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67

文章

644

邹堂郑氏宗祠与牌坊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邹堂郑氏宗祠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揭阳空港经济区地都镇乌美社区,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

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崇文向学,孜孜不倦求知。清康雍年间邹堂乡沙池尾出了一个秀才郑文海,字明若,乡人称之为秀才公,郑文海于1737年倡开溪筑长堤,将几千亩咸田改造成良田,其功绩载入史册,颇见辉煌。目前位于枫美村境内沙池尾的“纯笃公祠”及郑文海读书处——“德邻居书斋”、郑文海故居——“栏杆厅”古居民建筑群结构尚完好,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邹堂自古以来人文蔚茂,俊贤迭出,文风犹盛,这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乌美社区:乌美村乌美村地处潮汕三市交界,北倚桑浦山,南临榕江,东部与汕头特区媲邻,206国道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7.5平方公里。乌美村是地都镇的一个行政村,设立党总支一个,下设9个支部;设立村民委员会一个,下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031人,总户数1352户,现有党员140人。村二委班子成员共9人,其中支委7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习氏大宗祠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习氏宗祠位于水边镇湖洲村偏东,始建于北宋元丰乙丑年(1085),由该村第三世祖习仁德所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小青瓦压面,马头山墙,占地面积14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现建筑为清代遗存。

整体建筑呈长方形,面阔24.15米,进深58.54米。由前院、门廊、门厅、前天井及左右厢廊、正厅、后堂组成。习氏大宗祠建筑规模较大,装饰雕刻精美,内曾保存纪昀题写的“天府呈オ”金漆凸雕匾额。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湖洲村:峡江县湖洲村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千年古村,2013年初,被江西省评为156处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基地之一。目前正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千年古村落,梦想成为世界古村落遗产,村子不仅古老,而且环境清净优美:山青水秀,四面环山,雄峰叠嶂,气势宏伟;村前小桥流水,沂江河溪,蓝天碧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戏水无忧,夏天更为村民们的纯天然泳池,孩子们的消暑乐园;村中古祠古庙,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汤池刘氏宗祠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汤池刘氏宗祠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汤池刘氏宗祠位于岳西县温泉镇汤池村,年代为清。

2012年10月23日,汤池刘氏宗祠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汤池村:汤池村建于2004年7月,由原汤池、石台、路思三村合并而成。新建汤池村辖32个村民组和一个社区,农户1025户(含温泉新街个体工商户196户),人口3678人,国土面积4.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9亩,山场面积1094亩,是镇政府及镇直单位的所在地,市级示范中学——汤池中学坐落在汤池村,是温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县城仅5公里,是城乡结合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栗黄氏宗祠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小栗黄氏宗祠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栗黄氏宗祠

类型:古建筑

时代:清

地址:荫田镇小粟村

保护范围:以每栋建筑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

荫田镇:荫田镇位于常宁市东部。1995年5月撤区并乡,将原荫田区的荫田镇、龙门乡、衡头乡合并成大荫田镇。1998年底,全镇辖33个村,2个居委会,323个村民小组,8338户,37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38人;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35亩,其中水田25120 亩,旱土5015亩。荫田地名取自雅句“福荫德田”。荫田古镇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即开墟设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东岐黄氏宗祠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东岐黄氏宗祠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

东岐黄氏宗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镇东岐村。始建于清康雍年间,乾隆、光绪扩建、续建,民国19年又修葺祠内,改造祠埕。祠坐北向南,木构,宽21米,深28米,总面积588平方米。前用平墙,石框版门双开,庭院前施屏门,三面回廊连结祠堂厅。厅堂面阔三间,抬梁减柱,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构架,

双坡顶,两山用鞍式封火墙。前廊宽敞,堂中设神主翕。左右两厢为祭事房。后天井宽如前院,

进深短促,左右有小披舍,分别设厨房或杂用间。后院墙嵌镶建祠时出土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凹槽式青石墓碑一方。1992年,按原貌原位升高构架、粉墙青瓦,修葺一新。并在门墙檐下装饰黄氏先辈业绩的石雕一组,祠内悬挂当代名书画家楹联、匾额和书画,增强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1994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岐村:亭江镇东岐村位于104国道沿线,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全村有19个村民组,人口1715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468亩。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村容整洁,民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依托我村人文特色、经济优势,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尧头李氏宗祠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尧头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尧头古镇向我们陈说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

陕西的渭北高原不似八百里秦川旷远辽阔,也不似陕南山地高深空灵,它就像是永远攥紧的拳头,有不绝的内力鼓动其中。亿万年前河水冲刷出的地貌,如今是缺水的地方,土干涸凝固成大地的雕塑。尧头,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沟壑纵横之间是一排排黄土的窑洞,和这片土地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量。

在尧头古镇有一大姓——李,李家人演绎了尧头古镇的传奇色彩,如今的尧头古镇,有一座标志性建筑——李氏宗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013年,由李家成功的企业家李对成、李红卫、李忠信、李海仓、李和平等人集资翻建而成,气势宏伟、规模宏大。

尧头李氏宗祠

地理位置:中国陕西澄城县尧头镇尧头老街景区

兴建时间:始建时间不详(内存家谱600多年)翻修于公元2013年

兴建人物:李对成 李红卫 李忠信 李海仓 李和平

周边环境:尧头古镇景区被列入历史文明古镇、文化古镇,尧头窑民窑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白溪朱氏宗祠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白溪朱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溪朱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坐北朝南,由门厅、正厅、两厢及北侧东厢房改建的院落组成。门厅单檐硬山,面阔五间带两翼各三间,进深五檩,明间梁架为前后双步梁分心用三柱。正厅单檐硬山,面阔三间,进深八檩,明间五架梁带前单步、后两单步梁,用五柱;次间用中柱。梁架用材粗大,五架梁拼合而成,做成月梁状;檩条圆形,用粗大之蝉肚替木;脊檩下用所谓的山雾云。柱础鼓墩形。厢房单檐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正厅的山墙两侧另有附屋。其中东侧附屋后期改建成前后三进的子院落。原门厅前有牌坊等,现基址仍存。

据光绪《长兴志》记载,朱氏宗祠建于清顺治八年,清晚期有修葺。从正厅所显示的风格看,该建筑当建于明末清初时期。作为浙北地区所存不多的明清之际风格的古建筑,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会宫张氏宗祠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会宫张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会宫张氏宗祠又名公茂堂,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419.8平方米,分前后二进,由戏台,前厅、后堂等部分组成。属全封闭抬梁式结构,封火墙到顶,两面坡屋面,拱棚卷起。前厅上层为一戏台建筑,天花及四壁均存有彩绘图案。门前有石质上马石1对。该宗祠是目前我县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内有戏台设施、外存上马石的古代建筑,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戏台内的与戏文相关的彩画、建筑构件上精致的雕刻,长江中下游地区少见,对研究古代建筑史、中国戏台艺术史、民俗史以及古代的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闸北钱氏宗祠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闸北钱氏宗祠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钱氏祠堂

走进闸北公园,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钱氏祠堂门楼的砖雕是民国初期长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江南传统风格。当时,上海地区像这样的砖雕并不少见,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遭损坏。

宗祠正厅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写有“春晖堂”字样。(在修饰前匾额是挂在大门上面的)穿过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红色的木门内,隔成五间房屋,屋内有红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东边一侧还有三间房间,两间是厨房。站在院落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的屋檐上,还装饰着龟、鹤等各式雕塑。

钱氏后人钱顺生老先生回忆:根据钱氏家谱记载,1918年钱顺生的祖父兄弟三人,出资5万两银子,修建了钱氏宗祠。据钱顺生介绍,兄弟三人因战乱从杭州移居来沪,个个不凡,从种田、做工开始,逐步购地、建房、以出租谋生,据说当年吴昌硕居住的山西北路457号的老房子就是向钱家租用的。他们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0-钱秀三,他是武秀才出身,1913年被著名的沙逊洋行聘为华总经理,与沪上名流如刘鸿生、虞洽卿、林康侯,艺术大师吴昌硕、苏少卿等都常有交往。

钱氏宗祠起初是钱氏家族用来祭祀和议事的地方。1937年上海沦陷,钱氏宗祠被入侵的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这里长期被难民占用,原先看守祠堂的人也在抗战期间死亡。解放初期,经钱氏家族代表商议,将宗祠租给雷电冰箱修理厂使用并看管,公私合营后,钱氏宗祠被收归国有,当时钱氏家族推选代表与闸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该产业处理手续,成为闸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位于闸北公园位置的钱氏宗祠成为了上海陈式太极拳陈旺拳术研究会总部暨教练员培训基地。

2014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下章章氏宗祠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章章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章章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埠镇:罗埠镇地处婺城区西部,是金西经济开发区所辖三个乡镇之一,距金华市区26公里,镇域面积49.5平方公里,设三个管理处,一个招商办公室,辖62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全镇现有13382户,35358人,36558亩耕地。本镇北临衢江,东西分别与兰溪市、龙游县毗邻,地理位置优越。素有经商、贸易的传统,人流物流旺盛,被称为金华的“西金三角”。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本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湖赵氏宗祠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南湖赵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赵氏宗祠位于平阳县南湖乡龙湖砍头村凤凰山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据赵氏宗祠卷一载:“于嘉庆十一即公元180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鱼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厅、正厅、东西厢廊、门台、旗杆石组成。

南湖赵氏宗祠正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六柱十一檩,明间梁架抬梁式,其余间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带有前廊,廊柱及明间前、后金柱采用圆柱,下带鼓形柱础;其余柱均为方柱,下带礩形础。前檐柱向外出一踩,为莲花状垂柱,设飞椽。明次间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态各异,做工精致。地面分为高低二层,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线划为方形斜镘状,局部加刻圆形图案。阶沿铺压条石,外设月台。后檐设有神龛,上供奉赵氏先祖牌位。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盖小青瓦,设有勾头滴水。

南湖赵氏宗祠前厅面阔五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抬梁式梁架。前檐柱向外出三踩,设飞椽;后檐柱向外出斗口跳。明间枋上悬有“赵氏宗祠”一匾额。落翼式悬山屋顶,两端饰有龙吻,带勾头滴水。厢廊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前檐向外出一跳,后檐设有檐墙,穿斗抬梁式梁架,悬山式屋顶,两端饰有卷草脊,带勾头滴水。

南湖赵氏宗祠门台砖结构,单开间,仿木造,各面隐出单步梁、斗栱、额枋等构件,正立面额枋上立有“宗祠”一匾额,背立面额枋上立有“清穆”一匾。正中开二扇大门,悬山式屋顶,两端饰有脊饰,上盖筒瓦,椽口外为圆形兽头勾头。门台两端连接围墙,围墙外立有四对旗杆石。

南湖赵氏宗祠为赵氏族人祭祀先祖、先贤的场所,整体建筑布局完整,内部做工考究,雕饰精致,是研究平阳地区宗教传播及宗族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羊额卢氏大宗祠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额卢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羊额卢氏大宗祠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羊额村大祠直街。坐东南向西北。始建于明代中后期,最近一次重修在民国十一年(1922)。目前头门的石料保存明代特色,但整体而言,偏于清代建筑风格。面阔三间16米,原进深三进,现存头门及后堂,共进深47.3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脊上饰有花草纹饰,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墙楣上存有“李邕观帖”、“一家诗赋”等多幅人物、山水等几幅壁画。其中“李邕观帖”壁画,何伯羽画,有“民国十一年”年款。

2011年9月,卢氏大宗祠被列入第五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羊额村:羊额村地处伦教街道的西面,全村面积4.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约17.26公顷,鱼塘面积约99.27公顷,工业用地面积约34.53公顷。常住人口约1813户,居住人口约13800多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300人;外来人口约7500人。辖下五个村民小组,由17个自然村和1个南华街区组成。多年来,村委会在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怀领导下,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英山张氏宗祠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英山张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氏宗祠

位于英山县孔家坊乡竹坳亭村。清代建筑,据《张氏宗谱》记载,该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一进两幢三开间加一附间,背西北,面东南,面阔17.16米,进深16.85米,建筑通高6米,檐高4.5米,占地面积29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均为如意山墙;进大门处设戏楼,前后两间之左右处,设一天井,屋檐四周墙面彩绘山水、人物故事、龙凤杂宝等图案。该祠为研究鄂东乡土建筑和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蒋氏宗祠九侯世家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位于汝城县田庄乡白泥坳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蒋氏宗祠(九侯世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田庄乡:暖水镇、田庄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暖水镇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四区,1956年设田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田庄圩。106国道经此。辖乾甫、上塘、蔡家、田庄、洪流、塘丰、文泉、新复、集裕、新联、白坭坳11个村委会和田庄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场、林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富里吴氏宗祠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富里吴氏宗祠为醴陵市文物保护单位。

富里吴氏宗祠位于富里镇荷田村老屋组,年代为清。

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富里镇:撤销富里、南桥2个镇,设立李畋镇富里镇位于市东北37公里处,东接江西上粟市,北与浏阳金刚毗邻,南临白兔潭镇,西与南桥隔澄潭江相望。全镇辖17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211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7303户,32968人。镇域面积46、2平方公里,有耕地1、34万亩,山地1、6万亩。这里交通便捷,镇内柏油路和水泥路四通八达,距106国道仅5公里。境内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翟氏宗祠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翟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

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

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

翟氏宗祠在兴建过程中留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祠堂在建造过程中不知怎的大梁老架不起来,当时来了一位乞丐老头,向工匠们讨饭,大家不给还要赶他走,有一小工匠见老头可怜,偷偷给了一点吃的。老头见小工匠心地善良,将来必定有大出息,于是给了他一把斧头,并告诉小工匠,将来遇到难事东敲三下西敲三下,难事就会迎刃而解。大梁老架不起来,小工匠急了就想试一试,可他师傅说:“我架不起来你还能行?小工匠坚持要试,师傅只好由着他。小工匠把榫头对准一头按乞丐老头说的东敲了三下,这边对上了,然后把榫头对准另一头西敲了三下,那边同样也对了起来,就这样大梁终于架上了。你说那乞丐老头是谁?原来是鲁班再现。

1997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哲文先生来泾县考察时,赞叹翟氏宗祠为“中华第一祠”,并欣然题写了匾额。翟氏宗祠曾多次被中央及省级电视台播放,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5月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宗祠东、南、西、北各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临坊王氏宗祠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临坊王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临坊王氏宗祠是抚州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宗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总占地面积580平方米。门前立有四柱三间五楼石质门楼,正中圣旨牌竖刻有“龙光”二字,下面横刻有“王氏宗祠”四字,立柱和额坊上有双龙戏珠、仙鹤以及各种花卉图案。牌门楼雕刻工艺精湛,书法浑厚有力。祠堂分前院、正屋两部分,前院西门上 书-“三槐名第”,东门书“临坊世家”。宗祠东侧建有古戏台一座,至今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同里庞氏宗祠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里庞氏宗祠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

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

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祠从同里下乡移迁于此。

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工作队,曾驻扎在庞氏宗祠内,作据点监视同里的地方反动武装,直至同里区人民政府成立,该支农民自卫武装奉命编组为区大队,才从庞氏宗祠撤离。

解放后,宗祠改粮库屯谷之处。2003年后,成为珍珠塔景点的一部分。

祠堂前后四进,依次是墙门、穿堂、享堂、寝堂,共四十余间,建筑面积871.64平方米,占地2357平方米,是同里镇最大的祠堂。

享堂面宽12.23米,进深12.14米,高7.82米,庞氏宗族供奉祖宗牌位和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同里庞氏宗祠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颜店颜氏宗祠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颜店颜氏宗祠为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颜氏宗祠位于兖州市颜店镇颜店村中,是颜氏宗亲祭祀的场所,2003年3月被公布为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兖州府志》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封赠颜子为“兖国公”,后改封为“复圣公”,并于城东南8里处建庙,春秋致祭,后遭兵毁。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滋阳县志》载:明洪武初年,兖州同知余良仁复建颜庙,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知县徐仲让即其庙立学。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知府吴汝显于义弗安,改前复圣殿为大殿,奉祀先师,于其后边创建尊经阁,而阁下设殿祭祀复圣颜子(改名文庙)。庙基长155米,宽56米。嘉靖及隆庆年间相继重修,格制与其它县文庙略同。庙门西有陋巷(一说兖州为颜子故里)。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滋阳县志》载:城南陋地村建有颜子书院。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30米,向西30米,向南至兖颜路,向北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洞口金塘杨氏宗祠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洞口金塘杨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金塘村,此为省内具有独特风格的祠宇建筑。

宗祠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竣工于1915年。20世纪60、90年代曾进行维修。祠宇为江南庭院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台基平面长方形,宽23.2米,长48.85米,建筑面积2029平方米。大门内第一进为戏楼,面阔5间。明间筑戏台,覆盆藻井,双重飞檐,六角攒尖顶。二进为中堂,面阔5间,进深3间,前后出廊,单檐硬山顶,有马头式封火墙。三进为神主堂,面阔5间,进深4间,前出廊,单檐硬山顶、封火墙。两侧有厢房。祠宇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中堂、神主堂明间为减柱抬梁式结构。

杨氏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如石雕造像6尊,有石狮两对、石猴一对。戏台柱础雌雄石狮各1个,高1.5米,前足直立,后腿盘屈,作“昂首挺胸,威镇百兽”状。座基周围镂刻花草虫鱼。祠内共有大小柱础94个,造型各异,刻工精细,多饰龙凤、麒麟、异兽、花鸟、虫鱼等浮雕图案。牌楼门额以高浮雕手法镂刻三龙戏水、招财童子等。门联为“金朗秋天塘开一鉴,社农春雨山洗千重。”将祠堂所在的“金塘”、“社山”嵌-中。门额的图案为山间翠竹、葵花向阳、卧虎待食、喜鹊啄梅、芙蓉山水、双人八卦等。其他木雕、泥塑、彩绘等也题材广泛,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1-7。

金塘村:金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蒲坂郑氏宗祠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蒲坂郑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坂郑氏宗祠位于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后郑自然村。创于宋代,明代郑岳重建,清代重修,近代再修。现存建筑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坐北朝南,通面阔14.6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为单进合院式建筑,由前厅、天井、正厅组成。正厅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柱础雕刻精巧。该建筑是莆田市重要涉台文物,是连接-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明代建筑的实物资料。蒲坂郑氏宗祠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坂村:蒲坂村蒲坂村南依壶公山,距镇中心1.5公里,西畔木兰支流,北靠莆秀公路。全村农田面积2050亩,人口6146人,户数1300户,分成25个村民小组,党员90名。该村是一个以农业用地,禽畜养殖业为主的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3522元,蒲坂村于1994年开始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现已建成200幢商住楼,并分别建成一条宽10米,长300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