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庞统叫凤雏的来历(经典20篇)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都会有一个小长假,那么庞统叫凤雏的来历呢?你们是否知道呢?让问学吧小编来和你们分享下吧。

浏览

6582

文章

1000

篇1:六一儿童节的来历由来以及习俗介绍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六一儿童节来历由来的话也真的是有超多的故事可言的,因为这个节日背后的故事也是让人觉得十分的可怕的,当然了儿童就是用来保护和爱护的,所以我们要对儿童所有有害的都要说不,在今天我们也不妨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看看,儿童节的具体来历吧,还有儿童节的相关习俗吧,感兴趣的一定要看看!儿童节的由来来历

其实最早的儿童节在1925年就有记载了,而且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国家都有儿童节了,但是在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就以儿童纪念日的为目标,倡导各国家响应,当然了很多国家也积极回应了,也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儿童节,这其中有英国7月14日定位儿童节,美国5月1日定位儿童节,日本就更加有意思了,他们把3月3日定为女儿童节,5月5日定为男儿童节,11月15日又有一个叫“七五三”的儿童节,所以日本的儿童可以一年过三个儿童日哦,所以也还是蛮幸福的,当然了我们中国也在1931年的时候规定了4月4日为中国的儿童节了。

这是在1225年之前的事情,但是时间到了1949年,中国和世界受到迫害的各国愤怒的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11月的莫斯科举行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就上述行为进行了声讨,所以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可爱的宝宝儿童们,为了全世界的儿童的生存权,保障权还有受教育权,受保障生活权等等权益,会议决定每年的6月1日定位国际儿童节了,旨在为广大的儿童保护他们的权益。

这一次回忆之后,各国也把在1925年前后自己国家定的儿童节全部改为全世界统一的国际儿童节了,所以时间都是定在6月1日了,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了,而且儿童节也规定了一定要放假一天哦。儿童节习俗

那么看完了节日来历和由来,那么儿童节又有什么习俗呢?

其实每个国家的习俗也还是有很多的区别的,但是其主旨其实还是起一个纪念作用,给大家一个警示作用,儿童孩子才是世界的未来了,那么各国又是怎么具体做的呢?

中国:

放假,游玩,得小礼物,以前出名游玩,吃大餐等等。

日本:

日本话说是有三个儿童节的,所以也大不一样了,在3月3日,日本父母会给女孩送穿和服的漂亮玩偶哦,而5月5日这天呢?就会为男孩子做一些彩色的鲤鱼彩带,并把这些彩带和风车一起绑在竹竿上,这样放在屋顶比较高的地方,哇奥,想起来就非常的好玩的呀。而到了11月15日,“七五三”,就会为七岁的,五岁,三岁的儿童庆祝了,这在日本象征的吉祥了。最后孩子们穿上和服和好看的背包,背包里面当然有好吃好玩的,最后去祭拜了,祈求平安了。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地区的儿童节就更加好玩了,儿童带面具把自己做成小丑的样子,这样走到大街上去玩耍了,以示庆祝。

巴西:

这个地方其实更加来得实际一些,因为这一天儿童们都要去看病,打针,因为健康才是所以东西的根本了,所以这一天也定得非常有意义了。

其他国家的儿童节也差不多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去纪念这个节日了,反正不管怎么样吧,儿童节这一天儿童就是天啊。

所以小编提前预祝儿童们节日快乐啊,该玩玩,该吃吃,该喝喝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谷雨的来历简短介绍

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清明节气过后我们也将会迎来另外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就是谷雨,听到谷雨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个时候一定多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的来历简短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谷雨是什么季节

春季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谷雨的来历简短介绍

关于谷雨节气来历,据《淮南子》记载,当年仓颉造字,被皇帝奖赏了一座金人,他自觉领之有愧,便又送了回去。一日睡觉时,听见有人喊他:“玉帝赏你的金人你都不要,那你到底想要什么?”仓颉在睡梦中喊:“百姓艰苦,要是天下百姓都有饭吃就好了。”

第二天,仓颉要出门时,却遭遇了异常突如其来的大雨。漫天都在下这谷子,密密麻麻地下了将近半小时,把整个村子都铺满了。仓颉既高兴又奇怪,想起梦中场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赶紧去派人告诉黄帝。

黄帝感于仓颉功劳,就将下谷子雨的这天定为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到了这一年都要欢歌狂舞来感谢上天,还有些地方甚至把这一天作为祭祀仓颉的节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节气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1、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2、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3、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4、禁杀五毒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5、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6、贴谷雨贴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7、赏牡丹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8、洗“桃花水”

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在西北地区,谷雨节人们会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谷雨养生注意事项:

1、早晚适当“春捂”

2、防“湿邪”伤身

3、柔肝疏肝

4、防过敏、勿出大汗

5、健脾和中

6、泻火泄热

关于谷雨的诗词:

《谢中上人寄茶》

唐 .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赏析:谷雨是采茶的季节,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时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相传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冬至的来历和风俗

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严寒异常的冬至来历你知道多少呢?关于冬至的风俗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的来历和风俗,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冬至的风俗

一、祭祖

祭祀祖先是我国许多节日里常有的习俗活动,冬至也是其中之一。《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就有“冬至节,祭扫坟墓,亦名“鬼节””之说。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不可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庙,或者是在坟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

二、吃饺子

在我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吃饺子,又称吃“捏冻耳朵”,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时,恰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他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棚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捞起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吃。大家吃了以后,耳朵就都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模仿这做“捏冻耳朵”吃,后来就称它为“饺子”。

三、吃馄饨

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相传宋高宗赵构非常爱吃御厨做的馄饨,因为有一次馄饨没有煮熟,有人就要送这位御厨去大理寺治罪,但因为只有这位御厨会做馄饨,赵构就赦免了他。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就流传到民间,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每逢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包馄饨吃,从而有了“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四、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吗,数到81天时,便是“九尽桃花开”。

老北京自清代起,就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在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十次火锅还有十种不同的内容,但都一次火锅,一般都是涮羊肉,这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很盛行。

五、吃羊肉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以后,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

六、吃汤圆

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七、冬至赠鞋

在冬至节里,民间有赠送孩童鞋帽的习惯。赠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在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而现在大多数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形式也是紧跟时代潮流。

八、吃赤豆糯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最后在冬至这一天死去,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用以驱邪避鬼,防灾祛病。

九、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冬至的来历

由于阴历阳历的差距,在中国的冬至季节,一般都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冬至的这一天夜晚十分的长,在汉武帝时期,24节气被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主要采用的是平均时间法来划分节气,这样一来冬至和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就被称为了中气,中气之间再进行划分,也就成为了24节气,冬至只是其中一个,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个节日。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这天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所有人都要举行贺冬仪式,唐宋时期在东至,还需要祭天祭祖。

冬至的美食

清代北京及苏杭等地注重冬节,所谓“肥冬瘦年”,即宁愿过年时节俭,也不能在冬至虚度之意。民间或用各种食物互赠,叫“冬至盘”,并互相庆贺,叫作拜冬。至今,江浙、闽台、两广民间仍盛行过冬至节,在此节祭祖、吃糯米制品以及聚宴等,其中有不少很有意思的饮食活动。

如江浙一带多吃冬至肉、冬至鱼及鸡鸭。冬至肉是用猪肉和酱油煮烧熟的,相传吃了能身体壮健。冬至鱼是把鱼分食后留下头尾,用碗盛着放在米桶内,叫“吃剩有余”,取食物丰足之意。这和除夕夜吃鱼,寓意“年年有余”相似。

北方一些地区如北京、天津,冬至夜吃饺子或馄饨。谚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河南名医张仲景。他在冬至日开设舍药棚,用羊肉与药物包入面皮中,制成耳朵状的“娇耳”,给人们治疗冻烂的耳朵。

后人在冬至日包饺子吃以作纪念,相传这样一来耳朵就不会冻掉了。其实冬至吃馄饨应追溯到古代的祭祀食物、南北朝时的偃月形馄饨等,与张仲景可能没什么关系。

在闽台及两广的部分地区,则有搓丸之俗。以糯米粉拌水揉成团,搓成实心或加馅料的圆子,入水煮熟,祭祀先人,叫作冬至圆,也和元宵一样,寓有祈盼家庭团圆、诸事美满之意。

相传,冬至圆原是闽南一位老妈妈因思念在他乡谋生的儿子,泪水滴入碗中滚成的,后来人们相沿成俗。有的人家如有亲人在外的,要在聚宴席上空位前摆上冬至圆,以示团聚。或晒干圆子,留待回家之日补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谷雨节气的来历及气候特点

全文共 3411 字

+ 加入清单

谷雨节气的前后,田地里的谷种经过雨水的灌溉和气温的升高,此后庄稼会开始快速的生长。因此,谷雨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谷雨节气的来历气候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谷雨后种什么菜

苦菊

苦菊不知道你吃过没有,很适合凉拌的一种菜,吃起来很清新很爽口,这个时候去买蔬菜,你会看到苦菊看起来很诱人,买朵回家,就可以做成一盘凉拌菜了,而且你要知道,它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经常吃苦菊,有清热去火的效果,正好春季容易让人上火,时常吃一些苦菊,对身体大有好处。还有别听它的名字带苦字,经过凉拌后,基本吃不到苦味,连孩子都可以接受的,你可以试试看。

生菜

大家对于生菜,很多人认为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它,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正当季,那么今天你就知道了,谷雨前后可以多吃生菜,翠绿鲜嫩的,而且价格也很便宜,比冬季的时候便宜一大半。 生菜也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多吃生菜补充营养需求,另外爱美的人更要多吃生菜,洗净后,直接凉拌生吃,也可以做沙拉,还有蚝油生菜,这些都是很简单很好吃的做法,记得要多吃就对了,别错过了这个季节。

茼蒿

茼蒿也称为皇帝菜,光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人们对它评价之高了,现在超市里茼蒿很常见,不过谷雨后更要多吃,一种时令蔬菜,这时候的茼蒿,基本上都很嫩,口感很好呢。 另外茼蒿含大量营养物质,其中含维C丰富,还含有胡萝卜素等,多吃茼蒿,对身体帮助大。茼蒿常见的吃法有,蒸茼蒿,涮茼蒿,凉拌茼蒿,口感都挺不错的,大家可以变着花样做着吃。

油麦菜

这也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我最爱做这道蒜蓉油麦菜了,味道好极了,还有吃火锅时,很多人也会很喜欢吃油麦菜,记得上学那会儿,同学们都爱吃。不过吃油麦菜,你可要懂得买,谷雨前后的油麦菜非常鲜嫩,基本上没有老的,口感最佳,还有这个季节的油麦菜,几乎不长虫子,那么也就不会有过多的农药了,那真是吃起来又健康又美味呢。

莴笋

平常的季节也可买到莴笋,但比起口感,都没有谷雨前后的莴笋好吃,这时候的莴笋又新鲜又脆嫩,削完皮直接生吃都很不错呢,甜香甜香的,我每次用它炒菜,总把上部最嫩的部分掐下来生吃。 这时的莴笋不仅好吃,还很便宜,买上一根就可以做一盘菜了,花不了多少钱,真的很省。而且莴笋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多给孩子吃,有助于孩子长身体。 这5种时令蔬菜,都是谷雨前后要多吃了,所以既然已经过了谷雨,那大家就抓紧谷雨后的时间,多吃这几种,别不懂得吃呀。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

1、禁杀五毒:

此外,谷雨时节还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2、赏牡丹: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3、祭仓颉:

陕西白水县谷雨祭祀文祖仓颉习俗,“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4、喝谷雨茶:

南方谷雨有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5、食香椿: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谷雨的来历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谷雨由来及相关寓意传说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以慰劳圣功,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但是,在民间,陕西省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急需一位掌管史料的官员史官。一天,黄帝发现了德才出众的仓颉,任命仓颉做了史官。他以结绳记事,国家大事记得清清楚楚,很受黄帝赏识。后来结绳记事日显落后。一次,仓颉随一个猎人外出狩猎,猎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深受启发:“一个足印代表一种事物呢!”回家后,仓颉便打点行装外出考访。他爬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物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依类象形,始创文字。因他制字有功,感动了天帝,当时天下正遭灾荒,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天下万民得救了。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如今,每逢谷雨节这天,白水县史官镇一带都举行拜仓颉的庙 会。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 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 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 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 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 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 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时节气候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份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薯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薯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裕固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裕固族的来历

全文共 4065 字

+ 加入清单

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2万人(1990年),为回纥后裔之一。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的历史沿革

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

裕固族的宗教信仰

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

裕固族的婚俗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至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依照裕固族的风俗习惯,婚礼结束,婆家招待完宾客后,新娘则要按照喇嘛选定的吉日、时辰、方向,放牧二至三天。放牧期间新娘要亲自数牛、数羊、数马,并捻一杆线,拾一捆柴。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表示新娘能干、勤俭,另一方面则是用以告知诸山神,这一家添了新人,并且开始放牧、治家了。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当天,女家的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傍晚,主人请客人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戴头面由两位少妇主持。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启明星闪闪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送亲的马队就要出发/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

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制成的头面。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新娘便和一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 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上备有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饮酒吃饭,谓之“打尖”。“打尖”之后,两路人马汇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之势。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家对新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这个仪式的意义正如《赠羊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对裕固族新人,进入洞房,共同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他们甜蜜的生活。

结婚典礼后戴头面

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的婚姻风尚,即结婚典礼举行第二天女子必经的仪式。这一天,将第一副用珊瑚、玛淄、海贝等装饰物制成的宽约5寸、长约3尺的头面系在待嫁女子的发辫上。头面是裕因族妇女系于发辫的装饰品。头面一般分为3条,每条重达3-3.5公斤。头面用长条型硬板布牌制成,每条分为4段,每段之间用铜环连接,每段图案不同,珍贵的装饰品由彩色丝线镶嵌、编织而成。其发辫梳为3条,左右发辫由耳后垂于胸前,另外一条垂于背后。戴头面时,请来专门的歌手在一旁唱《婚礼歌》,即《戴头面歌》,歌词大意是:

啊咾唉!

启明星儿出来了,新娘应该梳头了。 东方朝霞升起了,新娘该戴头面了。啊咾唉:

新娘坐在镜子面前,黑油油的头发多好看; 像丝线一样光亮,像流水一样柔软

啊咾唉!

镶着珍珠玛瑙的头面,是慈祥的母亲在灯下绣成; 新娘载上多么漂亮,好像一架六叉的鹿茸。

啊咾唉!

穿上这件绣花的袍子,祝新娘到婆家生个男孩。 载上这项带穗的毡帽,祝新娘到婆家生个女儿啊咾唉:

送亲的队伍就要出发,送亲的马队浩浩荡荡, 扬起的灰尘遮天盖地,把新娘送到婆家门上。

唱过《戴头面歌》之后,则由新娘的舅舅、客人与代表新娘的歌手对唱,歌词大意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对新娘即将离开娘家心情的劝解和安慰等。边唱送别歌,边由东家给送亲的主要客人敬上“上马盅“酒,伴娘将新娘扶持到马背或驼背上,并由新娘的姐、妹或嫂一人陪同新娘骑一匹马或一峰骆驼。戴头的当天或次日由女方的亲朋好友送姑娘到男方家完婚。新娘戴头的时间和系头面的人(均为妇女),都要请喇嘛算势而定,一般是在清晨进行。

裕固族的饮食习惯

裕固族人民的饮食与他们从事的畜牧业相适应,一般一日喝3次加炒面的奶茶,吃一顿饭。主食是米、面和杂粮,副食是奶、肉。他们还喜欢饮烧酒,抽旱烟。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等。(不吃马、驴、骡是因为裕固族人在游牧时代需要他们来驮运物品,对裕固族人至关重要,你听过有猎人拿枪当柴火的故事么?不吃狗肉是因为狗是裕固族人最得力的帮手。至于鸡,裕固族人基本上都在吃,早就不是禁忌了,但切记:裕固族人不吃猛禽,如鹰、雕、隼等。)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般都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然后调入酥油、食盐和鲜奶反复搅动后即可饮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红枣或沙枣就可当早点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劳动结束后,才开始正式吃饭。晚上吃的饭一般以米面为主,有米饭、面条、面片等。

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牛、羊杂碎汤等。除牛、羊肉外,也食猪肉、骆驼肉、鸡肉或炒菜。食用牛、羊时常佐以大蒜、酱油、香醋等。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牧民平时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葱、沙葱、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类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处都有鲜蘑,所以鲜蘑是入秋后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还喜欢在大米饭里、粥里加些蕨麻、葡萄干、红枣,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黄米饭内加些羊肉丁、酸奶,作为主食。

裕固族平时还喜将面粉做成面片、炸油饼、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饺,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许多饺子,然后冻起来,现吃现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时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制作各种菜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肉肠和支果干。

裕固族的节日

剪鬃毛:裕固族的传统农祀活动,流行于甘肃肃南一带,一般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以后的几天内择日举行。裕固族人非常爱护牲畜,当小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举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仪式。在这一天,要请来亲朋邻友祝贺。剪鬃时,一边唱《剪鬃歌》,一边剪。剪下的第一撮鬃毛,拿进帐篷,献给佛像,以求保佑。剪完后,主人要盛情款待客人。客人借酒祝兴,赞美主人有了骏马。最后,主人要骑上马驹串帐篷。每到一处,人们要以吉利的话祝贺。

火驱凶神:裕固族的古老宗教性习俗,每年春节除夕前举行。旧时,人们认为每年阴历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五,是凶神恶鬼最猖狂的时候,只有火才能驱逐凶神恶鬼。因此,除夕来临,裕固族家家户户要把帐篷(或房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门外的空旷地方点燃两堆火,边放鞭炮,边驱赶牲畜从两堆火中间通过。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帐篷及畜圈内外都要挂上酥油灯,彻夜通明。这样,凶神恶鬼就不敢接近人畜,以保平安。

六月大会:俗称“过会”,是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会期时间不一,多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山区牧民要请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博。去时人们手拿鄂博杆和清茶,来到规定的祭神地点,边向山上洒清茶,边祈求山神保佑。

摔跤:裕固语称为“玛勒啊拉斯”,是裕固族传统的体育娱乐运动。它既是一种力量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技巧、智慧和毅力的较量。双方侧身抱好对方的腰,可以用腿绊,看谁能先将对方摔倒。获胜者会受到人们的赞誉,被人们视为“好汉子”,裕固族称为“巴特尔”。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张飞牛肉的来历?张飞牛肉的起源揭秘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飞其实他和牛肉并没有什么相关的联系,说到张飞和肉的关系其实张飞应该是和猪肉有关系的,毕竟传说张飞以前是杀猪的呀,那么现在我们在说张飞的时候我们不妨仔细的分析看看,好像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说的是张飞牛肉了,那么这个张飞牛肉真的是张飞做的吗?张飞牛肉的来历到底是什么,还有张飞牛肉的起源和由来,对这些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其实张飞牛肉的来历起源它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传说的,还有一种就是真正现实中张飞牛肉的来历了,那么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接着看吧。

话说那是在公元184年左右,天下大乱啊,还有黄巾起义,所以刘关张这三人志同道合的走到了一起,准备大干一场,古代人都流行搞什么拜把子结义,所以刘关张三人也在桃园这个地方来了一次桃园结义,说到结义那当然也是需要烧香啊歃血为盟啊等等,最后当然也少不喝酒这件事情,当时他们三人也十分的高兴,就喝起了酒,喝酒也要喝酒的小菜啊,所以张飞这个时候自告奋勇的对二位哥哥说,三弟我有一个独门的制作卤牛肉的绝技,这道菜一般人吃不着,今天哥三大喜,所以就把多年珍藏的手艺给拿出来了,真的没想到张飞不仅仅是杀猪拿手啊,这厨艺也是杠杠的啊,所以他们几个一边划拳一边喝酒,还一边说“张飞牛肉真好吃,张飞牛肉真好吃”,所以张飞这个牛肉的事情就流传开来了。这其实网友们杜纂的张飞牛肉的来历,那么真正的张飞牛肉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接着看。

张飞牛肉产自阆中市保宁镇这些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回族人和汉族人其实是杂居的,回族人大家也知道的,他们不吃猪肉啊,所以他们吃牛肉羊肉啊,古代人为了防止肉腐烂,很多时候其实就把肉腌制一下,什么精华火腿类似的工艺,当时在阆中市保宁镇的一些回民也是有这样的习俗的,所以当他们把腌制好的牛肉做好以后,还会加入一些锅灰进行防腐,这样的牛肉在当地非常的出名,为当地的有名的特色小吃,这样的制作出来的牛肉特点鲜明,那就是表面虽然是黑色的,但是里面的肉确实综红色的,肉质方面非常的细腻,纹丝紧密,不干也不燥,不软也不硬,入口就化了这样的,而且咸淡适中,这样的好吃的牛肉最早的时候其实叫“保宁干牛肉”,也就是风干牛肉了。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保宁干牛肉生产已经规模化了,阆中县牛羊肉加工厂厂长知道了想要长期的发展下去,还有自己品牌的树立问题,所以就选择了要给这个牛肉取一个名字,但是的厂长王正秋本就是一位爱好三国历史的人物,而保宁干牛肉的外形就是黑外形内红心的,这和张飞的外形是一模一样的啊,所以厂长王正秋就把保宁干牛肉正式命名为“张飞牛肉”了,之后张飞牛肉就被人熟知了,再加上一些杜纂的故事张飞牛肉显得更加的好卖和名气大了,所以真正的张飞牛肉的起源还是有历史依据的。

其实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张飞牛肉就闻名遐迩,只是当时叫的是保宁干牛肉而已,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正式被王正秋改名了,张飞牛肉本着它过硬的质量和好吃所以获奖无数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这马上也要到这个三八妇女节了,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三八妇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为什么妇女们要过三八妇女节呢?还有这个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

1、三八妇女节的来历简介

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纪念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后来还证明是俄国革命的前奏。1917年3月8日,当时的俄国妇女举行罢工,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4天后,沙皇被迫退位,俄国临时政府宣布赋予妇女选举权。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科伦泰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

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不过在民众中,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渐减弱而演变成类似西方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之类向女性表达尊敬和爱意的机会。至今,这天仍是俄罗斯的法定假日,男性会赠送礼物给妇女以祝贺她们的节日。

2、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简介

19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雇佣女工,但女工与男工同工不同酬,女工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境况十分悲惨。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5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将美国妇女举行游行示威的3月8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妇女节。

中国妇女第一次纪念三八节,是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的劳动妇女联合了各界被压迫妇女举行纪念会。

1949年,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 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3、三八妇女节的现实意义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承认的,同时也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来自五湖四海的妇女们,尽管被不同的国界、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所区分,但在这一天能够同时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让我们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所做出的斗争。

国际妇女节是妇女创造历史的见证,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所走的斗争道路十分漫长。古希腊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领导了妇女斗争来阻止战争;法国革命时期,巴黎妇女高呼“自由,平等,友爱”,走上凡尔赛的街头争取选举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环境日的来历介绍

全文共 265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保护环境,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环境日的来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环境日宣传标语

1、成绩你高我也高,环保意识要提高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6、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7、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8、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

9、环境污染,后患无穷;珍惜生命之源水,不要让地球流泪

10、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11、保护地球,给后代一个蓝天、碧水、绿树的.世界

12、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3、节能减耗,从我做起

14、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15、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6、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7、再不保护地球,地球就是一个传说了

18、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19、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20、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

环境保护日倡议书

爱护环境,就是珍惜生命。在第____个“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为了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一起“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共同做到:

1、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增强环保意识,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参与者、监督者。

2、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破坏花草树木,不露天燃烧稻草和其他有害物质,少燃放烟花鞭炮,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源,保持村庄、道路、河流清洁。

3、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将玻璃瓶、废塑料、废纸、废弃电池、厨余垃圾及其他各种废弃物,按照“沤、烧、埋、收”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4、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尽可能的多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健身环保两不误。

5、节约社会自然资源。推广使用节能电器、清洁能源汽车;拒绝过度包装,多使用耐用品及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少使用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以及塑料袋(布)等消费品;节约用水。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共建现代生态文明县城、幸福莲乡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____镇____社区

20____年__月__日

保护地球的知识——善行由家里开始

1、 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2、 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

3、 餐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4、 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5、 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6、 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7、 非必需的电器(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8、 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9、 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10、 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11、 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12、 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13、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14、 储积整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15、 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16、 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17、 多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可节省燃料

18、 厨房里用餐布一样卫生,不必用大量的纸巾

19、 煮食时份量不必过多,以免浪费

20、 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洁膜

21、 采买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它包装

22、 不买象牙筷子或其它稀有动物的产品

23、 药物及残余食物不要冲入厕所,应包好放垃圾箱

24、 选购白色卫生纸,可以减少颜料污染,用草纸更好

25、 用电胡刀,不用刀片剃,减少浪费金属资源

26、 多用自然物料家具,少用塑胶及人造纤维

27、 必要时才换家具,选购耐用又款式不会过时的一类

28、 采用「二手」家具,减少不必要的购买

29、 采用乳胶漆少用磁漆,因为水溶性油漆污染较少

30、 不要取电话簿,减少消耗纸张

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作文

今日,你还能听见小鸟那美妙的声音吗你还能看见那满地的翠绿吗你还能看见那清澈的河水吗如今,地球已经不复从前了,她正在一步一步的衰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些贪心的人类。因为我们的贪婪,旅行鸟灭绝了。因为我们不可满足的心,鲨鱼被捕获了。你看看那一些灭绝或死亡的动物,不都是我们的“功劳”吗?

地球不属于我们每个人,谁也没有权利去伤害她。她是我们共有的,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关爱。

水资源是供我们利用的,不是供我们浪费的。此刻有多少人因缺少水资源而死的,仅有此刻去珍惜水、爱护水才能保证不发生这些事情。所以从今日起,大家要做到不浪费水,并监视身边的人做到节俭用水。

大家生活中必须有很多可回收垃圾吧,如:电池、纸张……不都属于以上一类吗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必须要做大垃圾分类啊!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回收站的人把该回收的垃圾给回收。

大家买东西时都喜欢用塑料袋吧是啊,塑料袋既方便又美观,谁不爱用啊!可是,你明白塑料袋到底多么不环保吗它自然分解需要二百年以上,还污染水源和土壤塑料袋不容易分解,一百年都不会腐烂;如果埋在土里,就会破坏土壤的质量;如果把它丢在大海里,鱼儿们一不细心吃了,消化不良,就会死亡……此刻明白它的危害了吧所以期望大家少用塑料袋。

环保听起来是件大事,可是他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进行修改。说它离我们进,触手可及。说它离我们远,它又不会来靠近我们,需要我们去接近它。

我们仅有一个地球,她需要我们的爱护。让我们一齐环保,让昔日鸟栖虫居的日子回来吧!

世界环境日的来历介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它自确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庆典活动,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都会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2472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在古时候便已经开始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民间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2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中秋节开始于唐朝时期,在宋朝时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时,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为了能够和春节起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了,当中,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一个比较特殊的习俗就是观潮,这一习惯出现在浙江,浙江有一个的河流名叫钱塘江,钱塘江没到中秋节这一天都会有大潮,于是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观潮,于是这一地区观潮成为了中秋节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第二个是燃灯,这个燃灯可不是佛祖,而是用瓦片叠加而成的一种灯,在江南的某些地方还有制作灯船的习俗,后来这一习俗盛传,在《闲情试说节事》中有这样一句话,“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到这样的盛大场面非常的宏伟,估计只有元宵节才能与之比拟。

各国中秋节习俗

韩国中秋习俗

作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在韩语中称“秋夕”。中秋节,韩国人有返乡与父母团聚的习惯,还有在这一天玩传统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品尝韩国的“月饼”——松糕,还有头号中秋食品——芋头汤。

越南中秋习俗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同样也吃月饼也赏月,不过越南的中秋节主要是给小孩过的!当晚孩子要提鲤鱼灯出游,各地会举行花灯节和舞狮。在越南的中秋节,家长们会给孩子送上五颜六色的花灯、玩具以及各种零食,因此,中秋节是越南儿童最快乐的日子。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英国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伦敦华埠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去年中秋节,主办机构伦敦华埠商会历史性举行首次户外美食节,华埠六条主要街道20多家餐馆同时摆放露天餐桌,让食客享受美食之余,更感受到街上热闹的节日气氛,并同时欣赏中国传统表演节目。

中秋节各地习俗

山东中秋节习俗

山东庆云地区农家在八月十五日要大祭土谷神,俗称“青苗社”;山东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要上坟祭祖,即墨地区的人们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吃一种叫“麦箭”应急食品。

河北中秋节习俗

河北万全地区的人们称中秋为“小元旦”,过中秋节时要在月光纸上绘太阴星君,悬挂关帝夜阅春秋像;河北河间地区的人们称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意味着当年收获的青菜味道含苦味。

江苏中秋节习俗

江苏无锡地区的人们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各类景色,香斗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多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中秋节习俗

在江西吉安地区中秋节傍晚,村村寨寨都要用稻草烧瓦罐,瓦罐烧红后将醋倒进去,让其香味飘散于全村;江西新城地区过中秋时,从八月十一夜开始要在自家门前悬挂通草灯,大街小巷鼓乐阵阵,热闹非凡,直至八月十七才算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年的来历与传说 什么是小年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是我国民间扫尘、祭灶的日子,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的来历是和祭祀灶王爷的活动有关: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最终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因此摆上香案、贡品祭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小年祭灶的习俗,并传承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来历

全文共 3251 字

+ 加入清单

喝碗腊八粥,福运冲云霄;吃口腊八蒜,生活顶呱呱;叫声腊八到,心情更美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来历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民俗学者表示,腊八源自上古时代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习俗,由于其主旨与春节相通,时间又与春节临近,故而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民俗学者指出,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将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而举行冬祀的日子被称为“腊日”。“腊日”的具体时间曾几经变更,到了南北朝时期,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腊日”逐渐被确定下来,如在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记载。

民俗学者同时介绍,除祭祀之外,传统腊八民俗中祛病、祛邪等习俗,也暗合了春节辞旧迎新的主题。例如在《周礼》中,就有关于腊八举行“大傩”仪式的记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述仪式逐渐世俗化,演变为“打夜胡”“跳灶王”等民间习俗,并在一些地区保留至今。

此外,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腊八的传播对于佛教密不可分。根据学者们的说法,汉朝之后,随着佛教传入,人们逐渐将腊八附会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悟道成佛之日”,甚至连“腊八粥”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佛粥”,其中的粳米、红豆、大枣、紫米、核桃仁等食材,则象征十八罗汉。

学者们认为,腊八节在民间的流行,与传统中国人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的价值观不无关系,更折射出老百姓期盼阖家团圆、幸福平安的朴素愿望,与春节的主题不谋而合。

民俗学者表示,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节日氛围相对淡化,但由于与春节临近,腊八过后,大多数家庭都开始准备过年。在民间,还有“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说法,等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过,就完全进入了“春节时间”。

腊八节有关的传说

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二:朱元璋遇难之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的传统习俗

风俗一: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风俗二: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风俗三: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风俗四: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风俗五: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风俗六: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一

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故事二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故事三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饮食风俗

1.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更多的还是从清朝开始。肖复兴表示,就腊八节来说,几乎所有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进行,但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

在漫长的民俗演变过程中,许多俗语也随之出现,即“送信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等。肖复兴解释,作为节俗来讲,如果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麽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过年”由此拉开序幕。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慢慢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

2.腊八蒜

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父亲节来历和含义

全文共 23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大陆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当做父亲节。父亲节来历含义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亲节来历和含义,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关于父亲节的来历及意义

曾以为父亲或母亲有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经历新生命的教育之后,你会体验到父亲或母亲原来是二而为一的一个人。你不能用责任或义务包括爱去解读什么是父亲、什么是母亲。晚年的爱因斯坦曾面对生命之迷无可奈何的感叹:“太阳系包括生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上帝’设计的杰作”。他的感叹不一定是真理,只能说明年龄越大越敬畏生命。

父亲节的意义及目的

众所周知,父亲节、母亲节和情人节都源于西方。从知道有父亲节、母亲节的那一天开始,我从未想过要过一过父亲节或母亲节。因为,你过不过父亲节或母亲节,你我都是各自父亲和母亲的生命延续。你不得不感叹父亲和母亲的伟大,而非父亲节与母亲节的意义。很多父亲或母亲都是不善言辞的,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却善于用生命的本真去燃烧自己,或许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父亲或母亲的人生常态。关于教育,很多父亲或母亲谈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但他们却在用自己原生态的行动指引你奔向未来。与此同时,你也在指导父亲、母亲和你自己。

父亲节的由来及意义

很多年前美国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的母亲因为难产而死,父亲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的把她们六个兄弟姐妹带大,等到她们成家立业了,这位父亲还没来的及享福却逝世了,布鲁斯多德夫人非常想念她的父亲 。想着应该用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纪念全世界伟大的父亲,所以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每年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这个举动也得到政府支持。这个以爱名义来纪念父亲的日子,也传遍全世界。中国有句话叫“江山代有明君主,唯父避风一港湾”“世上只有妈妈”这句是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唱的歌谣。都说女人能撑起半边天,在1876年美国的安娜.查维斯夫人在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她祈祷希望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纪念全世界的母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世界日益接轨,“母亲节”也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每当每年的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我们都会在这天为母亲的养育之恩尽点心意。其实最好的报恩是陪伴在侧,不在于那一天,或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父亲节的经典文案

1、父亲是你行程的船,为你领航;父亲是你船上的浆,为你掌舵;父亲是你停船的港湾,为你避风。祝我所有的朋友及您的父亲,父亲节快乐!

2、父亲是山,比山更伟岸;父亲是海,比海更包容;父亲是光,比光更明媚;父亲是水,比水更柔情。爸爸,祝您父亲节快乐。

3、父亲是山,高峻巍峨;父亲是松,昂扬挺拔;父亲是鹰,翱翔腾飞;父亲是柱,撑起整个家庭。值此父亲节来临之际,祝您节日愉快,永远健康!

4、父亲是山,我是树,是山哺育了树。山,深沉稳重;山,刚直伟岸。树,永远依恋着山,树,永远感恩着山。父亲节,祝父亲健康平安!

5、父亲是身后的山,母亲是身边的河!父亲是家里的骨,母亲是家中的魂!父亲是心中的坚强,母亲是心底的宽容!父亲节快到了,祝所有的父母健康幸福!

6、您在我心中永远高大坚强,您在我心中永远可靠慈爱,您在我心中永远感动支持。今天是父亲节,我在今天祝我可爱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节日快乐,永远健康

7、您曾拉着我的小手,许下无数承诺;您曾用硬硬的胡须渣子,吻过我的脸庞。不曾发觉,岁月早已染上了风霜,散落在你发梢上点点斑驳。愿您父亲节快乐!

8、您总是把最深沉的爱,藏在默默凝望的眼里。虽然不言不语,但我总能感受到那份血浓于水的关爱。父亲节到了,老爸,多保重,祝您健康长寿!

9、朋友是身边那份充实,是远隔千山万水却如潮的思念,是忍不住时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饮的那杯清茶,是最忙碌时也不忘的牵挂,祝父亲节快乐!

10、浓情六月天,迎来父亲节。父亲养育我,认劳又认怨。父亲教导我,点滴记心间。父亲疼爱我,幸福不搁浅。父爱在身边,力量无穷添。祝爸爸节日快乐!

11、盼你伸出双手,接受我盈盈的祝福。在你未来的日子里,让幸福之花开放得灿烂芬芳。在父亲节的日子里,寄一份祝福给你,愿你拥有真心的快乐与喜悦!

12、朋友们父亲节来了,回到父亲身边,倒上一杯薄酒,陪父亲唠唠家常,说说小时候调皮的日子,告诉父亲儿子已经长大,懂得感恩,希望父亲健康快乐永远。

父亲节送给父亲的礼物有哪些

皮带

送一条真皮的牛皮皮带给爸爸,无疑是最好的礼物。小时候看爸爸是严肃、伟大的,就没有爸爸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长大了,觉得爸爸没有以前严肃,爸爸也会笑,会哭,会惆怅,会烦恼。所以父亲节应该父亲节送给岳父。我们不仅要送皮带给爸爸,还要让爸爸觉得我们长大了。

鲜花

我们知道,母亲节要送康乃馨给妈妈,但是您知道父亲节花是什么么?可能爸爸现在也不知道哦,这时候您可以选择玫瑰、太阳花、康乃馨做成花束送给爸爸。这三种花是父亲节最受欢迎的花哦!

按摩椅

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物理疗法之一,它能有效地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增加血液循环,解除疲劳。父母亲为家人辛勤操劳了一生,如今步入夕阳,岁月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年轻力胜。看着他(她)们缕缕青丝变成白发,道道皱纹悄悄爬上额头,腰背也渐渐地不再有以往的挺直,你怎能不为之心酸?父母的涌泉之恩,也许我们做子女的不能给予相当的回报,但至少可以尽我们所能,送上一份关怀,让他(她)感受到无尽的暖意。

盆栽也是一个不错的礼物哦

父亲节送岳父一个盆栽。老人家无聊的时候,可以浇浇花,闲情逸致。送盆栽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如果是比较忙或者长期在电脑或者电视旁边的老人家,就送仙人掌、仙人球之类的盆栽,因为这些盆栽既容易照料又容易养;如果是比较清闲、或者腿脚不怎么方便的老人家,就送花草类的盆栽,他们可以照料并看着盆栽长大开花,成就感油然而生;如果是植物爱好的老人家就更好送了,送一些比较罕见的盆栽,老人家一定会很开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喝雄黄酒是什么节日?喝雄黄酒的来历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雄黄酒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一种酒,据说可以驱除害虫。因此,有的节日就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那么,喝雄黄酒是什么节日?喝雄黄酒是怎么来的?

喝雄黄酒是什么节日

喝雄黄酒是汉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

流传汉族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什么是雄黄酒

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

喝雄黄酒的来历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急救日的来历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急救日各国高度重视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几次大的灾害在在全世界各国引发了不少思考,这使得 “尽可能预防意外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后果”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从“向全民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个角度来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更是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的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1987年,我国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从这时起,国家开始要求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1992年,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卫生救护工作的意见》,重申了国家对于卫生救护工作的重视。2001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与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4个部委局联合发出了国家关于紧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性通知-----《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在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开展了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工作。

关于世界急救日的来历

1859年,亨利·杜南目睹了索尔费里诺战役。震惊于战争的可怕后果,受伤战士的痛苦以及几乎完全没有急救和基本护理的现实。他彻底放弃了原先旅行的目的并数天来完全投入到帮助救治和护理伤者的工作中。

他的工作促成了以“为在战场的受伤战士提供援助”为宗旨的红十字的建立。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急救援助团体。

1870年,普鲁士军队外科医生弗里德里克·范·埃斯马尔克建立了一套正规化军事急救系统,并第一次将其称为“急救”。该系统包括训练士兵在普法战争中使用先前学过的包扎和夹板技术照料受伤战友,并使用他发明的埃斯马尔克绷带。这种绷带是普鲁士战斗员的标准绷带,并附有图片说明常规使用方法。

1872年,英格兰圣约翰救护机构改变其对临终关怀的重视,转而开始建立一个实用医疗救助系统。这次改革以为英国第一个急救服务的建立提供资金开始,并随之于1875年创造了自己的轮式运输工具,并于1877年建立了圣约翰急救协会(现在圣约翰救护机构的前身),用以“训练人们照料伤病者”。

同样在英国,主治外科医生皮特·谢泼德看到了埃斯马尔克新式急救教学方法的优点,为英国军队发明了一种同样的急救系统,并成为第一个使用“伤者急救方法”的英国人,通过一系列课程传播急救知识。1878年,谢泼德和弗朗西斯上校利用圣约翰新的慈善关注点,建立了教授公民急救技巧的理念。通过诸如圣约翰的一些组织,急救训练逐渐在英国扩散开来。

世界急救日的介绍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红十字会提醒广大市民:意外伤害无时无刻都存在,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能,遇到意外伤害时,您的生命和健康才能得到尽可能的保护。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日常生活中意外或暴力行为,而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上述人数的100倍~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因各种原因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

传统救护方式处理紧急危重病人时,一般是对伤口临时做止血和包扎等简单处理,在这之后再将病人送到医院,由医师给予诊断、处理。在救护现场,面对呼吸心跳骤停、双目紧闭、奄奄一息的亲人,没有急救技能的人常常一筹莫展。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自救或救人过程中最宝贵的就是事发最初的4分钟时间,俗称“黄金4分钟”,待救护车来到现场时,许多鲜活的生命已经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终生遗憾。

现代救护理念是立足于“第一时间”(4分钟以内)的紧急抢救,紧急抢救就是要突出一个“早”字。具备了急救技

能的“现场第一目击人”,通过对受害者实施初步急救措施,完全有可能减轻受害者的伤残和痛苦,甚至挽救生命。如果再辅以现代化专业急救救援系统的继续救治,大量的受害者就完全可以抢得生还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主宰温清璇结局怎么样了?温清璇来历介绍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小说中,温清璇是北域温家最厉害的炼丹师,而且她还有血脉神通的加持,此后进入万凰灵院修行。但在剧版里,温清璇直接成了天邪神的义女,身份一下子来到了反派一方,这个改动还是挺大的。不过温清璇后期很有可能弃暗投明,应该是在牧尘的帮助下渐渐脱离天邪神,这也是观众还有粉丝比较希望见到的场景。这次就来讲讲温清璇这个角色,看看她最后结局究竟如何?温清璇结局怎么样了?

温清璇是天邪神的义女,从此前官博曝光的造型来看,温清璇是一个反派人物,她的性格如凤凰般骄傲,看起来虽然冷漠无情,但十分重情重义,她把洛璃与牧尘当做最好的朋友,只要两人有需求,都会挺身而出。

温清璇很喜欢女性朋友,对男性态度极其冷淡,如果有男性跟她说话,她大多数都会选择无视,不过只有牧尘例外,温清璇很喜欢追随牧尘的脚步,有牧尘在的地方,都会看见她的身影,她对牧尘也是有好感的,只不过两人注定是没有缘分的。

小说中,温清璇是北域温家的嫡系弟子,在修炼一途非常有天赋,年纪不大早已成了温家最耀眼的天才。除了修为高深之外,温清璇最擅长炼丹之术,只要给她足够时间成长,她的成就不会比药尘低。

温清璇和牧尘,洛璃一样都是灵路试炼大会的参加者,牧尘和洛璃曾经与姬玄内斗,结果耗死了对方,他们一出局,温清璇毫无悬念拿了第一,顶着冠军头衔进了学院。原本温清璇心狠手辣,半点仁慈心都没有,牧尘的出现改变了她,逐渐融化了温清璇那颗冰冻的心。

温清璇的扮演者是孙溯梦汐,孙溯梦汐是新人演员,出演的作品并不多,此前在《芸汐传》饰演忠心不二的绿萝,孙溯梦汐的演技还蛮不错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清璇来历介绍

温清璇出身北域温家,是温家最耀眼的天之骄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温家是名门,势力庞大,背景深厚,想攀上温家这个高枝的人可不少。

温清璇是温家嫡系后代,血统纯正,在修炼一途拥有超于常人的变态天赋,是温氏一族修为最高,炼丹实力最强的年轻人。温清璇出身如此不凡,又是家族捧在手心的明珠,性格自然很高傲,却不刁蛮。

温清璇很重义气,爱憎分明。别人对她好一分,她能还人家九分。要是谁敢伤害她一分,温清璇的报复可是很恐怖的。温清璇也曾经参加过灵路试炼大会,在牧尘被驱逐,洛璃和姬玄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成了灵路冠军,之后进入五大学院之一的万凰灵院学习。

温清璇很欣赏洛璃,是洛璃的好朋友,后来又因为洛璃的关系认识了牧尘。牧尘曾经帮助温清璇在上古圣渊继承灵蝶丹仙的传承,他们三人之间有牢不可破的深厚友情。

通常来说,两女一男最容易产生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了,不过温清璇,牧尘以及洛璃完美躲过了狗血多角恋定律。洛璃和牧尘互相喜欢,温清璇和牧尘只是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3除夕夜的来历及由来

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在一年的岁尾这一天,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准备年夜饭,那么大家知道除夕夜来历由来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除夕夜的来历及由来,欢迎大家来阅读。

熬年守岁来历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 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 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都是在天黑之后出现,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 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 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 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有哪些节日风俗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在南北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吃年夜饭的习俗。北方人的年夜饭中,最常见的就是鱼和年糕了,这两道菜都有着非常好的寓意,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之夜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祭祖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代表着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

压岁钱

这是除夕的时候,孩子们最为期待的一个传统习俗了。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都是直接将钱装进红包里,然后再分给小孩子,取一个好兆头。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明朝的时候,民间才有了除夕贴春联的习俗。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大吉一说,需要在开门的燃放爆竹。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种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活动,但是在放爆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在守岁的晚上,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只可以说一些吉祥的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除夕夜的由来

“除夕”的来历,有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 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在某一年的除夕夜这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 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 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发现村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 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 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

“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 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 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 夕的由来。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重阳节的来历故事_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全文共 2297 字

+ 加入清单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在数中最尊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来历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重阳糕:此糕也称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种非常松软类的糕点。因重阳糕的“糕”与“高”同义,所以人们就以重阳糕来代替无法登高的遗憾,这也渐渐成了重阳节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阳时节开得最绚烂的花,赏菊花也是重阳习俗之一,而且重阳节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与“酒”同音,所以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说,重阳节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与重阳的“阳”谐音,所以成了重阳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面,因为白添一笔为百,百减一笔乃九九,既应了九九重阳,又有长命百岁之意。

螃蟹:重阳吃螃蟹是最好的时节,这时螃蟹又大又肥美,而且肉质细腻,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补充多种氨基酸。重阳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黄很多,肉多味鲜,想想都要流出口水来了。

糍粑: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糕点,软糯香甜,当做好出锅后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别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糍粑除了做成糯糯的团子,还能炸成“油糍粑”,油糍粑有着金黄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层和柔软的内心,吃上一口满嘴留香,可谓重阳佳节一道必备食品。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1、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西汉戴圣《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2、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3、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传说当时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宵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全文共 4356 字

+ 加入清单

汤圆是元宵节必备的食物,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宵节风俗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描写元宵节的唯美诗句

1、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2、明月一轮虚画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过尽无人识,留得梅花试眼青。《元宵无月》

3、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6、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7、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8、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9、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0、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1、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2、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3、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14、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15、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7、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8、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19、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20、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元宵节的来历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就和团圆两个字牢牢的联系起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对这个节日比较重视,举行很多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有关元宵节来历的说法多种多样,有3种说法流传较广。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气养生要点

1、做适当的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慢跑、多伸伸懒腰,也可以练一些简易养生功,如:“雨水正月坐功”、“划圆功”、“闭气发汗功”(治感冒)等。

2、饮食要合理科学。春令木旺土衰,脾胃弱。切忌暴饮暴食,宜清淡,多食五谷杂粮,不要饮食过冷过热,大怒后不食,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注意食后散步消食。多吃枣,适当补蜂蜜、山药、银耳、沙参。

3、要注意摄养精神。春气通于肝,肝喜调达疏泄,恶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少有经》上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静心养性,使肝气有升有节,有益身心,勿使肝气生发太过或不升而郁结。

4、要继续进行春捂防春寒,防止风湿。雨水前后,气温水有所回升,但相对比较寒冷。

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现过程多的时节之一,伴有严重的“倒春寒”现象,有春寒冻死牛的说法。

而此时气温回升,人的毛孔开始扩张,当冷空气突然来临,易使人患病。因此,除心气平和外,还要要继续进行春捂防春寒,防止风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秋节的含义及来历

全文共 3381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含义来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来历

(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风俗更为人们重视,《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二)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三)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含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祝福语

1、愿问候是月光,柔柔照进你梦乡;愿关怀是枫叶,轻轻飘散出快乐芬芳;愿祝福是小溪,悄悄流淌你心上。中秋快乐!

2、日圆,月圆,许个心愿圆又圆。糖甜,果甜,吃口月饼甜又甜。景美,人美,送个祝福美又美。祝福你中秋节家人团聚享天伦,幸福快乐到永远!

3、中秋明月照天涯,祝福多彩似云霞。火红枫叶带给你快乐,洁白秋云带给你好运,金黄月饼带给你幸福,绚丽短信带给你祝福: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4、花好月圆日,中秋喜相逢;明月寓团圆,祝福寄友朋:愿生活如圆月,梦想皆达成,幸福明月光,伴你天下行!中秋快乐!

5、不曾遗忘的,是心底最珍贵的你;不曾联系的,是彼此平时的忙碌。中秋这个节日,让我想起了祝福,祝福我亲爱的朋友,中秋快乐!

6、采一轮荷上明月供你观赏,织一件秋日的清凉为你披上,斟一杯月宫的琼浆醉你心上,做一份中秋的祝福圆你梦想,中秋佳节祝您全家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7、身虽忙,奔四方,朋友关系莫相忘。又是一轮明月圆,身在异地心相连。中秋节要到了,四处奔波的你,试着放慢脚步吧!

8、月饼圆,月儿圆,许个心愿圆又圆,祝您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愿愿实现,祝中秋快乐!

9、月饼圆圆,月亮皎皎,朗朗乾坤,思念普照。圆圆月饼,祝福为勺,圆你心愿,圆你梦想。恭祝阁下:中秋快乐,合家团圆,健康常伴,幸福驾到!

10、中秋佳节到了,衷心的祝愿你,我的朋友:生活开心,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祝甜蜜伴你走过一年中的每一天,温馨随你度过一天中的每一时!

11、中秋祝福:花好人更好,月圆人团圆,心有千千结,自有人相知。

12、月到中秋分外明,问候祝福传九州。花好月圆人喜庆,温馨康泰暖万家。一条短信虽平淡,化作月饼寄遥思。父母亲朋皆幸福,读着短信守甜蜜。

13、秋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祝你中秋愉快,幸福一生!

14、中秋节到了,我代表月光一族,祝你:月薪加倍,月月发财,月进斗金,月月有余,住月宫级别墅,吃钻石级月饼,再来一张金卡级月票,提供无限期透支!

15、今年中秋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唱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钞票珠宝都给你,幸福人生属于你!中秋假日快乐!

16、明月今夜有,举杯共赏月,不知君在何方,今日中秋节。想发短信问你,又怕手机关机,祝福送不到。关怀信息写,中秋祝福暖!我有千言万语,你有幸福每天,佳节共言欢。牵挂互转发,祝福满人间!

17、虽然没能吃到你的月饼,但我们想把我们波涛般的心情传递给你。祝你节日快乐。

18、天高云淡月正圆,秋爽星繁又一年。中秋佳节倍思亲,全家老少聚团圆。朋友幸福到永远,天天心情好舒畅。愿你健康路路通,如一帆顺喜讯传。祝朋友中秋节快乐!

19、中秋至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中秋节快乐!

20、饿了可以不吃,因为一天有三餐饭。困了可以不睡,因为疲劳可以缓解。痛了可以不理,因为疼痛只是一时的感觉。中秋来了不能不说,因为这是一年最温暖的佳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潭印月”的来历

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呢!

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

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深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把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

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凿成一只大香炉。”

黑后生高兴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鱼王,落凡立庙堂。有个你陪嫁的石香炉,正好拿它来收供养!”

鲁妹拉过阿哥商量了一阵。鲁班对黑后生说:“东是水,西是水,怎么办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动手。”

黑后生张开阔嘴巴一吸,满城的大水竟飞了起来,倒灌进他的肚皮里去啦。

鲁班指指山上的一块悬崖问黑后生:“你看,你看,把这座山劈下来凿只香炉怎么样?”

“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凿,凿得越大越风光!”

“香炉高,香炉大,重重的石香炉你怎么搬呢?”

“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脚,身后就会刮黑风;小小的石香炉算得了什么,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动!”

射避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鲁班他们便爬上那倒挂着的悬崖。鲁班抡起大榔头,在悬崖上砸下第一锤:他一百八十个徒弟,跟着砸了一百八十锤。“轰隆”一声,悬崖翻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

悬崖真大呀,这边望望白洋洋,那边望望洋洋白,怎么把它凿成滚圆滚圆的石香炉呢?鲁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长绳子,站在悬崖当中,叫妹妹拉紧绳子的另一头,“啪嗒啪嗒”绕着自已跑了一周,鲁妹的脚印子便在悬崖上画了一个圆圈圈。鲁班先凿了大样,一百八十个徒弟按着样子凿。凿一天,又一天,一共凿了七七四十九天,悬崖不见啦,变成一只顶大顶大石香炉。圆鼓鼓的香炉底下,有三只倒竖葫芦形的尖脚;尖脚上,都有个三面透光的圆洞洞。

大石香炉凿成了,鲁班朝黑后生说:“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妆已办好,现在就请你搬下湖!”

黑后生要新娘子。鲁班说:“别忙,别忙,你先把嫁妆搬去摆起来,再打发花轿来抬。”

黑后生高兴死了,一个转身就往山下跑,他卷起的旋风,竟把那么大的一个石香炉咕碌碌吸在后面滚。黑后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变成黑鱼,钻进深潭潭;石香炉滚呀滚呀,滚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边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过来,把深潭潭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黑鱼精被罩在石香炉下面,闷得透不过气来;往上顶顶,石香炉动不动;想刮一阵风,又转不开身子,没办法,只好死命往下钻。它越往下钻,石香炉就越往下陷……

黑鱼精终于闷死在湖底了,石香炉也陷在湖底的烂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只葫芦形的脚。

从此,西湖留下一个奇妙的景致:每年中秋节夜里,人们划船到湖中央去,在炉脚上那三面透光的圆洞洞里点烛火;烛光映在湖里,就现出了好几个月影。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