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诗作

诗作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诗作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诗作问题。

分享

浏览

431

文章

8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谁的诗作?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诗人王翰作的诗,出自其《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一首。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而“葡萄美酒夜光杯”出自其中的第一首。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这首诗描写边塞将士们很难得的一次欢聚的酒宴,表现出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边地荒凉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的写照,具有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谁的诗作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面壁十年图破壁”出自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周恩来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全文如下: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全文翻译: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毅然掉转身躯向东而去,这是为了去学习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面壁钻研十年希望能像破壁而飞的巨龙那样,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投海而死也算的上是一个英雄。

这句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为“面壁”,二为“破壁”。“面壁”原是佛教用语,相传南朝名僧达摩大师刻苦修行,终日面壁而坐,默诵经文,后来成为佛教禅宗的始祖。“破壁”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典故,南朝张僧繇精于绘画,曾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龙,都不画眼睛。他说:画了眼睛龙就会飞去。人家以为不可信,硬要他试试。当他刚点上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电破壁,两条龙乘云飞去。

展开阅读全文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谁的诗作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意思是: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出处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周恩来的诗作,原诗是《无题》,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17年,仅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时撰写此诗,这是与几个好友告别时做的诗词。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

展开阅读全文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乌衣巷位于 刘禹锡的诗作中的乌衣巷位于哪里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诗作中的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唐代诗人谁的诗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谁的诗作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是:友人在黄鹤楼和我告别,在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向下,赴扬州远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原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

全诗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诗的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题,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展开阅读全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谁的诗作? 凉州词二首王翰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是唐代诗人王翰作的诗,出自其《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一首。全诗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赏析

这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二首·其二》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译文

关内此时应该已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夜晚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让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这一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王安石的古文代表作是什么 王安石的代表诗作有哪些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石古文代表作有《伤仲永》、《元日》、《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扬州新园亭记》、《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慈溪县学记》、《上人书》、《春夜》等。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王安石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诗自成一体,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王安石作品

1、《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2、《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诗作反映的节气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诗作反映的节气是什么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更深月色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出自《月夜》一诗,这篇诗作反映节气是惊蛰。惊蛰时节,大地回春,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更深月色半人家的出处

“更深月色半人家”出自刘方平的《月夜》,全诗如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赏析:

《月夜》是一首咏春景而感怀的诗歌。诗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暗示了“春气暖”自“今夜”始以及虫声新“透”,表现出春天已经到来,以及诗人对春天的敏锐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