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兽的传说是民间故事吗(推荐20篇)

浏览

850

文章

86

篇1:南瓜的功效、作用及民间传说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南瓜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传入中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的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南瓜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南瓜的民间传说

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放着,称作“JACKLANTERN”,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

南瓜的功效和作用

1、解毒:

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能起到解毒作用。

2、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

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适宜于

3、防治糖尿病、降低

南瓜含有丰富的钴,钴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并参与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有特殊的疗效

4、消除致癌物质:

南瓜富含锌,有益皮肤和指甲健康,其中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具有护眼、护心和抗癌功效。另外,南瓜籽是有益大脑健康的欧米伽-6等重要脂肪酸的极好食物源。距离南瓜皮越近的部分,营养越丰富。因此,南瓜去皮越少越好。南瓜籽可以煮着吃或晒干后炒着吃。

5、促进生长发育: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

6、防治妊娠水肿和高血压:

南瓜花果的营养极为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间传说风水故事_风水传说的神奇故事

全文共 6658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里会有很多的风水传说故事,所以很多的老人家是很避讳这些风水传说中的风水禁忌。现在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些听到的民间传说及风水故事吧。

风水故事六:民间风水龙脉的故事

对唐朝人来说,那时注定是多事之秋:安史之乱还没平定,回鹘又杀出来个骨力裴罗,先平西域,再破突厥,然后独霸草原和大漠,虎视眈眈瞧着中原这块肥肉。彼时唐肃宗在位,光收拾烂摊子就够手忙脚乱了,根本无力应付来自边疆的威胁,嘬了几天牙花子,决定把闺女送出去给骨力裴罗做老婆。这也符合汉唐两代的一般规律:男人不行就换女人,打不过人家就和亲,通过做老丈人或者大舅哥的方式换和平。

把闺女送出去之前,唐肃宗派了一批人到回鹘出差,实际上是做考察,摸摸骨力裴罗的底细。考察团里有位奇人,一路上东张西望,见个小山包就爬上去,用土圭测日影,用罗盘定方向,还在纸上画些莫名其妙的符号。领队的表扬他.说军事勘测很重要。那人说得了吧,什么军事勘测,我在找龙脉呢。原来他是位风水先生.

该风水先生回到长安,向唐肃宗汇报说,经过他精心勘测,终于发现了龙脉所在,就在大漠之南,一座名叫福山的小山丘,只要毁了这坐小山丘,回鹘的王气就散了,骨力裴罗就完了。唐肃宗大喜,吩咐送亲的人一定要找到福山,把它搬回来。后来送亲队伍果然找到了福山,用火烧,用醋灌,把它分解成一块块,装车运了回来。后来骨力裴罗果然死了,回鹘走向低潮,边疆威胁解除了。

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属实,都可以写进风水书里.作为一个案例来讲。因为它能证明风水很神,很有用,很有历史渊源。

还有两个案例,跟唐肃宗挖人龙脉这个非常相似。11世纪后期,辽国皇帝担心女真人威胁国家安全,让风水先生去女真部落找龙脉,找到一座小山,火烧醋灌,挖了回来,堆在北京西安门内大街,现在叫免儿山。13世纪初期,金国皇帝担心蒙古人威胁国家安全,让风水先生去蒙古大漠找龙脉,也找到一座小山,火烧醋灌,挖了回来,堆在北京景山公园,现在叫万岁山。可惜都不大灵:辽国皇帝挖了女真人的龙脉,女真人还是灭了大辽;金国皇帝挖了蒙古人的龙脉,蒙古人还是灭了大金。把这两件事写进书里,证明的就不是风水学很神,很有用,而是很烂,很碍事。但痴迷风水的朋友会说:他们挖龙脉没挖对嘛,当时要是派我去,肯定能找到真正的龙脉,所以不能说明风水学不管用,只能说明他们学艺不精。

此类挖龙脉之故事,在黄梅四祖也上演过一次,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已无可考,传说:黄梅四祖寺来龙山一直在生长,如果长到太白湖黄梅就要出天子。恰好皇帝在金銮殿上头晕目眩,命钦天监观天象,钦天监观天象之后,报告说:湖北境内有一块宝地,成形后将要出天子,故陛下上殿头晕。至于准确位置,确实无法看清,于是皇帝派人在湖北到处寻找,当找到黄梅四祖寺附近时,发现此地确实有帝王之气,于是飞报朝庭,迅急派兵前来挖断山脉,此山就是现在龙腰山,经过堪测后,一致决定挖断龙腰山来破坏黄梅出帝王的风水。当兵卒白天挖断龙腰山的时候,晚上挖断处又自动合拢,如此往复多次,神鬼也累了,于是就在高空叫道“你白天有千人挖,我晚上有万人填,只怕桐桩钉四沿”,于是军士头目,就砍来桐梓树削成桩,在挖的时候,于边沿钉上桐梓树桩,晚上神鬼见了树桩不敢近前,就这样将龙腰山挖断了,破坏了黄梅出天子的风水,直至今日,挖断处仍然存在,当地人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

看了民间传说风水故事还看:

风水故事四:宋朝帝皇陵墓的风水传说

宋陵分布在浙江绍兴和河南巩义两地,位于河南巩义的陵区是北宋“八陵”以及为数众多的皇后陵、皇亲贵戚及勋臣墓,位于浙江绍兴的陵区是南宋六位皇帝及数位皇后的墓,称为“南宋六陵”。

北宋王朝建都河南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梁,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穴和丰殓厚葬。陵区南有嵩岳,北有黄河,可谓“头枕黄河,足蹬嵩岳”,是被风水家视为“山高水来”的吉祥之地。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曾作了这样的描述:

七(八)陵皆在嵩山之北,洛水之南,虽有岗阜不甚高,互为形势。自永安县西坡上观(永)安、(永)昌、(永)熙三陵在平川,柏林如织,万安山来朝,遥揖嵩少,三陵柏林相接近,地平如掌,计百十三顷,方十二里。

上述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三陵风水好,但是永定陵即宋真宗赵恒的陵墓风水却不佳,关于北宋亡国的原因,有一说法认为是由于宋真宗的陵墓风水不好造成。据宋代何选《春渚纪闻》记载,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县西北)白云山人徐仁旺曾经上表奏告,与宰相丁晋公(丁谓)商议迁永定陵(即宋真宗的陵墓)一事。干兴元年(公元1022年),负责山陵(山陵旧指帝王的坟墓)一事的丁晋公不听风水师徐仁旺之言,他固执地将真宗的陵墓确定在牛头山后之地。徐仁旺主张用牛头山前面的土地,而丁晋公坚持要用牛头山后面的土地,不准更换。

徐仁旺曾要求将自己软禁在大理寺(大理寺为司法之所,大理寺卿为正三品官),等三年后可以验证谁对谁非,但仍不能改变丁晋公错误做法。徐仁旺当时曾上表陈述“山后”之害:“坤水长流,灾在丙午年内;丁风直射,祸当丁末年终,莫不州州火起,郡郡盗兴。”后来不出所料,金军攻破都城开封果然是在丙午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丁未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及宋钦宗皆被金兵俘虏,北宋灭亡。由于战乱,诸郡内大火不绝,约有一半的国土变成了强盗横行的地区,史料上记载:丁末年则“诸郡焚如之祸,相仍不绝,幅员之内半为盗区。”徐仁旺的预言果然应验。

风水故事五:七鹤金脸盆的故事

在林园,有一个廖姓的贫穷人家,抱着发财的心理去求林半仙寻块地。

林半仙观其型相,可说并非善良之辈,然又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便答应他了。

他们二人从清水岩后山的东北向北方寻去,只见山势明朗,小琉球峙立海上。

来到一地..林半仙忽然开口说:“这里真是块好地,必然可以大富大贵!”

姓廖的一听,很满意的说:“只要能富就好了!”

林半仙说:“大富大贵是必定的,此叫‘金脸盆’,将来可以富贵满天下!”

姓廖的高兴极了。立刻拉着林半仙要回去动手迁葬祖坟,林半仙说:“且慢!这块非常之地,对你固然很有利,但此地葬后必然伤师,你用了这块地,我的双眼必变瞎,后半生就无法过活了,只要你有诚心奉养我半生,我是可以替你按着脉迁葬的。”

“那当然罗!要是真的能富贵发财,我必然会报答你,奉养你终身,决不敢忘恩负义!”姓廖的赶忙回答。

林半仙说道:“也好!我就答应你,假若你将来违背了诺言,那可不能怪我!”姓廖的满口承允了。

果然,姓廖的祖坟迁葬不久,林半仙的双眼也渐渐瞎了。

而姓廖的却突然发达了起来,他们对林半仙的感激不在话下。

可是俗语说:“事久见人心。”姓廖的觉得每天像奉养老子一样,有些不耐烦,尤其林半仙嗜吃乳羊肉,常常必须杀一只乳羊孝敬他,损失不赀,供奉便一天一天怠慢了。

一天晚上,林半仙刚吃过晚饭,正用牙签剔着牙缝里的羊肉渣,下女送上茶来,林半仙满脸满足的向下女说:“今天的乳羊真嫩真香,好吃极了!”

下女忍不着的噗吱笑了出来!

下女道:“羊是刚从羊肚里生出来的,当然很嫩。”

林半仙道:“怪不得这么香嫩,不过太可怜了!”

下女听了格格大笑,说:“这有什么可怜的,又不是人把它杀死的。”

林半仙一听觉得有蹊跷,便问:“怎么不是杀的?”

下女回答:“是生下来跌落粪坑死的,原本是要拿去丢掉,后来想一想还是拿来给你吃。”

林半仙问:“这是谁的主意?”

“是主人的意思!”下女天真的回答。

林半仙心里知道是姓廖的欺他看不见,而且厌烦侍奉他了,很是恼怒,但他并不动声色。

次晨便对姓廖的说:“令祖先的风水已经起了变化,最好能挖起来,再选择一个良辰吉日重新安葬,这样你的家运才能继续发展。”

姓廖的大惊,带领林半仙来到‘金脸盆’,林半仙叫他把耳朵贴近墓碑...

“你有听到作响的声音吗?”林半仙问道。

姓廖的惊讶的问:“听到了!但不知什么原因,正要问个明白。”

林半仙说:“那是脉移动的象征,要赶紧重新改造,否则龙脉要走掉了!”

“那怎么办好?”姓廖的慌了!

林半仙说:“不要紧!我去把龙锁住就行了!”

姓廖的不疑有他,便依照林半仙的指示,择日破土预备改造。

当日中午,林半仙带着法器,随同来到了地,将木剑往地一插,然后动土挖掘。

当墓桌撬开之后,桌下有一盆水,此盆水乃林半仙造葬时预留的破解法。

林半仙急忙掬起盆中之水洗眼,瞎眼顿时复明。

姓廖的不知内有蹊跷,还直问要如何处理?

林半仙指平他把瓮金盖打开,将要打开之时,突然传出白鹤戏水的声音,开盖后,忽然...

看见七只白鹤从瓮中飞天而去,廖家的人惊讶之余,力捕其中一只,在惊慌之中急忙把盖重新盖上,却折断了一只脚。

在旁围观的人,见林半仙如此神妙手法,都赞叹不已,只有姓廖的看出情形不对,慌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林半仙说:“很糟!因为我眼睛看不见,所以不幸把龙脉破坏了,也因为你本性太坏,忘恩负义的结果,这是没办法的事。”

林半仙在人群嘈杂之中,赶快钻入林中脱逃了。

姓廖的家人追赶不及,赶紧把土重新盖上,重新造好墓碑,也随时要找林半仙算帐。

过了几十年,廖家出了一位进士,因为他天生跛了一脚,大家便叫他‘跛脚进士’,并盛传他就是那只断了一只脚的白鹤转世。

金脸盆为凤山十三名胜之一。

‘金脸盆’坐北向南,其来龙为七星转折而下,其墓埕四周自然形成隆起之土丘,中微凹,成脸盆状,内明堂藏风聚气,罗城紧密,其案为小琉球岛。

以前整个林园仅有‘金脸盆’的墓碑是青岛石,在二十多年前墓坟被盗后又重新整修,由墓碑上可看出内葬三人。

风水故事一:风水宝地

我有个盲师好友,在当地县里颇有名声,凭着一身风水玄学技术,小日子还算比较滋润阔绰。他思维非常敏捷,加上那过耳不忘的本事,用流星赶月法排八字或者起六爻卦极快,只需两、三秒钟。我俩比较投缘,每次我去探他,总要通宵达旦的畅谈。

有一次聊到风水改命的话题,他便把一个老客户的秘密告诉了我。这个客户老赵一家子都是朋友的常客,算是知根知底的了。

这个老赵原是命运极苦之人,是个遗腹、过房之子;本不姓赵,只因他尚母腹之中,亲生父亲就急病故去,无奈间母亲怀着他改嫁赵家。

老赵半生务农,过得很一般,但是有一股子韧劲学风水要改造家运,多番折腾总难如愿。

老赵有3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初中毕业就弃学务工了,但是家境仍然窘迫。转眼间大儿子20出头了,一事无成还爱惹事生非,后来干脆盗伐林木被劳教了3年。

老赵的大儿出狱后,父子俩整日窝家里,费尽思量想整出个生计来。有一天,老赵捏着酒盏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自己整的都是老赵家风水,而本人的亲生父亲埋在哪里都没搞清楚!或许病源穷根就在这个点上!?

回去打探亲生父亲的坟墓倒是很顺利,只是目测其风水确实很差;要动迁父亲金骨,房上的六亲也没啥意见,毕竟他是父亲唯一的血脉。

但是,要找一个发得快的风水宝地就很难了。这个似乎难不倒老赵,他在民间学到了一招旁门左道——据说:偷葬别人正旺的风水坟山可以搭上顺风快车,寅葬卯发!

老赵对周边的名墓倒是考察过不少,风水术理也略通;很快他就选中了一个清末的名墓,决定用他亲生父亲的骸骨去偷葬。这个晚清的名墓风水极佳,发福绵长,丁财贵俱全,子孙遍及两岸三地,出了不少官员、富翁。关键还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隐蔽,是坐在半山腰的一个金交椅上,前面几重龙虎交关,勒出一个水聚天心的山塘来;如今山林茂密,除了少量的子孙清明上坟挂青,倒真是人迹罕至。

老赵说干就干,很快打开了父亲的坟,骸骨大多都化了,只有颅骨和少量的一些大骨;老赵打了一口小棺材,装好了父亲的残骨,专等挑个晚间的好日课偷葬。

那晚,老赵带着3个儿子,从清墓的坟台正下方打了一个水桶大小的洞,深入墓穴中心,然后把盛着父亲骸骨的小棺材偷葬进去。

说来也真奇怪,自从偷葬成功后,没几年,老赵的大儿子出去做泥水,竟成了远近闻名的包工头。他后来既包工程又做建材生意,真个富贵起来,身家几千万。老赵的2儿子原跟老大做工程,后面也自立门户成了富翁;3儿子搞物流运输,算是事业有成。

更奇的是,老赵家的孙子孙女居然好几个都能读书,长孙已经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老赵让大儿子恢复了本姓,以传香火。

每年清明节他们只能偷偷的在远处祭拜父亲(祖父),隐隐的悼念!

进城享了福的老赵,酷爱到盲师朋友这里侃大山聊些算命、风水的闲事,顺便消费些小钱。一次他喝高了,便向盲师炫耀这桩得意之作,醒来后浑然不觉天机已泄!

世事如轮转,风水之福祸果报何其之玄妙复杂,老赵家这桩风水公案后事如何!?我们不敢臆测,只当是听了个未有结尾的神奇故事罢了。

风水故事三:民间传说与风水故事

清明去帮一朋友祖坟垒土。此地的地主非常善良和热忱,品德非常可贵。此地卖出以后,经常帮我朋友照看祖坟,而且这次垒坟他免费帮忙,出力也最多。中午他的夫人也给我们做了一顿非常丰盛的午餐,只有5人吃饭,却做了十多人吃的饭菜。还拿出了自己家葡萄酿造的葡萄美酒。在此祝福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在修坟的过程中,大家开始闲谈。我们也当着他的面说此地非常好,他也非常高兴,感觉不到一丝嫉妒和后悔。他还给我们说了一则他前5年亲身经历的事情,说这件事情让他相信了风水真实不虚。

前几年,他外婆去世,是她老婆的外婆。他外婆去世之前,就自己相了一块地,所以去世下葬都是自己家人操作,没有风水师在场。

一般老人去世,在当地风俗,都会请表演队伍来表演节目。他们请的是皮影队来表演皮影戏,当晚天气晴朗,不然也看不了这戏了。吃过晚饭,他和他的舅舅几人就去动土,把坟的基础挖出来,第二天才好安葬。挖了不久就挖出来了一块石头,非常圆润,但如果不挖走的话,就无法放棺材。所以他们就准备把石头凿破弄碎移走。就在这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他形容眼睛都张不开,因为雨太大了。像人在端水泼他们的脸。但石头不得不打破,他们继续干活,打断了2根二锤手柄。大家见过二锤的,应该知道这家伙是一般不会断的。因为晚上干活临时搭了一个帐篷,牵了一根电线过来,接了一颗100瓦的电灯。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飞蛾把整个灯泡团团围住,一点光线都没有,这样他们还要去赶走飞蛾。他说一只飞蛾都有巴掌那么大,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飞蛾。

最后他也知道肯定有问题,应该是不能继续挖了,但他小舅舅叫他继续挖,不挖明天没有办法下葬。他也硬着头皮继续干活,最后石头还是如愿打开。但打开石头的时候,他就傻了,因为石头里面有一只小乌龟在窝里爬来爬去。窝里明晃晃的,没有水,他说乌龟是黄色的。他把乌龟捉出来,它又自己爬进去。他们打开以后就知道打破了锅底了。赶忙连活乌龟一起用土轻轻的埋了。第二天还是按时下葬了。这时候我们大家都呼可惜。>>>下一页更多精彩“风水故事四:宋朝帝皇陵墓的风水传说”

#p#副标题#e#

风水故事二:文成公主和西藏的风水情缘

据五世__喇嘛记述,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根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发现,整个雪域高原的地形,犹如一个罗刹魔女仰卧,在风水上叫“魔女晒尸”是非常不吉利的。

为了镇压魔女的煞气,文成公主在罗刹魔女的心脏处,建立庙宇并安放释迦牟尼等身像来镇压,就是我们今天能看见的大昭寺;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恰好镇压住魔女的心骨。文成公主又在魔女的肩、足、膝、肘、掌等地方修建寺庙,形成了西藏历史上着名的“镇魔十二寺”。

后又在其它风水恶劣的地方,修建了佛塔、石狮、佛像、大鹏、白螺等来改造风水。从此之后,西藏日益强盛,佛教也随之兴盛,至今不衰。

文成公主对拉萨的不解之缘。

文成公主与拉萨的不解之缘文成公主是一个志向远大,才貌双全的女子。她为了发展西藏,就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去,带去了茶叶、绸缎、书籍及一尊镀金佛像。

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特意修了布达拉宫,还亲自率大臣近侍前来迎接。他把文成公主接到拉萨,还请文成公主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文成公主在拉萨周围仔细看了几遭,就对松赞干布说,拉萨有王都气象。天空有如八幅金轮,吉祥无比;四周群山环绕,有如八瓣莲花。

只是中部地形不太好,看上去犹如仰卧的罗刹女,布达拉山和药王山就犹如罗刹女的两个挺立的奶子,必须修建宫殿或堡垒,以镇妖气。并在市中心相当于罗刹女心窝的地方修建寺庙,虔诚供奉我佛,那么妖气自会变为福气。

松赞干布听了文成公主的话以后,非常佩服公主的学识,于是派人在市中心修建大昭寺,并且以大昭寺为中心来修建街道民房。当大昭寺修好之后,文成公主又在寺前亲手植了一棵柳树,至今犹存,人们称之为“唐柳”或“公主柳”。

后来,松赞干布的儿子可黎可足又效法父亲,前来中原求亲,唐朝又把金城公主许给他,并立碑会盟,表示汉藏两族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由于会盟的是唐穆宗与可黎可足,他俩的关系又是舅甥关系,因此这块碑又叫“甥舅会盟碑”。碑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世代友好的盟誓以及会盟使臣的姓名及职位。虽经1000多年的风雨,碑文仍然清晰可辨,这是汉藏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门神的来历 门神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2484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课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这人的来头倒也不简单,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而袁天罡,则是唐朝有名的星相家,曾经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称骨算命法。

有一群在长安城外靠泾河吃饭的渔人,每日孝敬袁守诚一尾金色大鲤,袁守诚便会指引他们在何时何处下网捕鱼,必然网网不落空,捉去许多泾河的水族。不知道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它一怒之下,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潜入长安,寻那袁守诚的麻烦。

袁守诚在长安西门繁华大街上卖卦,生意自是十分兴隆,泾河龙王寻到卦摊前,本想当场发作,却被袁守诚先生清奇不凡的相貌所震慑,于是收了轻视之心,向袁守诚问上一卦。

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

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

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

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

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自认身为司雨龙神,那凡人袁守诚怎么可能比自己还先知道天上下雨的时辰,这场赌赛,自己定是赢了。谁知刚回到泾河水府,天上便下令明日雨降长安,降雨的时辰与水量和袁守诚所言不差分毫。龙王虽然大惊失色,叹这世间竟有如此通天晓地的能人,但它性情极刚烈,怎也不肯轻易服输,那争强好胜之心让它晕了头,竟然决定私下更改降雨的时辰,又克扣了雨量。

次日,龙王挨到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共降雨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一个时辰,克了三寸八点。

雨后,龙王化为人形,径直去那袁守诚的卦摊前,一口气将卦摊砸了个稀烂,还要袁守诚立即滚出长安城。可袁守诚只是安静地看着龙王打砸,末了冷笑一声,说道:“我小小卦摊不值钱,只怕有人犯了死罪尚不自知,我认得你,你不是什么白衣秀士,你是那泾河龙王,你私改时辰,克扣雨量,犯了天条,明日恐难免一刀!”

泾河龙王这才慌了手脚,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连忙跪倒在地,求袁守诚救命。

袁守诚叹道:“求我无用,明日午时三刻,你该被魏徵处斩,那魏徵是当朝丞相,你若能在唐王处讨个人情,尚有生路一条。”

泾河龙王拜谢袁守诚后,匆匆赶到皇宫,直待到子时,唐王李世民入梦之后,它才潜入李世民梦中,口中直叫:“陛下,救我!”

唐王吃了一惊:“你是何人?朕当救你?”

龙王道:“臣乃长安城外泾河龙王,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下天条,当被陛下贤臣魏徵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

唐王见它苦苦哀求,心生恻隐,便答应了它:“既是魏徵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

龙王这才放心,叩谢隐去。

唐王李世民从梦中醒转,思量龙王所托,想来想去,决定明日将魏徵留在身边一日,不放他出宫门半步,应可救下那龙王。

翌日,唐王退朝之后,独留下魏徵一人,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安邦之策,再论定国之谋,拖到巳末午初时候,见魏徵有些坐立不安,唐王暗笑,又命宫人取过棋枰,要与魏徵纹枰论道,魏徵不敢不应,只能谢了恩,与唐王对弈。

魏徵棋力高强,唐王本意却只是拖延时辰,厮杀至中盘,唐王已呈败象,不由低头陷入长考,待到唐王拈子落枰,再抬头望向魏徵,魏丞相却已伏在案头,呼呼酣睡。唐王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

唐王任其盹睡,更不呼唤,眼见午时三刻已至,想那泾河龙王,应已逃过一劫。

忽而伏案之魏徵,额前汗珠密布,神情微有焦躁,唐王恐因天热,心疼贤臣,便亲自为魏徵打扇,凉风徐来,魏徵密汗顿收,睡得甚是沉稳。

突闻朝门外有人大呼小叫,唐王起身观看,却是徐茂功,秦叔宝等人,秦叔宝手中提有一物,见唐王在此,便将那东西掷在地上,那东西滚到唐王脚边,竟是一个血淋淋的龙头!那龙头须发戟张,一双眼还未闭合,正正瞪着唐王。唐王吓得后退,惊问:“此乃何物?”秦叔宝答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

魏徵被喧闹声惊醒,步至唐王身边,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适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恕臣慢君之罪。”唐王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但看这龙头,却是何说?”魏徵仍伏在地,并未起身,说道:“此龙是臣适才梦中所斩!”

唐王闻言大惊:“贤卿困睡,并未见动身,更无刀兵,如何斩却此龙?”

魏徵答道:“此龙犯下天条,当被臣于今日处斩,臣虽身在君前对局,却梦离陛下驾云提剑追斩此龙,谁知孽龙仓皇逃窜,一时竟追不上,臣正心中焦躁,幸有陛下为臣打扇,借那三扇凉风,臣撩衣进步追上孽龙,手执霜锋一举斩下龙头,那龙头就此滚落虚空。”

唐王心中一时悲喜不一,喜者,有魏徵如此能人豪杰相助,江山岂有不稳之理。悲者,梦中曾许救龙,岂知竟致遭诛,魏徵更是借自己三扇凉风之力才斩了龙王。无奈,唐王强打精神赏了魏徵,众人散去。

入夜二更时分,唐王竟听闻宫门外有凄惨号泣之声,惊恐之余,唐王朦胧睡去,谁知梦中那无头的泾河龙王,提着血淋淋的首级,扑到唐王身边,擒住其手直呼其名:“李世民!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亏你允诺救我,不救也罢,怎还助那魏徵追斩我?快快出来!与我到阎王处说理!”

唐王有口难言,惊的汗流遍体,怎也挣不脱龙王纠缠,大叫一声有鬼,方从梦中醒转。至此连续几日,唐王夜夜被龙王鬼魂惊扰,竟落下脉弱体虚之症。

唐王病重,鄂国公尉迟恭与护国公秦叔宝入宫探视,得知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二将军劝慰唐王,秦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唐王准奏,二人谢恩而出。

当日晚,两位将军各取披挂穿戴整齐,金盔银甲,威风凛凛,持剑举斧在宫门外把守。一夜间,竟再无半点响动,唐王因此安寝无事。

虽有二位将军把守,皇宫清静了几日,但唐王终究不忍二将辛苦,为难两人夜夜守候,便寻那丹青妙手,将尉迟恭秦叔宝披挂在身的真容绘于宫门之上,前宫门从此夜间无事。而两位将军的威风仪容,就成了民间流传至今的门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门神钟馗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钟馗,是民间信仰中的门神,据说可以驱鬼逐邪。世人眼中的钟馗形象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不过他为人刚直,不惧邪祟。

关于钟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根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记载,北宋皇宫中曾藏有唐代着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钟馗像,其卷首“唐人题记”讲述了这幅画的来历。

在唐开元年间,一次,唐玄宗从骊山刚回宫就病倒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一天晚上,唐玄宗忽然梦见一大一小二鬼,小鬼偷走了自己的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并绕殿而走。突然,身穿蓝袍、蓬发虬髯、面目可怖的大鬼抓住小鬼,并将其双目挖出,然后将其吃掉。玄宗惊问大鬼是何人,大鬼说:“臣钟馗氏,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说完,他化作一片红光飞驰而去。

唐玄宗醒来后,病也减轻了。于是将画家吴道子召来,让他根据自己梦中所见画了一幅钟馗图,并昭告天下。同时,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都知道钟馗的神威。

从此,钟馗捉鬼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并逐渐取代了以往门神神荼、郁垒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比干剖心”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语,面似土色,单骑纵马南行。他知道南行心地(今河南新乡县),就会长出心来。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妇人叫卖“没心莱”。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就会死!”比干听后,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骤然间,天地皆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卷土成墓,将比干尸体埋于土中,人称之“天葬墓”。今天,每到绿叶返青之时,比干的坟墓上都会长满三个叶的没心菜,传说这种没心菜,原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的,墓地周围的古柏,因悲伤过度都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后来都变成了“弯柏”。

如今,3000年过去了,虽然比干的躯体早已化作一抔尘土,然而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却永留人间、名垂青史。后人“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的评价,更使我们对一代忠臣肃然起敬。

比干还是林氏先祖。传说比干被挖心后,其妻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姓,史称林坚,他也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玉的民间传说故事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西王母献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

传说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玉璞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各氏壁”,并顺利地返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这块“和氏壁”便被秦始皇琢成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玉环》的典故

战国晚期,秦王政曾遣使送一个玉连环给齐国,并对齐国说:这连环上的两个环,没有人能分开,齐国人足智多谋,能不能把它解开呢?想以此不可解之环试探齐国的虚实,齐国的王后听罢来使之言,拿来铁锤,把玉环打破了,并对来使说,我们已遵命打开了连环。秦王政知道此事后,认为齐国有宁为玉碎的精神,所以就不敢再存伐齐之心了。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南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光焕发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音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女娲补天

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这个神化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雨花玛瑙

在南京中华门外,有一座满是砾石小山岗,相传在1400多年的梁朝,有一位和尚云光,曾在这里讲经说法,直讲得顽石点头,落花如雨。从此这里就有了很多花纹美丽、色泽鲜艳的小圆石子。(雨花石)人们认为这是从天上降下的雨花,因此把这一带叫做雨花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黄鹤楼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中的“昔人”指的大概是仙人王子安或费祎。不过,到了宋朝,黄鹤楼又与仙人吕洞宾联系到了一起。

传说,有一个姓辛的老板在蛇山上开了一家酒店。一位道士常常来喝酒,但从不给钱。辛老板也不以为意。一次,道士临走之前,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如果客人对着黄鹤拍手,黄鹤就下来翩翩起舞。如此一来,酒店的客人越来越多,生意也非常兴隆。

十年后,道士再次来到酒店,从腰间取出笛子,吹出悦耳的音乐。黄鹤徐徐飞出墙壁,道士骑上黄鹤缓缓飞走。据说,这位仙人就是吕洞宾。

为了纪念仙人和黄鹤,辛老板出资在山上兴建了黄鹤楼。后人每每登高至此,总会想起这美妙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冰糖葫芦的民间传说 冰糖葫芦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冰糖葫芦,使很多人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冰糖葫芦,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历史中早有记载,清朝年间各地盛行。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老少皆宜,它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伸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赵倍和大上皇孝宗的关系长期不和,孝宗死后,他不去服丧,致使丧礼无法进行,满朝大为骚动。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停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由赵扩主持孝宗丧礼。太皇太后同意赵停禅位,称大上皇,闲居寿康宫。他每回忆在位时的事情,总要自言自语地咒骂,有时还会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赵扩从郊外祭礼回来,鼓乐之声传入深宫。赵停问是什么事,左右回答说是街上百姓在奏乐游戏。赵悼大怒道:“你们这些奴才也如此欺骗我!”一拳击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从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于;阳安寿康宫。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植)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吕布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吕布传奇性的出生和神话般的成长,在五原县有很多流传。

相传东汉章帝年间北匈奴进犯南匈奴及汉朝领地时,吕布祖父吕浩(时任宪部越骑校尉)奉命留守边塞。吕浩携妻儿率部驻扎五原郡地,定址北河(黄河旧道现乌加河)南岸五原县塔尔湖五分桥东,大兴土木,建城筑堡(今城圪卜就是由此而得名),开荒农耕,并逐步发展畜牧业,纺织业,冶炼治陶业等,固守边关。

吕布祖父去世后,其父吕良继任,娶妻黄氏,系五原郡补红湾(今五原县城西补红村)人,是一大户富豪财主之女。黄氏聪明贤惠,知书达礼,善染织(后成为染织作坊主事)。黄氏生有四女,苦于无子。一日,随夫到白马寺庙(今五原县锦旗东五里处,由于黄河淘堤已毁于河底)拜佛求子。

归来当晚,黄氏得一梦,梦见有一猛虎扑身而来,黄氏见状急唤丈夫赶打,老虎却温顺地卧于身旁。不日黄氏身感有孕,怀孕12个月未见生产,百感焦虑。

后来,黄氏移至染织作坊,突然屋外人声大嘈。众人纷纷出外观之,但见西北上空彩虹映现,光彩夺目,此景奇异。随之五原山地崩裂,地动山摇。黄氏欲生,身感不适,腹中疼痛难忍,盆骨闷胀,羊水外溢,寸步难行,随卧于布匹之上,不久产生一男婴。

男婴出世更为奇事,但见脐带自断,双目有神,两拳紧握,站立面前,黄氏惊奇,急擦去污物抱于怀中。后说与丈夫,吕良心中大快:“吾儿神也。”因出生布上,故起名吕布。

吕布从小随母习文作画,聪慧好学,一点就通,过目不忘,他生性好斗,力大过人,喜舞枪弄棒,身高体重超出常人,同龄孩童都不敢和他玩耍,视而远之,唯有同女孩在一起温顺体贴,判若两人。www.360changshi.com

吕布却总喜欢和大人们在一起,问这问那模仿学习。从五岁起常随牧马人野外放马,并喜爱马,只要一见马精神十足,兴奋的不得了。他骑在马上手舞足蹈,手持一根木棍酷似一名勇士,那时他能持棍刺击野鸡野兔。七岁时,单独骑马追击野狐山鹿,从无空手而归,经常将重于他几倍的小马驹抱起玩耍,有时举过头顶。

九岁那年,随父母到补红湾拜见外公,外公杀羊招待,大人们在羊群中逮羊不得手,他却上去生擒两只,观者为此惊叹,外公见状大喜,当即送与好马一匹。从此吕布与马为伴,精心料理,爱马如痴,从不离胯。

十一岁时,匈汉两族边民在白马寺庙举行大型庆典,吕布随父前去参加,在赛马比赛中,他的骑技超人,马快如箭,雄姿展现,一举取得了骑手荣誉。好斗的吕布,在观看摔跤比赛时,他看到摔跤手屡战屡胜全无对手,心中不服,独自冲入赛场,大声喊道:“我来试试!”

摔跤胜者见是一童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瞬间二人扭在一起。经过几个回合较量,吕布竟将身高和体重比他超出几倍的大力士摔跤手撂翻在地,顿时轰动了整个赛场,人们呼之为大力士神童。

从此,五原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引以为自豪。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四处武力扩张,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东汉边将大举南迁,时年,吕布随父南撤到山西境内,归附为并州刺使丁原部下。

吕布从此离开了五原县,开始了他横扫千军最后悲壮结局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什么是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传说指的是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

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其内容大致可以分3类:

1、人物传说。这类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的评价和愿望。传说人物包括有帝王将相、农民的领袖、文化创造中的名人、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此外还有姓名不见于史籍的人物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歌仙刘三姐的传说等。

2、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如梁山泊传说、杨家将传说、义和团传说、贵州苗族张秀眉起义传说、红军长征传说、八路军抗日传说等。

3、地方风物传说。这类传说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了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薛仁贵与王宝钏的故事 民间传说薛平贵与王宝钏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宰相王允三女儿王宝钏与薛平贵情投意合,私定终身,王允反对,宝钏与父“三击掌”断绝关系,薛王二人结为夫妻。后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之后薛平贵娶了西凉国公主,当上了西凉国的国主,18年后回来与王宝钏相会,宝钏接纳代战,一家团圆。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

唐肃宗年间,由于宫廷争斗,太子流落民间并改姓薛名平贵。薛平贵长大后进入长安,与相国王允三千金王宝钏相遇,二人互生情愫。

王允蒙皇上赐下凤冠霞帔为宝钏搭彩楼招亲,王宝钏的绣球打中薛平贵。由于王允嫌贫爱富,拒不承认这门亲事,王宝钏执意下嫁薛平贵。王允大怒于宝钏“三击掌”断绝父女关系,王宝钏心碎,跟随薛平贵住进了寒窑。

后来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十八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光阴。薛平贵也历尽风险,屡遭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豹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在两军交战时,代战公主惊见薛平贵为长安相遇之人,平贵也放过了代战。后来,薛平贵娶了公主代战,当上了西凉的国王,十八年后归来与王宝钏寒窑相会,王宝钏又恨又气,两人发生了误会。薛平贵告知前尘往事,并好言相劝,宝钏深明大义接纳代战,终得一家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什么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民间传说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

1、《牛郎织女》

古代天帝的孙女偷偷下凡游玩,遇上了凡人牛郎并爱上了他,就私自嫁给了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天帝知道后大怒,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学堂读书,梁祝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祝父嫌梁山伯太贫寒,把女儿嫁给马家,梁山伯积郁成疾,终不治身亡。在结婚当天,祝英台要求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墓前,并且拜祭,然后在墓碑上碰死了,最后两人的魂魄化为蝴蝶,比翼双飞。

4、《白蛇传》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后来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间四大传说是哪四个 民间的四大传说是哪四个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四大传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是民间文化的积淀,在民间文学中代表了积极向上的部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久传不衰、多具魅力,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白蛇传》:《白蛇传》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孟姜女》:《孟姜女》讲述的是孟姜女与范喜良相识相爱,当爱情遭到破坏,她敢于冲破世俗的压力追求幸福、不辞艰辛万里寻夫的故事。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励了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古代民间四大传说是什么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为:《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牛郎织女》来源于《诗经·大东》,故事内容为:织女下凡和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不满牛郎的凡人身份,在他们中间划出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鹊桥上相见。

《孟姜女哭长城》来源于《左传》,故事内容为: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强行抓到长城去做工,孟姜女到长城寻找他时他已经死在了工地上,尸体被埋进了长城,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一段长城,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首。

《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源于《十道四蕃志》,故事内容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情相悦,祝英台父亲看不上穷书生梁山伯,将祝英台许配给了马公子,梁山伯万念俱灰,没多久就死去了,祝英台跪哭在梁山伯坟前,两人最终化为了一对美丽的蝴蝶。

《白蛇传》一说源于《白蛇记》,另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故事内容为:白蛇白素贞与书生许仙结为夫妻,和尚法海想拆散他们,斗法时法海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的姐妹小青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娘子,白娘子和许仙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晋祠三绝之难老泉的民间传说:柳氏坐瓮,饮马抽鞭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太原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所代表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更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山西这个大省,历史上更是有着19位皇帝在这里建立皇都,如今也是保留了许多的历史文化,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一起来了解太原文化吧!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太原市的晋祠镇原名为古唐村。那时的古唐村一没有亭台楼阁,二没有清泉汨汨,三没有花草树木,为什么呢?只因为古唐村是一个非常贫困缺水的村落。而最叫老百姓发愁的就是村民们都要到七八里外的后山沟去挑水吃,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艰辛。

话说古唐村有一个名叫柳春英的贤惠媳妇,娘家在大佛寺村(即今晋源区金胜村)。春英不仅人长得俊秀,心肠也特别善良,而且人又勤快,可偏偏遇上个又凶又狠的婆婆。春英本为冲喜而嫁给恶婆儿子的,谁知冲喜也没有挽留住他儿子的生命,留下可怜的春英在恶婆婆的百般虐待下受尽折磨。

媳妇整天忙里忙外承担了家里所有的活计,可恶婆婆总是不满意,稍不顺心,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最令人气愤的是,当媳妇千辛万苦地从七八里外的后山沟里挑回一担水时,恶婆婆只用前边这桶水,后边那桶水就倒掉了,说是女人身后的水不干净。

为防止媳妇偷懒,狠心的婆婆还特意让木匠做下一副尖底水桶,这样媳妇路上就不能休息了。如此一来,一般人家一天一两担水就够了,可媳妇挑四五担也不够,媳妇的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艰难,整日以泪洗面。尽管这样,媳妇还是忍气吞声,终日操劳,不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

一天早晨,春英挑水回来走到半路,遇见一位白发老人牵着马站在路边。老人施礼道:“这位媳妇,行行好吧,我和马都快渴死了,让我们喝点水吧。”春英停下脚步,抬头看看老人,只见他风尘满面、唇焦口燥,那马也直往水桶跟前凑,看样子真是渴坏了。春英本是心善之人。不觉动了恻隐之心,爽快地说:“老人家,那你就喝后面这桶里的水吧!”

白发老人不解其因,春英就将婆婆不喝后面桶里的水的原因告诉了老人,不曾想老人竟然也说只喝前面桶里的水,春英犹豫片刻,还是爽快地让老人家喝了前面桶里的水,剩下的水饮了马。老人与马喝完水,道了声“多谢”,转身拉马上路去了。春英只好无奈地将后面的水倒掉,挑着空桶又去后山沟重新挑水。这样挑水回来晚了,因误了婆婆的早饭,她被婆婆狠狠地毒打了一顿。

第二天早晨,柳春英起了个大早去挑水,回来走到半路,又遇到昨天那位拉马的白发老人。看着他们焦渴的样子,春英早把昨天的挨打的事忘了,又热情地让老人和马喝掉了前面桶里的水。急忙挑起水桶一路小跑二次上后山沟重新挑水。可担水回来还是误了婆婆的早饭,又让婆婆狠狠地打毒了一顿。

第三天,春英为了不误早饭,天还没亮就起床去挑水,挑回水站在原地等候老人。过了一会,老人牵着马又来了,春英不等老人开口,就走上前说道:“老人家,快喝水吧!”老人家二话不说,低头喝水、饮马,眨眼间一桶水又全喝光了,春英急忙转身再去挑水。

老人拉住她的扁担说:“好心的媳妇,我是天上的白衣大仙,久闻你贤惠善良,特来相试,一连三天,你都热情地把水给我与马喝,回去晚了还要挨打受气,可你却没有半句怨言,真是名不虚传啊!今赠你马鞭一条,回家放进瓮里,用水时只须稍许提鞭水瓮即满,但千万不能把鞭子提出瓮外。切记!切记!”

春英接过鞭子刚要道谢,老人和马却一下子飘然不见。春英回到家,婆婆还没有起床。她放下挑担,照老人所嘱将鞭子插入瓮中,轻轻一提,就见清水一点点漫了上来,再轻轻一提,水又随鞭而涨,不一会清水已满满一瓮。她高兴极了,特意挨家挨户地告诉村里的乡亲,让他们都到自已家里来挑水,从此古唐村的人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到七八里远的后山沟挑水了。

古唐村人多少年来的吃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村民们纷纷感激春英的贤能,这可让恶婆婆大为不满:她一怪春英多事,讨厌村里人每天从她家挑水;二怪水瓮里的水永不枯竭,使得媳妇不再似以前辛苦。

左思右想,恶婆婆突然心生一计,假意好心让春英回娘家探亲。春英自从嫁过门来,也没有回过娘家,如今吃水不用出门挑水了,春英也就放了心准备回娘家看看,临走时再三叮嘱婆婆,千万不能将神鞭抽出水瓮。

谁知媳妇走后的第二天,恶婆婆就悄悄来到水瓮前一边自言自语道:“哼!我叫你们再来我家挑水!我非叫你重新每天去后山沟挑水!”一边指使小姑将神鞭抽出藏匿。说时迟,那时快,随着鞭子被抽出水瓮的一瞬间,一股瓮口粗的巨流不停地从水缸里涌出,眨眼功夫就溢出厨房,流到院心,把坏心眼的婆婆淹死了。

滔滔不绝的水流溢出春英家的院墙,流向大街小巷,眼看古唐村在转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此时春英正坐在娘家对镜正梳妆,一听说婆家村里发了大水,就知道是婆婆把马鞭子拉出水瓮,情急中她一手夹草垫,一手执木梳,披散着还没梳好的半拉头发跑回家中,只见瓮里的大水象泉水一样不住地往外喷涌,她顾不上喘气,就慌忙把草垫往瓮上一扣,自己奋然一跃坐在了瓮上。

说也奇怪,春英坐到瓮上后,水势顿时变缓,一下子由汹涌的大水变成了涓涓的细流,顺着草垫子不停地往外流泄。不一会,村里的大水也渐渐地退了,人们才想起春英,纷纷赶到她家。只见春英端然坐在水瓮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安详地梳头。

不管人们怎么呼唤她,她也不应声,临近一看,原来春英早已坐化成仙了。只有那股清泉,从她坐的水瓮的草垫下涓涓流出,这就是潺潺不息的“难老泉”水(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一,常温在十七度左右)。

从此之后,春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长流不息的难老泉水,养育着古唐村世世代代的村民,灌溉着古唐村千万亩良田。村民们为了纪念春英,就在她坐的水瓮处盖了一座名为“水母楼”庙宇,尊称她为水母娘娘。

今晋祠难老泉边的水母楼里,水母娘娘端坐瓮上,如常人一般束髻举梳,显得祥和、亲切、美丽。多少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十五,晋祠就会举行规模盛大的晋祠庙会,附近的老百姓都要至此摆供唱戏,祭祀水母娘娘。

你可能也喜欢:

田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陆游

满载历史的汉中八景之一,饮马池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温州茶文化的民间传说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在国际上被称为是茶的故乡。是利用茶叶和发现茶叶最早的国家。

在制茶和饮茶方面到至今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茶道不容小舰。

本文将为你介绍关于温州文化的茶文化一类,也一起了解关于茶的民间传说

温州几乎县县(市)产茶叶,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茶叶的神奇故事哩。如,被称为“人间妙品”的雁荡毛峰茶叶来历,在乐清县至今还流传着《老龙赐茶》的故事:相传东晋永和年间,雁荡山始祖阿罗汉诺讵那居住在大龙湫时,一天夜里,他梦遇一位仙翁(老龙化身)赐他一株茶树,让他终生受用。

打从那时起,雁荡山的龙湫背、斗室洞、能仁、下灵岩、上灵岩才都种上了茶树,所采的“雁茗”名闻天下。另外,雁荡山一带还流传一种神话般的“猴茶”。猴茶的意思,就是猴子在悬崖峭壁上,采得的茶叶。

你若赶上温州采茶季节,在乡村、山区到处可听到娓娓动听的采茶歌谣。如,流传在文成县畲族山村的表达男女爱情茶歌——《茶叶青来水又清》:“茶叶青来水又清,捧碗清茶寄深情,今日食出香茶味,明天试看小娘心。茶叶青来水又清,捧碗情茶献真心,有朝一日来讨我,与郎同嬉同耕耘。”

在苍南县民俗中,男女结婚,新娘子入洞房时,新郎家先奉上一盏茶,这茶里有青姜和红糖,新娘喝了三口就放下的习俗。这“三口茶”民俗的由来:传说东海边有个木匠叫张顺,他放掉了红鲤鱼后,红鲤鱼为感谢张顺救命之恩,化为姑娘嫁给张顺,婚后夫妻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很快乐。

但阴险奸诈的陈娃见鲤鱼姑娘生得这样漂亮,想霸占她。姑娘推说口渴,陈娃递过茶,那姑娘喝了三口就不喝了。然后,她乘机把喝进去的那三口茶叶吐在地上,化为滔滔的浪潮,把陈娃淹死。鲤鱼姑娘又和张顺过上美好的日子。

从这以后,新娘入洞房得先喝三口茶成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你可能也喜欢:

广东惠州结婚习俗及传统礼仪

知道唐山为什么叫凤凰城吗?

土生土长的温州瓯越文化

颇负盛名的唐山陶瓷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湖南民间传说:刘海砍樵的传说文化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刘海砍樵传说诞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在武陵区(原常德市)、鼎城区(原常德县)广为流传。刘海砍樵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主题思想积极,有感人的细节描写,有人物的内心刻画,有完整的结构,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珍品,代表了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最高水平。2006年,刘海砍樵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有关资料显示,刘海砍樵传说的成型与北宋时道教北全真派五祖之一的刘海蟾有关。《列仙全卷》卷七载:“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宋代李石所着《续博物志》卷二记载:“海蟾子,姓刘名昭远。”清代瞿灏《通俗编》(《丛书集成新编》)卷一记载:“刘玄英,号海蟾子……今俗呼刘海。”由此可见,刘海戏蟾乃刘海蟾之讹传。

刘海蟾是否到过常德,无考。但其第五代弟子,南宋时的道士白玉蟾不仅到过常德,而且在常德生活过一段时间。明《嘉靖常德府志》记载:白玉蟾“尝息静于报恩观,夏月间,池内蛙声聒噪,画瓦符投入,蛙竟绕池而不敢入。”白玉蟾为宣传道教,在本地人狐相恋的传说中,增添了道教的内容。

明、清两朝,常德刘海砍樵传说继续发展和流传,到清代中叶,已形成了现在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它与当地的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市民文化融会一起,深受人们的喜爱。当时的常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城市居民大量增加,多种多样的戏曲、表演说唱艺术、民间故事传说在常德生根开花,趋于成熟。在刘海砍樵传说中,有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喜剧因素和大团圆结局,结构日臻完美,人物形象日臻丰满,成为湖南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刘海砍樵传说

19世纪末,刘海砍樵传说经民间艺人改编成花鼓戏《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先后在洞庭湖区乃至全省各地广为流传。1978年,花鼓戏《刘海砍樵》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1984年与198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前后两次演唱《刘海砍樵》片断,使《刘海砍樵》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1983年,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应邀赴美国演出《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传说流传到了海外。

刘海砍樵传说

“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常德刘海砍樵传说有着众多版本,其内容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武陵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刘海砍樵传说版本是:古时候,常德城武陵区丝瓜井旁,住着刘海母子俩。刘母因思念亡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奉养老母。在刘海砍柴的大高山、小高山一带,住着一只多年修炼的狐狸精,她炼成宝珠一颗,含在口中可化身人形。

此时她已成半仙,若再修炼几百年,便可成仙上天。她非常敬佩刘海的为人,就起了思凡之心,取名胡秀英,执意要嫁给刘海。但是憨厚朴实的刘海,怕连累胡秀英受苦,几番推辞,后见胡秀英一片真心,才答应与胡秀英成亲。回到家后,刘海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喜欢,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刘海于是去位于城中心的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

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遂起了歹心,他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就会现出原形,无奈之下只好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知道后,没有怪胡秀英,他拿起家中砍柴的石斧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十罗汉,拿到了宝珠,从此和妻子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今天在常德还能找到传说中的丝瓜井,但是现井口石板风化剥落,井壁石砖残缺破损,井口四周杂草丛生。传说中刘海大战十罗汉的“刘海庙”也早已损毁。

刘海砍樵传说中主人公樵夫刘海和狐仙胡秀英身上勤劳、善良、朴实、孝顺的美德和不惧邪恶,勇于斗争的精神,不仅是常德本土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海砍樵传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经过民众的集体性再创作,已日趋完美,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具备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你可能也喜欢:

独具特色的山东柳子戏文化

详解:山东柳子戏的学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时代意义深远的湖北汉川善书文化

你所不知的陕西老腔皮影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什么?揭秘四大民间传说是哪四个

全文共 14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四大民间传说”其实大家也应该懂的,当然是指的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了,那么大家也知道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十分的多,所以哪四部能成为被誉为是非常给力的民间传说呢?这个其实还是很有争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部就一直被古人们确定下来了,而这四部分别是哪四部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四大民间传说其实分别指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了,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几部,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几部又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牛郎织女》故事简介:

话说牛郎开始是和哥嫂一起生活的,但是嫂子人不好,所以牛郎就出来分家自己过了,和他依靠的只有一头老牛了,老牛十分的同人性,有一天七仙女下凡游玩,在河里洗澡,老牛看见了,就让牛郎去相见,并表示如果天亮前仙女们还不回家,那么仙女就只能留在凡间了,于是刘郎就呆在河边看仙女了,发现最小的仙女最为漂亮所以心生爱意,就悄悄的把小仙女的衣服给偷偷拿走了,当仙女们要走的时候,发现了小仙女的衣服不见了,没有办法只能留在人间,牛郎和小仙女就制造了一次邂逅,牛郎也说出了自己生活的不易,他们也谈得来,最后小仙女也就是织女做了牛郎的妻子了,之后就是男耕女织的美好生活,还生了一儿一女。

但是好事也没多久,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让王母娘娘押织女回天庭受罚,老牛也不忍牛郎和织女妻离子散,就是就撞断头上的角变成了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担子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但是王母就拿自己的金钗在天空划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牛郎过不去了,只能隔河相望哭泣,这事又被喜鹊知道了,所以无数喜鹊用身体在银河上搭了一座彩桥,让织女和牛郎相见,天帝无奈最后让织女和牛郎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简介:

但是是在秦朝,秦始皇要修长城,所以劳役十分的繁重,就得让更多的壮丁去修了,这其中就包括才结婚三天的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范喜良被迫去修长城了,但是没多久就因为饥寒交迫就劳累而死了,尸骨也被埋葬在长城下。孟姜女本来是找范喜良的,没想到最后找到的是丈夫的死讯,孟姜女在长城边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倒塌了,露出了丈夫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在绝望者埋葬了自己的丈夫,最后投海而亡。《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虽然是民间传说,但是这个故事的的确确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每个地方对于这个故事的版本也都完全不一样,所以版本的内容十分的多,今天还是简单说说大众版的吧,话说祝英台女扮男装和一位叫梁山伯的人一起读书,久而久之祝英台爱上了梁山伯,但是由于梁山伯的木兰和校友马文才的从中作梗,最后梁山伯和祝英台没能在一起,所以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也要嫁给马文才了,但是祝英台嫁给马文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出嫁的途中要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祭拜一下,马文才也答应了,最后在祭拜的时候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了,祝英台见状就直接跳了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了,最后从坟墓里面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白蛇传》故事简介:

《白蛇传》的故事其实也还是有很多故事的,什么雷峰塔啊现在现实中都有,但是《白蛇传》的故事只是传说了并不是真实事情,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人与修炼成人形的蛇精相爱的曲折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的丰富也十分的曲折,也表达了古代人民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了,故事很复杂,所以感兴趣的可以去更加细致的内容体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施真的和范蠡走了吗?或许只是民间传说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西施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牺牲精神一直都是很多人推崇的,为了越国的发展,甘愿委身吴国王宫,最终使越国成功灭掉吴国,越王也成功跻身春秋五霸。但是很多人也对西施的下落感到好奇,吴国灭国之后,西施到底什么地方?有人认为,她与范蠡一起离开了,两个人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西施真的和范蠡一起走了吗?

西施与范蠡一同离开这种说法,其实只是西施下落的众多版本当中的一个,而且算是比较好的一个,在其他的版本中,西施不是被吴国人杀掉,就是被越国人杀掉,都不得善终,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结局很美好,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吧。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范蠡作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居然没有出现在《左传》里面,因此有人推测,范蠡或许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但是后来的很多史书、历史人物都对范蠡有记录、有评价,可能只是为了编造一个人物出来与文种形成对比,告诉人们功成身退是最好的选择。这种说法自然还是有些惊世骇俗了,究竟范蠡是不是一个存在过的人,更多时候还是选择相信有这个人的。但是涉及到范蠡和西施之间的故事,更多的的确还是后人的编造,而不是真实的情况。

在战国时期一直到汉朝初期的史料记载当中,一直都没有出现西施和范蠡有关系的记载,而且他们应该也是沉江而死,而《史记》当中虽然出现了新的故事,范蠡泛舟,但是他们二人之间还是没有任何关系,一直到了东汉时期,才出现了两人泛舟,离开世间的纷杂,归隐的故事,所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的结局,其实只是古人们的虚构。

西施究竟是什么结局,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们美好的猜测,或者基于历史可能性所做的猜想,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结尾,都是人们的想象,但也正是这样的想象,给他们的人生增添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为什么非要过海?他们过海去干什么?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俗语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这句话中所说的八仙,在民间传说当中也是有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不过虽然说八仙过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本事,各不相同,每个人也都很厉害,但是他们究竟又是为什么要过海呢?他们过海的原因是什么,过海是要去做什么吗?毕竟都是神仙,都会腾云驾雾,有事的话直接飞过去不是更快吗,为什么还要“各显神通”,用不同的办法过海去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八仙为什么要过海

八仙过海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据传,八仙某次来到蓬莱阁上聚会,大家观海赏景,饮酒作诗,好不痛快。酒至酣时,众人微有醉意,但再饮下去,决不尽兴,于是铁拐李对众人说道:“都说海外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趁着酒意前去游玩一番?”

说完后,众人顿时兴致连连,齐声附和,大家正要腾云而起,前往仙山之际,吕洞宾突然朗声说道:“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驾云,只凭个人道法,意下如何?”

众人听后,既觉好玩又起了争强好胜之心,于是均表赞同,大家来到海边纷纷亮出自己的法宝,准备过海。

汉钟离率先将手中芭蕉扇扔进海中,只见芭蕉扇瞬间变大犹如蒲席,汉钟离袒胸露腹卧席而睡,蒲席径自漂向远处,何仙姑将荷花抛入海中,顿时红光万丈,仙姑伫立荷花之中,倚浪而行,随后吕洞宾的纯阳剑,铁拐李的酒葫芦,张果老的驴,蓝采和的花篮,韩湘子的笛子,曹国舅的玉笏板纷纷成为主人的渡海工具,载着他们一路东行,前往海外仙山。

所以,八仙过海的目的就是要各凭本事去游玩仙山,说白了就是喝多了之后的一时起兴……

另外,关于“八仙过海”的说法民间有几个不同版本,有的版本说八仙过海是八仙参加完王母的蟠桃盛会后发生的,还有的版本讲述了八仙过海时无意间搅动了东海,引来东海龙王的不满,东海龙王派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并请来其他三海龙王,引发双方大战,后在观音的调和下,双方才罢战,握手言和。2、八仙过海的不同版本

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采药说,传说海的那边有一座仙山,山上有无数的仙药,采到仙药就是可以拯救天下苍生百姓。当时百姓苦于受到瘟疫的伤害,无可奈何,八仙既然是救民于水火的仙家,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他们要各施法力,过海寻药。

第二种说法是惩恶说,在老版的电视剧《八仙过海》中,对于惩恶说有很好的表现。东海龙太子兴风作浪,为害人间,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八仙为了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踏浪东海,勇斗东海龙太子,最后杀死龙太子,从此东海风平浪静。

在这种说法中,八仙不是过海,而是跳入海中和恶龙搏斗,但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他们这也属于过海的一种形式。

第三种说法是比赛说,八仙成名各不相同,同时自己的法力大小也不一样,他们也想比试一下。

可是八仙是好朋友,又不能因为比试而伤了和气,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决胜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各展所长,看谁能顺利度过东海。于是就有了八仙过海显神通的说法,最后八仙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领。

例如汉钟离把手中的蒲扇变大,变成小船,张果老的毛驴直接踩在海面上,而唯一的女仙何仙姑则踩着莲叶过海。大家直到过了东海,也没有分出胜负,哈哈一笑,快乐无比。3、八仙介绍

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含意,直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在民间,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代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