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63

文章

644

闸北钱氏宗祠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闸北钱氏宗祠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钱氏祠堂

走进闸北公园,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钱氏祠堂门楼的砖雕是民国初期长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江南传统风格。当时,上海地区像这样的砖雕并不少见,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遭损坏。

宗祠正厅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写有“春晖堂”字样。(在修饰前匾额是挂在大门上面的)穿过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红色的木门内,隔成五间房屋,屋内有红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东边一侧还有三间房间,两间是厨房。站在院落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的屋檐上,还装饰着龟、鹤等各式雕塑。

钱氏后人钱顺生老先生回忆:根据钱氏家谱记载,1918年钱顺生的祖父兄弟三人,出资5万两银子,修建了钱氏宗祠。据钱顺生介绍,兄弟三人因战乱从杭州移居来沪,个个不凡,从种田、做工开始,逐步购地、建房、以出租谋生,据说当年吴昌硕居住的山西北路457号的老房子就是向钱家租用的。他们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0-钱秀三,他是武秀才出身,1913年被著名的沙逊洋行聘为华总经理,与沪上名流如刘鸿生、虞洽卿、林康侯,艺术大师吴昌硕、苏少卿等都常有交往。

钱氏宗祠起初是钱氏家族用来祭祀和议事的地方。1937年上海沦陷,钱氏宗祠被入侵的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这里长期被难民占用,原先看守祠堂的人也在抗战期间死亡。解放初期,经钱氏家族代表商议,将宗祠租给雷电冰箱修理厂使用并看管,公私合营后,钱氏宗祠被收归国有,当时钱氏家族推选代表与闸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该产业处理手续,成为闸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位于闸北公园位置的钱氏宗祠成为了上海陈式太极拳陈旺拳术研究会总部暨教练员培训基地。

2014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方村方氏宗祠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方村方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方村方氏宗祠位于孝顺镇方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孝顺镇: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是个千年古镇。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署长山县,县治即孝顺。距今已有1380余年了。唐懿宗咸通年间称孝顺乡,北宋在此驻军, 名孝顺镇。元代建驿,又称孝顺驿。明万历时称孝顺市,清代又称孝顺街。孝顺历史悠久,为历代交通要道,商贸繁荣之地。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设孝顺乡人民政府,隶属金华县孝顺区公所。1958年11月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上胡家胡氏宗祠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胡家胡宗祠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胡家胡氏宗祠

坐落在荆州乡上胡家村,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828平方米,三进五开间,抬梁式建筑,拱形轩顶,前后三进,前进在上世纪50年代改建成戏台,后进为二层楼房。该祠用料硕大,做工精细,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解放前曾为九华乡公所办公地点,同时是荆州乡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一,建国后曾为上胡家乡政府办公地点。

荆州乡:绩溪县荆州乡地处天目山山脉之余,是全县最为偏远的山区小乡,却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盛产山核桃而闻名。据统计,2006年,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干籽达700余吨,产值2400余万元。全乡7100多人,单项人均收入3000余元,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下溪王氏宗祠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下溪王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溪王氏宗祠

又名“篤亲堂”,位于板桥头乡下溪村西首,坐北朝南,。据考证,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现存部分为2006年夏王姓村民自筹资金修缮。王氏宗祠前后两进,前进后部有天井。整座宗祠为抬梁结构,用材硕大。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1年6月21日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保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溪村:下溪村位于绩溪北部,地处绩溪、旌德、宁国三县交界处,距县城42公里,由下溪、南门岭、太子坑、墓坑四个自然村组成,下辖四个村民小组,186户668人,村域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3332亩,水田面积439亩,旱地面积361亩,河道面积50亩,是一个“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村庄和道路”的典型山区村。经济以林业资源、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亭梁氏宗祠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北亭梁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亭梁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北亭大街87号。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至北亭大街现状路西边线,北、南从宗祠头门外缘外延5米,东至头门以内第二进台阶石栏杆东边线一线。北、南、西从保护范围外延约20米,东至现状幼儿园东边界一线。

建设控制地带:44

小谷围街道: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面积20.15平方公里,风光秀丽,四面环水,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接长洲岛,与琶洲岛、瀛洲生态公园隔江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约17公里。位于广州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阳宁氏宗祠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青阳宁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宁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粮站大院内。

为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坐西朝东,面阔23.95米,进深三进55.60米,占地面积1321.6平方米。由于该祠堂座落在陵阳粮站内,长期作粮仓使用,梁、柱、石、椽完好率达70%左右。

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墙基脚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陵阳镇:陵阳镇位于青阳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80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面积213.85平方公里,人口25589人,2005年镇财政收入1907万元,总量跃居全县和全市第二。陵阳历来就有“富贵陵阳镇”的美誉,在西汉时期(前109年)置县郡,战国时期屈原曾驻足多年,自古为江南重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的传播要道,商业兴隆,多富商大贾,196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官陂曹家曹氏宗祠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官陂曹家曹氏宗祠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官陂曹家曹氏宗祠

类型:古建筑

时代:清嘉庆十一年(1807)

地址:白沙镇星光村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白沙镇:白沙镇位于常宁市东南部,湘江支流舂陵河的上游,东与耒阳隔河相望,西南依大义山与桂阳接壤,东南与永兴毗邻,是常宁、耒阳、桂阳、永兴四县(市)边境上的重要集镇。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将原阳加乡并入白沙镇。1998年底,辖28个村,4个居委会,204个村民小组,7471户,293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3人,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11700亩,其中水田86。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烟桥何氏大宗祠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烟桥何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烟桥村何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镇烟桥村大巷口。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何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题额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二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现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昔日容颜展示在世人面前。

九江镇:现九江镇于2005年1月10日由原九江、沙头两镇整合而成。合并后,新九江位于南海西南部,紧邻西樵、顺德、高明、鹤山、新会等市镇,面积94.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9万多人,外来人口5.5万多人,下设5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典型水乡,也是南海著名的侨乡。全镇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15万,足迹遍布世界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九江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沙滘陈氏大宗祠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沙滘陈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滘陈氏大宗祠奠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广州陈家祠建成不过1年。当初,族人商量筹建祠堂研究方案时,就以广州陈家祠为参照蓝本。因此,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州陈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筑工艺上则更精细,一柱一梁,都值得驻足凝视。

沙滘陈氏大宗祠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筑为面阔五间两路、深三进,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中轴进深80.23米),属典型的岭南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建筑,布局按中国古代建筑形式集岭南风格之精髓。

从2007年9月开始,乐从镇政府陆续投资近2千万元修缮沙滘陈氏大宗祠。现在陈氏大宗祠已经重焕往昔光彩,重现传统经典的三雕一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所造型的传说人物、祥禽瑞兽、花鸟虫鱼、器皿图纹神态生动,粗犷细腻皆有。

除宗族活动外,沙滘陈氏大宗祠还一度成为沙滘村的教育基地。1947年,沙滘村委会将几所小学合并,创办沙良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并于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沙滘小学、70年代设立沙滘中学,直至1997年校舍搬迁。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沙滘社区:沙滘社区位于乐从镇城区南面中部,325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捷,辖区总面积5.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12人,住户2331户,登记暂住流动人口12000多人。社区下设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四个居民片领导组,共划分23个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全社区共有居民代表99名,社区居委会党总支部一个,“两委”成员4名,以居民片为单位设置四个党分支,党员人数26。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上车潘氏宗祠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上车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车潘氏宗祠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年代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场所。上厅祖龛中,放置着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的牌位。

维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旧制。外墙的石窗是通雕图案文字装饰,大梁童柱上端镶作栌斗来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驼峰也雕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卧狮,狮背上驼着一朵盛开的荷莲,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雾云与四界梁上的驼峰相连,增加界梁的稳定性,成为赣南祠堂建筑的一处地方特色。潘氏宗祠正屋的两侧扩建有横屋,其间有长形天井,是反映赣南祠堂从民宅发展的阶段性典型建筑。

宗祠地处村子水口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这里旧有八景,它们是项山甑、黄金潭、鹧鸪岽、五指峰、片月池、莲花寨、金刚山、阳古岽,对八景也均有诗赞。

据《潘氏族谱》记载,寻乌吉潭潘氏一脉,开基于南宋末年。先祖潘任是文天祥部下的将军。当时,祖籍河南,迁居福建长汀的潘任在长汀招募义军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后又投入文天祥的抗元队伍,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在于都大败元军,收复了于都、兴国等地后,潘任率军驻扎寻乌一带。祥兴二年,南宋灭亡,潘任闻讯后率军寻找皇室后裔无望,在寻乌解散了队伍。潘任与儿子便隐居寻乌项山,不久潘任忧离人世,葬于上车村乌石岗。一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潘任的抗元忠君,谥号他为“忠节”。

潘任开基寻乌700多年,30余万后裔分布于赣、粤、闽、桂、川、滇、湘、浙、皖、鲁、陕、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尤以广东客家地区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公淤丰氏宗祠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公淤丰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淤丰氏宗祠座落在公淤村北端村口,座东朝西,丰氏祠堂。共三进,三开间,进间设天井。硬山顶双坡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第一进原有戏台,三进梁、牛腿等皆有雕刻。一、二进,三、五架梁及卷棚上宽柱用材大。第三进有搂,且地面高出二进。砖砌墙,三合土地面,鼓形、方形石柱础,墙内茅岗糊泥隔墙一层。有砖砌门楼,三楼四柱,砖檐翘角,上有墨书“褒忠流芳”四字,有简单壁画,麻石门框。根据建筑风格及宗谱记载,该建筑为清代乾隆辛卯年建,建筑年代相对确切,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历史久远,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溪边乡:开化县辖乡。1950年设大溪边乡,1956年更名胜利乡,1958年建村头公社大溪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1.8公里。面积40.2平方公里,人口0.8万。底(本)大(桥头)公路过境。辖东山、大溪边、阳坑、阳坑口、坎上、墩上、墩下、大坞口、上安、月岭、柴塘、公淤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茶叶。盛产蚕茧、柑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胡氏宗祠二奉厅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胡氏宗祠二奉厅为歙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二奉厅位于霞坑镇里方村,时代为民国初年。

胡氏宗祠二奉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里方村:再走进黄山古村落——里方村。寻里方村名来历诸多说法之来源。从对村民的访问中了解到在村内鲤山自然村中,确有一处罕见的“双池”,该古迹更为神奇,徽州无双。“双池”连在一起如同两枚铜板,“双钱眼”内方外圆,常年各向中街、南街流水入曲至村末。村中流传的古人言:“双池”如钱眼,眼里常流泪,外圆里又方,里方始创名,此乃之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外冈钱氏宗祠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外冈钱氏宗祠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外冈钱氏宗祠位于外冈镇西街62号,年代为清。

外冈钱氏宗祠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原镇粮库。南:练祁河。西:外青松公路。北:建筑北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北:保护范围外各20米;南:练祁河;西:外青松公路。

外冈镇:上海市嘉定区辖镇。1958年建外冈公社,1983年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区西北部,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百家、冈峰、外冈、管家、施晋、陈周、徐秦、大陆、碾子、北龚、甘柏、葛隆、水产13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子、大蒜、红葱、蔬菜,兼产肉猪、肉鸡、食用菌、水产品,是上海菜篮子工程基地之一。乡镇企业有建筑五金、日用五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桥何氏宗祠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黄桥何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何氏宗祠

“江北第一祠”——何氏宗祠,始建于明,宗祠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宗祠大厅,气势恢弘,古朴庄严,其荷叶墩承托桁条,纱帽翅装饰梁垫,抬梁式构架,花瓶式童柱等特色建筑,均为苏北地区罕见。

1940年黄桥战役,这里成为支前委员会,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珍贵文物有明代插屏、故宫金砖、景德镇瓷画等。“江北第一祠”——何氏宗祠,始建于明,宗祠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宗祠大厅,气势恢弘,古朴庄严,其荷叶墩承托桁条,纱帽翅装饰梁垫,抬梁式构架,花瓶式童柱等特色建筑,均为苏北地区罕见。

1940年黄桥战役,这里成为支前委员会,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珍贵文物有明代插屏、故宫金砖、景德镇瓷画等。

黄桥开发区(黄桥镇):黄桥,地处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全镇辖区面积72.4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6.3万人。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334省道、如黄线、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和宁通两条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新(沂)长(兴)铁路在黄桥设有客货编组站。 黄桥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上坊成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上坊成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坊成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樟市镇太平村上坊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上坊成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樟市镇: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于樟树下村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55′46″,北纬25°37′15″~26°13′30″。地处县城东北,东接北湖区同和乡、苏仙区荷叶坪乡,南接正和镇、龙潭街道,北与洋市镇交界,西抵仁义镇、和平镇。舂陵江绕镇西而过。人民政府驻樟树下圩场,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23,距县城12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白桥张氏宗祠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白桥张氏宗祠为马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宗祠:位于和县白桥镇陈桥行政村张湾村村中。时代为清代。

2015年6月5日,白桥张氏宗祠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

白桥镇:和县辖镇。1958年置白桥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成立镇。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3.3万。和(县)沈(巷)公路纵贯中部,牛屯河通航,自西向东流入长江。辖周贵仕、西王、周王、兴隆、七六二、大许、王成岗、孙家圩、七成、周徒、周吴、邱吕、黄桥、施庄、大闸、牛屯河16个村委会及1个街道居委会。乡镇企业以轧钢、江砂、药棉、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嵩溪徐氏宗祠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嵩溪徐氏宗祠为浦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嵩溪徐氏宗祠位于浦江县白马镇嵩溪行政村嵩溪自然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嵩溪徐氏宗祠为浦江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溪村:嵩溪村坐落于浦江县东北部,距浦江县城23公里,现有居民970余户,2800余人。该村历史悠久,文风素盛,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清康熙年间村中创立了声闻遐迩的“嵩溪诗社”,到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6年成立“嵩溪学社”,分诗文、书法、绘画、科技等组,村民们常切磋诗书画,举办习作展。村内小奚潺潺,整个村落因地势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错落有致,许多建筑更是横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叶店叶氏宗祠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叶店叶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

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

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前后共有三进,左右设厢房,第三进两侧各辟设角厅。后三进建筑毁于抗战时期(仅存两侧角厅),2009年修复。

宗祠门厅为五开间,整个建筑用材粗大,木梁、装饰构件都雕刻有禽兽、云纹、水纹等。建筑中的斗、拱、昂、梁或雀替、牛腿,还有隔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体现了清代东阳木雕的浓郁特色。在不起眼的隔扇、槛窗、绦环板上,多种透雕浮雕,有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华丽精致,极富艺术感染力。

宗祠的明、次、稍间梁架都是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前檐廊做了卷棚顶,前檐明间开设八字大门,两侧均置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门厅内藻井上绘满了彩绘。“中厅”也是五开间,明、次间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稍间用中柱。东厢房10间带两弄,西厢房也是10间。三进建筑两侧设有角厅,都是三开间。

叶氏宗祠是婺城区目前遗存的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其做工的考究是婺派建筑的典型,对研究金华的宗祠建筑形式和做法,以及金华一带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4年公布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201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镇:白龙桥镇地处金华市区西郊,是婺城区政府所在地。镇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万,集镇人口2.4万。境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经济发展健康,经济实力强劲,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实力和魅力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白龙桥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商贸富镇、生态建镇”战略,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怀宁丁氏宗祠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怀宁丁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怀宁丁氏宗祠,名祠堂。坐落于怀宁县城西行十五公里——现公岭镇永兴村来龙山脉西麓,毗邻当年丁氏二世祖义甫公迁怀落脚之地下马塘。背靠来龙山脉,一条小河沿山脉蜿蜒而过,依山傍水,这里的山脉、河流、平川、山冲构成了难得的风水宝地。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夏动工,次年(1731年)冬主体工程竣工,又经数年努力,相继建了塾(谱楼)、阁(梓潼阁)、场(祠前广场),总体规模形成。坐东朝西,为三进五开间,梯进式徽派仿古建筑,粉墙灰瓦。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祠、阁一体,屋宇相连,祠前广场巨狮相对而立,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展示了我丁氏先祖的聪明才智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自丁氏宗祠在这龙山凤水落址后,故人杰地灵;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成为怀宁一大旺族。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收为国有,1953年前殿被拆,改为粮食收购门市部。“丁氏宗祠”玉石门匾被长期隐居起来。其它虽未动,但内部建筑结构及陈设不同程度受损,最终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浩劫中,遭到彻底破坏。但始祖神位和晏公塑像在族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改革开放后,家族文化复兴。2001年初在原址原样开始了重建工程。历时十载,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两千平方米。耗资一百五十多万元。镶嵌在大门上方百年玉石门匾“丁氏宗祠”四个金字熠熠生辉。本着修旧如旧的布局和造型,现祠一进厅为戏楼,娱乐之地;二进厅为-之所;三进厅为神殿,供奉历代先人之神位。南侧建有飞檐翘角三层的梓潼阁,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和晏公塑像。祠内“丁氏宗祠”石匾及“始祖神主牌位”、“世进士”、“永团圆”等匾额及祠前广场石鼓、石狮均为原祠文物,甚为珍贵。

祠堂又称祠庙或家庙,是家族公祭、联谊、议事的活动场所,也是宗族兴盛发达的重要标志。

公岭镇:怀宁县辖镇。1958年属三桥,1984年设三祝乡,1992年撤乡设公岭镇。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府32公里。面积55.9平方公里,人口2.6万。秀(山)高(河)、公(共岭)余(井)公路过境。辖三祝 、永兴、永胜、公岭、马田、檀桥、油坊、祝桥、泗洲、双岭、高峰、瓦窑、庆丰、石闸、田铺、宝福、三铺17个村委会。工业以建材、化工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底角王氏宗祠与世美坊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底角王氏宗祠与世美坊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底角王氏宗祠,又名贤良宗祠,清代建筑。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与世美坊仅隔数米,坐东朝西,共三进,占地面积852平方米。前进后檐屋面翼角起翘,上下层屋面出檐偕有牛腿承托。中进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15米。明间九架前后重廊,五架梁断面冬瓜状,上用斗拱二攒承托三架梁,单步梁饰鸱鱼状。中后两进明间有通廊,廊上饰八角形藻并。柱础有鼓形和四方棱形二式,鼓形柱础最大直径在肩部,下垫覆盆,正门前两侧置旗杆石三对和石狮一对。硬山顶。该建筑主要特色:

一是规模较大;二是梁柱用材粗壮;三是木雕精细;四是保存较完整。

2001年4月2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世美坊,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初建于宋,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重建。1988年,县文物部门对该坊进行了局部维修,现保存基本完整。

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世美坊,在县东上源,为王氏世科立”。今在金源一带的群众中仍流传着王家一门九进士之说。该坊额坊上用阴文行书刻有“光禄大夫王言,秘阁校理王介,兵部侍郎王汉之,直讲学士王沇(音演)之,吏部侍郎王涣之,隆兴举人王天锡,微猷阁学士王一非”等历代王家名臣及重建年月等纪文共160余字。另从县志等各种文献记载中亦可发现,在当时宋代,王家先后确实涌现了许多国家栋梁之材。正中额坊上刻阴文楷书“世美”二字。刻字清晰。

该坊为两柱三楼门式石坊,通高6.5米,两柱间跨距4米,方柱抹角,每柱用二块高2.5米的花形靠脚,条形柱础,小额坊月梁状,两端下部用雀替,明楼用斗拱两攒,柱头亦用斗拱,正脊用鸱吻。该坊庄重、古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986年8月11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7日,世美坊与底角王氏宗祠被省人民政府合并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底角村:底角村地处上源集镇,全村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91户,总人口573人,党员31人。全村农用地总面积2630亩,其中水田274亩,林地1884亩。底角村以胡柚为支柱产业,现有胡柚种植户180户。除此还发展养殖业、来料加工业,目前有生猪养殖户2户,来料加工集中点2个,参与人数120余人。全村2009年经济总收入580万元,人均收入439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潜口许氏宗祠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潜口许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潜口许氏宗祠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时代为清。

潜口许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潜口镇:1、镇位优势:千年古镇潜口,雏形于秦代,全镇面积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下辖10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1.4万人口,为黄山市重要建制镇之一。距市府所在地——屯溪21Km,区府所在地——岩寺5Km,黄山风景区36Km。 潜口镇境内地势平缓,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文风昌盛,民风淳朴,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显要,环境资源丰富。潜口镇与徽州区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