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白粉病

白粉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白粉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白粉病问题。

分享

浏览

709

文章

185

怎么治疗西胡芦白粉病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种植过密、生长期缺肥亦发病较重。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怎么治疗西胡芦白粉病呢?

西葫芦白粉病的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内为害越冬。南方菜区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种植过密、生长期缺肥亦发病较重。

1、苗期预防:用百菌清、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10天轮换喷施一次,多种病害均防,效果佳。

2、通风透光:适时将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摘除,增加其通风透光性,可大大降低白粉病的发病几率,同时提高开花坐果率。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四氟醚唑+展透+百肥配方均匀喷施,或兴农50%硫磺悬浮剂250倍+展透+海绿素配方,若长势过旺可用冠信+世高+展透+百肥配方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白粉病是侵染性病害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病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生较多,为发病高峰期。北部地区主要在春季危害,秋季发生量少。也有地区白粉病可周年发生。室温在5℃以上时,白粉病便可发生危害,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下面来了解一下白粉病是侵染性病害吗?

答案是肯定的,白粉病是一种由病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常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而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白粉病是怎样传播的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病是一种由病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常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白粉病是怎样传播的呢?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病芽上越冬。早春,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和新梢。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重复侵染,以4-6月,9-10月份发病较重。高温干燥,施氮肥偏多,过度密植,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病害发生。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被害植株矮小,不繁茂,叶子凹凸不平或卷曲,枝条发育畸形,不能开花或开花畸形。严重时,花少而小,叶片萎缩枯死,以致整株死亡,失去观赏价值。

主要危害月季、紫薇、狭叶十大功劳、大叶黄杨、黄栌、木槿、蔷薇、风信子、非洲菊、温室瓜叶菊等多种观赏植物。

由于植物的白粉病在其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重复侵染,且以4-6月,9-10月份发病最为严重。所以在这期间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白粉病是怎样传播的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尽早去除植物上的一些病害,提高经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柿子有白粉病还能吃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北方温室和大棚内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在一些室外的植物上也经常看到,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下面来了解一下柿子有白粉病还能吃吗?

柿子有白粉病肯定是不能吃的,否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的。白粉病在柿子树结果中后期,果实易受炭疽病和褐斑病危害,造成大量落果,果面布满黑斑。因此在果实横径3~4厘米和6~8厘米大小时各喷洒一次800倍柿病克水溶液,或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果实成熟期,如有介壳虫危害,则应连续喷洒2~3次800~1500倍介死净水溶液,或1000倍速扑杀水溶液进行防治。在秋梢抽生期间,分柿子树别在新梢刚刚萌动、展叶、转绿时,各喷洒一次800倍敌百虫、1000倍敌敌畏混合液,以防治危害新梢的各种病虫。

一定要加强管理各个环节,每个小细节都要做到滴水不漏。比如选择地势高,排水通畅的土地来种植,大棚种植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湿度,并做好通风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并清除病残体,同时要做好施肥工作,可以以磷肥、钾肥为基肥,并追施适量的氮肥和叶面肥。

展开阅读全文

兰花白粉病如何治疗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过于高温干旱或过多降雨都会减缓白粉病流行的速度。任何地区多雨季节,白粉病均发生较轻。施肥不足,土壤缺水,环境荫蔽,光照不足,均易造成植株生育衰弱,而降低对白粉菌侵染的抵抗力,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兰花白粉病如何治疗呢?

1、大蒜液

取少量大蒜,去掉外皮,捣成汁液,然后加入少量清水进行混和,过滤摇匀后倒入可喷洒的瓶内,对准兰花株进行喷洒,大蒜的刺鼻气味可以预防白粉病菌的侵入,也可以杀死初期的白粉病真菌。

2、醋液

家里都有食用的米醋,直接拿来稀释200倍,然后喷洒到兰花叶上,由于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对白粉病菌有抑制作用,每隔五天左右喷洒一次,能有效预防兰花的白粉病。

3、大葱液

大葱液与大蒜液的原理基本相同,也是将大葱捣碎后兑水,过滤制成大葱液,喷洒到兰花叶上,由于大葱具有特殊的异味以及它的杀菌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白粉病,还能消灭蚜虫等具有危害性的虫类。

4、茶饼液

茶饼里面含有很多的皂素和糖苷,可以有效的杀灭害虫,把茶饼浸泡一夜,最好也过滤一下,然后喷洒植株,对兰花的白粉病和红蜘蛛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5、洗衣粉液

洗衣粉有溶解虫类角膜的作用,并且可以形成隔离层把虫菌类包裹起来,从而窒息至死,用洗衣粉液喷洒到兰花株上,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兰花白粉病。

6、白酒

白酒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用白酒以1:2的比例与水勾兑后喷洒到兰花株上,每隔五天喷洒一次,可以有效预防兰花白粉病。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兰花白粉病如何治疗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以便可以让植物更好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草莓白粉病的病因是什么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草莓白粉病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草莓白粉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

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草莓白粉病的病因是什么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以便可以让植物更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叶片染白粉病后,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选用抗病品种。

2、清理干净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冬春季清扫果园,烧毁腐烂茎叶,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3、合理密植,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

4、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长,注意通风换气,雨后及时防止过湿。

5、发现病蔓、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方便袋烧掉或深埋

6、化学防治:把握在发病初期及时药剂防治。

硫磺熏蒸预防发病技术:日本之所以目前不抗白粉病的草莓品种丰香、女峰、章姬、鬼怒甘等面积仍然很大,主要采用的是硫磺熏蒸技术抑制了白粉病的危害。硫磺熏蒸技术是在棚内每100m2安装一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20g含量99%的硫磺粉,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日1次,每次4小时,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米处,为防止硫磺气体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处设置一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此种方法对蜜蜂无害,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以免亚硫酸对草莓产生药害,如果棚内夜间温度超过20℃时要酌减药量。50%的白粉净悬浮剂600倍液;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30%特富灵5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40%福星10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杀菌类烟熏剂百菌清、烟熏灵,可混合熏烟;每7~10天用药一次,多种药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性。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让植物更好的生长,并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治疗植物白粉病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植物在叶片发病初期,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可连接成片,受害部分叶片逐渐发黄,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黄褐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发生严重时,病叶变为褐色而枯死,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怎样治疗植物白粉病呢?

1、农业防治

①选抗病品种。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忍耐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

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通风透光较差、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容易诱发白粉病,所以就要尽量避开这样的栽培模式。在作物定植前就要考虑如何尽可能提高光照水平和通风透光条件。

③平衡施肥,补充钙、硅肥。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在作物的早期和快速生长阶段,尤其是枝叶密度较大的农田中,除了注意土壤平衡施肥以外,叶面补充钙和硅,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2、化学防治

①尽早防治。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病害的发生往往也是伴随作物生长的菌原数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在每一个生长季节的初始就采取措施,把病菌数量始终压制在最低水平,即便是在白粉病易发时期,防治起来也不会太难。等到白粉病已经爆发再找所谓的特效药,是最愚蠢的应对策略。

②选择合适药剂。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病害发生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硫磺、福美双、代森锰锌等硫制剂对白粉病病菌有着更好的触杀性保护效果,但对温度比较敏感。

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还要考虑这些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病害的抗药性,最好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醚菌酯、肟菌酯等在植物器官表面上有气化二次分布特点,非常适合主要分布在表皮内外的白粉病病菌的防控。但这类杀菌剂特别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频次及剂量上不能太随意。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怎样治疗植物白粉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桂花得了白粉病怎么办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病主要侵染叶片,亦危害茎和叶柄。植株从幼苗期即可受害,但以中后期发病者居多。叶片受害后,在初期产生白色近圆形的霉斑,条件适宜时霉斑连接成片,叶背面布满白色粉状物,此时叶片逐渐变黄,病叶最后枯干,白粉状物逐渐变为灰褐色,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桂花得了白粉病怎么办呢?

在预防方面,大家就应该选择抗白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冬季要对其进行修剪,及时清除病枝,防止过冬危害花体。

在染病初期,要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应喷施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如果病害已经对这些杀菌剂产生抗体,就要改喷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用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用2次,每次间隔12-15天。

而应对冬季病菌,则在早春抽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这样就能够杀死越冬病菌。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桂花得了白粉病怎么办的内容,当桂花出现这种病害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治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南瓜苗有白粉病怎么办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南瓜白粉病在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同时在尿素等氮肥施用较多、种植过密、潮湿的田块容易发病或发病较重。生产结束后病菌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南瓜苗有白粉病怎么办呢?

1、选用抗病良种

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2、种子消毒

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3、加强管理

合理施肥: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7000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尿素5公斤。伸蔓期一般不追肥,果实膨大期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并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及时摘除基部病、老黄叶,并深埋或集中烧毁。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逆性。

4、叶面喷保护膜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99.1%敌死虫300—500倍液喷在叶片上,使其形成一层保护膜,每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5、药剂防治

4月下旬—7月适时用药防治,病害发生前可选用53.8%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发病初期可选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或43%普力克5000倍液,或12.5%速保利2000倍液,或2%加收米600倍液进行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也可采用小苏打600倍液防治,在个别叶片有1—2个病斑时开始喷雾,每3—4天喷1次,连续喷4—6次。小苏打既能防病害,又能促进生长,且使南瓜产量提高10—20%。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片表面湿度。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南瓜苗有白粉病怎么办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防冶烟草白粉病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烟草白粉病大田期成株发病,通常在比较老熟的叶片上先发生,从叶脚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蔓延,很快遍及全株,被害的叶表面出现近圆形的病斑,然后整个叶呈灰色,着生一层白色物。严重时也危害嫩茎,后期病部组织变黄变褐而枯死,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如何防冶烟草白粉病呢?

1、选用抗病品种

烤烟有DC202、F110、F111、F223;晒烟有“廉江”、“唐蓬”、“金英”、广红13号;白肋烟有G.S、白肋21;香料烟有伯克44;雪茄包皮烟有“TV”等,可因地制宜选用。

2、摘除染病脚叶

白粉病的发生自烟株下部较成熟的叶片开始,自下而上蔓延,烟农为了减少损失,往往将下部侵染白粉病的未成熟叶提前采烤,大大减少了田间传染病源,对降低病情上升率有很好抑制作用。在烘烤过程中,吊黄后直接进入干筋期温度,避免了定色期棕色反应。勿在低洼地、连作地种烟;整治排灌系统,实行高畦深沟栽培,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配方施肥(N:P:K=1:2:3或1:2:2),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

3、药剂防治

20%粉锈宁可湿粉1000~1500倍液,70%托布津+75%百菌清可湿粉(1:1)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粉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800~1000倍液,在植株封行时开始,连喷2~3次,隔7~10天一次,交替施用,喷匀喷足。

4、绑杆上炕前喷施甲基托布津

白粉病分生孢子发芽最高温度为32℃,烘烤时变黄温度未超过32℃时,病害可继续发展,往往1级病叶(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以下)进入烤房后,病斑仍继续扩大,甚至布满全叶。绑杆上炕前对病叶喷施甲基托布津,能有效抑制病斑的扩展蔓延。

5、烟田积水

往往造成田间湿度大,利于病害流行,应采取高起垄栽培,经常保持水沟通畅,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6、及时采烤脚叶

改善田间光照、通风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蔓延。

7、作好定期定点观察

掌握病情发生动态,搞好预测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常用药剂三唑酮、硫菌灵、苯菌灵、多菌灵、甲霜灵·硫磺、多抗霉素、百菌清、灭病威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防冶烟草白粉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以便让植物更好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花卉白粉病主要在叶片、嫩梢上布满白色粉层,白粉是病原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病菌以吸器伸人表皮细胞中吸收养分,少数以菌丝从气孔伸人叶肉组织内吸收养分。发病严重肘病叶皱缩不平,叶片向外卷曲,叶片枯-死早落,嫩梢向下弯曲或枯死,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病芽上越冬。早春,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和新梢。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重复侵染,以4-6月,9-10月份发病较重。高温干燥,施氮肥偏多,过度密植,阳光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病害发生。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1.选用抗病品种繁殖如月季有高抗白粉病的品种。

2.清除病源及时清扫落叶残体并烧毁。不用可能带有白粉病菌的床土培育容易感染白粉病的秧苗。不用有白粉病的母株扦插、分株。避免适合白粉病菌生长的最适湿度持续时间过长。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下列可湿粉药剂防治:25%粉锈宁2000倍液,或45%敌唑铜2500-3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隔7~10天喷药一次,刚发生时,也可用小苏打500倍液,隔3天一次,连喷5~6次。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花卉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当花卉出现这种病害时要及时处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月季白粉病的病因是什么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月季白粉病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月季白粉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环境条件是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温室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温度高、温差变化大、种植密度大等都会引发白粉病;氮肥施用过多,土壤中缺少钾肥时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灌溉不足、土壤过干会导致白粉病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抵抗能力也不同,小叶和光叶的品种常较抗病,而芳香族的多数品种不抗病,尤其是红色品种极易感病。植株的不同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也不同,幼嫩部位受到的侵染较重,尤其是嫩叶,因为含有S-丙氨酸和有“吐水”现象,对病菌于孢子萌发和侵染有利,所以受到的侵染最严重。

分生孢子在气温2℃-33℃、空气相对温度23%-100%条件下都可萌发。分生孢子发芽的适温为l7℃-25℃,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7%-99%。在温度为20℃、湿度为97%-99%的条件下,病菌孢子2-4小时就能萌发,3天左右就能产生新的孢子。夜间温度较低(l5℃-16℃)、湿度较高(90%-99%)时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白天气温较高(23℃-27℃)、湿度较低(40%-70%)时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所以春、秋两季是白粉病的盛发期。冷凉潮湿的夜晚与高温干燥的白天的交替循环,可以使白粉病迅速扩展,在这种条件下,白粉病在3-6天后就会发生。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月季白粉病的病因是什么的内容,当月季出现这种病害时要及时处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根治枸杞白粉病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枸杞白粉病病菌以闭囊壳随病组织在土表面及病枝梢的冬芽内越冬,翌年春季开始萌动,在枸杞开花及幼果期侵染引起发病。天气干燥比多雨天气发病重,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如何根治枸杞白粉病呢?

1、及时清理病残体及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发生感染,此病蔓延。

2、田间注意通风透光,不要栽植过密,必要时应疏除过密枝条。

3、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7000~8000倍液,隔2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根治枸杞白粉病的内容,当枸杞出现这种病害时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产量,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植物为什么会得白粉病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北部地区主要在春季危害,秋季发生量少。也有地区白粉病可周年发生。室温在5℃以上时,白粉病便可发生危害。气温高、湿度大、闷热、通风差时发病严重。未发病前要及时喷施药物进行预防,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得白粉病呢?

1、气候原因

(1)早春气候原因。春季降水略偏多,气温略偏高。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后,昼夜温差较大,最大温差12℃。持续较大的温差,为白粉病后期发病迅速提供了有利条件。

(2)降雨量。孕穗灌浆期的温湿条件较好,湿度较高,雨量适中,气温偏高,则白粉病发生大流行。我市2008年4-5月,降水量73.4mm,4月份降雨日11天,5月份降雨日13天,降水密集,且是全市范围大面积连续降水,湿度较高,光照不足,加之5月份气温回升较快,适宜的温湿度,为白粉病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白粉病较往年相比具有发生面积大、发生程度重、后期发病迅速等突出的特点。2009年我市出现持续干旱,虽4-5月份略有降雨,但降雨量仅34.5mm,降雨日也大大少于往年,所以除平川南部个别老水地点片呈中等偏轻发生外,其余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均轻于往年。

2、农业原因

(1)品种选择。农民选择丰产品种,但抗病性较差,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晋麦47、临旱536、晋太170、烟农19等品种感病率较高。

(2)田间管理粗放。近年农民采用的撒播方式,加大了种子使用量,麦田植株密度也随之增大。植株间密度过大,影响田间通风透光,提高了田间湿度,使植株抗病性降低。不合理使用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早播、迟播,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病。去年秋季多雨,小麦播期普遍推迟,较大的田间湿度,为小麦白粉病病菌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麦田由于管理不当、水肥不足,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这也为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植物为什么会得白粉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让植物更好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怎么预防枸杞白粉病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枸杞叶面覆满白色霉斑(初期)和粉斑(稍后)。此白色霉斑与粉斑,既是本病的病状,又是本病的病征(病菌分孢梗与分生孢子)。严重时枸杞植株外现呈一片白色,相当触目。病株光合作用受阻,终致叶片逐渐变黄,易脱落,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怎么预防枸杞白粉病呢?

1、及时清理病残体及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发生感染,此病蔓延。

2、田间注意通风透光,不要栽植过密,必要时应疏除过密枝条。

3、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15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7000~8000倍液,隔2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怎么预防枸杞白粉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以便可以让植物更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怎么治疗凤仙花白粉病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凤仙花白粉病为害茎、叶、花和果实。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两面产生圆形白色粉状斑,严重时粉状斑融合成片,致整个叶片被满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粉斑中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怎么治疗凤仙花白粉病呢?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枯枝叶中越冬,翌年夏季产生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雨飞散传播,侵染叶片。气温适宜,空气潮湿时,病菌大量繁殖。该病河南5—6月及10—11月发生,浙江多发生在9—10月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秋季搜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2、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多硫化钡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一3000倍液。

4、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怎么治疗凤仙花白粉病的内容,当出现这种病害时要及时处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韭菜得了生白粉病还能吃吗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韭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尤其是大棚内种植,湿度大,很容易诱发此病,病菌可在温室蔬菜上存活而越冬,通过气流进行传播。一旦发病,病菌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就能流行起,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下面来了解一下韭菜得了生白粉病还能吃吗?

肯定是不能吃的,韭菜得了生白粉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病斑处暗绿色,叶片变为黄褐色干枯。发病规律病菌可在温室蔬菜上存活而越冬,如产生闭囊壳则可以闭囊壳随同病株残体留在地中越冬。病菌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产生侵染丝直接侵入表皮细胞。菌丝体匍匐于寄主表皮上不断伸展蔓延。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多个小时,故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10~30℃病菌均可以活动,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45%~75%发病快,低于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引起发病,超过95%则病情显著受抑制,所以说带病的韭菜是不能吃的。

首先是预防,一定要加强田间管理各个环节,每个小细节都要做到滴水不漏。比如选择地势高,排水通畅的土地来种植,大棚种植要控制好室内的温度、湿度,并做好通风工作,及时发现病情并清除病残体,同时要做好施肥工作,可以以磷肥、钾肥为基肥,并追施适量的氮肥和叶面肥。

其次是已经出现韭菜白粉病,那么就使用农药来进行治疗治。发病初期及时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0%防霉宝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小苏打800倍液,或食盐300倍液,全面防治时喷用40%杜邦福星乳油3000倍液与多氧清600倍液的混合液,或粉必清1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喷洒叶片,每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进行防治等。每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紫薇白粉病能治好吗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下面来了解一下紫薇白粉病能治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治疗及时是没有问题的。紫薇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条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温度适合时越冬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和侵染。病害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发。白粉病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紫薇萌枝力强,所以对重病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家庭盆栽的紫薇如发现感染了白粉病,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2、药剂防治: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春季萌芽前在枝干上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月季白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白粉病人病菌在病芽、病枝或落叶等上面越冬。在每年的春季气温达20摄氏度左右时,最适合白粉病菌的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迅速蔓延危害,6〜8月遇到髙温、多湿气候,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一步扩大侵染危害,白粉病是什么引起的呢?近年农民采用的撒播方式,加大了种子使用量,麦田植株密度也随之增大。植株间密度过大,影响田间通风透光,提高了田间湿度,使植株抗病性降低。不合理使用氮肥,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早播、迟播,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病,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月季白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吧?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湿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保持健壮的植株,本身就抗御了自然界栽培技术杂菌的侵袭。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白粉病为月季常见病,所以要特别注意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管理,大小苗木栽之前应根据温室、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好杀菌、杀虫的消毒工作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可消灭在芽鳞内的越冬病菌;春季生长期交替使用500~800倍的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托布津各一次(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也行),发病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1000至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三唑酮、国光英纳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并消失。黄梅与秋雨期是发病高峰,夏季湿热多雨发病也很强烈,在此期间,施药间隔要缩短。喷药注意:一般上午8点~10点,下午4点~7点。晴天无风喷洒为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