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制备

制备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制备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制备问题。

分享

浏览

6105

文章

15

乙酸乙酯的制备

全文共 154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为例,我们通过利用乙醇和乙酸来合成乙酸乙酯。

工具/材料

乙醇,乙酸(俗名冰醋酸),浓硫酸,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

操作方法

1

首先需要准备95%的乙醇

2

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乙酸(冰醋酸)

3

以98%的浓硫酸作为该合成反应的催化剂

4

乙酸和乙醇不易在室温下发生反应,所以需要酒精灯加热到一定的反应温度。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人工肌肉纤维制备有新招

全文共 1717 字

+ 加入清单

扭曲的“麻线”能自动解开什么样的力量?

美国达拉斯德克萨斯大学教授雷·鲍曼和他在武汉大学和中国其他机构的同事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种人工肌肉纤维的创新制备方法——用活性物质作为外壳覆盖载体纤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人工肌肉纤维的机械功输出密度和速率。

在此之前,包曼等人提出使用扭曲技术来制备人造肌肉纤维。用这种技术制备的纤维可以旋转和拉伸。随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相继实现了基于该技术在不同材料体系中制备人造肌纤维。

这次公布的结果是包曼和其他团队对制备技术的又一次改进。

“海底寻针”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大多数成品纤维都经过了一定的加捻处理。如果一根由许多纤维制成的绳子被扭开,绳子的直径就会膨胀变大。

“直径方向变粗,轴方向变短。如果这些纤维能自动解开并恢复,这个过程将产生机械能。”论文的第一作者、德州大学穆久科分校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纳米中心的成员解释道。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人工肌肉纤维的工作原理。

借助客体材料,必须找到正确的驱动方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高效的结构,以实现纤维的最大可回收分散和解捻。一直以来,高性能人工肌肉纤维材料的制备是研究者们希望克服的困难。然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将不同的驱动模式与材料相匹配并找到最优解与“海底针搜索”没有什么不同。

解开人造肌纤维的驱动方法有很多,如气体驱动、热能驱动和电化学驱动。以不同方式产生的能量传递给纱线,从而导致其体积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纱线的捻度变化是机械能产生的关键,单根纤维的捻度角与纱线的捻度密切相关。此外,如果模拟肌肉运动的材料可以更轻,克服自身质量所消耗的能量将大大减少,从而提高能量输出。

包曼的研究小组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人造肌肉纤维的外层是提供机械能输出的主要部分,而纱线中心部分的纤维在机械能转换过程中贡献很小。

他们还发现,无论是气体产生的能量、热能还是电化学能量,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移到纱线内部,这是限制人造肌肉纤维反应速度的主要原因。

创新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式——原来填充在整个纤维中的活性客体材料集中在纱载体的外层,从而形成壳结构。活性壳材料在各种驱动模式的触发下产生体积膨胀,从而使人造肌纤维能够解捻并产生机械能。

穆久科告诉《中国科学报》,根据不同的触发方式,研究小组选择了包括聚合物和碳纳米管纤维在内的多种活性材料作为人工肌肉材料的外壳。

包曼说:“选择合适的外壳厚度也很重要。如果外壳太厚,内部的纱线将很难扭转,降低了人造肌肉的机械能输出。如果太薄,内芯纱的大规模解捻将导致外壳材料破裂和变形,从而影响人造肌肉的循环稳定性。”

另外,穆久科等人在实验中有一个重要发现:在制备壳材料时,必须保持凝胶状态。“如果外壳材料太干,它会在扭曲过程中分解。为了保持弹性,我们在材料中添加了一些能够保持弹性的溶剂。”穆久科说。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气体驱动、热能驱动还是电化学驱动,壳驱动人工肌肉材料在响应速度和输出功率密度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在电化学触发条件下,单位质量壳结构人工肌肉纤维的机械功率可达1.98瓦/克,是人体肌肉的40多倍研究小组在文章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做了另一件事——选择成本较低的商用纤维来替代碳纳米管纤维。

穆久科告诉记者,碳纳米管纱线本身就很贵,相当多的种类每克要几百美元。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驱动条件下,具有壳结构和商用纤维材料的人工肌肉也表现出较高的机械能输出,可以节约人工肌肉的制备成本。

这种新的人工肌肉制备技术使用廉价的商业纤维代替碳纳米管纱线,在智能结构材料如机器人和自适应织物的开发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包曼说。此外,用于涂覆活性材料的研究中的浸涂法是工业上常见且成熟的方法,这为材料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将来,该研究小组还将探索其他可用作外壳材料的材料。"许多在外部刺激下体积发生变化的材料可以用作外壳材料."包曼说。

“人工肌肉不仅可以提供机械力的输出,还具有传感和反馈功能,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穆久科说。

原标题“四两千斤:制备人工肌肉纤维的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程式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1、CaCO3+2HCl=CaCl2+H2O+CO2↑;2、CaCO3=高温=CaO+CO2↑;3、NaHCO3+CH3COOH=CH3COONa+H2O+CO2↑。

什么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是一种碳氧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是空气的组分之一。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1、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₃=CaO+CO₂↑(条件为高温)

2、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₃)与稀盐酸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

3、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白醋化学反应方程式:NaHCO₃+CH₃COOH=CH₃COONa+H₂O+CO₂↑

展开阅读全文

制备红细胞悬液需要的物品 制备红细胞悬液需要哪些物品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制备红细胞悬液需要物品:全血、生理盐水、离心机。将全血离心后,吸去血浆层;而后用生理盐水以及毛细滴管轻轻地反复吹吸混匀,再次离心后,弃上清液,如此反复三次;再次离心,直到上清液透明无色后,丢弃上清液即可。

悬浮红细胞是什么

悬浮红细胞是指在浓缩红细胞中加入适量添加液的红细胞成分。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绝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而后并向剩余的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被定义为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是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一般采用多联袋方法制备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随加入的保存液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在2~6℃环境下可保存35天。悬浮红细胞由于移去了大部分血浆,可减少血浆引起的副作用。由于加入保存液,不仅能更好地保存红细胞,还具有稀释作用,使输注更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制备氧气的三个方程式 三个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1、2KClO3=加热/MnO2=2KCl + 3O2↑,2、2H2O2=MnO2=2H2O + O2↑,3、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制取氧气方程式

1、2KClO3=加热/MnO2==2KCl + 3O2↑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制得的氧气中含有少量Cl2、O3和微量ClO2,是一种放热反应。

2、2H2O2=MnO2=2H2O + O2↑

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MnO2)。

3、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

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高锰酸钾热分解的方程式存在争议,因为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解产物会有差异。

什么是氧气

氧气的化学式是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氧元素中最常见的单质形态。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制备去离子水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有人问去离子水能直接饮用吗?可以喝,其实现在家用的桶装纯净水就是去离子水。由于除去了水中的离子,所以自然界中水中溶解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也被去除了,以此长期引用就减少了一种获取矿物质的途径,那么如何制备去离子水呢?

从自来水到去离子水一般要经过几步处理:

1、先通过石英砂过滤颗粒较粗的杂质;

2、然后高压通过反渗透膜;

3、最后一般还要经过一步紫外杀菌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

4、假如此时电阻率还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可以再进行一次离子交换过程最高电阻率可达到18兆。

去离子水的用途

1、实验室、化验室用水,一般实验室的常规试验、配置常备溶液、清洗玻璃器皿等;

2、电子工业生产,如显像管玻壳、显像管、液晶显示器、线路板、计算机硬盘、集成电路芯片、单晶硅半导体等

3、电力锅炉,锅炉所需软化水、除盐;

4、汽车、家用电器、建材表面涂装、电镀、镀膜玻璃清洗等;

5、石油化工行业,化工反应冷却水、化学药剂、生产配液用水等;

6、工业纺织印染、钢铁清洗用水等;

7、食品、饮料、酒类、化妆品生产用水;

8、海水、苦咸水等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硫酸铝钾制备方法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硫酸铝钾,无色结晶或粉末。无气味,微甜而有涩味、有收敛性。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失去结晶水,在潮湿空气中溶化淌水。易溶于甘油,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水解后有氢氧化铝胶状物沉淀。那么硫酸铝钾制备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硫酸铝钾制备方法

1.天然明矾石加工法将明矾石破碎、经焙烧、脱水、风化、蒸汽浸取、沉降、结晶、粉碎,制得硫酸铝钾成品。

2.铝矾土法用硫酸分解铝矾土矿生成硫酸铝溶液,再加硫酸钾反应,经过滤、结晶、离心脱水、干燥制得硫酸铝钾产品。

3.重结晶法粗明矾加水煮沸、蒸发、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硫酸铝钾成品。

4.氢氧化铝法将氢氧化铝溶于硫酸,再加入计量的硫酸钾溶液加热反应、经过滤、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硫酸铝钾成品。

5.将18.37g硫酸钾溶于70g100℃的水中,另将70.24g十八水硫酸铝Al2(SO4)3·18H2O溶于60g100℃的水中。趁热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不停的搅拌下使混合液慢慢冷却。当溶液冷却到20℃时,可获得约85g十二水硫酸铝钾的结晶。

6.采用重结晶法。将工业品硫酸铝钾加水溶解,然后经净化、除杂质、过滤、浓缩、结晶、离心脱水、干燥,制得硫酸铝钾。

展开阅读全文

硼氢化钾制备方法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硼氢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吸湿性强,容易吸水潮解,在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硼氢化钠常用做还原剂。那么硼氢化钾制备方法有哪些呢?硼氢化钾的用途又包括什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硼氢化钾制备方法

硼氢化钠法:先按氢化钠硼酸甲酯法制得硼氢化钠碱性溶液(即水解工序所得的水解液),然后计量打入结晶罐中,搅拌下加热至60℃,并加入氢氧化钾保温1h;接着冷却,静止12h;离心分离后,用乙醇洗涤晶体,在80℃下干燥16h,制得硼氢化钾成品。其反应过程你如下:

H3BO3+3CH3OH→B(OCH3)3+3H2O

Na+H2→2NaH

4NaH+B(OCH3)3→NaBH4+3CH3ONa

NaBH4+KOH→KBH4+NaOH

硼氢化钾用途

主要用作还原剂,用于有机选择性基团的还原反应;用于醛、酮、酰氯化物的还原剂,以及用于制氢和其他硼氢盐。也用于分析化学、造纸工业、含汞废水的处理及合成纤维素钾等。

用于制药、纤维素的改良剂、纸浆漂白等。

醛类、酮类、酰氯类的还原剂。有机化合物中除去痕量醛、酮的过氧化物。制备氢及其他硼氢化物、乙硼烷。发泡剂。

用于有机选择性基团的还原反应;用作醛类、酮类和酰氯类的还原剂,能将有机官能团RCHO、RCOR、RCOCl还原为RCH2、CHR2、HOHR、RCH2OH等;也用于分析化学、造纸工业、含汞废水的处理及合成纤维素钾等。

展开阅读全文

氮化镁制备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氮化镁的化学式Mg3N2,绿黄色粉末或块状物,相对密度为2.712,800℃时分解,在真空中700℃时升华,氮化镁为离子型化合物,在水中迅速水解,那么氮化镁制备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目前氮化镁的制备主要方法有镁粉直接与氮气反应法、镁在氮等离子流中与氮反应法、在氮气氛下镁线圈爆炸法、低压化学气相成积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纳米氮化镁合成法等;最近G.Soto等人采用脉冲激光淀积的方法,在分子氮的环境中在Si衬底上制备同不同Mg∶N配比的无定型的氮化镁薄膜。这些方法因或成本高、或工艺流程长、或设备操作复杂、或氮化镁的产率比较低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工业化的生产。

虽然镁粉直接与氮气反应有工业价值,但氮化镁粉末的生产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且颗粒的形状不完整又容易结块,达不到工业质量要求。由于NH3比N2更易分解成为带有断键的N-,并且分解出的H2对MgO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故可以用氨气作为氮源。陈发勤等以液氨为氮源,采用镁粉直接氮化法制备氮化镁粉末,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热力学分析可知液氨比氮气更容易与镁粉反应而制备氮化镁;在600℃、氨气气氛下保温1h,然后升温到800℃,氨气流量500ml/min,氮化时间1h,可以制备出纯度高、粉末粒子均匀的高质量氮化镁粉末。

展开阅读全文

氟化铵制备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氟化铵是一种离子化合物,该产品在达到升华以后得到的是六角形柱状结晶,容易发生潮解,很容易溶于水,在水中显示弱酸性,不溶于丙酮和液氨,可以很好的溶于醇,那么氟化铵制备步骤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向质量浓度8-50%氟化铵溶液中加入氨水或液氨除去原料中的氟硅酸铵杂质,氨水或液氨的添加量为理论量的120-200%,反应10-60min,氟化铵溶液中的氟硅酸铵经氨水或液氨氨化后化生成二氧化硅沉淀;

(2)向上述步骤(1)处理后的氟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除去硫酸盐杂质,为了不引入钡盐杂质,氢氧化钡的加入量为理论量90-99%,氢氧化钡使氟化铵溶液中的硫酸盐生成硫酸钡沉淀,同时氢氧化钡也可以与步骤(1)中未脱除干净的氟硅酸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六氟硅酸钡沉淀,反应10-60min,过滤经过处理后的氟化铵溶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硅、硫酸钡和六氟硅酸钡沉淀,滤液为氟化铵溶液;

(3)将滤液在真空度为-0.092--0.030Mpa,温度为25-106℃下,加热浓缩36-65min,待溶液突然析晶后停止加热;

(4)将析晶后的氟化铵溶液转移到结晶器中,结晶温度控制在-10-25℃,结晶结束后对氟化铵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氟化铵滤液,得到的氟化铵晶体在60-95℃之间下进行干燥处理,经干燥处理后,即得到高纯氟化铵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碱式碳酸铜为孔雀绿色细小无定型粉末,不溶于水和醇。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钾,那么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硫酸铜法。操作方法:将小苏打配成相对密度1.05的溶液,先加入反应器中,于50℃时,在搅拌下加入经精制的硫酸铜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0~80℃,反应以沉淀变为孔雀绿色为度,pH值保持在8,反应后经静置、沉降,用70~80℃水或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液无SO2-4止,再经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碱式碳酸铜成品。

2、硝酸铜法。操作方法:电解铜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铜后,再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经洗涤、分离脱水、干燥,制得碱式碳酸铜成品。

3、以硝酸铜和碳酸钠为原料,配制等物质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铜和碳酸钠水溶液,边混合边搅拌,此时即生成蓝绿色胶状沉淀,室温下继续搅拌,即可生成结晶状物质,过滤后,在空气中干燥。便可得到组成为的产品。或者也可用五水合硫酸铜或一水合乙酸铜及碳酸钾为原料制得同样的目的产物。

4、在一大的硬质玻璃管中,封入等物质的量的三水合硝酸铜和碳酸钙粉末,安装一水银压力计,加热使管中物料熔化。如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达到505~808kPa时,即生成组成为2CuCO3·Cu(OH)2的产品。

5、在搅拌下将硫酸铜溶液加入50%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反应温度为70~80℃,硫酸铜的加入速度以生成的CO2产生的泡沫不溢出为宜,保持反应液ph=8,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煮沸10~15min,碱式碳酸铜会迅速沉淀下来。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分去,沉淀用70~80℃水或去离子水洗涤至不含SO42-离子,然后离心分离,在80-100℃下干燥,即可。

6.铜做正极,放入浓碳酸钠水溶液中,用直流电电解,正极上即生成碱式碳酸铜。

展开阅读全文

无水硫酸铜制备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无水硫酸铜是重要的无机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农业、饲料、水处理、电镀、催化剂、油漆、选矿等行业,那么无水硫酸铜制备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硫酸法:一种方法是将硫酸与铜混合加热,此方法由于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因此实际应用较少

另一种方法是将铜粉在600~700℃下进行焙烧,氧化成为氧化铜,再经硫酸分解、澄清除去不溶杂质,经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制得硫酸铜成品;

2、电解液回收法:废电解液(含Cu50~60g/L,H2SO4180~200g/L)与经焙烧处理的铜泥制成细铜粉进行反应,反应液分离沉降后清液经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硫酸铜成品;

3、化学浓缩结晶法:采用低品位氧化铜矿,粉碎至一定粒度,加入硫酸浸渍,加入溶铜沉铁剂,获得铜铁比大于100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加入化学浓缩剂进行浓缩,排走70%~90%的水分,最后经蒸发、冷却结晶、分离、风干,制得硫酸铜成品;

4、将五水合硫酸铜置于瓷皿中,于通风良好处,在砂浴上加热,温度不高于220℃。不断搅动,直至蓝色全部消失为止。将制得的白色粉末研细(如制品呈灰白色证明加热过度)即为无水硫酸铜;

5、回收法:回收氮肥厂合成氨原料气时铜洗塔中醋酸铜氨溶液中的铜化合物沉淀物(习惯上称之为铜污),在700℃焙烧后,经氧化成氧化铜后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展开阅读全文

熟石灰制备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又分为生石灰与熟石灰,那么熟石灰制备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1、石灰消化法:将石灰石在煅烧成氧化钙后,经精选与水按1:(3~3.5)的比例消化,生成氢氧化钙料液经净化分离除渣,再经离心脱水,于150~300℃下干燥,再筛选(120目以上)即为氢氧化钙成品。

2、将试剂氯化钙溶于水中,制得25%的水溶液,加热至80℃,然后分次加入滤过的30%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超过理论量30%),反应得到氢氧化钙,所得浆状混合物经抽滤后洗涤,先用0.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去大量氯离子,然后用蒸馏水洗至氯离子合格。

3、扩散法:首先配制两种溶液,一为30g重结晶的CaCl2·6H2O溶于50mL水中;一为12gNaOH溶于50mL水并滴加少量Ba(OH)2的沉淀碳酸盐。将两种溶液分别装满两个50mL的烧杯中。将两个烧杯小心地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烧杯距离容器的上缘2cm,盖好容器盖,静置4周后有1cm左右的针状结晶生长出来,收集过滤,快速水洗,再依次用稀盐酸、水、乙醇、乙醚洗涤,最后在短时间内于110℃进行干燥。

4、将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与钙盐的水溶液作用可得氢氧化钙。将46g四水硝酸钙溶于经过煮沸排除气体的500mL的蒸馏水中,冷却至0℃,边振荡边分多次加入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不含CO2),滴加过程中保持溶液为0℃,过滤分离析出的Ca(OH)2沉淀,用12L水分若干次倾析洗涤,吸滤沉淀在硫酸(相对密度1.355)干燥器中真空干燥20h可得Ca(OH)2。

展开阅读全文

化学知识点:气体实验室制备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遵循它的规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1、注重双基知识,突出重点。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技能缺陷和漏洞,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认为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因此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还没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偏题、难题,搞题海战术,实际上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强调“双基”的同时突出重点,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水的污染、人的呼吸是缓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饮料……要学好化学,必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

学习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科技前沿。将化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环保知识、时事政策、能源和有关经济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初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而且缺少简单的规律。因此,常常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进行整理、归纳,把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使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更加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好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防晒产品制备的新选择

全文共 1808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市场上有很多的防晒产品,但消费者仍然在寻找更能符合他们诉求的新产品,例如:卓越的稳定性,温和,独特的肤感,高SPF且全波段的防晒,防水性能,易于使用,多功能性等等。随着消费者诉求的增加,快速上市的要求,以及配方成本的考量和法规的压力,配方师在设计新的防晒产品时,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挑战。

膜的透气性测试

A. 样品制备

a) 把成膜剂放入硬质塑料板并过夜晾干成膜。

b) 在室温下干燥12小时后,小心地揭下在硬塑料板上形成的薄膜。

c) 用所形成的薄膜从顶部封紧含有水(175克)的烧杯,并用橡皮筋套紧。相同的方法用保鲜膜封紧另一烧杯,作为参照。在防晒产品的市场中,有四大类产品:日光防护、晒后修复、抗水性和美黑。日光防护是最大的一类。为了到达高SPF且全波段防晒效果,添加高剂量的防晒剂是常规的手段,但与此同时,将带来稳定性的难题。因此所制备的面霜和乳液,有着较厚重的肤感和难以铺展的特性。消费在不以性能为代价的前提下,愿意选择质地较轻的或喷雾类产品。

有着较高含量乳化剂、低粘度、稳定喷雾的配方,尽管可以降低高含量有机防晒剂所带来的厚重肤感,但同时,高含量的乳化剂使用也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防晒剂渗透至皮肤的问题。另外,使用传统的喷雾产品时,液滴可能流淌过快,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使用上的麻烦。对于消费者来说,适当的流淌速度和覆盖范围的连续性是很重要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展示如丙烯酸(酯)类/C10-30 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高分子乳化剂在低粘度的防晒配方,如乳液和喷雾类产品中如何使用,提供卓越的乳化和稳定性能的同时,提供令人清爽的肤感和温和的性能。

“成本、易于使用、外观和性能”,是开发防水配方时不得不考虑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着重介绍抗水性的研究。通过一个易于使用的水相分散成膜剂,从而提高配方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同时提供较轻的的肤感以及与防晒剂协同增效。

稳定性测试

温度: 4℃, 25℃, 45℃ 或者 50℃

周期:24小时,3天,4周,8周和12周

冻融:-18℃(8小时);25℃(16个小时)

循环:最少3个循环,最多5个循环

产品规格:粘度,pH值,颜色,气味,外观

离心试验:15分钟,2500rpm, 25℃

紫外吸收测试

在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防晒产品至10ppm,将稀释后的防晒剂放入一个1.0厘米的比色皿。使用乙醇作为基准,SCINOS-3100紫外吸收光谱仪测量稀释防晒产品的紫外吸收。如果吸收光率不小于1,需要进一步稀释。

防晒产品抗水性能评估流程

A.样品制备

a) 切割8.3厘米X4.9厘米玻璃片。用200目金刚砂砂纸在一侧表面打磨。

b) 将用10%的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和去离子水冲洗清洁好的玻璃片,放置37℃烘箱2小时。

c) 戴上橡胶手套从烘箱中拿出。使用分析天平(0.1mg)来称量并记录其重量为W0。

d) 用1.0毫升的塑料注射器取0.15毫升低粘度防晒产品在均匀滴在玻璃片上粗糙的一面上,并涂抹均匀。去除过量的防晒产品。放入37℃的烘箱中干燥2小时。

e) 干燥2小时后,从烘箱中取出玻璃片并让它在干燥器内冷却,称重并记录其重量为W1,W1-W0为防晒薄膜的重量。

B.浸泡试验(抗水性)

a) 在600毫升烧杯中充满500毫升的试验介质(去离子水或合成的汗水),温度控制在34~35℃。

b) 让玻璃片浸泡在试验介质中,固定玻璃片并且避免与大烧杯侧壁碰撞。使用磁力搅拌器,IKA®的C-MAG HS4,搅拌约50转,同时加热维持温度,搅拌按钮应调至“1”档的位置。将根据测试要求,决定测试时间(40分钟,80分钟,或4小时)。

c) 慢慢地把玻璃片从测试介质中取出,然后把它放回37℃的烘箱2个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测量其重量,并记录为W2的。(W2 - W0)是滞留薄膜的重量。

B.浸泡试验(抗水性)

a) 在600毫升烧杯中充满500毫升的试验介质(去离子水或合成的汗水),温度控制在34~35℃。

b) 让玻璃片浸泡在试验介质中,固定玻璃片并且避免与大烧杯侧壁碰撞。使用磁力搅拌器,IKA®的C-MAG HS4,搅拌约50转,同时加热维持温度,搅拌按钮应调至“1”档的位置。将根据测试要求,决定测试时间(40分钟,80分钟,或4小时)。

c) 慢慢地把玻璃片从测试介质中取出,然后把它放回37℃的烘箱2个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测量其重量,并记录为W2的。(W2 - W0)是滞留薄膜的重量。

d) 本评估用滞留薄膜比来代表抗水性:(W2-W0)/(W1-W0)X1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