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寒衣

寒衣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寒衣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寒衣问题。

分享

浏览

4577

文章

104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1974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指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与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合称“四大鬼节”。

寒衣节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因此农历十月初一也被成为“寒衣节”。

在汉族,每逢农历十月一日,很多地方还保留着,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寒衣节各地的习俗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洛阳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

市区、偃师、宜阳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纸锭,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南京

南京地区送寒衣,要将各种冥衣装一红纸袋里,上面写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门外焚化,同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让祖先尝新。其实,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是缅怀祖先,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的表现。

其他

“(十月)朔日,剪楮为寒衣焚墓,为寒衣节。”

————河北〈万全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十月)初一日,谓之鬼节,各家祭扫祖茔,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用纸袱盛之,上书祖先名号,下书年月日、后裔某某谨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门前,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

————河北〈张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

————孟元老〈东京梦化录〉

“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清潘荣〈帝京岁时纪胜〉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旧时,祭墓、烧纸钱和纸衣(彩纸剪成),表示给亡者送衣物、钱币。今汉族民间仍上坟烧纸。——引自河北《河间县志》,

《洛阳市志》第十七卷载: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十月初一,冷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在洛阳,此话得强调一个“儿”话音,叫“十月一儿,烧寒衣儿”。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节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习俗: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为此,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十月一送寒衣是哪个地方的风俗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月送寒衣是南北方共有的风俗民情,只是在各个地区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送寒衣也就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各地寒衣节送寒衣的形式是不同的,比如在山东,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逝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172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烧纸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 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寒衣节烧纸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寒衣节烧纸需要烧的干干净净,但凡给死者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

寒衣节烧纸是为了让阴差带到冥间,送给已经过世的先人,让人们在阴间能够少受苦难;农历十月初一为治酒、烧纸、焚香、祭奠亡灵和扫墓的日子。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农村多于此日上坟拜墓。

寒衣节祭祀时,上坟扫墓会焚化一些阴冥用具。很多人在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并未留心所烧的东西是否全部烧尽。此处要告诉大家,但凡给死者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因此在祭祀偏远坟地时,根据周围的环境,可以多带一些五色纸,用以焚烧,有备无患。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出门在外者祭祀建议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用粉笔画个圆圈,冲家的方向留一个口子。如果在路口还是很不方便,那就尽量选择不干扰别人的地方,在不给他人造成麻烦的情况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祀节,主要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因此人们切记不能冒犯,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2022,欢迎阅读!

寒衣节禁忌

1、寒衣节禁谈婚嫁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祀的节日,即民间流传的鬼节,这天是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是个伤悲沉痛的日子,不适宜婚嫁喜庆的气氛,同时,寒衣节婚嫁给新人姻缘会蒙上不长久的阴影。

2、寒衣节忌乔迁

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奠亡亲的重要日子,十一寒衣节,路人忙祭拜,据老一辈人讲,寒衣节在道路两旁有亡亲收寒衣的阴魂,如果在寒衣节乔迁,会有亡魂跟随乔迁路人到家,对乔迁新宅不利。

3、寒衣节忌病人出院

寒衣节这天阴气重,这些阴气会着附在阳气不足的人身上,而住院病人刚刚恢复身体健康,阳刚之气不足,如果在寒衣节出院,在归途中可能会有浊气附身对身体健康不利。

4、寒衣节忌开业庆典

寒衣节是民间祭祀的节日,不适宜开业庆典,因为开业庆典可能会有鸣乐燃放鞭炮的习俗,这样情况会惊扰前来取寒衣的魂灵,另外,开业庆典喜庆的气氛不适宜寒衣节思亲的基调。

5、寒衣节忌晾晒衣被

寒衣节午后不要晾晒衣物,被子,因为午后阳气慢慢衰减,阴气加重,民间认为,午后晾晒衣被会有邪气附着,会给人带来不好的流年。

6、寒衣节妇女体弱者忌逗留野外

寒衣节忌讳身体羸弱者和妇女长时间在野外逗留,因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在野外长时间逗留会引发邪气附身,给人的身体和运势带来不利。

7、寒衣节祭拜忌饿肚子

寒衣节是祭拜先祖,缅怀亲人的日子,在祭拜之前,要吃饱饭喝好水才能前往祭拜,因为饿肚子会造成身体空虚,体力匮乏,容易引发邪气上身,再者过度伤悲容易引发各种不测。

8、寒衣节祭奠结束忌回头

寒衣节祭拜结束后不要回头看,特别是晚上在路上遇到声音不要应声,不要长时间在野外停留,否则会引发邪气跟随。

寒衣节的风俗吃什么

面条。寒衣节吃面条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吃面还可以养胃补身,像山区还会吃荞面、莜面。红豆饭。寒衣节作为悼亡节,后来的人们以红豆饭为奠。糍粑。“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个主要是客家人的习俗,十月初一这天,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恰逢此时秋收完毕,刚好会收结好的糯米。饺子。“十月一,油唧唧。”十月初一这天,人们会准备包饺子,供奉给祖先吃。

寒衣节三大禁忌

寒衣节的三大禁忌是忌乔迁、忌开业、不要晾晒衣物

【忌乔迁】因为这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家会忙着纪念,陌生的祖先也会往返于道路之中,如果这天搬家,怕对新宅有所不利。

【忌开业】首先它是象征着喜庆,与悼念逝去之人主题不符。而且开业庆典可能会有鸣乐燃放鞭炮的风俗,这样情况会惊扰前来取寒衣的先人。

【不要晾晒衣物】此时阳气会明显减弱,尤其是午后就不要晒被子了,民间认为如果晾的话会有不好的东西跟上,怕坏了运势。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五大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作为我国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那么寒衣节五大注意事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寒衣节五大注意事项有哪些,欢迎阅读!

寒衣节如何送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节五大注意事项

1、寒衣节祭祀时,上坟扫墓会焚化一些阴冥用具。很多人在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并未留心所烧的东西是否全部烧尽。此处要告诉大家,但凡给死者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2、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因此在祭祀偏远坟地时,根据周围的环境,可以多待一些五色纸,用以焚烧,有备无患。

3、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而一些出门在外者应该如何祭祀呢,此处就建议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用粉笔画个圆圈,冲家的方向留一个口子。如果在路口还是很不方便,那就尽量选择不干扰别人的地方,在不给他人造成麻烦的情况下完成。

4、寒衣节上坟、扫墓,最好在上午九点至十二点间,一天中阳气最充足的时段,下午不可以去上坟。并且身体抱恙者最好不要参与,老幼孕妇也不适合去坟地;近期运势低迷者不要参与。另外天黑以后更不要去坟地。祭祀过程中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口吐不敬之语,离开时干净利落,不留赃物。

5、坟墓有进水,塌陷,损毁的,建议在寒衣节当日进行修缮,坟头的草木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有些人需要迁坟的,也最好在寒衣节和清明节进行。部分人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最好不要自作主张,一切根据专业人士堪舆进行。

寒衣节和冬至节的区别

寒衣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冬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左右,比寒衣节要晚一个月的时间。寒衣节的时候人们除了祭拜之外,也会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但是冬至的时候是已经进入了最冷的时间。而且寒衣节是民间传统祭祀节,主要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别称“祭祖节”“冥阴节”。冬至节属于四时八节之一,虽然有的地方也有祭祖的习俗,但是更有团圆的含义,对于古人来说“冬至大如年”,是“亚岁”或“小年”,是在外漂泊得人都要回家过得冬节,重要程度不亚于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三大禁忌是什么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即将到来,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衣节三大禁忌,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

据了解,每个省的寒衣节习俗都不一样,但全国统一的就是在这一天有“烧寒衣”的习俗,而可以烧寒衣的人各地规定也不一样,有的地区规定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也就是寒衣节当天),只能女儿送寒衣,而有的地区则没这个讲究,儿子和女儿都可以送寒衣,大家可以根据你所在地区的习俗来安排。下面土流小编部分地区寒衣节的习俗如下:

1.广西寒衣节风俗

在广西南宁,当地寒衣节这一天并不是十月初一,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坟,举行冬祭。因为,此时南宁地区还未正式入冬,气温不过已经开始逐渐转冷了,会制纸衣在坟前进行焚化,叫送寒衣。

2.山西寒衣节风俗

当地部分地区送寒衣是在坟地进行的,在吕粱地区,会用彩纸剪成衣服的形状,并带到到坟上焚化。而山西省有的地区寒衣节这一天习俗会不一样,会十月初一傍晚时间到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目的是救济无人祭祀的绝户,以免他们会抢去自己送给亲人的寒衣等物。

3.河南寒衣节风俗

在豫西一带,寒衣节当日晚饭后,会端上托盘,提个竹篮,放上用五色纸做成的衣服和阴钞及一碗饺子,来到自家大门外或大路边致祭。先用草木灰撒五个圈,以代表祖宗五代,再在一边另撒一个,代表“孤魂野鬼”。然后口念祭语烧掉衣物和阴钞,并在十字路口处画圈烧纸钱、纸衣,为先人送衣、送钱。

4.北京寒衣节风俗

在十月初一以前,会去买寒衣纸,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则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

5.山东寒衣节风俗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

而我国其它地区在寒衣节这一天,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寒衣节禁忌

1、忌嫁娶

寒衣节是祭祀节日,是缅怀亲人的日子,所以人们在选择婚嫁之日时,都会避开这一天,既是为了尊重先人,也是为了避免怀念亲人的悲伤情绪,影响到结婚的心情。所以在祭祀的节日,都有忌嫁娶之说。

2、忌夜里晚归

寒衣节是祭祖节,也是传统的鬼节,夜晚的时候阴气较重,人们往往会在外面烧纸纪念,所以这个时候晚上尽量少出门,尤其是老弱病幼,更是不要在天黑之后出门,容易对身体和运势不利。

3、忌体弱祭祖

体弱之人包括老人、小孩、孕妇、久病缠身或者大病初愈的人,在寒衣节的时候,尽量不要参与祭祖,一是为了怕劳累过度对身体不好,还有就是阴气重的地方容易对体弱之人身体造成伤害,这也是老传统留下来的说法,至今人们还是要遵守的。

寒衣节的节日风俗简介

人们会在寒衣节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而现在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但在为自己添置过冬的衣服同时,也会关怀追缅先祖之情。

总得来说,寒衣节不同地区的风俗不一样,但都会为去世的亲人烧去寒衣,但新故去的人不能烧寒衣,只要要等到三年后才能烧寒衣。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寒衣节风俗有哪些_寒衣节有哪些传说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吗?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不晓得你们对于这个节日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寒衣节风俗有哪些_寒衣节有哪些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寒衣节祭祀活动有哪些

烧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中国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中国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其他风俗

中国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中国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寒衣节风俗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民俗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中国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商人促销伎俩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_寒衣节过后还能烧纸吗

全文共 480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的节日当中,有四个鬼节,这其中寒衣节就是一个,而寒衣节的到来,想要了解这个节日是纪念谁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供大家阅读参考。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

孟姜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钱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寒衣节烧纸时间什么时候

在我国有些地区要求在太阳出山前上坟烧寒衣。

寒衣节烧纸时间最好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时间调整。

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就像春节到,除夕放炮,显得你想得比较周到,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一般也是可以提前2-3天就好了。

寒衣节烧寒衣的方法

1、首先要提前准备好供品。

一般在会在当天上午去准备。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2、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节如何烧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

金银包袱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中国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中国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其他风俗

中国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中国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为什么要烧纸

寒衣节烧纸是为了让阴差带到冥间,送给已经过世的先人,让人们在阴间能够少受苦难;

农历十月初一为治酒、烧纸、焚香、祭奠亡灵和扫墓的日子。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农村多于此日上坟拜墓。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新婚燕尔,老公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因此时值农历的十月初一,被人们称之为“送寒衣节”。

寒衣节民间有什么讲究

当然“寒衣节”并不仅仅只是为已故之人送寒衣,同时也是提醒生者快要进入冬天了,该注意保暖了。农历十月初一在北方已经比较冷了,北方很多地区还没有进入十一月就开始下雪了。

寒衣节当天全家人还会一起祭祀,需要准备的东西有食物、酒水、香烛、纸钱,最重要的就是冥衣。大家会在这一天把自己准备好的冥衣给祖先烧过去,保证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不着凉,当然也会祈求逝者保佑生者,这是我们国人一直以来的信念。虽然不提倡,但是这都是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并不能加以制止。

另外,不同的地方其实有着不同的习俗,笔者也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山西,大家在做寒衣的时候还会往里面塞一些棉花,据说这是为了给已故之人做棉衣还有棉被用的。同时还会准备帽子、鞋子、被子等等,甚至还会做一个纸房子,看上去相当的精致。

在河南洛阳,人们在这一天会做很多的烹炸食品,也会包饺子,同时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数都很油腻,因此有“十月一,油唧唧”的说法。还有很多人并不会去祖先的墓地祭祀,而是选择在十字路口焚烧纸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其他没有人管的“游魂”送温暖,当然这就有一点迷信了。

在山东,人们都习惯在郊外的路口焚烧寒衣,这些寒衣大部分都是用彩纸剪裁制成的。最后就是在南京,大家会把各种各样的寒衣装在一个红袋子里面,然后在里面写上已故之人的名字以及身份,先将纸袋供奉一段时间,之后在进行焚烧,从而祈求家族兴旺,子女平安。

寒衣节五大注意事项

1、寒衣节祭祀时,上坟扫墓会焚化一些阴冥用具。很多人在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并未留心所烧的东西是否全部烧尽。此处要告诉大家,但凡给死者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2、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因此在祭祀偏远坟地时,根据周围的环境,可以多待一些五色纸,用以焚烧,有备无患。

3、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而一些出门在外者应该如何祭祀呢,此处就建议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用粉笔画个圆圈,冲家的方向留一个口子。如果在路口还是很不方便,那就尽量选择不干扰别人的地方,在不给他人造成麻烦的情况下完成。

4、寒衣节上坟、扫墓,最好在上午九点至十二点间,一天中阳气最充足的时段,下午不可以去上坟。并且身体抱恙者最好不要参与,老幼孕妇也不适合去坟地;近期运势低迷者不要参与。另外天黑以后更不要去坟地。祭祀过程中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口吐不敬之语,离开时干净利落,不留赃物。

5、坟墓有进水,塌陷,损毁的,建议在寒衣节当日进行修缮,坟头的草木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有些人需要迁坟的,也最好在寒衣节和清明节进行。部分人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最好不要自作主张,一切根据专业人士堪舆进行。

寒衣节过后还能烧纸吗:不能

寒衣节烧纸千万不能拖后烧。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寒衣节烧纸可以提前3天左右烧。

在中国的传统祭祀习惯里面,提早不延后,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寒衣节被称为四大祭祀节日,这几个节日里,能当天去祭祀自然最好,不能做到当天去最好的可以提前2-3天去,这是约定俗成的祭祀习俗。

寒衣节烧纸的注意事项

1、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2、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3、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卜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4、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

5、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1、三年不烧寒衣纸。安照中国民族传统习惯,去世人去世后第一次、去烧寒衣纸必须是单年,且先复土立碑。

2、烧纸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3、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4、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不可拖后。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_寒衣节的含义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寒衣节是什么节。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寒衣节是什么节日_寒衣节的含义,希望大家喜欢!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是北方的一个节日,可以理解为北方的“鬼节”。

1、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鬼头日、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所以又叫“哭节”,与三月三、清明、中元节并称中国四大鬼节。

2、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3、寒衣节也是中国传统民俗,在我国古代民间将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是什么节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寒衣节的含义是什么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秋祭、寒衣节,民众称为鬼头日。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诗经·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天逐渐冷了,人们该为逝去的亲人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农历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

人类的文明最早是从尊重生与死开始的,送寒衣的习俗,就是始于这种理念。送寒衣这种祭祀方式,集中体现和表达了炎黄子孙人文道德价值观——血缘纽带的宗族观念、寻根问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关爱生命的宇宙观。

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和引发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识。因此不管在寒衣节还是在其它节日,不管具体用什么方式祭祀,每个人都应该放弃浊思尘念,清净身心,正心诚意,用心灵与天地自然交流融合,这是寒衣节的精神与灵魂,也是寒衣节值得发扬的意义。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祭祀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寒衣节也意味严冬的到来。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_寒衣节习俗及祭祀注意事项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是什么节日_寒衣节习俗祭祀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烧寒衣】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吃面条】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禁忌事项】焚烧物品要烧干净,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寒衣节标志严冬的到来,送御寒衣的日子。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祭祀要注意什么

1、寒衣节祭祀时,上坟扫墓会焚化一些阴冥用具。很多人在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并未留心所烧的东西是否全部烧尽。此处要告诉大家,但凡给死者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2、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因此在祭祀偏远坟地时,根据周围的环境,可以多待一些五色纸,用以焚烧,有备无患。

3、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而一些出门在外者应该如何祭祀呢,此处就建议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用粉笔画个圆圈,冲家的方向留一个口子。如果在路口还是很不方便,那就尽量选择不干扰别人的地方,在不给他人造成麻烦的情况下完成。

4、寒衣节上坟、扫墓,最好在上午九点至十二点间,一天中阳气最充足的时段,下午不可以去上坟。并且身体抱恙者最好不要参与,老幼孕妇也不适合去坟地;近期运势低迷者不要参与。另外天黑以后更不要去坟地。祭祀过程中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口吐不敬之语,离开时干净利落,不留赃物。

五、坟墓有进水,塌陷,损毁的,建议在寒衣节当日进行修缮,坟头的草木要及时清理,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有些人需要迁坟的,也最好在寒衣节和清明节进行。部分人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最好不要自作主张,一切根据专业人士堪舆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禁忌有哪些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的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也被称为鬼头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禁忌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衣节的传说来源

根据《礼记》记载,农历10月份是立冬的一个月份,在这一天之中。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的仪式,在仪式举行完毕之后,要奖赏已经为国牺牲的人,并且给予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抚恤金。对于已经去世的人,为他们送寒衣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根据宋代文人《风土记》载,寒衣节是于先秦时期形成。此外,还存在另外一种说法,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江南松江府孟家之女,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为丈夫送去寒衣,当他到达长城脚下之时,丈夫已经去世,孟姜女铺天盖地的哭声,将长城哭倒,丈夫的尸骨露出来。此外,孟姜女与秦始皇奋力抗争,最后抱着丈夫的遗骨跳入了海中。因此长城内外将农历10月初一这一天,称为寒衣节。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在我国民间流传的寒衣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都有着祭祀祖先等一些习俗。

寒衣节禁忌有哪些

1、寒衣节忌中午之后去扫墓

寒衣节扫墓,一定要选择上午太阳升起的时候,9-12点之间为佳,过了中午就不适合再去上坟扫墓了,除了阳气减弱,对先人也不尊重。

2、寒衣节忌结婚嫁娶

寒衣节是鬼节,是缅怀亲人的日子,悲伤沉痛,不适合结婚嫁娶。

3、寒衣节忌乔迁

民俗认为,寒衣节在道路两边收寒衣的亡人,会跟随乔迁的路人一路到家,对新宅不利。

4、寒衣节忌逗留野外

民俗认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忌讳身体羸弱者长时间在野外逗留。

5、寒衣节忌晾晒衣服

寒衣节不要晾晒衣物,民俗认为,寒衣节晾晒衣物、被褥会被邪气附着,给人带来不好的运势。

6、寒衣节忌深夜归

过鬼节鬼门大开,这一天的晚上,老辈人都会叮嘱后辈不要出门的,尤其是更不要深夜出行。

7、寒衣节忌衣着艳丽

寒衣节气氛沉痛,穿衣要尽量朴素,穿着艳丽无论去扫墓、祭祀都是不合适的,有对先人不敬的嫌疑。

8、寒衣节忌回头看

民俗认为,寒衣节无论是祭祀还是扫墓过后,都不要回头看,做出不舍的样子,以免亡魂跟随。

寒衣节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着朱元璋“授衣”传说,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帮助人们更好的度过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出生的人怎么样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寒衣节上坟是要摆放东西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寒衣节也是三大鬼节之一,所以是有许多的禁忌的。既然这样,那么一起来看看寒衣节出生的人怎么样,欢迎查阅!

寒衣节出生的人叫天胎

每年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是我国传统三大鬼节之一,民间把在鬼节出生的孩子称为鬼仔,也有说法是把鬼节出生的人叫天胎。

古书有云:“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东方岁星真皇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姓皓空,讳维淳,(字)散融。”

书中又说:“(西方)太白真皇君,姓皓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名启咺,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名藏睦,字躭延。”此名目又见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及《太上飞步五星经》等古代典籍,据此,人们认为这一天出生的人命运很好,将会一生顺利。

还有一种相反的说法认为,寒衣节出生的男孩不好。古人认为“男不生初一,女不生十五”,说在这一天出生的男孩是克星命硬,对亲人招克,家庭不顺等。也有不少人认为鬼节出生的人会看见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命运也会比较坎坷。但这些都是民间的说法,要结合每一个孩子的八字命理来推断才是最准确的,而不是偏听偏信。

寒衣节出生的人运势怎么样

天生好命

2020年寒衣节出生的人是天生的好命,他们的一生都是非常富贵的,而且从生下来就注定自己之后会有一个特别好的运势。所以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叫天胎,这也能反应出来,他们的命运要比别人顺利很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根本不用浪费自己太多的精力。

适合自己创业

在2020年寒衣节出生的人,他们是很有商业头脑的,而且也懂得很多创业的知识。所以他们适合自己创业,因为要是自己做生意的话,他们能够把生意做的特别好。所以能够赚到很多钱,这样也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个保障,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

命中多贵人

在2020年寒衣节出生的人,他们的命中是有很多贵人的,这些贵人一直都存在于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当他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能够得到贵人的帮助。而且他们是非常喜欢结交朋友的,所以这也是给自己积攒贵人运的一个过程,可以增加自己的贵人。

财运很好

在2020年的寒衣节出生的人一般都被称为天胎,因为他们的运势一般都是很好的。而且财运也是非常的旺盛。所以他们一直以来都特别会赚钱,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能够赚到钱。所以他们从来都不会做一些浪费时间而且又得不到回报的事情,一直以来做事的目的性都很强。

家人运很好

一个人的成功,通常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要是想看一个人到底能不能成功,要看他们的贵人运到底是怎样的。比如说那些在2020年的寒衣节出生的人,他们的家人运就是极好的。因为他们相处的一直都很和谐而且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一般来说我们在寒衣节出生的人也被我们叫做天胎,他们的运势都是非常的好的,经常都是出生下来就是大富大贵的。

寒衣节出生的女孩命运解析

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又叫祭祖节,俗称鬼节。农历十月已经算是冬季,冬季色白,五行属水,且寒衣节又为中国鬼节之一,所以在这天出生的女孩天生阴气较重,容易体弱多病。

整体运势:女命能旺夫益子,但性格又有些任性而过于刚强。

农历十月:

农历十月出生的人,正月受胎,立冬节后出生,此命大佳,命中有吉星高照衣禄终身。这个月出生的人做事认真勤奋,对于一件事有即使是熬夜也会去完成的热诚,可惜容易灰心,因此,做事常常是虎头蛇尾,虽然脾气暴躁,但是个性爽,喜欢照顾他人。中年时多劳苦,晚年将有好运来临。

初一日:

古时有种说法:“男不生初一,女不生十五”,表示此日生的人是克星,天生命硬,对亲人招克,家庭不顺等。但是这说法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科学的,人的成功更多是靠后天的努力。

寒衣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_寒衣节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秋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是什么节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衣节是什么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寒衣节的注意事项

送寒衣时间不可以推后。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就像春节到,除夕放炮,显得你想得比较周到,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一般也是可以提前2—3天就好了。

烧纸时间最好安排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到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寒衣节上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莹前祭拜,叫“上大坟”。

寒衣节经典诗句

1、寒来无处寄寒衣唐方干 方干 《君不来》

2、月明人自捣寒衣唐冯延巳 冯延巳 《酒泉子·深院空帏》

3、不捣寒衣空捣药唐白居易 白居易 《秋晚》

4、寒衣不要宽唐白居易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5、独于客路授寒衣唐杜牧 杜牧 《中途寄友人》

6、寒衣徒自香唐王勃 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

7、谁家今夜捣寒衣唐宋之问 宋之问 《明河篇》

8、何处捣寒衣唐刘长卿 刘长卿 《余干旅舍》

9、行客念寒衣唐刘长卿 刘长卿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10、白露催寒衣唐李白 李白 《秋夕旅怀》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的禁忌与注意事项_寒衣节送寒衣的讲究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然是以农历来计算。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名“秋祭”,在民间有被称为鬼头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的禁忌注意事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叫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秋祭、寒衣节,民众称为鬼头日。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诗经·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天逐渐冷了,人们该为逝去的亲人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农历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

什么叫寒衣节?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送寒衣的方法各地不同,一般比较简单的是把寒衣带到坟茔烧化,或者于晚间在门前烧化。比较郑重的是作封包,把寒衣及纸钱等装在里面,包封写明收寒衣者的姓字、行辈以及寄发人等,就像寄信和发邮包一样。

寒衣节注意事项与禁忌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中国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家人死后晚辈需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都需要穿孝服,就在守孝满后的那年十月一日换上平日里的衣服。还有中国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合葬,一般合葬的仪式也都是在十月一日这日举行。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讲究

人们常常在这一天祭奠祖先,除了常见的祭拜供品之外,还会给他们送去“寒衣”,那么在这个祭拜祖先的日子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1、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2、祭拜送寒衣,首先需要的是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纸做的衣服、布匹,还有讲究的找烧活铺里做的房子、柜子等等。

3、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4、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5、送寒衣的步骤: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灭掉香火,一起回家(烧的时间别忘记在圈的外面也要适当的烧上一点,送给附近的灵异一些,希望他们和你的先人们能和平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的风俗都有哪些

全文共 174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寒衣节的风俗都有哪些?不晓得朋友们都知道吗?咱们一起来看看以及了解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寒衣节的风俗都有哪些,希望您能喜欢!

怎么给去世老人送寒衣

所谓送寒衣就是把纸制的衣服(市场有售)、烧纸焚化,以示哀悼和怀念之意。老人头年去世,今年寒衣节也要送寒衣啊,要么老人今年冬天怎么过?今天就是寒衣节了,晚上为老人送寒衣吧,墓地和街头巷尾都可以烧寒衣,不要忘了让老人取”钱和寒衣“来。

只有孝心的子女,才想到给死去的老人送寒衣,可敬可赞。做寒衣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就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鞋。不会做去花圈店可做。烧时代三颗香,和纸金元宝同烧,用一大张纸糊个口袋装,写上名讳,地点就可。

各地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北京

“十月一,送寒衣”这句老话最早就来源于老北京,大概在明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送寒衣的习俗了,每年天气逐渐变冷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保暖的衣服,而这个时候也应该为死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因此,每年的十月初一,人们都会用纸糊制成寒衣,在寒衣包袱上写上名字和地址,为死去的亲人焚烧。

南京

南京的人们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将各种颜色的纸糊成衣服、鞋帽等,并且装在一个红色的纸袋里,写上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把红色的纸袋供上祭奠一番,然后再焚烧,以此来表示对亲人的记挂,保佑亲人。有的人们还会用收获的粮食做一些羹来让亲人们尝新。

洛阳

在洛阳有一句古话:“十月一,油唧唧”,这句话是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会炸一些食物,包饺子,用这些食品来供奉祖先,由于这些食物比较肥腻,因此会弄得“油唧唧”。在洛阳,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坟头烧寒衣,而是在家门口或者十字路口的地方烧寒衣。在十月初一这天的傍晚,在天快黑的时候,人们会抓一把土,在家门口撒成一个圆圈状,然后焚烧寒衣来祭奠祖先。一些热心的人们还会到十字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焚烧送去寒衣。

山东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在山东的淄川地区,他们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山西

在晋南地区,人们习惯用五色纸做成衣服,然后在纸里加上棉花,意思是说为去世的亲人做一些棉衣、棉被,也好让他们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在晋北地区,人们讲究用五色纸做成衣、帽、鞋、被等各种御寒物品,有的人们还会用纸做一套房屋,有门有窗,为死者焚烧,非常精致美观。

寒衣节一般谁送

寒衣节儿子女儿都可以,不过十里不同俗,具体的要看地方的讲究,另外要注意的是寒衣节这天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就像春节到,除夕放炮,显得你想得比较周到,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寒衣节的风俗都有哪些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5月一送寒衣女儿能不能去

看地方的讲究吧,不过大多数地区儿子女儿送都是可以的。寒衣节,起源于周代。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到来,寒衣节的别称有:“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清明节、中元节是中国最大的祭祀节日,因此,也合称为三大“鬼节”。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2044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2023年传统习俗有哪些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那我们知道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一烧纸是前烧还是后烧

寒衣节在当天烧纸最好,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可以提前两三天烧纸,但不能在寒衣节之后烧。在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则要求烧寒衣要提前烧,而有些地方则是当天烧纸,并且要在日出之前。北方有些地区只要是在天黑之前烧纸就行,没有太严格的规定。

在一些地区有习俗,人去世后第一次去烧寒衣纸必须是单年,且先复土立碑。有的是头三年清明不让填土,总之每一个地区有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人们大多都会遵循。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寒衣,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那种祝福的话,意思大概就是说,送去这些东西在世界的另一边能够过的好之类的。

尽管全国各地的风俗不一,但寒衣节是一个纪念亡人的节日,所以很多人结婚会避开寒衣节这天。如今寒衣节的影响在逐渐减淡,年轻人也不在乎这些,慢慢的这些带有信仰的风俗渐渐淡化,更多的是心中的尊敬。

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

寒衣节什么时候烧纸好

寒衣节烧纸时间最好在早上6:00左右,可以根据日出时间调整。

在我国有些地区要求在太阳出山前上坟烧寒衣。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

寒衣节的风水命理

在风水命理中,清明节和寒衣节有着重要的地位。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寒衣节是阳气开始进入旺盛期的节点,从而引发了一波祭祖、墓葬、整理环境的高峰。这也是许多家庭开始整理家里的风水布局的好时机。

据传说,寒衣节的气氛会影响人们的家居风水,如果家中存在“煞气”,那么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被激发出来。因此,这个时候也是化解煞气的最佳时间。此外,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最好不要进行远行,因为这个节气“寒气未退”,众生前途难测。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十月朝”,是继“清明”、“中元”以后的又一“鬼节”。

亦称“十月朔”。在农历十月初一日。秦代统一中国后,改以建亥之月为首,夏历的十月一日相当于秦之元旦。宋代于立冬日外,更重视此节。本《诗经。豳风。七月》:“九月授衣”之义,朝廷在此日有赐衣之制,士民祭扫祖先坟茔,多烧纸剪冥衣,故明清时又称“烧衣节”。北方天寒,以此日始用炉火,称“开炉”。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叫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但和清明节、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亡者的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寒衣节禁忌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又叫授衣节,寒衣节这一天要祭祖,所以也叫祭祖节。那么在这一天要注意些什么呢?关于寒衣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情

寒衣节是什么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秋祭、寒衣节,民众称为鬼头日。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诗经·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天逐渐冷了,人们该为逝去的亲人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农历十月初一又称授衣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祭拜注意事项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寒衣节注意事项

1、因为今年的十月一是周六,有条件的朋友最好能够给故去的先人“送去寒衣”。如果不能亲身去目的扫墓,那么也可以就近在居住地附近祭奠。2、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3、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4、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5、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

展开阅读全文

寒衣节是几月几号?寒衣节的来历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又叫祭祖节,这一天标志的严冬的到来,有送寒衣的传统。据说寒衣节和孟姜女有关,同时还有其他的由来和寒衣。下面本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寒衣节是几月几号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2016年寒衣节是10月31号,农历十月初一,星期一,天干地支丙申年,戊戌月,丙戌日。

2016年寒衣节是什么时候

公历:2016年10月31日

农历:2016年十月初一星期一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寒衣节:“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则记载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