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普鲁士

普鲁士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普鲁士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普鲁士问题。

分享

浏览

6234

文章

6

普鲁士现在是哪个国家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普鲁士现在是德意志帝国,也就是德国。普鲁士位于德意志北部,德意志统一前,勃兰登堡-普鲁士和奥地利同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外德意志全境,德意志帝国建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

扩展资料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展开阅读全文

东普鲁士现在属于哪国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普鲁士现在属于俄罗斯。东普鲁士目前称为加里宁格勒,属于俄罗斯的波罗的海飞地。此间土地是经过对德和约确认的,德国早已放弃此间土地的主权诉求。不过,德国民间的新纳粹组织倒是经常叫嚣恢复德意志第三帝国。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并入苏联,7月原首府柯尼斯堡被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东普鲁士,条顿骑士团时期为普鲁士公国,后为普鲁士王国的一个省,1871年被并入德意志帝国。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 南部就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的东南海岸,首府是哥尼斯堡。在1946年,苏联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首府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普鲁士王国,虽然勃兰登堡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普鲁士的领土不受其皇帝管辖。因此,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在1701年自任为普鲁士王腓特烈一世,成立由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普鲁士王国。

展开阅读全文

普鲁士现在还存在吗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普鲁士现在存在了,二战结束后,普鲁士地区已经划归给战胜国。从此以后普鲁士地区不再属于德国。

普鲁士是欧洲的历史地名,那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普鲁士现在还存在吗。

详细内容

1

在1943年,美英苏三巨头第一次在德黑兰聚首,就达成一个共识:在战后,德国可以被允许存在,但作为德国一部分的普鲁士一定要在地图上被抹去。

2

二战结束后,同盟国把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及其周边地区补偿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的剩余部分被划给波兰。西普鲁士地区则和德国其他领土一起被分为四块,分别由美、苏、英、法占领。

3

1947年2月25日,占领德国的盟军管制委员会颁布第46号暂行法,宣布“普鲁士国中央政府及附属各级机关即日起解散”。同日,联合国管理委员会又颁布了第47条法令,宣布“以普鲁士为名的国家正式灭亡,并不获承认”

4

现如今普鲁士地区在波兰的控制之下,还有一座城市在俄罗斯,叫加里宁格勒,德国人叫她哥尼斯堡。但是普鲁士王国跟普鲁士本身关系没那么大,外表叫普鲁士内核根本不是普鲁士,这个国家的核心地区在勃兰登堡,勃兰登堡大家不知道,柏林大家都清楚,去过柏林的人都知道有个著名建筑叫勃兰登堡门,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勃兰登堡。

5

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着手发动三次王朝战争,用铁和血统一德意。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耶拿战役是怎样的?拿破仑是如何赢得普鲁士军队的?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奥俄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失败以后,欧洲大陆上暂时性的沉寂了下来,进入到了一个不稳定的和平时期。在上一次的战役当中,拿破仑之所以急于使普鲁士保持中立,主要是因为如果15万的普鲁士大军若是加入到奥俄联盟的话,拿破仑势必会面临一场非常严峻的局面。贝尔纳多特进军多瑙河期间,未经允许即穿越了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公国,曾使普鲁士当局甚为愤慨,几乎导致普鲁士参战。

仅由于拿破仑贿以汉诺威才勉强无事,当然,假拿破仑之手将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是不合法的,但这一割让已为普法条约所确认,该条约是奥斯特里茨之战结束后十四天,拿破仑与豪格维茨伯爵在肖恩布鲁恩宫签订的,不过该条约在两个月后又修改得对法国有利了,但懦弱无能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在柏林受主战派的支配,而主战派的后台是路易莎王后,由于拿破仑要求把安斯巴赫交给巴伐利亚作为割让汉诺威的补偿,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柏林的反法情绪,普莱斯堡条约在南德意志制造了一连串的法国卫星国,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已经变成了两个王国,其领土的扩大是以牺牲奥地利的利益为代价的,

巴登和黑森-达门斯泰特总督也被拿破仑封为大公拿破仑的十九万二千人的大军团非但没有复员,反而继续作为军事力量驻扎在整个德意志西南部靠当地供养,1806年的整个夏季,拿破仑所采取的军事预防措施和他按战时编制维持大军团的做法都只是为了防止奥地利东山再起并对维也纳朝庭起威慑作用后来由于缪拉赶走了在自己的新大公国内的普鲁士驻军,导致与普鲁士的战争爆发战斗起始于拿破仑的主力遭遇到霍恩洛厄亲王于耶拿附近的部队,起初拿破仑只有48,000人,但是他小心和灵活的部署令法军能够建立一个绝对性的优势,而在冯·布吕歇尔将军的15,000人由魏玛赶来之前,霍恩洛厄亲王的部队已经开拔,

但是拿破仑错误相信他正面对普军的主力部队,在北面更远的奥尔斯塔特,达武和贝尔纳多特同时收到指令赶往支援拿破仑,达武尝试取道伊卡斯堡;贝尔纳多特则取道当恩堡,但是达武往南的去路,被普军主力55,000人阻挡,包括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陆军元帅冯·莫伦多夫和冯·卡尔克洛伊特等人,接着是一场残酷的战斗,虽然人数上处于二比一的劣势,但是达武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第三军抵住了普军多次进攻,并且转守为攻,最后将普军击退,

虽然贝尔纳多特看到达武被普军阻挡,但他却没有加以支援,令他后来被拿破仑斥责1806年10月初,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拿破仑军队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普军主力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进攻奥厄施泰特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

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10月14日凌晨,布吕歇尔将军率普军前卫部队抵达奥尔施泰特,萨勒河凯森渡口东岸的达武军开始渡河,以便夺取普军阵地,进而向阿波尔达推进,

布吕歇尔的骑兵穿过哈森豪森村时,遭到法军炮连的霰弹射击,法军同普军前卫部队交战后,占领哈森豪森村,布吕歇尔得到瓦滕斯莱本师的骑兵增援后,向对方发起冲击,法军以营方阵顶住了有霰弹炮火支援的普军骑兵的猛烈攻击,普军骑兵遭重创后,开始撤退,后在法军猎骑兵的攻击下,狼狈溃逃,同时,在哈森豪森村前集结待命的凡施梅陶师在瓦滕斯莱本师步兵到达后,奉不伦瑞克公爵之命向该村法军发起冲击,普军步兵遭枪炮射击后,被迫停止前进,

成展开队形的普军步兵遭到隐蔽在村里的法军步兵的重创,普军再次冲击仍未奏效,不伦瑞克公爵和兄施梅陶将军都受了致命伤,接替不伦瑞克公爵的梅伦多夫元帅也负了伤,国王威廉三世亲自指挥,但已指挥不灵,普军骑兵退却后,达武军为实施两面夹击,向敌军发起进攻,普军无力阻止法军2个师的迂回运动,开始向奥尔施泰特溃逃,后又沿大道直奔魏玛,魏玛已为法军占领,在奥尔施泰特战役中,尽管普军在兵力上2倍于法军,仍遭毁灭性的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七年战争普鲁士为何有实力单挑整个欧洲?七年战争普鲁士为何那么能打?

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伴随着奥地利王位继承之战,欧洲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飞升,各国群雄崛起,利益冲突开始加剧,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开始重组,争斗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一场能够波及到整个欧洲以及海外殖民的战争即将酝酿成行。终于1756年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七年战争爆发了。

然而,这场战争最为奇特之处,就是一挑四。普鲁士以一己之力在欧洲大陆挑战法兰西、奥在利、瑞典和俄罗斯四大强国,战争打得异常艰难,相当残酷,弄得腓特烈大帝曾两次想到自杀,但最终还是顽强的挺了过来。那么,腓特烈大帝带领普鲁士凭什么能够以一国抵四强国呢?为什么那么能打呢?

一是过硬的军事素质。当时普鲁士军队的军事素质是相当过硬的。从腓特烈大帝到他麾下将帅的指挥才能,再到普通士兵的训练素质,堪称当时欧洲最为优秀的军队之一。在18世纪的欧洲军队中,步兵和骑兵的常用武器就是前装燧发枪,普军士兵平均每分钟能打4到5次,而奥地利军队则仅能打一次,打两次的就是优秀。而且普军机动能力、多兵种协同战术十分娴熟,常常能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以少胜多。

腓特烈大帝指挥才能优秀,善于指挥步兵、骑兵和炮兵协同作战,使普军的战斗力得以超常发挥。在七年战争期间,普鲁士还是一个松散的多民族共同体,但通过这场战争,逐步产生了极强的普鲁士的国家认同感,这让普军士气大振。而腓特烈大地个人的指挥才能和坚定性格,不仅鼓舞军队,而且被民众士兵们所崇拜。

二是良好地理优势。在战争过程中,腓特烈大帝有的决定看似鲁莽,其实是有他的意图,像直接进攻萨克森地区,让普军抢占了有利的防御地形,也保证了补给来源。东部的东普鲁士、威斯特伐利亚和南部的苏台德区等,都环绕普鲁士起到了保卫核心重要地区的作用。

在整个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主要是以防御为主,虽然有数次主动进攻,但还是以守为攻。普军大大发挥了本土作战的优势,用以逸待劳,凭借有利地形,保证后方补给的稳定。加上防守的阵地对峙,有利于普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外围的联军各个击破,发挥其协同作战的优长。

三是对手保障艰难。打仗其实是打后勤打保障的。虽然当时欧洲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但也离不开有利的保障。普军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使后方补给比联军要好得多。沙俄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饱受后勤补给不利的困扰,因为普鲁士的盟友英国控制着制海权,陆地运输保障又面对路况差和普军的袭扰,所以前线作战俄军得不到有效保障,战斗力减弱。

七年战争期间,英国对法国也做了不少手脚,使其同海外殖民地联系断绝,财政危机更加严重。加之陷入战争之后王室的威望大降,致使法军的士气低落。进攻普鲁士四个国家的军队,几乎都出现了补给困难问题,这是普军能长期坚持战斗的最有利条件。

四是并非孤军奋战。其实在七年战争中,普军并非自己单打独斗。奥地利王位继承人战争后不久,在欧洲发生的外交革命中,普鲁士和英国结盟。当腓特烈大帝以其擅长的步骑炮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取得了罗斯巴赫战役胜利后,英国就介入了战争,每年给普鲁士67万英镑的财政补贴,并且利用制海权袭扰俄法等国的海上补给保障运输线。

因为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法国在罗斯巴赫战役就逐步退出了战争。瑞典始终就没有卖力,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真正出力的是奥地利和沙俄,但沙俄由于沙皇的更换也出现了反转。除了英国之外,丹麦、荷兰、瑞士、奥斯曼等国都从各自地缘利益考虑,也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支持和策应了普鲁士。

五是上天给的好运。连年的战争让普鲁士到了1762年时,在兵源补充和国民生产等方面,都出现了相当艰难的局面,而这时的沙俄和奥地利的十万大军正直逼柏林。就在这岌岌可危的时刻,非常恨腓特烈大帝的沙俄伊丽莎白突然去世,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承了她的沙皇。因为当时腓特烈大帝声望高影响大,不仅在普鲁士国内,在国外同样也有众多崇拜者。而新沙皇彼得三世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于是俄普迅速签约,并派俄军协助腓特烈大帝收复先前被俄国占据的普鲁士领土。

命不该绝的普鲁士窘境立马逆转,不仅使俄奥联军围攻柏林计划的流产,同时让瑞典面临被普鲁士和沙俄两线合围的态势,这让本来就不那么坚定的瑞典改弦更张。后来尽管叶卡捷琳娜二世干掉彼得三世接管了沙俄,但是也没有像伊丽莎白那样有劲头一心想要干掉腓特烈大帝。

七年战争中,普鲁士那么能打、能坚持到最后原因很多而复杂,但最根本最主要的还是缘于自身的综合实力。英国的资金援助、彼得三世突然反转等因素,都是建立在腓特烈大帝和普军自身的能打善打基础之上的,同时也让普鲁士赢得的有利条件。如无此基础,一切将归零。

七年战争最后的结局,实际是英国欧洲大陆均势策略的胜利。英国用普鲁士拖住法国这个主要竞争对手,大肆扩张海外殖民。法、奥、瑞、俄等国四打一,遏制了普鲁士崛起之势,同时也阻止了沙俄继续西进的脚步。而普鲁士虽然未成欧洲大陆顶级大国,但却凝聚了人心,为日后的德意志统一和百年之后实现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德国为什么不叫普鲁士?代表德国战斗精神的普鲁士为何消失了?

全文共 97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当中,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这样一个王国将德意志联邦的各个公侯国统一在了一起,期间也诞生出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就不如说德皇威廉一世、脾斯麦等等。可以说“普鲁士”这个词就代表德国人的战斗精神。然而如今的德国却不叫普鲁士,而且在地图上也没有叫普鲁士的国家。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普鲁士的辛酸史。

德国和附近的意大利、法国等很多国家,其实原来都是一个国家,就是法兰克王国。后来,这个国家分裂了,逐步形成了意大利、法国、德国。之后,德国就如中国的周代,诸侯国林立,大家你争我抢,战乱不断,而普鲁士就是其中的一个诸侯国。

不过,普鲁士先后出现了几个谋略和武功都很厉害的国王。特别是到了 1740年, 腓特烈二世继承王位后,带领普鲁士将士开疆拓土,获得了奥地利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等区域,地盘无限扩大。

腓特烈二世是一个“军事天才”,训练出的兵将天下无敌。此外,他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就这样,腓特烈二世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成为欧洲强国之一,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将德国实现统一的是德皇威廉一世。

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1871年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

应该说,德国善战的精神来源于普鲁士。但是,在德国众联邦中,代表德国善战精神的普鲁士命运最为悲催。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挑起来的,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德国人认为与普鲁士有关,最后的结果有点残忍。

二战结束后,苏联出兵占领了当年的普鲁士。这块地方的所有德国人全部祛除,不留一个德国人。普鲁士的首都柯尼斯堡也改了名字,如今叫做加里宁格勒。

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尼斯堡因为遭受轰炸,损失非常惨重。1945年,柯尼斯堡战役后,苏联红军占领了这座城市。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柯尼斯堡成为苏联领土。1946年,为纪念刚逝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柯尼斯堡更名为加里宁格勒。

如今的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在欧洲最远的一块飞地,善战的普鲁士精神从此被俄罗斯人从地球上抹去了。与其一同抹去的,还有代表德国的战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