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鳜鱼

鳜鱼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鳜鱼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鳜鱼问题。

分享

浏览

5574

文章

62

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日常饮食中,吃的鱼以红烧鳜鱼或是清蒸鳜鱼为主。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鳜鱼和桂鱼的区别是什么吧?

一、鳜鱼

鳜鱼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 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

二、桂鱼

桂鱼也叫季花鱼、花鲫鱼,同时有些地方也叫作鳜鱼,它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

三、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一般俗称的鳜鱼和桂鱼都是一种淡水鱼,因为地方习惯而有了不同的叫法。

鳌花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合;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松鼠鳜鱼是哪里的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松鼠鳜鱼是江苏省苏州市的,属于苏帮菜。松鼠鳜鱼,又名松鼠桂鱼,为苏帮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满意,后名扬苏州。

制作方法

1、将桂鱼去鳞、鳃、鳍、内脏,去掉头上的皮衣,洗净,把鱼头斩下,摊开、拍扁。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在尾巴处留约1厘米的脊骨。桂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五分之四,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将尾巴从刀口中拉出。

2、将鱼身撒上食盐、胡椒粉、料酒、湿淀粉涂匀。

3、炒锅上火,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热至七成,将桂鱼蘸少许淀粉,放油锅中炸数分钟,外皮金黄,鱼肉熟了即可,再将鱼头蘸上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炸至呈金黄色捞出,将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摆在鱼盘中,装上鱼头。

4、将松子放在温热的油锅中,待油热后再炸半分钟后捞出,放小碗中备用。

5、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糖、番茄酱、食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水果粒。

展开阅读全文

臭鳜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淡水鱼

臭鳜鱼是一道安徽传统民间菜,以鳜鱼、红辣椒、生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菜品。该菜闻起来会感觉比较臭,但吃起来是比较香嫩的,鳜鱼的形态较为完整,呈鲜红色,会散发出特殊以及纯正的腌鲜香味,肉质较为细腻,口感滑嫩,且醇香入味。

鳜鱼是鮨科、鳜属下的一种鱼类,体高,头重大,吻尖突,眼径小于吻长;口大,端位,斜裂;体背侧呈棕黄色,腹面呈白色,体具有许多不规则的褐色斑块以及斑点。该鱼属于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欢栖息在水库、江河、湖泊等水草较为茂盛且洁净的水域中,白天会潜伏在水底,等到了晚上再出来活动和觅食。

展开阅读全文

鳜鱼属于淡水鱼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淡水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鳜鱼是完全淡水生活的鱼类,喜欢在湖泊、水库、江河等水草比较茂盛,而且水质比较干净的水体中栖息,白天通常在水底潜伏,夜间就会外出活动觅食。鳜鱼是肉食性鱼类,性情比较凶猛主要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在中国,除青藏高原之外,全国各水系中都有分布。

鳜鱼是鮨科、鳜属的鱼类,体高,侧扁,眼后背部显著隆起,头中大,吻尖突,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略大于眼间隔,口大,端位,斜裂。具一辅上颌骨,上颌骨后端伸达或伸越眼后缘下方,下颌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群,两颌前部数齿扩大或犬齿。

鳜鱼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终生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仔幼鱼阶段即食其他鱼苗,200毫米时主要捕食鲂鲛鳌、似等小型鱼类和虾类,也食蝌蚪和小蛙;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摄食鲤、鲫等鱼类。冬季停止摄食,春夏秋季捕食旺盛般多在夜间捕食。鳜鱼的肉细嫩,味道鲜美,肉多刺少,特别受现代消费者的喜欢,是上等的淡水食用鱼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鳜鱼肥是哪首诗里的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写的《渔歌子》。诗的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等。

渔歌子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另有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等。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唐崔令钦《教坊记》与敦煌写卷中,"渔"作"鱼",五代《花间集》以后均作"渔歌子"。

敦煌写卷《云谣集杂曲子》中有《鱼歌子》词两首,故近代任二北在《教坊记笺订》中谓此调"应为民间歌曲"。并在《敦煌曲初探》中云:"本调实为后来类此诸调之总源,敦煌四辞之写作时期,可能在张志和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鳜鱼和鲈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鲈鱼的主要区别:

1、外形不同

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体色黄或淡绿,腹部灰白色,体侧有黑色垂直条斑和小斑块,口大而能伸缩,下颌突向前上方,两颌和口盖骨上生有绒毛状细齿,并有发达的犬齿,背鳍由根根利刺组成。而鲈鱼体型长、侧扁、略尖,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吻尖、口大,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鱼嘴中有细小的牙齿。

2、价格不同

鳜鱼要比鲈鱼贵一些,因为鳜鱼在饲养成本上面是略微高一些的。

3、产地不同

鳜鱼分布比较广,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而鲈鱼主要产于日本海、黄海、渤海等地。

4、功效不同

鳜鱼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而鲈鱼味甘,性平,归肝、脾、肾经,具有益脾胃、补肝肾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桂鱼是鳜鱼吗?有什么营养价值?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桂鱼是鳜鱼,两种鱼没有区别,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其食用价值是比较高的。

鳜鱼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很名贵的鱼,而鳜鱼的鳜比较难写,而且有的人可能还可能读错,所以鳜鱼又名桂鱼,当然鳜鱼和桂鱼没有区别,它们是同一种鱼。

鳜鱼属于凶猛肉食性鱼类,常以其它鱼类为食,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常栖息于静水或缓水域底层,冬季在水深处越冬,春季天气转暖后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觅食多在夜间。鳜鱼在我国分布是比较广的,而且种类多,目前在洞庭湖区和沅江、澧水等地均有出产。

鳜鱼,又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花鲫鱼等,在分类上属鲈形目,科,鳜鱼属。它肉质丰厚坚实,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鱼类,食用后对身体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什么诗,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渔歌子》。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浙江金华人,在唐肃宗时期任待诏翰林,被贬后隐居,字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掉叟。《渔歌子》也是流传千古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的全文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这首诗的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写的就是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西塞山前”点名了地点,而“桃花”是春天的代表,所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春季。

展开阅读全文

鄱阳湖鳜鱼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鄱阳湖,古称彭泽,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70%水域在九江市境内,20%水域在上饶市境内,10%水域在南昌市境内。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区最大丰水期面积5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30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桂花鱼。体高侧扁,口大,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冬季在水深处越冬。春季游向浅水区,昼伏夜出,性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肉质细嫩,味极鲜美。体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上下颔前有小齿,体色棕黄,腹灰白,体侧有许多不规则斑块、斑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清蒸鳜鱼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清蒸鳜鱼

鳜鱼,刺少,肉质细嫩肥美,是绍兴的名特产之一,历史上曾作贡品,清诗有:“时值秋今级鱼肥,肩挑网箱入京级”之句。此菜选用鉴湖产的鳜鱼清蒸,以著名的绍酒调味,色泽淡雅悦目,味似蟹肉,食后富有清新之感,南宋大诗人陆游在田园诗中赞它“别饶风味胜一筹”。

料:活鳜鱼一条(约重750克)

料:熟火腿3片(25克)、熟笋6片(50克)、水发大香菇3朵

料:麦片2.5克,葱结1个,绍酒25克,精盐2.5克,味精1克,熟鸡油5

克,葱段1克。

鳜鱼剖洗净,入沸水中一焯捞起,刮去鱼身上粘液,洗净,把鱼平放在砧板上,用刀贴着鱼脊骨从头下刀至尾部划一长刀,将鱼翻身,每隔2.5厘米斜片一切,刀深至骨为度。取大腰盘1只,放入鳜鱼,在鱼身两旁整齐均匀地放上笋片,中间火腿与香菇间隔排放,加入绍酒、麦片、葱结,旺火沸水上笼,蒸至断生,出笼,拣去葱结、姜片,把原汁倒入炒锅,加精盐、味精、熟鸡油煮沸,投入葱段,浇在鱼身上,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绍兴鳜鱼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产品名称:绍兴鳜鱼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类别:属鲈形目,鳍科

产品特性:体侧扁,背隆起,呈青黄色,具黑色斑纹,鳞细小,性凶猛,喜食鱼虾,肉质细嫩,味鲜美,无毛刺,营养丰富。生长期快,品质优良。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

产品季节:5月—7月

产品功效:鱖鱼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儿软疖,其胆可治骨鲠在喉。

产品简介:鳜鱼俗称鳌花,民间也称桂花鱼,绍兴民间又称“紫花鲈鱼”。系野生鱼类,它与黄河鲤鱼、松花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 白鱼齐名,同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被列为鳌花、鳊花、鲫花、法罗、铜罗、哲罗、雅罗、胡罗、等“三花五罗”之首。广布整个绍兴平原水网。绍兴传统名菜“清蒸鳜鱼”,历来被视为宴席珍品。70年代以来,绍兴鳜鱼捕捞过度,产量锐减,价格猛涨。1980年底,绍兴县水技站在城东水产村作鳜鱼人工繁殖获成功。今绍兴地区部分池塘搭配养殖,鳜鱼资源稍有回升。

产品典故:宋陆游诗中,即有“新钓紫鳜鱼”句。据南宋《武林旧事》卷七记载,1179 年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特命过去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卖鱼羹的宋五嫂上船待候。宋五嫂用鳜鱼给皇帝烩了一碗鱼羹,大受赞赏,以后消息传开,人们争相要求品尝,宋五嫂遂在钱塘门外设店供应,每日均供不应求,宋五嫂成为当时杭城的“名家驰誉者”。从此这种就地取材,运用北方烹调技法烩制的鱼羹,以其南料北烹特色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黄山“臭”鳜鱼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许多来黄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此肴,尝后都为有如此美味而赞不绝口。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黄山“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制作黄山“臭”鳜鱼主要是鳜鱼的腌制,因为鳜鱼腌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菜质量。腌制黄山“臭”鳜鱼首先要选用新鲜之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可选一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许精盐,然后逐一将鱼表面抹上适量的精盐,整齐地放入桶内,一层一层往上码,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闻到“臭”味时便可出桶,将鱼清洗干净便可用来烹制,腌制后的“臭”鳜鱼一次用不完可以冷冻保藏。

腌制“臭”鳜鱼的关键:

(1)在腌制“臭”鳜鱼的过程中,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30℃为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500克盐为宜,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当温度在10-20℃时,腌制时间约为7天,当温度在20-25℃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温度在25-30℃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达到“臭”的效果。

(2)腌制“臭”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这样才能使“臭”鳜鱼“臭”味醇正。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臭”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使其出品统一。

(3)腌制“臭”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适合于250克-500克/条的鳜鱼)和块状腌(适合于较大的鳜鱼,改小块后再腌制),烹制后风味都一样,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优点,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

展开阅读全文

屯溪腌鲜鳜鱼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腌鲜鳜鱼”原名“臭鳜鱼”是徽州传统名菜。几百年来经历代厨师精心研制,把传统工艺更新、升华,使这一脍炙人口的佳肴延传下来,至今盛誉不衰。去黄山、屯溪旅游的中外客人都以一尝“腌鲜鳜鱼”为快事。

约在300年前,沿江一带的商贩每年入冬前将长江中产的鳜鱼运至黄山、屯溪、歙县等地出售。由于交通不便,需要七、八天才能抵达目的地。商贩们在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取摆一层鱼,撒一层盐的方法,并每天上下翻动。抵达屯溪等地后,鱼不仅没变质,还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臭味”。经烹调后,其鲜香味较鲜鳜鱼有过之而无不及,久而久之,便成为屯溪、黄山等地的席上珍品。

沿淮一带,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在烹调上擅长烧、炸、卤等技法。善用芫荽配色,姜、辣椒佐味。有“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的说法。沿淮一带渔民每当捕捞旺季,在船上也采用盐腌保鲜的方法炮制各种鱼类,俗称“曝腌鱼”,所制成品和徽州“臭鳜鱼”有异曲同工之特点。

据此,笔者于10年前就苦心揣摩,以沿淮“曝腌鱼”之方,继承徽州“臭鳜鱼”的传统做法,融沿淮以辣椒佐味的烹调技法,把“腌鲜鳜鱼”这一传统的佳肴摆上餐桌。

具体方法是:将鳜鱼用盐、绍酒搓透,加葱姜腌制,用保鲜膜裹好,放入0℃至1℃的保鲜冰箱内(夏季1-2天,春秋季3-5天,冬季7-8天为好)。取出略洗,煎好。烧制时佐以笋片、火腿、葱、姜、干红辣椒、蒜瓣等配料。

我认为,任何菜肴只可不失其传统风格原貌,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当地食俗口味制作,能被食者接受即为“正宗”。如“知味停车梅龙镇”虽在沪,但把川菜的原貌代入,依据上海派菜系的特点,相互借鉴,方能在大上海扎深根,结硕果,堪称“正宗”川菜馆。

可喜的是,我把“腌鲜鳜鱼”引上餐桌,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

展开阅读全文

洈水鳜鱼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松滋市十大地方名菜之一

也称鲧花鱼,桂鱼,俗称“花鲫鱼”。

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鳍科鱼类。体侧扁形,背部隆起,最长可达60cm,呈青黄色,外表着生黑色斑纹。嘴大,下颌突出,鱼鳞细小,圆形、生性凶猛,喜食鱼虾。洈水湖盛产此鱼,肉质鲜嫩,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味美的淡水食用鱼,也是洈水风景区最受旅客欢迎的鱼种。鳜鱼制作的传统佳肴甚多,白汁鳜鱼为其一种,用鲜活鳜鱼清蒸后,再加茄汁烹制而成的美味佳肴,洁白鲜美的鱼体,间以红椒丝、玉兰片丝、甘豆等配料点缀外形清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

前人张志和《渔父》词赞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菜品特点:洈水湖鳜鱼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名贵味美的淡水食用鱼,也是洈水最受游客欢迎的鱼种。肉质鲜嫩,味道纯正,食之回味无穷。

制作方法:鳜鱼制作的传统传肴甚多,白汁鳜鱼为其一种。用鲜活鳜鱼清蒸后,再加茄汁,烹制而成洁白鲜美的鱼体,间以红椒丝、玉兰片丝、青豆等配料点缀,外形清雅,味道鲜美,香气浓郁。

展开阅读全文

鼎城鳜鱼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鼎城鳜鱼

鳜鱼,又名季花鱼、桂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名贵鱼类之一。

鼎城区自1996年石公桥镇建立全省第一家龙腾鳜鱼繁养基地以来,鳜鱼养殖发展迅速。到2002年底,全区鳜鱼精养水面2500亩,网箱精养鳜鱼1500口,面积8000平方米,年产商品鳜鱼50万公斤。龙腾鳜鱼繁养基地2002年繁养鳜鱼水花2000万尾,培育鳜鱼夏花300万尾,培育鳜鱼春片15万尾。近几年,该基地鳜鱼苗种供应到省内外30多个县市,为鳜鱼养殖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1998年被省科委确定为科技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臭鳜鱼多少钱一斤?臭鳜鱼多少钱一条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因鱼刺少,而且味道鲜美受人喜欢,不仅大人可以吃还可以做给宝宝食用。那么,市场上臭鳜鱼多少钱一斤?臭鳜鱼多少钱一条?

臭鳜鱼多少钱一斤

臭桂鱼是汉族传统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

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徽州即现黄山市一带),流行于徽州地区。

各地的价格不一样,30-80差不多~~~

臭鳜鱼多少钱一条

臭桂鱼是按条来卖的!0.5斤的是23元左右,0.7斤/条的好像是28元/条。

臭鳜鱼为什么臭

这是一道徽州名菜,初次见到的人不敢下筷,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其实,你一点不用担心,这决不是菜变味而发出的异味,这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你吃一口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味道是那样的鲜美,这就是徽州的名菜臭鳜鱼。

这道菜是这样制作的,将新鲜的鳜鱼用淡盐水腌浸在温度25c°左右的瓮中,经过六、七天,鱼体便发出微微的臭味,但鱼鳃仍是红的,鳞不脱,质不变,就成了臭鳜鱼。关于这道菜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二百多年前,沿江贵池一带,鱼贩用木桶将鳜鱼装运到歙县,为了防止日久变质,贩子给鱼抹上一层食盐,谁知抵达歙县,鳜鱼已经发出怪味,他们舍不得扔掉,洗净后自己烧吃,竟是无比的美味,于是,大家都来仿照烧制臭鳜鱼吃。这道菜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并在相传不断改进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鳜鱼是桂鱼吗?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是中国特产鱼,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日常饮食以红烧鳜鱼或是清蒸鳜鱼为主。那么,鳜鱼是桂鱼吗?鳜鱼和桂鱼的区别是什么?

鳜鱼是桂鱼吗

一般俗称的鳜鱼和桂鱼都是一种鱼,淡水鱼。

因为鳜鱼的鳜字比较难写,又很容易读错,所以就写成桂鱼了。

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鳜鱼[mandarinfish]。中国产的一种美味食用鱼(Sinipercachuatsi),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属鮨科,体侧扁,青黄色或橄褐色,具许多不规则的暗棕色或黑色斑点,背隆起,口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鳞细小、圆形,性凶猛,捕食水中鱼虾

桂鱼学名鳜鱼,又名桂鱼、鲈桂。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其中以翘嘴镢生长最快。桂花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鳜鱼药膳功效

1、肺结核、咳嗽、贫血

用鳜鱼1条(500克以上),去肠杂、鱼鳞,百合20克,贝母5克,冰糖适量,隔水蒸熟后,去药渣,鱼肉及百合共食。也可用鳜鱼煮的汤,加人大枣和糯米熬粥食用。

2、虚劳羸瘦,肠风便血

取鳜鱼1条去肠杂、鱼鳞,单独清蒸或与豆腐共煮食用。

3、目刺粳喉

用鳜鱼胆汁加入米酒中化温呷下,可使卡人咽喉的骨刺、异物随涎而出。

4、老年体弱无力

取鳜鱼1条,黄芪、党参各15克,淮山药30克,当归头12克。把药物煎后取汁,再放人鳜鱼共煮熟食用,可调补气血。

5、肠风泻血

取鳜鱼肉100克、猪肉50克,切丝后入油锅,加适量生姜、蒜、盐、料酒、味精炒一下,再把浸泡6小时的糯米100克加入煮成粥,撒些胡椒粉即可食用。鳜鱼为虚劳食疗要品,患寒湿病者不宜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鳜鱼怎么读?鳜鱼是什么鱼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是没有鱼刺的鱼类中最为鲜嫩,而且是北京最常见食用的鱼。那么,鳜鱼怎么读?鳜鱼是什么鱼?

鳜鱼怎么读

鳜【拼音】:[guì][jué]【字义】:[guì]1.鱼〕体侧扁,性凶猛,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

鳜鱼是什么鱼

鳜鱼(Sinipercachuatsi),又名鳜花鱼、桂花鱼、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花鲫鱼等,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

体高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体色棕黄,腹灰白,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斑点

鳜鱼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

食用价值

普通称做"花鲫鱼",即鱼贩和厨人讹称的"桂鱼"。鳜鱼四时皆有,尤以三月最肥。张志和的词:"桃花流水鳜鱼肥",吴雯的诗:"万点桃花半尺鱼",可见古今文人对鳜鱼的赞许。在没刺的鱼类中,鳜鱼是最鲜嫩的。最妙的做法是清蒸。饭馆里平日所做的整鱼,常用鳜鱼,醋溜、红烧、酱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块、糟溜、锅塌鱼、葱椒鱼、高丽鱼条、抓炒鱼等,全和黄鱼做法相同,是北京最常用的鱼。

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体质虚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

禁忌人群有【哮喘、咯血】的病人,【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鳜鱼怎么养?鳜鱼养殖技术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的味道鲜美鱼刺少,而且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这也导致一些人愿意去养殖。那么,鳜鱼怎么养?鳜鱼养殖技术有哪些要点?

鳜鱼怎么养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等,为鲈形目中淡水底栖凶猛鱼类,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我国主要的三个鳜鱼品种是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其中以翘嘴鳜养殖最多。广东是鳜鱼苗种的主产区,每年自3、4月份起就有全国最早一批鳜鱼苗孵化,同时广东地区的成鳜常年销往全国各地。据了解,2015年广东省内的鳜鱼养殖有所增加,但全国投苗总量与去年相当。

鳜鱼养殖技术

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鳌花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即使在过去一般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平时鳌花鱼独居生活,这也是几乎所有食肉鱼的共性。鳌花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鳌花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鳌花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鳌花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1、养殖地点的选择

鳜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鳜在没有驯化的情况下,只吃活的饵料鱼。这些条件要求养殖鳜,选择的池塘条件要注排水方便,水深1.5~2.5m,池底淤泥小于10㎝,有增氧设施,池塘面积不宜过大,1000~3000㎡较为合适。为了保证随时有活的饵料鱼供应,养殖池塘最好位于天然野杂鱼丰富的区域,如靠近河道、水库、湖泊等。如自己培育饵料鱼喂养鳜,采用饵料鱼池塘与鳜养殖池塘面积比为4:1的比例确定养殖规模。当然,交通是否便利也是选择养殖地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鳜养殖过程中饵料鱼的运输量比较大。

2、苗种的种质

通过养殖鳜鱼获得的经验,鳜鱼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由于渔业行政部门对苗种管理的滞后和鳜繁殖所用亲鱼的退化,总体鳜的苗种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当从外地选购鳜鱼苗种时,要考察鳜鱼繁育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尽量从自繁自育,所用亲鱼为天然水域捕捞的育种单位购苗种。做到购入的苗种种质纯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3、成鱼养殖模式

北方养殖地区一般5~6月份投放4~5cm的鳜鱼种养殖成鱼。每666㎡水面放养1000尾左右,当年大部分的鳜达不到商品鱼规格,11月份时规格为350g左右。要达到500g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需要继续养殖到来年6、7月份。但是,鳜商品鱼,特别是活鳜,在一年中的价格变化较大,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在7、8月份卖鳜,一般都是全年最高价格。因此,采用跨年度养殖鳜成鱼模式,尽管养殖时间较长,但效益也是可以的。

野生鳜鱼的差异

野生桂鱼的鱼骨头比较多,养殖的比较少,野生的比较鲜,但是寄生的东西比较多,养殖的没有野生的鲜,但食用比较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臭鳜鱼怎么腌制 腌制技巧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鳜鱼是徽菜中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喜欢徽菜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道美食哦。那么,臭鳜鱼怎么腌制?臭鳜鱼怎么做好吃?

臭鳜鱼怎么腌制

将新鲜鳜鱼洗净、去鳞(未去鳞腌制鳜鱼会导致腌制过程中鱼的水分不易排出,影响臭鳜鱼口感)、剪开鱼肚,抹盐,然后放在木桶里面腌制(最佳方式是木桶腌制,现在也有泡沫箱腌制,缸里面腌制等多种方法都可以,但是切勿采取直接抹盐然后也无石头压的腌制方法,这种腌制方法鱼肉不结实,鱼的水分不易排出,鱼肉无法充分发酵,就达不到臭鳜鱼“似臭非臭”的效果,鱼肉也不好吃;),然后将鱼放在室温25C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

腌制臭鳜鱼技巧

1、腌制臭桂鱼最好不要杀鱼。

用传统方法腌制臭桂鱼其实是不需要杀鱼的,而是将活鱼敲晕后直接腌制。因为腌制臭桂鱼其实是一个发酵过程,而鱼鳃和内脏均有帮助发酵的作用。另外,用活鱼直接腌制比死鱼更容易入味。

2、腌制臭桂鱼千万不要用水冲洗。

很多人杀完鱼之后习惯于冲洗干净,但腌制臭桂鱼千万不能这么做。因为洗过的桂鱼腌制时会出水过多,这样不仅会带走桂鱼的鲜味,而且沾过生水以后的桂鱼,在发酵过程中比较容易变质。

3、腌制臭桂鱼一定要密封腌制。

腌制臭桂鱼是一个厌氧发酵的过程,氧气含量越低越容易腌制成功,所以在腌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密封起来,如果有条件还要尽量排出多余的空气。

4、掌握腌制臭桂鱼的最佳温度。

腌制臭桂鱼的最佳温度是25℃~28℃之间,温度太低则臭味不够香醇,温度太高则容易导致腐败变质。

5、腌制臭桂鱼要注意避光。

几乎腌制所有的菜都需要避光,因为光线容易导致发酵异常而变质,所以腌制臭桂鱼也不能例外。

臭鳜鱼怎么做好吃

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

制作过程有讲究,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时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营养价值

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且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最后,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