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华裔

华裔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华裔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华裔问题。

分享

浏览

6558

文章

19

亚裔和华裔有区别吗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亚裔是指具有亚洲血统的公民,在美国主要包括了华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韩裔美国人、印度裔美国人等。移民时间多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截至2017年1月亚裔占美国人口5.4%。亚裔美国人收入多,但对消费比较谨慎,要买最划算的商品。他们在家庭用品﹑名牌产品﹑科技﹑网上购物以及保健等方面舍得花钱,也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推销广告,所以成为厂家心目中理想的目标市场。

海外华人主要生活于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地区的海外华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纪福建省与广东省,以及后来的海南省。而从十世纪到十五世纪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马六甲与东南亚。

亚裔和华裔有没有区别:

有区别。亚裔不等于华裔,因为亚裔是泛指在非亚洲地区拥有亚洲血统的外国公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华裔仅仅是指拥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不能用亚裔来代表华裔。

展开阅读全文

华人和华裔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清时期,也有的称为“华人”,“中华人”、“粤闽人”等,到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商”等称谓。

“华人”一词的由来: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晚清民国时期,“华侨”这一术语,曾被使用来泛指在国外居住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人。

清政府《大清国籍条例》(1909)、北洋军阀政府《修正国籍法》(1914)和国民政府《国籍法》(1929)等三部旧中国国籍法,均有规定:对于“数世不归”的华侨,继续保留其中国国籍,即所谓“冀其后裔绵延”,无论若干世系仍属中国国籍。因此,凡是具有中国血统而居住国外的人,都被认为是华侨。清代有“汉人”、“闽粤人”、“中华人”等称呼,到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工”、“华商”、“华人”等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为了妥善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华侨问题,以利于与各有关国家建立友好睦邻和互相信任的关系,于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期间,正式宣布不赞同华侨的双重国籍,并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关于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随着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关于华侨的概念应该是只能适用于仍然保持中国国籍的中国侨民,已经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人,已不是中国公民(国民),不能再称为华侨。因为他们是具有中国血统的外国国民,所以通常是称他们为华人或者为外籍华人。

1980年9月,我国政府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三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九条)。由于上述的变化,华侨人数急剧下降,据目前统计,华侨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7%,华人占92.3%,即九成以上的绝对多数是华人,而不是华侨。

尽管现在新华侨的人数与日俱增,但与华人相比,数量仍然很小。这种变化导致了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重大变革,随着在中国出生、能够讲中国语(包括方言)、持中国籍的第一代移民的逐渐减少,在居住国出生、能够操居住国语言(同时还有汉语)、有居住国国籍的第二、三代以至其以后世代的人口日益增多。前者被称作“华侨”,后者与其相异,则被称为“华人”,当地化程度更深者被称为“华裔”,也有人称拥有居住国国籍者为“华人”,在居住国出生者为“华裔”。

展开阅读全文

华侨华人华裔区别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无论华人华侨还是华裔,他们都具有中国血缘,属于中国人。区别在于有的加入了外国国籍,有的还是中国国籍。

一、华人

华人=长期侨居海外+加入外国国籍。

华人是指已经加入外国国籍,脱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不允许双重或多重国籍的存在,若已加入外国国籍且已注销本国护照的,都称为“华人”,所以其法定身份已是外国人,受居住国法律保护。

二、华侨

华侨,是指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虽有绿卡,长期居住在外国,但仍然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属于中国公民。

1.归国华侨:指回国定居的华侨,简称归侨。不论年龄大小和何时回国,都是归侨。来华定居的外籍华人,在恢复中国国籍后,也称归侨。

2.华侨学生:指回中国学习,未在中国定居的华侨。其中,从国外回来定居就学的华侨,简称归侨学生。

3.侨眷:指华侨在中国国内的眷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媳妇、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儿孙女、外孙儿孙女、抚养人和生活主要来源依靠华侨的其他亲属。即使在华侨回国后,他们在国内的眷属仍为侨眷。

三、华裔

华裔=外国国籍+中国人后代

华裔是按血缘关系来划分的,指出生和生活在国外的已经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人后代,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不管血统比例占有多少,都叫华裔。

展开阅读全文

华裔和华侨的区别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区别是华侨是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 ,而华裔是外国国籍,多指华侨、华人的后代 。但无论华侨还是华裔,他们都具有中国血缘,属于中国人。

华裔简介

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

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

获得诺奖的华裔有: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

华侨简介

华侨是指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华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保护华侨在国外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中国政府的职责。

华侨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对于具有中国血统,但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人,也不能视为华侨。

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统计,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已有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华侨 华裔 华人 侨胞的区别有哪些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华侨华裔华人侨胞这四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国籍不同、出生地不同。

1、国籍不同:华侨是指侨居国外但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华裔则是华侨的后代,他们具有中国血统但是出生在海外,国籍也是外国国籍;华人是指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但是国籍并不是中国籍;侨胞则是等同于华侨,只是听起来更加亲切随和。

2、出生地不同:华侨及侨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们的出生地在中国;华裔则是出生于国外,也是最接近外国人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环境都是在国外;华人也是出生于中国,只是后来出国改了国籍。

中国目前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在经济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的差距。于是一些有经济条件的人会选择出国寻求发展,然后变更国籍,在国外生活,于是就有了华侨、华裔、华人、侨胞不同的概念。所以总的来看,上面提到的华侨、华裔、华人、侨胞不管是不是中国国籍、出生在中国与否,他们都是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也是中华血脉的一份子。

展开阅读全文

亚洲面孔成“原罪”,澳籍华裔也难逃歧视?

全文共 366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在澳洲都遭遇过或明或暗的“种族歧视”,一般我们会认为这是不同的文化属性造成的矛盾冲突。但是人们可能不知道,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也会因为自己亚裔的外表而遭受质疑。

亚洲面孔成“原罪”,澳籍华裔也难逃歧视

1

C是一个澳洲华裔,祖籍福建,父母都是马来西亚华人,很早就通过移民来到了澳洲定居。她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完全不会讲中文,除了皮肤外表是黄种人,思维观念、文化语言早已全盘西化,也就是我们偶尔开玩笑所说的外黄内白的 香蕉人 。

C向我讲道: 那是我还在很小的时候,大概七八岁。我正在路边走着,有一辆车突然就开到我面前,车里的人对着我大叫 滚出澳洲,滚回自己国家去! 我当时很不解,我能去哪儿啊?澳洲不就是我的国家吗!

如果说第一代华人移民在文化、语言、思维、举止方面都与西方不尽相同,他们会受到的歧视还算事出有因。那么这个生于澳洲长于澳洲的女孩儿的遭遇则让我更为惊讶:除了一张亚裔面孔,她与本地白人全然一样,原来只因为容貌也难逃被疏离的命运?

C继续讲她的经历: 有一次在电车上和一个白人老奶奶聊天,然后她夸我的英语说得和本地人一样好 可她本身就是本地人,英语原本就是她的母语。所以C无奈地得出一个结论:澳洲的白人似乎总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到亚洲人就默认他们说不好英语。

很多中国人乃至亚裔都曾经在澳洲有过被人当面质问 Can you understand English? ,这种问题听到耳朵里常常让人觉得带有十足的羞辱性和攻击性。

暂且不论这是否算种族歧视,至少这足以说明澳洲本地人对亚洲人建立认同感的时间要比对其他白人的时间长。人天生都是更易于接受同类而排斥异类的,当本地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扫描你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从而判定你是否是他们的同类时,面孔的不同就成了最为直接的分辨方式了。在不少本地白人的心里,只要是亚洲面孔就会被界定为外来人口,因而华人要融入本地文化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像C这样的澳籍华裔女生,或许还可以通过与本地人的更多交流,以及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认同感,最终抵消掉不同外表所带来的疏离感。而作为由内到外都带有异域风情的留学生、新移民或来澳工作人士,我们的心里则要时时悬着一种无法消除的作为外来人士的谨慎和不安。一旦这种敏感的情绪被当地人的某些不恰当言行所激化,种族矛盾也就随之产生。

事实上,澳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的移民主要群体是欧美白人。1901年起澳洲曾一度推行臭名昭著的 白澳 政策,公然歧视原住民和其他种族,这个政策直到1973年才被正式废除。大规模的亚洲移民则是在20世纪之后才形成的,近几十年,随着亚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教育往来增多,亚洲新移民人数更是以几何速度增长,逐渐动摇了白人在澳洲的绝对地位,这个现象触动了澳洲发展历史遗留在当地白人思维观念中的优越感,歧视行为由此而来。

澳洲最早的华人移民一般要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很多澳洲华裔其实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好几代,甚至比许多白人新移民的历史还要早。澳洲白人与澳洲亚裔无非是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都是所谓的 移民 ,真正的所谓 本地人 ,其实是在澳洲已经生活了几万年的土著。既然如此,谁有资格来界定何谓 外来人口 ?谁又能命令谁回 自己国家 呢?严格说起来,最有资格的反而是曾遭歧视的土著人,这倒颇有些讽刺。

土生土长也难避冲突,亚裔面孔成“原罪”

1

C是一个澳洲华裔,祖籍福建,父母都是马来西亚华人,很早就通过移民来到了澳洲定居。她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完全不会讲中文,除了皮肤外表是黄种人,思维观念、文化语言早已全盘西化,也就是我们偶尔开玩笑所说的外黄内白的 香蕉人 。

C向我讲道: 那是我还在很小的时候,大概七八岁。我正在路边走着,有一辆车突然就开到我面前,车里的人对着我大叫 滚出澳洲,滚回自己国家去! 我当时很不解,我能去哪儿啊?澳洲不就是我的国家吗!

如果说第一代华人移民在文化、语言、思维、举止方面都与西方不尽相同,他们会受到的歧视还算事出有因。那么这个生于澳洲长于澳洲的女孩儿的遭遇则让我更为惊讶:除了一张亚裔面孔,她与本地白人全然一样,原来只因为容貌也难逃被疏离的命运?

C继续讲她的经历: 有一次在电车上和一个白人老奶奶聊天,然后她夸我的英语说得和本地人一样好 可她本身就是本地人,英语原本就是她的母语。所以C无奈地得出一个结论:澳洲的白人似乎总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到亚洲人就默认他们说不好英语。

很多中国人乃至亚裔都曾经在澳洲有过被人当面质问 Can you understand English? ,这种问题听到耳朵里常常让人觉得带有十足的羞辱性和攻击性。

暂且不论这是否算种族歧视,至少这足以说明澳洲本地人对亚洲人建立认同感的时间要比对其他白人的时间长。人天生都是更易于接受同类而排斥异类的,当本地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扫描你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从而判定你是否是他们的同类时,面孔的不同就成了最为直接的分辨方式了。在不少本地白人的心里,只要是亚洲面孔就会被界定为外来人口,因而华人要融入本地文化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像C这样的澳籍华裔女生,或许还可以通过与本地人的更多交流,以及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认同感,最终抵消掉不同外表所带来的疏离感。而作为由内到外都带有异域风情的留学生、新移民或来澳工作人士,我们的心里则要时时悬着一种无法消除的作为外来人士的谨慎和不安。一旦这种敏感的情绪被当地人的某些不恰当言行所激化,种族矛盾也就随之产生。

事实上,澳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的移民主要群体是欧美白人。1901年起澳洲曾一度推行臭名昭著的 白澳 政策,公然歧视原住民和其他种族,这个政策直到1973年才被正式废除。大规模的亚洲移民则是在20世纪之后才形成的,近几十年,随着亚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教育往来增多,亚洲新移民人数更是以几何速度增长,逐渐动摇了白人在澳洲的绝对地位,这个现象触动了澳洲发展历史遗留在当地白人思维观念中的优越感,歧视行为由此而来。

澳洲最早的华人移民一般要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很多澳洲华裔其实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好几代,甚至比许多白人新移民的历史还要早。澳洲白人与澳洲亚裔无非是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都是所谓的 移民 ,真正的所谓 本地人 ,其实是在澳洲已经生活了几万年的土著。既然如此,谁有资格来界定何谓 外来人口 ?谁又能命令谁回 自己国家 呢?严格说起来,最有资格的反而是曾遭歧视的土著人,这倒颇有些讽刺。

先F*cking,再Sorry,“政治正确”推动环境改善

1

有意思的是,就在我和C聊天后的第二天,我也经历了一次明面上的种族歧视。

那是一个傍晚,路上熙熙攘攘都是行人,两个白人倚靠在路边的墙上聊天,我刚好从他们身边经过,擦肩而过一刹那,一个刺耳的 F*cking Asian 飘进我的耳朵。我一脸惊愕地回过头,发现这两个白人其实正在投入地聊天,并没有注意到我这个Asian的存在。在感受到我的目光后,那个始作俑者愣了一秒,立刻小声局促地说了句 Sorry 。我由此猜想,在很多没有亚洲人的场合,某些白人大概不会遮掩这种打从心底的蔑视。

平心而论,澳洲的种族歧视正慢慢得到改善,大多数当地居民对待外来人口还是十分客气友好的。把种族歧视明明白白写在脸上、挂在嘴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因为种族歧视是 政治不正确 的,因而我至少在最后还是得到了那人的一句抱歉。

不过,有的时候种族歧视仍会似有若无的藏在空气里,埋在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刺痛一下我们这些 外来人口 的神经。

我们能找出很多答案来回答 为什么中国人在国外被瞧不起 这类的问题,比如部分中国人在公共场合举止行为缺乏礼貌、做生意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或者中国人勤奋努力拥有强大竞争力抢夺资源,还有西方媒体由于危机感而恶意的抹黑等等。外国人给华人,以及我们给自己都贴过不少诸如此类的标签,不可否认种族歧视与这些标签有很大程度的联系。有些澳洲白人对华人充满消极印象,谈论华人时都是以上那些论调,一副一概而论、了然于心的样子,可实际上,他们自己甚至都没有真正和华人打过交道。对这样的人来说,种族歧视或许只是一种对陌生异类的本能抗拒。

移民、碰撞、磨合和同化,消除歧视需要时间

1

C后来去了美国旅游,回来之后我问她感想,她说: 我很喜欢美国,那里的白人、黑人、黄种人好像都非常适应彼此的存在,不会有不同圈子各自抱团的情况。大街上不同种族的人都可以手挽着手亲密地走在一起 就像他们已经彼此融合了很多年的样子。

种族歧视是一个太普遍的问题。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与异族人的融合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磨合。不论是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还是近代美国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哪怕是在幅员辽阔的国内,同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无法避免遭遇对其他地方文化的刻板印象,都可能会在试图融入一个新群体新城市时遇到挫折,更遑论肤色、地域、文化、语言都不同的各个人种生活在一片土地上所面临的问题了。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澳洲不同的种族最终会成功融入接纳彼此,并习惯彼此的存在,然后再接着迎来新一轮的移民、碰撞、磨合和同化。

所以我想,澳洲需要的,大概也只是时间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华人华侨华裔有什么区别,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华人华侨华裔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华侨是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华裔是有中国血统,但是国籍不是中国的人 。华人是国籍是外国的,但骨子里是中国人,华人在另一种角度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统称。

华人:

要满足两个条件,长期侨居海外,并且加入所在国国籍的才能叫华人。华人是媒体和电视的统一对已经加入他国国籍的中国人的称呼。

华侨:

通常指长久居住他国的人,比如:拥有美国绿卡,但仍然保留原国国籍。美国绿卡仅仅是指你具有资格合法地长期居住在美国,但是自己没有选举权和其它一些权利与义务。因此长期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可能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仍然保留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即华侨;另一种是已经加入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人即华人。

华裔:

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或者具有中国血统的人,都是华裔。

展开阅读全文

黄阿丽是做什么的?她是华裔吗?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黄阿丽因为脱口秀节目火遍了全世界社交媒体,它的脱口秀简单、直接和粗暴,

并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文化中常见的种族歧视和女权主义,彻底把老美“黑”了一把。很多人不知道它是那个国家的人,那么黄阿丽是华裔吗?

黄阿丽是华裔,她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是中越混血美籍亚裔华人。中越混血儿黄阿丽的脱口秀视频不仅在美国火了,在国内的也迅速传播。这位挺着7个月大的孕妇疯狂地飚着赤裸裸的现实,连续60分钟密集的污段子,堪称老司机中的高铁侠,让人笑到劈叉。其实黄阿丽并非一路平坦,1982年生在旧金山,十多年前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来到纽约,投身脱口秀演出,曾经以嘉宾身份上过CBS等电视台的晚间脱口秀节目,但多年来黄阿丽都是在默默无闻地打拼。毫无疑问,美国人嘲笑和打击她的态度,一如中国人嘲笑凤姐和芙蓉姐姐,但是凭借自身的努力,深受大家的喜爱,

黄阿丽是华裔,中越混血美籍亚裔华人,因独特的脱口秀而走红于各大网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美华裔专家研发抗癌新疗法:用牛痘病毒杀死癌细胞 明年有望人体试验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籍华人癌症专家余曼·方(Yuman Fong)在痘苗病毒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病毒,可以杀死癌细胞。这种方法被称为CF33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由美籍华人癌症专家方郁曼教授设计的,并由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公司艾默金开发。它获得了创新许可证。

外科肿瘤学家方郁曼说:“CF33是最早的新一代病毒之一。它们对癌症更有效。”

研究人员指出,CF33疗法是将病毒注射到肿瘤中,然后渗透到癌细胞中,直到它们爆炸,从而避免化疗和放疗导致的免疫系统减弱。这种治疗方法也可以让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加入战斗。

免疫疗法的代表张国荣说:“免疫疗法的保证是你有一定的安全性,使用毒性较小的药物,并且可能非常有效,这通常可以提高生存时间。目前,CF33疗法已经消灭了实验室培养皿中所有已知的癌症和小鼠体内的肿瘤。”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进行人体试验,首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结肠直肠癌是人类试验的下一步,预计明年初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

美籍华人专家开发新的抗癌疗法:痘苗病毒杀死癌细胞;明年将进行人体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中国建筑贝聿铭于当地时间5月16日逝世享年102岁。他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是公共建筑和文化教育建筑。他被列为现代主义建筑,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善用钢、混凝土、玻璃和石头。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和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的东厢。

晚年的贝聿铭

裴1917年出生于广州,是苏州的一个显赫家族,他的童年在狮子林度过。他17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曾希望他能去英国学习经济学。但是贝聿铭对建筑设计非常感兴趣,因为他有一部电影叫《大学幽默》。他最终选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然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学院学习。

1939年,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颁发的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1944年,贝聿铭退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第二年,他留在学校,被聘为设计学院的助理教授。

1948年,富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威廉·扎格多夫(William Zagendorf)打破了美国建筑的惯例,第一次聘请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Webtop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们已经合作了12年。在过去的12年里,贝聿铭为扎甘多夫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和住宅设计,并制定了许多社会重建计划。所有这一切使贝聿铭成为美国建筑界的杰出人物,并为他今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后来,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设计了许多在美国既漂亮又经济的受欢迎的公寓。1963年,费城莱斯大学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授予他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城市规划。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多件,包括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香山酒店和苏州博物馆。他曾经说过,“国家越多,世界越多。”

他最有争议的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当时,许多法国人对这种设计不满意,巴黎人甚至在上面写着“你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上面有文字的小圆徽章表示他们的不满。然而,就像埃菲尔铁塔一样,他的玻璃金字塔已经通过了时间的考验,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1世纪后,苏州博物馆成为裴的关山之作。他将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与传统的东方美学和他对家乡的感情融入到这座建筑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

几十年来,贝聿铭一直坚信建筑不是一种时尚,而是未来的伟大事业,应该对社会历史负责。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护。他认为建筑本身是最好的宣言。他继续对形式、空间建筑材料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被认为“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形态”

为了表彰贝聿铭的贡献,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并授予他当年的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教授逝世,享年55岁。

张首晟的主要贡献包括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的研究。2007年,他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张也是丹华资本的创始人,该公司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教授于2018年12月1日突然去世。丹华资本仍在正常运营。张教授的家人和丹华资本的员工都非常悲痛。张首晟的家人没有透露他的死因。丹华资本内部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无知。

张首晟是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国院士。他于1983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的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获得美国圣巴巴拉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1989年至1993年获得IBM阿拉木图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1993年被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聘用。主要研究领域是凝聚态物理,重点是拓扑绝缘体。在高温超导、量子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强关联电子系统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大量国际一流的原创性创新。

由于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他获得了2010年欧洲物理学奖、2012年美国物理学会奥利弗·巴克利奖、201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狄拉克·梅德兰奖、2013年物理学前沿奖,并与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一同登台领奖。2014年,他获得了富兰克林奖。

由张首晟天使投资的斯坦福大学初创企业VMWare是云计算行业的领导者,市值480亿美元。多年来,张首晟教授为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做出了巨大努力。2013年,他创立了丹华资本,专注于投资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创新公司,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增强/虚拟现实、基因治疗和其他行业。

中国教授张首晟的领导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它被列入2007年科学杂志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2017年7月,张首晟和其他几位中国科学家宣布了“天使粒子”的发现,这是继“上帝”粒子、中微子和引力子之后量子物理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展开阅读全文

华裔科学家张首晟去世,他发现的天使粒子到底是啥?

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美籍华人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电子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终身教授张首晟被披露于12月1日去世

根据他家人和物理系的电子邮件,他一直在与抑郁症作斗争。周一,斯坦福大学聘请了一名公共关系专家来处理此事。当地警方认为这是自杀,案件已经结案。

2017年7月20日,张首晟和他的研究团队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在美国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这一重要发现是,经过整个物理学圈80年的探索,他们终于发现了手征的梅昂纳费米子的存在,这是张首晟院士新发现的粒子,名为“天使粒子”。

两位物理学家的名字瞬间出现:“费米”和“马略纳”。其中,费米为每个人所熟悉。他是实现人造核反应堆(原子弹)的首席科学家,也是李政道先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的博士论文顾问。然后,问题来了-

谁是马略纳?

如果你去一个海滨城市,在一个浪漫而暧昧的夜晚,在柔和的海风下,一些游船餐厅可能会播放这样的音乐,这就是洛德·斯蒂沃特的“帆船运动”:

我在航行,我在航行......穿越海洋。

我在暴风雨中航行,......

我要死了......

事实上,这首歌非常适合描述马略拉那。

故事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伽利略的后裔费米开始管理他的新罗马帝国。当时,费米在罗马大学建立了一个物理研究所。这个小组聚集了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21岁的帅哥马略纳也在这个研究小组中。

Majorana

当时,他们都只有20多岁,有着远大的梦想,说话也很随意。

马略纳说:“每500年就有一个像阿基米德或牛顿那样的科学家,每100年就有一两个人像爱因斯坦和玻尔那样。”

费米说,“那费米是几百年后出生的吗?”

马略纳说:“我们正在谈论爱因斯坦和玻尔……”

马略纳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他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对整个研究团队有很大帮助。

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没有人能使用计算尺或钢笔。马略纳能够计算出243的平方根乘以578的立方根等于多少...费米和他有一个计算能力的主键。费米用了纸笔尺,马略纳只用了他的大脑,然后比赛的结果是平局&h...众所周知,费米的计算能力也非常强大:当美国引爆原子弹时,他站在很远的地方,手里拿着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当原子弹的冲击波到来时,他把纸扔掉,根据纸被卷走的高度、速度和距离计算出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值。当冲击波离开时,计算费米,计算结果与精密仪器测试的结果相当。

......

马略纳对他的研究工作要求很高。他很少发表研究结果,除非他觉得研究结论已经无可挑剔。

1929年,费米研究小组成员佛朗哥·拉塞蒂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采访时测量了氮原子核的自旋数。结果是“一”,这让当时的物理学家感到困惑。马略纳立即意识到,原子核应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质量与质子相似、自旋为一半的不带电荷的粒子组成。他称这种粒子为“中性质子”,这是后来发现的中子。特别是氮核,它的组成应该是7个质子加上7个“中性质子”。与此同时,他还意识到,为了防止原子核由于内部质子的“同性排斥”而分裂,原子核内部必须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力,他称之为“交换力”——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强相互作用力。然而,不幸的是,马略纳非常低调,甚至是消极的。他没有公布这些结果。

马略纳之死

1932年,马略纳辞去了他在罗马大学物理研究所的职位,开始了为期四年的“闭门”生活,几乎没有任何空间了。

1938年3月25日,他给他的家人和他工作的那不勒斯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奥·卡雷利留下了一封信。之后,他登上了一艘开往西西里首都巴勒莫的邮船。普通人和警察都把这两封信理解为死亡信,因为从那以后,马略纳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自杀?

他杀了人?

溺水。

有两件事令人费解——他在去巴勒莫之前拿到了半年的工资,拿走了所有重要的科研笔记,这不像是一个人准备自杀,而是更像是去龙泉寺隐居。他安全抵达巴勒莫后,给凯瑞发了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电报只说,“别紧张,信会晚些到达。”他在信中明确表示,他已经放弃了自杀的想法。

根据售票记录,他确实买了一张回那不勒斯的机票,一名乘客(三人在一个船舱里)作证说,当他在那不勒斯下船时,马略纳仍在船舱里睡觉。

但是在马略纳从无到有发生了什么真的很难解释。没有人确切知道他是否在那不勒斯下了船。这种不确定的结局给后代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因此,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声称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见过马略纳。一种说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马略纳经常在智利的一家酒吧吃饭,并在餐巾纸上算出数学问题——这是从意大利传到南美的吗?有些人还说马略纳成为了一名僧侣。

即使是今天,意大利人也没有忘记他。他已经多次成为科幻或电影的主角,甚至他的科幻漫画。在漫画中,马略纳的结局是最精彩的——它被外星人拿走了!

简而言之,许多年后,马略纳跳上一艘帆船去航海...马略纳消失在海平面以下。这对应于这篇文章开头的歌词,我在航行,我在死亡。

为什么它被称为“天使粒子”?

那么,为什么他们在张首晟发现的手性蛋黄酱费米子取了一个叫做“天使粒子”的名字?

这可能有几个原因。蝌蚪君会给你一个分析和解释:

首先,这是因为玛雅纳费米子非常特别。普通粒子既是正粒子又是反粒子,例如,电子和正电子是不同的。然而,玛雅纳费米子的特征是正粒子是反粒子。因此,天使和恶魔被整合到同一个粒子中,因此被称为天使粒子。然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粒子的名字也可以改为“魔鬼粒子”,意思相同——所以还有其他原因。

其次,因为希格斯粒子被称为上帝粒子,所以为了与上帝相对应,一个天使粒子被创造出来了。

最后,马略纳可能是一个翅膀折叠的天使。

展开阅读全文

一个华裔数学天才的传奇

全文共 3960 字

+ 加入清单

陶哲轩:中国数学天才传奇

陶哲轩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接过菲尔兹奖章。上个月,他刚满31岁。

目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任教的陶哲轩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澳大利亚人,也是继1982年丘成桐之后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本月22日至30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在大会开幕式上颁发给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的菲尔兹奖章被称为“诺贝尔数学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烈·柯恩科夫、法国巴黎XI大学的温德林·沃纳和隐居的俄罗斯人佩雷尔曼与陶哲轩分享了菲尔兹奖。陶哲轩是最年轻的。

“陶哲轩是顶尖的问题解决者...他的兴趣涉及许多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理论。颁奖致辞说。

当陶哲轩听说自己获奖时,他最初的反应非常惊讶。他告诉我们的记者:“我花了几天时间来适应它……”当一个朋友给他发来电子邮件祝贺时,他回答说:“现在我仍在继续我的研究项目。我想解决的难题并没有因为获奖而神奇地自动解决。”

但是在许多数学家的眼里,陶哲轩的获奖毫无悬念。“我一点也不惊讶,”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兼数学教授托尼坎说。“像他这样的人花了几十年才想出一个。他解决了数学领域中几个长期困扰他人的重要问题。”

“他像莫扎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前主任约翰·加内特说。“不同的是,他没有莫扎特的个性问题,每个人都喜欢他。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才,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

普林斯顿大学的查尔斯·费夫曼教授在29岁时获得了菲尔兹奖,他愿意用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来描述陶哲轩。他告诉记者:“莫扎特的音乐只有一种风格,陶的数学有多种风格,他可能更像斯特拉文斯基。”

天才儿童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他是他家的长子。

他的父亲比利陶和母亲格雷斯陶都毕业于香港大学。陶后来成了小儿科医生。梁慧兰是一名主修物理和数学的天才学生。她曾经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1972年,这对夫妇从香港移民到澳大利亚。

陶哲轩两岁时,他的父母发现这个孩子对数字着迷,并试图教其他孩子使用数字积木进行计算。

当她3.5岁的时候,她的父母把陶哲轩送到了一所私立小学。然而,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天才教育的教授米拉卡克罗斯在11岁时在陶哲轩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写道,陶哲轩的智力明显高于班上的其他孩子,但他不知道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学校的老师们对此无能为力。

几周后,陶哲轩辍学了。陶和他的妻子从这次失败的经历中学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那就是培养孩子必须与他们的才能同步。太快或太慢都不好。陶·郭襄告诉记者:“我们决定让他去幼儿园。”幼儿园里有陶哲轩的同龄人。

在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陶哲轩也在母亲梁慧兰的指导下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课程。他的母亲更多的是启发他,而不是用勺子喂他。陶哲轩更喜欢的似乎是自学。他贪婪地阅读许多数学书籍。

陶和他的妻子也开始阅读关于天才教育的书籍,并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陶哲轩也遇到了其他有天赋的孩子。

五岁生日过后,陶哲轩再次走进小学大门。这一次,在参观了许多当地学校后,家长们最终选择了离家两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学校。这所小学的校长答应他们为陶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项目。当陶哲轩第一次进入学校时,他和二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了大部分课程,而数学是和五年级的孩子一起教的。

7岁时,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这不是我们强迫他看到的,而是他感兴趣的。”陶郭襄说:小学校长也意识到小学数学课程不再能满足陶哲轩的需要。与陶、夫妇商量后,他成功地说服了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每天在中学上一两节数学课。

陶哲轩8.5岁进入高中。当他9.5岁时,他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当陶哲轩8岁零10个月大的时候,他参加了一次数学能力测试,得到了760分的高分。在美国,17-18岁的学生中只有1%能达到750分,而8岁的孩子中没有一个能超过700分。

在此期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邀请陶、夫妇和到美国旅游了三个星期。这对夫妇问费福曼和其他数学家陶哲轩是否真的很有才华。"幸运的是,我们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否则我们今天会感觉像傻瓜一样."费福曼回忆道。

一年后,陶和他的妻子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什么时候能上大学?格罗斯教授在她的论文中写道,陶哲轩的智商在220到230之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人有如此高的智商。他也完全有能力在12岁生日前完成大学课程,打破了当时最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记录。

但是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仅仅为了所谓的记录而让孩子提前进入大学,希望他能在科学、哲学、艺术和其他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此外,陶认为应该在高中多呆3年,同时参加大学的高级课程。只有当他进入大学,他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和创造性地思考。

后来,陶哲轩20岁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24岁时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

奥林匹克金牌

陶哲轩的数学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他9岁多的时候,他没能入选澳大利亚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代表澳大利亚三次,分别获得铜牌、银牌和金牌。当他在1988年赢得金牌时,他还不到13岁,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打破的记录。

有趣的是,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彼得泰罗教授告诉记者,陶哲轩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患有自闭症,是澳大利亚象棋冠军,有非凡的音乐才能。两个弟弟还参加了1995年多伦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到了同样的分数,最终两人都获得了铜牌。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菲尔兹奖获得者之一,也参加了1982年的奥运会并获得了金牌。因此,有些人哀叹中国有许多奥运奖牌获得者,但没有人能取得像陶哲轩或佩雷尔曼这样的杰出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数学。

这是一个顶级数学家难以回答的问题。在香港长大的陈国辉教授告诉记者,他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数学研究和数学竞赛所需的人才是不同的,虽然有些人(如陶哲轩)可以同时擅长数学研究和数学竞赛。

陶哲轩还告诉我们的记者,许多奥运奖牌获得者没有继续他们的数学研究的原因之一是数学研究所需的环境不同于奥林匹克数学。奥林匹克数学就像在可预测的条件下短跑,而数学研究就像现实生活中不可预测条件下的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意愿,在解决大问题之前先研究小问题。

像中国一样,澳大利亚的奥运选手也需要训练,但是训练时间不是很长。陶哲轩说他当时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训练营。"我们白天练习解决问题,晚上玩各种游戏.""他主要喜欢做数学,而不是为了得奖而做数学."陶郭襄说:

泰勒教授说,澳大利亚目前将为最好的学生提供另外10天的培训,但通常他们只离开各自的学校一周。“我不知道中国的训练,但也许澳大利亚的训练更宽松。”

在中国,许多高中和中学生把奥林匹克数学视为上大学的捷径,并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练。陶说,如果参加奥林匹克数学只是为了进入一所好大学,“这个目标太小了”

一位中国数学家是奥运奖牌获得者,目前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他认为中国奥运奖牌获得者不太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奥林匹克环境中有平等的机会。然而,实际上,除了陈省身和丘成桐所在的几何和微分方程领域,中国数学家和西方数学家的机会并不平等。中国数学教育和研究的整体环境无法与根深蒂固的发达国家相比。

陶郭襄还说,如果陶哲轩在中国大陆长大,恐怕就不会这么幸运了。“在国外,我们家长可以和学校协商(培训计划)。哲轩7岁开始上课。中国哪所学校会接受他?”

宁波,中国儿童班的著名天才,后来成了一名和尚。对于这种现象,陶认为,“对孩子来说,你只能引导他,鼓励他,教他走路。然而,许多中国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成功。他们把孩子推得太快,但如果推得太快,他们可能会绊倒。”

幸福生活

佩雷尔曼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成就的数学天才。然而,这个天才是孤立的,通常不喜欢与他人合作。

陶·郭襄说:“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你可能希望他像哲轩一样是个容易得到的天才。”

陶哲轩是一位高产出、高质量的数学家。他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30多篇是与他人合作的。

他说:“我喜欢和我的搭档一起工作,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事实上,我能够从调和分析领域出发,涉足其他数学领域,因为我在那个领域找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合作者。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统一的学科,当我把思想从一个领域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时,我总是很高兴。”

费福曼说,陶哲轩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善于向别人学习。他也擅长向别人清楚地解释他的想法。

加内特补充道:“一流的数学家喜欢和他一起工作,他的合作者可以组成世界上最好的数学系。”

陶认为,一流数学家喜欢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合作中不利用他人,而是激发了合作者的才能。“哲轩从来没有和别人吵架过。他想要的是如何愉快地与他人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责,争权夺利。如果中国数学家多合作少争论,中国数学将会发展得更快。”

许多人问陶为什么不会说中文。陶解释说,当他和妻子发现的二哥患有自闭症后,他们担心同时说英语和汉语不利于的成长,只能在家里说英语。

陶哲轩在他的网站上说:首先,他是澳大利亚人。他喜欢澳大利亚的肉馅饼和板球,以及澳大利亚随和、坦率和无拘无束的文化。陶哲轩不能直接理解中国文化,因为它不会说中文。然而,他父母的中国背景对他有一些间接的影响。他告诉记者:“当我成长的时候,我受到中国和澳大利亚文化的熏陶。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陶提到从中国文化中学到的是保持谦虚,不要骄傲。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后,陶哲轩遇到了一个听他课的韩国女孩。那个叫劳拉的女孩主修工程学,比他小三岁。后来,两人开始交往,并于四年多前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劳拉目前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参与了火星探索计划。

陶说一家是幸福家庭生活的好榜样。"我们和哲轩都认为幸福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华裔算杰张圣蓉的故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张1948年出生于陕西省市。出生后不久,他跟随父母住在台湾。她从小就很聪明,喜欢阅读,特别喜欢数学。高中毕业后,张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并于1970年获得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以优异的成绩被加州大学录取,并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过,“函数的概念是现代数学思想的花朵”。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数学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是对泛函理论和分析数学发展的补充。张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研究对象。她的导师是世界著名的功能理论大师。她将和功能专家一起去挑选功能理论皇冠上的珍珠。

张于197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从事功能理论研究。她涉猎了诸如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以及函数论中有界函数的解析函数逼近等高级领域。1976年,28岁的张写了一篇关于道格拉斯函数特征的论文,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发现的。这为著名数学家马歇尔在次年解决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想铺平了道路。张在1977年又写了一篇惊人的论文,证明了马歇尔在道格拉斯的猜想中克服了一个未被发现的问题。在所有男性数学家主导的泛函理论领域,她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美《探索》杂志评最聪明科学家 33岁华裔陶哲轩夺魁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陶哲轩于1975年7月15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是他家的长子。他目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任教,24岁时被聘为正教授。这项研究涉及质数或质数形式。压缩传感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使工程师能够

已经为核磁共振成像、天文仪器和数码相机开发了更复杂和有效的成像技术。

美国新出版的《发现》杂志选出了美国40岁以下最聪明的20名科学家,并选出了两名中国科学家。

其中,数学家陶哲轩排名第一,电子工程和生物工程师杨昌辉排名第十。

该成果获得了“诺贝尔数学奖”

根据发现,33岁的陶哲轩是美国最有成就和最受尊敬的数学家之一。

根据测试,陶哲轩的智商在220到230之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人有如此高的智商。他很小就显示出数学天赋。他8岁进入高中,参加了高考的数学部分。他得了760分的高分(满分800分)。

陶哲轩20岁时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24岁时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后来获得菲尔兹奖,即“诺贝尔数学奖”。

来自中国文化学会的性格谦虚

陶哲轩的父亲陶·郭襄说:“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你可能希望他像哲轩一样是个容易得到的天才。”

陶哲轩不会说中文。陶郭襄解释说,陶哲轩的二哥陶哲渊患有自闭症,他担心同时说英语和汉语不利于袁哲的发展。他只在家里说英语。

陶哲轩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受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文化的熏陶。我从中国文化中学会了保持谦逊,从不傲慢。

向奥运金牌得主的成功学习

陶哲轩还参加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运动会。他在1988年赢得金牌时不到13岁。

中国也有许多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但是没有人能取得像陶哲轩这样的杰出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数学。

陶哲轩说,数学研究所需的环境不同于奥林匹克数学。奥林匹克数学就像在可预测的条件下短跑,而数学研究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预测条件下的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中国,一些学生认为奥林匹克数学是进入大学的捷径。根据陶哲轩的说法,如果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只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这个目标太小了”。

杨昌辉希望为中国带来实用价值

今年36岁的杨昌辉在榜单上排名第十。他在新加坡长大。他是华裔新加坡人,祖籍是海南。

1997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他一直攻读博士学位,后来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和生物工程师。他将芯片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相结合,制造了一种更便宜的微型显微镜。

记者联系了住在加州的杨昌辉。他说:“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被中国的大学所了解,并给中国人民带来实用价值。”

杨昌辉的想法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生可以使用他发明的微型显微镜来测试病人的血液或者检查当地的供水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你了解“世界建筑的华裔皇帝”是谁吗?

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1983年,世界“诺贝尔奖”——普利茨克奖——由一位来自东方的建筑师获得。建筑师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法国人称赞他的建筑设计“征服了巴黎”。美国人称他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建筑师”和“世界建筑的中国皇帝”。

这个伟大的建筑师是谁?他在国内外闻名的苏州狮子林中长大。十几岁时,他开始迷恋高层建筑。后来,他来到美国学习建筑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最终,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现代建筑师——美籍华人贝兴明。

贝兴明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在上海接受高等教育。他于1935年去了美国。

自194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西肯多夫房地产公司的建筑部门主管,并参与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投资。1955年,他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办公室。

北兴明认为,个别建筑应该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来看待,而不是孤立的。他的办公室有一个由规划专家组成的部门,负责在个人建筑设计之前讨论设计方向,并在设计过程中协调个人建筑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他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单体建筑,这些单体建筑改变了周边地区的面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他为蒙特利尔、丹佛、费城、波士顿、纽约和新加坡等主要城市的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做出了贡献。

一般认为,北行明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格罗皮乌斯的影响。他通过包括业主在内的相关方的合作来体现他的建筑创意。他擅长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抽象的几何形式,并熟练运用石头、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建筑材料。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展示了很强的雕塑感,也可以找到勒·柯布西耶和卡恩的痕迹。作为一名中国建筑师,他一直将建筑设计与中国历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建筑创作上,他反对将古代建筑的某些组成部分与现代建筑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张寻求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精髓,而不是流于形式。

贝兴明是美国建筑师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会员、美国室内设计协会荣誉会员、美国设计学会会员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他曾获得多项大奖,包括1974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和1983年普利茨克建筑艺术奖。他的代表作包括科罗拉多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音乐厅、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达拉斯市政厅、华盛顿国家艺术博物馆东大厅、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巴黎卢浮宫扩建、北京香山酒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达拉斯音乐厅是贝塞麦设计的一座非常特殊的建筑。它位于达拉斯市中心的一个艺术区。音乐厅可容纳2200多人,其座位分布在观众厅周围的台球桌和小餐盒中。在建筑的平面构成上,长方形的长边正对着达拉斯艺术博物馆。两栋建筑建立了一定的呼应关系,加强了艺术区的艺术氛围。

达拉斯音乐厅的外观具有鲜明而精确的几何特征。游戏曲线和曲面的使用以及对布局不对称的追求在外观和光影变化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玻璃幕墙在柱网内外交替变化,并随着建筑轮廓的起伏变化,音乐厅在几何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雕塑感。在统一的基调下,每个门面都有自己的优雅风度。此外,它还尽可能地处理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将二维方法应用于主体人群的立面,形成巨大的画面框架,使建筑构成在不对称的前提下更好的平衡。同时,观众可以透过画框看到一个带有拱形平面的戏剧休息室,从而增加视觉层次感,保持主要人物的突出性。

展开阅读全文

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华人在古代是指汉族,现在是对民族概念上中国人的另一个称呼,既指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全体五十六民族成员统称为华人。

华侨是指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华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华侨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

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美华裔专家细研中国西水北调可行性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旧金山湾区著名华裔土木工程专家杨裕球日前透露,他正和前联合国坝土专家徐修惠合作,研究将中国雅鲁藏布江水北调的可行性。此项称为“西水北调”的庞大工程计划,现在仍属构思阶段,因为整项工程预计牵涉的费用是长江三峡工程的数倍。

据《星岛日报》美国版报道,杨裕球指出,与印度相邻的孟加拉每年均水灾连连,因为该国有数条大江流经,令孟加拉水源太集中,导致水灾。

虽然亚洲西面水源多至泛滥成灾,但中国西北地区却旱灾严重,所以杨裕球就想出西水北调的构思。西水北调的基本原理,就是将长江上游的水向北调引,然后将西面最大的水源头――雅鲁藏布江的水,导引至长江上游,补充长江上游的水源。因为雅鲁藏布江的水源被调走,孟加拉的水灾威胁也就消失了,同时又可以解决中国西北部连年干旱的问题。

由于整个工程极为庞大,当中牵涉的国家不只中国和孟加拉,印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正式有结论前,必须仔细考究各方面的配合情况。

他预计整个计划的费用将是长江三峡工程的数倍,而且耗时将超过30至50年。

毕业于中国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今西南大学前身)的杨裕球,1956年来美之前曾在中国台湾居住。他表示,多年来,他为中国台湾及美国社会,做了不少事,现在想为中国大陆做点事。所以他希望通过公布这件事,将对此项工程有兴趣的人士凝聚起来,在众人的积极推动下,使此计划早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华裔青少年“心事重重”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张咏据美国《华盛顿观察》15日报道,华裔是北美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研究华裔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家们表示,由于华裔子女大多学习成绩优异,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华裔青少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其他族裔的孩子更大,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美国心理学会6月出版了《家庭心理杂志》特刊,在其刊载的15篇论文里,研究华人移民家庭及其子女心理的文章多达6篇。作为该杂志的编辑,纽约圣法兰西斯大学跨文化心理研究所主任乌韦·吉伦表示,随着华裔人口剧增,研究华人移民家庭以及华裔子女心理健康的议题,越来越重要。他说:“华裔青少年心理问题被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掩盖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过去多项报告显示,东亚裔青少年自卑感比其他族群都更明显,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推崇“谦卑”的孔子文化影响所至,但吉伦认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大。

纽约市立大学曼哈顿社区学院心理学教授雷霆表示,华人新移民子女在美国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不仅要应付父母对自己极高的期望,还面临着文化、语言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父母非但不能给予子女相应的帮助,甚至还要反过来让孩子为自己充当翻译,出面交涉房租、看病及申请福利等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被迫了解到了家庭所面临的沉重经济压力,致使不少华人女子心情焦虑,甚至出现抑郁迹象。

吉伦和雷霆均认为,虽然华裔社区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但现有的研究与辅导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他们呼吁华人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心理成长,同时主张以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华裔青少年降低心理压力。吉伦目前正通过举办征文比赛的方式,来研究华裔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文章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