(3)把“高粱”比喻成“红布”。“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排比;

(4)“注视着,注视着”是反复。

答案:

(1)比喻(2)拟人(3)比喻、排比(4)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没有采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A.“身体”比作“飞天”,是比喻;

B.“身体”比作“箭”,比喻;

C.该句属于一般的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D.“身体”比作“流星”,是比喻。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很多成语中有修辞的影子,比如“门庭若市”和“_________”都运用了比喻,肝肠寸断和“_________”都使用了夸张,再如“百花争艳”和“_________”都使用了拟人。

①旁若无人②怒发冲冠③兔死狐悲④口是心非⑤手无寸铁⑥呆若木鸡

A.⑥⑤③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⑥②③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要求进行回答。

①“旁若无人”指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没有修辞。

②“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运用夸张的修辞。

③“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狐悲”赋予狐狸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拟人修辞。

④“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没有修辞。

⑤“手无寸铁”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借代的修辞。

⑥“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比喻修辞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A.“《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诗经”比作“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诗经》丰富、神秘、美好的特点。

B.“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中“给”和“藏”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分别是“jǐ”和“cáng”。

C.“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中的“美”字共9笔,第5笔是“横”;“美”是象形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心神外散”和“笑靥轻漾”两个短语结构一致,都是主谓短语。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法修辞。

A.正确;

B.正确;

C.有误,第5笔是”竖”,美”是会意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正确。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A)解析:B“由于”与“所决定”搭配不当。C“好坏”是两个方面,下文只涉及一个方面。D“不是”与“而是”后的内容没有构成对立关系,另“主旨”与“描写”不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C)解析:A应为“当……后”搭配不当。B“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赘余,应为“不到一小时”。D“塑造”与“人格力量”不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2发)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反问句修辞手法例句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问句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0、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1、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吗?

12、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13、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14、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15、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方望一望呢?

18、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9、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对偶句修辞手法例句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对偶句:

1.东风恶,欢情薄。

2.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3.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8.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11.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2.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13.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4.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15.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16.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17.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比喻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拟人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

(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