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茱萸

茱萸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茱萸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茱萸问题。

分享

浏览

3477

文章

50

茱萸是什么东西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

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着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山茱萸科植物多为乔灌木,树干挺拔,树形高大,冠幅宽阔,枝叶繁茂,分枝较高,生长迅速,寿命长且耐寒和耐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较低,很适于作行道树,可植于庭园角隅、草坪、林缘。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多用于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是什么植物?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落叶乔木或灌本,稀常绿或草木。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近于轮生,通常叶脉羽状,稀为掌状叶脉,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托叶或托叶纤毛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为圆锥、聚伞、伞形或头状等花序,有苞片或总苞片;花3-5数;花萼管状与子房合生,先端有齿状裂片3-5;花瓣3-5,通常白色,稀黄色、绿色及紫红色,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与之互生,生于花盘的基部;子房下位,1-4(-5)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短或稍长,柱头头状或截形,有时有2-3(-5)裂片。果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核骨质,稀木质;种子1-4(-5)枚,种皮膜质或薄革质,胚小,胚乳丰富。

茱萸风俗

中国民间把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可见茱萸自古已广泛被人们所喜爱。近些年来,随着秦岭山区茱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茱萸酒的重新面世,给茱萸产地的县区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不妨开发这一饶有兴味的风土资源,大力研制开发茱萸酒、茱萸饮料、茱萸食品;并以重阳节为茱萸节,摒弃其迷信成分,以此日为契机,登高,野游,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既可锻炼身体,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又可以促进茱萸及其产品的生产,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们康乐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是什么植物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么你知道茱萸是什么植物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茱萸是什么植物。

详细内容

1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2

落叶乔木或灌本,稀常绿或草木。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近于轮生,通常叶脉羽状,稀为掌状叶脉,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托叶或托叶纤毛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为圆锥、聚伞、伞形或头状等花序,有苞片或总苞片;花3-5数;花萼管状与子房合生,先端有齿状裂片3-5;花瓣3-5,通常白色,稀黄色、绿色及紫红色,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与之互生,生于花盘的基部;子房下位,1-4(-5)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短或稍长,柱头头状或截形,有时有2-3(-5)裂片。果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核骨质,稀木质;种子1-4(-5)枚,种皮膜质或薄革质,胚小,胚乳丰富。

3

中国民间把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可见茱萸自古已广泛被人们所喜爱。近些年来,随着秦岭山区茱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茱萸酒的重新面世,给茱萸产地的县区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不妨开发这一饶有兴味的风土资源,大力研制开发茱萸酒、茱萸饮料、茱萸食品;并以重阳节为茱萸节,摒弃其迷信成分,以此日为契机,登高,野游,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既可锻炼身体,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又可以促进茱萸及其产品的生产,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们康乐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简笔画茱萸的画法

全文共 146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用直线、弧线和椭圆形来画,非常简单,下面就来画茱萸。

操作方法

1

准备一张纸和两支彩笔。

2

先用绿笔在纸上画一条竖线,表示茱萸的枝条。

3

在枝条的两侧再画几条短的直线,表示叶脉。

4

在叶脉的两侧各画一条弧线,表示叶子。

5

在叶子下面用绿笔写两个小字,表示果柄。

6

用红笔在果柄末端画六个椭圆形,表示果实,茱萸就画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介绍茱萸峰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峰位于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

云台山古时候称为“覆釜山”,就是因为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孤峦秀矗,如同一口巨锅倒扣在群峰之上,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

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树红豆杉,五角枫树,太行花,森林覆盖率高达93%,满山覆盖的都是原始次生林,有天然氧吧之美誉。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顶,但见群山连绵,峰涌云动,使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俯视脚下,群峰形似海浪涌。山顶气候多变,倏忽间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咕嘟嘟地涌出,红日随即隐去。山峰在云雾中出没,云腾山浮,如临仙界。峰腰有药王洞,深30米,直径10米,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药王洞口有古红豆杉一株,高约20米,树干粗达三人合抱,枝繁叶茂,树龄在千年左右,是国内罕见的名木。另有“厨灶洞”、“阎王洞”、“黄泥洞”等十余个洞穴。 景点内的名泉一斗水,泉状若小井,水涌平地面,终年不涸不溢。另外,杜鹃峰、浮丘峰、翠微峰、云门峰也都各具特色。

相传,王维名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

以上就是茱萸峰的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是什么植物?有什么寓意?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多在重阳节佩戴。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汉族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茱萸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按中国古人的习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祛邪辟恶,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个时候差不多快到深秋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重阳节习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的来历是战国时期,出自《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在古代插吴茱萸也很流行,所以也叫山茱萸节,山茱萸可入药酿酒,养生祛病。吴茱萸、菊花簪多见于唐代。山茱萸香味浓郁,具有驱虫祛湿、祛风消积、治疗寒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全文共 192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国的民俗,在重阳节这一天,除了登高望远,赏菊之外,还要身插茱萸。,相信大家都有学过,但真正为什么要插茱萸的原因肯定都没有那么了解,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__,以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古诗

1、《蜀中九日》

唐·王勃

玄月九日看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2、《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远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启齿笑,菊花须插满头回。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去今来只如斯,牛山何必独沾衣。

4、《玄月旬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玄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玄月九日眺山川,回心看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茱萸是什么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戴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这跟端午佩挂艾草、菖蒲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了驱病、防蚊、辟邪。所以无论是艾草、菖蒲,还是茱萸,都有特殊香味,才能达到除病辟邪的效果。

九月初九,正值秋冬交替,九又是「至阳之数」,古人认为这天阳气太盛,阴阳失调,是凶日,佩戴气味浓烈的茱萸能御初寒也可辟邪气。

以前的人,到了重阳节会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身上佩装有茱萸的布袋。

重阳节的祝福语

1、九九重阳到,外出游玩,心情爽爽;高悬茱萸,祥气满宅;登高远眺,神清气爽;把酒临风,万事逍遥;发发祝福,遥寄牵挂。祝亲朋事事如意!

2、九九重阳节,登高避灾祸,屋中插茱萸,健康乐无忧;一杯菊花酒,一盘重阳糕,出门赏菊花,吉祥幸福来,祝你重阳节过的快快乐乐赛过活神仙。

3、又是九月九,重阳节到茱萸插,心中盼望几时休,惟愿亲人体康泰;又是九月九,重阳节到高山登,遥望远山心祈愿,盼望亲人早聚首。重阳节到了,祝你合家幸福,健康快乐!

4、秋菊,倾吐悠悠清香;茱萸,环绕片片吉祥;登高,遥寄无限思念;酒杯,斟满情谊美酒;心灵,发送诚挚祝福:九九重阳,愿你开心,心情愉悦!

5、吉祥的菊花开满山,平安的茱萸戴胸前。幸福的高山任你攀,如意的美酒你来尝。祈福朋友顺风帆,九九重阳喜笑扬。九九重阳节,愿朋友事事皆平安如意!

6、九九重阳登高塔,高瞻远瞩赏菊花。开阔眼界祁幸福,期盼亲朋皆平安。胸佩茱萸送瘟神,门插菊花迎吉祥。全家共饮菊花酒,欢聚一堂度重阳。重阳节快乐!

7、九九重阳报平安,身在外地思乡切。登高望远心祈愿,家乡亲人体安泰。但愿菊香万里传,声声问候到身边;但愿茱萸香飘远,句句祝福身边伴。

8、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欢乐多;插茱萸,除晦气,一生吉祥容美丽;秋风凉,添暖衣,父母们健康是儿女们的福气;重阳节祝福天下的老人们生活幸福。

9、秋菊灿烂开笑颜,赏菊吟诗重阳节。登高遥望山高远,思念切切在心间。茱萸遍插疾病离,祝愿亲人体康健。短信送去我心愿,祝福常伴在身边。重阳节到了,愿你健康如意!

10、赏赏秋菊,心情愉悦,其乐融融;插下茱萸,寓意吉祥,寄满牵挂;登高望远,家人安康,遥寄思念;把酒临风,频送祝福,重阳快乐!

11、九月九日是重阳,丹桂飘香菊花绽放,我在此把问候送上;愿你好运常在身旁;身体强壮始终健康;快乐围绕幸福绵长;一生一世,日子吉祥心情舒畅!

12、重阳九九,丹桂飘香;菊花绽放,问候送上;愿你好运,常在身旁;身体强壮,始终健康;快乐围绕,幸福绵长;一生一世,日子吉祥,心情舒畅!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登高是重阳节的悠久风俗。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因为古人对山岳是十分崇拜的,所以在重阳节当天都会去登高。关于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因为古代有菊文化,人们认为菊本是天然花卉,于是慢慢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此外,重阳节还可以称为重九节、祭祖节、登高节、晒秋节等。

茱萸是一种中药的果实,因为在吴越地出产的茱萸质量是最好的,所以又叫吴茱萸。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登山时插上茱萸就可以驱虫去湿,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身上。放纸鸢是我国南方过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据民间传说放纸鸢就相当于“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那么晦气也会离人远远的。而且风筝飞得越好,那么福气就越浓。

重阳糕又叫菊糕、五色糕。在重阳节当天,用此糕搭在儿女的头额,即可祝愿子女万事顺意。古代的重阳糕有九层,形状像宝塔一样,在上面还做了两只小羊。其中“羊”通“阳”有谐音之意。饮菊花酒是因为菊花本身是有一定的养生成分。所以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必饮的吉祥酒。

展开阅读全文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_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

全文共 1461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在我国是一个敬老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那么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描画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专家告诉我们,插茱萸其实有它的科学依据。

重阳节有插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插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茱萸是一种草药,这种草药能够帮助防虫蚊子,还能够辟邪。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会插茱萸表示节日庆祝,是一种节日的象征。

重阳节三大饮食习俗

第一,重阳要饮“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第二,是吃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第三,是吃羊肉面。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重阳节插茱萸的寓意是什么

避难消灾

人们认为农历九月初九是凶日,有多灾多难的含有在里面,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有很吉祥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重阳节时,人们采摘茱萸的枝条,连带着果实用布缝成香囊,随身携带,用来避除邪恶之气。

思念亲人

古人喜欢在重阳节和朋友一起出去登高、赏茱萸,重阳节有思亲的含义在里面,因此重阳节插茱萸还有思念亲人的意思。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几十位诗人均有吟唱重阳登高及插茱萸表达思念的诗。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应季随俗

自古代起,民间就盛行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古人把山茱萸作为祭祀、避邪之物,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王妃曾经佩戴茱萸首饰,于重阳日登高畅游,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

重阳节的禁忌讲究

忌房事

“重九"是阳数之巅峰,过后则转为阴数,在这个时间点,要禁忌一切冒失的行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

忌煮饭

过去传说”重阳不蒸粑,老虎要咬妈“。重阳节是老人节,这天是过节,所以要让老母亲休息,不能因做饭而劳累。当时没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拿这个俗语来吓唬人。

忌送菊花

因为菊花是祭花,送菊花不合适。

忌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是全家出去登高辟邪的日子,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人看来,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重阳节其实是一个大凶的日子,需要辟邪消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是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有登高的习俗。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原因:

1. 避难消灾,茱萸有辟邪吉祥之意。

2. 思念亲人,插茱萸有思亲之意。

3. 民间传说,九月九日插茱萸登高山可消灾避祸。

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但这3种说法究竟哪种正确,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祭祖礼俗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和方式有哪些

全文共 1627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有很多的习俗,其中的一个习俗就是插茱萸,那么重阳节为什么插茱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和方式有哪些,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重阳节的由来与背景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相传,重阳节最初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长寿和幸福而设立的节日。古人认为农历九月九日的阳气最旺盛,九为阳数,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阳节。阳气旺盛是吉利之兆,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登高、赏菊等活动,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和方式有哪些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具体插茱萸的方式和习俗因地域和民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采摘新鲜的茱萸枝叶,然后将茱萸插在家门口、窗户、房间角落等地方。

在插茱萸的过程中,还可能搭配其他的装饰,如菊花、蒲公英等,增加节日气氛。同时,人们还会佩戴茱萸,或将茱萸挂在身上,认为这样能够带来吉祥和福寿。

重阳节插茱萸的起源与意义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茱萸是一种常绿植物,叶子呈椭圆形,果实呈红色,具有浓郁的香气。插茱萸是为了祛邪、避瘟疫、辟秽气,也是祈求长寿和平安的象征。

辟邪避瘟:插茱萸的习俗与重阳节的避邪意义紧密相连。古代人们认为重阳节阳气最旺盛,此时阴气也较为活跃,疫病易传播。插茱萸被认为能辟邪避瘟,保护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长寿祈福:茱萸是常绿植物,象征着长寿和生命的延续。人们插茱萸的同时,也会祈求长寿和福寿康宁,希望能够健康长寿。

驱除秽气:茱萸具有清香,人们相信插茱萸能够驱除居室中的秽气,净化空气,为节日增添吉祥喜庆的氛围。

重阳节的意义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值得我们去纪念,这个节日就是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似乎并没有中秋节,元宵节以及清明节等出名,但是重阳节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来历,那么重阳节的意义到底有哪些内容呢?

1、祝老人长寿

重阳节的具体节日就是每年的九月初九,两个9在一起代表着对老人活得久,并且长寿的祝愿,在这一天,主要是对中华民族的一些老人进行祝福,一般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都是需要回家里看看自己的老父亲和老母亲,最重要的还是在这个九月初九日期,希望老人可以健康长寿。

2、思念远方的亲人

从小我们都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千古流传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正是在重阳节发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生活在9月9日这特殊的节日对于自己亲人的思念,重阳节除了对老人的长寿祝福之外,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对于亲人的一些思念,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急剧增多,各种尊老爱老并且优老的观念,也值得我们去深刻学习。

3、祝福亲人全家平安

重阳节的主要意思就是双阳相合,在古代九是一个阳气十分旺盛的数字,两个九在一起邪气是很旺盛的,因此在这一天大家的习俗就是插茱萸,赏菊花,还可以喝一些菊花茶,但千万要注意,不能赠送自己的亲人菊花,菊花大多数都是用来悼念死去的亲人,如果送给亲人的话意义不太好,重阳节意义就是祝福亲人永远平安。

4、推动全民身体锻炼

重阳节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茱萸,另外一个就是登高,这两项活动也是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中提出来了,插茱萸是一项体力活,不仅可以在重阳节当天传统观念上起到辟邪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大家的身体,古代传说邪气一般都是会向地上流动,所以在9月9日,为了避免遇到邪气,最好爬山登高,这样在尊重重阳节传统的同时,自己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重阳节目前可以直接被认为敬老节,除了尊重传统需要躲避灾祸,驱邪之外,很大的意义就是加深大家对于老人的一些爱护观念,老龄化速度加强,而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回老家住,对于老人来讲剩下的日子想看几眼自己的亲人仿佛成了一种奢侈,因此重阳节鼓励大家常回家看看,别让亲人的思念停滞在某个时刻,才知道后悔。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桓景,相传桓景是东汉时汝南县人,父母患病都去世了后来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师学艺。学了一身功夫下山,让村里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给一杯菊花酒,后来瘟疫除掉了,桓景赶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传至今,也被人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指谁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那一个“少一人”指的就是作者自己,也就是王维,他是借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句诗的出处

本句出自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翻译为: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因王维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该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登高插茱萸是什么节日 茱萸是什么植物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登高茱萸是重阳节。在唐朝,人们过重阳有两大习俗分别是登高和插茱萸。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每年重阳节会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身上佩装有茱萸的布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了。它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由此可见“登高插茱萸”是指的重阳节。

茱萸是种植物,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会直接把茱萸插在发髻上,也会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茎、叶或果实,系在手臂上。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什么样子的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茱萸生长于温暖地带,海拔400-1500米稀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茱萸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山茱萸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去核后的果肉入药。陕西佛坪县,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产地。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中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什么植物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又名"越椒"、"艾子",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茱萸风俗: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中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谐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

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解释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都或者到处的意思。“遍插茱萸少一人”整体意思是在九月九重阳节这天,兄弟们都会在头上插茱萸,但偏偏少了我一个人。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之情。

“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出自王维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描写的登高、插茱萸,是我国传统佳节重阳节的习俗,每年九月初九,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怀亲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绛囊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绛囊源于上蔡县东汉时期蔡人桓景为避祸消灾,于九月九日登高于蔡国故城西垣中段的蔡河望河楼,佩茱萸囊,饮菊花酒,自此由上蔡广播天下,形成民俗,成为天下华人时逢重阳节的必佩之物。

茱萸绛囊由传统的十二生肖发展到眼下的凤凰报喜,喜雀登枝,孔雀开屏,仙鹤祝寿,鸳鸯情长,寿星捧桃,招财进宝,一心爱国,和平之鸽,情系华夏等40多个品种,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内盛茱萸粉末,佩带芳香溢人。

茱萸绛囊起源于东汉蔡人桓景登高避灾,俗成于晋、唐,盛于宋、明、清时,为天下华人重阳佳节的必佩之物。具有极强的民俗特色和文化价值,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民俗魅力,直接影响着天下华人时适重阳佳节登高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

自民国至今,尤其是建国以来和受1的冲击,该项民间工艺技术濒危现状严重,能缝制茱萸绛囊者寥寥无几。张社女士离休后潜心挖掘茱萸绛囊缝制工艺,为这一传统工艺新的复兴又重开了新机。二00六年张社缝制的茱萸绛囊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二00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养生谷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养生谷位于山水大道南,四面环山,果树遍野,绿树成荫,山泉相照,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心灵养生胜地。茱萸养生谷建成后,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富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活动,包括“爸爸去哪儿”嘉年华、“贾汪之夏”新疆歌舞汇演、2015徐州市彭祖伏羊节以及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刷爆朋友圈的花田音乐灯光节。花田音乐灯光节由台湾光雕大师将时尚的光影艺术融入茱萸养生谷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各种如梦如幻的灯光造型把茱萸养生谷打造成了一处梦幻天堂,为本届江苏乡村旅游节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茱萸养生谷,坐落于江苏徐州贾汪区山水大道与茱萸路交叉口。景区目前占地1000余亩,设计三大主题板块:一、养生休闲度假;二、房车自驾露营;三、浪漫亲子乐园。园区内景点:1.玫瑰花海;2.世界最长浪漫玫瑰廊道;3.波斯菊园;4.亲子牧场;5.马场;6.汽车影院;7.茱萸湖垂钓;8.水上游船;9.山地观光自行车;10.西域风情园;11.“爸爸去哪儿”主题乐园。 园区配套:1.茱萸苑养生会所(餐饮);2.蒙古包(餐饮);3.特色木屋住宿区;4.湖边烧烤露营区;5.多功能会议厅。

公交线路:游6专线——茱萸养生谷

自驾线路:经山水大道向东行驶

优惠内容:1.4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持残疾人证、军官证、 证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寺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茱萸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茱萸寺位于江苏徐州贾汪区境内,是中国最大的药师佛道场。它坐落在徐州市最高峰大洞山南麓,依傍着古老的不牢河,紧邻鹿楼万亩石榴园。

茱萸寺座落在洞山南麓,三面环山,谷壑清幽。寺庙坐向东南,俯临万亩榴园,左右两泉常流不断。寺院始建于北魏年间,据史志记载,茱萸寺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演法显灵之地,现存的刻于清康熙年间的石碑上,有着“大洞山隐茱萸寺,石榴园居药师佛”的对联。

兴建历史

茱萸寺始建于北魏,兴于隋唐,明代中期最为鼎盛。清末民国,战乱纷生,寺院毁损,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仅见门楼和千年银杏一棵,余则没入荒草之中,2009年寺院重建。

建筑采用仿唐风格。结构简练,古朴雄浑,庄重大方。

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广场、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两侧分别建有接引、伽蓝、观音、地藏、普贤、文殊六个偏殿,以及方丈院、僧房、斋堂、展厅等。各殿分别供奉一佛二弟子、东方三圣、西方三圣、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等诸佛菩萨,佛像精选紫铜、香樟木、汉白玉、生漆脱胎等上乘材料,由中国美院专家设计,雕塑、彩绘工艺精良,法相金身庄严慈祥。所有殿堂以木质廊道连接,整个寺院浑然一体。

建筑特点

三大主殿采用重檐歇山顶结构,殿堂巍峨矗立,鸱吻翘起,屋坡舒缓大度,檐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体现一种雍容庄重、气度不凡,展示了大唐建筑的艺术风采。其它偏殿采用单檐歇山顶,鸱吻、斗拱、抱柱,唐风浓郁,流曲廊道与殿堂连结,辅之精美的园林景观,使殿、廊、檐、阶错落有致,浑然一体,成为参禅修行的绝佳处所。

展开阅读全文

茱萸是什么?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念到这首古诗的时候明白重阳节是要插茱萸的,但是这种叫做茱萸的东西真的存在吗?有什么功效,是什么呢?

茱萸是什么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汉族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这货长这样

茱萸的功效

1、抗菌作用。2、降血糖作用。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4、抗休克作用。5、抑制炎症反应作用。6、抗癌作用。7、其他作用:对流浸膏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降低,对正常家兔血糖无影响。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具抗氧化作用。

茱萸可以吃吗

山茱萸肉药膳

山茱萸肉药膳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5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萸肉洗净,去核,与粳米同入沙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服法:早晚各食1次。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应用: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虚汗不止,肾虚带下,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3~5天为1疗程,疾病完全治愈后,即可停服,或再间断食用一段时期,以巩固疗效。发热及小便淋涩者不宜食用。

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不可信的记载,但茱萸“辟邪”却与其故事相关。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古人把山茱萸作为祭祀、避邪之物,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王妃曾经佩戴茱萸首饰,于重阳日登高畅游,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文人们于重阳结伴出外登高赏茱萸,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几十位诗人均有吟唱重阳登高及插茱萸的诗。最为脍炙人口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