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历史世界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最新19篇)

浏览

172

文章

171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国际联盟诞生记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民意为国联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支持,但没法明确指导它的形态。它该扮演警察的角色,还是教士的角色?它的工具是武力,还是道德说教?

法国人倾向于认为,国联应该具备武力制止侵略的能力,这里的原因很明显。而律师,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律师,则相信法律和法庭。

对和平主义者来说,应对战争行为还有另一种方法:大规模裁军,并让国联所有成员国承诺不发动战争。

国联该以什么面貌出现呢?某种超级国家?各国首脑的俱乐部?一发生紧急事件就召开的大会?不管是什么形式,它都要有成员资格、规章制度这方面的考量,还要有秘书长一类的职务。

在战争期间,威尔逊这个将国联置于协约国和平进程核心地位的人,对此类具体细节神秘兮兮,一言不发。

他只说大概,当然都是些令人振奋的事情。他心中的国联要很强大,因为它要代表人类的有组织的意见。

他在"十四点计划"中指出,国联成员国要保证彼此的独立与国界不受侵犯。国联可以用武力来保护这类权利,但应该没有这个必要。

战争已经表明,普通人渴望有这样一个组织,这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在战争就要结束的时候,威尔逊在纽约大都市剧院对公众发表演讲: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老百姓的忠告要比世故的公务员的忠告更简单直白,也更统一,后者给人的印象还是在搞玩弄权力、下赌注那一套。"

威尔逊认为,赶在战事未平的时候谈论细节是个错误。这样做只会导致协约国内讧,或许还会给敌人留下一种国联要针对他们的印象。

他觉得这个理念非常合理,是大家都需要的,因此可以自己健康地发展成形。

即便是国联公约文件正在巴黎起草的时候,他也会抵制那些在他看来过分细致的内容。他告诉国联委员会里的同事:

"先生们,我敢自信地说,下一代人会和你我一样聪明;我也觉得我们该信任国联,它能管好自己的事情。"

即便是威尔逊的支持者也对他这种随便的态度感到担忧,不过好在还有几个详细的方案出炉了……不过在这之后直到战争结束,华盛顿方面再未给出具体的方案。

编辑推荐:国际联盟诞生记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要趋势(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2)科学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各国积极寻求国际经济合作。

2.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影响增大;

(3)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3.影响:

有利影响:(针对所有国家)

(1)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减少,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2)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竞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不利影响:(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

(1)容易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措施:

(1)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2)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2.取得成就:

(1)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亚非拉的革命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历史背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人民不断发动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二战后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2、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离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分治。

3、印巴冲突:印巴分治导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严重矛盾和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造成了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

4、印度独立后,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历史背景: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1、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

(1)发起: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高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1960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独立,历史上称这一年为非洲独立年)

(3)深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2、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的贡献

(1)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2)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3)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二、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捍卫民族主权之路:(1)二战前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2)二战后卡斯特罗展开革命斗争反对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59年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府,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3)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4)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展开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70年代后期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权;1999年底收回运河全部主权。---成为继古巴独立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美国独立战争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战1939—1945年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一、战前形势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上台,三国形成轴心国

意:大危机之前上台,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德:对凡尔赛体系不满;在大危机打击下上台

日:对华盛顿体系不满;在大危机打击下上台

2、英法美对法西斯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为了自保,避免卷入战争;同时祸水东引,让法西斯进攻苏联)

3、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4、德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二战爆发

二、战争过程

1、爆发标志: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

2、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英法实力-法国灭亡-德军轰炸伦敦,发动不列颠空战,

德军受挫

3、战争规模扩大:1941年,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战争规模达到最大: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5、1942年,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6、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争正式形成

7、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中途岛海战使日军受挫,

8、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

9、诺曼底登陆(1944年),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联是欧洲第一战场)

加速了德军灭亡

10、雅尔塔会议(1945年):内容、影响见课文

11、苏联攻入柏林,德国投降-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附:

1、战争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2、战争胜利重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3、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二战期间美英援助苏联,显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合作

5、二战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达芬奇画作200年来首现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在拍卖会上以一万一千英镑购得、最初以为是某位无名艺术家所作的一幅年轻妇女画像,被多位专家断定是达芬奇所作,使得其潜在价值飙升至一亿英镑或更高。

如果获确认,这将是十九世纪初《抱银鼠的女子》被断定为达芬奇作品以来,第一幅被确认出自达芬奇的画。

收藏家意外发现

根香港大公网报道,一位匿名瑞士收藏家于1998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得这幅叫做《少女侧面头像》的画作。当时佳士得把这幅作品列为“德国学派,十九世纪初”。

该名收藏家只是心血来潮购买了它。他的朋友、加拿大收藏家彼得?西尔弗曼说:“他只是觉得这幅画很好看。”该匿名收藏家把这幅画放在家中抽屉里,没有给它上裱。

去年,这位收藏家向西尔弗曼展示他的收藏时,把《少女侧面头像》从抽屉抽出来。于是,西尔弗曼成为第一个发现这画幅可能是达芬奇所作的人。

西尔弗曼说:“我的心开始狂跳,我相信一分钟跳了一百万次。我立即想到这有可能是一位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我脑中闪过这是出自达芬奇之手的念头。”

西尔弗曼把这幅画的照片寄给大英博物馆和盖蒂博物馆画作馆长尼古拉斯?透纳博士。透纳说:“我立即想到两个可能性:一幅非常出色的赝品,或一幅不为人知的达芬奇作品。”

他对这幅画中少女面部周围的明暗技巧惊叹不已,他相信这只有像达芬奇这样的左手画家才有可能画得出。他说:“当时,除了达芬奇之外,只有两三位左手画家有这等高超技法。”

众多权威专家认定

西尔弗曼安排与巴黎一家专门处理美术作品数码图像的公司吕米埃技术公司的专家们见面。他们利用扫描技术鉴定之后说:“这是一幅达芬奇作品。”

这幅以黑、红、白粉笔和水彩作的画,画中人物可能是即将下嫁奥地利大公、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前的意大利伦巴第贵族比安卡·玛丽亚·斯弗尔扎。达芬奇曾随这对新婚夫妇横越阿尔卑斯山脉,前往奥地利蒂罗尔。

吕米埃技术公司研究主任帕斯卡尔·科特说:“我们发现它与《抱银鼠的女子》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相似之处,一个罕见的笔触──画家画了眼上眼下的睫毛。”该公司将于九月份完成对该画空白部分的羊皮纸进行的碳年份测定。

西尔弗曼预计,如果该画的作者被确定是达芬奇,而拥有者又愿意出售的话,至少可卖五千万英镑。其它专家说,该画价值可高达一亿英镑。

佛罗伦萨画派权威专家米纳?格雷戈里和达芬奇学派专家克里斯蒂娜?盖多,也都认为这幅画出自达芬奇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开始时间、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结束时间、标志: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地位。

3.代表人物: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赢得国家独立。开创美国民主政治先河。《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被誉为美国"国父"。)

4.文献:《独立宣言》(马克思:第一个人权宣言)

(1)颁布时间、机构、意义: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第二届大陆会议;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2)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5.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

6.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动荡的中东地区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动荡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中古欧洲社会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建立时间:5世纪西罗马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查理·马特的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的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481年,萨利克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在教会及法兰克人、罗马人的支持下建立法兰克王国,因为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王朝后期,宫相势力日盛。751年,宫相丕平取代了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

罗马天主教廷

1.基础:

丕平献土

2.思想:

奥古斯都——《上帝之城》

3.地位: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世俗国家的皇帝都由教皇加冕予以承认。

4.危害:

历史上把教会统治时期成为“黑暗时代”。教会的黑暗统治,严重影响的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生产、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世界古代史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主题结构综述】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至公元15世纪,是世界古代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史前社会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被阶级社会所取代。距今五六千年前,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而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单元

1、人类的形成和最初的人类社会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其中“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氏族。

2、亚非古代大河流域文明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3、西方古典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荣: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罗马共和国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地中海西部的迦太基,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前后约500年(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与同时期的中国秦朝和西汉一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第二单元

1、大化改新:前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大化改新,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至632年他去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西欧封建社会: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宫相实行改革,对贵族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地主,也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西欧城市的再兴:10世纪始,西欧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法国琅城市民城市自治权的斗争最典型。

5、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末,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廷灭亡。

第三单元

1、希波战争:指的是前五世纪时,波斯帝国发动的三次出征希腊的战争,以希腊取得胜利告终。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的扩张:经过多次侵略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疆域达到最大规模。

4、“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阿拉伯人改造之,并将其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5、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游历17年。《马可·波罗行记》记述其东方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

【能力情感价值】

1、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倘若背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那么这种爱国情感就会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狂热情绪。

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极不健康的民族情感,是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甚至是人类的公害。而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

2、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拜占庭帝国为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此后,日益衰落下来;再有就是在它辉煌的时候,它在卓越中洋洋自得,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

(2)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这种启示对我们尤为重要。

3、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同时,这种交往活动也确实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和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流,力避冲突,为世界大团结而努力奋斗。

【中考试题解析】

例[2005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

学校准备举办一次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筹备工作:(本题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1)请在展览中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

(2)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要归纳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形成的相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你认为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材料题,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却突显出开放性试题人性化的特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第一问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符合题意的文化成就,即可得分。第二问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地图能很容易地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只要符合题意的文化成就,即可。如: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木乃伊等;中国四大发明等。(2)都形成于大河流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对汉谟拉比法典意义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点,相信一定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美国“大清洗”运动

全文共 4506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后的美国,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祸起《美亚》案

1945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207票赞成、186票反对,将其臭名昭著的“非美委员会”改为常设机构。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国内通货膨胀指数急剧上升,在短短的一年中发生了3.47万次罢工,共有450多万工人走上街头。众院非美委员会借机指责工会“已被共产党渗透”,极力煽动公众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迫害进步人士。

1945年3月1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借口当年1月26日出版的《美亚》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与他们掌握的一份秘密材料在内容上相似,伙同战略情报局的特工人员一起闯进了《美亚》杂志编辑部,并声称“从办公室搜出1700多份机密级和其他密级的政府文件”。6月6日,联邦调查局再次查抄《美亚》杂志编辑部,声称“搜查出1069页政府文件,其中有504页是保密性质的”。同日,美国司法部以“偷窃政府绝密文件”的罪名逮捕了曾在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长期工作的国务院官员谢伟思等6人。

事后查明,《美亚》杂志所使用的文件是谢伟思私人保存的发自延安的报告的副本,并非什么“绝密文件”。这些报告中的观点,大部分是谢伟思等人在延安的近一年时间里,通过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交谈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的实地调查得出的真知灼见。如在1945年2月中旬,谢伟思在为即将回国的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将军所写的备忘录中,建议美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奉行类似盟国对南斯拉夫的铁托游击队所奉行的政策—即像英国首相丘吉尔一样,根据一切党派在对德作战中的表现,而不是以它们的意识形态来判断提供援助与否;希望美国政府在制定其中国政策时从自身角度考虑,不要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等。谢伟思被捕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将这一事件看作是“中美关系的分水岭”。

尽管联邦大陪审团在8月份宣布因证据不能成立,谢伟思无罪开释,但在《美亚》案的影响下,杜鲁门政府还是从1947年12月17日起开始对联邦政府、武装部队和国防订货承包商实行所谓“忠诚调查”。其调查对象的范围甚至扩大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在帕萨迪纳,有个3岁的小姑娘为商店当广告模特,她的母亲接到通知书,小姑娘必须签署忠诚宣誓书后才能领取报酬。据统计,在“忠诚调查”期间,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在“忠诚调查”的影响下,美国的社会舆论也随之右转,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辛辛那提红色棒球队被迫更改了名称,甚至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都必须陈述她们对卡尔·马克思的看法。恰在此时,威斯康星州参议员麦卡锡的一篇演说,将这一运动推向顶点。

“麦卡锡主义”出笼

1908年11月14日,约瑟夫·麦卡锡生于威斯康星州北部一个爱尔兰裔小农场主家庭。1939年,麦卡锡虚报年龄参加威斯康星州第七区巡回法庭法官的竞选,成为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官”。从此,麦卡锡开始了充满欺骗与谎言的政治生涯。有人这样评价麦卡锡:“无比的大胆和某些方面的巧妙撒谎,使他的手法与一般的颠倒黑白有天壤之别。”

1946年,从军队中退役的麦卡锡参加参议员的竞选。从未上过战场的麦卡锡向公众宣称自己曾经数次“光荣负伤”,从腿上取出“10磅弹片”,凭借如簧之舌,于这年的11月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在参议院任职的前四年中,由于行为不检点和进行大豆期货投机交易、赌博和酗酒,他的声望一落千丈。人们常说,“在麦卡锡参议员的公文包里经常装着一瓶威士忌酒”,他的“一大堆不同性质的事实和经不起验证的数字,把参议院和整个美国搞糊涂了”。尤其是1949年秋天,麦卡锡居然为屠杀美国士兵的纳粹党徒辩护,引起舆论哗然。因此,在这一年的民意测验中,麦卡锡被评为当年“最糟糕的参议员”。此时,他太需要有一根救命稻草来帮他保住在国会的位子了。

1950年2月9日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诞辰年纪念日,麦卡锡决定在这一天“把炮弹打向国务院”。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安排下,他从华盛顿飞往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在俄亥俄县的共和党妇女俱乐部发表了题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的演讲,声称在他手中,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全都是共产党和间谍网的成员”。“国务卿知道名单上这些人都是共产党员,但这些人至今仍在草拟和制定国务院的政策。”麦卡锡的演说有如晴天霹雳,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此前如履薄冰的麦卡锡则一夜之间成为声震全国的政治明星。

惠林演说之后,麦卡锡又相继飞往犹他州的盐湖城和内华达州的雷诺市,重复他在惠林的演讲。略有不同的是,此时的麦卡锡手中还挥舞着一张小纸片,这就是所谓的“间谍名单”。但是,按照他这时的说法,名单上的人数为57人。

2月11日,得意忘形的麦卡锡特地打电话给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要求他们对他的演讲公开表态。收到电报后的杜鲁门恼羞成怒,愤而提笔回信道:“我确信,威斯康星州人民极其遗憾,他们的代表竟是像你这样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在写完信后,杜鲁门并未将其发出,而是将其列入“归档”,他另外责成国务卿帮办普里福依打电话给麦卡锡,希望他“把名单公布出来”。

喜形于色的麦卡锡没有理睬杜鲁门的询问,又在参议院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的共产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借口杜鲁门政府中有人暗中“私通苏联”、“出卖了蒋介石集团”、“帮了共产主义的忙”,将民主党执政的20年称为“叛国20年”,并将锋芒直指杜鲁门政府。

1951年6月14日,麦卡锡借口杜鲁门撤换朝鲜战争中的美方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国务院发表了平生最长的一次演说,直接指责杜鲁门政府对外政策重要制定者,曾经担任驻华特使、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被杜鲁门称作“现今最伟大的人物”的乔治·马歇尔将军。在这篇6万多字的演说中,他将“叛徒”甚至“谋杀者”的罪名安在马歇尔头上,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力反对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使得苏联先于西方盟国到达东欧;在雅尔塔会议上蒙蔽罗斯福,使苏联在领土等方面获利;在担任杜鲁门总统派驻中国的特使调停国共两党冲突期间暗中支持共产党,“出卖国民党”;在国务院任职期间制定了对蒋介石集团不利的政策,“帮助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等。后来,麦卡锡还让他的助手编印了《美国从胜利后退:乔治·马歇尔的故事》一书出版,并广为散发。同时受到麦卡锡无端指责的还有在战时和战后参与美国对华事务的欧文·拉铁摩尔、费正清、谢伟思、柯乐布以及时任国务卿的艾奇逊等人。1951年冬天,在麦卡锡的无端指责和谩骂中,马歇尔不得不主动辞职,回弗吉尼亚州里斯堡农场养老。

从1953年起,麦卡锡将魔掌逐渐伸向外交领域。是年4月,麦卡锡在两名年轻助手的协助下,开始对美国设在海外的大使馆藏书目录进行清查。在这次清查中,美国共产党领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劳德、史沫特莱等75位作家的书籍全被列为禁书,甚至连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史莱辛格和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险书籍”之列。据估计,被剔除的书籍总数有近200万册。在此影响下,美国国内一些城市和学校的图书馆也纷纷查禁甚至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杂志”。被贴上“可疑”标签的书籍包括关于雕塑、精神病、酒类、托幼和建筑的专著以及侦探小说,甚至还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连一本介绍苏联芭蕾舞的书也因为提到了“苏联”而被麦卡锡主义分子付之一炬。

在“麦卡锡主义”最猖獗的时期,美国国务院、国防部、重要的国防工厂、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印刷局等要害部门都未能逃脱麦卡锡非美活动调查小组委员会的清查。同时,美国的左翼力量也受到空前的打击。仅1953年一年,麦卡锡的委员会就举行了大小600多次“调查”活动,还举行了17次电视实况转播的公开听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麦卡锡的活动越来越激起公众的反对。在欧洲,人们更是将麦卡锡直接比作希特勒。国务卿杜勒斯更是向总统艾森豪威尔表达了这样的忧虑:“许多欧洲领导人似乎认为我们(美国)正在麦卡锡的领导下走向美国式的法西斯主义。”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究竟是艾森豪威尔的权力大,还是麦卡锡的权力大?在美国国内,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共和党已经是“一半属于麦卡锡,一半属于艾森豪威尔”了。

1953年7月,麦卡锡的助手马修斯在《美国信使》撰文,指责美国耶稣教会牧师中“受到了共产党的严重渗透”。教会立即将电话打到白宫,抗议马修斯的诽谤。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并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谴责马修斯“不负责任的攻击”,并迫使麦卡锡解除马修斯的职务。这一行动被视为麦卡锡在1953年的“惟一引人注目的挫折”,同时,这也是艾森豪威尔准备向麦卡锡“摊牌”的标志。

1954年的“陆军—麦卡锡听证会”上,麦卡锡遭遇了他的“滑铁卢”。当陆军部公布了麦卡锡的种种越权和违法行为,揭开了麦卡锡调查活动的黑幕时,麦卡锡则施展东拉西扯和哗众取宠的惯用伎俩,并当着全国电视观众的面,滥用参议院的议事程序,刻意干扰听证调查。当麦卡锡竭尽胡搅蛮缠之能事,肆意攻击在场的陆军部律师约瑟夫·韦尔奇的一名年轻助手时,一向和蔼的韦尔奇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拍案而起,质问麦卡锡道:“参议员先生,你还有没有良知?难道你到最后连一点起码的良知也没有保留下来吗?”

1954年12月1日,在全国上下的一片声讨声中,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谴责。1957年5月2日,麦卡锡饮酒过量引发肝炎和神经炎,一命呜呼。

“麦卡锡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在“麦卡锡主义”最为猖獗的时期,中美关系正处于冷战寒冰的封冻之下。在“麦卡锡主义”的影响下,“反共”成了美国的惟一选择。麦卡锡在中国问题上的发难,导致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几届美国政府一直采取非常僵硬的东亚政策,谁也不敢主动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接触。

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不仅被非法传讯,不准寄钱给中国的亲人,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被驱逐甚至遭暗杀。在美国工作的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因被指责在战时参加了美国共产党的活动,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传讯。此后,钱学森多次发现他的私人信件被拆,住宅电话被窃听,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也被吊销。这表明,他已经不能继续从事喷气推进研究,甚至不能留在实验室里工作了。直到1955年离开美国前,钱学森一直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的监视。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的限制,钱学森回国时不仅没有带回任何研究资料,甚至连一些私人生活物品都未带回。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也因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不得不偕同夫人离开祖国,远走瑞士。1972年2月19日,斯诺客死日内瓦。斯诺去世后,家人在清理他的信件时发现他留下遗言:要把他的一部分骨灰留在中国,因为他热爱中国;把骨灰的另一半送回美国,安葬在故乡的哈得孙河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西方文明之源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西方文明之源

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西方文明之源。包括两个子目:一是雅典城邦的繁荣;二是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力。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他改革政治,扩大了奴隶主民主,从而使雅典的奴隶主统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在这种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的发现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1.原因及条件: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或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主要目的(动力):寻找包括黄金白银在内的财富。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4)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流行;造船技术提高;航海技术的发展。

2.代表人物、航线

哥伦布(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

(补充: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对美洲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迪亚士(葡萄牙):发现非洲的好望角

达o伽马(葡萄牙):到达印度

麦哲伦(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麦哲伦本人并没有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最深远的历史意义或把新航路开辟称之为"分水岭"的依据)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

体;(对欧洲的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消极影响)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补充: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共同影响: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或: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经济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恺撒大帝

全文共 191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100年7月12日,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恺撒诞生于罗马。

■一代天骄,威震八方

传说以两个“狼孩”为先祖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的罗马城,以饿狼扑食般的骁勇征服意大利后,又吞并了文明程度更高的希腊。至公元前1世纪,地中海几乎成了它的内湖,治下人口近1亿。恺撒在一个当过外省总督的贵族家庭出世时,罗马共和国正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扩张和阶级压迫带来的内外矛盾日益尖锐。组成元老院的几百名显赫贵族沉溺于腐朽生活和嗜血爱好之中,终日泡在洗浴中心享受淫乐或到角斗场观看奴隶与奴隶、奴隶与野兽的搏斗。作为罗马军团基础兵员的普通自由民,则因生活贫困多不愿服役,大将军马略被迫实行雇佣制。周边的高卢和日耳曼人乘机摆脱臣服,国内社会底层奋起反抗,都如干柴烈火。公元前73年,一个名叫斯巴达克的角斗士振臂一呼,几十万奴隶揭竿而起相继跟随,罗马大军三年间连战连败,调动倾国之兵才将这批奴隶镇压下去。奴隶主贵族元老们集体议政的共和体制,已难以应付内外交困的形势,社会呼唤着强人执政。由这种时势造就的恺撒,自幼受到当过罗马执政官的外祖父及姑父大将军马略的熏陶,博学多才且雄心远大。他刚成年便到东方游历,途中被海盗扣为人质,被赎出后便组织船队将海盗擒获并钉在十字架上。27岁时,他接替舅舅担任了首席祭司,在斯巴达克暴动时担任了军事保民官,后又任过驻西班牙财务官、罗马市政官、大法官,因不断在演说中为中下层说话而受到众多选民拥戴。为了开拓疆土并缓和内部矛盾,前58年以后的八年间,恺撒率军征服了外高卢(如今的法国、比利时),并占领了不列颠岛北部。当他占领800多个城市后回到罗马城,由抬着缴获的2800顶金冠的部下簇拥着通过凯旋门,在万人空巷的欢呼声中威望达到最高点。恺撒在军事上的主要创举,便是集中强大预备队在关键时刻闪电般地攻击对手,恩格斯对此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代代西方人都记得恺撒登陆后向罗马报捷的连续三句话──“我到达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

■联姻“埃及艳后”

意在政治图谋

恺撒对付内外敌人的手段残酷,征服高卢时屠杀了40万壮丁。同时,他又是一个高超的谋略家,如利用日耳曼骑兵打高卢人就是取胜妙着。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恺撒以有风流史著称,其实他确有众多情妇却并不因色误事。按以往许多文艺作品描写,恺撒与“埃及艳后”结合是贪恋倾国倾城的绝色。然而现代人头脑中的克娄巴特拉,往往是好莱坞影星泰勒的形象或近代画家凭美好想像所绘,考古专家不久前根据出土的古埃及雕像证实,真实的女王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当时埃及皇室不懂优生,为保持血统纯正长期实行堂兄妹通婚,女王因出于近亲繁殖身体很可能有缺陷。恺撒与她结合并生子,显然出于政治需要。联姻带来的结果,使埃及顺利地被纳入罗马疆域之内,那位女王自身的权势也藉此得到了保护。

■独裁取代共和

罗马再度辉煌

公元前45年,元老院被迫加给恺撒“终身独裁官”的职位,拥有帝王一般的权力。他当时逐步削去那些昏庸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权力,罗马商人、自由民和军人们也厌恶了只由上层奴隶主发言且议而不决的共和制,拥戴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恺撒,并公开以“国王”之名相称。随着恺撒个人独裁和市民自治、财政和文化改革的深入,守旧集团、对改革失望者和宿敌残余结合起来,以保卫“共和”之名密谋采取恐怖袭击。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已察觉城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并听到暗杀传言,却根本不把许多人仇视的目光放在眼里,傲然昂首漫步进入元老院。当他走到大厅前的庞培雕像旁边时,几名身藏短剑的刺客一拥而上,冲在最前面的竟是他与一个情妇的私生子布鲁图斯。恺撒最后只惊叫了一声:“你也这样做?我的儿子……”被连捅了23刀后,56岁的恺撒横尸厅前,成为古代恐怖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牺牲品之一。在西欧,“315”这一天千百年来常被人视为不祥的刺杀日。恺撒虽死,罗马国家体制变化的走向却不可扭转。17年后,他的养子屋大维建成了帝国,成为“元首”,带来了200年之久的国内基本和平,经济也达到了空前繁荣。历史证明,以帝制否定了带有原始军事民主色彩的古代奴隶主共和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当千年后新的生产力出现后,以近代民主共和制再否定带封建色彩的帝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进步。这种按哲学定义所称的“否定之否定”,恰恰就是历史螺旋式进步的基本轨迹。

提起恺撒,在世界古代史上赫赫有名。此人从未登上过皇位,过去中国人却常以“大帝”相称,德国乃至西方许多国家索性以他的名字作为帝王的专有名词。在军事历史学家眼中,恺撒是继亚力山大马其顿和汉尼拔之后的又一位军事天才;在钦慕风流的文学家笔下,他与“埃及艳后”的情史成为长久不衰的题材,甚至在好莱坞制片史上曾创造过拍摄场面豪华的纪录;而在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全球化趋势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1、原因:⑴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主流。⑵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特征: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表现:⑴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⑵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例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海尔公司成为跨国公司。

5、影响(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仞剑。⑴有利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能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⑵不利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大。因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又有弊。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6、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关系的复杂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各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由于又相互依存,因而在面临严峻挑战时,会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7、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A、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限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B、要重视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8、中国是怎样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A、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限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B、重视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C、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9、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哪些问题: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口增长的控制;太空、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毒品、艾滋病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

10、解决问题的对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一,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协调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第三,增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各国之间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11、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二战的全面爆发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一、慕尼黑阴谋:

1、背景:(1)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扩军备战,吞并了奥地利,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抵制,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张,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2)英法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苏联。

2、慕尼黑会议:

①召开的时间:1938年9月,②参加的国家及首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法(达拉第)、英(张伯伦)。③英法的目的: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的太平。④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这一内容被称为慕尼黑阴谋)⑤影响: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3、绥靖政策:在面临法西斯侵略威胁时,西方大国既对法西斯侵略不满,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为了达到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于是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甚至是纵容侵略,为自己求得一时的和平,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的推向了顶峰。

绥靖政策后果:绥靖政策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导致了二战爆发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2、主要事件:(1)德军占领法国在内的西欧;(2)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3)意大利加入德方参战;(4)丘吉尔上台,主张对德强硬政策。

3、二战的扩大:

①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侵略战争。(主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古老帝国的悲剧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拜占廷帝国的建立:(1)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_君士坦丁在欧亚两州交界要地,营建新都_君士坦丁堡__。(2)公元_395__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_,将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交给两个儿子分别治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名为_拜占廷_,故称"拜占廷帝国。"公元476__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2.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是拜占廷帝国.

3.拜占廷帝国衰亡:(1)15世纪,拜占廷帝国仅有_君士坦丁堡_及其周围的小部分地区。

(2)1453__年,土耳其素丹__穆罕默德二世_集结十余万大军向拜占廷发动进攻。经过53天的激战,首都_君士坦丁堡_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_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4.兴盛的原因:(1)保存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位于亚欧两州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3)商业贸易发达:(4)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1)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兴起的文明新因素;(2)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3)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与创新;(4)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5.拜占廷帝国衰亡带来的启示:开放宽容促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时间:1999年3-6月

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改革

(1)措施:政治(略)经济(略)

(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3.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3.概况: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4.启示:

(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