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阻定律题目(热门20篇)

浏览

4035

文章

323

婆媳相处四大定律 如何和睦相处

全文共 1232 字

+ 加入清单

4大定律你要知道

1、性情相通创造最佳婆媳关系。

对于性情相通的婆媳,或是相互之间,都想搞好关系的婆媳,自然很容易凑在一处,天生就像是有缘的。特别是双方因为爱着同一个人,而变得更加亲近。双方可能结伴出外购物,共同参加一些聚会,或是健身俱乐部之类的活动,两人呆在一起,都主动为对方着想,这样的婆媳关系,虽然算不上太多,但也会存在。

2、小气才是婆媳相处恶劣的主要原因。

婆媳相处,本来是一家人,就怕你认为对方是外人,从而胡乱猜疑、指责,或是咒骂。不把对方当成是亲人,而是冤家,甚至是仇人,这样就会在心理上就疏远了,在行为上就缺少包容和体谅。在恶劣的婆媳关系中,我们可能发现婆媳都有过错,事实上,在与人相处中,容易受气,往往是因为自己气度不大,自然容易把小事化大,甚至无事找抽,弄得自己受不了。健康的婆媳关系,往往需要双方气度都得大一点才行,双方都能容人容物。

3、婆媳关系矛盾儿子往往具有协调的责任。

儿子是连接婆婆和媳妇的纽带。所以,如果儿子情商高一点,一定会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公平虽然重要,但用情更重要。如果儿子不懂得这一点,往往让婆媳关系更加紧张。事实上,一个家庭的家教如何?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儿子的身上。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既要做到公平待人,更要有情有义,关键还在于自身的智性和素养,特别自己的特殊角色来进行协调。

4、婆媳都刁蛮的婆媳关系往往不可救药。

有些家庭,婆媳就算是分家过了,但依然不依不挠,相互视为仇敌。没事整出点事,也要相互扔砖头,泼脏水,撒泼骂街,弄得远近不得安宁。这种家庭中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要么窝囊废,要么偏心眼,要么有性格缺陷。在婆媳关系中,亲一个疏一下,在处理事物中,不是添油加醋,就是坐山观虎斗,婆媳打架,自己乐得看“大戏”,打死哪个都能省心。

和睦要记住

一、尊重婆婆

你要知道,虽然婆婆没有抚养你,但是她却含辛茹苦养大了你的老公,既然你爱你的老公,就要理解一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心情,就要和他一起尊重他的妈妈。

很多婆婆都有家长的味道,喜欢没事教育一下媳妇,如果你不喜欢听就权当没听见,千万不要和婆婆进行激烈的辩驳,更不要给婆婆摆冷脸,这样让你老公为难不说,婆婆也会认为你不懂事,你自己也会生闷气。所以,在日常相处的时候,多给婆婆一些笑脸,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婆婆教训你的时候不要斤斤计较,这样不但会增加婆媳之间的感情,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与日俱增的。

二、理解婆婆

老年人都怕孤单,所以看到你们在家就忍不住嘟嘟囔囔的唠叨,很多年轻的媳妇对待婆婆的方式就是敬而远之,可是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你能躲得起吗?谁都有老的时候,何况她还是你最爱的老公的妈妈,所以,你要理解婆婆的心思,没事就陪着婆婆聊聊天,在你听的过程中你还要附和着说:“妈,你真的不容易呀,我们一定会好好孝敬你的。”你要让她觉得,你和她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温馨提示:婆婆和媳妇还是需要好好和睦相处的,尊重自己的婆婆,理解自己的婆婆,不要过于刁蛮,你的婆婆总会喜欢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恩爱夫妻需要遵守的六大定律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乐观的生活

乐观的现实主义是美满婚姻的特征之一。成熟的婚爱意味着,我们要接受我们都有缺点的现实。与其唠叨,不如面对。

善于做出改变

很多幸福的夫妇懂得改变自己。为了爱情的发展须放弃一些东西,但是,没有人要求放弃个人的发展,关键是估计变化的余地。一方的改变可能暂时动摇关系的现状,事实上,这对另一方有鼓励的作用。

家庭地位平等

幸福的夫妇所具有的平等关系最清楚地表现在对财务管理上。每一对幸福的夫妇毫无例外地说,家庭收入是他们共同的,既不是他的也不是她的,他们从不为财政的支配而争执。

放大另一半优点

维持婚姻幸福的关键就是永远觉得另一半很美好,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另一半的优点放大来看,婚姻中很容易就会充满许多幸福的时刻。

朝共同目标努力

一个配偶在做早餐,另一个去遛狗,早餐后夫妻俩一起阅读晨报,所有关系稳定的夫妇几乎都是这样的。这些琐事本身虽然不能产生快乐,但它为婚姻关系注入了信任和责任感。幸福的夫妇都努力想让自己的家得到改观。不管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理想而共同的努力能使婚姻关系焕发出光彩。

亲密无间

绝大多数幸福的夫妻都是相识后立即就变得亲密无间。他们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情感,希望结合在一块和共享生活。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包括一种协调与周到的友谊,它基于一致性的热情,也基于相互间的不同。

温馨提示:我们都知道幸福的生活需要自己去争取,夫妻之间的和谐需要两个人都遵守恩爱定律,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6条抚平皱纹的黄金定律是什么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黄金定律一:隔离防晒是关键

阳光中的UVA紫外线是肌肤衰老的两大元凶之一。每天坚持涂抹防晒霜(防晒系数15以上),可将肌肤的光老化程度降低。

黄金定律二:保养肌肤从“保养基因”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爱用的护肤品好像不像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那么有效了?究竟是产品成分失效了?还是肌肤对产品产生了惰性?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肌肤的底子变差了。因此要想不老,保养肌肤要先从保养基因开始。兰蔻精华肌底液配方中的专利活性物质精华能够重新激发特定基因的活性,从而促进“修护”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这种方法,肌肤能在6小时后便可重新产生这种特有“修护”蛋白质,从而达到保养基因的目的,让肌肤真正远离老化。

黄金定律三:补水保湿是基础

皮肤内起着锁水功能的成份叫做保湿因子(生物上有叫做透明质酸HA)。人体内的透明质酸是人体摄入含有丰富粘多糖的食物自身合成的。而透明质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在电脑紫外光的照射和遇热的情况下,透明质酸会缓慢的分解消耗。因此年龄越大就越会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皮肤松弛等衰老现象。

黄金定律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专家指出,蔬菜、水果在抗衰老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起到抗衰老的食物:大蒜、大豆、西兰花、冬瓜、胡萝卜、西红柿、鱼肉(金枪鱼、鲫鱼)、贝类、洋葱、圆白菜、豆腐、蘑菇、马铃薯、香菜、菠菜、鸡蛋、核桃、巧克力、麦芽、酸奶、草莓、橙子、苹果等新鲜果蔬。

黄金定律五:由内而外,切勿忽视内在调养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状态迅速下滑,更换昂贵的化妆品也不一定看到明显成效,肌肤老化越来越明显、肤色暗沉……的确,保养仅靠“脸面”功夫远不够,需要的是由内而外,通过内在的补充、调理来实现身体的健康、皮肤的美丽和延缓生理、皮肤的衰老。

黄金定律六:坚持做有氧运动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快走、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开普勒定律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开普勒定律

行星在轨道中的运动符合开普勒(Kepler)所发现的一种规律,因此该定律就叫“开普勒定律”(Kepler's laws)。这定律的第一条我们已经说过,就是行星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在其一焦点上。

第二定律是行星离太阳愈近,运行愈快。用更数学化些的语言,较确切地说:凡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我们很容易能想明白,当行星与太阳距离较近的时候,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能让连线扫过同样的面积,行星就得运动得更快些。

第三定律说的是,行星距太阳平均距离的立方与其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我们简单地来说明一下这条定律,假定有一行星距太阳比另一行星远4倍,于是它绕太阳一圈比另一颗行星要慢8倍。这数目的求法是,先求出4的立方64,再求其平方根,就得8。

既然天文学家用地日平均距离来作为太阳系尺度中的距离单位,那么内行星的平均距离必定是小数(如上述),而外行星就要由1.5的火星到30的海王星了。如果我们求出这些距离的立方数再求出其平方根,我们就可得到以年为单位的它们的公转周期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很方便地用上面给出的资料来算出每颗行星的公转周期。

我们还可看出越外层的行星,绕行轨道的周期就越长,不仅是因为路程更远还因为它们走得更慢。再照前面例子来说,假定一颗外层行星距太阳远了4倍,它运动速率也就减了一半,因此绕上一圈才加上8倍。地球在轨道中运动速率是每秒钟29.8千米,海王星的速率每秒钟却只有5.6千米,而它的路程要远上足足30倍。这就是它要160多年才能绕太阳一周的原因了。

值得一提的是,开普勒三定律是在第谷留下的资料的基础上,花费了开普勒无数的精力,单纯由观测和猜测得来的,并最终发表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和谐论》中。而这个结论到了一个世纪后,却被牛顿从另外一个途径独立地得到了——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可以运用引力定律的知识,纯粹从数学上得到这三条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论文题目要求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论文题目要求:论文题目应简洁、明确、醒目、新颖、有概括性等,字数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不同学校要求有所不同)。

论文题目拟定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题目过大: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较具体的限定,目的性不详,读者看完题目不知道作者研究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题目表述不当:题目的拟定既要合格证与论文内容相符,同时也要保证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题目。

题目不明确或不正确:题目应能较简洁而具体地表达论文的重要观点与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是什么?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牛顿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定律的,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漫画,就是牛顿躺在了一个苹果树下,而从苹果树上掉下来的一个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这样牛顿就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牛顿平常总是闷在2楼的房间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满脑子里都是大学里带回来的新科学理念,牛顿还从实际生活中实践中来找到这些定律,而不是在房间里面计算出来的这些定律,牛顿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算法,有了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然后又发现了运动三定律,尤其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一切的天体相互作用以及规律都是很容易算出来了,这样也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通过一个掉在地上的苹果发现的,有了这个万有引力定律,也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一向神秘莫测的以及神话般的天宇也便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避雷针的接地电阻要求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避雷针是为了防雷击设计而成的,避雷针需要接地,那么避雷针的接地电阻要求是如何制定的,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通过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大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IΩ,当I>4000A时可取R≤0.5Ω。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用于1000V以下设备时,接地电阻应符合R≤125/IΩ,当用于1000V以上设备时,接地电阻R≤250/IΩ电阻,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10欧。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安装在架物上的避雷针,其集中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

避雷针的定义

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而代之以‘接闪杆’。接闪杆与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用以接闪的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统称为接闪器;接闪器和引下线、接地装置共同组成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用以避免或减少闪电击中建筑物(构筑物)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损害和人身伤亡。

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避雷针刚刚出现在中国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正因为这个原因,也有人建议将避雷针改名为引雷针,但总的来说,还是接闪杆这个名称最为贴切。

以上是小编关于避雷针接地电阻要求的相关介绍,让大家对其避雷针接地电阻有所了解,那么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都可以登录来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买房十大心理定律

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有过买房经验的人都会免不了吐槽,不是与期望的房子差距太远,就是各种考虑之后不知如何选房,小编为您总结买房十大定律,来看看您都中招了没?

1、三年定律

27岁左右就可能想到结婚,然后会发现房子还没有选好的情况下,拿什么来结婚呢?选了好房子的可能最终就结了婚,没有的可能就淡了散了。

2、最重的谷穗在前面定律

总觉得前面还有更好的房子会出现,即使现在出现在眼前的是很好的房子,还是会犹豫不决,不甘心就那么买下来,到最后就这么下去,那些最好的也被人买走了。

3、子非鱼定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每个房子适合的人都不一样,如果你问别人,他可能一会儿说这个房企好,一会儿说那个好。至于好不好,其实只有你自己了解过才能下定论了。

4、后援团越多越耽误事定律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要倾诉或者吐槽可以,不过别把他们的话当做买房指南。

5、矛盾定律

随便找个房子过日子算了,但是一想到这是关于几代人的事情;又怎么可能这么随便呢,但是一想到买房要考虑的各种东西又索然无味。

6、茫然定律

年纪越大,人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房子。接触的房子越来越多,接触时间越来越短,眼睛越来越花,选择越来越困难。

7、坚持自我定律

你看上了一个房企,或许你看中的是园林,或者是品牌,或者是配套等等,当你觉得好的时候,其他人说它不好你都会反驳他。

8、明知山有虎定律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好房子是很多人争抢的,但还是会试试看,期待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当然,实际结果很多都是能如愿的。

9、数据失灵定律

不管你买房前,对比了多少个房子的数据,或许到达现场买房,都会把你精心准备的数据推翻。

10、期望值差异定律

很多人买到房子之后会觉得跟想象中的有区别,距离期望值还有一段距离,在忍受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习惯了。

知识延伸:如何挑选房源

价格

如何在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内做出一个最合理的投资,

需要考虑月收入、预期还贷能力、贷款方式、银行利率、地段升值潜力等诸多因素。当然,最好还是听听专家建议。

交通状况:衣食住行、人生四事,交通是买方考虑的重要因素,四通八达、进出方便,有停车位物业才算物尽其用。

社区环境: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大城市,社区环境已经成为购房者投资前越来越重视的因素,小区内的绿化程度、人文环境、安全性、配套设施都可能对入住后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户型结构:户型的选择主要考虑家庭人员的构成及主人房屋功能的要求,如楼层高低的选择、房屋的朝向、视野、采光、私密性等。

位置

如果想购买的是房子,那么,首先要考虑的是位置是否优越,因为处于好位置的房子才能满足的各类需求。它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1.城市上风上水。在城市中心区的上风上水方向,城市主要工业区的上风上水方向,如北京的上风上水方向为西北方向。

2.交通便捷。从住所到工作地点或常去的其他地点或市中心区,不超过可接受的时间并且有保障,一家两三口人都有些要求时,应尽可能多的照顾到,并考虑将来可能的变化情况,如工作调动、升学、转学等。

3.城市化水平高。应在那些各种市政设施齐全地段挑选房子,这些地段一般位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附近,不应超过1公里,否则有些设施难以接通,对外交通也会有麻烦。郊区和偏僻地带,要么基本设施不全,要么花大量投资搞市政设施,导致房价增加。

4.生活便利。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各类商业服务业网点,满足日常生活物品的采购及其他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托幼。文体设施也可就近找到。

5.环境宜人,自然、人文景观优雅。绿地、公园步行可达,空气清新、水面清澈,有早晚休闲运动、周末游玩娱乐之所,社会风气、治安状况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管理知识:什么是帕金森定律?对管理有何启示?

全文共 4196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业务的扩展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一效应使得企业的机构迅速膨胀资源浪费员工积极性下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同时满足下面四个缺一不可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样的组织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帕金森曾在书中举出英国海军编制的例子;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的组织。

第二: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这就是说权力对这个管理者而言,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

第三:这个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组织,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可见帕金森定律,必须在一个拥有管理职能,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中,担负着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备权力垄断的人群中才起作用。那么反弹琵琶,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组织,比如网络虚拟学术组织,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阐释的可怕顽症。一个不思进取,抱守陈规的组织,不必要引进新人,自然也没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扰。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他的管理角色的人,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况。

通过上述条件的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权力的危机感,是产生帕金森现象的根源。恩格斯曾经说过:“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人作为社会性和动物性的复合体,因利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假设他的既有利益受到威胁,那么本能会告诉他,一定不能丧失这个既得利益,这也正是帕金森定律起作用的内因。一个既得权力的拥有者,假如存在着权力危机,不会轻易让渡自己的权力,也不会轻易的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在不害人为标准的良心监督下,会选择两个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助手,这种行为是自然而然,无可谴责。

比如说有一个私营企业主,(他公司的土地,产权全部属于企业主所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公司有些名气了),现在越来越感到在管理上力不从心了。显然,此时需要有人来协助他。于是企业主向各种媒体发了征聘广告,应征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这样的人才:在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完了MBA课程,而且有长达十年的管理经验(姑且不论他为何来这样企业的原因,假设就是自己愿意来这里效力),业绩良好,显然是十分得力的人选。这个私营企业主会不会聘任他呢?这个老板可能会飞快的想:公司的土地是我的,所有产权都是我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来我这里是“无产阶级”,他纯粹是为我打工,干得好我可以继续留他,给他很高的待遇,干得不好我可以辞退他,无论他如何出色和卖力的工作,他不能坐我的位置,老板永远是我。一番盘算以后,这个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就被留下来,老板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这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人的作法。接着,这个企业继续发展,终于产生了企业经营的突破,业务范围扩大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高材生由于所学已经过时,又没有找时间很好的“充电”,离退休只有五年了,现在感到力不从心,现在需要助手协助他。于是他向各种媒体发出征聘广告,各种人才络绎不绝涌来。其中有两个老板比较看重,一个是某名牌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写了很多的文章,理论功底极为深厚,实践经验却非常匮乏;另一个颇有实干家的手腕和魄力,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操作经验。老板拿不定主意,叫他选择,这时候就盘算开了,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那个刚出校门的研究生。

所以说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必须把管理单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权放在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或触犯掌握用人权的人的手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帕金森定律并非是老调重弹,缺乏新意,这个定律把我们一些行政机关用人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些心术不正的首长,以权谋私,“举贤不避亲”,竟把那些缺乏基本业务素质的亲属故旧,或欺上瞒下,或弄虚作假,或交换提携弄到自己所任职把掌的部门。于是乎,“七姑八舅”一个个执掌了“帅印”,亲属嫡系一个个占据着要害岗位,而一个个有能力的干才,或因有些“野心”,或因有些真本领“气焰”有点“嚣张”,而受到轻用、不用,甚至倍受压制,其结果,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一个私欲膨胀的行政首长,为一个个低能儿开启了大门,却把一批批有为之人拒之门外,于是平庸战胜了才俊,“牛粪”得到了“鲜花”。

帕金森定律警示的道理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称职的行政首长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员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这样就会在官场中形成类似的“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鲜花就好比是那些公司中的领导职位,牛粪就是那些公司中平庸的领导者,而这种“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危害是极其大的。例如有一个水利局实行银行代发工资两个月后,职工们竟发现多出了34张“嘴”,有34名非水利局职工,却拥有水利局职工的工资帐户。后经查实,这多出的34张“嘴”都是水利局干部的亲属,其中21人是水利局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子女亲属。这其中有含饴弄孙的老人,目不识丁的农妇,甚至还有9名是正在学习的大中专学生。宁夏西海固地区同心县,曾经是以“苦甲天下”而闻名的,但就是在那里,这种帕金森现象十分常见,在同心县部分干部违法乱纪,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能力平庸的人又大量超编进入行政机构,致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吃“皇粮”的人数畸形膨胀。冗员吃空了财政预算、补贴,就连专项资金也被挪用……这种“贫困的腐败”,引发了一连串的咄咄怪事——在这个仅有33万人口的贫困县里,吃“皇粮”者高达1.1万人,全县超编人员高达2800多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支超编大军中,有大批“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 10来岁的“娃娃干部”,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县烈士陵园只有3座墓碑,但却供养着20名管理人员,难怪有人嘲讽是“20个活人守着3个死人”。机构、人员过多过滥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几乎成了一些地方的通病,而少数“懒和尚”当主持而产生的“食客者众”,更成了这些部门的“痼疾”。

帕金森定律的另一种解释

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定律的内容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至上而下,一级比一级庸人多,最终产生出机构臃肿的庞大管理机构。由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管理人员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长的。那么这个帕金森定律,注定要起作用。也就是有这样一个公式:

式中:K是通过任命下属谋求晋升的工作人员数;L代表任职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差异;m是用于答复部门内部的各种文件的人员——小时数;N是所辖实际单位数;X将是每年所需要的新的工作人员数。当然,数学家将会认识到,为了发现增长的比例,他们必须用X乘以100,并且除以上一年的人员总数,即:

其中,Y表示原有人员总数。这一数字证明恒定在5.17%~6.56%之间,而不考虑所完成的工作量(即使没有被完成)发生的任何变化。

帕金森这个公式揭示了各部门用人越来越多的秘密:部门负责人宁愿找两个比自己水平低的助手也不肯找一个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下属。这样必然陷入机构越多越大,扯皮越多而人员增加也越多的恶性循环之中。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个定律也可这么来看,对于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他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将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名水平低的助手。对于这位不称职的管理者来说,第一条出路是走不得的,那样他会失去许多利益;第二条路同样也不能走,因为那样会使自己多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看来只有选择第三条路最为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而自己则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同时也没有人成为自己晋级的障碍,而下级既然能力不济,他们又会上行下效,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业务的扩展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一效应使得企业的机构迅速膨胀资源浪费员工积极性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管理知识:什么是华盛顿合作定律?对管理者有什么管理启示?

全文共 3214 字

+ 加入清单

何为华盛顿合作定律?一般来说,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表明,合作是一个问题,怎样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常常引导我们陷入误区。

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效益不好,不在其他方面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罪于“和尚”多了,于是减员、下岗。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单位、企业人员减了却并没有增效,“和尚”少了,还是没水吃。

看来,有没有水吃,与和尚的数量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怎样才能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局呢?

第一种解决办法是:有一个和尚提出,我们大家轮流去挑水,结果,吃水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种解决方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分工负责,你挑水,我砍柴,他做饭,每人明确责任,同时又分工合作,这样,不仅解决了吃水问题,也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

第三种解决方法是:第一个和尚提出,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谁主动承担挑水的任务,就是对寺里做出重大贡献,在物质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如果挑水成绩显著,给予重奖。这样,吃水问题也不再是问题,还促进了这个寺庙的“精神文明”建设,寺庙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种解决办法是:三个和尚分别给一个桶,每次三人一起去打水。在打水过程中,增加了三个和尚的沟通协作,虽然表面上看是各自为阵,而实际却又是为了同一个大目标而努力。

解决吃水问题,关键在管理。

华盛顿合作定律简介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管理启示

我们必须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的方针,从建立管理制度入手,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同时,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一个有利于人才竞争、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舞台,形成尽可能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激励机制。

适应办公室政治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分工合作,还是职位升迁,抑或利益分配;不论其出发点是何其纯洁、公正,都会因为某些人的“主观因素”而变得扑朔迷离、纠缠不清。随着这些“主观因素”的渐渐蔓延,原本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都会变得复杂起来,办公室似乎每天都进行着一场场没有硝烟战火的较量。

这就是“办公室政治”。

创建高绩效团队的合作文化彻底解决“华盛顿合作定律”的现象,惟有创建高绩效团队的合作文化。

经典案例

案例一:拉绳实验

拉绳的实验在拉绳实验中,先把被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和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试者单独用尽全力拉绳。

拉绳实验中出现“1+1小于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越多人在一起干活,偷懒的现象越严重!

这一定律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案例二:谋杀案目击者

1964年3月,在纽约市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凌晨3点,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受到凶手追杀,在长达半个小时的作案过程中,受害者不停地呼救奔跑,有38户居民听到或看到了,但仅仅是听到了和看到了,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甚至连一个举手之劳的报警电话也没人打。这件事并非简单地可归纳为人性的异化和冷漠,而是有深刻的心理学背景。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正是因为有其他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而更多的是在看其他观察者的反应!这是一种制度性的缺陷,也就是说这样的事情会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重复发生,多么可怕的华盛顿合作定律!

案例三:办公室政治

任何一个团体都免不了存在勾心斗角的现象,即“办公室政治”。甲今天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让乙很没面子,下次乙找个机会打甲的小报告,却被甲的朋友丙听见了,丙在工作中就故意使绊子,这样又无意中损害了丁的利益——这个打结的线团会越缠越大。“办公室政治”是引起内耗的主要原因,也是华盛顿合作定律的最直接表现。

寓言故事启示

我们从下面一则寓言故事获得借鉴:相传,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曾经有一座城堡里关着七个小矮人,他们住在一间潮湿的地下室里,找不到任何人帮助,没有粮食,没有水。这七个小矮人越来越绝望。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个受到守护神雅典娜托梦的。雅典娜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呆的那间房间外,其它的25个房间里,一个房间里有蜂蜜和水,另24个房间有石头,其中有240个玫瑰红的灵石,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可怕的咒语就会解除,他们就能逃离厄运,重归自己的家园。

阿基米德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六个伙伴,但只有爱丽丝和苏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努力。开始的几天里,爱丽丝想先去找些木材生火,苏格拉底想先去找那个有食物的房间;阿基米德想快点把240块灵石找齐,好快点让咒语解除。但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各找各的,几天下来,三个人都没有成果,反而耗得筋疲力尽。

但是,三个人没有放弃,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他们决定,先找火种,再找吃的,最后大家一起找灵石。这是个灵验的方法,三个人很快在左边第二个房间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美好的远景是团队合作的基石;明确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础;团结协作则是团队合作的关键。 在经过了几天的饥饿之后,他们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后带了许多分给特洛伊、安吉拉、亚里士多德和美丽莎。温饱的希望改变了其他四个人的想法。他们主动要求要和阿基米德他们一起寻找灵石。

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决定把七个人兵分两路:原来三个人,继续从左边找,而特洛伊等四人则从右边找。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由于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等四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方向感,他们几乎就是在原地打转。阿基米德果断地重新分配:阿里斯和苏格拉底各带一人,用自己的诀窍和经验指导他们慢慢地熟悉城堡。

知识是生产力,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而经验是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团队既需要知识,又需要经验。

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先是苏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组,他们总是嫌其他两个组太慢。最后由于地形不熟,大家经常日复一日地在同一个房间里找灵石。大家的信心又开始慢慢丧失。

团队的阻力来自于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非正常干扰。特别在困难时期,这种不信任以及非正常干扰的力量更会被放大。

阿基米德非常着急。这天傍晚,他把六个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可是,交流会刚刚开始,就变成了相互指责的批判会。

经过交流,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有些人可能找准房间很快,但可能在房间里找到的石头都是错的;而那些找得非常准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

于是,这七个小矮人进行了重新组合。在爱丽丝的提议下,大家决定每天开一次交流会,交流经验和窍门。

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将其与团队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分享,是团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很好做法。

在七个人的通力协作下,他们终于找齐了所有的240块灵石,但就在这时,苏格拉底停止了呼吸。大家震惊和恐惧之余,火种突然又灭了。

没有火种,就没有光线;没有光线,大家就根本没有办法把石头排成一个圈。

大家都纷纷地来帮忙生火,哪知道,六个人费了半天的劲,还是无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苏格拉底干的。阿基米德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向苏格拉底学习生火。 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分工必须“人事相宜”,如果能力与岗位不能匹配,反而使效率低下。

在神灵的眷顾下,最终火还是被生起来了。小矮人们胜利了。

通过对团队的有效管理,团队的目标最终得到了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趣味数学故事——倒霉定律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故事

下课一会儿后,敏秀才穿着邋遢地从杏林外跑过来。孔先生一直主张人们应该衣着整洁,老而不寒酸。看着他这个样子,他停下来等他穿好衣服。敏秀后来穿好衣服。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但他们都笑了。原来他左脚穿着一只黑袜子,右脚穿着一只白袜子。这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敏秀向我们解释了原因:“我原来有一双黑袜子和一双白袜子,我是交替穿的。然而,当我今天早上醒来时,我不幸丢了两只袜子。如果只有一双相同的颜色,更不幸的是只有一只黑袜子和一只白袜子,其余的都不对。我找了很长时间,但没有找到,所以我匆匆赶来了。”停了一会儿,他叹了口气,说道:“简而言之,今天是糟糕的一天!”

孔听了自己的判断,哈哈大笑说:“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逆风’,坏事越多越好。这种感觉是人所共有的,事实上,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感觉也非常正确。用数学,我们可以充分证明祸不单行!”

转过身来,他在黑板上写下“黑色1,黑色2,白色1,白色2”,并说,“我们将为敏的4只袜子编码进行分析。如果你选择这四只袜子中的两只来组成一双,那么就有这些选择……”他说着,继续写道:

黑色1黑色2;黑色1白色1;黑色1白色2;黑色2白色1;黑色2白色2;白色1白色2。

“看,有多少种可能性?”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六个。”

"有多少种颜色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配对?"

"只有两种:黑色1,黑色2和白色1,白色2 . "

"是的,有多少种是不对的?"

“四个!”

“是的,这表明明·洛丝丢失的袜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颜色不会影响其余袜子的匹配,而其余袜子不匹配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换句话说,闵丢了一双袜子真的很不走运,但他只是丢了不同颜色的袜子,这使得剩下的袜子不匹配的“更不走运的可能性”是其他可能性的两倍!此外,如果数字更大,例如,闵已经失去了五双袜子,那么“更不幸的可能性”将是八倍

“啊!”这一次,学生们不仅步调一致,而且充满敬畏。出人意料的是,生活中“祸不单行”的感觉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合理的。后来,每个人都总结了一条叫做“不幸定律”的定律,意思是“如果坏事会发生,它们就会发生,最坏的事情总是会发生。”我们也想称这个法律为民族法,但不幸的是他不同意,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根据什么原理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牛顿第二定律指在加速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此定律还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但是通过惯性力的引入,可以使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表示形式在非惯性系中使用。另外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只适用宏观问题,解决微观问题必须使用量子力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也只适用低速问题,解决高速问题必须使用相对论。

应用此可以解决动力学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已知质点的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即运动方程或速度表达式或加速度表达式,求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般是将已知的运动方程对时间求二阶导数或将速度方程对时间求一阶导数,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这个定理求出未知力。第二类问题已知质点的质量及作用在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状态,通常是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列出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表达式,由加速度和初始条件,定积分求出速度表达式,由速度表达式和初始条件,定积分求出运动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倒霉定律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故事:厄运法则

下课一会儿后,敏秀才穿着邋遢地从杏林外跑过来。孔先生一直主张人们应该衣着整洁,老而不寒酸。看着他这个样子,他停下来等他穿好衣服。敏秀后来穿好衣服。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但他们都笑了。原来他左脚穿着一只黑袜子,右脚穿着一只白袜子。这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敏秀向我们解释了原因:“我原来有一双黑袜子和一双白袜子,我是交替穿的。然而,当我今天早上醒来时,我不幸丢了两只袜子。如果只有一双相同的颜色,更不幸的是只有一只黑袜子和一只白袜子,其余的都不对。我找了很长时间,但没有找到,所以我匆匆赶来了。”停了一会儿,他叹了口气,说道:“简而言之,今天是糟糕的一天!”

孔听了自己的判断,哈哈大笑说:“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逆风’,坏事越多越好。这种感觉是人所共有的,事实上,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感觉也非常正确。用数学,我们可以充分证明祸不单行!”

转过身来,他在黑板上写下“黑色1,黑色2,白色1,白色2”,并说,“我们将为敏的4只袜子编码进行分析。如果你选择这四只袜子中的两只来组成一双,那么就有这些选择……”他说着,继续写道:

黑色1黑色2;黑色1白色1;黑色1白色2;黑色2白色1;黑色2白色2;白色1白色2。

“看,有多少种可能性?”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六个。”

"有多少种颜色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配对?"

"只有两种:黑色1,黑色2和白色1,白色2 . "

"是的,有多少种是不对的?"

“四个!”

“是的,这表明明·洛丝丢失的袜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颜色不会影响其余袜子的匹配,而其余袜子不匹配的可能性是三分之二。换句话说,闵丢了一双袜子真的很不走运,但他只是丢了不同颜色的袜子,这使得剩下的袜子不匹配的“更不走运的可能性”是其他可能性的两倍!此外,如果数字更大,例如,闵已经失去了五双袜子,那么“更不幸的可能性”将是八倍

“啊!”这一次,学生们不仅步调一致,而且充满敬畏。出人意料的是,生活中“祸不单行”的感觉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合理的。后来,每个人都总结了一条叫做“不幸定律”的定律,意思是“如果坏事会发生,它们就会发生,最坏的事情总是会发生。”我们也想称这个法律为民族法,但不幸的是他不同意,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

知识链接:虽然生活中的情感表面上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许多情感可以用数学来描述、推测和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八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二八定律又名80/20(读作:80比20)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运用到商业中,假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70%(念错成“90%”)的啤酒,那么这部分人应该是啤酒制造商注意的对象。尽可能争取这20%的人来买,最好能进一步增加他们的啤酒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令婆媳和睦相处的六大定律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媳妇绝大多数都是有相当层次学历的文化人,许多女孩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因此,有点个性和敢于在婆婆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奇怪的是现在有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婆婆仍然会端着旧时婆婆的架子,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自己儿子是左右为难里外难做人。

1、在懂得爱的家庭中婆媳关系无需刻意自然好

其实,家庭环境对于婆媳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相互之间的爱总是体现在尊重、平等、体谅和包容之上。当儿媳嫁过来之后,只有更快地融入这个家庭,本着真诚待人,公平处事的原则,才不会破坏整个家的生态平衡。

2、长辈能够主导的婆媳关系往往相安无事

有的时候婆媳之所以会产生矛盾,无非是因为两个人都不懂得体谅和包容,而在一段和谐的婆媳关系中,如果能够由婆婆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个家庭一般来说都是相安无事的。因为婆婆的身份和地位较高,媳妇一定要学会处处尊重婆婆,这样才能够创造和谐的婆媳关系。

3、婆媳都刁蛮的婆媳关系往往不可救药

婆媳关系很恶劣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往往家庭关系本身就不太正常,如果这时再多了个厉害的,那么矛盾自然就要升级了。有的家庭里面婆媳就算是分家过了,但也总是会弄出点矛盾和问题,搞得家里永远都不得安宁。在这样的家中,儿子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要么是窝囊废,要么就偏心眼,完全不顾婆媳关系的维护,这样的婆媳关系才是最无可救药的。

4、性情相通往往创造天下最佳婆媳关系

对于性情相同,或者是相互之间都想搞好关系的婆媳来说,两个人就更容易凑在一块儿。特别是双方因为都爱着同一个人,而变得更加亲近。她们甚至会结伴出外购物,共同参加一些活动或者聚会,并且在生活中都会主动为对方着想,这样的婆媳关系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

5、小气才是婆媳相处受气的主要原因

婆媳相处最忌讳的就是把对方当做外人,从而胡乱猜疑和指责。如果能够在心理上把对方当做一家人,那么在行为上就会有更多的包容和体谅,自然也就更容易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健康的婆媳关系往往需要双方都大度一些,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家庭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之中。

6、婆媳关系矛盾儿子往往具有协调的重任

儿子是连接婆婆和媳妇的纽带,因此,在处理婆媳关系中,儿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既要做到公平待人,更要有情有义。一个聪明的儿子一定会懂得如何化干戈为玉帛,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懦弱让婆媳关系更加恶化。所以,作为中间纽带的儿子,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角色来协调婆媳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手动磨光机绝缘电阻值是多少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电。在用电过程中就存在着用电安全问题,在电器设备中,例如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那么,手动磨光机绝缘电阻值是多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手动磨光机零线与火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能低于0.5兆欧。

高压配电装置绝缘电阻测试

1.1可动部分绝缘电阻,用2500V摇表测试,不低于1MΩ。

1.2高压主回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50MΩ。

2.交流电动机绝缘测试

2.1定子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上的,用2500V摇表测量,定子不小于1MΩ,转子电阻不小于0.5MΩ。

2.2定子额定电压在1000V以下的,用1000V摇表测量,绝缘值不小于0.5MΩ。

2.3定子额定电压在500V以下的,用500V摇表测量,绝缘值不小于0.5MΩ。

3.交流电动机修复后绝缘电阻测试

3.1修复后电机测量绕组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500V以下的电机,修复后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MΩ,500V以上的电机,修复后绕组的绝缘电阻不低于5MΩ。

4.电缆绝缘电阻测试

4.1新安装敷设的电缆,其绝缘电阻不低于50MΩ;

4.2运行中高压电缆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低压电缆不小于0.5MΩ。

4.3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应断开电源及负荷侧,测量完后电缆三相对地放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哪些爱情定律最不能被相信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乏味,倦怠,排斥,都是恋爱平静期的正常情绪,既是情绪从高潮回落的必经过程,却也是证明双方关系走向巩固和稳定的标志。没了新鲜,却有了默契;少了冲动,却多了脚踏实地的相处;看见了缺点,却也是开始了解真正的对方。和平务实的相处,反而能考验出双方感情的纯粹度,是爱情的新生。

容忍能体现我对他的好Wrong!别被他看轻

包容,是相处时的美德,再好的人,也有需要宽容和妥协的缺陷。不过,没有底线的包容,只会宠坏你喜欢的人,助长他的气焰,最后变得自我,狂妄。

你可以接受他的缺点,但也要提醒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让他知道你容忍的限度,并为提高自己而努力。如果你一味纵容,以为爱他就是无视他的坏毛病,那他准会得寸进尺,看轻你,不在乎你,甚至把你的想法当透明!

厌倦是爱情死亡的证明Wrong!关系新生期

每一段爱情,都会从激情走向平淡。开始时电击般的兴奋和痴情,慢慢变得温和平静,少了冲动,开始觉察心中人的缺点,也会为失去新鲜感而烦躁不安。有时候会问自己:是不是这些都是不爱他的征兆?

其实,乏味,倦怠,排斥,都是恋爱平静期的正常情绪,既是情绪从高潮回落的必经过程,却也是证明双方关系走向巩固和稳定的标志。没了新鲜,却有了默契;少了冲动,却多了脚踏实地的相处;看见了缺点,却也是开始了解真正的对方。和平务实的相处,反而能考验出双方感情的纯粹度,是爱情的新生。

天下总有最适合我的人Wrong!珍惜眼前人

理论上如此,可是世界这么大,你和他未必碰得到;世界这么大,就算碰见,他也许已经有了另一个她陪伴;世界这么善变,就算你们彼此倾心,也未必能走到一起。

所以,当遇见值得自己珍惜的人,还是好好珍惜吧,不要总是等待远方那个完美的人。他是月亮,他是星星,你梦见就好,无须爱上。

喜欢就不在乎我的打扮Wrong!男人喜欢靓

虽然男人都会说,他们最在意的是女生的气质和性格,但那多半是用来显示品位的。

男人是视觉动物,眼睛爱了心才会爱,打扮得体亮丽的女生,让他们有急切交往的冲动,就算交往久了,他们也希望她能保持抢眼的装扮,以来看着顺心,见到就愉快;二来也带得出去,赢得他人的羡慕。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其实是为男人的面子扮靓呢。

温馨提示:爱情的酸甜苦辣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只有爱对了才是真正的幸福,请不要随便轻信一些爱情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其中温度是外部因素,在常见导体中,温度对电阻的大小影响不太显著。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是导体本身的因素。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若导体的电阻越大,则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

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可以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了内能。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分流、分压的作用。对信号来说,直流和交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多数金属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一些半导体却相反。比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l为材料的长度,ρ就是电阻率,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反比于其面积,而正比于材料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什么是酒与污水定律?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与污水定律说明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虽然这是一条来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同理的谚语: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定律还是中国的谚语,已经把负面影响的始作俑者做了准确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鱼。这些已经定型的东西已经没有改变和改造的可能。污水总不可以成为酒吧,臭肉总不可以成为好肉吧,老鼠屎总不可以成为调料吧,臭鱼又怎么可能成为好鱼?既然如此,就要及时处置,对极坏的东西不需要再抱什么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不可不看 夫妻间魔鬼定律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夫妻之间有许多很有钱的定律,看过的人会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来看看。

我们身边有很多夫妻,看得多了,总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定律来。以下多条定律,未必条条有理,但也有几条近乎“魔鬼定律”。

炒菜定律:经常炒菜的肯定是妻子,炒菜好吃的肯定是丈夫。

忠诚定律:妻子越是爱丈夫,丈夫对妻子越是忠;丈夫越是爱妻子,妻子越是对丈夫不忠诚。

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一到菜市场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

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

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得越多,分手时所得到的伤害越大。

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出门定律:最着急出门的是妻子,最后一个出门的也是妻子。

洗碗定律:妻子洗碗易净,丈夫洗碗易碎。

唠嗑定律:越唠越有精神的多是妻子,越唠话越少的多是丈夫。

回家定律:妻子一出门就想回家,丈夫一出门就不爱回家;妻子一旦不愿回家,丈夫就得匆匆回家;丈夫一旦不愿回家,妻子迟早也得离家。

吵架定律:夫妻越是毫无原因的吵架越是吵得越凶。

讥笑定律:在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种幽默,在不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场战争。

距离定律: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情感距离越近。

危机定律: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之时,丈夫的想法总是希望妻子帮自己一把,而妻子的想法是能否换一个丈夫。

脾气定律:夫妻之间,挣钱多少决定脾气大小,不挣钱的人没脾气。

平等定律: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家长,可重大的事情又一个人说了不算。

劝说定律:夫妻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出面劝说的人越多,矛盾越是不容易解决。

婚姻是一种艺术,如果双方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相处方式,那就一起恪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管理知识:什么是麦克莱兰定律?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麦克莱兰定律是什么?即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麦克莱兰定律的解读

20世纪60年代后期,智商学说越来越受到质疑。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影响工人绩效的根本原因,却找不到满意的答案。这时,以哈佛大学戴维·麦克莱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他们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称为资质的东西。小组以后又进一步将其明确定义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1973年,麦克莱兰教授发表了题为《测量资质而非智力》的文章,从而为麦克莱兰定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一般而言,杰出者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在适用者身上是找不到的,这恰恰是研究小组所需要的称之为可“编码”的信息。将这类特质按照特定的原则分类并划分层级,最终研究小组就得到了体现杰出与平庸之间差异的特质体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资质模型的雏形。

随着资质的理念在国际上被人们逐渐认同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建立了资质模型,用以指导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工作。已进入中国的IBM、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是利用资质模型改进企业管理的典型代表。在国内金融业名列前茅的平安保险也建立了资质模型,并开始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系统地应用。

需要指出,从资质的应用层面考虑,因为不同组织的业务类型、工作方式、文化特点不同,导致各组织人员获得理想绩效的成功因素不同,因而各组织的资质模型也有差异。例如,一个提倡创新的软件开发公司的资质模型,绝对不能够套用在提倡稳健的金融服务企业身上。每一个组织的资质模型都应该是独特的,同时应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修改、更新。

引用“冰山”来说明资质的特点,资质这座“冰山”是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的“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以下的“态度、个性、内驱力”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知识技能等明显、突出并且容易衡量,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机会的,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它们难以捕捉,不易测量。可是如果不去挖掘这些因素,无异于舍本逐末。

麦克莱兰定律的启示

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而且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当然就不同,所谓“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三种平行的需要,这三种需要在人们需要结构中有主次之分,作为人们的主需求在满足了以后往往会要更多更大的满足,也就是说拥有权力者更追求权力、拥有亲情者更追求亲情、而拥有成就者更追求成就。

必要的时候,为自己的员工贴上一个权力的标签,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主人翁意识,而且它所产生的效果许多时候是其他激励方式所不及的。

什么是麦克莱兰定律?

预测业绩的最好因素不是诸如学历、技能等外在条件,而是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深层素质。

麦克莱兰定律的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莱兰。

麦克莱兰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智商、技能或经验,而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被称为资质的东西。1973年,麦克莱兰教授发表了题为《测量资质而非智力》的文章。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的需要是权利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等需要中的一个重要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