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弄堂

弄堂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弄堂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弄堂问题。

分享

浏览

739

文章

19

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弄堂,即小巷,它是由连排的老房子(包括石库门)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弄堂的行行种种、弄堂的性感、弄堂的感动,它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的华丽的背景色。弄堂作为休闲娱乐、儿童活动、交易等活动的场所。弄堂可分为广式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 、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等形式。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近代上海地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弄堂,这一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弄堂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租界内里弄住宅的影响,上海老城厢内外华界内,也开始大量建造起里弄住宅。老式弄堂平面一般为单开间,高二层,外型类似广东城市的旧式房屋,被称为"广式里弄"。如建于1900年左右的通北路八埭头即为早期广式里弄较为典型的实例。新式弄堂这是弄堂将封闭的天井变成了开敞或半开敞的绿化庭院。形式上更多地模仿了西方建筑式样而较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式样。各种建筑设备也较为齐全了。其分布也由市区东部向西区发展。新式里弄中较著名者有凡尔登花园(1925年)、霞飞坊(1927年)、静安别墅(1929年)和涌泉坊(1936年)等。"新式石库门里弄"大量单开间、双开间的平面。建筑结构也多以砖墙承重代替老式石库门住宅中常用的传统立帖式,墙面多为清水的青砖或红砖,而很少像过去那样用石灰粉刷,石库门本身的装饰性更强了,但中国传统的装饰题材逐渐减少,受西式建筑影响的装饰题材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与北京的区别,弄堂和胡同的区别

全文共 168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弄堂北京胡同其实是很像的,都有助于邻里关系的和睦,都是中国颇具特色的建筑。但是上海弄堂有南方人呢的细腻,北京胡同有北方人的豪迈,那么二者还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了解。

上海的弄堂是由上百个单元组成的石库门一排排紧密地联体而立,组成一个庞大的房屋群体。石库门建筑的间隙,形成了一条条狭窄阴暗的通道,这种通道便是上海人所谓的“弄堂”。

从骨子里,上海人是更迷恋“旧天地”的,它体现着海派市民文化的一种“根性”。这种夹杂着小布尔乔亚的优雅、讲究情调、阴柔、实惠、世俗的小市民生活文化,曾经是对计划经济时代高度意识形态化、革命化、粗鄙化最具消解性的力量。

北京的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为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结果,胡同多数成为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整座北京城,如同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壮观,周围加高墙以矩形圈围,整齐划一。

从小的方面说:

由建筑还可以看出,南北人的性格的不同,北人豪放大气,南人细腻务实。如果称北人为大汉,那么南人则为小生;北人为“豪爽大汉”,南人“奶油小生”(小白脸);北人多守成持重、愿干大事,南人多聪明灵活、吃苦能干。因此,北方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烈士贞女,南方出才子佳人、秀才书生、师爷谋士。

所以,有人说,北方人敢于生活,南方人善于生活。而就男人而言,一位上海女性曾俏皮地比喻两地的男性:北京人是毛坯,上海男人是瓷器。言外之意,北人失之过粗,南人失之过细。那么,将两者自然地渗透(shen)融合,兼有两者的类型,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能干大事情而又不失细腻、不粗俗,有健全的男子汉气质而又不失温柔。

从大的方面说:由建筑结构上来看:一横一纵。

胡同里的四合院

四四方方,是缩小的皇宫或王府;或者说,皇宫与王府是缩小了的四合院。

北京人有着极强的宇宙意识和帝王意识,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并且高大厚重的正屋(北屋)给人以“君临臣下”的威仪。同时,北京人又以大为美,往往从横向空间来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以几进院作为家庭富有的标志。他们的“大气”可以说室无处不在。

里弄的石库门

如果说北京人多以横向发展为其价值的取向的话,上海人多从纵向来拓展其发展的空间,一层两层,客厅卧房储藏室上下其间,亭子间小厨房杂处其中,就连楼梯下面也能被充分利用。处处体现出上海人的精明。

这种建筑意识最终反映出他们的思想意识的不同。建筑意识反映出北京人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或者说,政治的泛化也明显地表现在北京人的建筑意识上。北京人的意识里总有一种宏观思维,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居于中心的,或者是居于高处的人居高临下、从大处着眼的俯视的角度,同时又具有“以我为尊”“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简言之,即为“官”的思想。(在语言上:“老”“爷”。)

上海人的建筑理念则是注重研究实用、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上,并善于“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在建筑形式上,不拘于传统的形式,一切设计均以“实用”为最高的原则,在“小巧玲珑”重透露出精明。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排外”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简言之,即为“商”的思想。(在语言上,“小瘪三”“乡巴佬”。)

所以,有人说,政治是北京的盐,如果没有政治,北京的生活就会变得淡然寡味,而幽默就是味精。我们则可以说,经济是上海的水,如果没有水,上海就会变得黯然(干瘪)失色,而幽默便是上海人的糖精。

从建筑艺术上来看:

北方人的传统文化意识与色彩较为浓郁,建筑上绝大多数以重檐齐襟厚墙为主,而上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殖民地的环境当中,所以其在接受其外来文化时迅速快捷,没有任何障碍,因此其建筑艺术带有较为浓郁的中西合璧的特点。

【结束语】上海弄堂与北京的胡同现在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但都各有各的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的差异造就了文化上的不同。而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你可能也喜欢:

牡丹江地标建筑: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达子香——源自于鄂伦春族传说的花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弄堂是什么意思,弄堂的建筑文化特点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弄堂,是上海和江浙地区独有的民居形式。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象征。在上海,至今也保留了原始的上海弄堂,形成了当地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之一。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去了解弄堂是什么意思,弄堂的建筑文化特点

弄堂,即小巷,是上海和江浙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连排的老房子(包括石库门)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弄堂的行行种种、弄堂的性感、弄堂的感动,它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的华丽的背景色。弄堂作为休闲娱乐、儿童活动、交易等活动的场所。弄堂可分为广式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式里弄等形式。

从高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弄堂”古时写作“弄唐”。“唐”是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这个汉字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已出现。它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后来作为“大路”的这层意义渐渐被历史冲淡。及至近现代,人们已记不起“唐”这个字与建筑学有什么联系,因而代之以另一个在建筑学上有意思的汉字“堂”。

“堂”原来是对房间的称谓,与大路、小巷无甚关系,但在近现代汉语中,它与建筑学的联系毕竟比“唐”更紧密些,而且又与“唐”谐音,这样“弄唐”就演化成了“弄堂”。其实,称“弄堂”的不只是上海人,中国江南地区都这样称呼。但是弄堂能与北京的胡同一样着称于世,却主要是因为近代上海大批里弄住宅的兴起。

它将居民的居住空间有序地分隔成公共空间(街道)、半公共空间(总弄)、半私密空间(支弄)和私密空间(住宅内部)这样几个不同的层次,但又将这些不同层次的空间有机的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中。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对外由于相对封闭,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地域感、认同感和安全感,使得整个弄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

对内,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又能带来一种浓烈的邻里感和社区感。总弄是整个弄堂内居民相互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次弄则是近邻之间的半公共交往空间。在这样的生活空间极易产生出亲密的邻里关系,许多人不正是由于这种和睦的邻里关系而不愿搬离弄堂吗?

临街的弄堂住宅好似一堵厚“墙”,将整个弄堂团团围住,使它们同后的弄堂成为一个封闭的区域。城市嘈杂的街道与弄内安静的居住环境,被它截然分开。弄堂成为一种绝好的闹中取静的理想居住区。至于整个弄堂的对外联系,则仅为少数几个弄堂口。

然而这堵“厚墙”不是一堵真的墙。它在空间上将内部封闭起来,但在视觉上却又是开敞通透的。它的底层多为小商铺。这些店铺将弄堂与外部的城市公共生活联系起来,使弄堂具有了一个“外向型”的空间特征。

同时,弄堂的沿街空间还给整个弄堂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上的统一性与可识别性。间或出现的底层店铺,形式各异的二层阳台,带来各种图案装饰的顶部女儿墙或开有老虎窗的瓦屋顶,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形成了上海城市空间中最具有特色的街景之一。

你可能也喜欢:

令人胆战心惊的华山险道——苍龙岭

自古华山一条道——长空栈道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地域文化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一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一个地方。在上海弄堂中有着著名的名人故居,其中很多之名的伟人都曾在此居住过,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保留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居住场地。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看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

阮玲玉

阮玲玉(1910.4.26——1935.3.8)。原名阮凤根。中国无声电影时期着名影星,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左步头村人)。由于父亲早逝,阮玲玉自孩童时期随母亲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供她上学。

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阮玲玉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其电影艺术生涯,《野草闲花》、《神女》等。阮玲玉成名后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因不堪舆论诽谤于1935年妇女节当日服安眠药自尽。噩耗传来震惊电影界,各方唁电不可胜数,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三里,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

阮玲玉生前出演电影29部,但历经乱世战火,目前仅发现9部幸存。

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TSE KA)。子恺少好书画,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又从夏丏尊游,诗书绘画皆有所成。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着名。画集《子恺漫画》。

你可能也喜欢:

校园文化简介,上海大学有哪些专业

灵境胡同的来历,灵境胡同名字的由来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盘点

全文共 1559 字

+ 加入清单

都知道,上海弄堂文化很出名,是现今,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在上海,有名的弄堂你知道是哪里吗?你又去过哪些上海的弄堂呢?那些古朴又浪漫的弄堂你知道有哪些?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去了解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盘点

1、同乐坊

1843年,上海开埠,这个当时在中国排名12位的城市从此开始了它在历史舞台上浓墨重彩的书写;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到达了它“摩登”的一个鼎盛:超越巴黎,成为“世界第五、远东第二、中国第一”的大都市。

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在今天回看起来?是最好的年代:十里洋场,歌舞升平,海纳百川,通商要津。就连亦舒,在她的小说里都充满了对旧上海法租界霞飞路的回念;是最坏的年代:租界林立,贫富差异,战火连绵,水深火热,张爱玲在她的《半生缘》里,写尽的是社会底层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

2、外国弄堂:规整的“马蹄形”

它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那时就已成为外国人眼中的“Metropolis”(国际大都会),这条弄堂里已经住了许多各种国家的外侨,所以特名“外国弄堂”。看得出它是有建筑设计师专门精心设计过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才称它为规模最整齐的弄堂,而不是那些“自然天成,奥妙无穷”的“肠子”弄堂。

这条弄堂的设计者,说出名字来是大名鼎鼎的,那就是为上海这个大都会设计了很多洋房建筑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建筑家邬达克(1893-1958)。

上海的国际饭店、中西女塾,乃至现在铜仁路上那个着名的“一百年都不会过时”的绿房子,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在造这条弄堂的时候,心里就已规划好,一定要让这里面的每一幢房子都造型美观,居住舒适,并且交通要方便。

3、愚园路749弄最狡黠的弄堂

称它是“最隐秘”、“最狡黠”的弄堂是源于它的历史。它现在处在正日益变得热闹而喧哗的镇宁路西端、愚园路南端,进主弄口的地方被一些卖杂货、零食的小摊占着,也常有自行车、助动车闹闹的开进去开出来,显出一番上海最平常的市井图景。

而走到里处,才渐渐发觉,这条带着主弄堂、侧弄堂——甚至小侧弄堂——小小侧弄堂的这样一条大弄堂所显露出来的楼房的与众不同。主弄堂的建筑,它们都不高,有一些在墙壁外露出一些屋顶和外窗,每一个风格迥异,似乎是从另外的地方一夜之间飞到东方这片土地上的。

尽管不知道这些房子现在里面到底是怎样一番情形,但你内心会开始有些小小震撼。

4、梅泉别墅弄堂:最浪漫的弄堂

梅泉别墅,就在“外国弄堂”的旁边,同在一条新华路上。通常不熟悉的人,会把它当作了赫赫有名的“外国弄堂”。

事实它比“外国弄堂”小,也自然比它更安静。翻开历史书,这条弄堂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里,还是一片农田,后来到1933年,才有房地产商吴其达投资建造。

里面的房子都是砖木结构。以前,这条弄堂里,藏着一个小水池。有2米见方。这在现在的上海弄堂几乎是绝迹了的。而这水池旁边,种满了梅花。所以才得名“梅”与“泉”。中国现代历史上,有过一个收复西沙群岛的海军老将军曾在这条弄堂里住过。

5、万宜坊最狭塞的弄堂

在重庆路高架之下依然健在的万宜坊,最知名的是它里面有邹韬奋故居,以及一些中国现代历史里的着名文化人,如画家张充仁。不过作为个人,我最喜欢的是它的典型上海“海派”风格。

从弄堂口,那小房里的裁缝师傅,或是卖杂食的点心小作坊,完完全全是一派细致生活的味道,而不是云起风涌的大历史,或是高不可攀的富贵豪达的深藏之所。喜欢体味上海本土生活的人,应该选择这样的弄堂住一住。它的房子,像是非常干净、整齐的“联体小别墅”。

据说,前两年有一个英国人,娶了娇小美丽的上海太太之后,就出巨资买下了这万宜坊里的一间整幢的房。悉心考究的装饰之后,显示出的,是不折不扣的江南海派风韵。

你可能也喜欢:

胡同的来历,胡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胡同是什么意思,胡同是哪里的特色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田子坊的风格是很小资的,可能是因为上海是个时尚之都。而每天,田子坊充斥了香浓的咖啡香气,有着古老而又有特色的建筑,时不时的还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声。简直是视觉听觉嗅觉的享受。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品味”田子坊的故事。

田子坊是上海市卢湾区境内长度仅为420公尺的泰康路(原名贾西义路)上的一条小里弄街坊,原名志成坊,始建于1930年。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泰康路的初步形成是法租界筑路扩展的结果。因这一地块乃扩界后期所得,且其位于和华界毗邻之处,所以在这一地段留下了整齐的法式风格洋楼,也留下了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它们一起构建出泰康路地段的里弄文化。而不同风貌建筑的布局则可清晰地显示出泰康路发展与扩张的轨迹乃至上海的历史脉络。

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

田子坊是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建立最早、最具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创意产业基地之一。在那里走走,能看到好多有趣的东西,优雅的酒吧,香浓的咖啡,许多的老外,古老的石库门建筑,每天这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在田子坊,你能听到不同地方和国家的语言,感受到不同种思想的浸润;你可以看到挂在晾衣杆上的衣物在阳光下随风飘荡,也可以享受到咖啡、酒吧等舶来品带来的小资生活情调;在参观老建筑的同时,也可以买到很多现代的、古旧的艺术品和纪念品。田子坊,一个见证上海历史变迁的场所,一个展现上海里弄文化的场所,一个追逐艺术情怀的场所。

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空中满是慵懒的咖啡香味,真个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这里居然还在使用的80年代标志装修的绿色信箱,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美感。有志成坊的门廊的弄堂,是1933建成的,散发古老的意味。

泰康路210弄被名为“田子坊”的小弄内更有一股热流向你赴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

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

陈逸飞先生的“东方少雕塑”作为亚洲唯一的华人在巴黎的世界雕塑展览会上展览。这是一种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的生产。还有美国的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的“老外”在这里学习陶艺技术。香港的着名陶艺家郑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楼开设“乐天陶艺馆”,将进行国际陶艺界的交流。

【结束语】田子坊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故事情节,但是又每一天都在书写故事。他是上海特色的艺术文化体现,具有美感,具有小资情调,具有极具吸引人的魅力。

你可能也喜欢:

大盘点:台湾士林夜市有什么好吃的

南昌百花洲公园有什么美景值得一去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名弄堂之石库门的历史,石库门的由来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业,被认为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最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弄堂之一,它代表了一个时期上海的辉煌适时刻。那么你知道石库门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么?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了解。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海的旧弄堂一般是石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而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大量收吸收了江南地区汉族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石库门”。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

19世纪70年代初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

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宽约4米,深约6米,为会客、宴请之处。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

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

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好处,颇受当时卜居租界的华人士绅、富商的欢迎。

20世纪10年代后

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大多采用单开间或双开间,双开间石库门只保留一侧的前后厢房,单开间则完全取消了厢房。

新式石库门在内部结构上的最大变动是后面的附屋改坡顶为平顶,上面搭建一间小卧室,即亭子间。亭子间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周围砌以栏杆墙,作晒台用。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建筑用材,新式石库门还缩小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的高度。

与老式石库门相比,新式石库门在外观上亦有所不同,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而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老式石库门常用的马头墙或观音兜式的山墙也已不再使用。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式石库门不再用石料做门框,而改用清水砖砌,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

你可能也喜欢:

广东杨梅坑在哪里,杨梅坑有什么好玩的

爱旅行:七娘山在哪里,七娘山登山路线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弄堂游戏图片,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弄堂的作用很多,他是娱乐场所,交易场所,和儿童活动场所。因而,在弄堂中经常能见到一些儿童在玩耍,而弄堂游戏也有很多种。但是随着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娱乐的发展,弄堂游戏已经渐渐消失走向衰落。本期的弄堂文化带你回顾弄堂游戏之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上海弄堂中那些玩游戏的小孩儿已不可多见了。时下儿童的玩具随处可见,但是,好像没有了当时结伴玩游戏的乐趣了。弄堂正在衰落,弄堂游戏正在消失。

你可能也喜欢:

地域文化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

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盘点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形色各异的上海弄堂的建筑特色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弄堂是上海的名片之一,展现了上海独具特色建筑风格,都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弄堂文化中去了解关于上海弄堂的建筑特色,看看这充满生活和故事的老地方,有何种独特的美。

上海的弄堂类似是上海城市的背景。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在中国画中被称为皴法。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作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的。

然后晒台也出来了,有隔夜的衣衫,滞着不动的;晒台矮墙上的水泥脱落了,露出锈红色的砖,也像是画上的,一笔一画都清晰的。再接着,山墙上的裂纹也现出了,还有点点绿苔,有触手的凉意似的。

弄底的水泥地还在晨雾里头,后弄要比前弄的雾更重一些。新式里弄的铁栏杆的阳台上也有了阳光,在落地的长窗上折出了反光。绿苔原来是黑的,窗框的木头也是发黑的,阳台的黑铁栏杆却是生了黄锈,山墙的裂缝里倒长出绿色的草,飞在天空里的白鸽成了灰鸽。

1、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

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一旦开进门去,院子是浅的,客堂也是浅的,三步两步便走穿过去,一道木楼梯挡在了头顶。

木楼梯是不打弯的,直抵楼上的闺阁,那二楼的临了街的窗户便流露出了风情。上海东区的新式里弄是放下架子的,门是镂空雕花的矮铁门,楼上有探身的窗,还要做出站脚的阳台,为的是好看街市的风景。

院里的夹竹桃伸出墙外来,后门的锁是德国造的弹簧锁,底楼的窗是有铁栅栏的,矮铁门上有着尖锐的角,天井是围在房中央,一副进得来出不去的样子。西区的公寓弄堂是严加防范的,房间都是成套,一扇门关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墙是隔音的墙,仿佛鸡犬声不相闻。

房子和房子是隔着宽阔地,老死不相见的。但这防范也是民主的防范,欧美风的,保护的是做人的自由。那种棚户的杂弄倒是全面敞开的样子,油毛毡的屋顶是漏雨的,板壁墙是不遮风的,门窗是关不严的。这种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鳞次栉比,挤挤挨挨,灯光是如豆的一点一点,虽然微弱,却是稠密。黄昏时分,鸽群盘桓在上海的空中,寻找着各自的巢。

2、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

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一里一外扯闲篇的;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前边大门虽是不常开,开了就是有大事情,是专为贵客走动,贴了婚丧嫁娶的告示的。

晒台和阳台,还有窗畔,都留着些窃窃私语,夜间的敲门声也是此起彼落。

弄堂里横七竖八晾衣竹竿上的衣物,带有点私情的味道;花盆里栽的凤仙花,宝石花和青葱青蒜。屋顶上空着的鸽笼,碎了和乱了的瓦片。那沟壑般的弄底,有的是水泥铺的,有的是石卵拼的。水泥铺的到底有些隔心隔肺。

上海的后弄路面是布着裂纹的,阴沟是溢水的,水上浮着鱼鳞片和老菜叶的,还有灶间的油烟气的。因此,它便显得有些阴沉。墙是黄黄的,面上的粗砺都凸现起来,沙沙的一层。窗玻璃也是黄的,有着污迹,看上去有一些花的。鸽群是在前边飞的,后弄里飞着的是夕照里的一些尘埃,野猫也是在这里出没的。

你可能也喜欢:

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盘点

上海名弄堂之石库门的历史,石库门的由来

上海与北京的区别,弄堂和胡同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休闲娱乐的天地:上海弄堂的主要功能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弄堂是上海文化中重要的表现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其实,弄堂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位与它的功能有着很大的联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它有什么功能吧。

娱乐场所:

上海的弄堂是许多上海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每逢夏季来临,弄堂中便时时可见一支支乘凉的大军。那些家中住房条件困难,通风设备较差的人家,早早地便将草席、长凳、躺椅、竹榻搬到自己所住的弄堂口,用凉水冲洗一阵,然后怡然自得地坐在那里乘起凉来。

许多在弄堂里开小商店的,则将自己店门前的排门板卸下,搁上两条长凳,充当乘凉的用具。此时的弄堂内,成了一个热闹、嘈杂,充满各种人情世态的世界。

老人们大多是静静地躺在竹榻、睡椅上,睡眼朦胧地摇着扇子,小伙们则大多是打牌斗棋,或者与朋友们聊着一些有趣的故事。妇女们大多是在草席上嗑着瓜子,做着针线,一边哄着孩子睡觉,顽皮的小孩子们,则大多是在弄堂里奔逐嬉闹,寻找自己的乐趣……一篇反映30年代上海都市弄堂乘凉景观的作品中这样写道:“上海弄堂是四四方方一座城,里边是一排一排的房子……到了夏天,到处摆着椅凳,人们团团地聚坐着,尤其是晚上,到处可以看出人浪来。女人们的黑裤黑香云纱裤子,排列起来,如果您不小心,她们的突出的臀部的双曲线就会碰到您的身上……在习习的晚风里,产生了浪漫史和悲喜剧的连环图画。”这种情景,在旧时上海都市中随处可见。

现今,虽然许多上海居民的家庭住房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夏日里到弄堂中乘凉的人数已远不如过去那样多,但是仍有不少上海人喜欢到弄堂中去乘凉消夏,因为那里有着一种自己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群体气氛,那里可以寻找到一种自己家庭中无法寻找到的人生乐趣。

儿童乐园:

弄堂更是上海的小孩子们嬉戏玩耍,从事各种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生活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后期的上海人在童年时代几乎都有与弄堂中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经历。

男孩子们玩的大多是一些较为粗犷的游戏,如打弹子和铁珠、钉橄榄核、刮香烟牌子、滚铁环、扯响铃等等;而女孩子们玩的则大多是一些较为细腻文雅的游戏,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挑绷绷等等。

但是,随着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娱乐活动的发展,现在弄堂中做游戏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延续百年以上的上海弄堂游戏习俗也正在逐渐走向衰落,这是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不断走向都市化、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结果。

热闹集市:

上海人的弄堂生活中除了吃饭、洗衣、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交易买卖。对于许多上海人来说,弄堂不仅是一块栖息生存的独特天地,而且也是一个买卖物品、了解市面的主要场所。许多小商品的买卖活动,都是在弄堂中进行的,它们构成了上海滩上又一种充满市井风情的弄堂习俗形式。

在旧时,上海弄堂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是最为热闹的,是那些卖小吃点心的生意。从清晨开始一直到晚上,各种小吃点心摊子便不断地涌向上海的各条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叫卖声也在上海的各条弄堂中响彻回荡,它们营造了一种浓浓的上海弄堂生活情韵。

鲁迅在《弄堂生意古今谈》一文中说:“这是四五年前,闸北一带弄堂内外叫卖零食的声音,假使当时记录下来,从早到夜,恐怕总可以有二三十样,而且那些口号也真漂亮,不知道他是从‘晚明文选’或‘晚明小品’里找过词汇泥,还是怎么,实在使我似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就有馋涎欲滴之慨。”

你可能也喜欢:

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上海弄堂

弄堂是什么意思,弄堂的建筑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

上海弄堂游戏图片,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儿时的回忆:上海弄堂歌谣有哪些

全文共 159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童年的回忆,我们不仅仅只有游戏,也有歌谣等其它贴近生活的娱乐活动。今天,要通过弄堂文化介绍的是关于上海弄堂的歌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关于弄堂的歌谣都有哪些,又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感。

1、小三子,拉车子,一拉拉到陆家嘴。拾着一包香瓜子,炒炒一镬子,吃吃一肚子,哧哧一裤子,到黄浦江边解裤子,畀拉红头阿三看见仔,拖到巡捕房里罚角子。

2、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敲碎玻璃么老价钿。

3、蜜蜂叮瘌痢,瘌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人,小人抱公鸡,公鸡啄蜜蜂……

4、山里有只庙,庙里有只缸,缸里有只碗,碗里有只蛋,蛋里有个小和尚,嗯啊嗯啊要吃绿豆汤。

5、从前有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来搭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只庙——(周而复始以至无穷)

6、从前有座山,叫做黄坤山;山浪有条路,叫叽哩咕噜;路边有只庙,叫莫名其妙;庙里有只缸,叫四大金刚;身浪有把剑,叫做看勿见;来了两个官,一个叫笔套管,一个叫痰盂罐。

7、山浪有只老虎,老虎要吃人,拿伊关了笼子里。笼子坏忒,老虎逃忒,逃到南京,买包糖精,摆了水里浸一浸,美国赤佬拉胡琴。昂里昂里昂……

8、啷啷啷,骑马到松江,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看见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头勿熟,尾巴焦,盛了碗里吱吱叫,吃了肚里发虎跳。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9、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花拍大麦,劈劈拍,劈劈拍。

10、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宜用苏北方言念)

11、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

12、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个肉,还侬个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花狗。

13、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跑到八仙桥,买碗八宝饭,洋钿用忒八百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14、落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15、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

16、赖学精,白相精,书包掼了屋头顶,看见先生啊要难为情!

17、三三三,阿拉侪是木头人,勿许哭来勿许笑,还有一个勿许动。

18、汤司令到,热水瓶爆,机关枪扫,癞蛤巴跳。

19、弟弟疲倦了,眼睛小;眼睛小,要睡觉。妈妈坐在篮边摇啊摇。盎盎——我的小宝宝,安安稳稳睡一觉。今天睡得好,明天起得早,花园里面去采紫葡萄。

20、我的一个臭屁,震动了大地。大地的人民,拿起了武器,赶走了美帝,驱散了臭屁。(宜用国语念)

21、同志们,捉牢伊,投机倒把贩卖烂山芋。

22、一张床,两个人,散(三)散心,试(四)试看,捂(五)心勿捂心,落(六)弗起,吃(七)弗消,拔(八)弗出,叫救(九)命,医生来了实(十)在有点难为情。

23、屁是人身之气,哪有不放之理,伊经过肛门提炼,散放出玫瑰香气。放嗰人扬眉吐气,听嗰人惊天动地,闻嗰人心旷神怡,吃嗰人津津有味。

24、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绿青;啥个笔?毛笔;啥个毛?三毛;啥个山?高山;啥个糕?年糕;啥个年?19XX年,倷姆妈养了个小癞痢。

25、索拉索拉多拉多,倷个阿爸开汽车,轧煞一个老太婆,罪过罪过真罪过。

26、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

27、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

28、哎哟哇啦——做啥啦?蚊子叮我呀——快点上来呀!

29、学人家样,烂肚肠。花花剪刀剪肚肠。

30、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落忒三角三,打只电话三零三,回去做瘪三。

31、嗲妹妹嗲妹妹嗲得来,嗲妹妹要吃好小菜,嗲妹妹啦姆妈烧弗来,嗲妹妹只好吃白饭。

32、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腊子开会喽!大头娃娃跳舞喽!

33、新剃头,要打头,弗打三记触霉头。

你可能也喜欢:

弄堂文化:上海弄堂八大“最”

上海弄堂游戏图片,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上海最具特色的弄堂:石库门的名称由来

儿时的回忆:上海弄堂游戏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儿时的回忆:上海弄堂游戏有哪些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童年,大家几乎都玩过很多游戏,这些游戏赋予我们很多快乐,是大部分人的美好的回忆。在上海弄堂中,由于居住得比较集中,孩子们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聚在一起玩游戏。那么,在上海弄堂中都有什么游戏呢?一起到弄堂文化中看看吧。

跳绳子、踢毽子、拍毽子、拉纽扣、挤死老娘有饭吃、数数拍打、摸瞎子、双脚不落地、钩脚跳、竖蜻蜓、

撑老黄牛、骑老黄牛、斗鸡、摔大背包、背背包、翻麻袋、打头忒(新剃头,勿打三记触霉头)、踏高跷、骑竹马、荡门框、

拉绳子、踢纽扣、骑马打、斗踏水车、拉长凳、踏棒冰车、官兵捉强盗、捉将帅、老鹰捉小鸡、抛高球、

夯弹簧屁股、刮鼻头、点中指、拗手劲、手影戏、嗳唷哇、打手底板、金锁银锁、猜东里猜、拉钩、

抬轿子、开火车、木头人、哏哏里趴、接口令、美丽的姑娘、按数画睑、哭烛包、冬瓜皮西瓜皮、小弟弟小妹妹、

大头娃娃、新剃头、兔子的故事、打我一记勿要紧、好人不生肚脐眼、赖学精、咚咚呛、阿毛娘、学人家样、蜜蜂叮癞痢、

争上游、摆四国大战、通关、廿四点、打康乐球、发转球、打三毛球、戳烂泥、摔响碗、堆黄沙、

推砖头、套砖头、甩砖头、滚雪球、挥纸炮、翻翻片、东南西北、将军梦、玩风车、跷跷板、

折纸艺、弹火箭、纸飞扰、降落伞、折纸牛角、叠糖纸头、拉木偶、打电话、钢丝枪、纸水枪、

水泡枪、摔响炮、飞刀华、弹弹皮弓、弹洋火棒、飞铁片、拉瓶盖、拨浪鼓、玻璃丝、吹肥皂泡、

做帆船、不倒翁、做彩蛋套、蚕豆兵、粽叶哨、甜芦黍、吃赤豆棒冰、喝酸梅汤、吃西瓜肉、嗑酱油瓜子、

吃盐水片、吃盐精枣、吃宝塔糖、吃棉花糖、吃弹子糖、吃炒麦粉、吃鸡子饼、吃猪油炒饭、爆炒米花、生煤炉、

倒马桶、 剃马桶头、修塑料拖鞋、钩袜子、戴假领头、闷水、套藤圈、参加小小班、白相铅笔套、变水笔、

看小书、集香烟壳子、刻花样、猜电车票、万花筒、潜望镜、细菌镜、西洋镜、拉竹哨、刮嗒板、

讲电影、吹口琴、粘知了、飞金虫、蚕宝宝、滑扶梯、养洋虫、敲鱼缸、撩鱼虫、放和平鸽、

太阳花、拍苍蝇、赶麻雀、踏黄鱼车、小脚老太婆、装僵尸、画面具、布老鼠、“打弹子、滚圈子(俗称滚铁圈)、

踢毽子、盯核子(盯橄榄核)、造房子、拉铃子(拉叉铃)、刮片子(刮香烟牌子)、掼结子(翻麻将牌)、抽陀子(抽贱骨头)”

九项分别是:“扯柃子”、“套圈子”、“跳筋子”、“打弹子”、“造房子、“抽陀子”、“滚圈子”、“顶核子”、“掼结子”。

男孩有:滚铁环、 打弹子、 打陀螺、 手枪 、斗鸡、打弹弓 、拍香烟纸 、拍画片等等。

女孩有:跳皮筋 、丢豆包、 跳绳 、抓筛子等等。

你可能也喜欢: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上海弄堂

弄堂文化:上海弄堂八大“最”

上海弄堂游戏图片,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最具特色的弄堂:石库门的名称由来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那么,作为一种弄堂文化,石库门的名称又是从何而来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到弄堂文化中去了解一下吧。

汉语中把围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即袖标)。这种用石条围束门的建筑被叫做“石箍门”,宁波人发“箍”字音发的是“库”,以后上海的“石箍门”就讹作“石库门”了。

石库门建筑的平面和空间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保持着正当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

这种建筑还基本保持了汉族传统住宅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闹市,但关起门来却可以自成一统。于是,这“门”也就变得愈加重要起来。它总是有一圈石头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副。这种式样的建筑被上海人称为“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的门楣部分是最为精彩的部分。这里装饰最为丰富。在早期石库门中,门楣常模仿江南传统建筑中的仪门做成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后期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成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石库门建筑由其“门”而得名。石库门也逐步成了上海传统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一种标志。

我国的普通邮票第23组《中国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图案采用的就是石库门建筑。党也诞生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石库门建筑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至今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

上海的石库门主要集中在黄浦区、卢湾区和静安区,包括,卢湾区成都南路正元里、淮海巷、美仁里;卢湾区的长乐路庆福里、中和屯、高福里;卢湾区茂民北路兴庆里;静安区石门一路新华里;静安区威海路张园内的春阳里、祥云里。仍有200万左右上海人住在石库门建筑中。

你可能也喜欢:

弄堂是什么意思,弄堂的建筑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上海弄堂

展开阅读全文

弄堂文化:上海弄堂八大“最”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弄堂是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大大小小的弄堂是千万上海人的回忆。其中,上海弄堂有八大“最”,都有独特的吸引力。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了解看看都有哪些“最”。

1、最经典:淮海中路弄堂

淮海中路1857弄坐落在以繁华的淮海中路上,低调而神秘,可能在不经意间,你已经错过了它。这里被称为是上海最经典的弄堂,是上海过去的见证,有人说这里也是上海的灵魂深处。宋庆龄故居就坐落在弄堂里,在曲折径深处,仿佛能看到宋庆龄女士的身影,只有在淮海中路1857弄,才能真正体会到旧上海弄堂里的风情。

【贴士】

主要弄堂:淮海中路1857弄

交通:地铁1号线

2、最真实:万宜坊弄堂

万宜坊弄堂位于重庆路高架下,历史名人邹韬奋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弄堂里面还有其故居。这里没有那些富贵别致的西洋别墅、没有云起风涌的历史背景,这里就是简简单单的上海“海派”风格的弄堂,或许邹韬奋也是因为这里真实、简单、低调,才会选择在这里度过生命中的那段平凡但真实的时光。

【贴士】

主要弄堂:重庆南路205弄

交通:地铁10号线

3、最隐秘:愚园路弄堂

都说愚园路749弄是最狡黠的弄堂,门口是上海最平常的市井图景,摆放着一些卖杂货的小摊,推着自行车的居民进进出出的,还以为是非常普通的一处地方,走进一看,里面就像是迷宫一样,大弄堂分为主弄堂、侧弄堂再分为小侧弄堂,小小侧弄堂,在这条复杂的大弄堂上还有着造型独特、风格迥异的楼房,着实让你感叹一番。

【贴士】

主要弄堂:愚园路749弄、愚园路395弄、愚园路1376弄

交通:地铁2号线

4、最特别:梅泉别墅弄堂

梅泉别墅弄堂离同在新华路上外国弄堂咫尺之遥,始建于1933年,因以前弄堂口有小水池,池旁栽有梅花,故得“梅泉”两字。梅泉弄堂里面曲折径深,或许你还不知道,这是一条死弄堂。弄堂里宁静、祥和,都说梅泉弄堂里的房子有种特别的魅力,能让人抬头仰望很久。阳光照射在有些拉毛的房屋外墙上的光线,柔和、唯美,让眼睛看得很舒服,这或许只有老房子才能够给人带来这样的光影,能让人非常享受和沉醉。

【贴士】

主要弄堂:新华路593弄

交通:地铁34号线

你可能也喜欢:

上海有名的弄堂排名,上海特色弄堂盘点

喧嚣中的宁静,上海典型弄堂有哪些

形色各异的上海弄堂的建筑特色

上海与北京的区别,弄堂和胡同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喧嚣中的宁静,上海典型弄堂有哪些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弄堂是上海建筑中有特色的一种,吸引着诸多外来游客前往。其中,在上海弄堂中有一些较为典型的弄堂更受欢迎。那么,都是哪些弄堂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吧。

王家楼(Wangjialou)在区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侧。明末吴、董二姓居此,名吴董二宅。后因张姓迁此,又称张家门。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楼,用作敲钟扯旗,作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称王家楼,因以为名。有中式二层楼房60多间。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

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华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区境东南部,法华镇路、平武路之间。原地为郁氏山庄(坟场),民国7年(1918年)筑有通煤渣路,取春辉堂、光裕堂首字,命名为春光路。占地8公顷。居民1800人。有链条、轴承、特种灯泡等厂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区境南部,伊犁路东侧(近虹桥路)。明末姚永济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纪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后称今名。民居多为中式二层楼房,瓦平房。有旗杆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遗物。居民500人。

薛家厍(Xuejiashe)在区境西北部,北新泾镇境,长宁路南侧。相传明弘治年间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占地3.2公顷。居民400人。

涌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园路395弄。在区境西部,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之间。民国25年(1936年)建。因原涌泉浜得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你可能也喜欢:

地域文化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

休闲娱乐的天地:上海弄堂的主要功能

上海弄堂游戏图片,令人回忆无穷的记忆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张园弄堂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张园也是来上海必打卡的地方,老城厢的风情于此一览无余,藏着最具上海烟火气的一面。

沿着南京西路和泰兴路的交叉口一路向南,在繁华的商业区中间,你会看到一幢幢石库门住宅,宽敞的弄堂、红灰色的砖瓦、一排排晾晒着的衣服,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老上海风情,这就是当今的“张家花园”。

建造于1882年的“张家花园”,自开放以后20余年中,一直是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曾经的私人花园到-中心、政治中心,演变到现在,除了居住,也成为了影视剧拍摄的取景热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张园就不断地出现在导演们的镜头里,下面就跟着这些作品,逛一逛张园的弄堂。

1982年上影厂的影片《开枪,为他送行》是最早在这里取景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在张园取景拍戏的鼎盛期。

1990年,黄蜀芹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围城》第10集是在张园的如意里拍摄的。方鸿渐(陈道明饰)、孙柔嘉(吕丽萍饰)新婚夫妻来这里拜见公婆,出来后两人在张园的弄堂里走了好长的一组镜头。

1995年,陈逸飞导演的影片《人约黄昏》在此取景。男主角徐记者(梁家辉饰)早上从张园热闹的春阳里小弄堂走过,路过各种小吃摊,买了早点就赶去报馆上班。

1996年,在潘虹主演的电视剧《走过冬天的女人》里,有场阳台戏是在72弄附近的两个阳台上拍摄的。剧中画家谷凌(肖荣生饰)从对面阳台跳进下岗女工阿珍(潘虹饰)的房间里,表达他对阿珍的追求。

王全安2010年导演的影片《团圆》,所有的内景都是在张园41号大院里完成的,由凌峰与卢燕分饰一对老年夫妻,讲述了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家庭故事,这部影片获得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

一些偶像剧也会在这里取景,比如赵薇、苏有朋主演的《老房有喜》、钟汉良主演的《午夜阳光》等。2010年林志玲主演的日剧《月之恋人》的开头部分也在这里拍了一段,林志玲饰演的女孩因为遭遇家庭的变故身无分文,被后母赶出门,在张园大弄堂里的路上大哭,偶遇木村拓哉饰演的男主角。

地址:威海路590弄

交通:地铁13号线南京西路站

展开阅读全文

万宜坊弄堂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万宜坊是由法商万国储蓄会集资建造,于1932年建成。在万宜坊弄堂可以慢慢感受上海“海派”建筑风格,将西方住宅文化与本地居住理念融合进建筑设计中,注重形式美感却不过度装饰,更多的融入适合上海气候的设计结构。万宜坊54号住宅是中国新闻出版家邹韬奋先生的故居,他曾在这里过六年,现为邹韬奋纪念馆。抗日女特工郑苹如也曾在此住过,CCTV10《人物》还为她拍过纪录片。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下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上海市卢湾区重庆南路

展开阅读全文

蓝妮弄堂苗王公主弄堂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蓝妮弄堂又称苗王公主弄堂,因云南苗王蓝氏家族的后代蓝妮而得名。短小的弄堂里,房子干净而雅致,既有欧式风格,又有现代气息。蓝妮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秘书和二夫人。蓝妮于1940-1962年住在弄堂1号楼,父母兄弟住5号楼。1990年蓝妮重新回到这条弄堂,住在2号楼。据说,2号楼房间的东墙正中现在还挂有一张蓝妮与孙科的合影。不过无法进入参观。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地铁10号线至上海图书馆站下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上海市徐汇区复兴西路44弄1-9号 ‎

展开阅读全文

外国弄堂新华别墅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外国弄堂又称新华别墅,有数十幢世界各国风格的花园住宅组成。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规划了这些房子。当年这条弄堂里住着许多国家外侨。随着年代的变迁,这里的建筑虽然保存了下来,外国居民一个个离开了。直到近些年,许多在虹桥开放区工作的欧美籍人士,因为喜欢新华路的居住感受,也在新华别墅里面租房居住,这里似乎又开始恢复昔日的情景。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地铁10号线、地铁11号线至交通大学站下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新华路329弄15-71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