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鼎立

鼎立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鼎立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鼎立问题。

分享

浏览

2046

文章

9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的皇帝分别是谁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为角对峙局面。三国时期,魏皇帝:曹操;三国时期,汉朝皇帝:刘备;三国时期,吴皇帝:孙权。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并购战争仍在继续,但三国统治者更注重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力量。

与东汉末年无数军阀分离的混乱局面相比,要好得多。事实上,三国鼎立是中国十多年大破坏后逐步恢复统一的过渡阶段。三国统治者在中国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措施,

如曹操屯田、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季汉诸葛亮的西与诸戎、南抚夷赵、孙权外结、政治内修战略;孙吴发展世家统治政策客观上对国家统一起着有益的作用,其产生和存在是合理的。

曹操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学,他都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正是他的出现使原本复杂的三国形势更加杂。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更复杂争端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淮南、汉中是魏武、魏汉的边境,荆州是三国的边界,当时各占一部,是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荆州赤壁战败返回北方后,曹操成功进行了渭南之战关中介绍,他还在桥(今安徽亳州)开设了水军训练基地。面对孙权和刘备,他们采取了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策略,避免了两面作战。首先,他们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赢得了合肥之战,遏制了孙权的攻势。之后,他们与刘备争夺汉中不利。他们集中力量与孙、刘争夺荆州。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鼎立的形成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名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了汉朝,历史上被称为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分。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协助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名吴,历史上称东吴,形成了三国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利用刘表死亡的机会南下大军。他的儿子刘聪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他被曹军追上并击败,逃到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查询情况,刘备还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大败曹军,曹军退北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进三国鼎立的形成。

孙权和刘备也开始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县;孙权部还向荆州南县派遣周瑜,成功将西北地区作为领地。211年,刘备带领部门进入益州,逐渐占据了刘章的原始领土。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攻击。然而,孙权派吕蒙袭击关羽,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并与汉军隔三峡持有。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夷陵。小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吴将陆逊击败,返回益州。刘备很快在白帝城死亡。不久之后,在诸葛亮和孙权的努力下,蜀汉和东吴恢复了联盟关系,与曹魏作战。到目前为止,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促进国家分裂,阻碍国家统一。因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负面影响.如果非要说它的积极作用,那就是势均力敌、相互牵制的对抗局面。在此期间,相互鼎立带来了短暂的和平和短暂的经济发展时期.从大的角度来看,分裂总是阻碍历史的发展。

三国鼎立是秦汉统一后中国最大的分裂分离。它的形成和原因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随着第一代企业家的逐渐死亡,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稳定。然而,毫无疑问,统一是人民的心。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三国在晋朝统一,结束了100年的争端,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形成具有历史条件的限制,伴随着第1代的创业人逐渐的去世,才终于稳定三国鼎立的局面,让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因此这才意味着是历史的一个进步。在东汉末年期间,军阀混乱,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人民贫困,而如今在三国时期,各国的统治者都会比较注重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

先理强,后理弱

先是以危言之法,这不仅仅是针对巴蜀所有的豪强,也同样会包括一些将领权贵。在这一个政策之后,很明显就会有了很好的效果,能够形成一种不一样的社会局面。另外一个政策就在于逐渐的恢复盐铁官营。这在秦汉时期就属于一个巴蜀地区非常主要的生产部门,后来就会被当地的豪强一直垄断,又会导致当地的财政收入受到相应的影响。

实行屯田制

对于地区比较小的蜀汉而言,可有效去发挥劳动力,所以实行屯田制度是比较重要的。诸葛亮在当时因地制宜,会选择在关中一部分地区去屯田,这就可以有效解决当时蜀汉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两大举措结合在一起,一时之间收获比较明显,更是形成了一种繁荣的景象,使得蜀汉有一定的机会能够和曹魏或者是东吴抗衡,具有着比较出色的经济实力。

三国鼎立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的局面行程是由各种不同方面的条件造成,曹操在政治上就会团结来自于中原的地主豪强,从地理条件上来看确实会拥有着众多的优势。东汉在发展过程中经济上都有一定的扩展,再加上两个地方的联合,这自然就会拥有着较好的优势性,慢慢的就会有效形成三国鼎立。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形成标志是孙权称帝。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经秦汉大一统之后的第一大规模分裂割据,它的形成和原因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的。随着第一代创业人的逐渐去世,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逐渐稳定下来。但是毫无疑问,大一统才是人心所向,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三国统一于晋,结束了百十年的纷争,这才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曹操孙权刘备为什么能造就三国鼎立?刘备相比曹操孙权最大优点是什么?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造就三国时代的开始,虽然曹操没有称过帝,但他的贡献一点不比皇帝小,而且综合能力应该也在孙权、刘备之上。这次就为大家讲讲曹操、孙权还有刘备三人的品质还有优点,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崛起,为什么最后只有这三人的政权能保持下来呢?曹操刚开始在朝廷也不怎么顺心,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还想着去暗杀董卓,最后失败还差点被董卓给活捉。看的出来当时的曹操还是有一颗汉臣的心的,只不过后来看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一代霸主,心中的野心就此顺利生根发芽了。

三国鼎立的局势实在赤壁之战后才正式确立的。想要成为大国,领地和人口肯定都不能少,而得到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实力也发生了巨大的进步,成为了可以跟曹操、孙权比肩的人。说起曹操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北方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不仅战胜了袁绍还平定了北方边境游牧民族的侵略,从这点上来看曹操的实力毋庸置疑是最强的。而孙权也稳固了自己在江东的政权,毕竟江东是自己哥哥孙策一手打下来的,孙权作为继任者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魄力,证明自己不输孙策。之后孙权也是拿下了江东六郡,使得东吴政权稳固发展,而且几乎没有发生多什么内斗,三国第二股力量也逐渐形成。

对于曹操来说,一直都是选择主动进攻的一方,不管对手是否强大,曹操的策略就是先下手为强,发生什么事在进行调整。曹操能战胜吕布、袁绍就是靠的进攻,毕竟曹操账下足智多谋的人最多,所以每次出击能选择的方法也多,速战速决一直都是曹操追求的高效率战法。而孙权基本上就是守着东吴不被蚕食掉就好,自己一般也不会选择主动去进攻别人,多数时间都是防守的姿态,庆幸的是每次防守效果都还不错。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上都是东吴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刘备刚刚起家的时候,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刘备前半辈子一直都在颠沛流离,还有好几次都直接抛弃妻子的逃跑,还显得刘备十分无情。可见刘备的求生欲非常强,当年曹爽如果也能放弃家人选择和司马懿开战,最后司马懿能不能篡权成功还不一定呢。所以说想成大事的人可能还真需要具备刘备这样的心理素质,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刘备虽然家庭观念不怎么看重,但仁义之心还是有的。带着数十万百姓逃难就足以说明刘备心地还是非常善良的,哪怕是冒着被曹操大军追上的危险。而且刘备对于局势有着非常不错的判断,每次都能跟对人,而且也不会轻易得罪谁。等到了自己有本钱说话的时候,刘备才会显得比较有底气,这也说明了刘备实际上非常保守,所以每一步都要求很稳,这也算是优点之一吧。如果是你的话,你觉得你的性格和他们三位中的谁最像呢?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不死三国鼎立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只持续了短短的六十年时间,其实三国本来就不对等,魏国后期要比吴蜀强太多,吴蜀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人可用。所以说就算关羽没有败走麦城也不见得就能延长三国的历史,就算能演唱估计也撑不出10年。魏国迟早会统一全国,唯一变数就是统一的时候曹家已经被司马家篡权,也是相当讽刺。

因为关羽死了还丢了荆州,所以刘邦一怒之下攻打东吴,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所以才有此大败,托孤白帝城,那么明镜子今天就来假设一个问题,如果关羽不死,荆州没丢,刘备能灭掉东吴一统三国吗?如果刘备灭掉了东吴,整顿几年,联合东吴和蜀汉的厉害,是有可能灭掉魏国一统三国的,但前提是皇叔能灭掉东吴。

就算关羽不死,荆州也还在皇叔的手里,刘备也一定会攻打东吴

一来因为此时的东吴,实力已经弱到了极点,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对关羽下手,就是因为担心刘备来打自己,二来刘皇叔建立的蜀汉时日较短,无法在益州人士哪里取得足够的权威,这样下去迟早要生变,还不如对外打一架转移矛盾,提高自己的威望,三来刘备已经老了,他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不仅他老了,他手上的很多名将也都老了,在这个时机必须放手一搏,如果关羽没死,刘备攻打东吴的阻力会大些,但是刘备依然会毫不犹豫的攻打东吴,诸葛亮肯定是劝阻不了的。

那么皇叔可以灭掉东吴吗?

答案是不可能,

三国演义里夸大了关羽等人的作用,在大势面前,纵然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可是也挡不住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更何况是关羽这样的武将,很多人都觉得是关羽毁了刘皇叔的霸业,

但是关羽带来打的损失有限,荆州确实重要,但是纵然关羽不死,荆州不失,刘备也很难拿得下东吴,这不是一两个武将所能扭转的,更何况关羽此时已经老迈,再次出征起到的作用有限,战场看的是整体的素质,不是一两个武将的实力对比,不然谁武力第一谁就能当皇帝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皇帝分别是谁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的一些非常出名的事情,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而且三国鼎立在当时也是影响非常大,那么这个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呢?想到底有什么非常经典的事迹呢?三国的皇帝又分别是谁。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好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一、魏国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二、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三、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三国皇帝分别是谁

君主分别是:曹魏(曹丕)西蜀(刘备) 东吴(孙权)。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

公元229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不是221年,221年只是称帝,还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三国鼎立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记忆歌:十六、三国鼎立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十六、三国鼎立

(一)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

赤壁之战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联系内地与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