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败【汇集15篇】

很多成功的商人,都喜欢下围棋。因为这些商人往往在下围棋的过程中,感受到围棋能给他们经常带来启发。比如围棋讲究大局观,注重细节。这些都能给商人们带来启迪。又比如说围棋的杀法的多变,也好似商人们在经商中遇到的变化一样,很有共性。爱下围棋的人,应变能力会得到提高。现在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围棋的基本杀法官渡之战杀法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浏览

2121

文章

15

篇1:官渡之战打完后袁绍还有机会翻身么?袁绍比曹操差在哪?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曹操战胜袁绍后从此统一了北方,开始走上人生巅峰。不过袁绍在失败以后就一点机会有没了么?官渡之战以后其实袁绍手上还是有不少兵力的,但是后来袁绍自己却没能多活几年,在战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如果当时袁绍没死说不定还真有重振旗鼓的机会。只能说袁绍自己没有好好把握住致胜的时机,让曹操成了英雄。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以袁绍军队的溃败而结束。这一战过后,袁绍大约损失了七八万的精锐,只带回了七百多骑兵匆匆逃回了河北。而曹操就不一样了,他再这一战中,吸收了大量袁绍的残军败将,实力大增。但是在当时,袁绍虽然兵败官渡,但是袁绍依然占据着北方冀,青,幽,并四州。按照整体实力来说,此时的袁绍还是比曹操要强大许多。那么,我们要问。袁绍为什么不能东山再起呢?

幽州的骑兵是天下最为精锐的,冀州的弓兵在当时也是十分有名的。袁绍如果再次休养生息,按照道理来说是可以再次拉出一支军队的。但是,袁绍也有自己的缺点,袁家是四世三公,家族里面的派系很多。袁绍的几个儿子都单独掌控一个州的军队,而且在兵败后都各怀鬼胎,所以袁家一直都团结不起来。曹操和袁绍相比,则更加英明神武,而且曹军里面几乎没有什么派系,都是曹操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军队集结的效率比袁绍要高多了。

而且,官渡之战在建安五年十月份就结束了,但是袁绍在建安七年就病死了。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就开始内讧起来了。曹操就借着这个天载难逢的机会,集中了力量,各个击破。zu最后大概又花费了六七年的时间,才彻底消灭了袁绍集团。如果袁绍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以他的实力,再休养生息几年再次发兵南下,这对于曹操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当时的刘表还是比较优柔寡断的,要是官渡之战时,刘表能够出兵的话,处在四战之地的曹操处境将会十分危险。

当然,小编认为:袁绍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命。这样的人,兵败官渡是很正常的。但是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大破袁军,从中也可以感受到曹操的雄才大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官渡之战后袁绍依然手握数万兵力,为何还是会败给曹操?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袁绍有十一万兵力曹操只有两万兵力左右,曹操却能以少胜多,最终战胜了强大的袁绍。不过此役袁绍虽然损失了七、八万人,但他剩余的兵力依然在曹操之上,因为曹操也损失了将近万人,那为何袁绍最后还会被曹操所灭呢?这也跟袁绍回到冀州后的策略和遭遇有关,袁绍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但人和出现的问题将他彻底击溃。袁绍战败依然坐拥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说明袁绍的后备力量还是强大,其实曹操也不敢轻举妄动,袁绍在官渡吃了一次大亏,必定不会轻敌再给曹操第二次机会。但这一切都从袁绍病死后改变了,袁绍手下审配等人立伪遗嘱扶持袁尚继位,长子袁谭怀恨在心,兄弟内斗则给了曹操一个铲除袁氏的天赐良机。

官渡之战袁绍虽然战败,但依然留有和曹操做最后一搏的可能性。此后袁绍势力会被曹操彻底消灭,主要还是因为袁绍突然离世,导致袁氏一方群龙无首,兄弟之间还反目成仇。当时曹操只有兖州和徐州等地,在北方根本就还不能扎稳脚跟,更何况荆州的刘表还有江东孙氏都伺机而动,等着曹操和袁绍来个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结果袁绍还是没能撑到最后,让曹操一扫北方,完成了统一。

袁绍战败后回到冀州,先是陆续平定各方叛乱,但在一年半后染疾病死。袁绍实行德政,所以得到了河北一带百姓的支持。传闻当时百姓在得知袁绍死讯后,市里巷间充斥着哭声和泪水,就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一般。但此时袁绍内部派系已经乱成一锅粥,这也跟袁绍生前没有做好各方协调有关,导致谁都想趁此时为自己谋权利,从而陷入到一片内斗之中。

还有一点就是,袁绍生前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继承人是谁。导致审配等人立了一份假遗嘱,要扶持袁尚为嗣,还有一个说法是说这是袁绍的亲口遗命,但也无从考究了。不过袁谭身为长子,心中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便和袁尚争权相攻,一点兄弟情面都不讲。最后袁谭被曹操击破,逃到辽东的袁尚和袁熙被公孙康所杀,至此袁氏集团彻底灭亡。

所以说,袁绍最后会失败和他自己的决策失误有着极大关系。如果袁绍能够早点定好嗣子,并且做好各方权利分配,让有才之士辅佐好嗣子,最后还有机会同曹操展开殊死一搏,那时胜负犹未可知。但自己生前完全没有为以后做好充足的准备和打算,可能袁绍在这方面的目光的确短浅了一些。有些人觉得是曹操运气好,但这份大礼可是对方主动送上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袁绍身边最被低估的谋士是谁?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此人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董卓倒台后实际上当时最有势力和实力的都是袁绍了,袁绍不仅兵马多而且手下能人更是如云,只是袁绍不想曹操善于用人,人才放到自己手边也不会用。实际上袁绍身边有很多被低估谋士,今天就位大家介绍一位,在官渡之战上袁绍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最后吞下了败果,最后还被袁绍杀害,荀彧也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后来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相继兼并了周围的其他割据势力,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三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在这一时期,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出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比如乱世枭雄曹操、聪明睿智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羽。同时还有不少怀才不遇的人物,或者站错队伍而抱憾终身的人物。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这样的一位人物,他的名字叫田丰。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中,田丰并不算特别突出,但他的聪明才智却不容小视。田丰自幼天资聪颖,为乡邻所器重。青年时期的田丰博学多才,因智谋出众而闻名于冀州(今河北中南部,以及山西、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后来成为了冀州牧韩馥的谋士。

不过,韩馥虽然身居高位,却是个庸才。田丰在韩馥手下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

公元191年,袁绍用计夺取了冀州。袁绍早就耳闻田丰有经世济国之才,于是就带着厚礼亲自上门邀请田丰到他的帐下效力。袁绍礼贤下士的行为让田丰深受感动,从此他就投奔到了袁绍阵营之中。

田丰为袁绍积极出谋划策,帮助袁绍打败了雄踞幽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成为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

公元195年,田丰和另一名谋士沮授建议袁绍将正在落难中的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阵营中,以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犹豫不决,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适。结果汉献帝被曹操控制到了手中。

公元199年,委身于曹操阵营中的刘备在徐州发动兵变,曹操亲自率军前去征讨刘备。田丰看到机不可失,立即向袁绍建议出动大军袭击曹操的后方。可袁绍却说自己的儿子生病了,现在没心情发起军事行动。一场难得的战机就这样稍纵即逝了。田丰倍感失望,在背后抱怨了几句。结果袁绍得知田丰在背地里说他坏话后,很不高兴,从此就疏远了田丰。

没过多久,刘备就被曹操打败了。此时袁绍才如梦初醒,决定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田丰认为既然前面的战机已经失去,眼下再去进攻曹操就没有多大的把握了。不如利用己方总体实力的优势,同曹操展开持久战。不出三年,必然可以将曹操给拖垮。现在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兵锋正盛,如果急着去和曹操主力决战,风险太大,万一被打败就悔之晚矣。

袁绍责备田丰前面说打,现在又说不打,反复无常。田丰极力劝阻袁绍不可贸然出兵,结果袁绍大怒,认为田丰扰乱军心,将他关了起来。

公元200年,袁绍军和曹操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出奇兵偷袭并烧毁了袁绍军的粮草,袁绍部队的军心动摇,继而被曹操一举击溃。

袁绍被打败后,田丰的好友立刻跑到牢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田丰,并对田丰说:“此后您必会得到主公的重用。”可田丰听到消息后却摇着头说:“这下我死定了!”好友不解,田丰继续说道:“袁公表面宽厚,但其实心胸狭隘。如果他得胜回来,必然很得意,就会将我释放。可眼下他被打败,必将迁怒于我。吾其死矣。”

结果不出所料,袁绍回来后,猜疑田丰会耻笑他不听从建议,所以吃了大败仗,于是就下令杀死了田丰。一位杰出的谋士,最终却因为料事如神反倒遭来了杀身之祸。袁绍如此用人,岂有不败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官渡之战的意义 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官渡之战其实很多网友也应该知道这个战役也还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一个战役了,但是这个战役最后虽然是败给了曹操了,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会是什么呢?官渡之战的意义也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被错过了!

官渡之战的意义

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大惊,仓皇后撤。这时候曹操乘势进攻,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退回北方一蹶不振。不久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官渡之战其实是中国政权统一和政权分立的历史选择。曹操主张统一,(本文由天天爱养生网整理发布),此战胜利后,曹操向着统一中国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基本统一了北方。袁的志向不高,只要自己能成为诸多分立政权中的一个就满足了,他的失败是战略的失策、是分裂的失败。这也证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和将其实现的愿望。

战役评论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曹操成功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官渡之战曹操袁绍真实兵力介绍 曹操兵力比袁绍少多少?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最为关键的一战,输了很可能就不会出现后面的三国鼎立局势了。不过也正是依靠这场战役,曹操统一了北方,成为了三国中最强大的一国,只是最令人唏嘘的是等到三国统一已经没他们曹家人什么事了,估计曹操下下面也是气的不行。那在官渡之战上袁绍和曹操双方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袁绍军

统帅:袁绍;

谋士:许攸、辛毗、苏由;

前军:前锋将军 颜良、越骑前锋将军 文丑、步兵校尉 马延、越骑别部司马 韩定、豫州牧 刘备、越骑校尉 王摩;

留守:冀州 袁尚、审配,幽州 袁熙,并州 高干、郭援,青州 少量部队(领军不详);

中军:主将 袁绍;其他—幕府长史袁谭、主簿陈琳、中垒监军都督代行军司马 郭图、步兵校尉 高览、越骑校尉韩荀、屯骑校尉张郃、越骑司马韩猛、屯骑司马何茂、射声校尉吕旷、射声司马吕祥;

左武卫营:监军将军淳于琼、步兵校尉睦元进、骑督吕威璜 屯骑校尉 韩莒子、越骑别部司马赵睿;

右武卫营:监军都督 沮授、步兵校尉 蒋奇、长水校尉 荀諶;

后军:总管将军 蒋义渠、步兵校尉 张凯、运输总管 司马兼护军 逢纪、督运校尉 孟岱。

前锋军25000人:其中颜良:一步兵校尉营11000人;文丑:一骑兵校尉营11000人。一骑兵别部(刘备在该部)3000-4000人。

左军25000人:其中一校尉营11000人;二骑兵别部3000-4000人。

右军18000人:其中一校尉营原各11000人,但战役开始时,因故被郭图、审配分去不少。

中军主力43000人:共四个校尉营。

后军与运输部队:未参战。从将领配备,分析兵力约15000人,其中后军步兵一校尉营11000人,督运一校尉营因非作战部队,人数约数千。

袁绍投入官渡之战总兵力:计16万多人,用于进攻官渡的为11-12万人。

对此,《三国志》、《资治通鉴》明确记载,官渡之战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评:“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张璠《汉记》有:战后曹操“杀绍卒凡八万人”。从反面证明袁绍在10万人以上。

曹操军

统帅:曹操;

谋士:郭嘉、荀攸、贾诩、董昭、毛玠;

中军精锐:主将曹操、偏将军徐晃、裨将军 张辽、许褚、关羽 10000余人;

一线其他军队:

白马—东郡太守刘延 1000人、平虏校尉于禁 4000人;

陈留—吾己扬武将军 张绣5000人;

孟津敖仓—建武将军夏侯惇 5000人;

鄄城—振威将军程昱 700人;

后军兼战役预备队:颖川—越骑将军曹仁 5000人;

二线兵团:

厉锋将军曹洪4000人(屯宛,以防荆州刘表);

威武将军蔡阳 5000人(屯叶,以御豫西黄巾刘辟、龚都等);

汝南太守满宠、裨将军李通8000人(防备江东孙策,保证东南安全);

琅琊将相臧霸以徐州精兵8000人进图青州以掩护右侧;

后方勤务:

使讨虏校尉乐进、中郎将李典及步骑10000屯许都。

侍中兼尚书令荀彧留守许都,知后方诸事。

司隶校尉兼督关中监运使司钟繇督运关中粮草。

督运校尉行颍川太守夏侯渊4000人,督运徐、豫、兖州粮草。

典农中郎将领长水校尉事任俊,典造军器及运输。

曹操总兵力为7万人。直接参加官渡战役的军队3万余人。首期白马延津之战前后约为1.9万人,相持阶段陆续投入预备队,计3万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袁绍官渡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蠢吗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中,袁绍为什么失败了?

其实可以说,袁绍官渡之战的原因,是因为他反应慢,不会知人善任,将手下的人才们扬短避长来用,只看得到缺点,看不到优点,因此,也确实可以说袁绍确实愚蠢至极。

官渡之战的本身其实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袁绍在政治上不义,他不听谋士的劝告,坚持发动官渡之战。其实袁绍集团内部和他自己也存在一些问题,他官渡之战时主要的失误有不守白马而救延津,挺进官渡拉长补给线,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不派重兵救乌巢。

而上述的这些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袁绍的指挥一误再误。所以官渡之战,与其说是曹操指挥的好,倒不如说是袁绍愚蠢透顶。根本原因,就是此人缺少帅才,袁绍用人的标准很简单,只靠他自己高兴,谁拍他的马屁他就高兴,谁提意见他就讨厌谁,最终忠臣沦陷,奸臣当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做蠢事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时袁绍表现如何

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为了清除掉潜在的祸患,所以那时候选择了东征刘备。也就是在此时,袁绍手下的田丰等谋士就建议袁绍让他立刻去偷袭曹操,这样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定会取胜。但是当时袁绍并没有答应,反而是因为他的孩子感染疾病为原因,否定了这个决策,也就是因为这个决策,才让袁绍被嘲讽了多年。那么袁绍没有在官渡之战之前偷袭曹操,这到底是不是件蠢事

我们首先来说,田丰等人让袁绍偷袭曹操的依据,就是因为他们当时都认为曹操出兵东征,刘备会跟刘备僵持很长的时间,那么袁绍这时候攻打曹操一定是可以取胜的。但是事实并没有这样,当时的刘备刚站稳脚跟,面对曹操的大军竟然是很快溃败。所以,如果当时袁绍选择了偷袭曹操的话,可能还没有打到曹操军营,曹操就已经战胜回来了,那么如果两军在那个时候相碰,也只能是官渡之战的提前上演。

其次,有人认为,如果袁绍在那个时候出兵曹操的话,可以让曹操无暇顾及刘备,也就可以让刘备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在袁绍看来,他为什么要花费自己的兵力去换来曹操的安宁?刘备当时也并不是他的盟友,反而是他潜在的对手之一,一旦让刘备休养生息,实力壮大起来,日后也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之一,所以袁绍也并没有选择出兵。

再者说,如果曹操知道在攻打刘备的时候,袁绍发兵来袭,那么曹操会怎么样?曹操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回防,因为前面就有曹操出兵徐州,然后,然后吕布趁机夺去充州的故事。那时候,曹操就放弃了徐州,选择返回去征讨吕布。因此,对于袁绍而言,此时征讨偷袭曹操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荀攸为曹操出了什么计谋?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著名战役,其中有一个,可以算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很多人第一反应很可能是刘备联吴抗曹的赤壁之战,其实不然,而是曹操打败袁绍大军的官渡之战。在这一场战斗中,有一个人可以说功不可没,那就是曹操的谋士荀攸。那么,荀攸在这场战役中,为曹操出过什么样的谋划?立下过多少功劳呢?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的第一件大功:从救刘延于白马,画策而斩颜良。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四月,曹操亲自往白马救刘延。荀攸以军师身份相从。这时,荀攸分析道:“今我军兵少,难以与敌军相敌。必须分敌军之势乃可。主公应到延津,佯作出将兵马渡河向敌军西侧的样子,袁绍必定分军而西应之。然后我军以精锐袭白马,颜良则必可擒矣!”

曹操依计而行,果然不出荀军师所料,袁绍听闻曹操将西渡河,果分兵西应之。曹操于是引军亟回,兼行而取白马,及到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方知曹军至,大惊,亟出战。史载“曹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荀攸在在官渡之战中的第二件大功:不急不徐,稳定军心;妙弃辎重,得斩文丑。曹操既用奇计,拔白马,斩颜良。袁绍既惊且怒,自率军来战曹操。当时袁绍兵多且强,曹操兵少,不能抵敌。只有带着拔白马而获得的辎重物资,循河而西。

袁绍以怒疾追不舍。曹军诸将皆恐,俱劝曹操放弃辎重,以避敌为上。他们都劝道:“宜先弃辎重,我等率精锐骑兵保得主公先还营为上。”只有荀攸曰:“差矣!此正是擒敌之际,奈何逃而还营!”史载,当时曹操闻得荀攸此语,“乃目视荀攸而笑”(示赞叹之意)。于是曹军用荀军师计,众骑皆下马藏于野,并将辎重就道而至,有顷,袁绍军大将文丑及刘备将五,六千骑追至,骑兵漫野而分取辎重,荀攸曰:可攻矣!曹军骑兵皆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满六百,却纵出击之,大破绍骑,并斩文丑。

颜良,文丑,俱是河北之名将,经此二役,悉斩之。史载,“令绍军为之气夺!”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第三件大功:慧眼如炬,识得许攸来降是真非诈建安五年,十月。许攸叛袁绍来投曹操。(本小文盖叙荀军师之事,至于许攸来投曹操的原因不予详述。)许攸之叛袁投曹,是整个官渡之战的的一大关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许攸给曹操集团带来的一条关于袁绍军的重要军事情报,即:“袁绍已遣淳于琼等领万余兵迎运粮,驻于乌巢,将骄兵惰,宜击之!”

何所谓稍纵即逝,逝不再至的良机?这便是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延误战机不仅仅是对敌人的宽容,更是对己方的残忍!因为延误一条重要战机而于整场战役的胜利失之交臂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作为当时兵势偏弱的曹操一方来说,更加有必要牢牢把握和抓住每一个机会,特别是许攸投曹所带来的这条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

而面对许攸的“袁绍已遣淳于琼等领万余兵迎运粮,驻于乌巢,将骄兵惰,宜击之!”这条颇为诱人的军事密报,据三国志载,“曹军诸将皆疑”,即怀疑许攸来降的真实性和这条军事密报的可靠性。唯有荀攸和贾诩二人深信不疑,并深劝曹操袭取乌巢。曹操信然。后来的事情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了。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将步骑五千往,衔枚缚马口,步兵抱束薪,连夜袭取乌巢。淳于琼在天明时于乱军中被斩杀。在乌巢的一把映天大火中,曹操取得了整个官渡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场重大胜利。

关于荀攸还有后话,建安八年,曹操方欲南征刘表,而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在冀州又自相残杀了起来。曹操面临到彻底平定河北的大好时机。对于是南征刘表还是北定冀州这个问题,曹操向群臣询问意见。群臣多以为刘表强,应该先平之。而袁谭,袁尚不足为虑。眼前当务之急在于先平定刘表。若贸然征冀州,刘表在后突袭,乃是大患。只有荀攸清楚地看清了时势

,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于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清楚而明确地指出若征讨冀州,不必过于担心刘表的在后发难。曹操从荀攸之策,北征冀州。建安九年七月,大破袁尚。八月,斩审配于邺。建安十年正月,斩袁谭于南皮。冀州平。曹操向汉献帝上表赞封荀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增邑七百,转为中军师。魏国建,荀攸为尚书令。时人赞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评价三国的袁绍在官渡之战后的表现?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袁绍其实这个人也还是很厉害的,但是就是被其他的人也压住了光芒了,但是其实他也是算比较悲情的一个人了,今天呢就着袁绍的话题我们一起说说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之后袁绍是怎么表现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袁绍在官渡战败(建安五年秋,公元200年)后又活了两年,方才去世(建安七年夏,公元202年)。再这两年间,袁绍大体上处于郁闷生病的身体状态,除了平定了些许冀州地区的叛乱以外,再无任何军政上的作为。

由于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方面不仅损失了颜良、文丑、张颌、高览等中高级将官,而且折损了大量兵力与粮草,所以袁绍在其人生的最后两年除了平定领内叛乱以外毫无作为,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袁氏集团战败后的实力虽然不再能南向争天下,用来割据自保、休养生息还是足够的,哪怕暂且与曹操“划河而治”,也能利用四五年的时间,凭借当时河北地区的富庶,东山再起。

奈何袁绍本人无法走出官渡战败的阴影,四十多岁便早早抑郁而亡,使得袁氏集团被袁谭与袁尚的纷争,彻底拖垮,并被曹操趁虚而入。所以,如果说袁绍在官渡战败后有什么过失的话,便是没能阻止袁氏集团分裂为袁谭、袁尚两派。

如果袁绍本人能够早早走出官渡战败的心理阴影,从而避免心理郁结导致的中年去世,那么袁谭与袁尚的分裂就不会立马搬到台面上,袁绍帐下谋士也至少会看老主子的面子,两派之间也不会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袁氏集团整体便有重新整合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力的可能。

奈何袁绍外宽内忌、器量狭小,这一点从他战败后立马斩杀田丰便能看出来,这也是袁绍根本就不可能走出战败阴影的性格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袁绍因为心里郁结而早早病故,便不可避免。

那么,袁绍有没有可能利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把袁谭、袁尚的关系调整好,让他们和衷共济呢?显然,也是来不及了。毕竟,袁绍本人就外宽内忌、器量狭小,怎么可能给儿子们做好表率,袁绍的个性显然也会影响袁谭、袁尚,使得他们不可能懂得兄友弟恭之理。何况,袁绍溺爱三儿子袁尚并非一朝一夕,袁谭被冷落也绝非一日之寒,短短两年的时间,袁绍自己还深陷战败阴影不能自拔,哪里还顾得上调和两个儿子的矛盾?

综上,袁绍在其生命的最后两年间,只能被动承受着他这一生外宽内忌、器量狭小所带来的恶果,毫无任何心力、体力去解决袁氏集团内部已经恶化的各种问题,而这些乱如麻的种种问题,或许也加重了官渡战败后袁绍本人的心病,造成了他的中年病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沮授在三国谋士里属于什么水平?如果袁绍听了沮授官渡之战就不会输了么?

全文共 1008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以少胜多,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不过袁绍当时手上这么多兵,为什么会输给曹操呢?难道袁绍当时没有一点机会么?其实袁绍手下有很多才华横溢的谋士,但是袁绍并不会用他们。其中沮授给曾给袁绍出了计谋,但是袁绍不听所以导致后来自己惨败,不过沮授也是非常的有骨气,誓死都不降曹操。

不知道大家猜出来了没有,其实三国里最被低估的他才是最牛的谋士,如果袁绍采纳他的意见,那么郭嘉,贾诩之流要么被诛杀,要么被关押,要么投降袁绍,而诸葛亮也可以继续在自己的茅草屋里当一辈子农民,而司马懿呢,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这个人就是沮授。

沮授,史书给他的评价是8个字“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汉灵帝年间,沮担任仕州别驾,还曾经当过县令,后来担任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后来袁绍想抢占韩馥的地盘,韩馥觉得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不如袁绍,就想拱手相让,结果沮授就去阻止,说袁绍是外地户口,而且军队连饭都吃不上,咱们兵精粮足,抵抗个十多年也没问题,但是他扛不住,不要给他。可是呢韩馥太自卑,最终还是把地盘让给了袁绍。袁绍占领冀州以后,就拉沮授过来帮忙。并委以重任。连军事指挥权都给了他。

于是沮授就一心一意为袁绍着想,这时候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就给袁绍提建议,说把天子请过来,让邺城作为首都,其实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另一种说法,袁绍不知道脑子缺啥东西,不同意,结果曹操占了先手。人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袁绍开始后悔了,于是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又来提意见,说咱们打持久战比较有利,因为曹操的军队很勇猛,但是粮食不足,跟他对耗,他耗不过咱们,可是袁绍又没听他的,结果呢几次主动攻击均告失败。后来袁绍命淳于琼领军带领运输车,据守乌巢,沮授说应该派遣蒋奇护送,以防止曹军攻击,可是袁绍又没听,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官渡惨败。

后来袁绍逃亡了,他却被曹操抓获,曹操见到他非常高兴,说如果你早跟我,那么现在天下早就已经平定了,可是呢,沮授坚决不投降,曹操呢,虽然知道他不投降,却也没有难为他,反而好吃好喝的供着,可是沮授呢,获得点自由,立马准备出逃,结果被曹操的人马抓获,曹操这才狠下心来杀掉。

从历史上看,如果袁绍能听从沮授的建议,那么挟天子令诸侯的就是袁绍了,如果袁绍听从沮授建议打持久战,那么曹操要么退兵,要么惨败,那曹操就不会壮大了,要是袁绍能多加人手防卫乌巢,那么曹操也没有击败袁绍,但是历史不能如果,只是可惜了一个绝佳的军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其实与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他不善于用人,而且对于有用的人才却不采纳,导致在官渡之战中失败。拥有70万大军背后的人才济济,然而却惨遭失败,令人很不理解。

作为一个军队的领头人,如果他不会用人,只是纸上谈兵,只可惜会毁了自己雄厚的实力,其实袁绍的手下也有很多能人武将,然而他却没有将这些人利用起来。比如当时的张郃就是一个非常能干的武将,然而他重要的职务交给了一个酒鬼。

在过去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里,单靠一个人是很难掌握部队获胜的,然而他却不会重用人才,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一概不采纳。甚至曾经有人向他献妙计的时候,还遭到了他的责备,导致这个人最后还投靠了曹操,还给曹操带去了一些军事机密。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军队要想获得胜利,和这个领导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不善于用人,而且不能听忠言逆耳,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人心涣散,让部队的实力最后走向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袁绍总兵力比曹操多多少?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中非常经典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袁绍曹操双方兵力到底是各有多少呢?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袁绍一共有11万人,而曹操只有2万人,袁绍的总兵力是曹操5倍还有多的,其实在古代双方战斗力这么悬殊的背景下,弱势的一方还能胜利的战役还真不多,但是曹操奇迹般的做到了。可能有人会说袁绍的指挥能力实在太差了,可以五个打一个结果还打输了,当时又没有导弹大炮这种大范围杀伤性武器,袁绍是怎么把自己给弄输了呢?其实还真就是因为袁绍的指挥出现了巨大失误。

其实兵力多的一方一般都会选择主动出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袁绍却一直不肯大举进攻,还等到了曹操把兵力完成集结,最后袁绍大将颜良、文丑还被击杀,也是让袁绍吃下了第一场战败的苦果。当时袁绍的每支部队最少都有1万人,而曹操一共才两万人。所以曹操肯定不会傻到飞散自己兵力还和你打,所以把自己的部队全部聚集在一起,但是袁绍那边却没有这样做,还是拿原来的阵型去和曹操打自然就落了下风。

不过袁绍虽然初战失利,但兵力依然还是绝对的优势。所以曹操也没轻举妄动,双方开始僵持起来。期间袁绍这次也变聪明了,把自己的大部队都集结到了官渡一带准备和曹操殊死一搏。而当时荀彧也对曹操说,“只要能防守住袁绍这一波的攻势那胜利的天平就会发生逆转,所以主公千万不能退守一步,先退的人士气就会衰弱。只要能让袁绍的部队不再向前推进就能出奇制胜,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请主公务必坚持住。”也正是因为荀彧的这番话,曹操信息倍增。除了防守以外还想方设法攻击袁绍的粮道,使袁军出现补给困难。

后来局势真的出现了转机,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突然叛变,而且还向曹操献计夜袭乌巢,最终曹操带兵突袭成功把袁绍大军的粮草全部烧毁。最后袁绍只能撤退,但军队士气已经全无,而且内部将领还发生了争论和矛盾。这下子袁绍虽然兵力多,但是精神上的防线已经被击溃,曹操这边却士气大增直接一举击败袁绍获得了这关键一役的胜利。

其实袁绍的确不是一位合格的指挥官,竟然在这么大的优势下被逆转翻盘。当然曹操这边完全是靠着坚韧的意志力和大胆的战略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从这点上来看还是非常佩服曹操的。看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对官渡之战时双方的兵力比较了解了,你觉得袁绍会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官渡之战的时候袁术在做什么?袁术为什么没帮袁绍?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袁绍袁术是兄弟,但是官渡之战的时候袁术为什么没帮袁绍呢?实际上袁术就是在199年死的,也就是官渡之战开打的这一年,袁术之前已经身染重病,所以也无力参战了。而且袁绍和袁术两人关系也并不好,互相还是竞争对手,袁术背后也有很多人想拥簇他当上皇帝,这些人也就能跟着有肉吃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袁术背后的势力,还是非常强悍的。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那个时期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很多场战争,每一个国家的将领都会出来为他们的领导奋力拼杀,而每一个领导的手下一定会有超过三个的厉害的将领。这些将领也使得那个年代变得更加热闹。

下面,小编就要和大家说说袁术这个人,他就是凭借手下的大将们才有了什么都不怕的胆量,甚至于做皇帝。袁术自己其实根本没有能够做大王的能力,而正是这些手下给了他称王的能力和野心。

袁术首先揽获了七位非常凶猛的将士,他们分别是纪灵、桥蕤、乐就、李丰、梁纲、刘勋和张勋,这七位可以说是袁术事业的主要拼搏者,他们的武功在当时是排在比较前面的。纪灵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在辕门发生的射戟事件。

那个时候袁术把三万的士兵交给了纪灵,让他带领着这支庞大的军队去攻打刘备,虽然中途被吕布掺和,使得这场战争没有打起来;但是袁术能把这么多的士兵交给纪灵,就说明这位将领的能力有多强。

桥蕤、乐就、李丰、梁纲这四位就有点可惜了,他们在袁术做了皇帝后不久,就死在了战场上。当时袁术刚获得皇位,曹操就来攻打他。他们一起在陈国打了一仗,结果袁术被打败了。他就让这四位大将守在城池里,可是没守几天,他们就被曹操杀了。

刘勋和张勋也是很厉害的大将,刘勋在袁术死了之后,就被曹操给收到了自己的营下。张勋是在袁术到了淮南的时候,他才被任用为大将;后来跟着袁术一起去攻打吕布,结果因为力量比不上吕布,就被杀死在了战场上。

袁术除了有这七位猛将外,他的手上还有四位脑子很好用的谋士,他们是杨弘、韩胤和阎象。阎象是一个敢于批评领导的人,当时袁术在出兵之前开了一个会,在会上只有阎象起身反对袁术的策略,他还用了周文王的事来劝袁术,想让他知道自己的领地太小了,出兵只不过会让自己被打得很惨,结果袁术不听,出兵后就被干掉了。

其他两位是文化知识很深厚的人,他们也算是袁术手下的文臣,曾经也给袁术出过一些有用的智谋,杨弘做过长史这个职务,而韩胤曾经被派去与吕布交谈,可见他们两位的能力确实不是盖的。

袁术因为有了这十个在不同方面都很厉害的人物,才让他的事业能够发展起来,也逐渐壮大了他做皇帝的胆量,正是这些手下才让他有了与曹操对抗的资本。不过,虽然有这么厉害的将士,可是领导人本身的技能不行,也不会使自己的王位留的太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官渡之战当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要跑掉?

全文共 2257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的基础,也是袁绍势力衰落的转折,成王败寇,一场看似结局已定的战役,却让两个势力完全不均衡的人走向了两个极端。这虽然是曹操和袁绍的战役,但是刘备也加入了进来,然而在袁绍还处于优势时候,刘备且丢下他自己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

袁绍与曹操交战还处于上风的时候,刘备就溜跑了,一路南下,在荆州刘表处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刘备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假如他不走:

1.袁绍获胜的时候,就是刘备的利用价值被榨干的时候。刘备本来就不是袁绍的人,只是优待他做榜样,以便好吸引曹操的人投降过来。曹操只要一败,刘备就是多余的人。可杀可不杀,总之没有好处的。

2. 万一袁绍失败,曹操获胜,那么,刘备的处境将比上述情况更糟糕。

所以,局势无论怎样变化,走都是优选,不至于被动。刘备作为一个弱势方,他具有最为难能可贵的两大优势:

一是特别会逃跑。刘备只要一见事急,第一反应就是“拨马回走”,“突围而走”,“慌寻走路”,“狼狈而奔”,“匹马落荒而逃”,“两头无路,拨马败走”,“问之不答,加鞭而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夺路而走”。

《演义》是站在他这边写的,他的逃跑次数排第一,其中独自一人单马逃生的次数为最多。只要能逃脱,妻子、儿女、兄弟、亲随,尽可以不顾。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不是为了丑化他,而是为了反复说明,这些行为都是正确。

弱势方本身就是先天性的失败者,保命才是第一位的,你打不赢就只有跑,你不跑就打死你。所以逃跑是战败保命的最佳选择,而第一时间跑更能说明逃跑的水平。刘备经常是带队逃跑,然后就剩下少数随从,然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刘备好象还没有被敌人擒住过。)

刘备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善于发现机会。闯荡时间长了,嗅觉相当灵敏。最开始白干过几回,后来基本上都是巧干的。他到徐州帮忙,一帮就不走了,白捡一个机会。现在到荆州,一来也不走了,就说明这个地方有机会。

刘备这两大优势,一个可以保命,一个可以发展,所以他具备成功的质素。

荆州的刘表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但是讲职务,刘备是中央的左将军,对刘表是存在巨大威胁的。刘表肯定会拒绝他来,所以刘备就有这个顾虑,但又怕失去这次机会,他就预先设了一计,对刘表说:我准备到江东投奔孙权去的,只是顺道路过你这儿,特来看看你的。

不料,刘表大喜:“玄德,吾弟也。久欲相会而不可得。”刘表是真心的,但蔡瑁说:“不可。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见其人品有问题。今若纳之,必有后患。”刘表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

刘表为什么不防范刘备,还要认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为弟弟呢?

刘表和刘备都是“仁人”也,所谓仁人,就是老实人,所谓老实人,就是尚未获得绝对控制权的人。只要一获得绝对控制权,那一定是:残暴的像董卓,儒雅的像袁绍,精明的像曹操。仅仅只是性格不同,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刘表得到荆州,并不像曹操、袁绍那样靠实力打拼出来的江山,而是中央委派下来的一个地方官员,也就是个外地人,要想立足没那么容易。

荆州的本土地方势力最强大的是蒯、蔡两大家族,刘表不取得他们的支持就坐不稳的。娶蔡姑娘当老婆,就可以获得蔡家支持(兼控制)。所以荆州实际上是由他们这三家掌控的。

刘表大概占33--40%的份额,蒯蔡两家大概各占30--33%的份额,刘表主要占荆州总部,蒯蔡两家主要占各个分部郡县。

刘表想搞独裁,一个人受益,其他人亏损,支持的人肯定就少。而搞经济,自己受益,多数人也跟着不同程度的受益,支持的人肯定就多。所以刘表在这种局面下,就成为了一个经济建设能手,把荆州搞的富富的。

曹操想得到荆州,顾虑还是比较大的,你不够富,你就没有持久力,虽然嘴上说刘表只是个坐谈客耳,其实真要去打,还得掂量掂量。曹操打刘表,等于打刘蒯蔡三家;而刘表打曹操,等于只他一家去打。都不划算,故两边无战事。

不要以为刘表没打仗就没本事,他的管理模式还是相当有水准的。

他用蒯、蔡两边为自己的左右手,两边必然为利而互斗,他就可以从中渔利。上级把下级分成左右两派,相互约束,强者制一下,弱者扶一下,一碗水端平,他的位置就是稳稳当当的!你能奈他何?此术语谓之“制衡”。

北方战乱,逃难的人都来荆州,刘备是最大的一个逃难者,但刘表敢用他,敢用,就说明他一是控制得了刘备,二是需要刘备。

他怎么控制刘备呢?还是老一套,“制衡”。蒯蔡两家组织本地人马,刘备组织逃难的外来人马,形成新格局下的左右两派,让本地人和外来人都成为自己的左右手,一碗水端平,他的位置还是稳稳当当的!你能奈他何?

刘备一来,他把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安排到下面分部去抢蒯蔡两家的地盘。刘表的份额没有损失,因为外来的刘备抢的是蒯蔡两家的份额。蒯蔡两家的意见就大了,恨死了这个刘备。

这样,由蒯蔡两家死盯着刘备,由刘备削弱蒯蔡两家,刘表呢,他当然就可以放心的天天去喝酒。两边斗来斗去,刘表无形中坐大。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刘备在北方,已经没有人需求他了,他就急速贬值。来到南方,刘表对他产生需求,需要他削弱蒯蔡两家的土势力,他就又急速升值。

所以,刘备来到荆州之后,一面老老实实地为刘表做事,一面耐心十足地等待着机会。而刘表的管理模式是正确的,无大的错漏,他就没有必要天天疑神疑鬼。只有蔡瑁、蔡夫人在疑神疑鬼。这个没有主见的刘表就成功地把大家都给糊住了。

在荆州这一块的博弈竞局,是本地人与外地人之争。他们有着直接的矛盾冲突,纷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刘表与刘备之间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矛盾就成为次要的了,所以一直都相处地比较融洽是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官渡之战时如果袁绍听从田丰的话,会不会打败曹操?

全文共 1739 字

+ 加入清单

官渡之战,我们知道,是东汉末年一次非常有名的,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的战役,而回过头去看官渡之战的历史,我们发现,田丰曾经建议袁绍趁着曹操领兵在外偷袭许都,这样一来,说不定能让曹操方寸大乱,最终败北。那么,如果袁绍当时听从了田丰的建议,偷袭许都,官渡之战会怎样发展,袁绍真的能胜利吗?

当年曹操与袁绍两军对垒,一场官渡之战决定了河北由谁入主,在这之前,刘备曾在占据徐州之后,出兵联合袁绍抗击曹操。曹操深知刘备志向远大,而且素有仁义之名,虽然袁家算是北方最大的门阀士族,但从长远来看,刘备的威胁远大于袁绍,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为防止两线作战,决定率军攻打刘备。

就在这个时候,袁绍后下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乘着曹操领兵在外,许都空虚,可乘机出兵偷袭许都,一战而毕,进而击败曹操,然而袁绍最终没有听取田丰的建议,错失良机,最终被已经击败刘备后的曹操转身来战,最终走向灭亡。然而当初袁绍真的应该听取田丰的意见,进攻许都,从而一举击败曹操么?答案是否定的。

袁绍身为一名出色的军阀,自然知道要乘人之危,攻其不备,但曹操率军攻打刘备时,并不是最佳的出兵时机,因此田丰的意见并没有错,如果能一举拿下许都自然是击败曹操最佳的方式,但是此刻的问题不是出不出兵,而是要看在什么时间才能出兵。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曹操一起兵东征,袁绍就出兵攻打曹操,只怕曹操立即会搬师回许都,与沿路留下来的将领一同对袁绍大军进行包夹,毕竟当时曹操虽然亲自率军攻打刘备,但是沿路还是设下了诸多精兵良将,如守白马的刘延,驻扎延津的于禁,身处孟津的夏侯惇等,简直就是为袁绍量身定做的包围圈,若此时袁绍攻来,正中曹操下怀,毕竟远在徐州的刘备一旦在袁绍偷袭许都时支援不及时,那么曹操可一举击垮袁绍主力,再收拾刘备就更是轻而易举了。

而如果出兵太晚,当时刘备虽然手下有数万人马,但这些人马都是以刘备的仁义之名在仓促之下组建而成的,更何况在这些人之中还有一部分是曹操的旧部,一旦战事对刘备不利,说不得又要当一次墙头草,在这样的的情况下,刘备注定支撑不久,一旦刘备败亡,曹操转身继续攻打袁绍,依旧会出现刚刚分析的情况。

因此,只有在曹操与刘备酣战之时,才是袁绍做收渔翁之利,出兵攻打曹操的最佳时刻。而田丰当时提出的偷袭许都不过只是一个空谈,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加上曹操一路留着精兵强将,处处提防,袁绍根本就没有偷袭许都的机会。正因如此,袁绍当时就随便找了个孩子生病的理由,将田丰杀掉了。

如果袁绍听从田丰的话,官渡之战会怎样

袁绍如果听从田丰的意见,就不会发生官渡之战,也不会导致他被曹操击败的问题。

要知道,田丰是反对袁绍攻打曹操的。之前,他曾给袁绍献过三计,一是让袁绍劫持献帝,争取政治上的优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此计未被袁绍采讷,最后被曹操抢去了献帝。二是在攻打公孙瓒时,袁绍采纳了田丰的建议,结果把公孙瓒打败了。三是曹操攻打沛县的刘备时,田丰献计攻打曹操,认为曹操攻打刘备,造成其后方空虚,建议袁绍乘虚夺取曹操后方,但袁绍以孩子有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田丰长叹说,这下完了,这么好的机会,竟然让以孩子有病为由不被采纳,实在可惜啊!

田丰的话被袁绍听到后,从此便疏远了田丰。后来曹操击败了刘备,刘备投靠了袁绍,袁绍决定攻打曹操,田丰坚决反对,认为曹操虽然兵马少,但用兵多谋善变,已经失去了进攻的机会,不如等曹操攻打其他人时,再进攻他也不迟,那时定能稳操胜券,省得现在改打曹操,招来不必要的失败。袁绍大怒,认为田丰动摇自己的军心,下令把田丰打进大牢,等他得胜凯旋再作处理。

如果袁绍听从田丰建议,不去攻打曹操,袁绍以后能否一举击败曹操,实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袁绍不会招来官渡之败。

之所以这么讲,主要因为袁绍比之曹操,差的不是一个档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官渡之战两人的表现就能立判高下。袁绍善猜忌,无谋略,不果断,拒纳谏,就根本当不了重任,做不了统帅,他的崛起,多半靠的是家族显赫,所以袁绍败给曹操,那是迟早的事情。

官渡之战,曹操虽兵精粮却不足,如果采取田丰的固守之策,曹操必不战而败,加上袁绍的兵力优势,袁绍轻而易举就能拿下曹操。然而,曹操党羽众多,也不至于死于官渡之战,加上袁绍多妇人之仁,曹操日后必成大器,袁绍迟早是曹操的刀下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