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育种

育种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育种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育种问题。

分享

浏览

1467

文章

16

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一样吗?两种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育种就是人为地去改变其他生物物种,使其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去进化发展,育种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杂交育种和转基因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定义不同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

转基因技术是将DNA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2、繁殖方法不同

杂交育种是通过有性繁殖育种,而转基因是通过基因转移嫁接育种。

3、父本、母本不同

杂交育种是选择两种亲缘关系近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逐代筛选综合了父本、母本优良性状的后代,不会脱离其本身所属种类。而转基因的基因片段可以是从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的,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所以转基因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4、结果不同

杂交在育种过程中结果是未知的,只有结果出来才知道是遗传了上一代的优良基因还是劣质基因,而转基因是人为挑选的基因序列进行育种,结果是可知的。

展开阅读全文

袁隆平团队将全面开展耐盐碱水稻育种工作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届智慧农业国际(青岛)峰会论坛15日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会上表示,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推进“中国先锋队”工程,把中国的科学成果推向世界,为世界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并成立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开展耐盐水稻育种工作。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刘贵才在开幕式上说,智能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这些新兴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智能农业的发展将继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未来,随着农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智能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活动现场,九天智能农业集团发布了智能农业生态圈计划——“九天之后的土地农产品”,该计划将设定行业标准,搭建认证平台,并汇聚智能农业产业链企业,共同打造智能农产品品牌。在连续两年土地改良示范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先锋”计划又增添了新的成就。内蒙古杭锦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江苏盐城等7个国内合作项目和塞拉利昂、巴基斯坦等2个海外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共完成盐碱地改良和智慧农业建设200多万亩。

该论坛主席袁隆平表示,杂交水稻的产量已经达到每公顷18吨,下一个目标是解决耐盐水稻(俗称“海稻”)的问题。全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其中近2亿亩可种植水稻。十年内将开发一亿亩抗盐碱水稻,每亩300公斤的收成可多养活8000万人。

据报道,袁隆平院士团队于2017年进驻青岛市城阳区,开展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种植,建设数字农田,重点研发盐碱地水稻改良技术和产业推广,建设国内外示范工程,开创土地数字化新模式。他们制定了马尚街桃园河沿岸13800亩盐碱地的总体规划,并全力打造以“九个一”为主体的智慧农业产业博览会园区。

为了更有效地改造和利用盐碱地,袁隆平团队还与华为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智能农业联合创新中心。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农业投入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油菜院士”傅廷栋 跟育种难题较劲60年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天,长江两岸的油菜花是金色的,令人眼花缭乱,充满了清新的香味。如果你喜欢春天油菜花的海洋,或者如果你吃过健康的菜籽油,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油菜院士傅廷栋

“强奸院士”傅廷栋

傅廷栋是新中国第一个油菜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生。他80多岁了。他仍然在油菜田里走来走去,每年都跟随油菜花的足迹从东南沿海到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6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杂交油菜育种,并带领团队培育了近60个油菜品种。

沉溺于农业的人

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81岁的傅廷栋院士。说起油菜花,傅廷栋有着浓重的南方口音,他一生都在研究强奸,眼里充满了爱。

“我们的团队正在研究低芥酸油菜品种,其中含有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人体能很好吸收的营养成分。”傅廷栋说,他的团队一直在“解决”油菜育种的难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油菜遗传学家、农业教育家刘建立了一个研究团队。年轻的傅廷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油菜籽遗传育种的研究生。该团队稳步发展,吸收了农业机械、资本环和疾病预防等多个学科的人才,成为世界顶尖的油菜遗传育种科研团队之一。

傅廷栋领导的团队培育了第一批抗根肿病品种,并引进了优质高油油菜品种。

为什么这个团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和许多突破?傅廷栋揭示了“秘密”:那些从事农业的人应该更经常地去地里干活。此外,还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们称傅廷栋为“农业上瘾者”。傅廷栋告诉记者,现在油菜花和收获物每年都归还到地里,有时每天和学生一起工作七八个小时,暑假带学生去甘肃等西北地区。从1975年到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农民视角的思考

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中国每年生产约1000万吨食用植物油,其中菜籽油占一半以上。傅廷栋见证了中国油菜的发展:在过去的40年里,油菜种植面积增加了3倍,亩产增加了3倍,总产量增加了近10倍。

傅廷栋坦言,中国的油菜产业是世界领先产业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化和规模化的限制。傅廷栋非常重视油菜产业的综合效益。他总是从农民的角度思考。

“在中国长江流域,强奸的成本是每公斤4元,而在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只有每公斤2元。在国际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制约下,许多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较低。”根据傅廷栋的分析,如果通过调整价格补贴、推广高油品种和建立优质油菜储备等政策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长江流域每年还有可能增加5000万亩冬闲田。

“强奸有六大功能。除了生产油和饲料,它还可以用来发展蔬菜、绿肥、蜂蜜和花卉旅游。”说到强奸,傅廷栋有无尽的赞美。团队中的科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油菜花的颜色。油菜花不再只是黄色,这将为油菜田增添更多的快乐。

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菜产业的效益,傅廷栋团队已经在西北地区的秋休耕地探索了十几年零两个月的小麦收获后种植油菜,这不仅增加了农田的绿化,还增加了农民每亩4吨左右的绿色饲料收入,缓解了当地畜牧业发展中的饲料问题。这也成为油菜产业新的增长点。

傅廷栋的“油菜地图”也绘制了东南沿海的盐碱地区,他甚至设想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和珊瑚礁上推广油菜种植。“我们的团队正在进一步筛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进一步筛选耐盐性和耐旱性较高的材料,并对耐盐的特殊机理进行研究。如果在南海岛礁成功种植,将增加当地居民的新鲜蔬菜供应,解决食用油问题。”

不想被称为“杂交强奸之父”

“过去,人们很穷,没有油吃。他们被给予每月32到半公斤油的配额。后来,他们不再需要油票来吃油,每月食用油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事实上,每人每天30到50克油就足够了。我们吃了太多的油,浪费了太多。”傅廷栋说,食用油的发展也见证了国家的繁荣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强奸在中国是一个原始的品种。很高兴看到油菜的发展和进步,并参与杂交油菜的改良。”今年,刚刚度过60年政党生活的傅廷栋担任了世界强奸委员会主席。在世界油菜产业中,他也被称为“杂交油菜之父”,但傅廷栋不喜欢父亲和母亲的名字。他告诉记者,他更喜欢被称为“杂交油菜的先驱”。

尽管傅廷栋仍然坚持要去田里,但他相信他的工作量已经减少了很多。他说他的愿望是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更好的油菜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突破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能像种韭菜一样吗?种完后,它会被割得又长又长,而且会持续很多年。中国目前正在种植“白痴水稻”,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将挑战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水稻种植体系。

江西省水稻研究所所长陈达州负责这项科研项目,他说所谓的“愚人稻”是指具有很强的区域气候适应性、无性繁殖、多年生、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根本不需要重新种植。只要在适当的季节进行常规田间管理,就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产量。

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稻专家的研究表明,传统水稻必须连续种植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水稻耐寒性差,妨碍幼苗越冬,不能进行无性繁殖,以保证来年的生长。第二,尽管现有的越冬水稻品种通过复杂的技术可以无性繁殖,但由于难以固定杂种优势,无法保证多代的相同品质和产量。因此,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一直在努力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研究人员在开发利用耐寒性强的水稻基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培育“愚人稻”奠定了坚实的生物物质基础。通过对世界上最北的野生稻——江西东乡野生稻的十年研究,该试验水稻在南昌0℃低温下成功越冬3年,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多年生水稻不育系。

试验表明,东乡野生稻能在-12.8℃下存活,远远超过其他类型水稻的抗寒性,具有优异的耐寒性、耐旱性、耐瘠薄性、抗病性等。正因为如此,它克服了世界上所有水稻育种专家的梦想,利用强耐冷基历实现水稻的无性繁殖和杂种优势的多代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稻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江西省都为此类水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支持,并高度认可其初步研究成果。一个多年生越冬水稻品种4913-1的产量约为500公斤/亩。9项稻米品质指标达到一级优质稻米标准,2项达到二级优质稻米标准,表现出较强的固定杂种优势。这也使得“愚人米”的表现在许多代人中相对稳定成为可能。

由于“白痴稻”是一种多年生水稻,播种一次,收获多年,可以减少育苗阶段和插秧生产环节,还可以节省种子、化肥等物质资源和人力的消耗。同时,由于种植后多年不用翻耕稻田,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水土流失和由此造成的河流淤积,每亩稻田节约1-5吨水,解决了我国3亿多亩旱地因缺水而不能种植水稻的问题。

“白痴稻”最明显的优点是,它不仅可以实现小家庭集约农业的粗放经营,节省劳动力,而且可以满足未来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当然,虽然“白痴大米”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专家也看到了它的缺点,如防虫困难、易缺草、易板结土壤等。

展开阅读全文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业示范园于2008年5月建园,是一个以航天育种为主,集科研、教学、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近500亩,分为核心示范区及实验推广区,其中核心示范区占地216亩,核心示范区由地面选育区、农博馆、中央花卉区、宿根花卉品种展示区、太空百合种植繁育区、树艺创意区、牡丹观赏区、果树区、育苗区等区块组成。这些分区承担着园区的科研、示范、教学、推广等任务。

最佳休闲季节:

1-3月份:太空植物农博馆内各类太空花卉、天空蔬菜、水培蔬菜可供欣赏。

4月份:鸢尾、假龙头、一枝黄、矢车菊、婆婆那等花卉可供欣赏,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温室蔬菜可供采摘品尝。

5-6月份:牡丹、芍药、太空百合、金鸡菊、火把莲、紫露草、福禄考、大滨菊等花卉可供欣赏;杏可供采摘品尝。

7-8月份:西红柿、辣椒、圣女果、豇豆、黄瓜、茄子等太空蔬菜品种可供采摘品尝。

9-10月份:玉米、猕猴桃等可提供采摘品尝。

11-12月份:太空植物农博馆内各类太空花卉、天空蔬菜、水培蔬菜可供欣赏。

门票情况:

20元/人次,持有学生证、军官证及寿星证者给予半价优惠。

行车路线:

西安地区:

驾车:西安市长安区老区政府十字向东4公里路北;

公交: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站乘坐4-05、4-15、4-23雁引路站下车即可。

其他地区:西安绕城高速安康柞水方向,航天基地口出向东行驶1公里路北。

联系电话:85640098

展开阅读全文

太空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但是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在争论之中。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综合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的太空环境对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性壮具有强烈影响,但是究竟主要是那些因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还没有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世界水稻育种奇迹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一项事关世界超级杂交稻研究进程的现场验收会在湖南湘潭泉塘子乡进行。下午6时,当全国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孙宗修宣布“泉塘子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片实测亩产量达到807.4公斤”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像一名通过考试的学生,开怀大笑起来。在场专家和科技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对这位卓越科学家取得的又一个成功表示祝贺。

2003年10月9日,这是一个对全国水稻种植区农民来说十分重要的日子。由农业部、科技部等联合组织的全国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验收结果表明: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可以开始在全国推广。这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继续领跑世界。

以中稻为例,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二期目标是,同一生态区两个点连续两年百亩示范片产量达到每亩800公斤。目前,日本、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至今没取得水稻单产的重大突破。

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自1997年启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2000年,中国超级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已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地区的两个百亩片亩产达到700公斤。2002年,湖南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7公斤,最高亩产835.2公斤,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首个平均亩产超800公斤的百亩示范片,这一次重大突破,标志超级杂交稻可以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大面积推广。今年,湖南中方、汝城、隆回、桂东4个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经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8公斤、805公斤、801公斤、813公斤。至此,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已初步实现。

泉塘子棋盘村80岁高龄的老农赵正君没事总爱到超级稻示范田田埂上走走,田里超高的稻杆和密麻麻、沉甸甸的稻穗,让他觉得日子殷实。他告诉记者,农民爱种超级稻,因为花一季成本获两季产量,袁隆平真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大福星。

据悉,超级杂交稻去年在中国推广示范1700多万亩,今年增至2700多万亩,预计增产粮食40亿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突破 水稻割了又长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种植水稻能不能像种韭菜一样,种下后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常年累月,生生不息?我国目前正在培育、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傻瓜水稻”,将挑战已经存在千年的稻种耕作制度。

这一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江西省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大洲介绍,所谓“傻瓜水稻”,是指地域气候适应性强,能够实现无性繁殖、多年生,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广泛适应性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根本不需要重新育种栽种,只要在适当的季节,进行普通田间管理,就能够实现水稻的增产稳产增收。

世界各国水稻专家研究表明,传统水稻之所以要连年育秧和置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水稻耐冷性差导致禾苗无法越冬,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确保来年再生长;二是即使经复杂技术制成的现有越冬稻种能够无性繁殖,但由于杂种优势难以固定而无法保证其多代相同的品质和产量。因此,中、日、美、泰、马来西亚等多国相关领域专家,一直在为如何同时攻克这两大难题而孜孜以求。

目前我国的科研人员在水稻强耐冷基因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为“傻瓜水稻”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生物材料基础。通过对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野生稻———江西东乡野生稻长达十年的研究,这块试验稻已经在南昌0摄氏度低温以下成功越冬3年,成为世界罕见的多年生水稻不育系。

试验表明,东乡野生稻可在-12.8摄氏度环境下可存活,远超过其它类型水稻抗寒能力,而且具有优良的耐冷性、耐旱性、耐瘠性、抗病性等。正因如此,它攻克了世界上所有水稻育种专家们梦寐以求的,利用强耐冷基历实现水稻无性繁殖,达到杂种优势多代利用的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稻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江西省都对这种水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助,并对其初步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认可。一种名为4913—1的多年生越冬稻品种,产量已达500公斤/亩左右,稻米品质有9项指标达一级优质米标准,2项达二级优质米标准,显示出强大的固定杂种优势,这也让“傻瓜水稻”多代的性能相对稳定成为可能。

由于“傻瓜水稻”是多年生长稻,播种一次多年收获,可减少育秧阶段和禾苗移栽生产环节,也节省了种子、化肥等物力和人力的消耗;同时,由于种植一次多年不用耕翻稻田,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的水土流失及由此造成的河流淤塞,每亩稻田节约用水1—5吨,并可解决我国3亿多亩旱地因缺水无法种植水稻的问题。

“傻瓜水稻”最显著的优势是既可实现小户家庭精作农业的粗放式管理,节省劳力,也能够满足今后规模化农场生产方式的需要。当然,“傻瓜水稻”在可能带来巨大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专家也看到了它防虫难度大、容易草荒、土壤易板结等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农作物育种向虚拟分子设计迈步

全文共 3556 字

+ 加入清单

“十五”期间,八六三计划增设了现代农业技术主题。该主题的设置旨在突破一批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高技术产业开发带动性强、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重点开发一批农业高科技产品,获得一批国内外专利,建设一批农业高科技中试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新兴农业科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农业高科技企业,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业高技术研究和开发水平,力争五年内初步建立我国农业高科技创新体系。

几年来,该主题在农作物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新产品、扩繁及现代养殖关键技术、优质高抗专用林草新品种选育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农作物杂交育种,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就是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如一个品种具有高产的优良性状,另一个品种具有优质的优良性状,将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就可能育出既优质又高产的新品种。传统的杂交育种都是育种专家根据育种材料及其后代的“外貌”(即表型性状),在田间直接选择的。

“近年来,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分子育种正在全世界兴起。目前国内外对分子育种技术有多种解释,我理解它是通过分子技术对育种的目标基因和目标性状进行转移和选择,进而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通俗说法就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操作。使用分子育种技术可以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实验室内直接对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进行选择,它代表着作物育种的发展方向。”当我们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时,国家863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要农作物虚拟分子设计育种课题”负责人向我们讲解了分子育种问题。

传统育种技术的缺陷和分子育种技术的诞生

据估计,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的诸多科技因素中,育种的贡献占1/3以上,然而目前人们使用的主要是常规育种技术,它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育种周期长,从杂交到育出品种一般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多年;二是效率低,每年要配制几十甚至几百个杂交组合,常常是能从中选出一个品种就很不错了;三是预见性差,一般很难预测杂交后代的表现,有时即使成功,也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原因。

常规育种的这些问题已经困扰育种专家几十年,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找到控制育种目标性状的基因。

在基因组学的推动作用下,产生了一项新的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项目的科研人员以培育抗病品种为例解释:“传统育种技术要培育抗病品种,通常是用抗病品种做亲本,与具有其他优良目标性状(比如抗倒伏)的品种杂交,从产生的后代中进行选择,这样的选择要进行5-6代。但如果选择时田间没有发病,就无法确定后代是否具有抗病性,这样经过多年选育出的材料最后可能发现是感病的,结果就前功尽弃。而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首先就是要找到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然后利用找到的标记对育种亲本及后代进行选择。”

据专家介绍,使用分子育种技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有效地解决常规育种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建立分子育种数据库

分子育种是建立在掌握大量基因信息基础上的。基因组学每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有一部分正是分子育种所需要的。但这些数据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数据库中,对一般育种专家来说,从中获得这些数据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因此需要将分散于这些数据库中与分子育种有关的数据提取出来,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

在“主要农作物虚拟分子设计育种课题”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建立我国的分子育种00数据库。“我们课题组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库骨架的建构,初步建立了DNA与蛋白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物理模型,为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目前,库中该数据库中已保存一大批DNA数据,其中包括基因104085个,分子标记1416个。”

开发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拥有大量的分子标记。“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使用的主要是国外的分子标记,不仅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使用这些标记常常受到限制。此外,目前所用的分子标记大部分只是和目标基因相连锁,其本身并不是目标基因。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子标记。这种新一代分子标记本身就是目标基因的一部分,使用这种标记可以对基因直接进行选择。

“目前,课题组已建立了大规模开发新型分子标记的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已经发现了2万个后选分子标记,有1000多个有功能的分子标记已得到验证,其中有258个可以在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四种作物上应用。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进行分子标记的开发,目前已为国际水稻所提供了98个分子标记。”专家介绍到此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开发“计算机种地”软件

据介绍,作物育种涉及的基因数量多,育种后代的群体大,而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计算分析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最新的方法是在计算机上进行品种“设计”和“育种”,这就是品种设计与虚拟育种。这种方法能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品种设计与虚拟育种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数据库提供的种质资源信息、基因信息,设计最佳的亲本组合、分析基因的效应,根据基因在育种不同世代的分离情况设计最佳群体。模拟育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制定出一套最佳的育种方案。“课题组的任务之一是编制一些模拟软件。杂种优势分析软件、部分标记辅助选择预测软件、数量性状分析软件的编制目前已完成,其中数量性状分析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当然,计算机‘育种’必须与育种实践相结合,受实践的检验,并根据实践结果对软件进行修改,这就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

将分子育种数据库、分子标记、基因资源信息及分子育种计算机软件汇总在一起,建立一个“分子育种信息平台”即“中国作物分子育种信息网”,目前该网在建设之中,主页设计已完成,预计年底可以开通,到时候我国的分子育种科技工作者就能够从网上及时找到所需的信息。

最后专家指出,计算机模拟分子育种技术必须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出成果。当前的努力方向应该是逐步提高分子技术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技术含量,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子育种,实现作物育种由“经验+艺术+机遇”向科学转变。

■链接

分子育种数据库包含九个应用子库

1.基因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2.蛋白质数据库;3.分子标记数据库;4.转录因子数据库;5.抗病基因数据库;6.抗逆基因数据库;7.蛋白激酶数据库;8.原始文献数据库;9.同源序列数据库和功能基因分类管理数据库。

虚拟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成就的应用全景

1.开发的通用分子标记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多种作物的分子育种,解决我国分子育种缺乏分子标记问题。构建三大作物比较分子图与比较性状图对于三大作物的信息共享将具有重要价值。

2.建立的计算机模拟育种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亲本选配与后代选择的成功率

3.获取的携带已知重要基因的优异种质(抗病、抗逆、优质)可以广泛用于全国的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

4.建立的数据库与信息网站,可以使科研人员正确迅速的获取所需数据,大大缩短科研周期。

■我说863

喻树迅(现代农业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主题遵循“有限目标、重点突出;加强创新、提高竞争;建设技术平台,加强集成应用;大力推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则。

主题自2001年立项以来,在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新品种培育和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基地建设和企业培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突破性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主题共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22件,授权72件,获省部级以上成果158项,审定新品种566个,获保护权41个,累计推广面积4.3亿亩,出版专著67部,发表论文2223篇,SCI、EI收录论文135篇,成果创直接经济效益115.5亿元。

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超级杂交水稻、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新型缓/控释肥料技术、树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产业化方面。温敏核不育基因辅助群体改良技术,早熟不早衰生化遗传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生物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技术,将远缘有利基因导入超级杂交稻、棉花亲本材料中,选育出亩产可达9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培育成优质棉01-618品系,绒长36mm,比强40cN/tex,mic3.7-4.0,育成我国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成功克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19、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棉花早衰基因Ghcysp、水稻抗病信号转导与调控基因BWMK1和OsLSD1,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超级杂交稻F1代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基础,建立落叶松优良无性系、落叶松杂种新种质材料细胞系库,成功研制了缓释尿素、控释磷铵、新型缓释剂和绿色控释多养分肥料,能显著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速率和减少氮素损失,能显著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和氮的损失,提高利用率和延长肥效。

展开阅读全文

香石竹的杂交育种

全文共 1952 字

+ 加入清单

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又名康乃馨(Carnation),石竹科石竹属。花色娇艳,单朵花的花期较长,是当代重要的切花植物。香石竹原产于南欧、地中海北岸、法国到希腊一带,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主要产区在意大利、荷兰、波兰、以色列、哥伦比亚、美国等。随着香石竹商品化生产,出现了许多专门进行育种、繁育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品种类型上各有优势,每年都能推出一定数量的新品种,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给香石竹鲜花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我国的香石竹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国内市场流行的品种大都为引进的国外品种,目前上海市花卉育种中心经过多年的育种研发,已培育出几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石竹品种。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现将香石竹新品种选育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杂交育种方法简介如下。

育种者在育种之前必须对香石竹的习性、分类、育种目标、发展情况有所了解。

品种分类

香石竹的品种分类有各种分类标准,按用途可分为盆花(花坛)香石竹和切花香石竹两大类。前者在150年前风靡一时,目前仅有少数品种,但出现有增长的势头;后者是目前的主要栽培和应用的品种。按着花方式(花序)可将香石竹分为常花香石竹或独头香石竹(Standardcarnation)和聚花(多花、小花)香石竹(Spraycarnation)。前者保留一枝一花;后者一茎多分枝、多花。按花茎大小可分为大花(8—9cm)、中花(5—8cm)、小花(4—6cm)和微型花(2.5—3cm)四类。按花色分:纯色香石竹(Clove),花瓣无杂色,主要有白、桃红、玫瑰红、大红、深红至紫、乳黄至黄、橙等色;异色香石竹(Bizarre)在一种底色上有2种以上不同的色彩,自瓣基直接向边缘散布斑点或斑痕;双色香石竹(Flake),在一种底色上只有一种异色自瓣基向边缘散布;斑纹香石竹(Picotee),花瓣边缘有一圈很狭的异色,其余为纯色。按起源分主要有西姆系和地中海系2大类。

育种目标

香石竹育种目标除观赏性状之外,还有园艺性状。观赏性状要求花色鲜明,外花瓣不下垂,不见雌蕊,有香气,花瓣全开并能同时开花;花萼不易脱落,花朵持久性好;花梗挺直、秆硬、柔韧、不易折断;叶片较大,附着蜡层,不卷曲,不干枯;花枝匀称,腋芽发芽节位低,二次花早;根系强壮。从生态育种来说,欧洲的香石竹育种以冬季弱光照下能生长开花为目标,日本以培育夏季高温下生长品质不降低的耐热性品种为主,我国则是两者兼需。再从抗病育种来看,欧洲以镰刀菌属(Fusarium)引起的立枯病危害严重,日本则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引起的细菌性斑点问题较大,我国目前以链格胞属(Altemaria)引起的叶斑病比较普遍且严重。抗病育种已成为香石竹育种的重要目标。另外,耐热性、早熟性、丰产性也是香石竹育种研究中的重要目标。

杂交育种技术

花粉是选择父本的重要条件,香石竹为重瓣花,由雄蕊变瓣而成,花粉不易采集;多数品种的雌蕊正常。利用现有品种,可与具抗病性的石竹属原种进行种间杂交。杂交育种需要常年累月,坚持不懈,各方分工协作很有必要。

杂交育种主要操作流程为:

亲本选配→交配→采种→实生→开花选择→营养繁殖(扦插)

基本杂交技术:

1、通常母本要在花瓣露色时小心去掉花瓣和雄蕊,然后套上纸袋,以杜绝外来花粉污染。

2、在空气干燥,气温18℃—25℃的9—11月和3—4月的10:00—14:00适宜授粉。雌蕊授粉适期是开花的中后期,在柱头分叉、发亮、有粘液时授粉;雄蕊开4—5成较好。授粉量多效果好,可采用重复授粉的方法。

3、每朵花授粉完毕后,授粉工具(镊子或毛笔)必须用75%的酒精消毒;及时套袋并挂上写明父母本杂交组合名称、杂交日期等的标牌。

4、一般杂交后10天左右可将套袋取下利于子房发育成长,对杂交后的植株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控制,特别是增施钾、硼肥,有利于种子的成熟。通常40—50天后,膨大的子房顶部由绿变褐时,说明种子已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下来的种子随标牌一起分别按组合保存,防止混杂,放干燥皿中保存种子。

5、处理过的种子在温室内播种,可播于花盆或育苗盘上,保持室温20℃—25℃。待苗长出2—3对真叶时,移苗一次,移苗后每周叶面喷营养液一次,待苗长至8—10cm时,可定植到栽培床上。

6、植株处理:定植后的小苗精细管理,不摘心,基部留4—5个侧芽,让顶芽先开花,对有用杂交继续自交或回交,以稳定性状,并用无性繁殖方式,扩大生产种苗。对实生苗中生长不良、长势不旺的个体宜及早拔除。由于香石竹遗传组成上的杂合性,会得到与双亲不同的子代个体。开花时进行第一次选择,对花色、花形优良的中选个体进行扦插繁殖,然后再进行选择(此为无性系选种),最后获得综合指标优良的新品种,组培生产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转基因育种的发展趋势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转基因育种最为农业科技革命的一种新改革,通过转基因育种的研究,相信研制出更多的对人类有帮助健康的农作物,那么转基因育种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通过详细的介绍一下。

1983年,一株含有抗生素抗体的转基因烟草的诞生,拉开了农业转基因育种的帷幕.所谓农业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并提取出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整合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的基因组,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株,再进入田间试验,培育成农业生产上能应用的转基因新品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

商业化育种是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基因育种的价值最终必须接受市场检验并通过规模化生产来实现。然而,国内“产学研”体制分割、农业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中试转化力量仍很薄弱,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确实是个难题。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多年来已积累了不少推进产业发展的新经验、新模式。例如,研究所以专利技术入股与企业组建合资公司、企业获得技术转让加快成果转化、企业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加强独立研发、企业与院校共建研究中心等。一批新型种子企业从高起点切入,有力推动了种业发展和市场开拓,也为转基因育种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转基因作物育种研究开发几乎与国际同步,经过多年努力已获得一批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全性完全有保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冲击国际技术前沿并与国外公司抗衡的成果,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转基因安全”争议的负面影响,这些成果未能及时走向推广应用。然而,不进则退。产业化的滞缓必然导致科技竞争力的下降。近10年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生物育种整体水平与美国的差距重新拉大,发展速度与应用面积竟落到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之后。特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一举在全球收购了50多家种子公司,大力发展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目前已占有世界转基因种子90%的专利权和多种作物种子7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为跨国企业的龙头老大。我国科技竞争地位的削弱最终也导致农业对国际市场整体依赖程度不断增加,难以阻挡国外转基因作物产品大举进入,以致部分农产品市场陷入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通过上面详细的介绍,知道了转基因育种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所以通过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还能知道什么是转基因作物,给大家提高很多的转基因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近些年,生物工程、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相继培育成功。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你是否了解呢?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所谓转基因植物育种,就是人类应用生物基因工程自作主张地把一种生物基因剪切、缝合到另一种生物上。这种基因工程它可以在动物、植物、细菌之间进行。使遗传基因DNA相互转移,重新组合。根据人的意志去改造植物的遗传性状,培育出自然中不能有的植物新品种。

植物转基因有害吗?说到转基因植物,大家想到的就是大豆。要清楚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而转基因大豆主要是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因此转基因大豆的制品——转基因大豆油从营养成分含量和组成与非转基因大豆油几乎没有差别,也就致使油脂加工企业在这方面常常不做说明或避而不谈转基因大豆油的隐患。但是,自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报告显示,给老鼠喂食转基因玉米后,导致其血液变化和肾脏异常。消息传出后,随即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转基因大豆油,由此也引发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担忧。

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到目前为止也暂没曾出现过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的不适证。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然而生物变异育种进化你了解吗?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生物变异小知识:

育种:

1.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

a.个体水平上: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b.细胞水平上: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从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

c.分子水平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内,从而实现基因重组。

进化:

①物种的形成主要为渐变式。

②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

③染色体结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

提醒您:为了防止生物变异,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问题,只有知道原因这样才能避免变异发生,然而环境是导致变异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继续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人工诱变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然而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你了解吗?

生物变异小知识: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因此,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来获得多倍体,培育新品种。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将来就可以发育成多倍体植株。目前世界各国利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已经培育出不少新品种,如含糖量高的三倍体无子西瓜和甜菜。此外,我国科技工作者还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作物----八倍体小黑麦。

单倍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仅可以成倍地增加,还可以成倍地减少。例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16条染色体。像蜜蜂的雄蜂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在自然条件下,玉米、高粮、水稻、番茄等高等植物,偶尔也会出现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它们在育种上有特殊的意义。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只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提醒您: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在问,因为只有找到原因才能避免变异,然而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帮助自己,因为环境是导致变异的原因。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太空基因转移基因工程生物育种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进行基因转移比在地球上更容易,成功率更高。研究表明,在航天飞机上对大豆进行的基因转移试验表明其成功率是地球上的10倍。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在太空中更容易做基因转移的原因。据推测,由于地球轨道的低重力,某种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使基因转移更加容易。

太空给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工作环境,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人们可以培育出更多具有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采用把细菌的某些遗传基因材料导入到植物细胞内,以培育出新的植物。但这种方法的成功率很低。

在地球上,给大豆进行基因转移的成功率仅为千分之一,这就是研究人员要把目光投向太空的原因。现在,研究人员正集中研究在太空将各种疫苗移植到大豆体内。

科学家目前正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上建立基因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但可进行基因移植工作,而且还可在太空中培育新的转基因植物,甚至是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全文共 3039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吗?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和工业产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知识产权?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专利法律法规体系。1992年和2000年中国专利法进行了两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立法宗旨,强化了专利司法和行政执法力度,修改后的专利法进一步适应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时也达到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所规定的专利保护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专利保护、专利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2、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大量压缩编制、精减机构的情况下,将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并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列入政府行政序列。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各地管理专利工作机构的建设总体得到加强,出现了政府主导、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专利工作的良好局面。

3、形成了包括专利管理、审查、研究、教育、执法、中介服务以及专利信息等组织机构在内的全国专利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专利保护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发明创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强劲。“九五”期间,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1%,年均增长15.7%.

4、形成了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专利保护机制。截止2000年底,法院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共受理和处理专利纠纷案和侵权案1.5万件,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还查处冒充专利行为4000多件。

5、不断开拓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中国已参加了有关专利方面的国际公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声誉。

看过“关于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生物育种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动植物新品种繁育的技术创新活动,是现代生物技术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育种不仅关系到生物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还事关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

我国于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出台3个文件关注种业安全,应对当前种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种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当前,加快实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推动种业技术创新,确保国家种业安全已刻不容缓。

关于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是发达国家维护种业安全的根本手段。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战略武器和一国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围绕世界生物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手段在全球实施对种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加速对发展中国家种业市场的占有和利益掠夺,形成生物育种垄断格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种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加大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构筑种业安全的防护网和屏障,是目前发达国家维护其种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对生物新品种实行专门法与专利法的“双轨制”叠加保护;意大利、匈牙利、新西兰等对生物新品种实行专门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

发达国家凭借其生物技术优势,力图通过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圈占并垄断国际生物资源,从控制农业终端农产品向控制农业的源头种子转变,争相构建本国在国际生物技术竞争中的核心优势,为赢得国际竞争夯实基础。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我国种业安全危机渐显。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知识产权对种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不足,现有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对新品种的粗糙保护阶段,尚未建立从种质资源到新品种推广全方位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现实中还存在诸多法律空白和制度缺陷。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显现,导致企业参与种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产、学、研的严重脱节导致我国缺乏生物育种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积累较少,种业科技先发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较弱。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引致一些套牌、冒牌种子冲击种业市场,挫伤了种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国内种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育、繁、推一体化运作的龙头种业企业少,国家种业企业缺乏强大的科技支撑力和国际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还导致我国种质资源严重外流,国外大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纷纷进入我国并控制许多关键领域,种业危机日渐逼近,进而威胁到国家农业安全。

例如,我国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被国外机构窃取后,申请了黄豆新品种知识产权,造成了中国人种自己的种子必须先出钱购买知识产权的尴尬。当前,我国大豆种子、玉米种子、花卉、蔬菜等种子产业几乎都有国外大垄断种业集团的渗透,他们占据核心技术优势,吞噬我国大量种业利益。在此背景下,我国亟须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

二、如何加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

(一)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是激励种业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知识产权的重要功能是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我国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生物育种科技创新体系,激励和保护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促进种业研发与生产一体化,培育种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化潜力。

当前,我国种业的弱势与危机即在于技术创新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缺乏种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因而,运用知识产权激励种业自主创新成为当务之急。保护种业安全具有公共性,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着力;同时,生物育种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必须遵循市场机制和规律。

因此,加大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种业自主创新,要加速政府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动力机制。要强化政府推动力,加大政府对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基础研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原动力,优化生物技术和资源的配置,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体积极性,增强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支撑力。

(二)强化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政策、法律和管理“三管齐下”。

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等多方利益。

因此,强化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国家种业安全,必须从单纯的种业安全保护向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转变,从生物育种技术支撑向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转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激发国内育种技术创新活力,从政策、法律和管理等方面“三管齐下”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为此,要建立全面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是完善相关遗传资源保护和惠益分享的政策体系,强化行政支撑;要完善生物育种相关立法,强化知识产权法律的执行和司法保护;要加强生物育种创新管理,完善生物育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管理,严防种质资源的盗失,构建全方位的生物育种知识产权管理与监控体系。

(三)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场国际利益与主权的战争,必须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国内知识产权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行高端要素集成战略,不断提升种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强化生物育种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国家种业安全。同时,也要防止生物育种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产生的异化,切实保护农户权益。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