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毒手怎么解释合集20篇

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宪法解释是探求宪法规范客观内涵的一种活动,其目标在于追求解释的合理性、正当性与宪法秩序稳定性价值。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介绍宪法解释的相关司考考点。

浏览

3976

文章

1000

语文常用词语解释近义词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在乎—介意覆盖—遮盖舒适—舒服疲劳—疲惫温暖—暖和扩大—扩展清新—清爽咆哮—怒吼裸露—暴露宽阔—广阔延伸—延长挺立—耸立责备—责怪长久—长远后悔—懊悔奇怪—奇异劝说—劝告有名—著名悲惨—凄惨孤单—孤独帮助—援助害怕—惧怕叮嘱—嘱咐

要求—恳求严肃—严格相信—信任召集—聚集忧伤—悲伤称赞—赞扬安慰—慰问哀痛—伤痛受益—得益滋味—味道假若—假如持续—延续着急—焦急讨论—议论商定—确定沉默—沉寂洪亮—响亮急忙—匆忙调换—调动

服侍—伺候情形—情况愤怒—愤恨防御—抵御绝招—绝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鱼我所欲也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重点词语解释

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

⑦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

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⑩妻妾之奉(侍奉)

⑪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⑫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❷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❸一词多义

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

②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③之件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

④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⑤于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

⑥与呼尔而与之(给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❹古今异义

①一豆羹 豆今义:豆类的名称(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今义:增加(古义:指带来好处)

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今义:能够(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

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今义:让,派(古义:假使,如果)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今义:判断动词(古义:这)

❺词类活用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宇宙中或许存在一种神秘天体,能帮助我们解释暗物质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宇宙中可能到处都隐藏着一个奇怪的天体。它们像星星,但行为像一个巨大的原子。研究人员最近首次解释了这些奇怪的“量子星”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这些天体确实存在,它们可能有助于解释暗物质(一种占宇宙质量27%但不发光的未知物质)。它们也可能是明亮而快速的宇宙射电爆发的来源,这让天文学家迷惑不解,甚至促成了外星文明的理论。

与普通恒星不同,这些所谓的“轴子”(假设它们确实存在)不发光。它们的颜色非常暗淡,因为组成它们的假想粒子“轴子”可能是一种暗物质。各种理论预测的轴子质量相差很大,但一般认为轴子质量极轻,可能只有质子的1/1031。

寒冷而黯淡的星星

如果轴子真的存在,它们几乎不会相互作用。但是如果重力能够把它们聚集在一起,它们将会形成一个非常奇怪、紧凑的球体,不同于任何恒星。这是因为轴子是玻色子,一种光子所属的粒子。

在量子物理学中,粒子的能量是离散的,也就是说,粒子处于特定的能级。与电子和质子所属的“费米子”不同,如果它是玻色子,多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同一水平。在轴子中(或者更广泛地说,在玻色子恒星中),每个轴子将处于最低的能级,因此整个恒星将表现出与巨型粒子相同的量子行为。

这个奇怪的物体也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科学家可以通过在实验室将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来制造这种物质。这种冷凝物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形成超流体,即零摩擦流体。

俄罗斯科学院核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德米特里·列夫科夫(Dmitry Levkov)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表示,一些物理学家此前认为,轴子之间的引力太低,不足以将它们聚集成恒星。

轴突可以在“瞬间”之间形成

然而,10月1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最新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轴子实际上很容易形成,这取决于轴子的质量。如果它是一个相对较重的QCD轴子,恒星的形成大约需要10亿年。(QCD轴子是物理学家最强烈推荐的暗物质“候选者”之一,因为它能解决一个与强相互作用力有关的未解之谜。)

然而,如果它是一个非常轻的轴子(其质量约为1/100,000万亿QCD轴子),它可能只需要1000万年就能形成轴子。

“只要时间足够长,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就可以仅通过重力形成。这真的很有趣,更不用说这一次并没有超越宇宙的时代。”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布帕尔·德夫说。他没有参加这项研究。

莱夫科夫说,以前的计算机模拟是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小轴子开始的,这些小轴子通过重力相互吸引,然后结合成轴子。然而,在这个新的模拟中,研究人员仅仅从一个分散的轴子云开始,发现它们可以自己形成恒星。莱夫科夫说:“我们非常激动地看到这颗玻色-爱因斯坦恒星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会聚集更多的轴子,并变大。

“这项研究做得很好,”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物理学家塞巴斯蒂安·鲍姆说。"它为我们理解这样的天体和轴子暗物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鲍姆还指出,如果大部分暗物质存在于这些恒星中,那么其他地方的轴子将会更加稀少,而且用“轴子暗物质实验”等探测器在地球上寻找轴子将会更加困难。

轴突本身也产生可以被检测到的信号。轴突会衰变为光子,所以只要在轴子中发生一系列的粒子反应,就会产生可以被探测到的辐射。此外,如果一个轴子与一颗中子星碰撞,它将产生一个强大的无线电发射风暴,这可能解释困扰天文学家的神秘快速无线电风暴。在过去的几年里,天文学家已经探测到几十个未知来源的强大宇宙无线电信号。人们可以用多种方式解释这一点,外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高级词语解释尔虞我诈等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尔虞我诈发音ěryúwǒzhà释义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示例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相互倾轧。

舍本逐末发音shěběnzhúmò释义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夔纹怎么读?夔纹名词解释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夔纹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是真的很神奇的一个东西,为何这么说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还是这个东西既神秘又有故事,给人一种非常有趣的寓味,所以很多人对这个还是比较着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解读看看,话说这个夔纹到底怎么读呢?还有关于夔纹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夔纹”的读音其实很简单,就是读“[kuí]”,是读奎啊,不是读离,小编一直读的是离,但是并不是这样的啊,小编读错了好久哦,所以大家一定要读“[kuí]”。

那么这个夔纹的名词解释又是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指的“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夔形花纹。”那么这种花纹为什么又要叫夔形呢?

夔纹简介

夔纹,依君友会王爱君文献记载夔纹是称商周时代铜器上一种动物纹饰,其纹多图案化,全系动物侧身形状的刻绘,多具张口巨首、长身卷尾、头顶一角、身下一足之形;但若作立体观,它就是双角两足的长身动物。此种夔纹约流行于晚商至西周的六百多年间,由于它有不同的图案变化及风格演变,在当时的铜器上,最少可以看出二十种夔纹的样式。夔纹所表现的动物,与其同时代甲骨金文的象形龙字相似,故它实即为商周龙形的图案刻绘,称之为夔龙纹,更明其形。商周铜器纹饰另有龙纹,刻绘多较写实,且头作正面而双目合口,顶上二角,或蟠身无足,或一头居中,左右两身各生二足,与夔纹有别﹔至于龙究为今之何种动物,则仍悬疑。商周铜器上龙形图案纹饰之有夔纹名称,盖自北宋编铜器图录而始,当时可能因见铜器上有作一足的龙纹,乃附会说文所解;“夔,神魖也,如龙一足。”而定斯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笔记本显卡后缀MQ是什么意思 笔记本显卡后缀MQ解释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移动版显卡型号后缀MQ是什么意思?我们挑选笔记本的时候,通常会更关心显卡与CPU两大硬件,不过在看显卡的时候,会发现有些笔记本移动版显卡型号后缀有点不同,例如有些笔记本是GTX1060,有些笔记本搭载的是GTX1060MQ,那么两者会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小编来科普一下。

笔记本移动版显卡型号后缀MQ是什么意思?

MQ是Max-Q缩写,是英伟达为轻薄笔记本量身定制的黑科技,它是性能、功耗、散热的平衡,利用这一技术,MQ实现功耗降低,散热也得到良好改善。

比如,GTX1060MQ和GTX1060,GTX1060MQ主要是频率上有所降低,根据对比发现,MQ版运行频率大约降低200MHz左右,其它的参数基本保持一致。而在GTX1060MQ功耗相对要比GTX1060低一些,所以它在散热和续航方面,要比GTX1060 6G移动显卡更优秀。

GTX1060MQ和GTX1060性能对比:

虽然GTX1060MQ功耗更低,散热和续航更优秀,但是性能上不如正常的GTX1060移动版,GTX1060MQ和GTX1060移动版性能差距大约百分之十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难点词语解释韦编三绝等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韦编三绝发音wéibiānsān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黄钟大吕发音huángzhōngdàlǚ释义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出处《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怎么解释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这首诗表面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其深意则是在写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眼前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作者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常见词语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解释是初中语文试卷中常考的题目,这道题目虽然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但很难考得满分。为了方便大家更高效率地复习,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词语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9)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4)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5)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36)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B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考语文常见四字词语解释

不可救药(bùkějiùyào):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药:治疗。

不可思议(bùkěsīyì):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不期而遇:bùqīéryù。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期:约定。(注:“期”字在词中的解释为约定)

不屈不挠(bùqūbùnáo):屈、挠:弯曲,比喻屈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

不速之客(bùsùzhīkè):速:邀请。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最新立春三候解释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立春三候解释_2024年立春是什么时候

立春时节,气温逐渐回升,人们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享受春光明媚的日子。在立春这一天,许多家庭会进行大扫除,扫除旧年的尘埃,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立春三候解释,供大家参考学习。

立春由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在这一天起,一直到立夏的这段时间,一直都被我们称为“春天”。

立春含义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其实是一个节气,是标志春天的开始,但是真正春天的开始,要看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了,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进入春天的时间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立春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最新立春三候解释

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蛰虫始振- 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鱼陟负冰-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024年立春是什么时候

2024年立春时间:2024年2月4日 16:26:53 星期日,农历 腊月(大)廿五,季冬

2025年立春时间:2025年2月3日 22:10:13 星期一,农历 正月(大)初六,孟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斤斤计较等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856.斤斤计较jīnjīnjìjiào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857.津津有味jīnjīnyǒuwèi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858.惊涛骇浪jīngtāohàilàng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859.精打细算jīngdǎxìsuàn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860.精雕细刻jīngdiāoxìkè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胸有成竹等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行云流水发音xíngyúnliúshuǐ释义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示例结构如~,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胸有成竹发音xiōngyǒuchéngzhú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躬逢其盛与有荣焉的解释 躬逢其盛的解释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躬逢其盛,与有荣焉”的意思是亲身经历过太平盛世,因此感到十分荣幸。“躬逢其盛”的意思是亲身经历那种盛况或指太平盛世;“与有荣焉”的意思是因而也感到荣幸。

“与有荣焉”出处

“与有荣焉”是宋代以来的常语,意思是因而也感到荣幸,出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七》:“及日兵入奉,永山独死凤城,敌遂长驱进矣。旅、大既失,威海势孤,步蟾、宗骞皆先后誓死。士气如此,岂遂不可一战?此主兵者之责。五人虽败,与有荣焉!”

译文:等到日本士兵进入沈阳,永山独死在凤城,敌寇于是长驱直入。旅顺、大连已经失守,威海岌岌可危。步蟾,宗骞都先后以死为誓。像这样的士气,怎么不能与之一战?这是领导士卒的统领的责任。五人虽然战败,仍应当感到荣幸。

“躬逢其盛”的出处

“躬逢其盛”的意思是亲身经历那种盛况或指太平盛世,出自《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译文: 唐王勃《滕王阁序》:我(童子,自谦)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科学如何解释佛教舍利子现象

全文共 2793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舍利子是很多电视都有出现的事物,然而大多数的人都会想知道佛教舍利子是如何用科学解释的。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佛教舍利子的科学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舍利子的解释

最初的舍利子是指修行人发起三昧火或虹化后,留下来的坚固物质,它被封存在古老的寺院地窖中;或山洞内;或宫廷,具有极其强大的磁性。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的舍利教成立后,以火化后的骨头作为舍利子;公元一世纪,上座部佛教成立后,以火化后的产物作为舍利子。

一般寺院的高僧火化后的舍利子,经过光谱分析是大量的草酸钙物质,尚有少量的磷酸钙等物质。

关于舍利子,没有任何的奥秘,在公元1940年代即为传统科学全面昭示,乃至50年代的量子物理学更全面检视而破解,之所以目前仍然有人崇拜舍利子,乃宗教诉诸神秘主义所养成的愚化效应。

草食性动物,死后火化都容易产生大量的舍利子,主要是由草酸钙形成的结晶物质。再者,舍利子的增生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主要是钙遇到空气,产生氧化,形成钙的一些化合物。

例如大自然的钟乳石,由水滴形成,古人不理解个中原因,即会崇拜石笋、石柱及水神、洞神。

假使发现舍利子有不为人知或科学无法理解的化学成分,则研究机构将可提名诺贝尔化学奖,事实上,舍利子并没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状况,而在传统的实验室,都可轻易的制造出各种神奇的舍利子。

须知,传统宗教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所谓的魔术手法,进而诉诸神秘主义的愚化教育乃千百年来的流毒。台湾早年,引入其他国家的魔术手法,进行卖药的行为亦相当普遍,而这些神奇的现象,实际上都仅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佛教舍利子的科学解释

实际上早已经有科学的解释,甚至佛教自己也已经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舍利神话其实并不被佛教承认,这是中国佛教世俗化后,民间巫术与佛教结合的结果。

佛教所称呼的舍利就是遗骨,舍利(梵语 Sarira 的音译,意为“遗骨”)。舍利的真正意思就是人的遗体火化以后未完全焚烧干净的个别骨头.

使舍利成为佛教的专有名词,是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骨灰处理有直接关系.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遗体被火化。当时北末罗、南末罗等八个国家抢分了佛陀的舍利。为了保护、供养舍利,这八个国家各自建立了一座宝塔。帮助“八分舍利”的婆罗门人和迟到的孔雀部族人,又为存放舍利的坛子和火化释迦牟尼佛遗体的炭灰另外建立了两座宝塔.

后随着佛教向中国传播,其中部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也被带到中国.

以上历史传说,已为近代的考古发现所证实。1987年8月24日,在法门寺院内的十三级宝塔崩裂,考古学家在几年的发掘整理中,发现了供奉在地宫后室内的“八重宝函”中的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三枚是“影骨”,是人工仿制的。一枚是佛的舍利,即火化后的佛指遗骨。这是舍利到底是什么的最真实的证据.

所以舍利就是火化以后的遗骨。并不是很神秘的物质。

但是,由于自我国明代以来,佛教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舍利也被神秘化了.舍利被认为是某种修炼得道的结果,其实这里缺乏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历史流传下来的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确实是一部分没有火化完的遗骨,那么那些自称信仰释迦牟尼佛的人在火化后怎么会出别的东西来呢?

徒弟超过祖师不是不可能,但不应该是在宗教神性上.因为这里会产生一个极为荒.唐的矛盾.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并且告诉大家,达到他的水平就是佛.而释迦牟尼佛的骨灰和常人一样,也是遗骨。只不过汉语是音译称为“舍利”。如果有些佛门弟子的骨灰中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还声称是修行佛法的结果,显然,这些佛门弟子的修行成果达到了释迦牟尼佛没有达到的程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呢?

所以,如果提舍利一词,科学的解释就是火化遗体后的遗骨.如果有人看到骨灰中除遗骨外还有别的什么,那我认为至少不能说是舍利,似乎用别的称呼最好。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法是释迦牟尼佛在火化时,除了上面所说的舍利以外,还发现有48000颗"真身舍利".甚至在网上还有照片展示.照片中的所谓舍利为五彩颜色,有珍珠大小。

其实这种说法违反一般的常识,完全是附会传说。

比如我们可以推算一下,一颗珍珠大小的舍利有多重.我想不会低于4克.那么84000颗是多重呢?大约有334公斤.

如果这84000颗舍利是真的,而且这些舍利仅仅是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以后的剩余物.那么释迦牟尼佛生前体重是多少呢?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人的体内80%是水.那么倒算回去释迦牟尼佛的体重应该是1.17吨! 面对这个计算结果,我想就不用再多评价什么了。

佛教否认释迦牟尼佛是神,同时也是不承认世间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认为舍利具有某种神秘性质的物质的观点也不是佛教的观点,只不过是民间以讹传讹。

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比如“开光”一词,原本指佛像完工前最后一个工序,就是雕刻出佛像的眼睛。而雕刻出眼睛意味着佛像完工可以供奉了。因为佛像塑造本来就是一件大事,完工举行一个仪式很平常,就是像现代社会中一个工程结束时举行竣工仪式一样。但近代开光已经被神化,变成了给某种物品以驱邪能量的神秘仪式。善男信女纷纷把自己的戒指、钥匙链送去“开光”,以为开光就可以辟邪。实际上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

所以,舍利是佛教的专用名词,原指释迦牟尼佛的遗骨.后来佛教中具有一定身份的信仰者死后火化所出现的遗骨也可以叫舍利。而常人火化后如果产生遗骨只能叫"骨灰",这钟称呼的区别不在于火化产生的物质不同,而在于普通人不是佛教的信徒,没有必要使用佛教的专用名词。

科学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

1.【长铁丝的女人】

印尼一位40余岁的幼儿园女老师,被媒体称为“铁丝女人“。努西达患了一种罕见疾病,从大学时身体就开始不断长出铁丝,甚至有时铁丝一夜之间长到10公分!努西达一直寻找着这个怪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但没有人可以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至今无法解释其病因。

2.【14岁透视眼女孩】

据美媒报道,迈阿密14岁少女Laura Castro具有一双神奇透视眼。她可以清楚看到木板,石头、钢板,甚至4英寸厚水泥后的景象。出生时她还正常,10岁时眼球变成白色,逐渐发现自己具备这功能。医生说她眼球一切正常。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还是个谜。

3.【神奇的人体磁铁】

马来西亚华人托尼·李是一位极其普通的老人,却具有科学家也无法解释的奇异功能。他的身体可以象磁铁一样吸附铁制品和钢制品,最令人惊奇的是他如同X战警里的角色一样可以控制这种奇异功能。科学家发现,他的两个孙子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4.【每天流血泪三次的男孩】

图中这位少年哭泣时会哭出血来。这位少年名叫卡尔维诺-英曼,今年15岁,来自美国田纳西州。医生对于英曼的症状也感到迷惑不解。每天,英曼会抑制不住地哭泣,次数多达三次。更恐怖的是,他眼中流出的不是眼泪,而是血。

5.【可以自动分开合并的小岛】

在浩瀚的太平洋,有一个非常奇异的小岛。有时小岛自行分离成两个小岛,有时又会自动合成一个小岛。分开和合拢的时间没有规律,少则1至2天,多则3至4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各有千秋等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狗尾续貂: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科学家解释鬼火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2035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4月中旬报道说,捉鬼队声称拍到了17世纪生活在英国南威尔士一座哥特式豪宅的两个孩子的“鬼魂”。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科学家解释鬼火的成因。

鬼火的民间传说

由于民间不知鬼火成因,只知这种火焰多出现在有死人的地方,而且忽隐忽现,因此称这种神秘的火焰作“鬼火”,认为是不祥之兆,是鬼魂作祟的现象。于世界各地皆有关于鬼火的传说,例如在爱尔兰,鬼火就衍生为后来的万圣节南瓜灯,安徒生的童话中也有以鬼火为题的故事《鬼火进城了》。据说当德国炼金术士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磷后,就用了希腊文的“鬼火”来命名这种物质,但该希腊词亦可解作“启明星”,没有证据当时他就是借了“鬼火”的意思来命名磷。中国对鬼火的传说也很多,清朝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中就经常提及鬼火,而民间则认为是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然而早于南宋已有人明白磷质和鬼火出现间的关系,例如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就提及“予年十馀岁时,见郊野间鬼火至多,麦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复不见。盖是时去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信不妄也。今则绝不复见,见者辄以为怪矣。”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九卷》更直接写道:“磷为鬼火。”

日本传说中的鬼怪,亦多有描述鬼火,在绘画这些鬼怪(尤其是夏天出没的鬼怪)的时候经常会画几团鬼火在旁边。

日本传说中的鬼火日语读音:Hitodama。指人的灵魂在人将死或刚死之后离开人体时伴随有怪火发光现象,也称磷火。有关鬼火现象的传说很多,有只脱离人体而去的,有亲眼看见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有飞到亲戚家告知自己已死的,还有所谓飞到某一特定场所的。所谓特定场所大多是指寺庙。在奈良县的一些地区,传说人死前,鬼火离体去普光寺参拜。青森县则传说,鬼火离体后去恐山安家。对鬼火,一般解释为人死后灵魂要去它该去的地方。受近世鬼狐传说的影响,鬼火的形象也越来越具体,一般特征是绿色或黄色,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科学家解释鬼火的成因

难道真是“鬼火”吗?真的是死人的阴魂吗?不是的,人死了,人的一切活动也都停止了。根本不存在什么脱离身躯的灵魂。

“鬼火”实际上是磷火,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它是这样形成的:人体内部,除绝大部分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外,还含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磷、硫、铁等。人体的骨骼里含有较多的磷化钙。人死了,躯体里埋在地下腐烂,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磷由磷酸根状态转化为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气体物质,燃点很低,只有四十度,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便会燃烧起来(Ca3P2+6H2O===2PH3+3Ca(OH)2, PH3+2O2===H3PO4)。磷化氢产生之后沿着地下的裂痕或孔洞冒出到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这就是磷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鬼火”。

“鬼火”为什么多见于盛夏之夜呢?这是因为盛夏天气炎热,温度很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磷化氢易于形成。由于生成的磷化氢中往往又混有联膦,而联膦的着火点非常低,常温下遇氧气即可自燃。那微量的联膦自燃以后,产生的温度又引燃了磷化氢,于是产生鬼火的现象。

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重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

那为什么“鬼火”还会追着人“走动”呢?大家知道,在夜间,特别是没有风的时候,空气一般是静止不动的。由于磷火很轻,如果有风或人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磷火也就会跟着空气一起飘动,甚至伴随人的步子,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当你停下来时,由于没有任何力量来带动空气,所以空气也就停止不动了,“鬼火”自然也就停下来了。这种现象绝不是什么“鬼火追人”。

那是因为,当你移动时,脚周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所以磷火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就会跟着你走了。

另外补充:白磷的燃点为40℃。所以白磷是极易燃烧的!

疑问的是盛夏晚间温度绝对没白天高,为啥白天不会烧完呢,而且阴雨天气晚间不会比正常天气温度高吧。所以磷火一说有待补充。

灵魂怎样形成

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很弱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它的来源取决于大脑活动和体液(最主要的是血液,体液都是带有电离子的)的流动而形成的。对所有的动物死后都有灵魂,也就是只要有电离子流动的生物个体都会形成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当胎儿三个月后,大脑逐渐的发育并且于母体的血液流动增多,渐渐形成了灵魂。

初生婴儿的身体接近于原始,所以很多的小孩(6岁)以下会看到鬼魂,他们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自己的灵魂和鬼魂的交流(3岁以下的小孩的视力范围是很近的),这时的小孩的身体和灵魂的结合不是很融洽,容易受惊吓等原因而分离, 这就是俗语的“丢魂儿”。 灵魂的成长和成熟:随着人身体的增长,灵魂逐渐的和身体紧密结合,人所有的记忆由灵魂储存,大脑起介质的作用,就好像磁盘上的信息和磁盘上的磁粉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灵魂又不完全依赖大脑而存在,它有自己**的磁场记忆方式。就好比磁盘上的信息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了,它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自己的大脑接收显示。需要说明的是磁场记忆依赖大脑的构造(磁盘上的磁粉位置和排列),如果不恰当就产生了白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重点词语解释百看不厌等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1、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安然,平安。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跋山涉水:跋,在山上行走。涉,在水上经过、渡。形容走长路的辛苦。

4、百看不厌:厌,因过多而不喜欢。形容文章或书籍写得非常好,再看多少遍也不厌倦。

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6、搬弄是非:搬弄,挑拨。在别人背后传闲话、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洪暴发的意思 山洪暴发解释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山洪暴发指的是山区溪沟中突然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主要发生在相对高差大的中高山区,具有突发性、冲刷破坏力强,洪水中常常挟带有泥沙甚至石块,山洪主要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类型。

山洪暴发的原因

山洪暴发除山体结构条件外,还有降水等因素。在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下,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会冲破表面覆盖层,造成山洪和泥石流。山洪暴发区域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

山洪暴发的危害与防治

山洪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主要包括房屋、田地、道路和桥梁等损失。通过提高防洪标准、调整人类活动方式、增强山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可以达到减少山洪灾害发生频率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暑三候概念解释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全年最热的时期到了,高温来侵,让人难以承受,人体排汗多、损耗大,易感觉心烦意乱、困倦虚弱无任何胃口。大暑三候概念解释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大暑三候概念解释,欢迎查阅!

大暑如何养生?

第一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饮食以清淡为主,这样便于消化。饮食中应该多食用一些消热利湿的东西,像绿豆粥和红小豆粥等,也可以用冬瓜与莲叶烧汤喝。不过大家还要注意保持房间中的湿度。

第二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第三关: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大暑的习俗

1、广东大暑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2、浙江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3、莆田“过大暑”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4、其他

①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②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三候概念解释

古人将大暑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总结出每一候当中相对应的物候现象,也就是大暑三候的“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总结出如下规律: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由此一年二十四节气就划分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三候,每一候对应一个物候现象。

一候,腐草为萤。《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们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和推断。

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营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

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世界,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而晚上的荧光点点又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二候,土润溽暑。《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又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由此可见夏热之毒。“桑拿天”里人们心生烦躁;“龌龊热”则令人夏不坐木,这中间的一热一湿,仿佛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可喜的是,庄稼的长势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鬼!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至今无法解释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许多自己,身边的人都无法解释的现象,在社会上也是一样,有一些非常邪门的事情,总是让人无法去理解,接下来,跟小编一起到城市文化看看这些至今都无法解释的中国十个最邪门的地方

可能感兴趣》》中国十大名村排名

北京北新桥的海眼

传说中北京北新桥的海眼故事

桥旁有一座庙,庙里呢有一口井,井里面锁着一条兴元龙,北新桥就是为了镇住这个海眼。为什么叫新桥呢?原来呀,这条龙是苦海幽洲的老龙,占了北京不知多少年了,燕王修了北京城后它就呆不住了,一生气就想出了个坏主意:让北京发大水,赶走了燕王他们就可以继续占着北京了,于是在北新桥这个海眼发起水。大水淹了金銮殿,燕王就找来刘伯温,刘伯温自然能算出是这条龙,就派姚少师出马,这个姚少师原本是降龙罗汉下世。

姚少师得了令就立刻捉龙。老龙自然怕得不行了,到处乱跑,最后来到了北新桥的海眼,再也跑不了了,就求姚少师,说自己不过是因为刘伯温占了自己的家,进行报复而已,不是和姚少师过不去。姚少师也不会听它的就饶了它,还是要捉它,最后老龙说:“抓我也行,要刘伯温自己来才行!”姚少师根本不听这一套,就现出罗汉金身,和老龙打在了一起,老龙逃进了海眼,姚少师就追进海眼,这海眼下是一条水道,越走越宽。两个人上下翻飞,忽近忽远,姚少师抽出自己的腰带往空中一抛,化作一条长长的锁链,这条锁链直奔老龙,一下锁住了它的脖子。姚少师牵着老龙回到了地面,一下子把它锁在旁边的一口井里,这口井很深而且没有井栏杆,这龙锁好了,可是另一头锁在什么地方呢?姚少师左右看看找不到地方,想起了自己的宝剑,抽出来,一下子插进井里,剑立刻变成了一根直立在井里的铁柱子,铁链就锁在了这上面。

之后姚少师又在井旁修了一座桥,盖在了海眼上。因为下面也没有水所以桥也没修桥翅,是座无翅桥。老龙自然不甘心被锁在这里一辈子,就问姚少师多咱它能出去。姚少师想了想说:“等桥旧了,你就可以出去了!”老龙觉得桥旧了还不容易,没几年就可以了,就答应了。没想到姚少师给桥起名叫北新桥,总也旧不了。那老龙也再也出不去了,也不会发水了。有时人们好奇,还会去看看,具说把铁链子拉出一部分后,就能听到“唿唿”的声音,接着就是“哗哗”的,人们不敢再拉了,怕把老龙放出来,一撒手链就是稀里哗拉地回到井里了

北京北新桥的海眼离奇事件

北京北新桥的海眼一共遭受了三次难,第一次是日本侵华时,日本鬼子说不怕“邪”,非要看个究竟,命令手下人把北新桥海眼打开,海眼里有许多的铁链,日本鬼子顺着铁链从井里往外倒,当时只见越倒越多,越倒越多,一直倒到了两里开外的地方还没倒完……后来只听见井里有响声了,声音也越来越大了,伴随着出现了黄色的水和海腥味!……吓得鬼子惊魂失魄,命令把那些铁链又放回了原处!以后再也没敢动那口井了!

第二次,是“文革”时候,当时红卫兵说不信北京北新桥的海眼这个邪,也要破旧立新,说要揭露那些迷信的色彩,也打开了井,把铁链往外倒,结果也发生了同样的景象,那些红卫兵目瞠口呆,有把那些铁链放回了原处!……

第三次,是2003年的6月17日,有新闻报道,城建集团在挖掘地铁五号线北新桥站基坑的时候,挖出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直径约1。2米,距地面约2米,半面已经坍塌,位于北新桥路口的东北侧,

有报道:地铁五号线规划中考虑到保护文物的因素,特意绕开了此井的可能位置。(其中可能另有隐情,不得而知)。

关于海眼的典故虽然众说纷纭,但井和铁链并非虚构,而北新桥海眼也并非北京一处。还有几个描述比较详细的传闻和经历,综上所述,确有龙井,有长铁链,井旁有庙,至于有没有真龙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期待人们再次发现龙井和铁链,揭开千古疑云。

你可能也喜欢:

盘点北京最热闹的夜市在哪儿

现代的北京葬礼习俗是怎样?

要问北京晚上哪里好玩,都在这里了!

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北大西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