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曲霉菌

黄曲霉菌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黄曲霉菌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黄曲霉菌问题。

分享

浏览

7082

文章

12

接触发霉玉米为什么肺里长黄曲霉菌?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接触发霉玉米也能生病?

接触发霉的玉米导致黄曲霉菌,是因为黄曲霉素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质,主要是出现在一些腐败的物体中,一旦进入到人体就可能会导致肝脏细胞中毒。这种毒素一旦摄入就会导致肝细胞会形成慢性中毒,还可能会导致细胞错误的修复,DNA会出现严重的DNA改变,容易会引起肝癌,在很多的食品中都会存在。

一、发霉的粮食

发霉的粮食里面就会有许多的黄曲霉素,比如说花生花生蕴含着众多的油脂,会有效促进黄曲霉素的生长和繁殖。另外发霉的玉米,发霉的黄豆,这些粮食所制作的食品中,本身也会有一定的黄曲霉素。

二、小作坊食用油

有无数的人都会比较喜欢吃一些食用油,但是这些食用油中可能就会有一些添加剂,在制作的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使用一些已经发霉变质的原材料,比如玉米,黄豆,花生,还有瓜子这些原材料,如果有霉变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榨出来的食用油里面会含有着比较多的黄曲霉素。

三、腐烂变质的蔬果

有许多的水果根本就不能够长时间的放置,可能会出现腐烂霉变的现象,里面也会含有着众多的黄曲霉素,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把腐烂的这一部分去除即可,其实黄曲霉素本身就会以一种孢子形式传播。一颗水果如果出现腐烂的现象,其他的位置虽然没有腐烂,但是照样也会有黄曲霉素,这就意味着容易会危害到个人的健康。

四、口感发苦的坚果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就会比较喜欢吃坚果,但是一定要知道如果发现坚果口感发苦,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隐患,一定要快速的涂掉,还必须要用清水去漱口。坚果中的这些苦味本身就是黄曲霉素所产生,如果大量的食用这些毒素就可能会一直堆积在体内,对于个人的健康也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显然会有一些得不偿失。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菌毒素是什么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黄曲霉菌毒主要有B1、B2、G1、G2、M1和M2等类型,其中B1毒性最高。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在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进行代谢,其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今天小编对黄曲霉菌毒素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那么黄曲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中心最高温度为100℃)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因此,在提炼油时,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进一步破坏毒素的活性。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找到了一种能置黄曲霉毒素于死地的克星——山苍子芳香油。山苍子,又名山鸡椒、山胡椒,是我国传统药材,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区。试验表明,在黄曲霉毒素的标准样品中,直接加入山苍子芳香油,毒素即彻底除净;含毒素超过国家标准10倍的稻谷,用山苍子油熏蒸后,含毒量就降至安全标准以下,即使含毒量超过标准2500倍的花生米,经过大剂量山苍子油的长时间处理后,亦可消除毒素90%。研究证明:山苍子油中含有活性化学成分,而黄曲霉毒素则是一种容易发生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的物质,两者通过缩合等反应,就能消除其毒性。

今天小编对黄曲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花生黄曲霉菌毒素怎么去除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杂环化合物,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有B1、B2、G1、G2、M1和M2等类型。在各类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其次是M1、G1、M2、B2和G2。因此,许多国家规定了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极限值,即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允许超过此值。

对于人类,多见由于持续性摄入亚急性量而造成慢性中毒的情况,例如引起肝硬变和肝脏纤维样病变。不仅霉变食品,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灰尘而霉变的粮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带有黄曲霉毒素而危害人类。毒素在肝脏、心肌和肌肉中逐渐积累而增强它的毒性。对肝脏的直接损伤可能导致基因畸变(畸胎或死胎),但大量的动物(鼠类、鸟类和鱼类)试验结果证明,它们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是诱发肝癌。有人认为还会诱发肾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与其它致癌物如二甲基亚硝胺的作用有明显的关系。

花生黄曲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中心最高温度为100℃)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因此,在提炼花生油时,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进一步破坏花生黄曲霉菌毒素的活性。

今天小编对花生黄曲霉菌毒素怎么去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杀灭黄曲霉菌毒素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细胞内质网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进行代谢。其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AFT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那么如何杀灭黄曲霉菌毒素?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黄曲霉菌毒素具有较高的人稳定性,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黄曲霉菌毒素破坏,其裂解温度为280℃。目前常用的去毒方法有物理去除法、化学去除法和生物去除法。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找到了一种能置黄曲霉毒素于死地的克星--山苍子芳香油。山苍子,又名山鸡椒、山胡椒,是我国传统药材,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诸省区。试验表明,在黄曲霉毒素的标准样品中,直接加入山苍子芳香油,毒素即彻底除净;含毒素超过国家标准10倍的稻谷,用山苍子油熏蒸后,含毒量就降至安全标准以下,即使含毒量超过标准2500倍的花生米,经过大剂量山苍子油的长时间处理后,亦可消除毒素90%。研究证明:山苍子油中含有活性化学成分,而黄曲霉毒素则是一种容易发生氧化、水解等化学反应的物质,两者通过缩合等反应,就能消除其毒性。

今天小编对如何杀灭黄曲霉菌毒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霉菌毒素的危害有多大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素与黄曲霉菌毒素的区别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霉菌毒素。那么,黄曲霉素与黄曲霉菌毒素的区别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黄曲霉素一般是变质花生中的黄曲霉菌所产生。黄曲霉毒素则是由黄曲霉菌的寄生菌所产生。

黄曲霉素,半知菌类,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它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合成孢子头,可用于产生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展开阅读全文

肺部黄曲霉菌感染严重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也是一种人类的病原,会造成肺的曲菌症,有时候也会引起角膜、耳与鼻眼框的感染。许多菌种会产生足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有致癌性且有剧烈毒性的化合物。黄曲霉菌的孢子是一种过敏原,下面来看看肺部黄曲霉菌感染严重吗?

当然严重的,肺部黄曲霉菌感染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会引发肺炎,若及时治疗则并不严重。出现这种病症之后患者要及时清除原发病灶。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喝水,避免不良刺激。

1、生活中的一些人出现肺部霉菌感染我们并不陌生,感染这种病症之后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还会咳嗽,并且有的病人甚至出现胸闷的现象,或者痰比较多的现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还是比较危险的。

2、一般说来这个疾病的改变周期一般是一周或者两周的,如果住院治疗可能最少要两周的,长的话可能要四十天以上。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人会因为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所以会有紫绀出现的。少数病人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出现,而且会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的症状,甚至会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产生。

3、总的说来肺部感染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种,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人会有肩部放射发痛的症状,甚至腹部发痛的症状产生,而且病人因为肺实变通气不足、而且有胸痛甚至其他的毒血症,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会使得并且恶化,演变为肺炎甚至是肺结核。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菌过敏怎么引起的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及其果实上。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核果类和谷类上更为常见。所以必须注意检查特别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原材料,以及用这些原材料加工的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这些食品有花生、核桃、开心果、杏仁、桃仁和李仁、椰丝、芝麻和各种粮食,下面来看看黄曲霉菌过敏怎么引起的吗?

黄曲霉菌过敏主要是因为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易于生存和传播。

1、代谢需要简单,腐生质为其生长的最好土壤。从腐烂的植物中如种子、草地、树叶均可分离出曲菌;

2、在代谢过程中承受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能力强;

3、在空气中广泛分布,每一个曲菌以数千个孢子飘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中曲菌大量污染,较易吸入呼吸道。

在各类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其次是M1、G1、M2、B2和G2。因此,许多国家规定了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极限值,即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允许超过此值。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曲霉菌过敏怎么引起的的内容,本网食品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食品污染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菌感染症状是什么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菌感染的患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这一现象,所以应该进行有效的调理,平时尽量不要吃一些发霉变质的食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产生,对人的健康也是非常好的,下面来看看黄曲霉菌感染症状是什么吗?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体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主要诱发肝癌的发生,还可以导致基因突变,损害肾脏,降低机体免疫能力,诱发多种癌症如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同时也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而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体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主要诱发肝癌的发生,还可以导致基因突变,损害肾脏,降低机体免疫能力,诱发多种癌症如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同时也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曲霉菌感染症状是什么的内容,本网食品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食品污染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菌多少温度可以杀死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菌的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下面来看看黄曲霉菌多少温度可以杀死吗?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因此,在提炼油时,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进一步破坏毒素的活性。

尽管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但必须一次性摄入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食品才会发生急性中毒疾病。对于人类,多见由于持续性摄入亚急性量而造成慢性中毒的情况,例如引起肝硬变和肝脏纤维样病变。不仅霉变食品,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灰尘而霉变的粮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带有黄曲霉毒素而危害人类。毒素在肝脏、心肌和肌肉中逐渐积累而增强它的毒性。对肝脏的直接损伤可能导致基因畸变(畸胎或死胎),但大量的动物(鼠类、鸟类和鱼类)试验结果证明,它们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是诱发肝癌。有人认为还会诱发肾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与其它致癌物如二甲基亚硝胺的作用有明显的关系。

在各类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其次是M1、G1、M2、B2和G2。因此,许多国家规定了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极限值,即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允许超过此值。

黄曲霉是温暖地区常见的占优势的霉菌,其生长温度范围在4—50℃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黄曲霉毒素形成的最低温度为5—12℃,最高为45℃,最适温度为20—30℃(28℃)。在肉制品中,当温度在10℃以下时,则不生成黄曲霉毒素。曲霉比其它霉菌更耐旱,而且环境的酸碱性对其影响不大,在pH2—9的条件下都能生成黄曲霉毒素,不过在pH2.5—6.0之间的酸性条件下,毒素的生成量最大。黄曲霉能在含氧量极低的环境中生长,在缺氧环境中发酵。即使在充填二氧化碳的冷库中,黄曲霉的生长也不受影响,不过能明显地延缓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及其果实上。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核果类和谷类上更为常见。所以必须注意检查特别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原材料,以及用这些原材料加工的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这些食品有花生、核桃、开心果、杏仁、桃仁和李仁、椰丝、芝麻和各种粮食。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曲霉菌多少温度可以杀死的内容,本网食品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食品污染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黄曲霉菌中毒怎么办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不仅霉变食品,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灰尘而霉变的粮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带有黄曲霉毒素而危害人类。毒素在肝脏、心肌和肌肉中逐渐积累而增强它的毒性,下面来看看黄曲霉菌中毒怎么办吗?

一般治疗注意保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对于发热、喘息、呼吸困难应给予对症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首选两性霉素B,剂量为1~1.5mg/(㎏?d)。如不能耐受,首次从小剂量开始,每日0.1mg/kg溶于5%葡萄糖中缓慢避光静脉滴注,逐日增加5~10mg,至最大耐受剂量后维持治疗。对有肾功能损害者可用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剂量为5mg/(㎏?d);或氟胞嘧啶,50~150mg/(㎏?d),分3次口服,连续1~3个月;或伊曲康唑(斯皮仁诺),静脉剂量为第1、2天每12h1次,每次200mg,约1h静脉滴注完毕,以后每日200mg。

对症治疗大咯血时如有条件可行手术治疗或支气管动脉栓塞。急性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者时需加用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0.5mg、1周后改为隔日1次。慢性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者激素用量为7.5~l0mg/d,并可合并使用&受体激动剂或吸人糖皮质激素。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曲霉菌中毒怎么办的内容,本网食品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食品污染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面粉黄曲霉菌感染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下面来看看面粉黄曲霉菌感染表现有哪些吗?

1、侵袭性曲霉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症状为干咳、胸痛,或有咯血,病变严重时可有喘气、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

2、曲霉肿又称曲霉球,常继发于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肺结核空洞。主要表现为反复咯血,甚至大咯血,或伴有刺激性干咳。

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多是由烟曲菌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哮喘样发作症状,一般平喘药无效。

X线检查侵袭性曲霉病胸片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的多发性的楔形阴影或空洞;胸局限性肺不张,肺体积缩小,胸部CT早期有晕轮征,即结节影周围环绕低密度影,后期为新月体征;曲霉肿的胸片主要表现为原有的慢性空洞内有一团块影,随体位改变而在空腔中移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胸片主要表现为上叶短暂性实变或不张,可发生于双侧,中央支气管囊状扩张及壁增厚征象,如“戒指征”和“轨道征”。

以上是小编介绍面粉黄曲霉菌感染表现有哪些的内容,本网食品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食品污染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