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内科

内科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内科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内科问题。

分享

浏览

5240

文章

7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哪些你知道吗?神经内科常见的治疗方式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欢迎阅读。

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颞动脉炎、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炎、偏侧面肌痉挛、多数脑神经损害、单神经病及、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脊髓疾病

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朊蛋白病、艾滋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

脑膜炎

结脑=脑膜刺激征+结合症状(低热盗汗)

病脑=脑膜刺激征+病毒感染(发热)

化脑=脑膜刺激征+化脓(高热)

流脑=脑膜刺激征+冬春季节+皮肤黏膜瘀点淤斑

乙脑=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夏秋季节

肌肉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多发肌炎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颅脑损伤性疾病

1.脑震荡=短暂意识丧失(昏迷时间几分钟)+逆行性遗忘

2.急性硬膜外血肿=脑外伤+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昏迷)+CT梭形血肿

3.硬膜下血肿=持续性昏迷

4.脑疝=瞳孔散大+心跳呼吸骤停

脑血管疾病

1.脑出血=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位体征

2.脑血栓=安静状态发病(冠心病、高脂血症)

3.脑栓塞=发病急+心脏栓子(亚急性心内膜炎)

4.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脑膜刺激征+CT

5.脑梗死=高血压病史+偏瘫+CT未见病灶

展开阅读全文

就诊心内科患者中2成有糖尿病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就诊内科患者中2成有糖尿病。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陈韵岱教授牵头进行的PIONEER项目,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通过筛查血糖,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18.64%,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9.87%,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为9.2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为14.81%。

该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1家符合资质的综合医院心内科,且具有较高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及冠心病患者,在随机血糖检测后,对空腹随机血糖≥6.1mmol/L和餐后随机血糖≥7.8mmol/L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人体测量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11家中心共入组7778例患者,其中进行OGTT筛查的患者为3019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为1287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8.64%,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9.87%,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为9.2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为14.81%;符合糖耐量减低(IGT)诊断标准的患者为996例,IGT患病率为14.43%。经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初筛后,预约OGTT筛查的患者为3861例,实际进行OGTT筛查的患者为3019例,占预约人数的78.2%。

陈韵岱教授强调,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建议对心内科就诊的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OGTT筛查,以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防止空腹血糖正常的已患有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心血管病患者漏诊。采用OGTT试验进行糖尿病筛查是可行的,患者的依从性较佳。采用6.1mmol/L和7.8mmol/L作为筛查切点时,糖尿病的漏诊率较低,而误诊率较高,因此关于OGTT筛查切点的选择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糖尿病足的内科和外科治疗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的内科外科治疗。

糖尿病足对患者伤害较大,对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合理的预防和正确了解治疗方法:

减压用的特制鞋垫和鞋

①每天洗脚,温水(

②干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③干皮肤涂润肤霜,避免在趾间;不宜用爽身粉;

④洗脚后仔细检查有无皮肤病变;及时就诊;

⑤不要自行处理或修剪病变处;⑥不要赤足走路;

⑦不要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热源温暖足部;可用厚毛巾袜;

⑧每日做小腿和足部运动;

⑨每年专科检查脚部一次,包括感觉和血管搏动。

1.内科治疗:

①控制高血糖:胰岛素和或降糖药物,以胰岛素治疗为首选;②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山莨菪碱+盐酸普鲁卡因、川穹嗪等;③改善神经功能:弥可保等,抗氧化:a-硫辛酸;④降低血脂:他汀类药物;⑤局部清创;⑥应用有效抗菌素:开始为广谱、联合、有效的抗菌素,培养结果出来后,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⑦有条件结合高压氧及中药等。

(1)创面的局部处理

切除溃疡及溃疡下骨性突出物,祛除死骨或感染部分--减压,可用鞋垫、鞋和靴子、石膏托、吊带、拐杖/助行器械、轮椅、休息等措施减轻压力;感染控制后,行受累关节的复位及融合术;对于皮肤缺损较大的溃疡可以考虑皮肤移植;

血管球囊扩张再通术前后血流变化

(2)血管再通

糖尿病足患者多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对于下肢血管管腔闭塞大于50%的患者可以行腔内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或置换,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远端小动脉旁路移植等手术。

(3)截肢

血管完全闭塞或严重感染保守治疗无效且危机生命者,可行截肢。

3.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方法,国内外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进展。

干细胞分为取自自体骨髓和外周血2种,注射方式也分为局部肌肉注射和血管腔内注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宣武医院报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行肌肉局部注射:小腿疼痛缓解率>90%,足部疼痛缓解率87%,近期冷、凉觉缓解率100%;血管腔内注射:疼痛缓解率100%;而且他们发现疗效与细胞数有关,细胞数108效果好。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总疼痛缓解率83.6%,总冷感缓解率91.7%,总麻木缓解率75%;观察发现39.8%患者ABI增加,89.2%患者TcPO2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缩小;术后血管造影评估:72.9%有侧枝血管形成,18.1%降低了截肢平面。

干细胞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越来越广泛,国内许多单位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但各个中心所应用方法不尽相同,疗效也有待于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推广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宝宝肚子疼外科内科急腹症要区别对待吗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肚子外科内科急腹症要区别对待吗?小宝宝肚子疼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是,肚子疼背后的病因却有很多很多。当父母的如果了解宝宝肚子疼的大致原因和分类,在面对宝宝肚子疼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外科、内科急腹症要区别对待

肚子疼在医学上称为急腹症。小宝宝肚子疼的原因很多,比如着凉、急性肠胃炎,等等,但危险性最大的一些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有三种:肠套叠、肠梗阻和阑尾炎,这几种病千万不可耽搁,否则后果堪忧。

肠套叠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其是6~12个月的孩子。肠套叠发作时,婴儿会突然哭泣,几分钟后停止,但过了几十分钟又开始剧烈疼痛,这样反复多次。此外,呕吐、肚子上有鼓包、血便等也是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肠梗阻的主要症状是肚胀、不放屁、不能大便。得阑尾炎的宝宝会有明显的肚子疼、肚子胀,还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家长们容易感到疑惑的是:怎么把外科急腹症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普通肚子疼加以区分呢?一般来说,内科腹痛的疼痛特点是痛后一切正常,小孩可以正常玩,正常吃喝;外科疾病就不一样了,只要出现疼痛,孩子精神状态就变差,不能玩也不能吃了,而且疼痛时间长,大多是持续性的。另外,如果宝宝肚子疼的时候伴有发烧,可以通过腹痛和发烧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判断:外科腹疼一般是先腹疼后发烧,像阑尾炎,先肚子疼,6个小时甚至到十几个小时后才伴有发烧,而且开始不会烧得很高;内科腹疼是先发烧再腹疼,或者腹疼和发烧同时出现。

家长如果拿不准,那么只要发现孩子疼得比较厉害,而且是越来越重的肚子疼,就赶快先带孩子去外科,先把外科急腹症排除了再来考虑其他的病症。这也算是“外科优先”吧。

展开阅读全文

内科疾病较常见有哪些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内科疾病较常见有哪些?肾脏疾病可分为外科性疾病和内科性疾病。前者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例如多囊肾、膀胱外翻、尿道裂等等,其他外科疾病还有尿路结石、包茎等等,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手术治疗。内科疾病较常见的有:

(1)肾炎---分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是小儿中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浮肿、少尿或无尿、血尿和高血压,往往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和链球菌感染病史。

(2)肾病综合征--除有浮肿外,尿液检查在大量蛋白尿,外观尿液泡泡多,血液检查胆固醇高,血总蛋白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

(3)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急性期可有发热,尿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这时应抓紧治疗,否则可造成慢性炎症而引起反复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肾内科医生的护肾秘诀 赶紧学起来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补肾,很多人都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知道如何正确补肾,也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对肾脏有伤害的,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很好办,我们来看一看肾内科医生的意见就可以了,接下来的内容都是经过总结的,全是满满的干货哦~

肾脏是我们身体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器官,如果肾脏这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那么对我们的身体肯定是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我们很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劳,有的还会出现头晕等情况,所以说保护肾脏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如何正确补肾?

首先,我们一定要经常活动腰部,因为这样是可以让我们的腰部气血能够循环畅通的,也能让肾气得到不断的充养,适宜的运动能改善体质,活跃思维和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除此之外,我们在疲劳的时候也要多吃一些含有铁、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木耳、大枣和乌鸡汤等等,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喝一些酸奶,也可以吃一些山楂。

也可以多做一些按摩腰部的活动,这些运动时可以补肾纳气的,我们可以给脚心做按摩,刺激一下脚心,中医理论上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是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体的,还能预防早衰,并且能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强我们的食欲。

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就算是我们的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睡觉的时候也一定要按时休息。

补肾误区不要碰

1.拒绝顿顿大肉

很多人一顿饭没有肉感觉味同嚼蜡不像是吃饭,其实大鱼大肉的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血尿酸异常,伤害肾脏健康的。

2.喝太多碳酸饮料

大部分的男士和小孩都是不爱喝平淡无味的白开水的,反而对于汽水和可乐等碳酸饮料或者咖啡等饮品百般的喜欢,但是这些饮料当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往往是会导致血压上升的,而血压过高就是伤害肾脏的重要因素之一了。

3.腰痛不等于肾虚

很多人觉得腰痛就是肾虚,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腰痛并不是肾虚,仅仅是用补肾的方法来治疗腰痛,是会延误到病情的,所以当腰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腰痛的根本原因,而并不是所有的腰痛都和肾虚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内科用药谨记事项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内科用药记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带你了解下吧,希望你喜欢!

内科用药谨记事项四、驱虫药

系指凡以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为其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驱虫药,如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芜荑等。主要用于肠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

1.此类药宜空腹时服,使药力较易作用于虫体,以收驱虫之效。

2.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如桃、李、香瓜,或猪、牛、羊肉等,以免影响药效。

3.此类部分药物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以免损伤正气,而剂量不足时又达不到驱虫目的,因此小儿用药时应根据其体重、年龄而遣药;在发热或腹痛较剧时,暂时不宜使用。孕妇、老弱患者均应慎用。

4.此类药损伤脾胃,故服后应注意调理脾胃,可服人参健脾丸,若有食积者,可服保和丸之类消导。饮食宜淡而又富有营养,进餐应少量多次,饮食宜温热,尤其是小儿,不可吃冷饭,以免再次损坏脾胃。

内科用药谨记事项二、泻下药

系指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根据其作用与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润下药如大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芫花及巴豆等。其中攻下逐水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

1.服峻下逐水药后,可能出现剧烈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服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如患者精神紧张甚至恐惧不愿意接受治疗时,要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以解除思想恐惧引起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2.服药后若腹痛剧烈,泄泻不止,或腹泻不多,但频繁呕吐,大汗淋漓,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应及时到附近医院向医生说明,以便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

3.此类药易伤胃气,奏效即止,慎勿过剂。

内科用药谨记事项一、解表药亦称发汗药

系指凡通过发汗解表令人体出汗,以至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之为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生姜、薄荷、紫苏、桑叶等。

1.服用该类药后,当立即卧床休息,根据季节如天气冷者盖厚棉被,热天盖毛巾被,或添加衣服,或用热水袋保温,目的是帮助出汗。夏季要注意空气流通,以防室内闷热,但应避免穿堂风;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凡发汗,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以免损耗阳气和津液,若以发汗达消肿者,只可适当多汗,此“汗为心之液”之故,尤其是温热毒邪受侵,汗过最易耗伤津液,应掌握分寸。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严防汗过发生虚脱、厥逆等症。

2.若汗出不止,可用煅龙骨、煅牡蛎粉、生黄芪粉各9克,粳米粉30克,共混合过筛,均匀后用布包,扑之,汗后应用干毛巾擦干,更换汗衣,但应严防当风受凉。

3.服药后应认真观察有无汗出,出多少,汗液性质以及面色、体温、脉象的变化。

外科用药谨记事项

外科常见病很多,这里仅对常见的扭伤、挫伤、刀割伤、烧伤、烫伤以及创口感染等外科用药,谈几点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1.对—般的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给予冷敷降温以减轻出血、肿胀、疼痛,大约1-2天后受伤部位伤口已经凝结,再改用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加速其愈合。同时还可选外用膏药贴敷局部,也能帮助症状缓解。

2.对皮肤破损的出血性外伤,处理原则是快、早、彻底。一般的小伤口,无明显污染,立即用创可贴贴敷; 若伤口较小时,用干净的布加压包扎好,以减少出血、防污染,立即到就近医院给予清创术,清创术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最好。

3.发生烧伤、烫伤怎么办?对浅表性烧、烫伤,如备有獾油、京万红、烫伤膏最好。如没有应及时取适量的豆油、香油、酱油、黄瓜汁等任何一种涂在患处,可防止创面起水泡和感染。如出现疼痛,可用米醋涂抹患处止痛。一旦出现水泡,当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水泡抽吸渗出液。

4.对一般感染性创口的处理,除局部清创、消毒外,必要时口服抗菌素。

内科用药谨记事项三、涌吐药亦称催吐药

系指凡以促进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而谓之涌吐药,如瓜蒂、藜芦、常山等。

1.此类药作用强烈,大都具有毒性,副反应较大。在使用时,当注意用量,一般可采用小量渐增的方法。

2.服药前,用宽布条或长毛巾紧束脘腹,服药后10~20秒钟不吐时,可用洁净的鹅毛或手指轻轻触及咽喉部或多饮热开水以助药力,吐后松解皮带。若昏眩或呕吐不止,应及时予以解救。张子和指出解救方法道:“吐至昏眩,慎勿惊疑,……如发头眩,可饮冰立解,如无冰时,新汲水亦可。”又说:“如藜芦吐者,不止,以葱白汤解之;以石药吐者,不止,以甘草、贯众解之;诸草木吐者,可以麝香解之。”

3.呕吐以祛除病邪和积滞为度,切勿过量,以免过度耗津伤气。心脏病、失血症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体质虚弱、老人、小儿、妇女胎前产后,以及素患头眩、心悸、劳嗽喘咳等证,均当忌用。若非用不可,务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观察下进行,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吐后当休息,不宜马上进食,尤其油腻、煎炸、质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俟肠胃功能恢复,再饮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胃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