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浒传的五个人(热门20篇)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水浒传》108将中最没本事的是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浒传》108将各有不同,想问问大家,里面最没本事的是谁?

浏览

4569

文章

136

篇1: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末年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时间段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使这108位水浒英雄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盘点水浒传里面那些让人非常无语的绰号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绰号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现在就有的,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这其中我们也不乏看看在水浒传时期关于绰号的问题,我们也不要太过于的拖沓了,直接进入正题了,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在水浒传里面有哪些是绰号是非常的让人觉得无语的,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近日有网友提问:看过《水浒传》后,发现在一百单八将里,有很多好汉的绰号让人无语?先来一个——行者武松。行者是什么鬼?完全配不上武松彪悍开挂的人生啊!

《水浒传》里的所有英雄好汉都有一个绰号,有的非常响亮,比如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光听名字就能想象出一副顶天立地、威风凛凛的形象。但是,还有一些好汉绰号显得那么的令人无语,甚至哑然失笑:

1、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没遮拦?《水浒传》第三十七回说:“这弟兄两个富户,是此间人,姓穆名弘,绰号‘没遮拦’。”这个绰号的意思是,穆弘的脾气上来了,谁也管不住、拦不住。说实话,还真不如直接叫“拦不住”或者“没拦住”哪。

2、天平星:船火儿-张横

船火儿?施耐庵大叔,你确定这是个绰号吗?据说,“火儿”就是“伙计”的意思,是指船工里的一个小头目。意思跟“司机老张”、“隔壁老王”差不多,难道司机、隔壁可以作为绰号吗?说实话,还不如直接叫“船老大”来得痛快。

3、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短命二郎?这是咒人家活不长吗?还是别人遇到他,就活不长的意思?最令人无语的是,明明是小五,却又叫二郎,唉!一年级数学看来没及格过啊?放下这个算术的话题不说,其实绰号里改一个字就意思大有不同:索命二郎!是不是更贴切?

4、地猖星:毛头星-孔明

毛头星?这是个什么鬼?小毛头大家都明白,毛头小伙子也知道是啥意思,这个毛头星—据说是古人对彗星的称呼,而彗星被认为是灾星。所以就叫了这么一个名字。说实话,还真不如直接叫“天灾星”、“大灾星”更有劲。

5、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独火星?独自着急上火的星星?还是孤独的如同来自火星的人?据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性子太急,一点儿小事就火了,就爆了,总之惹不起,一点就着。说实话,不真不如绰号就叫“惹不起”、“大炮仗”更通俗易懂。

6、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九尾龟?听说过九尾狐,这九尾龟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据说,九尾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龟,法力无边。而陶宗旺,使枪也能抡刀,能力多样,所以就叫这么一个名字。说实话,还真不如直接叫“啥都会”、“大能人”之类的哪,反正他的武艺比较一般。

7、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金毛犬?就是老百姓习惯叫“金毛”的那种犬?这种犬可是友善、温顺,从不攻击人的伴侣犬。就因为段景住赤发黄须,所以就叫他“金毛犬”吗?对得起“好汉”两个字的称呼吗?说实话,真不如直接叫“大狼狗”、“咬死你”更带劲。

除了上面的7名好汉的绰号令人无语,你认为《水浒传》108将里,哪位好汉的绰号最让人无语?欢迎留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水浒传好词好句 水浒传好词好句摘抄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好词:登山涉水、点头会意、掉头鼠窜、多言多语、顿足捶胸、淡妆轻抹、风兵草甲、放刁把滥、纷纷洋洋、贩夫皂隶、翻江搅海、风门水口、扶墙摸壁、扶危济困、佛性禅心、逢凶化吉、风行雷厉、飞檐走壁、飞针走线、过府冲州、冠屦倒施

好句

1、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2、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3、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

4、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5、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6、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7、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8、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9、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10、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11、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12、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13、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浒传里宋江被毒死之后,为什么没人替他报仇?

全文共 3273 字

+ 加入清单

宋江的为人,一直以来都很让人所不齿,一开始或许还觉得这个宋江是个好人,毕竟能被称为“及时雨”,自然是一直以解决他人的难题为主。但是越往后看,看到宋江接受招安的时候,情况和看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不过为什么宋江最后接受招安之后,征讨方腊他都没什么事,最终却被毒死了?被毒死之后为何也没人替他报仇?

看《水浒》,看的是侠肝义胆,看的是天道人心,看的是官场厚黑,看的是世态炎凉。原著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让很多人在一百单八将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心中的偶像,这就是《水浒》位列四大名著的主要原因。

咱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及时雨宋江被蔡京高俅童贯等人合谋害死后,为什么智多星吴用和小李广花荣,宁肯自杀也不肯为宋江起兵报仇?如果李逵没有被宋江毒死,会不会真的揭竿而起杀进汴梁?

细看原著而不是电视剧,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即使李逵不被宋江毒死,他也不会真的起兵造反,包括李逵在内的其余幸存梁山好汉,没有一个人会为宋江报仇。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宋江为了自己的官袍和乌纱帽,断送了大半兄弟的性命,让幸存者彻底寒心之外,还有一个真正主要的原因,这个原因用两个字就能概括。吴用和花荣正是看清了这一点,这才选择了自尽而不是再次起兵。

咱们不卖关子,这真正主要的原因,是这样两个字:“官瘾”。这一点读者诸君可能深有体会:没有哪一个官员会给百姓当仆人,他们说好听一点,是“父母官”、“青天大老爷”。要想让“官老爷”们丢掉乌纱帽,势必登天还难:有很多都头知县知府道台,经常会抱怨俸禄微薄公务繁忙,天天表示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向往。但是如果你劝他辞官不做,他一定会翻着白眼,用看白痴的眼神鄙视地看着你。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看哪几位手握重兵有能力造反的原梁山好汉、现任朝廷命官。

熟读水浒原著的读者可能知道:李逵是梁山好汉中官瘾极大的一个,比宋江也就是略逊一筹,甚至可能是与宋江不相上下,这一点我们从四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大家可曾记得李逵一上梁山,第一次公开演讲的内容吗?李逵是这样说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

在李逵这个小狱卒眼里,梁山不过就有个“鸟水泊”,他的目标是当将军,而且还越俎代庖给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安排了职位。李逵貌似粗蠢,其实他从小在江湖上和牢城营里打滚,见惯了形形色色人物,装傻充愣是他的拿手好戏,其实他心里明白着呢——再大的款也大不过公帑,小狱卒只能欺负泼皮和囚徒,要想光明正大地欺负更多的人,只能做更大的官。

李逵上了梁山之后,要把老母亲接到梁山上过好日子。读者诸君一定还记得他是怎么忽悠自己的亲娘的:“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李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梁山强盗”的身份上不得台盘:“我若说在梁山泊落草,娘定不肯去,──我只假说便了。”李逵不说自己经商致富,也不说遇到了大金主而赚钱多多,其实在他潜意识里,“官老爷”永远是高大上可钦可敬的。

上梁山落草为寇之后,只有李逵真正过了一把官瘾。寿张乔坐衙那一段:“李逵扭开锁,取出幞头,领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皁靴,换了麻鞋,拿着槐简,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众人没奈何,只得上去答应。李逵道:‘我这般打扮也好么?’众人道:‘十分相称。’”

美出鼻涕泡的李逵做了官员常做的一件事:没有案子可以审,那就制造出一个案子来。

按照原著而不是电视剧的说法,李逵是找了两个“牢子(李逵原先也是)”假扮原告被告,然后打了有理的原告,放了没理的被告——那被告“真的”动手打了人,但因为可能是来自域外的关系,李逵甚至都没让他书面具结认错,直接就让家长领回去“严肃批评”了(这写法跟原著稍有出入,读者诸君知道为啥)。而那个挨打的本地人,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李逵坐堂的寿张县并不临海,但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逵李老爷的做法,是一直被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有没有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身份。作为一个官老爷,是很知道不可以引起某些人莫名惊诧的(参见鲁迅文章)——见了子民可以脸黑如炭咆哮如雷,见了外邦友人,脸上是要笑成一朵菊花的。

原著中李逵跟们就没有为当地百姓申冤,而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之后,就扬长而去,顺便又到学堂闹了一把事儿:“忽听得一处学堂读书之声,李逵揭起帘子,走将入去,吓得那先生跳窗走了。众学生们哭的哭,叫的叫,跑的跑,躲的躲。李逵大笑。”我们可以肯定,那些学生都是本地的,要是有三个学伴陪同的异域学生在,借给李逵几个胆子,他也不敢进去闹事——官老爷是知道哪些人万万不能惹的,即使是脸色很黑、穷得吃不上饭的生番食人族,也是要比本地人高上一等的。

李逵穿官服戴乌纱自我感觉良好,居然把这副行头穿回了梁山:“放下绿襕袍(原本是把下摆扎在腰里的),去了双斧,摇摇摆摆,直至堂前,执着槐简,来拜宋江。”

前面三件事,足以表明李逵对官位的渴望。但是最后一件事,更是把李逵对官位的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知道自己喝了宋江亲手斟下的毒酒,必然命不久长。按照常理,“兄弟情深”的李逵和宋江,应该珍惜这最后的日子,形影不离携手共赴黄泉。但是李逵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回到自己的当都统制的润州去了:“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好一个“果然”,足见李逵千方百计寻医问药,也没有救活自己性命。

李逵之所以离开宋江而死在自己任上,这还有个说法,叫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如果被传出去是跟宋江喝酒喝死的,那么李大都统制的面皮上须不好看……

李逵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被梁山逼迫投降的大刀关胜和双鞭呼延灼了,至于美髯公朱仝,本来就对梁山心存怨念,已经当了保定府都统制的他,又怎么会再蹚这趟浑水?没准他已经跟沧州知府解释清楚了小衙内的死因,两位朝廷命官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弄死李逵了。

那么梁山好汉中,有没有视功名如粪土的真好汉呢?有,而且不止一个。花和尚鲁智深根本就没想过要当什么鸟官,不但不当朝廷的鸟官,就是可以收门票的僧官,他也不屑于当。宋江苦口婆心相劝:“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鲁智深不肯:“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再劝:“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剎,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鲁智深还是摇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作为鲁智深的好兄弟,武松在这方面也做得不差:“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这才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真豪侠。要不然以武松的拳脚功夫,即使只有一条右臂,打李逵也就是个玩儿,做起官来,也比李逵强百倍。

但是吴用和花荣则不然,他们没有鲁智深的智慧,也没有武松的豪迈,他们的身世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吴用的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读书做官是他们毕生理想——他之所以想到辽国做官,是因为契丹对外族人十分敬重,契丹人与外族人冲突,挨收拾的肯定是契丹人(这段也不是历史,现在契丹也并不仅仅是辽国)。

作为一个读书人出身的朝廷命官,骨气二字是万万要不得的——有骨气的文人当不了官,比如鲁迅和李敖。而小李广花荣是“将门功臣之后”,是十分知道官帽和权位的重要性的,他之所以跟知寨刘高势同水火,并不是因为刘高有多贪墨——宋江就是一个污吏,他对宋江还不是毕恭毕敬?

花荣刘高之争,实际是权力之争,与道义无关,如果花荣讲道义,青州城外数百户人家就不会被烧做白地,数千百姓也就不会在睡梦中被屠杀了。

吴用花荣之死,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也是对“梁山好汉”的绝望:官瘾上身,终生难戒,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笔者评水浒说梁山,并不总关心谁的武功更高强,而是想通过另一种视角的解读,跟读者诸君一起感受小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映照。最后还是请问读者诸君:已经当了朝廷命官的梁山好汉,还会为宋江之死拍案而起吗?笔者认为:吴用和花荣做得很不错了,其他好汉可能正唯恐撇不清关系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水浒传中李俊当了泰国国王,为什么没有将其他兄弟接过去享福?

全文共 2064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会非常不解,这里所说的李俊,指的自然就是在《水浒传》小说当中,绰号叫做“混江龙”的李俊,而且他在梁山上的排名还非常靠前,他是排在第二十六位的,星号是天寿星。而这位李俊和其他的很多人不一样,他是属于梁山最终幸存的一些人当中的一个,而且他后来的结局可以说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据说他到了海外,成了泰国国王。这实在是令人非常惊讶了,李俊究竟是如何成为这个泰国国王的?既然李俊这样发达了,那他为什么不把剩余的幸存的好汉们接过去享福呢?

征方腊之后,102名梁山好汉(公孙胜、萧让、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乐和没有参与)只回来了36人。那66人,不是战死,就是病死,是以身殉国了。这回来的36人中,只有27人接受朝廷封赏,另外9人各有归宿。

这9人中,李逵带着童威和童猛,与之前结义的赤须龙费保等人会合。他们把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发,在海上开辟了自己的事业。后来,李俊成为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之主,童威和童猛等人也都令霸海滨。

又是做国王,又是霸海滨,看起来,他们十分快乐。

既然他们很快乐,而且李俊做了国王,不用再担心有奸臣或者其他问题,为何他没有邀请当初结义的梁山兄弟,一起去那边享福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李俊和昔日的梁山兄弟两方面看待。1.从梁山兄弟的角度来看

其实,书中没说李俊什么时候做暹罗国王,或许他成为国王时,宋江等人已死。假设李俊成为国王时,当初幸存的好汉都还在,他也来接这些好汉了,他们会跟李逵去吗?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会的。

宋江、卢俊义、朱仝、呼延灼等接受朝廷封赏,做了官的人,肯定不会去。他们既然肯接受朝廷封赏,就说明很重功名,再加上他们不反对皇帝,只反奸臣,可以想象他们不会跟李俊去。

燕青归隐,鲁智深坐化了,武松出家,戴宗也出家了,林冲中风,他们无欲无求了,也不会跟李俊去。吴用、花荣和李逵等人,对宋江忠心耿耿,他们也不会跟李俊走。

还有李应、杜兴、柴进和阮小二等人,不是回乡务农,就是做了富豪,他们日子也算不错,恐怕也不会跟李俊去。

试想一下,这些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反而跟着李俊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吗?即便他们能适应那里的气候、饮食、服饰等等,可别忘了,中国人是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怀的,我们是恋家的。不得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你看他们最后,李应杜兴回独龙岗,柴进回沧州,阮小二回石碣村,都是回到自己的家。所以说,李俊来接他们,他们大概率不会跟着李俊去。

说得极端一点,有些人即便死了,也想死在老家,而不想死在他国异乡。2.从李俊角度来看

李俊好不容易在国外闯到出一片天地,未必就会想到回来接大家。因为当初他离开宋江等人时,是“诈病”,还让童威童猛留下照顾他,但实际上他是带着童威童猛出海。这事儿,本身就有点不太地道,因为属于欺骗。

基于此,所以李俊没有回来。

当然,大家都是好兄弟,可能不会在意这事儿。就算宋江等人不介意,李俊又何必回来接他们呢?当初他们齐聚梁山,是迫于无奈,必须抱团取暖,但征方腊后,各自功成名就,已经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他们就是要追求不一样的人生了,为何还要像当初那样在一起?

再者说,就算李俊来把大家接走,接去暹罗,可谁信呢?皇帝会不会信?奸臣会不会说“梁山贼寇是要重新造反”会不会认为他们是“要在海外招兵买马,要侵占大宋江山”?

即便皇帝、奸臣不怀疑,李俊也不用非得回来接兄弟们去。这就好像让座一样,让了是情分,不让也没错。李俊不来接他们,也没啥问题,这很正常。

读书不用钻牛角尖。武侠小说里,张无忌、袁承志为何只带着美人远赴孤岛,而不接昔日的兄弟去享福?他们有这个能力啊。明星都很有钱,他们稍微拿出一点资助我,我也会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为何没有这么做?他们这么做也是好事啊!

问题是,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因为他有能力有钱吗?有钱有能力是人家的问题,跟其他人有毛关系。人家想不想做都可以,想怎么做也都可以,这是人家的自由,非要让人家做什么事,这属于道德绑架。3.水浒传李俊简介

李俊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混江龙,庐州人氏,原为扬子江艄公,兼贩私盐,是揭阳岭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二十六位,上应天寿星,担任水军头领。征四寇时统领水军,屡立战功。平定方腊后诈病归隐,与童威等人远赴海外,成为暹罗国主。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李俊率领梁山幸存好汉扬帆出海,最终在海外创立基业,是书中主角之一。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混江龙李海”,便是李俊的原型。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李俊亦在其中,赞言为“乖龙混江,射之即济。武皇雄尊,自惜神臂”。

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应是李俊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有研究者认为,李俊出海称王的结局,借鉴了唐传奇《虬髯客传》的故事传说。另外,百二十回本中“混江龙水灌太原城”的情节,可能取材自《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水淹太原的史实。

此外,南宋初年的著名海盗郑广绰号”滚海蛟“,也被部分人认为可能是李俊的原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浒传主要内容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水浒传第六章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六章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第六章的主要内容:鲁智深逃到了瓦罐寺,上了欲捣毁寺院的假道士和假和尚的当;鲁智深因为饥劳被二贼打败,在赤松林遇见史进,后俩人合力打死了崔、丘二贼,见寺中和尚已死,烧了瓦罐寺;两人分道扬镳,鲁智深带着其师书信投大相国寺,寺内菜园常有人来偷盗蔬菜,得知鲁智深来管菜园,计划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反被打败,落败而走。

《水浒传》的简介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水浒传宋江生平事迹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宋江,天魁星,绰号及时雨,呼保义。注意孝道,勇敢,财富,帮助穷人。主张并接受朝廷招募安全,先后前往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多次取得战斗成就,被授予武德医生、楚州安抚使,最终被高秋等奸臣设计用毒酒杀死。

宋江早早为山东省运城县押司,整天舞文弄墨,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赵盖等七位英雄智取生日纲事发,被政府逮捕,幸好宋江提前告知。赵盖派刘唐给宋江送金子和信。宋江的妻子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成为梁山泊首领。被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医生,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秋用毒酒杀死。

宋江人物分析

宋江有许多值得称赞的优势。他对丈夫孝顺,对朋友仁慈,对国家忠诚等等。所有这些都符合我们对生活美德的理解和信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梁山泊,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以至于王朝盖去世后,他成功地成为了英雄的领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东人见面为什么叫二哥?与水浒传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刚刚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那就是山东人为什么见面要叫二哥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说到山东人,给小编的印象还是很壮的硬汉形象的,为什么要叫二哥,有的人说这要与水浒传有关,相传当时武松在山东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较的二。所以,后来山东人见到朋友后便纷纷这样称呼了。具体的小编还是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不是个堂堂的数字,以它为称谓,总含有蔑视、贬评的含义。但与山东人打交道,则必需称其为“二哥”,称“大哥”反而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一说老大为鳖。民间对鳖奉若神灵,而内心则是厌恶的,以为其寿百千年,必有灵,故称百岁之人为属鳖的,平时也以鳖为詈语。

二说因为武大郎。《水浒传》和《金瓶梅》故事的发生地,主要在山东,其中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武松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武大的猥琐,令人羞耻;武二的正气,刚烈,嫉恶如仇,令人称赞,堪为山东大汉的代表。

三说因为老大憨。俗以为,弟兄同胞,一般是老大憨厚,老二精明,老三娇惯。

四说老大在民间传说故事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民间关于兄弟分家的故事很多,以“牛郎织女”为例,老大往往娶了一位没有仁慈心肠的恶老婆,便成了“妻管严”;父母双亡以后,不是好好照料未成年的老二,而是将其撵出家门。但后来,老大往往成为受社会公德惩罚者,如民间流传的一些贪心故事,说老二被老大骗入井中,或骗进山林。正遇到狐仙们聚会,谈论所见所闻,无非是××员外女儿生了一种奇怪的病,用××草就能治好,谁治好就招谁为婿;或皇帝公主生了一种奇怪的病,与池塘里鳖精有关系,除去鳖精,就会得到高官厚禄。老二按所说去做,果然娶得好妻,得到高官,而老大眼馋,去学老二,而葬身井水、林中、成了野兽美餐。

五说因为孔子。孔子是山东人的骄傲,他的仁义礼智思想给予山东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而孔子正是排行老二。

六说山东人谦虚,不愿被人视为“大”,故而喜欢被人称为“二哥”。

但也有例外。在鲁南广大地区,则禁忌人家称自己为“二哥”。其中原因,有的说“老大王八老二鳖,只有老三是好人”;有的则说“老二”在民间指男性生殖器,除非排行而称二是无可奈何之外,外人称“老二”,就是污辱自己。

一个称谓,打上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烙印。在今天,必需知讳问禁,只有这样,才能既尊重了别人,又方便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水浒传是真实的历史吗 水浒传是不是真实的历史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不是历史小说,但是《水浒传》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演义小说,其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也存在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水浒传》描述的是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聚集在梁山泊,起义造反的故事。《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或是因为官府逼迫,或是因为黑暗的社会现实而被迫造反,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在战乱之时,施耐庵隐居在兴化,写下了《水浒传》一书。施耐庵精通诗歌、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十分博学。在施耐庵写《水浒传》期间,他一边写书还一边教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浒传是谁写的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扩展资料

在清代和在民国年间,《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是贯华堂刊本,即金圣叹评本(七十回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为施耐庵。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文化大革命”之前,《水浒传》最流行的版本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本,它所题署的作者仍然是施耐庵。同时,在许多文学史著作的论述中,也把《水浒传》的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这个看法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施耐庵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撇开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例如,《水浒传》藜光堂刊本题“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版本上,在文人们的笔记和书目的记载中,主要的说法有如下三种:(一)罗贯中撰见于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许自昌《樗斋漫录》、阮葵生《茶余客话》等书的记载,以及钱曾《也是国书目》的著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水浒传只有五人善终,是哪五个人?

全文共 1569 字

+ 加入清单

咱们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看过了,经历了各种洒热血的拼搏之后,好汉们还是想朝廷屈服了。这个结局对于梁山来说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招安之后,梁山上的各位壮士的命运就由不得他们自己做主了,只能任人摆布。北宋朝廷一开始让他们去跟辽国作战,接着,又派他们去征服方腊。最终,这些昔日威名赫赫的梁山好汉下场几乎都很惨烈,难逃一死。他们几乎不是被杀死就是被毒死,要不就是选择了自杀。

虽然,梁山好汉中有这么多人都死了,但是,还是有几个幸运儿,他们不仅没有死,反而还活的很滋润。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原来像这样走运的人一共有五个,他们中一个人是大夫,一个人是兽医,一个书生,一个画画玩篆刻的,还有最后一个是唱小曲的:皇甫端、金大坚、萧让、乐和。这几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比起那些只会打打杀杀的所谓的梁山好汉们,朝廷中人当然是更喜欢这样的人了。

这样的人正常来讲,他们理应生活得很好,那么,又是怎会落草为寇的呢?

首先,大夫安道全,他以前在民众中被称为神医,人称“当世华佗”。当时宋江率领军队打大名府时,后背受伤生了疮。伤势严重一时间不能救治,于是,就回了梁山。这时,张顺提议说,在建康府那儿有一个神医名字叫做安道全,他肯定可以救治。于是,智多星吴用就给了张顺黄金百两用于邀请这个大夫。

可是,安道全这个人沉迷女色,不愿意上梁山。所以,张顺就将老鸨和那个妓女杀死,并且,在墙上留字“杀人者安道全”用来嫁祸给他。最终,他被逼无奈,只好跟随张顺走了,并且,治好了宋江的病症。后来,他就在此处安定来下,且随着大军出发,在战争中救治了不少伤员。

在梁山中,像安道全这样被被迫上山的不在少数,梁山的人为达目的不惜滥杀无辜逼人就范真可以说是非常无耻。

接着,书生萧让和金大坚则是被梁山中人给骗的,也是因为宋江出了事。那时候,宋江被捉到了江州,于是,吴用就想出一个计策。他让戴宗请出圣手书生跟玉臂匠金大坚萧让,让他们伪造蔡京的文书。因为,帮助梁山作伪,这两个人也就因此没有了退路,只能留在梁山上。至于乐和,他上山之前是一个押狱的小卒,之所以会上梁山落草为寇,完全是为了救出解珍解宝两兄弟,并非自愿为匪。

这五人中,唯一一个自愿上梁山的就是兽医皇甫端。

他是本书中最后出场的一名梁山好汉,在他上山之后,梁山就开始进行大聚义。在他人看来,皇甫端的主动其实也是被动,根据水浒传中梁山的一贯行为,作为张清好友的他自然是不会被放过的,所以,与其被逼,还不如主动投靠。

这样看来,梁山好汉中虽然有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心却不是向着这里的。并且,按实际状况来说,靠他们的本事,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并不需要窝在这儿上做一个令人唾弃的强盗。

作为神医,安道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在宋江远征方腊之前,朝廷一开始将他安排在太医院,然后,又发下旨意把金大坚和皇甫端给留下了。另外,的萧让和乐和分别被蔡京和王晋卿给要走了,朝廷中人早就想让梁山众人跟方腊两伙人互杀,但是,并不想让他们去送死,这也足以见得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没有了神医,好汉很多都伤重不治而死,林冲也为此逝世。可以说,朝廷之所以会留下神医,就是为了损耗梁山。并且,作为神医,安道全对于朝廷也很重要。不仅仅是他,被留下的另外四人,他们的能力对于朝廷来说都是有用的。

比如说:

兽医皇甫端,他可以帮助朝廷医治战马,金大坚擅长篆刻自然会被由此爱好的皇帝所喜。圣手书生萧让伪造的文书竟然能够欺骗过自己的儿子,那么,又怎能不让蔡太师生出爱才之意?至于乐和,他擅长演唱,不管在什么年代,这样的人都是会受到大家的喜爱的。

就此说来,对于小民百姓而言,有一门好手艺才是最重要的,平常的时候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必要的时候说不准也是能够保命的。因为手艺可以说不管什么时候,它都是有用的,不会因为自己所站的立场不同就变得不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文学常识水浒传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1、《水浒传》中的人物:八臂那吒---;神火将---;立地太岁---。

八臂那吒项充;神火将魏定国;立地太岁阮小二

2、《水浒传》中专一屠宰年马猪羊牲口的一个好汉是:

负责屠牛马猪的是操刀鬼曹正

3、《水浒传》中的马军五虎将是哪五个?

天勇星大刀关胜马军五虎将东京伤故-----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马军五虎将杭州六和寺病故-----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马军五虎将清溪洞阵亡方杰/杜微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马军五虎将东京赴任抗金身亡21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马军五虎将独松关阵亡张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水浒传》里面庄主可以招揽很多庄客,朝廷难道不怕也不管吗?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水浒传》其实大家也是知道的,他还是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的,其实作者也是源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写的,所以这《水浒传》里面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话很多庄主是非常有钱的,所以为招揽很多庄客,其实拿现在的话来说有点保镖和雇佣兵的意思,而且这些庄客最后都是达到了成千上万级别的,那么当时的朝廷不怕造反吗?为什么当时的朝廷不管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诚如题主所言,在《水浒传》中,无论大小庄村,都有着自发组建的军事力量,甚至还有一些庄村军事力量有国家在背地里扶持,比如曾头市、祝家庄等等。这种民间的军事力量实质上和如今的民兵组织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但无论是装备情况、构成成分、组织体系各方面都要比如今的民兵组织超出很多,当然这种区别是基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基础和制度而言。

成立目的

水浒中所出现的庄客力量,一般都是自发组建,其目的有两个:第一,保护村庄。书中背景是北宋王朝末年,当时天下荼毒,民不聊生,导致很多人为了生计而流落江湖,或占山为王,或抢劫偷盗。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庄中的人就会自发的团结起来,保护自己和村庄的财产安全,“九纹龙”史进的史家庄就是这种类型;第二,为了生计。前面说了,当时社会赋税严重,君主昏庸,奸臣当道,导致很多人难以维持生计,不得已流落江湖,或者去一些比较富裕的庄主家庭中帮忙做事,从而获取生活资料。这一种往往带着一定的严密组织性,比如像晁盖庄上、柴进庄上等等。

实力分析

庄客这一群体,在当时来说,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点基本的拳脚功夫,不管是格斗还是械斗都是经过一定的训练,有的是自发的训练,也有组织性的强制训练,相对于当时的正规军队而言,单兵作战也差不了太多。更有甚者,像曾头市和祝家庄这种国家扶持的村庄里,庄客的作战能力和协同能力已经堪比北宋王朝的普通正规军了,有专门的指导人员,严格的组织划分,以及强大的经济保障和防御体系,说严重点,差不多能算作一个小型的军事基地。

综合原因

在书中,庄客组织的兴起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北宋王朝的昏庸腐败,四周其他政权的肆意侵犯,国内起义斗争的大规模发展,最终导致天下老百姓民不聊生,无以为生,很多人不得已铤而走险,干一些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勾当,其他人为了保护自己也自发性的组建军事团体,人人都会几下拳脚,舞几下枪棒。再加上像柴进、晁盖这种喜欢招贤纳士,颇有家资的人存在,更是为广大庄客团体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平台。综上所言,庄客力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错综复杂,跟北宋时局,社会风气以及国内外政治形势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聚集或单纯的喜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水浒传戴宗为什么上梁山 戴宗的主要事迹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水浒传里面戴宗,大家都知道,他的绰号是“神行太保”,就是说他跑的很快。但是他为什么会选择上梁山呢?他是因为什么才会选择上梁山的呢?他的生平事迹又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水浒传戴宗为什么上梁山

他曾与梁山好汉合谋,伪造蔡京书信以营救宋江,却被识破,判处斩刑,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上梁山入伙,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

具体情节概述:戴宗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当宋江发配到江州时,与宋江相识。后宋江醉后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反诗反词,被奸贼黄文炳发现并竭力置宋江于死地,于是将宋江捕获入狱,待几日后押送至京城。

戴宗被蔡九派往京城送礼给父亲蔡京,却在梁山泊朱贵开的酒店中,被人下蒙汗药逮住。因在梁山,便和吴用商议用计让人模仿蔡京笔迹写成假书来救宋江,不料一时疏忽,在图章上出了纰漏,连累戴宗也被陷在狱中,后被梁山好汉从法场上救出,上了梁山泊。

2、戴宗的主要事迹

1、结识宋江

宋江刺配江州时,途经梁山泊,被晁盖等人请上山寨。但他不肯留在梁山,执意bai前往江州。吴用只得修书一封,让宋江捎给戴宗,请戴宗对宋江多加照应。

2、入伙梁山

戴宗吩附李逵照顾宋江,随即出发赶赴东京。他途经梁山泊时,在朱贵的酒店用饭,结果被蒙汗药麻晕。朱贵搜出蔡得章的信件,得知宋江有难,便将戴宗弄醒,告知书信内容,请他上梁山商议对策。吴用决定将计就计,让戴宗前往济州,将萧让、金大坚骗上梁山,伪造蔡京回信,以搭救宋江。

3、两请公孙

宋江上山后,公孙胜以探母参师为名,返回家乡蓟州,从此一去不回。戴宗便扮作承局,去蓟州寻找公孙胜。他此行虽未找到公孙胜,却招纳到杨林、裴宣、邓飞、孟康四位好汉。三打祝家庄后,戴宗与林冲一同镇守山右旱寨。

高唐州之战时,梁山军被太守高廉的妖法击败。吴用便让戴宗再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李逵也随同前往。戴宗途中利用神行法作弄了李逵一番,将李逵整治地服服帖帖。二人到蓟州后,机缘巧合遇到公孙胜的邻居,得知公孙胜居住在九宫县二仙山。

戴宗赶赴二仙山,在李逵的配合下,将公孙胜激出相见。但公孙胜却不肯出山。戴宗又去拜见其师罗真人,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将公孙胜请下二仙山。公孙胜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术,协助梁山军攻破高唐州。

4、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戴宗随宋江南征北战,先后征讨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他虽从未斩将夺城,但却有传递军情、军令之功。

5、大聚义

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旱寨。戴宗坐镇右军寨,居第三位。一打大名府前,戴宗在北京散发无头单子,恐吓梁中书,使其不敢杀害卢俊义、石秀二人,为梁山出兵赢得了时间。

宋江患有背疮,张顺到建康府请得神医安道全。戴宗运起神行法,将安道全及时送到梁山,救了宋江一命。

梁山排座次时,戴宗排第二十位,星号天速星,担任山寨总探声息头领,被安排在忠义堂右一带房中。

两赢童贯时,戴宗在九宫八卦阵中护持中军,随侍宋江身侧。他手持鹅黄令字绣旗,负责飞报军情、调兵遣将等事务。

三败高俅后,戴宗与燕青结伴前往东京,用计救出被高俅软禁在府中的萧让、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水浒传里的东京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里的东京指的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开封,别名为东京、汴京、陈留、启封、大梁等,是河南省地级市。开封地处于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部地区和郑州毗邻,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成史和建都史。

开封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历来有“八朝古都”的称号。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地势比较平坦,土壤肥沃,大多是粘土、壤土和沙土,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种植。

开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比较分明,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水浒传中 “风流威猛二将”和“黑白水陆双煞”都是谁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风流威猛二将”指的是花荣和徐宁,“黑白水陆双煞”指的是李逵和张顺,《水浒传》中108位好汉各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他们之中,有一些非常奇特的组合。

“风流威猛二将”由花荣和徐宁组成,这两人都是梁山的颜值担当。花荣原本是清风寨武知寨,箭法高超,又有“小李广”之称。徐宁则是东京禁军金枪班教师,他的家传武学金枪法、钩镰枪法,独步天下,人送外号“金枪手”。

“黑白水陆双煞”则由李逵和张顺组成。李逵被称为“黑旋风”,是其中的“黑煞”,使用两柄大板斧打仗,极其凶狠。而张顺则被称为“浪里白条”,水性极好,可以在水底伏七天七夜,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

这些好汉虽然各具特色,但同样有一颗忠诚的心。他们为了梁山聚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为了梁山好汉们的安危奋不顾身。如花荣和吴用在宋江去世后,为了陪葬自缢身亡,李逵和张顺则差点毙命在一起打架。

这些故事不仅是《水浒传》中的传奇,也是我国文化中的佳话。他们展现了忠诚、勇气和友爱等传统美德,也给我们在社会中奋斗的人们以启迪。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忠诚、勇敢和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最终走向失败的宏大故事。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

扩展资料

水浒传以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始,随后一步步引出九纹龙史进,鲁提辖、林冲、柴进、杨志、吴用、公孙胜、晁盖等英雄好汉。这些人大多走投无路,最后被逼上了梁山,在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人的领导下,梁山势力逐渐强大。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

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又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所剩无几。最后,统治者眼见梁山好汉们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精通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闭门著述,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原名叫彦端,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

施耐庵听了,深受启发。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水浒传里人物的绰号是什么,水浒传主要讲的是什么?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人物绰号最有特色的是哪几个?

名字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的身份代表,而绰号就是一个人在江湖里面混的脸面了,水浒传里面有很多人物的绰号,有个绰号非常霸气,叫出来可以瞬间的为这个人长不少脸。水浒传中108个好汉里面每个人都有自个的绰号,那么哪些最有特色叫出来最响亮更霸气呢?比如百胜将军韩滔,听着就非常霸气,韩滔天生神力人送外号百胜将军,所以听起来也牛气哄哄的。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神行太保戴宗的绰号,主要是因为他有道术神行法,所以人送绰号神行太保。另外还有一个叫活阎罗阮小七的,相信大家对这个人印象也非常深刻,主要是阮小七长得满脸横肉,玲珑眼还突出来, 像个阎王一样

水浒传里人物的绰号有108个,每个人的绰号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霸气,但是也有的实名不符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