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败走麦城

败走麦城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败走麦城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败走麦城问题。

分享

浏览

6889

文章

7

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219年十月,关羽率兵攻打樊城,东吴吕蒙便乘机占领了荆州。无奈樊城久攻不下,关羽只好撤军。这时孙权又派陆逊攻占夷陵、秭归切断关羽退路。在关羽回军途中,吕蒙派人散播虚假消息,导致蜀军斗志尽失,士兵四处逃亡。关羽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只好带领家人逃到麦城。

两个月后,孙权派人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吴军退兵十里的条件,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答应了他的条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关平趁机带兵偷偷从北门逃出,吕蒙料到关羽逃走必然会走麦城北边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关羽率兵到达此处被吴将马忠设伏而擒,随行将士也一起被杀,并砍下关羽首级。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于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葬于洛阳。刘婵继位后,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败走麦城是什么原因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走麦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其实主要是由于他过于自信,不听他人的劝阻,而且中了陆逊的计谋,违背了诸葛亮的制定方针政策,用人不当,轻视了敌方的强大,所以关羽败走麦城的主要原因和他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是离不开的。

说到关羽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和张飞、刘备结拜成桃园三兄弟的故事也被广泛流传着。但是人无完人,虽然他有着仗义的肝胆,但是由于自己性格的问题,最终伤害了自己。

最后关羽牺牲的很惨,但是也不能看出他对刘备是非常忠心的,无论遭到了怎样的侵害都誓死不投降,誓死的追随刘备,为刘备效忠。而刘备在得知关羽遇害以后,内心也是十分的痛苦,甚至后来还不吃不喝,整天以泪洗面。

作为一个武将出生的关羽,性格比较大条,所以他轻视了敌方的实力,而且也轻信了身边的小人,最终导致自己节节败退,不幸丧命,但是关羽的英雄事迹依然被后人广泛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败走麦城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是发生在汉建安二十四年,当时的蜀汉大将关羽关云长在败走麦城时被吴国将领所擒获,并且最终被斩于临沮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背景其实是发生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举进攻樊城,当时的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于是曹操也就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当时的江东大将吕蒙趁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的时候偷袭了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

此时的关羽两面受敌,便是急忙从樊城撤兵往西,驻扎在麦城。之后的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当时的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好幡旗,假装作为军士,自己却想要逃走,但是只有十多骑跟随。于是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关羽的儿子子关平,在关羽不降之后将其处死。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败走麦城,马超为何见死不救?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历史上比较悲情的时刻小编思来想去的发现了,其实关羽败走麦城算是一个,之后被孙权给砍了头也真的是有点死无全尸的感觉,真的是好惆怅啊,其实死得也很可惜的,但是其实关羽的死也是有办法可救的,距离关羽的荆州最近的就是驻守在临沮的马超了,那么马超为什么见死不救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揭秘看看!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搞清楚一个状况,那就是马超是不是有权利调兵和马超是不是真的当时就在临沮!

首先看看兵权问题:

其实马超虽然也是五虎上将之一吧,但是他那能是刘备的心腹之人,再就是关羽是完全看不起马超的,当时马超虽然话说是在临沮,距离荆州也不过20里,但是是属于关羽管辖的范围啊,所以你马超很有可能是无权调兵的。

但是从正史中我仔细的揣摩的话,发现马超也应该是有兵权的,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马超就被封为左将军,假节,假节官不小,是掌握了地方军政的所以有权调兵。

还有就是在马超攻下成都的时候,马超就晋升为平西将军了,在临沮监管!在《三国志·马超传》中就有记载,原文是:“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这样的马超肯定是能调兵的。

所以有没有权利调兵这件事情,其实是有权利的,那么有权利为什么马超不去救关羽呢?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马超在不在临沮这个地方来讨论!

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本来就有联军的意思,而且有的时候很多地方比较小,有的时候封给你的封地啊,你管辖的地方啊其实根本就不属于你,只是一个名头而且,就马超而已他就领过凉州牧这个头衔,但是凉州其实是根本就不是属于蜀汉的,那么再对比上面的说法,马超是平西将军,那最为重要的职责当然就是守望西边,但是临沮这个地方并不是西边啊,而是荆州附近啊,所以但是马超根本就不在临沮!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史书记载是这样的,在《三国志·关羽传》有这么一条信息:“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孙权派人斩关羽父子其实就是在临沮啊,可见这临沮根本就不属于蜀汉,而且如果马超当时在临沮,怎么孙权就在马超面前把关羽父子给斩了呢?这真的不符合情理啊。

所以说马超当时根本就不再临沮嘛,别人想救也救不了啊。

也有人说了其实是关羽得罪了马超,马超公报私仇了,这些其实都是妙论啊,原因其实真的是不在临沮啊!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败走麦城为什么没有人救?关羽身边的士兵都去哪了?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败走麦城不光是他一个人失败,整个蜀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荆州也被吴国回收。讲道理刘备应该也清楚荆州对于蜀国的重要性,为什么当时不派兵去支援关羽呢?还有就是关于失败后自己的士兵怎么也都不在了?过去反水也没这么大批量的吧,关羽也是仗义人士,不可能对士兵不好,只可惜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蜀兵一同反抗了。

三国时期,可谓是豪杰辈出,如果是忠义的,那么大家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必定是关羽。想当初关羽在落到曹操手中时,对方不仅没有杀害他,反而是开出优厚的条件想要招募他。不过当时的关羽始终在想着自己的兄长刘备,便拒绝曹操的好意。如此忠义的一个人,为何在败走麦城时,手下没有一个士兵愿意跟随他呢?

要知道关羽虽然性格耿直,但是对于士兵还是非常的好,基本上可以用爱兵如子来形容。那么既然关羽对待士兵这么友好,为何这些士兵在危险之时,全都各自逃窜呢。难道在三国时期士兵都是这样的么?其实,这并不是出自士兵的原因,因为当时不少士兵为自己的主公而战死。当时专家曾就这样原因进行分析,猜测出最有可能的三个。

一,士兵的亲人在敌军手中。在三国志当中有这样的记载,权已据江陵,尽掳羽士众妻子。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士兵们的亲人被孙权所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士兵虽然想要追随关羽而去,可是想到自己家人的性命,便只能让关羽一个人撤退了。这些士兵在孙权的威胁之下,早已经没有战斗的欲望,只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家人个营救出来。

二,士兵当时已经知道自己亲人并没有生命威胁。这就使得他们早已经没有至死地于后生的勇气。当时吴国大将吕蒙,在跟关羽的使者进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不再使用士兵家人的生命来做威胁。可以说士兵心目当中已经没有了顾虑,至于战争之类的便不是他们思考的范围。

三,没有休息。当时士兵经历数场战争都没有休息,这就使得他们不管是精力还是体质方面都有所下降。要知道那个年代缺吃缺喝,每天还面临生命危险,没多少人愿意在这高压下生活。再加上当时士兵们根本看不到一丝希望,选择去背叛再正常不过,没有人会忍受比死亡还难过的事情。

可以说当时士兵不跟随关羽,并不是关羽的的问题,反而是当时形势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败走麦城有办法活下来么?刘备犯下致命失误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是刘备和蜀国最大的痛点,难道当时关羽真的就没有办法下来么?其实关羽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需要一个人的配合,在这点上刘备犯下了一个致命失误,间接导致关羽被杀。当时关羽已经60岁了,体力各方面肯定比年轻人差了不少,想从魏吴的包夹中逃走简直太难了,如果这个人能及时出兵营救就还有一线生机。

三国是一个大社会,事关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一位英雄的生死,但有时候小解读三国却不那么严谨,而只看结果,比如关羽的死,认为就是蜀国衰败的转折点。这不在乎军事力量和战斗能力,而是出于对人物的情怀。

蜀国是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大将风范常在,江山得来容易。但关羽一死,总感觉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遇事不顺,仗打不赢,紧接着张飞、刘备也一起去了。接受托孤重任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却一次也没成功。

前期的关羽所向披靡,但到了后期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还逞强独带少兵试图拿下樊城。取得优势的关羽开始轻敌,贸然进攻,犯了兵家的大忌,外加东吴使了一个脚绊儿,关羽最终被擒被杀,不仅未攻下樊城,还失了荆州。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说的很清楚,占据荆益两州,战可攻退可守。荆州在蜀国的战略部署图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此为据点对抗曹魏,胜算的几率不算小。关羽的失荆州确实大意了,但关羽一定要死吗?

当然不是!关羽进攻樊城的困难就是兵力太少,期间他多次要求蜀国增援加兵,但一次也没有如愿。刘备山高水远未出大军相助可以理解,但距离樊城很近的驻扎荆益两州的蜀军为什么不增援关羽?

刘备义子刘封和大将孟达二人当时正坐镇于益州上庸,但是当廖化突围至这里要求刘封增援时,刘封却显得很难办,半推半就,不肯出兵。刘封是刘备义子,那关羽当然是他二叔了,对于在战场上火急火燎的二叔,刘封无情地浇了一盆冷水。

刘封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大军刚刚占据上庸,还未稳住局面,如再大动干戈,会造成局势动荡。但实际上刘封却有自己的小九九,因为他与孟达长期不和,经常欺凌孟达,刘封必须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靠山,才能和孟达有底气的说话。

消息传到刘备处,刘备震怒。孟达亦有不救之罪,又有刘封的百般嘲弄,所以投靠了曹魏。孟达与魏军一路披荆斩棘拿下荆益,并喊话刘封劝其投降,刘封不从,败退成都复命刘备。

刘备也顾不得义父义子身份了,开口就问责刘封:为何不出兵救援关羽,而且欺负孟达致使其投敌!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赐刘封自尽。将死之前,刘封说:“悔不听孟子度的话”。也就是说他在面对魏国大军压城之时,曾有和孟达一样投魏的想法。

刘封是谁?是在刘备请诸葛之前就跟随刘备的人,后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屡立战功。对于桃园结义三人的兄弟情,他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为了计较个人得失,他却放弃了二叔关羽的救命稻草。

不得不说,这次刘备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看走眼了,没看清收养这么多年的义子竟能如此不顾大义,所以刘备安排刘封镇守荆益二州是战略失误,更严重的是不该让孟达也去。假如换做是其他人,关云长尚有一线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关羽败走麦城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刘备没有反应时间么?

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通讯不是很发达,有什么消息基本上都是靠书信联络,如果行军打仗动不动就是几百里的路程,哪怕是快马加鞭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所以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没能及时出兵营救是不是和消息知道的太晚有关呢?因为当时魏军和吴军是不会给刘备营救的时间的,关羽这样的人物早点解决掉才能避免后患。

219年11月,关羽北伐曹魏,在樊城败于徐晃之手,此时后方基地荆州又被东吴孙权占领。关羽本想率领夺回荆州,但军心已乱,他只好率领残部退守麦城。12月,关羽率部突围时被俘,孙权“斩羽及子平于临沮”。那么问题来了,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发兵救援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有很多种看法,甚至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刘备、诸葛亮不发兵救援关羽,是“借刀杀人”。比如有位学者就认为“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成了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故诸葛亮不惜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

那么刘备、诸葛亮为何不发救兵呢,难道他们真的是在“借刀杀人”吗?编者觉得恐怕未必是这样的。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关羽北伐的目的说起。按照史料记载,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亲率军队北伐,其实他的目标并非是夺取整个中原,而只是襄阳郡。

荆州有八个郡,曹操占领襄阳、章陵以及南郡的北部,刘备占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领江夏以及南郡的南部,后来刘备“借走”了孙权的南郡部分。此时刘备已经占领的汉中,打通了北进关中的道路,因此急需拿下襄阳,因为这样,就可以实现诸葛亮两路北伐的计划。

此时刘备的势力如日中天,关羽亲自率军北伐,来夺取整个襄阳郡。关羽进军之初非常顺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没想到孙权趁机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地区。关羽进退失据,才败走麦城。所以由关羽北伐动机,不难看出,他是在执行刘备、诸葛亮的战略方针,陷害一说似乎不妥。

咱们再来说说刘备、诸葛亮不发兵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看看关羽北伐的时间表:219年7月,关羽“自率大军攻曹仁于樊城”;8月“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皆没”;10月“魏王操至洛阳”,“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也就是说关羽自北伐以来,接连获胜,甚至许都以南许多县都发生了叛乱,接受关羽的指挥。但就在11月,情况急转直下,关羽首先败于徐晃之手,之后又听说荆州失陷。这时候关羽向离自己的最近的刘封、孟达求援,但两人婉言拒绝。关羽无奈之下,只好败走麦城,想从这回到蜀中,结果遇擒被杀。

从刘备、诸葛亮方面来看,他们自7月到10月,一直得到的都是关羽的捷报,所以根本无需援助。到了11月,因吕蒙出奇招,夺取荆州,但他们及时了封锁了消息,加上当时信息闭塞,致使消息很晚才传到蜀地。或许当刘备、诸葛亮得知荆州失陷,准备出兵时,恐怕此时关羽已经身首异处了。

事后刘备非常生气,执意要处分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却不肯救援关羽的刘封、孟达二人。最后孟达事先得到消息,投奔曹魏,义子刘封则被刘备赐死。综上所述,关羽兵败麦城,刘备、诸葛亮不发援兵,根本就不是什么阴谋,而是时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