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植被

植被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植被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植被问题。

分享

浏览

3911

文章

21

植被的作用是什么?具体有什么功能?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1、净化大气:

植被对地球的大气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可以让空气变得更好,减少空气中的尘土。大部分的植物叶片表皮都生长着一些细毛、粘液、油脂等物品,这种东西可以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净化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

2、保护水土:

植被有很强的水土保持作用,覆盖面积比较大的植物群落覆盖在泥沙表面上,减少雨水对液体对地表的冲刷,减轻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保护坡地,涵养水源,植物的叶片还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减少土地干旱的情况,防止土地沙漠化。

植被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包括很多的植物。植被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类型,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

展开阅读全文

热带季雨林的植被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热带季雨林植被?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雨林植被特点是乔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乔木的附生植物大多都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且板状根的部位并不发达,树芽处的树皮较厚并带有一些鳞片,可以起到抗旱和保护等作用。

热带季雨林的大部分树种落叶季节都在旱季,直到雨季来临后才开始长出新叶,并且草本植物和大部分的灌木也逐渐开花。下层乔木的附生植物比较少,缺乏木体的附生植物。在乔木附近有一些具有旱生特点常绿树种。此外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和特带等地区,在东南亚地区分布最发达,而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不连续分布。

热带季雨林植被指的是一种在干湿季节交替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密闭型森林植被,又叫做热带季节林。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热带季雨林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分为半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

展开阅读全文

植被是什么意思?是普通植物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 陆地表面分布着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如森林、草原、灌丛、荒漠、草甸、沼泽等,总称为该地区的植被。

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自然植被是出现在一地区的植物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组成植被的单元是植物群落,某一地区植被能由单一群落或几个群落组成,如长白山植被主要由森林群落组成,而华北植被则由森林、灌丛和草甸群落组成。植被是基因库,保存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并为人类提供各种重要的、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有相应的植被类型。自然地理环境是复杂的,因此地球上的植被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敏感的组成要素,对环境有强大的改造作用。

组成植被的植物具有转化太阳能、提供第一性生产物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决定着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循环。植被中保存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植被好转为什么无法挡住漫天黄沙 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黄沙的来源有着多种种类,另外一个时间来稳定,需要一直维持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三个方面如果没有满足,在沙尘暴出现时,这些绿色植物没有办法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还是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意味着在后期一段时间还是应该注重于防护措施,需要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方法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黄沙的来源种类较多

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种类,其中会包括人为因素,还有天然因素。天然因素中包含一些大自然现象,比如干旱、还有风力。人为因素中主要是包括过度的放牧,过度的采伐,还有过度的开垦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导致土地直接曝光在眼前,使得黄沙容易被大风卷起,慢慢就可能会形成沙尘暴。

需要时间来稳定

现在的绿植已经逐渐进入到好转的阶段,但同样也需要时间才能够有效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在这一个过程中,植物的覆盖几率已经逐渐的提升,可还是有缺陷,还是有一些空隙。这些缺陷和空隙会导致黄沙会被轻易的卷起,容易会形成沙尘暴,根本就无力抵抗。

需要维持好的生态环境

就算现在的绿色植物已经好转,但同样也需要长时间去维持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一直保持稳定。如今人类活动一直都被破坏,一直都被干扰,这就导致绿色植物的生长,还有发展,全部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比如过度的开垦过度的采伐,在无形之中就会导致植物的土壤结构,还有根系都会受到影响。使得植物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发展,这些因素自然就可能会导致后果,即便现在植物数量逐渐增加,覆盖几率逐渐扩大,但没有办法抵挡漫天黄沙的来袭,一旦有沙尘暴的出现,照样还是无力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矿山开采为什么会破坏植被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山累计占压土地达586万hm2,破坏森林约106万hm2,草地26.3万hm2。山西省大的煤矿石山有100多座,占地超过2000hm2,大小建材矿山(点)1.5万余处,取土采石挖沙破坏土地8万hm2。矿山表土剥离通常忽略了对可耕种土壤的保存,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后,受风力水力的侵蚀加剧,大片土地出现沙化。那么矿山开采为什么会破坏植被呢?

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的原因

矿山的采掘会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各类废石、废渣、尾矿的堆放也侵占大量土地。

1.如果露天开采矿产,要大面积推掉表层土壤,挖去土壤下面的表层岩石,矿产才能暴露出来,因此会大面积破坏植被。

2.矿井开采矿产,也要挖比较大的矿井口,还有挖掉大量的石头才能挖到矿产。有的矿井有好几百米深甚至上千米深,挖到这么深的地方,要挖掉大量的废石头。这些废弃石块堆在地表面,要占用大面积土地,导致植被破坏。

由于地表的植被受到破坏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同时,采矿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还有矿坑造成的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采矿过程中含化学物的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等。

今天小编对矿山开采为什么会破坏植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大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森林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植被在土壤形成上有重要作用,所以当被破坏后会造成水土流失。使得土壤退化,如草原退化为沙漠;二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大家是否了解森林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吗?

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所以当被破坏后,会使碳汇作用下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动物、昆虫等的栖息场所。植被破坏后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破坏。

植被破坏的后果:

(1)美观问题。没有植被光秃秃的山或废墟显然是没有大自然的亲和力的。

(2)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动物、昆虫等的栖息场所。植被破坏后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破坏。

(3)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破坏后,降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一是土壤退化,如草原退化为沙漠;二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林火对森林植被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火烧后森林环境和小气候发生改变,由于林地裸露,太阳光直射,土壤表面温度增加,湿度变小。林火不但改变森林结构,而且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影响到森林植物群落的变化。那么,林火对森林植被有哪些影响呢?

1、烧毁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爱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如果反复多次遭到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段的森林严重火烧之后基本变成了荒草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再要恢复森林几乎是不可能的。

2、烧毁林下植物资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东北大兴安岭林区的“红豆”(越桔)和“都仕”(笃斯越桔)等是营养十分丰富的野果,现已开发了红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利用黄芪做原料而生产出来的“北芪神茶”,以其营养丰富、无污染,且滋补功能强等特点而驰名中外。长白山林区的人参、灵芝、刺五加等是珍贵药材。我国南方的喜树可提炼出喜树碱,喜树碱是良好的治疗癌症的药物;漆树可加工制成漆;桉树提炼出的桉油是制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林副产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然而,森林火灾能烧毁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或者由于火干扰后,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

接下来,小编将继续给大家介绍森林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更多森林火灾知识,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半干旱地区的天然植被有哪些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在高中我们都接触过地理,地理上都有说每一种气候都以同天然植被的独特结合为其典型。所谓天然植被就是生长在人类没有改变或干扰其生长过程的地区的植物。现今已很少残存在人类居住区的天然植被,不但同气候有关系,而且同土壤、地貌、地下水,以及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生境特征密切相关。那么大家知道半干旱地区的天然植被有哪些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所谓半干旱地区,是指年平均降水量在250一500毫米的气候类型区。由于降水年内和年际分布不均匀,旱灾频仍发生,春旱常导致延迟播种,这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对作物产量影响巨大。

而中国半干旱地区是指包括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及河北张北、山西雁北、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的西海固、甘肃定西、榆中、青海的玉树、果洛、以及西藏拉萨等地区在内的雨养农业区。

世界上一般将350mm~500mm年降水量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其农业称为“旱地农业”。这里原来的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原而不是森林,林木成活成长成材较为困难。

据小编了解半干旱地区的天然植被有荒草、胡杨林及一些荆棘类植被等耐干旱植被,半干旱地区还会有部分草原。

上面的内容就是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如果大家还想知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的更多知识内容,欢迎大家来与我们沟通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有哪些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植被就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或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而半干旱地区很难有植被,那么大家知道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有哪些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半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半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半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据中国植物地理学家们的研究,中国典型荒漠草原群落的优势种分为三类,第一类矮丛禾草,第二类丛生杂类草,第三类小半灌木.典型荒漠植物以灌木占优势,在石质、砾质和石膏区的极严酷的生境中,植被非常稀疏,在地下水溢出带和河流、盆地附近以及绿洲周围,有时有生长繁茂的胡杨、灰杨、榆等.与草甸草原相比,干旱区植被主要成分的营养价值较高,但较低矮,不便刈割或牛马的放牧;其中大多粗糙具刺,仅适于山羊和骆驼,放牧地的载畜量一般很低.据估计,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鲜草年产量分别为1500—4000kg/ha,800-1500kg/ha和400—800kg/ha,季节性变化可达50—75%,秋季牧草干重最高.

上面的内容就是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如果大家还想知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的更多知识内容,欢迎大家来与我们沟通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半干旱区有哪些植被类型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一般将350mm~500mm年降水量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其农业称为“旱地农业”。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原而不是森林,林木成活成长成材较为困难。由于降水年内和年际分布不均匀,旱灾频仍发生,春旱常导致延迟播种,这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对作物产量影响巨大,那么大家知道半干旱区有哪些植被类型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首先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7种植被类型: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

5.草原: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草甸可分为温带草甸,温带、亚热带高寒草甸和亚热带、热带草甸.

7.草本沼泽: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这些草类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为主,在不同气候下伴生着不同的藓类和木本植物.由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例如芦苇和莎草的根茎发育有通气组织,苔草和克拉莎等密丛草类因枯叶不断累积形成草丘,就具有强分蘖力特性以不断生出新株;沿阶草随着草丘的升高而不断长出不定根,并能起呼吸作用.草本沼泽可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灌丛和萌生矮林、荒漠和旱生灌丛、草原、草甸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森林火灾会减少植被量吗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里有大量的植被,它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那么,森林火灾减少植被量吗?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会减少植被量的,主要表现在一下2个方面:

烧毁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爱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如果反复多次遭到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段的森林严重火烧之后基本变成了荒草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再要恢复森林几乎是不可能的。

烧毁林下植物资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东北大兴安岭林区的“红豆”(越桔)和“都仕”(笃斯越桔)等是营养十分丰富的野果,现已开发了红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利用黄芪做原料而生产出来的“北芪神茶”,以其营养丰富、无污染,且滋补功能强等特点而驰名中外。长白山林区的人参、灵芝、刺五加等是珍贵药材。我国南方的喜树可提炼出喜树碱,喜树碱是良好的治疗癌症的药物;漆树可加工制成漆;桉树提炼出的桉油是制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林副产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然而,森林火灾能烧毁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或者由于火干扰后,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

稍后,我们介绍森林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森林火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干旱地区的天然植被有哪些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某一地区内全部天然植物群落的总称。一个地区、一片森林或草原等的整个覆盖层植物形成厚厚的一层主要由灰白水龙骨蕨类植物及原始裸子植物组成的天然植被。那么干旱地区的天然植被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干旱区(aridzone)指属于干旱气候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量少而变率大,一般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皆大,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风沙,云量少,日照强。水分不足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热量充足,当利用灌溉供水与加以施肥时,可成为高产地区。

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1、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自然植被多为森林。

2、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

3、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

4、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为大家所了解的,大家可以仔细的去阅读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样才能学到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保护好我们大自然,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沙漠化对植被的影响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荒漠化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荒漠化是土地具有的生物潜在生产力的下降或破坏,最终成为荒漠状态的现象。

荒漠化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表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植被荒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等,生态系统、生物种及遗传因子受到失去多样性的威胁。沙漠化会生成强大的沙尘暴,由于风蚀作用,强大的风力对地表物质吹蚀,不仅仅把土壤里的细腻的粘土矿物和宝贵的有机物质刮跑了,而且还把带来的细沙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壤变贫瘠,使得地表的植物更加难以成活。小麦、大麦、玉米等世界主要作物因干旱地的荒漠化而难于生长。荒漠化使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直接导致农产品和畜产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破坏了当地农牧民的粮食生产基础,因而导致贫困、饥饿、疾病的发生,结果是造成人员外流,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

由于荒漠化,出现了地表日光反射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受到影响,植被减少造成风速加大、土壤水分结构变化、沙尘等气候现象,致使地表面的水收支和热收支异常,又进一步促进了荒漠化。

今天小编对沙漠化对植被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土地沙漠化如何防治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小区植被绿化的优点有哪些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小区都做成园林式的,小区内植被绿化做的非常的到位,受到很多年轻业主的喜爱,那么,小区植被绿化的优点有哪些呢,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首先,小区内植被绿化让人看起来就特别舒服顺心,也是吸引业主们入住的一大亮点。

其次,小区内植被绿化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氧含量。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会吸收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氧气的缺乏往往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曾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在绿树环绕,芳草青青的地方,我们会觉得空气特别清新,身心都很容易得到放松。这就是绿色植物在为我们制造天然的氧吧。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研究表明,每公顷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产生0.735吨氧气;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0.9吨二氧化碳,产生0.6吨氧气。所以,小区的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最后,小区植被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在新闻上看见空气质量日报,可见,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十分关注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而绿化可以大大提高空气质量。据研究,在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段,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至少下降90%。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灰尘、粉尘,也有良好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并能阻挡粉尘在空气中弥漫。绿化不仅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能提高空气质量。在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段,空气中的致癌物质可以下降58%,而地球上的数目每天可向大气中散发1.7吨某种芳香物质,这种芳香物质具有无可比拟的杀菌能力。

由此可见,小区内植被绿化好处多多,而且特别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多参加植树活动,不破坏植被,积极开发绿化宣传,从自己的双手建设我们绿色家园!

后续会给大家介绍小区绿地的种植养护与管理措施这部分社区环境安全小知识,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小区植被绿化有哪些缺点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小区绿化率,是业主选房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很多人知道小区植被绿化的优点,那么,您对小区植被绿化有哪些缺点了解么,下面小编给您介绍下小区植被绿化的缺点。

1、由于城市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较大城市,寸土寸金,在小区建设时,小区内地下多建有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形成地下空城。使地下水源与地上土壤成为真正的空间隔绝,无法互通,导致小区内栽植的树木和各类植物长势不良,病虫害严重,甚至死亡时有发生,小区内植被生长不好,直接影响美观,另外在空气净化上也变差。

2、人工草地修剪过勤不利于滞尘和生态环境保护,植物对粉尘和汽车尾气有净化空气作用,植物修剪的越短改善空气质量就越差。

3、有些植物会产生污染,甚至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对婴幼儿不利。

4、如果树木比较多又高,造成底楼层的采光不好。

5、小区内人员踩踏比较普遍,栽植后如果植被维护不佳,同样达不到植被绿化的要求。

6、有的住宅区景观设计选用树种时,房地产商为追求新异,加强卖点的宣传。不顾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大量选用造型独特的外地植物,盲目引进热带棕桐,野蛮搬迁“名木古树”,以标榜华贵,最终导致成活率低下,浪费大笔钱财。

展开阅读全文

社区绿地植被有什么作用?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里不仅能看到各色的花儿,还能看到高高低低的树。这些不一样的植被的存在不仅让人们感觉到心情舒畅,还可以让人们心情愉快。但是这些植被的存在不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那么,社区的绿地植被有什么作用呢?

1、社区绿化以常青型植物为主,如冬青,松树,榆树,低草,月季花等易存活生长期长的植物,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

2、社区绿化还点缀有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各色建筑,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使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同时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更有利于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3、最后,社区植被绿化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氧含量。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会吸收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氧气的缺乏往往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曾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在绿树环绕,芳草青青的地方,我们会觉得空气特别清新,身心都很容易得到放松。这就是绿色植物在为我们制造天然的氧吧。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研究表明,每公顷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产生0.735吨氧气;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0.9吨二氧化碳,产生0.6吨氧气。所以,社区的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以上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区绿地起到了促进空气交换、还可以点缀建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愉悦度。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目的:改善生态环境。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7、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水,原因是长江流域植被被严重破坏,降低了它涵养水源,蓄洪,滞洪的能力。我们从中吸取的教训是:经济开发不忘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保护植被的意义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保护植被意义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保护植被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设立专项资金,国家扶持绿化荒山、绿化荒漠的项目。我国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建造“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

(5)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植被面临主要问题

1.森林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

2.草原

我周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我国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位于我国中部)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新疆附近)

5.草原: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内蒙古两大草原区锡盟和呼盟。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新疆的伊犁大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草甸可分为温带草甸,温带、亚热带高寒草甸和亚热带、热带草甸。

7.草本沼泽: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这些草类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为主,在不同气候下伴生着不同的藓类和木本植物。由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例如芦苇和莎草的根茎发育有通气组织,苔草和克拉莎等密丛草类因枯叶不断累积形成草丘,就具有强分蘖力特性以不断生出新株;沿阶草随着草丘的升高而不断长出不定根,并能起呼吸作用。草本沼泽可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

8.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昆明一带)

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温度和它们的配合状况,即地球表面的气候条件。我国东部地区,雨量充沛,自南向北,随温度的递减,植被呈带状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自东向西,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递减,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