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怎样的阿波罗【最新16篇】

浏览

5569

文章

16

篇1: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巴赛的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是人类为纪念太阳神和拯救人类的神---阿波罗而建成的圣所---阿波罗•埃皮鸠里(埃皮鸠里的意思是拯救人类的神)神庙,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坐落于荒无人烟的阿卡迪亚群峰之间。这里有人类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科林斯式柱头。整座纪念性建筑物用大胆的建筑结构将古老的早期希腊建筑风格和明朗的陶立克风格结合在一起。

遗址的阿波罗神庙区略呈方形,四周有墙。由神庙区东部偏南的大门进入圣地,有“之”字形大道沿山而上,可达于阿波罗神庙和露天剧场,此即古时所称之“圣路”,路两旁有希腊各邦为供神而兴建的“礼物库”、祭坛、纪念碑、柱廊等,包括从前6世纪到前2世纪的希腊各时代建筑代表作,其中已部分修复的有雅典、锡夫诺斯、尼多斯等城邦的礼物库。

阿波罗神庙被希腊人视为世界中心所在,在古代崇拜极盛。在神庙和各邦礼物库中发现不同质地的众多雕像,其中著名的战车御者铜立像约作于前475年,是早期古典雕刻的杰作。另一处剧场是在4世纪建造的,此前它是一个进行双轮战车赛跑和角斗的大运动场,是全希腊保存最好的运动场。圣路两旁排列有纪念大事件的纪念碑,古代还摆放有各州城市为感谢阿波罗助战胜利所做的贡献而献上的雕像和礼物。

Temple of Apollo Epicurius at Bassae

必去理由: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科林斯式柱头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希腊[Greece]

景点所在省、州:伯罗奔尼撒大区 [Peloponnese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阿波罗计划带回的382千克样本,让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全文共 4072 字

+ 加入清单

在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阿波罗15号带回地球的一块月球岩石被保存了下来。这也是最大的一块,编号为15556。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壮和巴兹·奥德林离开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1969年至1972年间,美国宇航局成功地完成了六次登月任务,不仅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而且为天体研究提供了无尽的财富。

在阿波罗计划期间,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了大量岩石样本,重382公斤。在过去的59年里,美国已经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145名科学家发送了月球岩石样本。经过对这些样本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的发现极具颠覆性,可能会彻底改写月球甚至太阳系行星的进化史。

关于阿波罗计划,最令人兴奋的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脚印。但是在科学领域,它最大的贡献在于来自月球的岩石。长途航行的宇航员收集了大量不同的样本,并把它们带回地球。总共收集了382公斤的样本,包括岩石和月球土壤(月球表面的一层厚厚的物质,由破碎的岩石和灰尘组成)。称这些样品为珍宝并不过分。通过在实验室研究月球样品,我们建立了现代行星科学,这也为理解各种行星的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瑞安·齐格勒是美国宇航局阿波罗计划的样本主任。他说,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到了3190份研究特殊月球样本的申请,至少有来自15个国家的500多名科学家参与其中。他还说,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分发了5万多个特殊的月球样本,不同领域的145名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8000多个月球样本,涵盖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医学和地质学。

最重要的是,这些来自月球的岩石完全改变了我们对三个主要问题的理解:月球表面的性质、月球的起源和太阳系的演化。

管理员从不锈钢储物柜的气闸中转移阿波罗15号样品。管理员从不锈钢储物柜的气闸中转移阿波罗15号样品。

40亿年

在将登月舱和宇航员送上月球之前,我们对这颗天然卫星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推测,因为它只停留在地球表面,严重限制了人们对月球的观察。

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应该是非常古老的,因为形成这么多环形山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当我们到达月球时,这也得到证实。当月球的岩石样本被带回地球时,地球化学家(如果行星化学家专注于研究系外行星的化学组成特征的话)分析了样本的同位素组成(同位素会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衰变,这一点科学家们很清楚)。结果显示,来自月球的样本比地球上大多数岩石都要古老,年龄从30亿年到45亿年不等。

后来,行星科学家建立了一套非常有用的模型,可以影响随后与月球或其他行星相关的研究。他们计算了阿波罗11号着陆点附近撞击坑的数量,并用这些数据来匹配相应地点的月球岩石年龄。匹配完成后,该模型可以确定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形成速度。从阿波罗带回的样本就像地质领域中的罗塞塔石碑,建立了陨石坑数量和月球年龄之间的联系。现在,科学家可以在不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估计月球(甚至其他行星)上任何位置的年龄。

在月球上收集的样本中,最老的一个与月球的年龄基本相似,大约有45亿年。由于板块构造存在于地球上,导致地壳不断循环,地球上的大多数岩石都比40亿年前年轻得多,而月球上不存在板块构造。因此,我们可以透过月球看豹,看到早期太阳系的古老岩石,甚至早期地球的岩石。在今年3月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从阿波罗14号带回的角砾岩样本,发现其中一个可能根本不属于月球。相反,这可能是40亿年前第一颗从地球飞出并意外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陨石。几十亿年后,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把它捡起来,带回了家。

月亮的起源

在阿波罗计划之前,科学家们对月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辩论。当然,争论的焦点还包括其他行星的卫星是如何形成的。也许地球捕获了另一颗太近的恒星。也许在它形成之初,地球的旋转速度太高,有一小块被抛出并与主体分离。也许地球和月球是同时形成的,并且都出生在“原行星盘”中,这个盘产生了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然而,在阿波罗计划之后,我们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阿波罗15号带回的样本15415被称为“起源石”,它帮助科学家提出关于月球起源的重要理论。

目前,描述月球起源的最流行的理论叫做大碰撞假说。这个假设是基于阿波罗计划期间收集的证据。据信,大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解体,部分地壳和地幔被喷射到太空。这个假想的星球叫做“忒伊亚”。最后,喷射出的物质和特伊亚的残余物混合在一起,合并成一颗恒星,冷却后形成了今天的月亮。

除了来自阿波罗岩石样本的大量证据外,还有许多个月的表面测试来支持这一推测。这些包括:

铁:月球上的铁缺乏非常严重。当时,阿波罗已经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行星物理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月球的内核体积非常小,仅占总半径的25%。这也意味着月球内核缺乏铁。也许,在大碰撞的时候,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铁芯,只在月球上留下了少量的铁。

干燥:月球上的样本非常干燥,几乎所有的挥发物都被去除了。易挥发是指低沸点元素或分子容易挥发,如水,二氧化碳,氮气和氢气。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一些科学家认为,大碰撞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和热量,将挥发从月球分离出来。

岩浆海洋:来自月球的样本使科学家们提出了大量有影响的假说,包括岩浆海洋假说,该假说认为月球早期被岩浆海洋覆盖。阿波罗11号的样本显示,月球高地(表面明亮的高海拔地区,而不是黑暗和下沉的月球海域)含有大量斜长石矿物,这些矿物可能是在大规模岩石融化中形成的。因为斜长石更轻,在熔体冷却过程中可以浮在顶部。月球探测器在其他地区也发现了这种岩石,所以它们在月球高地可能很常见。这可能表明当时岩浆层覆盖了月球的大部分表面,甚至可能完全覆盖。

然而,大碰撞假说由于一种新证据的出现而变得更加复杂,这种新证据也来自阿波罗收集的样本,它表明月球上各种同位素的组成非常特殊。在2001年和2012年,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叫做“激光氟化”的方法,发现地球和月球上钛和氧的同位素组成几乎相同。如果月球只是木卫一和地球的混合物,为什么它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相同?新的证据激发了新的想法。行星科学家西蒙·洛克和莎拉·斯图尔特在本期的另一篇文章《月亮的起源:岩石蒸汽中的重生》中描述了他们的“恒星合并”模型

颠覆太阳系

研究月球得出的结论也可以延伸到其他星球。也许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系演化的尼斯模型(在法国尼斯提出,因此得名)。根据这个模型,太阳系外的大行星在形成的早期彼此非常接近。数亿年后,它们的轨道变得如此不稳定,以至于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迅速向外扩展,并移动到它们当前的轨道位置。它们也离太阳越来越远。在移动到当前位置后,这些巨大的行星变得更加靠近太阳系外侧的柯伊伯带。结果,他们将这一区域的物质向内拉,导致陨石与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相撞,造成整个太阳系的混乱。

这个模型听起来可能有些牵强,但它优雅地解释了我们在宇宙中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例如,通过测定阿波罗样本的年代和分析陨石坑的细节,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现象。当月球在7亿年前形成时,陨石对太阳系行星的灾难性撞击达到了顶峰,这也被称为“晚期大轰炸”。起初,科学家找不到简单的解释。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影响达到了顶峰。尼斯的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它预测的混沌碰撞周期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除了告诉我们太阳系的演化,来自月球的样本也能帮助科学家研究行星表面的化学变化。“空间风化”是指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天体的物理和化学风化。在仔细分析了阿波罗计划的月球土壤样本后,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由水泥、熔融玻璃和微粒撞击形成的矿物碎片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可以占到成熟月壤成分的60%到70%。有一种微型金属铁球,也是太空风化的产物,叫做纳米铁。它可以聚集在月球土壤的外层,使表面变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许多因素可以导致太空风化,包括太阳辐射、温度的大幅波动和微陨石的持续轰击。

对于未来的样本

现在,月球研究迎来了另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在今年,储存在美国的所有月球样本都将被公开,其中一些样本自50年前收集以来一直没有被启封。当阿波罗艰难地带回从月球上采集的岩石样本时,美国宇航局特意决定将其中一些密封起来,等待科学技术超越阿波罗时代,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研究。

今年3月,阿波罗新一代样本分析项目(ANGSA)挑选了9个研究小组,并分配给他们从阿波罗15号、16号和17号上采集的样本,这些样本之前一直处于真空密封状态。研究“新”月球样本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机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基础理论,进一步了解自然卫星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阿波罗15号、16号和17号任务中收集的五个样本

虽然我们已经从阿波罗带回的样本和月球表面测试中获得了很多信息,但新打开的样本仍将为我们提供罕见的信息。当然,我们也急需更多的样品。例如,我们没有月球远端、极地或月球深部的样本。我个人特别想要两个样本,一个来自月球南极的艾肯盆地,另一个来自极地火山口的冰。南极洲的艾肯盆地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也是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之一。盆地内部可能包含来自地壳甚至下个月地幔的物质。研究南极洲的艾肯盆地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巨型盆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行星体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如果将来极地的冰样本能带回地球,它不仅能告诉我们水的来源和年龄,还能让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无论是通过载人飞行还是机器人,将来都有可能实现月球样本的愿望清单。至于哪个方案更好,行星科学家还没有达成共识。具体来说,一些科学家认为机器人比载人任务更便宜、更安全、更可持续。另一方面,人类比机器人更聪明,可以选择更多种类的更具地质意义的样本,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样本就证明了这一点。

阿波罗计划代表了一项独特的成就,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的看法。在庆祝人类大跃进50周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从1972年12月14日阿波罗17号任务完成以来,没有人踏上过另一个星球。作为一名受到这一使命鼓舞的科学家,我希望尽最大努力为我们这一代创造阿波罗时刻:在月球上再次看到人类,并带着智慧、坚定的信念和好奇心探索所有未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从阿波罗11号登月说起

全文共 2388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宇宙飞船呢?宇宙飞船的本质无非是一颗可以返回的卫星罢了。不同的是,这颗人造卫星常常搭载了乘客兼驾驶员——宇航员。由于人的存在,宇宙飞船的系统复杂得多,至少从人着眼增加了应急救生、生命保障、返回等系统。下面,我们以“阿波罗11 号”飞船为例,来看飞船是如何登访月球的。

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东部时间 9 点 32 分,卡纳维拉尔角月球港,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土星 V 运载火箭喷出巨大的火焰,携着“阿波罗 11 号”飞船徐徐上升。26 秒后,第一级火箭完成使命,自动脱离。2 分 42 秒后,第二级火箭点火。此时飞船的速度是每秒 2.7 公里。3 分 17 秒后,救生火箭被甩掉。9 分 11 秒时,第二级火箭分离,飞船的速度上升到每秒 6.8 公里。

在常人看来,飞船上升兴许是像电梯上升一样舒服过瘾。然而,飞船中的三名宇航员,却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超重”考验。超重是什么?超重是超过了原来的重量。飞船高速飞行时,由于以前的静止惯性,他们会感到有股强大的压力压在自己身上。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在公共汽车上,汽车突然加速,而人感到有股压力把人向后推一样。不同的是,字航员感到的压力太大,简直要把人压碎了。他们呼吸急促,脉搏猛增,全身的血液像快要凝固似的,一个个在椅子上动弹不得。

9 分 5 秒后,第三级火箭暂时点火了两分半钟,使宇宙飞船的速度增加到 7.67 公里/秒,从而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几圈之后,飞船脱离地球轨道,向月球背面飞去。发动机熄火、此时宇航员进入“失重”状态。失重就是感觉不到重量,不仅人,宇宙飞船上的牙刷、小刀等,稍稍动一下,就可以飞起来。飞船上不管是坐,是站,还是倒悬着都是一样的。看来,人脱离了地球引力,真是有说不出来的解脱感受。宇航员考林斯还在飞船上的电视摄象机前表演了倒立和飘浮,真叫人惬意。

“失重”看似好玩,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飘动,但宇航员们却感到头晕、恶心,十分难受。令宇宙员最头疼的,是在“失重”状态下吃东西。宇航员的食物是精制的。据说在此以前的宇航员吃的是“牙膏食物”,即他们吃东西时,要像挤牙膏那样慢慢来。“阿波罗 11 号”的主食是冻干食品,大约每天可供每名宇航员 2100 卡的热量。此外还有四套不同的菜肴,一百多份各种不同的快餐和点心。上月球后吃的食物也准备好了,像奶油鸡汤、冰冻炒鸡蛋、辣椒牛肉、甜饼干、咖啡等。这些美味佳肴要么放在口头咀嚼,要么用注入备用的吸管吸食也可。最有意思的是,字航员还带有纸手巾、牙刷、剃须刀等。据说后来的美国女宇航员还带有唇膏、胭脂呢。

说到这儿,大家兴许会问,宇航员的便溺怎么解决?问得很有水平。其实,“阿波罗 11 号”飞船还没有厕所,只有一个舱内罐,这个罐有管道与舱外相通。在真空中,这些便溺立即凝聚成粉状冰屑向四周散开。据说,粪便污水散开的一点反作用力还影响过宇宙飞船的飞行方向,经过调整才没有酿成恶果。

7 月 19 日清晨,“阿波罗 11 号”飞船进入绕月轨道。宇宙飞船的服务舱发动机开动,飞船开始绕月飞行。上午 8 点 30 分,三位宇航员用了近五个小时检查每一个仪器和系统,而休斯敦宇航中心则把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数据发给飞船。

第二天早上 9 点 22 分,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驾驶员考林斯将指挥舱和登月舱的通道封闭,他不参加登月活动。“阿波罗 11 号”有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登月舱被称为“鹰”。

13 点 47 分,“鹰”离开指挥舱,向月球接近。“鹰”以每秒 8 米的速度下降,当到达离地只有 150 米的高度时,阿姆斯特朗通过观察窗发现着陆点不对劲:下面是一个直径达 180 米的火山口。关键时刻,指令长加足登月舱马力,使“鹰”跃过危险地带。终于,下午 16 点 11 分 40 秒,“阿波罗

11  号”飞船登月舱到达月面。

接着,身着宇宙服的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舷梯上走下来。细心的读者可

能会问:怎么又冒出了个“宇宙眼”,“宇宙服”是个什么东西?原来,月球上温差大,热可达 120℃,冷可到—140℃;另外还有强烈的宇宙射线,以及天外来的小陨石和宇宙尘。它们以每小时两万多公里的速度落在地上,给宇航员以极大的挑战。而且月球又无空气,谈话也听不见,真让人担心。可是“阿波罗 11 号”飞船宇航员穿的衣服却可保证人员万无一失,宇宙服可分两种,它们柔软、绝热、不导电、质量轻且耐磨。像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穿的叫舱外服,考林斯穿的叫舱内服。舱内服分三层,外层是保护层,中间是富有弹性的硅系列橡胶布,并密封注了氧气,里层能控制温度。舱外服比舱内服外面多了一个重 8.6 公斤的外保护层,可以防止宇宙微陨石的意外“伤害”;其贴肉部分还有一层水冷却衣,衣服上面的尼龙布布满了注水的小细管,能带走体内的热量。这样一来,阿姆斯特朗都快成一个笨重的企鹅了。

不过,大家也许也能猜到:全套宇宙服还包括头盔、手套、月面靴等。阿姆斯特朗到达月面上宣布:“对一个人来说,我只不过迈出了一小步;

可对人类来说,这却是一个大飞跃。”这一句话使全世界一片振奋。奥尔德林也到达了月面上。两人行走自如,如羚羊似地自由跳跃。随后两人在月面上站稳,用长柄取样器搜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装在塑料袋内,准备带回地球。接下来两人把月球仪和激光反射器留在月球上,这两个仪器是分别测试月球震动和月地距离的。

在月球上呆了 21 个小时之后,两位宇航员返回了登月舱。登月舱上半部的发动机点火起动,进入绕月轨道,再与考林斯驾驶的指令舱会合。不久,燃料耗尽的登月舱被抛掉,指令舱带着三名字航员向地球飞去。穿过大气层,经过减速,凭着降落伞的帮助,指令舱溅落到海上,一艘待命已久的航空母舰立即将其打捞上岸。

这次造访月球带来了不少收获。通过对月面土壤样品的分析,科学家们得出了月球的年龄,平息了过去不必要的一些学术争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阿波罗计划”

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前苏联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刺激了一向骄傲的美国人。他们感到震惊,感到不安。他们期待着美国能早日赶上似乎所向无敌的苏联人。

经过对月球的一系列科学探测,人类彻底揭开了月球这一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的神秘面纱。那千百年来,为无数诗人的激情和想象而美化了的月球,只不过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现象的世界。但是,对于那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家来说,月球仍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世界。他们并不想从月球上找到生命,而是想把月球开辟成一个宇宙航行的基地,从那里向更远的太空探索。

1961 年 5 月 25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向国会提交国家紧急需要特别咨文,宣布美国已经制定出“阿波罗计划,一定要在 10 年内登上月球。

“阿波罗”计划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制定的最大规模的科学技术计划,它先后动员了 4.3 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2 万多家企业,200 多所大学和 80 多个科研机构,共耗资 255 亿美元。

1969 年 7 月 16 日,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从地球到月球路程是 38 万公里,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的“阿波罗”11 号沿着环绕月球和地球的狭长椭圆形轨道的边缘飞行了 3 昼夜,终于到达绕月轨道。

7 月 19 日 22 点 51 分,电视屏幕上突然显现出一个白色模糊的身影扶梯而下,蹒蹒跚跚地踏上一块奇特的“地面”,像潜水员优雅地游向海底,同时传来了一个庄严的声音:“这是一个人跨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巨大的一跃。”这一声音迅速通过电波传遍世界各洲,整个地球沸腾了。啊,别忘了,在地球之外的一个孤寂的星体上,还有两个人也陷入了极度兴奋之中。他们就是首次在地球以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首登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上校。

还有一个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当其他两个宇航员登月时,他继续留在绕月轨道上接应。

7 月 20 日,预定登陆月球的日子终于到了。睡眼惺忪的宇航员吃好了早餐,穿好了登月服装,戴上头罩,背上背囊。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通过对接舱门爬到了登月舱,柯林斯则留在指令舱里。柯林斯打开一个开关。起动了火箭,登月舱便与指令舱分离了,并迅速向外漂开了 1100 英尺的间隔。“鹰展翅飞行了!”奥尔德林兴奋地喊了出来。“鹰”登月舱向着月球奔去,它表面的金属涂层在阳光中闪烁。这时是 1969 年 7 月 20 日下午 1 点 47 分。

登月舱在下降发动机的推动下,向登陆点静海降落。随着月球引力的增强,宇航员又获得了重量。奥尔德林像一只喋喋不休的喜鹊,向留在指令舱里的柯林斯报告计算机显示的长串数字,阿姆斯特朗像一只鹰隼监视着仪表板,和平常一样一言不发。但地面指挥中心测得他的心跳率已达每分钟 156 下,等于正常心跳的两倍。当登月舱以每秒 129 英里的速度向下冲,距离月球表面只有 1 英里时,阿姆斯特朗发现预定着陆点布满了巨石,阿姆斯特朗冷静沉着地操纵着下沉的飞船向巨石堆前方的空地飞去。奥尔德林不断地向地面报告飞船下沉速度和角度:“400 百英尺,下降 2.5。出现了淡淡的影子  稍微右偏。”“鹰”在一片灰色的尘云里翱翔。这时地面指挥中心提醒他们,剩下的燃料已只够燃烧 60 秒钟,如果接地前燃料耗尽,登月舱将摔在巨石堆上撞个粉碎。地球上的听众和观众屏息凝神,提心吊胆,可就在这时,鹰脚伸向滚滚的烟尘,触及了月球的表面。阿姆斯特朗关掉了发动机开关,向休斯敦报告:“到达静海,鹰已着陆。”这时是 7 月 20 日下午 4 点

17  分。

但宇航员和地面指挥中心却不能陶醉在这一刻的成功中,他们还得冷静

地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立即开始倒数计算,以便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紧急升空脱离,地面指挥中心则像医生观察垂危的病人似地全面细致地检查登月舱。终于,从休斯敦传来了令人宽慰的指令:“鹰可歇在月球!”

直到这时,阿姆斯特朗才有心透过舷窗窥视神奇的月球大地。这里就像一幅用明暗对比法绘就的阴森可怕的图画,有的地方漆黑一团,有的地方亮得使人不快,唯一的中间色调是灰色。在选为着陆点的这个平原上有无数个小小的陨石坑、有的直径只有一英尺。远处可以看到许多半径约为 5~50 英尺的陨石坑、一些山脊和一个远山。再远外就模糊得很,看不清楚。月球上的视界很狭窄,在各个方向上都只能看到 4 英里。

下午 10 点 51 分,阿姆斯特朗放掉了登月舱内的空气,打开舱门闯入了真空世界。他小心翼翼地走下舷梯,顺便取下了装在登月舱外面的电视摄象机护罩,于是地球上的观众便看到了本文开始时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人类的足迹首次踏上了另一个星球的盛况,国外曾作过这样的报道:

“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 10 点 51 分,‘阿波罗

11  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爬出舱门,在五米高的小平台上呆了几分钟,然后他伸出左脚,慢慢地走下扶梯,在每一级上稍微停一下,以使身体能够适应 1/6 的月球重力环境。他走完 9 级扶梯共花了 3 分钟。  在 11 时 7 分。他用左脚疑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  接着他鼓起勇气把右脚也站到月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上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 阿波罗11号登月时间

全文共 2404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准确的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Apollo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Armb)、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土星5号运载火箭(SaturnV),又译神农五号,亦称为月球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号”是有史以来建造的动力最强大的火箭。在1967年-1973年间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它们保持着完美的发射记录。共有9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载人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月球轨道。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生产线于1970年关闭。“土星5号”的最后一次发射是在1973年,这次发射将“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了近地轨道。 任务介绍 发射与登月 阿波罗11号的发射现场吸引了超过一百万的人群,全世界观看发射现场直播的观众人数也达到了创记录的六亿人。理查德·尼克森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观看了现场直播。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美国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12分钟后飞船进入地球轨道,速度达到7.67千米/秒。 飞船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使飞船加速到10.5千米/秒,并进行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injectiom,TLI),让阿波罗11号进入地月轨道。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并旋转180°与第三级火箭内的登月转接器(LunarModuleAdaptor)中的登月舱连接。 阿波罗11号于7月19日经过月球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使飞船减速进入了月球轨道。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 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宁静海(MareTranquillitatis)南部,在SabineD环型山西南20公里处。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来自于游骑兵8号(Ranger8)、勘察家5号(Surveyor5)以及月球轨道器(LunarOrbiter)提供的信息),也就不会在降落和舱外活动时制造太多困难。登陆之后,阿姆斯特朗把登陆点称做“静海基地”。 7月20日18:11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令舱中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上,在鹰号绕垂直轴旋转时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常。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两位多加保重”——便离开了。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号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如果鹰号发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启动了鹰号的推进器并开始下降。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鹰号在下降弹道中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公里远。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报。在休斯顿的约翰逊太空中心,飞行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Bales)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整个飞行计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贝尔斯后来承认,他是“凭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重新开始注意窗外之后,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正处在一块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间。计算机失灵导致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了。此时,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登月舱。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朗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准确的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终于,他们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飞行控制中心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在登月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下。 登月过程中的程序警报是“执行溢出”,意味着导航计算机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后来发现,溢出的原因是登月舱的对接雷达在降落时没有关闭,使计算机仍然监视并不在使用的雷达。由于在紧急关头的一句“继续”,史蒂夫·贝尔斯后来获得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降落后不久,在舱外活动的准备工作开始之前,奥尔德林通过无线电向地球念道:“这里是登月舱驾驶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作为共济会的成员,奥尔德林接下来进行了圣餐礼。奥尔德林将他所进行的圣餐礼保密,甚至都没有告诉他的妻子,因为阿波罗8号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念的《创世记》使航空航天局被无神论者麦达琳·默里·欧黑尔(MadalynMurrayOHair)起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阿波罗是什么神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阿波罗是是所有男神之中相貌最英俊的一个,他快乐、聪明、拥有着阳光般的气质,是许多艺术家在诗画中赞颂的对象。他是宙斯和勒托之子,其出生的故事在诸多古希腊神话资料中都有记载,如《书库》、《德罗斯之歌》、《荷马颂歌》等中都有记载。

阿波罗是什么神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但是现代人将阿波罗说成是太阳神,在古希腊神话晚期,阿波罗已经有太阳神属性。阿波罗有时携带着自己的银色弓箭与箭筒,有时还带有金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阳神阿波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阿波罗”是谁?

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光明之神。

相传,阿波罗是天神宙斯与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当初,神后赫拉发现宙斯与勒托要好,怒火冲天,她残酷地迫害勒托。可怜的勒托只好东躲西藏,到处流浪。后来勒托终于在爱琴海上找到了一个藏身的小岛——德罗斯岛。这是一个浮岛,常在大海上漂浮。在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勒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取名为阿波罗,女孩取名为阿尔忒弥斯。母子三人在浮岛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赫拉发现了他们,派一条巨蟒前去杀害勒托母子。

这条巨蟒是非常恶毒和残忍的大害虫。它在渡海时被海神波赛冬发现了。波赛冬掀起大风大浪挡住了巨蟒的路,使勒托母子免遭伤害。后来,他们母子终于摆脱了困境,回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行列之中。青年阿波罗为民除害,杀死了那条巨蟒。人们为了表达对英雄阿波罗的敬仰,修建了一座阿波罗庙。

后来,阿波罗成为举世闻名的太阳神。他高居于天上,住的宫殿周围有高大、发光的柱子,上面镶着黄金和火红的宝石。其左右有日神、月神、年神、世纪神和四季神等。每当黑夜即将过去,住在东方的黎明女神就会醒来,打开阿波罗寝宫的大门。当清晨的星星越来越稀少,直至看不见时,阿波罗便驾着有四匹骏马拉着的太阳车,在天空上巡视大地,将光明和温暖带给地球上的人类和万物。

太阳对地球上的生物的确太重要了,因此古人才把许多美德和本领集于太阳神一身,把它当作神灵来崇拜。本世纪 60 年代,美国科学家还把登月宇宙飞船命名为“阿波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阿波罗11号历史性登月的10件惊人秘闻

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45年前,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阿波罗的声音和图像一定深深地印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但是也有一些关于这次登月任务的故事经常被人们忽略。下面的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这次登月任务的有趣轶事。

“在这次登陆月球的灾难中”

这是尼克松总统的演讲撰稿人威廉·萨菲尔所说的话。如果阿波罗11号在登陆月球的过程中犯了一个错误,这句话将永远留在世界上。你看,萨菲尔已经为尼克松总统准备了一份声明,以防登月任务失败。如果这次任务真的失败了,我们听到的不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而是“注定那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将永远和平地睡在月球上。”

9.一句名言?

当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时,他实际上想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样一个微妙但重要的错误引用是由于糟糕的无线电信号,还是阿姆斯特朗在对世界讲话时感到有点紧张。

8.第一句话

人们都知道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在月球上说话的人,但“这对我来说是一小步”并不是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词。几年前,天文学家鲍勃·伯曼在采访奥尔德林时听到了另一个故事。贝尔梅说,和阿姆斯特朗一起登上月球的奥尔德林是第一个在月球上说话的人,但他说的话并不令人愉快。当着陆器接触到月球表面时,奥尔德林说,“好的,引擎关闭了。”

7.阿姆斯特朗是个好司机

虽然听起来违反直觉,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着陆太温和了。伯曼说阿姆斯特朗应该在离月球表面几英尺的地方关闭发动机。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建造的着陆器有腿,可以在撞击下弯曲。但是因为阿姆斯特朗是一名优秀的驾驶员,所以着陆时没有冲击,着陆舱的腿也没有弯曲。结果,门离月球表面的高度比以前想象的要高几英尺,也就是说,登上月球的第一步实际上是向上跳。

6.这是一个湿答步骤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但奥尔德林是第一个在月球上撒尿的人。登上月球后,奥尔德林立即排空他的膀胱,并将一泡尿倒入宇航服内的尿液收集器中。不幸的是,阿姆斯特朗出色的驾驶技术毁了奥尔德林:当他从比预期高几英尺的舱口跳出时,集尿器破裂了。结果,奥尔德林在他的一只靴子里撒尿。然而,奥尔德林知道这是在直播,所以他不得不保持沉默。

月亮的味道

你想过月亮的味道吗?当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回到布满月球尘埃的着陆舱时,他们说月球闻起来有点像湿灰尘和弹药。返回着陆器后的增压过程令人担忧:一些人认为月球上的尘埃是易燃的,当它与氧气接触时会燃烧。幸运的是,这不是真的。

4.高清回放

我们都记得1969年向全世界数亿人播放的视频,但这个视频实际上比我们看到的更清晰。这是因为相机拍摄时使用的文件格式不能在商业电视台播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使用扫描转换器来调整视频,以便在美国播放,但是当图像出现在每个家庭的电视屏幕上时,图像质量要差得多。

然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保存下来的高清登月视频。

3.母亲的担忧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母亲可能担心很多事情,但尼尔·阿姆斯特朗的母亲真正担心的只有一件事:月球表面太脆弱,无法支撑她儿子的体重。

我们留下了什么

尽管阿波罗11号任务中的每个人都安全返回地球,但他们在月球上留下了许多人造物品。有些东西是象征性的,比如金橄榄枝、美国国旗、阿波罗1号上的一块金属和月亮纪念章。但是仍然有许多东西是垃圾,包括电视电缆、照相机、尿液和粪便收集设备、钳子、锤子和其他工具。美国宇航局有一份阿波罗任务遗留在月球上的物品的详细清单。

1.第二次机会

奥尔德林可能没有机会登陆月球,因为美国宇航局拒绝了他成为宇航员的第一份申请。他再次尝试,并于1963年被接纳为第三批宇航员。

(原文选自:卡尔·恩格尔金主编的《发现》杂志,小蝌蚪君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阿波罗计划不是骗局?

全文共 2437 字

+ 加入清单

阿波罗计划带回了约382千克月岩和月壤。另外,阿波罗计划在月面上安放了3台激光反射镜,世界各地的天文台都一直使用这些反射镜测量地月距离。进入21世纪,随着各国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阿波罗留在月球上的遗迹被直接拍摄到了。这些都能证明阿波罗计划不是骗局

自20世纪70年代起,每过一段时间,关于“登月是骗局”的论调就兴起一阵喧嚣。出于各种目的,有些人说美国阿波罗登月是伪造的,人类根本没有去过月球,相关情景是用电影特技在地球上拍摄的,照片也是假的。他们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了很多所谓的“证据”。然而这些“证据”根本站不住脚,每一条都已经被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彻底粉碎。

“登月计划阴谋论”在国内外都很盛行,这些所谓“证据”大多来自人们对月球真空、低重力的环境缺少了解,机械地照搬地球上的情况而产生的误解。实际上,在月球上基本的物理化学等规律同样成立,只是具体环境条件不同,表现也会大不一样。科学家对此也给出了很多相应的分析,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还专门刊登过辟谣文章。

阴谋论者提出的所谓证据,主要有以下几条: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风,录像中的美国国旗不应该飘动;登月照片中不应该看不见星星;登月舱降落时吹走了附近的尘土,因此航天员不可能在登月舱附近踩出脚印;月球上无法踩出如此清晰的脚印。

其实,旗帜的飘动(表面起伏)并非被风吹动,而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使用了倒L型旗杆,使国旗呈悬挂状,看起来像在飘动;二是惯性所致——由于月球上缺少空气阻力,一开始产生的起伏运动会持续很久,这跟我们平时的经验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已经在地球上真空环境实验中得到证实,而且当旗帜停止飘动时,它会定格在“飘动”时的状态。

跟我们的“常识”也相反,登月照片中是不可能有星星的。阿波罗登月主要活动都是在月球的白天进行的。由于日照和反光强烈,在月面活动的照片中不可能拍摄到相对很黯淡的星星。在太空中要拍摄星星,需要避开强光,以及延长曝光时间,所以“哈勃”太空望远镜等都要避开强光(太阳、月亮或者白天地球的光线)。“神舟”飞船历次飞行活动也为我们带回了太空中真实的场景,从视频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在正常拍摄被阳光照亮的物体时,不可能拍摄到星星。

“月球脚印”是阿波罗登月重要的见证和纪念,也是阴谋论者攻击的重点。登月舱降落时确实会激起大量尘土,但与地球上的情况不同: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形成强大的气流,因此只有登月舱正下方的尘土会被激起,登月舱周围的尘土则不会被扰动,所以航天员出舱时当然会踩出脚印。而且月球上的尘土(月壤)和地球上的尘土不一样。地球上潮湿的沙地或泥土不容易踩出线条分明的脚印。但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风化磨损过程,土壤保留了棱角分明的粗糙形状,踩出脚印来是很清晰的。

以上只是对反面意见的分析,那有没有独立的第三方证据,或客观存在的“物证”,能证实阿波罗登月确实发生过呢?当然是有的。

苏联对探月的构想始于1951年,后来在无人探月领域接连取得数次“历史第一”,然而载人登月计划的梦想却随着N1登月火箭接连发射失败化为泡影。尽管如此,在“阿波罗11号”飞船即将启程之时,苏联依然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将一个无人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器“月球15号”送上月球,试图抢在美国“阿波罗”飞船之前取回月球土壤样本。1969年 7月13日,“月球15号”赶在“阿波罗11号”3天前发射。不幸的是,它在7月21日着陆时坠毁。而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7月20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阿波罗11号”在“月球15号”坠毁后2小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

这场角逐被西方航天史学界看作是冷战期间美苏“太空竞赛”最富戏剧性的高潮。2009年7月,英国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首次公开了对“月球15号”的跟踪记录,其中可以分辨出“阿波罗11号”航天员与地面的通话。此外,为了避免两个月球飞行器发生相撞,苏联应美国的要求透露了“月球15号”的轨道参数。这些都证明半个世纪前那场太空中的赛跑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而且,阿波罗计划带回了约382千克月岩和月壤。其中有少量作为礼物赠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中国科学家利用0.5克月岩成功地分析出了它的成分和在月球上的位置。这些岩石样本有力地证实了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苏联利用无人取样器也获得了326克月壤和岩芯样本,并和美国进行了部分交换。

另外,“阿波罗11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在月面上安放了3台激光反射镜。世界各地的天文台都一直使用这些反射镜测量地月距离,精确度达到厘米级别。当激光对准反射镜所在位置发射时,有相当一部分光会集中在同一瞬间返回,从而证明这些由阿波罗航天员安置在月面的激光反射镜确实存在。

进入21世纪,随着美国、欧洲航天局、中国、日本、印度等月球探测器的成功发射,“阿波罗”留在月球上的遗迹被直接拍摄到了。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了“阿波罗”各个登月点附近的照片,上面能清晰地看到登月舱下降级、放置在月面的仪器以及航天员和月球车留下的印迹等。除了“阿波罗11号”,各个登月舱附近都能看到美国国旗投下的影子,这也与事实相符。因为“阿波罗11号”的任务录像显示,美国国旗在登月舱上升级起飞时被吹倒了。它还拍摄到了苏联多个取样器的下降级,并找到了失踪已久的苏联自动月球车“月球车1号”和倾倒在月面上的“月球23号”取样器。

“嫦娥二号”也拍摄到了“阿波罗17号”着陆点的痕迹。尽管照片分辨率不及“月球勘测轨道器”,但依然可以分辨出3个像素大小的登月舱下降级,以及着陆点附近的众多地貌特征。日本通过处理“辉夜姬号”探测器的照片得到了“阿波罗15号”着陆点附近的地形分布,这与“阿波罗15号”实拍的照片一致。印度的“月船1号” 也拍下了“阿波罗15号”着陆点附近被月球车搅动过的土壤印迹。

其实阿波罗登月这一事实并不需要像考古学一样用证据才能证明其存在。半世纪前,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到相关项目中,见证了人类这一伟大成就。因此,怀疑登月的真实性既没有理由,也没有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阿波罗飞船的登月壮举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自 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 2 名航天员首次登上月球,到 1972 年 12 月阿波罗飞船完成 6 次登月飞行,这一伟大壮举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12 名航天员在月面共停留 302 小时 20 分钟,在 6 个不同地点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取得了光辉成就。

早在 1961 年 5 月 25 日,美国总统宣布:“要在 10 年内把美国人送上月球。”于是,举世瞩目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诞生了,动员了 2 万家企业、200所大学和 80 多个科研机构的 30 多万人参加这项宏伟工程。

阿波罗计划的土星 5 号巨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便集中建造阿波罗号飞船。设计的飞船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指令舱呈圆锥形,高 3.23 米,底部直径 3.1 米,发射重量 5.9 吨,可容纳 3 名航天员。指令舱具有绝对可靠的防热和密封性能。服务舱是个动力舱,呈圆筒形,除储备燃料电池和发动机燃料外,还有供航天员够 15 天用的氧气、食物和水等。登月舱高约 7 米,直径 4 米,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上升段装有维持航天员生命的各种设备和电源;下降段装有动力系统,提供登月和离开月球的动力,还有登月车及一些月球探测设备。1966 年 2 月 26 日,阿波罗 1 号飞船研制出来,开始不载人的飞行试验,预示着载人登月之日不会很远了。

当然,这样一个空前宏伟的工程,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甚至也有牺牲。1967 年 1 月 27 日阿波罗 4 号飞船进行地面试验时,由于电路设计上的缺陷,导线产生电火花引起充氧座舱起火,航天员怀特、格里索姆和查菲正在座舱内训练,结果在舱内窒息而死。灾难发生后,集中 1500 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飞船设计全面检查,采取覆盖全部电路、禁用易燃材料、改进舱门启闭系统等措施,使飞船更加可靠和安全。

从 1968 年 10 月至 1969 年 5 月,美国连续发射了阿波罗 7 号到 10 号 4 艘飞船,进行载人飞行试验。1968 年 10 月 11 日至 22 日,阿波罗 7 号飞船载着 3 名航天员环绕地球飞行,检查飞船的变轨能力。飞行期间出现了 50 多起故障。

1968 年 12 月 21 日至 27 日,阿波罗 8 号飞船成功地进入月球轨道,3名航天员在距月球 100 公里的轨道上飞行 10 圈,饱览了月球风光。

1969 年 3 月 3 日,阿波罗 9 号飞船载 3 名航天员飞抵月球轨道,试验登月舱的技术状况。

1969 年 5 月 18 日,阿波罗 10 号飞船把 3 名航天员载到环绕月球的轨道,试验了指令舱和登月舱的分离、对接,并探测了月球上的静海登月点,进行载人登月前的一次预演。5 月 26 日 3 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这样,一切准备就绪,登月的时机完全成熟了。

1969 年 7 月 16 日,由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组成的乘员组,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启程,奔向月球的旅途,去实现人类多年的梦想。阿波罗 11 号飞船飞行 3 天后,顺利进入月球轨道。7 月 20 日 20 时 7 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上登月舱,与柯林斯驾驶的指令舱分离,在月球静海西南角着陆。7 月 21 日 2 时 56 分,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出登月舱踏上月球,19 分钟后奥尔德林紧跟着在月面留下了他的第一步脚印。他们在月面着陆的地方立上带去的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公元 1969 年 7 月,来自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我们为和平而来。”然后在月面上安放了一些测量仪器,采集了 20 多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在月球上活动了 2 小时 15 分钟。7 月 21 日下午 1 时 54 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离开月球,6 小时后与在月球轨道上接应的柯林斯会合,一起进入指令舱踏上归途。7 月 24 日 12 时 50 分,这 3 名登月英雄乘坐回收舱顺利溅落在太平洋,回到地球。人类首次登月活动经历了 8 昼夜 3 小时 18 分钟,两名航天员在月面生活了 21 小时 36 分钟,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迈向月球第一步时不无感慨地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微小的一步;而对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飞跃!”

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阿波罗计划遇到外星人了吗 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全文共 1788 字

+ 加入清单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期间总共六次登月成功,据说参与此次登月计划的人数超过了30万,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阿波罗计划一直存在许多争议和秘密,有人指出此计划的真正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完成登月,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他们十分关心在登月期间,有没有发现外星生物,如果有的话可就太振奋人心了。汤普金斯的观点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月球,探索太空是一个新兴的话题。面对已经先行一步的苏联,美国自然不甘落后。这个时候,许多公司都参与到支持登月的计划里来,TRW,也就是如今著名的天合集团,正是其中一个主力,为美国宇航业做出了不少贡献。而这位汤普斯金先生就声称自己正是这方面的一个负责人,知道其中许多秘密。

前几年,他就出版了一本名为《Selected ByExtraterrrstrials》的书。在书中,他揭露了上世纪为期十一年之久的阿波罗计划的本质。据他所言,阿波罗计划只是美国政府进入太空的一小步,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打算在太空建造军事基地,而月球就是其中一个据点。阿波罗计划正是为建立太空军事基地探路的。

除此之外,他还声称,这个计划没多久就搁浅了。原因无它,正是因为在登月的过程中,宇航员们碰上了不明飞行物,并且发现了疑似外星人留下的痕迹。就这样,新星计划不了了之。

那么其中的具体情况是如何的呢?阿波罗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呢?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传说他保护着人类的文明,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美国以“阿波罗”来命名这次登月计划,其中的美好寓意以及征服太空的雄心壮志不言而喻。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美苏关系紧张的时刻,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争霸从未停止过。1961年,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乘坐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了古往今来第一个踏出地球,亲眼见到浩瀚宇宙的人。对此,美国可谓是深受刺激,发誓要在这个领域与苏联争个高低。

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谨慎思量后做出了明确指示:在1970年之前,美国一定要出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就这样,美国人的登月计划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除了政府提供的帮助以外,大批企业也参与其中,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原料等等。

终于,在经过多次试验与测试后,阿波罗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升天,月球上出现了人类的身影,也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宇航员们采集了月球上的土壤等物回地球,与此同时,在整个计划过程中,探测器也拍下了许多月球的照片,而其中有一些照片显得十分神秘。匪夷所思的图片

在阿波罗计划中拍摄的这几张照片显得格外奇怪,这也是汤普金斯提出开头观点的原因之一。接下来,就让咱们来具体看看这几张照片。

第一张图片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在其左上角有一个近似于圆形的不明发光物体,在黑暗的宇宙中显得格外诡异。

第二张图片,这应该是在月球表面,原本暗淡凹凸不平的月球上有一个白色并且明亮的光点,这一幕确实不太符合常理。

第三张图片,黑暗的宇宙大幕中有四个非常明显的光点,疑似不明飞行物。

第四张图片,原本应该荒芜一物的月球表面上居然有一个斜斜立着的杆状物体。

第五张图片中中部靠右的地方,有一个明显的悬浮起来的不明物体,其下方还有映照的影子。

第六张图片就更奇怪了,一道亮白色的光柱从地表射出,这光线究竟是什么呢?

这一组图片着实奇怪,不明的发光物体,悬浮地表的不明物体,白色的光柱等等都不像应该出现在月球上的东西。汤普金斯据此,认为这些东西就是外星人来过月球痕迹,并声称在探月过程,宇航员正面遇见了外星人。也因此,新星计划被搁置。

在笔者看来,这个说法未免太过荒唐。

这些图片只不过是探测器拍到的数十万计照片中十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用这么微小的论据来推论实在不太可靠。其次,怎么确定这些东西就一定是外星人留下的呢?外星人干嘛在一个荒芜贫瘠的月球留下这些东西呢?再者,这些照片中的光点也有可能是拍摄角度造成的光晕一类的问题,并不一定就真实存在。

除此之外,如果宇航员真的碰到了外星人,他们是怎么有惊无险地回到地球上的?对此观点可以提出的质疑简直是数不胜数。在没有大量并且可靠的试验验证的情况下,贸然说这些不明物体是外星人的足迹实在太不妥当,不免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这个世界上确实还有很多我们无法解释的事,地球之外的宇宙也可能确实存在着另外的生命,但事实究竟如何,还等着咱们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而不是凭一丁点所谓的证据就信口开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阿波罗”登月

全文共 3047 字

+ 加入清单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几乎是每个人在童年就听过的。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登上月球,认识一下日夜围绕我们旋转的这颗卫星的庐山真面月,就成了人类的宿愿。可是只有当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这个愿望才能成为现实。美国东部地区夏季时间 1969 年 7 月 20 日晚上 22 时 56 分 20 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面。接着,另一位宇航员奥尔德林也登上了月球,揭开了人类涉足地球以外天体的新的一页。

空间展开竞赛

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是 1961 年 5 月 25 日肯尼迪总统在“国家紧急需要”特别咨文中提出的。这是一项把人送上月球,并使之安全返回地球的计划。这项计划命名为“阿波罗”,预计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 10 年内完成。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神宙斯之子。

为了实施“阿波罗”计划,1961 年年底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具体负责登月计划的执行。这个委员会的主席是霍姆斯。

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地震动了美国和全世界。第二年的夏天,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并把全国最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集中到航空和航天局这个全国性的宇航机构,准备和苏联进行一场空间竞赛。“阿波罗”计划就是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成立以后第一项庞大的空间计划。

美国全国的人力、物力逐步被调动起来。于是,10 年前还几乎不存在的宇航工业,其雇员很快达到了 125 万,成为美国企业界职工人数最多的行业。

这一年,为了加强“阿波罗”计划的领导,美国空军的塞缪尔·菲利浦中将被任命为“阿波罗”项目的负责人,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本部的执行局长乔治·哈格被派作他的助手。两年以后,“阿波罗”宇宙飞船的试验正式开始了。

在“阿波罗”飞船试验开始之前,美国首先进行了单个宇航员飞行的“水星”计划和两个宇航员协同飞行的“双子星座”计划,为登月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美国的“水星”计划是从 1958 年 10 开始,到 1963 年 5 月结束的。这是美国发展载人宇航的第一步,其核心内容是将人送上宇宙空间。由于苏联的加加林少校 1961 年 4 月 12 日成功地绕轨道飞行成功,迫使美国加快了“水星”计划的步骤。1961 年 1 月 31 日,一只绰号为“哈姆”的黑猩猩被送上 35 公里的高空。黑猩猩经过 16 分钟发射、升空、重返大气层和失重状态的考验后安全返回地球。

这一年的 5 月 5 日,“水星”飞船载着宇航员艾伦·谢泼德,被送上空间。他在 185 公里的高空进行了 15 分钟的亚轨道飞行,经历了 5 分 8 秒钟的失重状态,然后溅落在大西洋上。他是第一个被射入宇宙的美国人。

1962 年 2 月 20 日,40 岁的宇航员、海军中校格伦完成了美国的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绕地球 3 圈,飞行 5 小时。这以后美国又进行了四次“水星”计划飞行。

第六次单人飞行的宇航员是空军少校库柏。他的“水星”飞船于 1963 年 5 月 16 日升空, 6 分钟后在离地面 160 公里处进入轨道。这位 36 岁的宇航员共绕地球飞行 22 周,航程 92 万公里,历时 34 小时 21 分,完成了试验项目。“水星”计划共进行了两次载人亚轨道飞行,四次载人轨道飞行,总共飞行时间 54 小时 20 分。这些飞行研究了围绕轨道飞行对宇航员身体的影响,衡量了宇航员与宇宙飞船的合作情况,证明了人能够在宇宙中长期工作。这以后,便转而集中精力执行“双子星座”双人宇宙飞船计划。

“双子星座”计划是 1961 年 10 月开始制定的。它一次同时有两名宇航员在宇宙空间活动,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宇宙飞行器在空间相会和对接。这是为了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的中间试验阶段。

1964 年 4 月,美国在墨西哥海得克萨斯州,将一个“双子星座”飞船置入海水中试验,座舱内封载了一名宇航员和一名工程师。这样的试验是为了检验飞船返回地球溅落海洋后是否漏水?到底渗漏多少水?能经受多大的风浪?电池能否维持 36 个小时?座舱容器的浮力如何?等等。

“双子星座”宇宙飞船能乘两名宇航员,重量约 3.5 吨,体积是“水星”飞船的一倍半。经过将近一年的试验,到 1965 年 3 月 23 日,载人的“双子星座”飞船正式上天了。这一天,载着指令长格里森和驾驶员杨格的飞船被“大力神Ⅱ式”两级火箭送上轨道。他们绕地球飞行了 3 圈,历时 4 小时 54 分,然后在大西洋洋面溅落。这以后又进行了几次绕轨道飞行;宇航员怀特还离开宇宙飞船,在宇宙空间“行走”了 22 分钟。在双子星座的飞行中,还研究了长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1966 年 11 月 25 日,第十次双人绕地球轨道飞行的任务结束,表明“双子星座”计划的完成,登月的主角“阿波罗”飞船正式上台了。

不过谁也料想不到,“阿波罗”计划出师不利,一开始就闹出了人命事故。1966 年,美国进行了“阿波罗 1 号”、“阿波罗 2 号”和“阿波罗 3 号”宇宙飞船不载人飞行试验。1967 年 1 月 27 日,“阿波罗 4 号”宇宙飞船载着宇航员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在当地时间 13 点进入离地约 66 米高的飞船座舱,进行地面模拟飞行试验。18 点 31 分 3 秒,宇宙飞船内部突然起火,座舱内三名宇航员的宇宙服几乎一下子就燃烧起来,发射台上的工作人员虽然奋不顾身的抢救,但 40 岁的空军中校格里索姆、36 岁的怀特和 31 岁的海军少校查菲仍很快窒息而死,被烧成焦炭。

这次的火灾来得太快也太突然,宇航员显然来不及完成打开舱盖,就被无情的大火吞没了。

这次爆炸性大火除使三名宇航员丧命外,还使宇宙飞船成了一个“破坏无遗的外壳”。

事故发生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立即组成一个 15 人调查委员会,试图找到起火原因。与此同时,另一艘一模一样的“阿波罗”飞船被运到肯尼迪角,以便同时一件一件地拆卸飞船的零部件,进行对照检查。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表明,可能是电短路产生了电火花,使火焰在纯氧的座舱里迅速蔓延开来。因为检查发现,在一位宇航员的座椅下面,有一个烧焦的大洞。

这次意外事故,使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推迟,直到 22 个月之后,“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飞行才告成功。

1968 年 1 月,“阿波罗 5 号”进行了登月舱试验飞行。这以后,“阿波罗 6 号”进行了“土星 V 号”火箭的试验飞行。10 月 11 日,第一架载人“阿波罗”飞船被“土星 I—B”火箭送上轨道。三位宇航员在“阿波罗 7 号”上进行了各种试验,其中最重要的试验是将已脱离的仍在空间运行的火箭的第二级,当作假想的月球,试着向其靠近,以模仿登月时必需的停靠动作。

这年 12 月 21 日,“阿波罗 8 号”宇宙飞船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宇航员博尔曼空军上校、洛弗尔海军上校和安德斯空军少校在绕地球飞行了 10 圈后,直奔月球,在离月球 112 公里处绕月飞行了 10 圈、20 个小时,然后再返回地球。这次绕月飞行试验的成功,表明人类到另一个天体去访问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也促使载人登月计划的各项具体工作更紧张地展开了。1969年 3 月 3 日,“阿波罗 9 号”飞船上的宇航员模仿登月着陆的情况,在空间让登月舱和指挥舱脱离,然后再接合。5 月 18 日发射的“阿波罗 10 号”飞船完成了人类登月“表演”的“最后彩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争议

全文共 3105 字

+ 加入清单

阿波罗登月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然而,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以来,美国再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登月活动,许多秘密被人为地发现了。因此,尽管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是成功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骗局。美国的目的是在太空领域建立自己的权威来反对苏联。

1969年7月16日上午,搭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巨大土星5号火箭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飞往月球的太空飞行。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参加了这次飞行。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 17: 42,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将左脚放在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然后,他用一架70毫米的特殊照相机拍摄奥尔德林登陆月球的照片。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让星条旗在无风的月亮上看起来展开,他们用一根弹簧状的金属丝把它展开。然后,宇航员安装了一个“地震仪”和一个“激光反射器”...他们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收集了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太空英雄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中部。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完成。

然而,30多年后,戈多夫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的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录像都是在好莱坞工作室制作的。他强调说,他是经过仔细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原因如下:

(1)在太空背景下,没有图像可以看到星星。

(2)物品在图像上留下的阴影的方向是多方向的,而阳光照射物品形成的阴影应该是一个方向。

(3)摄影记录中月亮上的星条旗迎风飘扬,月亮不可能被风吹起。

从摄影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就像在地面上行走一样。事实上,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的小得多。因此,一个人在月球上走的每一步都相当于一个人在地面上跨越5 ~ 6米长。

(5)当月球着陆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下弹出的小石块的着陆速度与地球的速度相同,在月球上的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问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著名物理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们肯定了“欺诈理论”。他们认为阿波罗登月欺诈的依据如下:

①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数据,当时太阳光与月球表面的入射角只有6 ~ 7度,但月球上的星条旗照片显示,太阳光的入射角约为30度。照片中阴影之间的角度应在“迈出第一步”后46小时后才能获得。

②阿波罗登月的视频是在地球上拍摄的。通过视频分析,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跳跃动作和高度与地面相似,但不符合月球表面的行走特征。

(3)月球表面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根据美国天文台的数据,地球上激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仅为反射器的1/200。事实上,这束光是由月球本身反射的。换句话说,月球上根本没有激光反射器。

(4)阿波罗计划的进展令人怀疑。美国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架土星5号。第一次发射试验于1月27日进行。不幸的是,大火杀死了三名宇航员。然后登月舱被重新设计,硬件开发被推迟了18个月。怎么可能在1969年7月登陆月球?

(5)对土星5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现代航天飞机只能将20吨载荷送入低轨道,而土星5号可以轻松地将100多吨载荷送入地球轨道,并将数十吨物体推出地球引力圈。为什么后来它放弃了?据说连画都没有保存下来?

(6)温度对照相设备的影响。月球表面白天可达121℃。根据照片,相机暴露在太空服外面,没有隔热措施。当薄膜被加热到66℃时,它会卷曲并失效。你怎么能拍照?

这些人认为,美国政府没有解释上述所有情况,内部人士迄今一直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生命和安全会受到影响,甚至直接受到威胁。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支持者认为上述怀疑是不可信的。他们认为:首先,这个节目在世界各地现场直播,近1亿人亲眼目睹;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物体,如岩石。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可信度开玩笑。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和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会持科学态度,不会把严肃的科学问题当成笑话。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所有参与者的人格会受到损害,成千上万的人几十年来都不会轻易说谎。第四,美国的媒体几乎无处不在。如果政府作弊,主要媒体肯定会大惊小怪。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媒体对此并不重视。这其中一定有一定的道理。针对反对派对登月证据的怀疑,他们还进行了技术反驳:

(1)为什么你在登月照片的背景中看不到星星?反驳者认为:这与曝光时间有关。为了使特写镜头非常清晰,相机的曝光时间必须非常短,所以不能清楚地看到远景。如果你想拍星星的照片,相机的曝光时间一定要很长,但这会导致照片中附近的场景变白,照片就没有意义了。

(2)在登月过程中,刹车火箭喷出的空气吹走了月球尘埃。为什么它会留下脚印?反驳者认为: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不会有风,月球的表面积已经积累了数十亿年的灰尘,来自刹车火箭的气流不能吹走所有的灰尘,所以来自刹车火箭的气流吹走了一些月球灰尘,可以留下脚印。

(3)为什么有些照片和阴影面向两个方向?反驳者认为,因为月球表面是起伏的,所以影子会在月球表面弯曲变形。从远处看,影子将面向两个方向。

(4)月球上的“大气”压力为10-12毫微克。为什么月亮上的美国国旗会飘扬?反驳者认为:美国国旗上方有一根横杆,所以国旗可以举起来;起初,科学家们非常担心带着这种塑料国旗。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塑料国旗被夹在一个梯子上,所以塑料国旗在被带到月球后变得皱巴巴的。再加上铝制旗杆的弹性晃动,它看起来像是被远处的风吹动了。

其余的不会一一列出。

关于阿波罗的争论仍在世界范围内激烈进行。不管这是不是一个骗局,后代可能会给我们一个答案,或者永远不会有答案。然而,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当人类再次登上月球时,这一争论可能不再有任何意义。4.2.4光驱动石墨烯材料

目前,几乎所有的航空和航天飞行都是由化学驱动的,即驱动力是通过喷射燃烧的化学物质获得的。多年来,光直接驾驶飞行一直是科学界和航空界的梦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陈永生教授和物理学院的田建国教授的联合研究小组经过3年的研究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石墨烯材料。该材料可以在包括太阳光在内的各种光源的照射下被驱动飞行,其获得的驱动力是传统光压力的一千倍以上。研究结果使“视动”飞行成为可能。

2015年6月15日,他们的论文《大规模直接光驱动石墨烯材料的宏观和直接光推进》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学》上在线发表,介绍了这一成果。

航天器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能源问题一直阻碍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光驱动飞行”因其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难题。在之前的大量研究中,科学家们试图用“轻压”来提供能量。“光压力”是光撞击物体产生的压力。光子既有质量又有速度,大量光子以动量撞击物体产生的光压力会移动物体。然而,来自轻压力的驱动力非常小,远远不能满足航空和航天的负载要求。

陈永生教授团队开发的石墨烯材料,在宏观材料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石墨烯本身特殊的电子结构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包括太阳光在内的各种光源的照射下有效地驱动飞行。

著名的英国科普杂志《新科学家》为这一成就写了一篇题为《石墨烯建造的宇宙飞船只能在阳光下运行》的评论。文章指出,这项成就“为石墨烯这种优秀材料增加了惊人的性能...石墨烯海绵可以代替太阳能电池板来制造光动力推进系统的航天器”。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洛萨诺教授在文章中说,最好的火箭不需要任何燃料,石墨烯动力航天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

摘自清华出版社授权的《科学技术史与方法论》

推荐:一本“透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和方法论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阿波罗登月探险计划是怎样实现的

全文共 2857 字

+ 加入清单

迄今为止,阿波罗登月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富传奇性的人类对太空的探险行动。早在 1957 年就开始设想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若干年科学、技术和财政支持的多方面综合论证,1961 年 5 月 25 日,美国正式宣布实施该项计划。历时 10 年多时间,于 1972 年 12 月底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除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外,先后有 120 所高等学校、 20 000 家工厂、400 多万人,耗去资金 250 亿美元。

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 10 年时间里,共进行了 17 次飞行试验,包括 6 次无人亚轨道和地球轨道飞行、1 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3 次载人月球轨道飞行、7 次载人登月飞行(其中 6 次成功,1 次失败)。

阿波罗重 50 吨、高 25 米,装在高 85 米的土星 V 运载火箭上,合成高度达 110 米,相当于一座 36 层现代化大楼的高度。飞船由 3 部分组成。指挥舱高 3.6 米,最宽处近 4 米,约有一辆旅行车大小;服务舱长 7.3 米,内装飞船主要发动机、电源、水、氧以及仪器设备;登月舱高 6.9 米,直径 9.2 米,重约 16 吨,分上升和下降舱段两部分。土星 V 火箭由三级组成。第一级火箭工作 2.5 分钟,可使飞船速度达每秒 2.7 公里。飞船飞到离地 60 公里高度时,第一级火箭脱落后坠入海洋中。接着第二级点火,第二级火箭点火后工作约 6 分钟,飞船速度可达每秒 6.8 公里,当飞行高度达 180 公里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接着点火,工作约 2 分钟,即起飞后 12 分钟,飞船速度达到每秒 7.9 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地球轨道后,第三级火箭再启动工作约 5 分钟,使飞船达到每秒 10.9 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这时飞船逸出地球飞往月球。若干小时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脱离,靠惯性飞行约 3 天进入月球轨道。当飞船飞至距地球约 32 万公里时,它受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正好抵消,速度降到最低。在这之后月球的引力影响逐渐增加,当飞船速度增至每秒 12.2 公里时,制动火箭降低速度,进入月球轨道。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原因,月球从飞船发射时的位置转过约 30 多度。飞船进入月球轨道后,2 名准备登月的航天员从指挥舱进入登月舱。登月舱与指挥舱脱离并开动下降发动机。离月面 20.4 公里时,用自动控制降落器控制降落;离月面 2 公里时,进行盘旋,选择登月位置;在降落点上空 150 米时,以每秒 0.9 米的速度下降,在月球的探险活动结束后,航天员再爬上登月舱准备返航。航天员控制推力 1.6 吨的上升发动机点火,使上升舱段以下降舱段作发射台发射起飞,飞行 4 分钟进入 16~83 公里的月球轨道,逐步接近指挥舱并最后完成和它的对接。航天员进入指挥舱后,抛掉登月舱,并开动服务舱发动机使飞船获每秒 2.4 公里的速度,脱离月球轨道,开始返回地球。离地球约 640 公里时,

开制动发动机,离开轨道,飞向溅落区,抛掉服务舱,进入稀薄大气层,在南太平洋上溅落,由航空母舰上的直升飞机进行搜索打捞工作。

1969 年 7 月 16 日,载着 3 名航天员的阿波罗 11 号载人飞船,史无前例地启程飞往月球,开始执行人类首次对月球的冒险探测行动。经过长途跋涉,飞行约 38 万公里的距离,5 天后的 7 月 21 日,阿波罗 11 号终于飞抵月球轨道。人类的两位使者,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及其同伴奥德林要进入登月舱,开始驾驶登月舱进行登月下降。另一名航天员则驾驶指挥舱继续绕月球轨道飞行,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和登月舱的同事保持通讯联系,一旦登月活动发生意外或危险,负责救援。好在一切顺利,登月舱在月球的静海着陆。指令长阿姆斯特朗首先爬出舱门,站在 5 米高的小平台上,面对这陌生、荒凉和神秘的月球,举目四望片刻。不知他此时此刻怀着怎样的心情,他先伸出左脚,一步一步地爬下扶梯。这时全世界数亿人围坐电视机前观看了这一轰动全球的登月创举。只见阿姆斯特朗的左脚小心翼翼地首先触及月面,而右脚还停留在登月舱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后,才鼓起勇气将右脚也踩上月面。就这样,阿姆斯特朗作为地球人类的使者,首先登上了月球表面。随后同伴奥德林也踏上了月球,为纪念这伟大的有意义的探险行动,两位使者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刻“1969 年 7 月,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处,我们为人类和平来到这里”。他们在月面停留 21 小时 18 分钟,进行了一系列实地月球考察,然后带上采集的月球土壤和月岩标本,启程返航。他们搬动登月舱的控制器,炸开爆炸螺栓,使上升发动机点火,起飞升入月空,登月舱进入月球轨道,航天员从登月舱顶端的光学观察窗可以在对接时观察指挥舱,用调节高度和方向的小型变轨发动机调节飞行轨道,使其逐渐接近指挥舱。然后通过仪器使登月舱对准指挥舱,以每秒 7.6 厘米的速度实施并完成对接。两位航天员带着月球样品及其他物件,费力地爬过连结通道,回到指挥舱和指挥舱驾驶员会合,然后抛掉登月舱,使它撞击在月球上并进行一次月震试验。启动服务舱发动机,飞船获得每秒 2.4 公里速度后,逸出月球轨道,正式进入返回地球航程。7 月 24 日,飞船安全溅落在南太平洋上,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登月探险任务。

阿波罗登月飞行共进行 7 次,参加的航天员共 21 人,其中有 12 人登上月球。登月航天员的平均年龄 40 岁左右。其他几次登月飞行的时间是:阿波罗 12 号的飞行是从 1969 年 11 月 14 日至 24 日,在月球的风暴海降落;13号的飞行从 1970 年 4 月 11 日至 17 日,因故障中途返航,未能登月;14 号的飞行从 1971 年 1 月 31 日至 2 月 9 日,在月球的薄拉莫勒地区降落;15 号的飞行从 1971 年 7 月 26 日至 8 月 7 日,在月球的亚平宁山哈得利峡谷降落; 16 号的飞行从 1972 年 4 月 16 日至 27 日,在月球的迪卡尔高地降落;17 号的飞行从 1972 年 12 月 6 日至 19 日,在月球的曹拉斯利特罗山脉降落,它历时 12 天又 14 小时,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

阿波罗登月,除考察外,还在月球上建立了核动力科学站;驾驶月球车进行活动;采集的月岩月土标本达 400 千克,都带回地球做进一步科学分析。

阿波罗登月的成功,无疑具有伟大的科学和技术意义,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而到达别的天体,是人类向太空渗透的新里程碑,是一次飞跃。在人类向太空继续渗透、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月球还将成为桥头堡。登月的成功,也为人类开拓新的疆域,开发利用月球创造了条件。

阿波罗登月计划完成之后,美国决定在以后的几十年内不再进行。这样,

为登月飞行研制的精良技术设备,其中包括土星运载工具、飞船和许多实验设备就不再需要了,这一事件曾引起各种议论。至于美国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则是一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GE携ANDRIOD HOMME推限量版阿波罗月球靴:The Missions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45年前的今天,三名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成功地完成了阿波罗11号任务(美国第五次载人飞行和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创造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历史,并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迹。

为了纪念这一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与高端鞋类制造商安卓·霍姆斯(Android Homme)(来自洛杉矶,以生产高品质的豪华运动鞋而闻名)和服装零售商杰克森(JackThreads)(一家拥有会员系统的网上购物俱乐部)共同打造了一款限量版的高端运动鞋——使命。

这双帅气的运动鞋的灵感来自阿波罗11号成员穿的月球靴,并添加了一些奇怪的材料。

通用电气是美国宇航局设计阿波罗11号宇航服的几家公司之一。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其他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更具体地说,通用电气当时做的主要是鞋里的硅橡胶和面具用的高质量塑料。

尽管阿姆斯特朗和公司不会使用名为“在月球上行走的使命”的高跟鞋,但普通人买不起这种鞋。除了看起来像宇航员,该公司还添加了稳定的碳纤维板和3M的高反光材料,使运动鞋看起来很酷。

在通用电气发布的一份新闻稿中,该编辑还发现提到了防水外层织物和热塑性橡胶,尽管这两种材料现在都广泛应用于制鞋行业。

说到这款高帮运动鞋的有限尺寸,小辫子只能告诉你,全世界只有100双鞋卖196.9美元(与1969年的意思相同)。

从7月20日开始,也就是周日,这款运动鞋将在JackThreads官方网站上出售。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买到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给阿波罗17号“下马威”的小小尘埃是什么东西

全文共 2285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阿波罗17号任务于1972年底完成以来,人类再也没有登上过月球,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

几十年来,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以色列、欧洲航天局等国家和组织实施了各种月球探测项目,其中中国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是最新的重要发展。在未来的计划中,中国、日本、美国、印度、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都雄心勃勃地要把他们的宇航员送回月球,并试图建立一个月球基地,进行长期的科学探索和月球表面的调查。

就人类现有的科技而言,重返月球并不太困难,但一个新的绊脚石出现在人类面前,成为重返月球的新障碍,那就是月球尘埃

小尘埃给了阿波罗17号一场“决斗”

当阿波罗计划登陆月球时,在月球上飞行的尘埃粒子给飞船着陆和在月球上工作的科学仪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微小的灰尘推迟了宇航员的活动。粗糙的月球灰尘压碎了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的宇航服靴子。月球尘埃还损坏了阿波罗样品盒设备,甚至擦伤了玻璃。

宇航员从月球表面返回登月舱后,登月舱中的宇航员出现喉咙痛、鼻塞、打喷嚏、流泪等症状。他们把闯入飞船的月球尘埃描述为闻起来像燃烧过的火药!阿波罗17号宇航员杰克·施密特称这种月球尘埃引起的症状为“月球花粉症”,在12名登上月球的人中,症状或多或少会出现,有时需要许多天才能稍微缓解。这种“尴尬”状态在登月前也是意料之外的。

阿波罗17号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和他的宇航服被月球尘埃污染。(图片来源:美国航天局)

月球尘埃对“飞向月球”的人员和设备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那么这些飞扬的尘埃粒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月球表面覆盖着由岩石碎片和灰尘组成的月球土壤。月球土壤通常有5到10米厚。它是由大量的陨石撞击、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照射以及大规模的温度变化形成的,这些变化导致了月球地质历史期间月球岩石的热膨胀、冷收缩和碎裂。宇航员在松软的月球土壤上行走,扬起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月球灰尘。

1969年至1972年间,12名阿波罗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他们的经历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对月球尘埃进行了深入研究。今天,人们已经基本了解到,月球尘埃起源于几十亿年来流星对月球表面的猛烈撞击。这种巨大的冲击力在月球表面岩石上产生了大量硅酸盐颗粒,主要由硅酸盐组成。同时,撞击产生的高温也使这些颗粒玻璃化。由于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6%,这些粒子可以在月球表面悬浮很长时间。在地球上,经过长期的风和水的侵蚀,表面会变得像微粒一样光滑。然而,月球上没有这种侵蚀,这些粒子尖锐的尘埃边缘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月球表面不受大气保护,太阳风带电粒子流的冲击使尘埃产生静电,静电容易凝聚并吸附在仪器设备和宇航服的表面,难以清除。

月尘。(图片来源:欧洲航天局)

月球尘埃的影响远不止让宇航员闷闷不乐和打喷嚏几次。这是对登月仪器和设备乃至整个飞机安全的最致命的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覆盖在仪器设备表面的月球尘埃会导致许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粘滞、密封机构故障、光学系统灵敏度降低、部件磨损和热控系统故障。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每月收集的灰尘将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产量。月球尘埃经常以某种神秘的方式进入机械设备,这很容易导致设备过度磨损。例如,在上面提到的阿波罗计划中,样品盒中真空泵的损坏是由拜月灰尘造成的。然而,如果它钻入电子设备,它会沉积在各种部件上,导致难以置信的故障,如散热或设备短路。

为此,宇航员上个月必须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来清除各种设备表面的灰尘,但是使用刷子来清除灰尘不仅非常困难,而且很容易划伤设备表面。此外,由于月球尘埃颗粒的尖锐边缘,当与宇航员或航天器碰撞时,有可能切割宇航服甚至航天器表面,从而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此前,一个由十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研究了长期暴露于月球尘埃的影响,发现月球尘埃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月球尘埃类似于PM10和我们周围空气中的PM2.5粒子,但由于月球尘埃有尖锐的锯齿状边缘,它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甚至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其危害远远大于地球上类似的粒子。比人类头发丝直径小50倍的月球尘埃颗粒可以在肺部停留几个月。它们停留的时间越长,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吸入人体肺部,它们可能会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

微小的灰尘能阻止人类探索太空吗?

科学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彻底解决月球尘埃造成的危害。对月球尘埃物理性质的研究还表明,如果人类在类似的外层空间环境中着陆,比如火星,他们很可能会遇到类似于月球尘埃的“火星尘埃”问题。因此,月球尘埃处理方案的研究对下一步太阳系类地行星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约在2016年,波音工程师卡维亚·曼雅普与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合作,提出了主动和被动除尘的解决方案。主动除尘是一种类似静电除尘的方案,它是将一种特殊结构的纤维织物在一定区域通电后,主动吸附月尘。在模拟环境下,它能吸收附近90%的尘埃粒子。被动除尘是指使用一种特殊的涂层来中和静电颗粒,防止它们在涂层表面积聚。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申请专利,但尚未有产品问世。

与此同时,美国航天局的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先进的涂层来解决吸收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这是美国航天局针对小行星、卫星和火星卫星的环境动态响应计划的一部分。这种涂层由二氧化钛的原子层组成。被称为原子层沉积的先进技术可以用来将二氧化钛涂覆到涂层的干颜料上。二氧化钛和紫外线之间的光化学反应可以消除月球尘埃和类似粒子的影响。

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科技的进步将会把像月球尘埃这样的粒子对人类未来太空探索的影响降到最低。人们相信,无论什么尘埃都能阻止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前题:月球尘埃:人类重返月球的绊脚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