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73

文章

644

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新一村,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

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新一戴氏宗祠(桂园围)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华城镇:一、概况华城镇是广东省五华县北部重镇,辖区面积247.48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和3个居民委员会。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3.3万多户11.2万多人。二、地理位置华城镇位于五华县北部,梅州市西南。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距县城(水寨)27公里,距梅州市76公里,是梅州沟通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三、历史沿革华城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甘岭龚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甘岭龚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甘岭龚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莲塘镇甘岭村,年代为清乾隆时期,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甘岭龚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莲塘镇:光明乡、莲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莲塘镇。新设立的莲塘镇辖38个建制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2.58平方千米,总人口4.7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莲塘圩(原莲塘镇人民政府驻地);名称来历 唐开成元年(836年),江西人始迁此地定居,地有五口莲池,故名“莲塘”。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33′26″~112°45′46″,北纬25°37′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闸北钱氏宗祠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闸北钱氏宗祠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钱氏祠堂

走进闸北公园,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钱氏祠堂门楼的砖雕是民国初期长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江南传统风格。当时,上海地区像这样的砖雕并不少见,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遭损坏。

宗祠正厅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写有“春晖堂”字样。(在修饰前匾额是挂在大门上面的)穿过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红色的木门内,隔成五间房屋,屋内有红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东边一侧还有三间房间,两间是厨房。站在院落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的屋檐上,还装饰着龟、鹤等各式雕塑。

钱氏后人钱顺生老先生回忆:根据钱氏家谱记载,1918年钱顺生的祖父兄弟三人,出资5万两银子,修建了钱氏宗祠。据钱顺生介绍,兄弟三人因战乱从杭州移居来沪,个个不凡,从种田、做工开始,逐步购地、建房、以出租谋生,据说当年吴昌硕居住的山西北路457号的老房子就是向钱家租用的。他们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0-钱秀三,他是武秀才出身,1913年被著名的沙逊洋行聘为华总经理,与沪上名流如刘鸿生、虞洽卿、林康侯,艺术大师吴昌硕、苏少卿等都常有交往。

钱氏宗祠起初是钱氏家族用来祭祀和议事的地方。1937年上海沦陷,钱氏宗祠被入侵的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这里长期被难民占用,原先看守祠堂的人也在抗战期间死亡。解放初期,经钱氏家族代表商议,将宗祠租给雷电冰箱修理厂使用并看管,公私合营后,钱氏宗祠被收归国有,当时钱氏家族推选代表与闸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该产业处理手续,成为闸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位于闸北公园位置的钱氏宗祠成为了上海陈式太极拳陈旺拳术研究会总部暨教练员培训基地。

2014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文氏大宗祠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文氏大宗祠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文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东方社区东方大村三巷。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三开间三进布局,面阔13.7米,进深30.3米,占地面积415.11平方米。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前堂开凹斗式门,门额石匾阳刻“文氏大宗祠”。两侧塾台上立石柱,石月梁上置异型石柁墩。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硬山顶,船型脊,红瓦面,绿琉璃瓦当。2003年11月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东方社区:东方社区位于松岗街道中心区,是松岗街道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区。107国道横跨区间,交通便利,地段优势明显,土地的商业价值日趋珍贵。2013年底,辖区面积约8.3平方公里,下辖11个居民小组,户籍居民2378人,外来人口约8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特别是近10年的建设发展,社区内有12家股份合作公司,现共有股民2065人,有工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罗泉钟氏宗祠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罗泉钟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县罗泉镇下河村有一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造的“钟氏宗祠”。

钟氏宗祠四周环境优美,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理念,坐西向东,由门厅、正厅、戏台、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四合院布局,占地1543.75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至今还完整保存有精美的飞檐、脊饰、石刻、木雕等构件,祠堂的风火墙至今清风犹存。

走进这座精美的祠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韵盎然的山门。山门是牌坊式门罩建筑,4柱3开间,门宽5.7米,高10.2米,上 书-“钟氏宗祠”、下书“俊绣船山”;门枋左边书“宝德”、右边书“锡福”,实为钟氏宗祠最具特色的代表建筑。

进山门为戏台,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通高7米,戏台高0.37米,面阔7.2米,进深4.2米,面朝正厅,翼角轻盈飞扬,斗拱、雀替、斜撑、吊瓜、花窗等建筑构件都布满了人物、龙兽、花饰等雕刻图案,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处处展示出古人精湛的雕刻技艺。

步入戏台是250平方米的青石院坝。站在院坝四顾,周围是古朴典雅的正厅、厢房、戏台,偌大的庭院烘托出钟氏家族往日的辉煌和家族的兴旺。穿越院坝便是正厅,抬梁式梁架结构,3开间,通高7米,进深6.5米,面阔13.5米,素面台基高0.9米,阶梯式踏道5级。正厅梁上有“荣昌世仲”;“大清光绪贰拾捌年岁在士寅”题记。正厅柱础石刻保存完整,刻有缠枝花卉,中间为连体开放的花朵,争奇斗艳,雕刻精美。左右厢房各7开间,面阔32.2米,厢房脊饰上塑有花卉、动物、人物的浮雕图案。

据《钟氏宗祠回朔碑》记载:“此宗祠以清乾隆九年(1744年)自粤入川始祖昌琼公之基宅为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先后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昌琼公迁蜀八世孙遍布海内,耕读家风,代有名贤,枝繁叶茂,诚华夏之望族是也……”钟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由此可见一斑。每年清明时节,为怀念祖先、期望人丁兴旺、长寿安康,分布在外地的族人以及资阳、资中各支系族人,必会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参加祭祀活动。

为便于族人祭奠,钟氏族人也自行成立了“清明管委会”,对祠堂进行管理和维修。

保护范围:东至大山坡山脚,南、西至下河村公路,北以厢房外墙向北延伸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界限为界,向东外延70米,向南外延160米,向西外延45米,向北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全文共 2610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地址:沅陵县七甲坪镇年代:清

金姓是七甲坪的大姓,其祖先原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位后大肆诛杀刘氏,刘钦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刘演、刘仲和刘秀,隐姓埋名,把刘字上面的卯刀去掉,更姓为金。新莽五年,刘演、刘秀两兄弟分别以金演、金秀之名起义。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要给刘演的儿子金亨封官并要他恢复刘姓,但是金亨不愿跻身政治恶斗,谢绝刘秀的恩赏,仍然坚持以金为姓。明朝永乐十八年,金亨后裔金子通与人结仇,为躲避仇家追杀,带着弟弟子方和妹妹子珠一家,将金字下面两点去掉,改为全姓,逃离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到湖南辰州府沅陵县七甲坪伍家湾落地生根,创业繁衍。清朝光绪八年二月,在外为官的全兰彬,认为不能恢复金姓,是家族的耻辱,于是召集散落各地的金氏后裔,在伍家湾商议恢复金姓。有一部分人认为,金改全已有很长时间,再改为金不是很容易了,全兰彬力排众议,慷慨陈词,终于达成共识,于是一部分全姓,也就是金子通一脉恢复了本来面貌,更为金姓,并于当年在伍家湾修建了金氏宗祠,雕塑祖先神像。从此七甲坪就有了金姓和金氏祠堂。

金氏祠堂坐落的地方叫长铺,是伍家湾的一个盆地,三面高山耸立,祠堂背后的这座山叫云头山,前面的这座山叫阳明山,侧面的这座山叫狮子尖。过去,这三座高山顶上,每个山头都修建有一座古庙,每年钟鼓声声,到了秋季,各庙就要打醮做法还傩愿,吸引大庸、桃源、慈利等不少香客前来朝拜。解放前的长铺,沿金国基房屋一线,都是开的南杂货铺,一屋接一屋,紧紧相连,有米行、油行,有扯挂面的,有打油的作坊,还有傍溪而建的水碾坊,每月逢一、六两日开场赶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长铺的三元桥边的四棵大古柳树边,还扎有戏台,每逢赶场之日,就有常德的汉戏班子和大庸赶来的阳戏班子唱戏,一唱就是几天几夜。坐落长铺的金氏祠堂,经常成为当地乡绅和各地商贾老板谈生意,结友情的场所,因此在沅陵周边各县声名显著。

金氏祠堂的大门是牌坊式结构,白墙青瓦,装饰着土红色的边框,门额上是红底鎏金的“金氏宗祠”四个楷书大字,在大门之上双重瓦檐上,塑有双龙抢宝、八仙过海及罗汉群像,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视角美感。我们现在进入祠堂,参观里面的结构布局。整座金氏祠堂,为砖木结构,占地437平方米,内分前殿和后殿,前殿也叫享堂,是商议宗族大事,制定乡规民约和还傩愿、祭祖宗的重要场所,后殿也称为寝堂,主要用来供奉宗族列祖列宗的牌位。虽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金氏后人自发集资对祠堂进行过几次维修,但都极力保护了原貌,没有造成破坏遗憾。请大家注意观看享堂墙壁上的这些绘画,一共有12幅,画的是竹林七贤、金钱戏蟾、昭君出塞、鲤鱼跳龙门,每幅画都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画的年代和金氏祠堂一样久远,都是祠堂落成时作为墙体装饰描绘上去的,从中可以展示出金氏先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七甲坪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戏的主要发源地,金氏祠堂在保护和传承辰州傩戏方面功不可没。过去每到丰收时节,金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祠堂里开展傩事活动,他们唱戏酬祖,人神共乐,保留和传承着“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的古老风俗。1998年9月,沅湘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金氏宗祠举行,中外专家学者120余人,就是在这里观看了伍家湾土老师们的傩戏演出,盛赞七甲坪的傩戏“原汁原味,不虚此行”。2005年夏季,电视台在这里组织拍摄了“辰州傩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题片”,2006年6月,辰州傩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化学院、吉首大学联合挂牌,将金氏祠堂定为辰州傩文化研究基地,金氏祠堂也因此被誉为最有传统文化品味的宗族祠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马鞍、马鞭、马刀等,都是红军时期留下的革命文物。1935年11月,完成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任务的红2军团和红6军团,根据党中央指示,在贺龙等人率领下,从慈利进入沅陵,抢渡沅水,实施战略转移,开始北上抗日。22日,红军队伍进入七甲坪,突然接到贺龙亲自下达的命令,全体将士在伍家湾集结休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贺龙对伍家湾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当年在张家界欧家洞给当地乡贤欧开先养马时,经常跟着欧开先到伍家湾来,陪欧开先和伍家湾乡贤金国基吟诗作对,下棋打牌,对伍家湾的山川地理、民俗物产早就非常熟悉。所以部队到了这里,就下令宿营休整,并将军部选在了金氏祠堂。当地乡绅百姓听说是贺龙领着队伍来了,都奔走相告。他们自发为红军送来打地铺的稻草,自发为红军碾米准备行军干粮,主动腾出房子让给红军的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使用。入夜,贺龙的一些老相识如金国基、金正令、金法基及部分群众,纷纷涌到金氏祠堂来和贺龙拉家常、叙友谊,听贺龙给他们讲述红军为穷苦群众打天下的革命道理。部队在伍家湾驻扎两天,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给穷苦群众讲述闹翻身的故事,教群众唱红军革命歌曲,鼓励群众参加红军闹革命。24日上午8点,军团司令部和直属机关在金氏宗祠外的大田集合,宣布行军纪律和路线,贺龙检阅了部队。队伍出发前,贺龙将自己的一件皮袍子送给了金国基,红军一个姓肖的指导员送给梅秀翠一匹马,通讯连左三公送给金建章一个斗篷一盏马灯。当地青年金继位、金凤章、金正清、金玉堂等24人参加了红军。转眼80多年过去了,但是说起贺龙当年率部驻扎伍家湾,与当地群众夜话金氏祠堂的往事,伍家湾的老百姓口碑相传,代代难忘。当大家听说要在金氏祠堂里面开设“红军长征纪念馆”,收集陈列红军历史文物,都毫不吝惜地把祖孙几代人珍惜收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军遗物捐赠出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47件陈列文物,全部是红军当年路过伍家湾时赠送给当地群众留下来的。除了实物,我们还看到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所反映的,是当年红二、六军团在伍家湾驻扎过的房屋,当年伍家湾跟着贺龙当红军的人员名单和离休后的老红军,以及当年和红军有过接触的老人为后人讲述红军故事的场景。金氏祠堂有了这段红色历史,更加令人崇拜神往。因为金氏祠堂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是有物可看、有事可述的历史遗存,而且还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代表性,能见证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能反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在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张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官溪胡氏宗祠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官溪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

官溪胡氏宗祠建筑年代清晰,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设计布局有序,施工考究,风格独特,是宝贵的古建筑艺术遗产。官溪胡氏宗祠主体建筑由门廊、门厅、戏台、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享堂、小斤、左右厢厅、左右附房组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特点,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重视各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合理安排。整个建筑平面呈矩形,门廊、门厅、戏台、天井、正厅、享堂、厢斤、附房等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了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空问布局讲究谨均衡,但却灵活舒畅,使整个建筑既扩大了空间,又使各个独立的建筑相互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科学又合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官溪胡氏祠背依后背山,正面为桃溪、照壁和半月形月池,左前为文昌阁,右前方是桃源桥,依托充满美感的自然环境,构成宽松、和谐、舒畅均衡的总体空间,将宗祠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得景随形、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官溪胡氏宗祠是当地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记录着胡氏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胡氏家族的圣殿,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文昌阁、桃源桥、古井相辉映,成为当地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官溪宗祠建筑文化精髓及精神层面上的意义,不仅融进了散居各地的胡姓子孙血脉中,而且在定程度上影响着赣浙闽三省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文精神,对研究民间大型建筑的选址、布局以及中国宗祠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019年10月7日,官溪胡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江西省玉山县仙岩镇内村

开放信息:有限对外开放

仙岩镇:玉山县辖镇。1958年置八都公社,1984年更名仙岩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八都溪上游。东邻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镇、茅畈乡,距县城17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7万。玉(山)官(溪)、玉(山)詹(德湾)公路过境。辖桥棚、大塘头、埂头、后陈、周源、黄茅坞、毛家、吴家、毛家垄、竹川10个村委会。八都溪自南向北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隔塘邓氏大宗祠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隔塘邓氏大宗祠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隔塘邓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隔塘大街10号。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三年(1823)重建,1999年再重修。坐南向北,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三进25.6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8架,前设三步廊。前廊的雕花驼峰、木雕托脚以及砖雕墀头精致。中座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鸭屎石质构筑。正面刻有“文章华国”,背面为“诗礼传家”,在顺德祠堂中少见。后堂孔皆堂进深三间12架,前双步廊,后三步廊。步梁砍削成月梁形式,并存有鸭屎石柱。祠堂主体为清代建筑风格,遗存部分明代建筑构件,能反映祠堂的沿革,有一定价值。

2009年7月,隔塘邓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水藤村:水藤村委会位于乐从西南面,距离镇05.5公里,与国际家具城相连,辖区内有水藤国际木业材料市场、龙威家具材料城、东鸣国际家具城、南豪国际家具城等,紧靠325国道,面积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87人,住户2735户,耕地总面积3012亩,其中鱼塘面积1982亩,以养殖加州鱼、四大家鱼为主。村委会下设1个股份社,17个村民小组,共有99名村民代表,138名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江何氏宗祠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南江何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何氏宗祠

坐落于东流村长梁社,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内分正殿占面积150平方米,殿内设3箧,供3大房已故亡灵之灵位,左右厢房,下方戏楼。古式建筑风格,四角搬爪,土木结构,牙梁画柱,天花板绘制24考、安安送米、孟宗哭竹等。山门外刻有祖训,戒嫖赌、奢华、兄弟相争。题诗曰“品正行端困亦芳,带经锄草也馨香,为人若是多邪僻,纵获显荣亦无光,一坏心田二耗财,三无品望四招灾,士农工商皆有业,汝辈需惜有用材”。2017年6月何氏宗祠已被批为国家一级保护单位,是远近保护最完好的一处宗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锡场林氏宗祠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锡场林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锡场林氏宗祠位于揭东县锡场镇锡东村。

林氏宗祠(原世德学校)始建于明朝初期,为五开间三进二天井一拜亭格局,至今已有711年的历史,是具有潮汕地区特色的代表性祠堂建筑。林氏宗祠于2011年被评为揭东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锡东村:锡东村东毗邻东山区,西与锡西村接壤,北倚藤吊岭,南临榕江,206国道横穿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38人,3375户。锡东村坚持工业兴村,实业富村,工农业蓬勃发展。辖区形成食品产业,五金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形成以麻竹笋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村重视教育事业,改善村容村貌。辖区环境优美,文明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诸暨蒋氏宗祠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诸暨蒋氏宗祠为诸暨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东南方向约二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村庄,那就是盘山村。因其村后之山形如石磨,又似仰放的盘子,故名磨石山村,解放后改名为盘山村,盘山村文化礼堂就坐落其中。

在盘山村中央,这座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建筑面积就达870多平方的蒋氏宗祠依然屹立。它和许多宗祠一样,连进三透,由前厅、中厅、后厅、万年台及左右侧厢组成,具体是何年何月哪位族人建造,无论是历史还是族谱中,都已经无法寻找真实的记录了。2010年,蒋氏宗祠被列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上级政府和蒋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对宗祠进行了修缮。

随着时代的发展,蒋氏宗祠还不断注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去年,还新建了文化礼堂,在左右厢房设立了名人馆、和书画馆,同时还提供电视、棋牌等娱乐工具,成为盘山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暨,只要说起蒋氏,最引以为豪的就要数浬浦镇盘山村的蒋氏一族了。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里走出了几位在全国有名望的蒋氏族人。盘山村一直流传着“七十二根横皮带”的说法(当时对报效国家的军官尊称),盘山名人馆中,详细记载了这些族人荣耀的一生。首先要说说蒋伯诚,1911年,当辛亥革命席卷中国时,一位从盘山出去,当年只有24岁的蒋伯诚正好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官,从小受父亲救国救民等思想教育下的他,先后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北伐战争,蒋伯诚1928年在国民政府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不过,最令盘山蒋氏族人铭记的,就要算是蒋鼎文了。他早年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等,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先后多次参加抗日战争。在蒋伯诚的影响下,他的弟弟蒋志英也较早的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蒋志英率部担任钱塘江南岸防务,多次参加对日作战。

1940年,蒋志英任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官,负责温岭、临海一带海防,1941年,在与日本主力师作战,亲自冲在第一线,最后在战场被日军所伤,英勇牺牲。

和蒋伯诚、蒋志英兄弟一样,从盘山出去的蒋氏后人是一批接一批,参加过黄埔军校的就达到了10多人,参加抗日战争的更是达到了80多人之多。在浬浦镇就有这么一群壮怀激烈、不惧生死的抗日英雄将领,而光盘山村就有黄埔毕业生就有二十人之多,将校之下,有名姓者不下百人。这是盘山村的“将军墙”,二十多位将军齐齐站在一排,个个目光炯炯有神,昭示着这里发生了不同寻常的故事。蒋氏家族出了19位将军……沧海桑田,时光流转。蒋氏一族在盘山村繁衍生息,到现在,全村近800人家、2000多人口中有近95%的为蒋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望族。

宗祠里古匾较多,历史原因散失,现在还保存有“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乡进士蒋光猷立”的红底金字“贡元”匾额。虽然字色已基本退去,保存基本完好。这块“贡元”匾额是因钦授大理寺正卿丞宣浙江等处布政司王朝恩之故,距今已有293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儒里朱氏宗祠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儒里朱宗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宗祠位于姚桥镇儒里老街北街上。朱氏宗祠的类别是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年代是明朝,使用单位是朱氏宗祠修缮委员会。原有门厅,中厅,后厅,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嫡裔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祠堂坐东朝西。2007年修缮前仍存三进17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第一进门厅面阔五间,对面为大照壁,中间形成广场。第二进中厅五间,原曾悬挂康熙御赐匾及功名匾8方,第三进后厅五间。

2009年,当地政府拨款、民间集资,历时三年修缮了古祠。现在已正式对外开放参观。修缮后的古祠,再现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三雕精湛的徽派特色。中厅(祭堂)塑起了根据朱熹自画像雕琢的汉白玉立像(高2.9米、重3.2吨),复制了康熙御书的“学达性天”匾,朱熹遗墨楹联抱柱和朱伯庐手迹《治家格言》木雕大屏风。为“旌表前贤,激励后生”,仿照旧式给几位朱氏族人重上了“专家”、“博士”功名匾。后厅(享堂)又恢复了木制祖宗灵龛,精工雕镂吊格花窗、灵牌林立威严肃默,设置了宗祠“标志性”设施。祠内尚保全古井(亨三公来时所掘)、古木(已有640余年树龄的金桂)各一,其余石刻碑林若干(小虹井、小武夷、孝字碑、咏植桂等),实现了“一碑一诗一景典”,每个景点都寓有一个典故传奇,让人获得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满足感。门厅里复制了南宋皇帝度宗诏赐的“阙里世家”匾额。大门对面大照壁上,新制作了巨幅花岗石浮雕《儒里春秋图》(长12米、高3米),以一组九画面浓缩了儒里从古到今七百年的历史。

祠内藏有镇祠之宝玉塔。该塔由2吨重玉石雕琢而成,底座80公分,高1.7米,九层,有72连环(2007年扬中朱氏老板赠送祠堂珍藏)。2010年,儒里民间修祠委员会已制定出宗祠周边环境整治方案,规划占地20亩。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孟溪杨氏宗祠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孟溪杨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孟溪杨氏宗祠。杨氏宗祠位于和平乡孟溪村西,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中轴对称,依山势而建拾阶而上,依次为大门、前厢、后厢、正殿等,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7.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牌坊大门和厢房山墙俱毁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现仅存正殿。杨氏宗祠依山而建,整体布局严谨,是研究古代宗祠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孟溪村:孟溪村位于和平乡的东北部,地处铜仁、桃映乡、江口二县交界处,距离城区31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0亩,其中田550亩,土720亩,现有退耕还林794.7亩。辖18个村民小组。境内海拔在240--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60--1480毫米,气候特点春温多变、夏季炎热、秋温速降、冬季低温,四季分明,无霜期达280天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欧村刘氏宗祠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欧村刘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欧村刘氏宗祠位于封开县罗董镇欧村。

欧村刘氏宗祠坐北向南,广三路,两侧有青云巷。建筑前有约175平方米的长方形晒地,总占地面积629.37平方米。

欧村刘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重建。

欧村刘氏宗祠是封开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之一,其建筑工艺巧妙地运用木雕、灰塑、壁画等,技艺高超,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欧村刘氏宗祠在2011年1月被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马畈邵大宗祠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马畈邵大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畈邵大宗祠位于义乌市大陈镇马畈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1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1.08.27义政发【2011】64号。

马畈村:大陈镇马畈村庄坐落在大陈镇政府东北方约1公里,本村户籍人口774任,外来务工人员约300人,总面积2平方公里,本村在上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村貌民风得到了大力改善,现村内实行了道路硬面化、路灯亮化、卫生清洁化,村二委根据村民的要求和本村的地形,进行了村前屋后的绿化工程,配装了健身器材、灯光球场,兴建了村办公大楼,安装了自来水工程,增加了文化娱乐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洋港徐氏宗祠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西洋港徐氏宗祠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洋港徐氏宗祠位于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仓门自然村,清末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楼两厢及大殿组成,门楼为位于院墙正中,为一道夸雕石库门,大殿为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宽五间,明间梁架四柱十檩,前施卷棚顶,后为双步,次间用中柱,六柱落地,后为单步,设双廊,梢间用柱八根,穿斗式结构,天井两侧施厢房,单檐楼房,面宽二间,进深二柱六檩。

徐氏宗祠布局规整,牛腿、雀替月梁等木雕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4年7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十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古林镇:古林,又名黄古林,是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也是鄞州历史上四大重镇之一。古林镇座落于甬江、姚江、奉化江上游,东与宁波市区接壤,南邻宁波栎社机场,杭甬高速公路和鄞县大道穿境而过,境内的段梅公路横贯东西,水网纵横交叉,为典型的江南水乡。1986年1月,古林乡改名为古林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原古林、布政、蜃蛟三乡镇合并建立新的古林镇。目前,全镇行政区域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乾塘陈氏大宗祠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乾塘陈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湛江陈氏大宗祠位于湛江市坡头区乾塘村。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历有修葺。祠为三进四合院布局,总面宽22.30米、三进总深48.25米,大小建筑物19间。占地总面积约1076平方米。祠宇建筑为石、木柱相间抬梁式,硬山顶,风火山墙,地铺长方形明代大砖,脊置鳌鱼、宝珠、火焰瓷雕。前座开三门,正门悬木匾“陈氏大宗祠”,左门石匾“文章衍绪”,西门石匾“忠烈遗风”,左右石狮、抱鼓石各一,檐下灰塑浮雕人物、花卉、动物,形象生动。后厅置花木屏风,刻“富贵宜侯王”五个髹金篆字。祠内石、木柱20根,柱础形式多样,有花篮式、覆莲式、覆盆式、覆鼓式。右厢壁有清代《禁伐加丁树碑》1通。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乾塘村:乾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荔山村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黄氏大宗祠号称垂裕堂,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建于清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1862-1876),是该村明代进士黄錀和清代广西布政使黄槐森的家族宗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占地面积669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石包台,绿釉瓦当滴水,祠前置石狮一对。祠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属典型的晚清岭南建筑。该建筑对研究地方宗族源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1年5月13日作为古建筑群之一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大宗祠于2008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珠海市和斗门区两级政府各拨款200万元,由专业文物维修公司按照清朝原貌对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进行重修。经过多年精心修葺,黄氏大宗祠祠堂群恢复清代风格,成为文物中的精品。

远观重建后的祠堂,庄严雄伟,如虎踞龙盘;近看,巍峨恢宏,如巨峰雄峙。目光所及,皆高墙巨柱,挑檐画壁,庄严肃穆。大殿里的木柱气宇轩昂,镀金的龙凤楠木雕刻手工细致精美;每一道石门顶端的石浮雕,雕刻的飞禽走兽与人物栩栩如生;柱与梁的衔接榫口准确严密,据说难以嵌进一根头发丝,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天衣无缝”。仔细考究,其选料也与众不同:砌墙的浆用檑烂的糯米饭混合石灰,粘力强。砌好的墙经过打磨,光滑如镜,用手抚摸墙壁,有一种酸滑的感觉。地基与墙角选用条块的花岗岩石,坚硬稳固。祠堂的梁柱、檩、椽、以及门、木雕、屏风等,都选用经久耐用、不怕虫蛀的楠木,据考证,三间祠堂没有一両杉木。

祠堂群为三进两院结构,占地面积487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2平方米,规模仅次于珠海香洲的杨氏大宗祠,为珠海第二大。坐北向南,规模宏大,气势不凡。黄氏大宗祠居中,黄氏名贤祠及其附祠(祭祀黄姓历代贤人)居右,月轩黄公祠(黄槐森家祠)居左。

黄氏大宗祠长44.25米,宽14.8米,面积654.9平方米,为三座祠堂中最大的。正堂挂有慈禧太后赠与黄槐森六十岁生日祝寿的樟木牌匾,上有慈禧太后亲手书写的鎏金大“寿”字。祠内有一幅对联,记载了当时黄錀科场成名的故事。上联是: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下联是: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明代时香山属黄梁都)。

黄槐森(1829-1902),字作銮,号植庭,荔山乡人。少时攻读群籍,稍长习研诸子百家,才思敏捷,为文神速。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成进士,即被任(翰林)庶吉士,在翰林院国史馆编清史。后历任山东道御史、云南道事授刑科给事中、顺天文武乡同考监试官、文武会试监试官、考试汉学教习官、直隶大顺广道、四川川北道、云南迤东道、贵州按察使、护理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西垅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西垅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垅刘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西垅刘家组。1986年4月,公布为彭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彭泽迄今发现保存下来的最大面积的清代祠堂。

西垅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建成至今,一直是西垅村刘氏家族的祠堂,建筑面积大,布局结构分间多,它为清代村落、家族和祠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西垅刘氏宗祠总宽16.8米,深26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系三进两天井的砖木结构清代徽式建筑,左右厢房,门厅置0-,走廊后为正堂,大小十余间,且大部分门窗和梁柱装饰雕刻保存较好,石础、石门、石凳等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门前石旗鼓与左侧清代同期民居均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观阁黎氏宗祠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观阁黎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黎氏宗祠,位于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2组,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188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由门牌楼、前厅、正厅(已毁)、左右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

门牌楼为砖石结构,宽33.68米,高约10米,单檐,仿古建石坊,四柱三间,宽6.5米,高7.4米,明间为通道,两次间用青砖封堵;坊柱置有对联两幅,一云“来游珠履觇门第,记忆嫦娥报牲名”,一云“仿鹿洞芳规规趋必由是路,峙狮严耸峻峻及可配于天”,坊额右行“黎氏宗祠”,额上立行“状元第”匾牌;坊上雕人物、动物、花卉图案。

前厅中为戏楼,面阔6.5米,进深5.4米,左右各置配房3间。厢房面阔3间13.28米,进深5间6.14米,高5.4米,穿斗抬梁梁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院内左右各有1口清代古井。

黎氏宗祠门牌楼建筑规模宏大,石雕艺术精湛,线条流畅,人物活泼生动,是不可多得的民间雕刻艺术珍品,对研究民间建筑艺术以及该区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作为坊房结构的民居,仅此唯一。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形成了该祠独特的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价值。

同时,它也是广安市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族属宗祠建筑,为研究市内族属繁衍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1年,黎氏宗祠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正厅左右转角东侧外缘为基线向东外延20米,以门牌楼外缘为基线向西外延20米,南面以左厢房外缘为界,北面以右厢房外缘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厦门李氏宗祠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代、民国及1985年均曾重修。清雍正、乾隆年代,兑山李氏十四及十五世开始迁入台湾台北芦山等地,繁衍成为台湾著名的芦山李氏。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是厦门涉台文物之一。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两进一天井式结构。宗祠内供奉开基祖李仲文及各位祖先的牌位。宗祠是凝聚中国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据《兑山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先祖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南宋理宗时,兑山李氏开基祖李仲文约由同安仙店迁入。兑山李氏人才历来辈出。马来西亚拿督李雅和、抗日志士李友邦、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长李良荣等,均是兑山李氏的后裔。他们的画像,被宗亲们视为家族荣誉挂在宗祠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