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元

下元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下元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下元问题。

分享

浏览

6885

文章

52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全文共 170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在下元节这一天,北京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这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豆沙包子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指下元诞、下元水官节、完冬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其来历与道教有关。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碧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中元节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

上元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所以很多人认为是鬼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在下元节的时候还有祈愿神灵的风俗,下元节与道教有关,道家三官,下元节对应的是水官,下元节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

下元节在南方人可能较为熟悉,因为十月十五这天为水官生日,南方人多傍水而生,平常的习作也多以水稻、捕鱼为主,水官在江南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下元节也是汉人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时正值秋收,除了以祭品为水官庆生,人们还会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习俗与民俗活动

全文共 276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也就是我国下元节。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那这个节日有什么民俗活动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下元节习俗与民俗活动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 下元节习俗与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吃节令食品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做下元节的时令食物——麻腐包子。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油香细软,十分好吃。

●下元节的讲究和禁忌

下元节禁忌

时间讲究

下元节在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把家中打扫干净,然后沐浴之后穿着合适的服饰,准备祭祀物品。一般的祭祀物品除了鱼肉、水果等等,还要准备祭酒。最后在下元节的晚上,月出之后焚香、祭酒为好。

准备礼节

根据传统的民间风俗,下元节这一天还要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如果是家中进行祭下元水官的活动,除了准备好相关的祭品,而且要在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

祭祀注意

下元节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敬重,归于一种精神上的寄予。但凡是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干净,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传达给亡人。

寺庙礼仪

下元节也是道教的修斋日之一,如果打算去寺庙祭拜,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礼仪、禁忌。例如说在穿着上一定要朴素、庄重、清净,穿着不要过于奇异,也不可过分暴露。

水色活动

在下元节这天很多地方会进行“水色”等活动,也就是在户外祭下元水官。在古时候人们会穿着汉服乘彩船巡游,一般船上会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在月亮出来的时候,依次进行祭下元水官,并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

主要对象

水官大帝禹是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在这一天会下凡为民解厄。所以下元节祭祀的主要对象为:身体不适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遭遇变故的去世的亲友等等。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

1、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几项重要的元宵节民间习俗。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3、下元节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下元节很多人会感觉到很陌生,对这个节日没什么了解,下元节已经逐渐被遗忘,其实这个节日还是有一些禁忌的。今天小编整理了下元节的禁忌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下元节有什么禁忌

下元节当天不能做的事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下元节有什么注意事项

1、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2、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3、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4、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5、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下元节的习俗

祭祀祖先

下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并称“三元”,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下元节,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祈愿神灵

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人家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在福建省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教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下元节这一天,去附近的道教观中参加修斋仪式。

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也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民间就有下元节必须吃荤菜的礼俗。民俗云:“早吃糍粑晚吃鱼”,在下元节这一天,早上一般吃糍粑、麻糍、芋子包等等。到了下元节祭祀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丰盛的菜肴,像羊肉、鱼肉、猪肉等等,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下元节的介绍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起源和风俗

全文共 219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有上元节、中元节还有下元节,今年的11月8日是下元节,但你知道下元节的起源风俗是什么吗?今天小编整理了下元节的起源和风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下元节的风俗

1、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2、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3、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下元节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下元节是要祭“大禹”吗?

说道三官大帝,这是我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信仰之一,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当中的三位天神。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当中都有着“三官堂”、“三官庙”或是“三官殿”这样的位置。三官,就是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也有说法说他们就是尧、舜、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三官大帝降临人间的日子,分别称作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上元节很著名,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在七月十五,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是鬼节;唯独下元节,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下元节的日子是:农历十月十五。

当然,知道的人少,不代表就没有什么意义。三官大帝各司其职。总的来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也基本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进庙磕头的心态,只不过一般人都把这三种心态混为一体了,很少单独剥离出来。

学术上普遍的观点是,三官信仰源于古代对于天、地、水的祭祀。《仪礼》的《觐礼》篇就说:“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讲的就是祭祀的方法,是火祭。直到东汉时期,张天师将这种方式引入道教科仪,驱灾治病。再往后,民间对于三官的信仰,就越来越昌盛了。

神仙过生日,往往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神仙生日的时候去祈求,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节日。所以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生日,就成了下元节。

水官大帝,也叫旸谷帝君,传说中是大禹的化身,估计是从大禹治水那里来的。神仙体系里有大帝名号的挺多,但是在凡间真正做过帝王的,其实还真不多,水官大帝可以算一个。

不过我们还是要严肃地强调一下,水官大帝隶属太清境大赤天,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而不是说人家是从水里冒出来的。同理,地官大帝是隶属上清境禹余天,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每年十月十五的时候,水官大帝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这就是俗称的水官解厄。

其实,水官解厄对于现在的人,意义甚至要比赐福和赦罪还要大。无辜者的无力或者无奈,仿佛就是一种厄运在缠绕。甚至有时候觉得犯太岁啊、流年不利啊、甚至水逆之类的,都不至于让人运气坏到这个地步。所以,在下元节来的时候,还是希望水官大帝能有一些作为吧。解厄真的可以算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了,有时候真的不需要过得多好,只希望能够平静地活着。不过,话虽如此,人就算各有其命,终归也得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要太不在乎也不要心存侥幸。否则总有一天,大难临头,你就是跟水官大帝再怎么套近乎,人家也未必愿意和你谈笑风生。

下元节的起源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有哪些禁忌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大家知道下元节都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下元节有哪些禁忌_下元节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喜欢!

下元节习俗与禁忌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这天是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吃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下元节的禁忌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4、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5、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6、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7、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风俗习俗有哪些_下元节的传统习俗

全文共 265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我国的下元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自然会有很多风俗了,那么下元节都有哪些风俗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下元节的风俗习俗有哪些_下元节的传统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下元节风俗

下元节习俗

下元节的传说

下元节的传说

历的每年十月十五为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又叫下元诞、下元水官节等。这一节日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每当下元节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返回目录

下元节习俗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返回目录

下元节风俗

1 、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

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 、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

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

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 、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

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4 、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

禹的纪念场所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5 、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

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6 、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

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7 、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

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来历与传说

全文共 277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大家知道下元节的由来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下元节的来历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下元节的来历与传说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这一节日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对应的日子也被人们称之为三元,也就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下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糍粑

客家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等。

2、麻腐包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米果,糍粑,芋子包之类的食品,谓“做完冬”。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据说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是以麻籽和黄米制成,拌上萝卜、洋芋、葫芦为馅,就可以蒸成麻腐包子。

3、豆泥骨朵

北京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豆泥骨朵”就是红豆沙包子。现在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红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4、粘豆包

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下元节这天满族地区有做黄豆包吃的习俗。

5、芋子包

芋子包是客家人的经典美食之一,农村常在下元节做芋子包。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芋子包由芋头或马铃薯作为主料,蒸制而成。芋头又称芋艿,味甘,性平,能益脾胃,但每次不宜多食,且腹胀气滞者不宜食用。

6、墨鱼

墨鱼刚好是十月份上市。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推荐用墨鱼、香菇、黑木耳、紫菜等制作的墨鱼汤,冬季食用增强免疫力。

7、米果

米果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工艺和配方制作而成的米类休闲食品。神农氏在潮州被称为“五谷主”,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8、莲藕

下元节时,秋燥未尽,冬寒刚起。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鲜藕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煮熟后更容易消化,下元节可搭配萝卜、玉米等煲一款冬季养生汤。

9、麻糍

麻糍是以糯米、芝麻、糖做成的特色小吃。每当下元节前后,在温州老城一带就会出现挑着担卖麻糍的人。因为麻糍与当地方言‘无事’同音,有平安无事之意,寄托着亲人平平安安,事事顺心,所以麻糍非常受大家欢迎。

下元节的习俗

祭祀祖先

下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并称“三元”,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下元节,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祈愿神灵

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人家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在福建省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教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下元节这一天,去附近的道教观中参加修斋仪式。

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也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民间就有下元节必须吃荤菜的礼俗。民俗云:“早吃糍粑晚吃鱼”,在下元节这一天,早上一般吃糍粑、麻糍、芋子包等等。到了下元节祭祀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丰盛的菜肴,像羊肉、鱼肉、猪肉等等,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

全文共 1965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的来历传说你知道吗?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一起来看看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欢迎查阅!

下元节吃什么

1.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

2.麻腐包子

人们吃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

3.“五谷主偶像”米果

农历十月十五为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4.芋仔包

十月十五下元节,农村常做芋子包。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说的就是芋子包。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

〈〈〈返回目录

下元节的来历与传说

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返回目录

下元节要干嘛

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家打楼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称“做完冬”。也有些乡村打醮祀神,请亲友看戏,捉傀儡。

在福建宁化“下元节”要前往佛庙烧香。农家普遍要打糍粑分送亲友,做些红烧肉等菜肴下酒,作为过节家宴。有的也请亲友同食。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糍粑的食用方法很多,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有用红糖和白糖做佐料的。糍粑可用油煎炸,也可用炭烤,还可用微波炉加热。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返回目录

下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1、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2、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3、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1630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的来历传说你知道吗?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一起来看看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欢迎查阅!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下元节文学记述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沁园春》无名氏(宋)

冰壑平生,如伯伦狂,似希乐豪。喜欢书不用、菊茶明眼,登山不倩、藜杖扶腰。

豆粥萍虀,鱠羹鳞脯,湖海人常折简招。谁云老,有满怀风月,藏在诗瓢。

凌晨向鹄冲霄。道昴宿于今又应萧。记垂弧令节,恰当后日,下元好景,正属前朝。

冷胆如天,刚肠如剑,须把千杯寿酒浇。那堪更,是梅花时月,烂熳溪桥。

《鄱湖渔歌下元节五八初度》

虚龄称甲子,初度值霜天。

沧海帆方满,瑶池月正圆。

逍遥知鹤性,淡泊占松年。

可望期颐酒,霞杯醉寿筵。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祭祀祖先。下元节的起源与道有关。道中有三位官员,如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个官方机构的出生日期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原节”和“下元节”。

在下元节这一天,道观和寺庙被祭祀死者。另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天,民间有工匠祭祀炉神的习俗,炉神是皇帝,很可能来源于道的炉炼术。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下元节的由来

下元节源于道教。道家有上、中、下三元之说,到了魏晋南北朝,道家又把三元与三官联系起来,认为三官是天、地、水三官的别称,即天、地、水三官。

三官大帝分别对应于尧、舜、禹,下元水官,即以治水著称的大禹王。

三官节的诞生日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所以三官节又称“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的传说

水官由风泽之气与晨浩之精所组成,掌管江河帝万灵之事。每年10月15日,即来到人间,校戒罪孽,为人除害。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俗称是什么?

下元日、下元、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下元节习俗活动

1、祭祀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2、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3、莆仙民间祭亡灵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是哪一天你知道吗?下元节是一个严肃庄重的民族节日,庄重和内敛是节日的基调。此时所穿的节日汉服,应该适应这种节日氛围。一起来看看下元节是农历几月几日,欢迎查阅!

下元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节是鬼节吗

下元节是祭祀的节日,但是并不是鬼节。

下元节属于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主要是来祭天的,进入民国之后这个节日慢慢的就会淡忘了,这一天祭祀的主要是祖宗先人和下元水官,听起来这个节日就比较高大上,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杨万里

行尽葵堂西复东,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5、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6、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8、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宋·李复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买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缸暖微闻蝗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1、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下元节到底是不是鬼节讲解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不同的节日的意义还有习俗都有所不同,而在民间也有这样一些节日,让人分不清,那下元节是鬼节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下元节到底是不是鬼节讲解_下元节有什么讲究,欢迎大家查阅!

下元节是鬼节吗

下元节不是鬼节。下元节只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下元节是三官中水官的生日,所以大家应该在电视里看到过放水灯的场景,这个就是为了祈求三官赐福,保佑我们明年再大丰收。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举行庆祝的仪式来过下元节。下元节这一天的仪式非常的隆重,人们在这一天里都会放松心情,也代表着忙碌了一年,在这天来放松心情休息休息。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还有的地方用跳舞的形式拜祭灶王爷的习俗。随着一些古老节日的慢慢复兴下元节以后会慢慢的被更多的人熟知,所以就算是为以后做铺垫也要好好了解下元节的知识。

在古代,朝廷有在下元节这一天禁屠以延缓死刑日期的规定。而在民间,下元节这天,人们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享祭祖先;大多数人会在家乡的祖先堂、家庙等地祭拜,以求祖先保佑后世子孙免于灾难、平安成长。有些地区会专门进行神赛会,而有些地区在祭祀祖先时会为祖先送上纸制的寒衣元宝等物;当然了咱们国家这么大,一眼望不到边,难免会有地域差异,所以各地庆祝下元节的方式也各不一样。

下元节六大讲究

时间讲究

下元节在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把家中打扫干净,然后沐浴之后穿着合适的服饰,准备祭祀物品。一般的祭祀物品除了鱼肉、水果等等,还要准备祭酒。最后在下元节的晚上,月出之后焚香、祭酒为好。

准备礼节

根据传统的民间风俗,下元节这一天还要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如果是家中进行祭下元水官的活动,除了准备好相关的祭品,而且要在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

祭祀注意

下元节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敬重,归于一种精神上的寄予。但凡是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干净,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传达给亡人。

寺庙礼仪

下元节也是修斋日之一,如果打算去寺庙祭拜,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礼仪、禁忌。例如说在穿着上一定要朴素、庄重、清净,穿着不要过于奇异,也不可过分暴露。

水色活动

在下元节这天很多地方会进行“水色”等活动,也就是在户外祭下元水官。在古时候人们会穿着汉服乘彩船巡游,一般船上会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在月亮出来的时候,依次进行祭下元水官,并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

主要对象

水官大帝禹是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在这一天会下凡为民解厄。所以下元节祭祀的主要对象为:身体不适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遭遇变故的去世的亲友等等。

下元节为什么要祭祀先祖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这三个“元”节,即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下元节,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祭拜祖先活动。根据当地习俗进行。

2、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朋友们可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朋友们也可适当参加。

4、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朋友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5、最好在农历的十月十四开始连续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因为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

6、可参加当地的“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描写下元节的诗句有哪些

全文共 1676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下元节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节日,但是很多人现在都不过下元节了,慢慢的被人遗忘了。但你知道吗?在古代,下元节被大家称作是消灾日,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描写下元节的诗句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下元节的来历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十月十五就被称作下元节。

下元节在古书记载上有着丰富的说法,根据《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享祭祖先,这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在这个时候人们会进行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同时,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描写下元节的诗句有哪些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宋·李复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买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缸暖微闻蝗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杨万里

行尽葵堂西复东,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全文共 3066 字

+ 加入清单

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小伙伴们可有了解过?不妨一起来关注下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希望您能喜欢!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描写下元节的诗句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宋·李复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买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缸暖微闻蝗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杨万里

行尽葵堂西复东,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下元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莆仙民间

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莆仙民间许多人家会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烧香贡银,并让小孩子用烧着的香枝均匀地插成一片小方块,叫“布田”。这种习俗据说是祭“亡灵”,俗称“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叫“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说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同时又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等活动,就是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叩拜后焚化。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下元节的起源来历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为什么人不过下元节

民国时期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合并,此后民间不再过下元节,只过正月十五上元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了。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有关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下元节是中国古老的一个节日,和其他节日一样,下元节也有自己的风俗,那么你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有关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欢迎参阅。

下元节吃什么食物

我们就以首都北京来说,在下元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俗话说:“五谷主偶像”米果。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说到潮汕地区,就不得不提到客家地区,在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尝过糍粑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客家芋子包也是传统的食品之一,它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做芋子包就关键的就是它们的馅料,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下元节的寓意和象征

下元节的寓意和象征有:

下元节是三元节中的最后一元,也属于是一个月圆之夜,在这天,大多数的习俗都是围绕祭祀活动举行,反应了祖先崇拜文化,通过隆重的仪式,纪念已故亲人,并送去祝福,而且是以民族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元节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丰收的盼望,象征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下元节的来历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十月十五就被称作下元节。

下元节在古书记载上有着丰富的说法,根据《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享祭祖先,这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在这个时候人们会进行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同时,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下元节的历史

民间有在下元节这一天焚烧炉鼎炼药的习俗,这和下元节的历史和传说分隔不开,人们认为这是太上老君炼丹的日子。所以这是道教很在意的一个节日,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被称作下元节。因此可以看出来,下元节主要受到道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下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2023下元节禁忌有哪些

全文共 1802 字

+ 加入清单

盘点2023下元禁忌有哪些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了,中元节在古代的时候是一个比较繁华热闹的节日,不但会追思已故亲人,也会祈福。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2023下元节禁忌有哪些,欢迎参阅。

下元节有什么美食

下元节的美食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糍粑。糍粑是以糯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美食,在客家有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的俗话,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

麻糍。麻糍是以芝麻、糖做成的特色小吃。每当下元节时,在温州老城一带就会出现挑着担卖麻糍的人。因为麻糍与当地方言‘无事’同音,有平安无事之意,寄托着亲人平平安安,事事顺心。

下元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下元节的风俗习惯,大多数都和祭祀有关,道教中的斋法也是规定的休斋日之一,道教认为如果我们要仰仗神力,就需要多做好事,自身修行,所以也需要斋戒。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除了这些传统的栽法,也有吃蔬食节食,诵经,忏悔等一系列的活动。

下元节的美食传统

下元节的传统美食很多,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下元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客家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糍粑是以上等糯谷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粘豆包,又称黄豆包或豆包,这些食物能反应出,下元节是一个秋天丰收时候的节日。

下元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提出了“三元”的概念,把三官祭祀的时间固定下来,也就是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下元(农历十月十五),这三天被认为分别是天、地、水三官的生辰。在下元节,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在这一天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代时,下元节还有三天官方假期。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后代。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

古人在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清心示诚,称为斋戒。以前,人们会在空旷的原野放孔明灯,在河面上放河灯;或者焚烧“金银包”、纸钱等,来祭拜祖先亡灵;同时,也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让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祛除水患、农作物平安过冬。也愿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古代民间也有将水官视为“道德天君”,也就是“太上老君”的说法。民间故事中,“老君”最有代表性的法宝是炼丹炉,因此也被视为“炉神”,与炉相关的行业,比如铁匠等,也将太上老君尊为祖师爷,并在下元节这一天祭祀炉神。

2023下元节禁忌有哪些

家中祭祖和逝去的亲人的注意事项

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的注意事项

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

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

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

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

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

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下元节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下元节和中元上元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相比起中元节和上元节,下元节的名气很显然还是低了很多的,人们知道上元节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而中元节七月十五也就是鬼节,用来祭祀或者祭奠亡故的亲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下元节是什么。那么,下元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又是什么时候?下元节有什么样的习俗,该怎么过呢?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习俗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那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4、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二节食斋,三心斋。

下元节吃什么?

1、“五谷主偶像”米果。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俗称“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2、米果。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虽有敬祀,但不如上元节(元宵)和中元节(鬼节)热闹。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

3、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4、糍粑。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糍粑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筷子夹起来软软的,心里升腾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时可就别太心急,以免烫了口舌。尝一口更是口感味鲜,细滑沁甜,米香而不腻,好吃好吃。

5、芋仔包。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馅料是芋子包最关键的因素,把香菇、鱿鱼、葱花等放入锅里油炸,待香味四溢时舀起来,倒入切碎的菜料。

展开阅读全文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有应该都知道,在中国的节日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很多人都只知道上元节是元宵节,但是其实还有中元节下元节。那么关于这个“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都是什么时候呢?这些节日都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2、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3、下元节

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展开阅读全文

元宵节的别称是什么 上元节还是下元节

全文共 119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被称为元宵节。不过这天其实还有很多别的称呼,例如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等。现代是把假期放在了春节,元宵并不放假,但在古代,元宵节是一个非常盛大的日子,各种活动非常丰富。有一个问题困扰了大部分朋友很久,就是元宵和汤圆究竟是不是一个东西呢?有关它们的区别下面就来看看吧。

1、元宵节的别称

元宵节的别称是上元节。

在古代,起始的时间,均称为“元”如正月初一为“元日”,夜晚则称之为宵,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谐音于“圆”,故称为“元宵”。再者,根据道教“三元”之说,又称之为“上元节”、“元节”、“元夜”、“灯节”、“火把节”。

2、元宵节由来

①起源于民间。

因为农历的十五,是农历年的第一个十五,是月亮在新的一年中,第一次最圆的日子,所以在民间形成了”开灯祈福“的古俗。现在在中国的广大农村还盛行着“三十里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一般都会在正月十四日开始试灯,十五的夜为正灯。在民间,无论平时怎么节约,十五的这天在每间房子里面都会点亮各式各样的灯。并开展各种祈福活动,以示庆贺。希望全年团团圆圆,幸福快乐。

②起源于佛教。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对元宵节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汉明帝时期,汉明帝为了推动佛法,在全国下令,正月十五要在宫内与寺院里“燃灯礼佛”,后来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道教文化的加入,在全国逐渐形成了“元宵节”的习俗。自唐代开始,正月十五日,“元宵张灯”属法定之事。形成了中国及海外华人最重要的节日。

③纪念“平吕”之功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功绩而特别设定的节日。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称汉惠帝。但在汉惠帝死后,吕氏独揽朝政,将刘家的天下变为了吕家的天下。这件事传到了齐王刘襄处,为保刘氏江山,决心起兵讨伐吕家,随后在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的帮助下,正月十五日,设计解除了吕禄的兵权等,史上简称“储吕之乱”。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定“诸吕之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与民同乐日,要求京城的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于是,正月十五日,就成了普天同庆的“元宵节”。

3、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不少人认为元宵和汤圆是一个东西,只是南北叫法不同,俗话说,北滚“元宵”,南包“汤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元宵和汤圆有很大的区别。

元宵和汤圆的食材都是用糯米或生粉做成的,所谓的生粉是用糯米浸泡后湿磨成的粉,吃起来软糯劲道,但是,两者的做法大不同。

在民间元宵是元宵节祭拜的供品,也是食用的一种点心,靠滚动形成的一种美食。南方人流行吃汤圆,传统节元宵节和冬至南方人要吃汤圆,团团圆圆,和气生财,用糯米和成面团,放上黑芝麻馅用手包裹成圆球,再裹上一层干糯米粉。

相对于元宵,汤圆制作使用糯米粉面团,含水较多,表面比较平滑,外观形状一致,口感也较为细腻,在制作时,还可以在糯米团里加动物油一起揉制,让粉团的质地更够更加光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