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司马懿如果死了(20篇)

浏览

6846

文章

208

篇1:诸葛亮用空城计真的把司马懿吓跑了么?空城计这一细节让司马懿察觉危险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空城计上是诸葛亮司马懿首次见面,之前司马懿也是非常欣赏诸葛亮,没想到两人在有生之年尽然还能交上手。不过司马懿第一次见诸葛亮就被诸葛亮用计谋给吓跑了,难道司马懿心里有这么怕诸葛亮么?还是说诸葛亮的空城计实在太高超,让本身就谨慎的司马懿完全不敢轻举妄动,其实是非常有这种可能性的。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善用奇谋,如果太激进很可能正中下怀。

诸葛亮一琴一扇就吓退司马懿的15万大军,只因城门前安排的一个小细节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三国的历史。

可能很多读者在初中已经或者小学就已经接触过这一块的历史了,高中又深入学习,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三国的历史其中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件的了解都来自于一本书,这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还是匡扶汉室为正统的,所以刘备德才兼备作者大多写刘备军营时也都是正面积极的描写。

提到刘备手下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的精神和诚意所打动,下山帮助刘备打天下。

在三国的战场上,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十六计用的出神入化,其中空城计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空城计是在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后,街亭失守诸葛亮为了派大军去守平阳关而自己直留两千五百多号老落病残的士兵在身边,偏是这是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十五万对两千五百,局面对于诸葛亮来说极其不利。

如果诸葛亮在这里就摔了个跟斗就不会有后续那么精彩的三国了,真正的人才往往都是绝处逢生。

即使面临着这种兵临城下而自己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还是不慌不忙让手下去筹备城墙上自己计谋要用到的物品,一琴一扇一焚香而已,小说第九十五回诸葛亮登上城楼开始施展空城计。

在这之前他还让二十人在街道上打扫传给司马懿一个假象城中真的没人了,所以已经开始清扫了,就是这个城门前的小细节,骗过了司马懿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司马懿是谁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司马懿生平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他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更是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去世前,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后在高平陵政变中杀死曹爽及其党羽,最终夺得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东北平定辽东。同时他还组织屯田、兴修水利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

主要成就: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司马懿怎么死的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司马懿,相信熟悉三国的人都不会陌生,在三国里面,司马懿和诸葛亮几乎就是一奸和一忠的代表,实际上诸葛亮在当时唯一提防的人就是司马懿,那么后来究竟司马懿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

1

公元251年,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司马懿病死前两月,常有噩梦。据《晋书·宣帝本纪》记载:魏嘉平三年六月,司马懿“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都活了73岁,也算是长寿了。

2

后来流传这样故事:诸葛亮死后,司马得到了诸葛亮的兵法,并认真的翻阅,但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有翻书舔手指的习惯,于是在死前在兵书上涂了毒药,于是有了死诸葛都死活司马的民间传说。当然这个传说没有任何根据。

3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曹操和他的儿子都很信任司马懿。

4

曹操去世后,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次子司马昭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真可谓是两朝重臣。

5

司马懿被葬于河阴,谥文贞,后改为文宣。晋武帝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夺取曹家的江山。

特别提示

实际上司马懿的才华和能力完全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只是当时两人各为其主,如果当时两人在一起共事的话,就不会有三国那么多事情。早就一统中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司马懿为什么怕贾诩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怕贾诩的原因是因为贾诩太了解司马懿了,这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所以司马懿才会忌惮贾诩。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后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师,死后配享魏文帝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交手是什么时候?诸葛亮北伐碰到司马懿几次?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诸葛亮北伐并不是一开始就碰上了司马懿,而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曹魏才派出司马懿迎战,因为那一年曹真去世只能由司马懿顶上。司马懿和曹真之间也有些过节,但大敌当前国家为重,曹真最后也是把自己的士兵都托付给了司马懿。所以这样算的话,司马懿和诸葛亮一共也就交过两次手,分别是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双方交手始终也没有一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司马懿还是非常忌惮诸葛亮的,所以采取的策略就是防守为主,而诸葛亮就像遇到一面钢板一样,不管用什么手段都捅不破。

对于诸葛亮来说,司马懿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诸葛亮前三次北伐,曹魏的主帅都是曹真,而曹真和整个蜀汉都算是老对手了。诸葛亮除了第三次北伐成功拿下两郡以外,其余都没什么大的成效。所以当曹魏换了主帅,还是一位战场新人的时候诸葛亮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等到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还是选择同往常一样,出祁山攻上邽。不过这次诸葛亮用上了木流牛马运送粮食,效率提升了不少,而司马懿内心又非常忌惮诸葛亮,所以一时半会也不知如何应对。

因为这次诸葛亮后勤得到了保障,所以进军速度比平时快了几倍,看到提前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蜀军,郭淮等人也是吓了一跳。因为这次还没准备好,所以被诸葛亮给击败了。随后诸葛亮继续前进,在路上和司马懿的军队遇上了。但此时司马懿完全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才是采取了防守的姿态,对于司马懿来说最求稳的方式就是用时间来拖住诸葛亮。随后司马懿选择和诸葛亮进行对峙,想消耗完蜀军的粮草。

这时张郃提出要包抄蜀军队形,但是司马懿并没有采用,而是派出张郃充当先锋正面迎战诸葛亮。结果这一计谋被诸葛亮算到,诸葛亮兵分三路于张郃作战,最后取得大胜。不过诸葛亮此后部队因为粮食问题必须回撤,而司马懿想乘胜追击就让张郃带兵追击,但张郃并不愿执行,怕诸葛亮会有诈,但军令难违最后张郃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最后果然中了蜀军的埋伏,张郃弓箭射中重伤逝世。

所以这样看的话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第一次对决,诸葛亮是获得了完胜的。随后后人解读司马懿是想故意害死张郃,但实际上诸葛亮也没这么做的理由,毕竟自己对阵诸葛亮也不是100%能赢,他非常需要张郃的经验。而且司马懿还差点被诸葛亮烧死在上方谷,如果诸葛亮没有中途以外去世,也许在北伐几次司马懿就完全撑不住了。所以说司马懿能压制诸葛亮有点太过牵强,当时的司马懿还只是一位菜鸟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假诸葛亮吓跑司马懿是真的么?司马懿为什么怕诸葛亮?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其实非常忌惮诸葛亮,升至在内心是非常恐惧诸葛亮的。司马懿从来不出兵和诸葛亮正面交锋,就是担心自己会中诸葛亮的计谋,所以靠拖延战术就是最有把握的方法。诸葛亮死后还靠着假人吓跑了一次司马懿,可见在司马懿心里诸葛亮一直都是一个阴影。毕竟诸葛亮带兵打仗的经验高于司马懿,司马懿的性格又是能避其锋芒就躲得远远的,只能说司马懿站对了阵营。

《三国志 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时间是在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是司马懿。原文如下:

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杨仪等将领整顿军队出发后,有老百姓跑来告诉司马懿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司马懿随即亲自率领大军从后追赶。姜维命令杨仪举起军队的旗帜,擂响战鼓,调头回转,拉出一副将要向司马懿军队发动攻击的架势。司马懿下令退兵,不敢逼近。于是,杨仪率军列队而去,进入山谷后才为诸葛亮发丧。对于司马懿的这次退兵,当地百姓变了一句谚语说:“死了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有人将这句谚语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表示:“我能料到活着的诸葛亮,不能预料死了的诸葛亮啊!”

文中所提到的“死诸葛走生仲达”,意为死了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比喻人虽死,余威犹在。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双方在五丈原一带斗智斗勇,诸葛亮力图与司马懿大军进行决战,而司马懿则坚守不出。经过数月对峙,诸葛亮因病去世。按照诸葛亮临终前的部署,蜀汉大军秘不发丧,悄悄向汉中撤退。

尽管如此,当地的百姓还是得到了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司马懿。司马懿喜出望外,率领大军追赶。而姜维却突然下令蜀汉大军停止撤退,让杨仪等人率部迎击司马懿,假装这是一次引诱司马懿追击并将其消灭的计策。这一招果然骗过了司马懿,他下令全军撤退,蜀汉大军也因此平安返回汉中。

这一事件很快在曹魏西北地区传开,百姓们创出了这句成语讽刺司马懿。对此,司马懿无可奈何,只好出言自我解嘲。虽然他以坚守不出的战术熬死了诸葛亮,取得防御战的胜利,但由于这件事情的出现,令自己颜面尽失,真是丢脸丢到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中是怎么描述司马懿装病的?

全文共 210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司马光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非常出名的,《资治通鉴》也是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说到司马懿想必大家也清楚这个人的,简直就是有意思的很,为了不想帮助曹丕可以压断自己的腿,也还真的是让人觉得是十分的可怕啊,那么同为司马姓氏的人,司马光是怎么在《资治通鉴》中描述司马懿装病这个事情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总共1362年的史实,此书作者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在这部书中总结了许多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以供帝王借鉴。此书著成后,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统治),将此书定名为《资治通鉴》。作为史上第一部帝王教科书,《资治通鉴》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历代文人政客认为除了《史记》,没有任何一部史书能够与《资治通鉴》相比,所以《资治通鉴》和《史记》又被誉为“史学两司马”。

毛主席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同时评价此书:“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如毛主席所说,资治通鉴不仅将战争写的神采飞扬,刻画人物亦是鲜明形象,司马懿装病就是其中一例精彩的典范之作。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已经由当初的连年征战慢慢地消停了下来,虽然蜀国姜维还在秉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发兵攻打魏国,但是蜀军无论从规模上或者声势上都远逊诸葛亮时代。既然外敌已经不足为虑,于是魏国内部就出现了内讧的苗头,曹爽和司马懿的斗法就是其中的高潮阶段。当时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仅仅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朝中大权全部掌握在曹爽手中。本来司马懿和曹爽同为魏明帝曹睿的托孤重臣,但是曹爽却和曹操一样认为司马懿是鹰视狼顾之徒,不能给予大权,必须要牢牢控制。于是,曹爽假借天子名义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升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司马懿没有反抗,听任曹爽摆布。但是曹爽知道司马懿无论是才干或者能力都远胜自己,所以曹爽对司马懿的监视一刻也未放松。于是就有了李胜探病一事。

当然,司马懿装病是为了麻痹曹爽,好从中寻找时机反败为胜。虽然如今科技发达,今人拍摄的老版三国、新版三国以及热播的《军师联盟》都有司马懿装病的环节,但是他们毕竟是现代人,无论如何演绎总是难以还原当时的情景。视频如此,那么文章描写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颇费了一番构思!此文的难点在于两处!首先,司马懿装病是装给李胜看的,而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是要写给读者看的。其次,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是要使李胜确信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但是司马光写司马懿装病是要告诉读者司马懿是在装病。所以,假如司马光没有把司马懿装病写的栩栩如生,不但读者觉得假,而且也看不出司马懿的狡诈,更无法将司马懿装病深深刻画在脑海中。

原文如下: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为了写司马懿装病,司马光先分两大部分写,第一先写司马懿生活不能自理,第二在写司马懿头脑糊涂,已经到了神志不清,如同行尸走肉地步。写司马懿生活不能自理,司马光写了三个细节。第一先写司马懿想口渴欲饮,但是口舌不清,只好指着自己的嘴巴。第二再写司马懿拿衣服,没有拿住,衣服滑落于地。第三又写了司马懿端不动粥碗,只能让奴婢伺候。即使如此,司马懿仍然弄脏了衣服,将粥水沾满了前胸。第二部分写司马懿神志不清一节,司马光先写司马懿听错李胜去的目的地为并州。李胜随后重复为荆州非并州,司马懿表示还是没有弄清。紧接着司马懿又听不清是因为自己“年老意荒”已经为将死之人。有了前面的一层层铺垫,李胜遂信。于是,李胜告诉曹爽说司马懿“神形已离”,死在旦夕!当然,以上司马光写的是李胜眼中的司马懿。同时,司马光又写了读者眼中的司马懿,一位演戏的司马懿!

李胜来辞行,司马懿迎接,文中用“懿令两婢”四个字。其中“令”字刻画出司马懿是在假装。古代会客,由婢女服侍是常事。司马懿却用了“令”字,这说明司马懿已经备好了演员配合自己演一场戏。之后司马懿说自己“年老枕疾”四个字之前,还写了六个字“懿使声气才属”,其中的“使”字说明司马懿是在强迫自己变声假装病态。最后李胜已经解释说自己去的是荆州,但司马懿故意说李胜“君方到并州”。在这句话之前,司马光又写了六个字,“懿乃错乱其词”,一个“乃”字说明司马懿神志极其清楚,他是有意牵着李胜的思维跟随他的节奏走。到此,司马光用这三个字与全文搭配真切地刻画了司马懿的狡诈奸猾,让人心中不觉大骂,“此老儿真乃古今“国盗”之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诸葛亮和司马懿谁的称号更厉害?司马懿为什么叫冢虎?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司马懿这对冤家,似乎各个方面都已经被人拿出来做过比较了。那这次就比比两人的称号,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诸葛亮的称号我们都非常熟悉,叫“卧龙”,而司马懿的称号为“冢虎”,虎啸龙吟两人也是不分伯仲。不过龙应该要比虎厉害一些吧,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却是反过来的呢?没办法,称号这种东西噱头占了大头,毕竟演义也是本小说,蜀国的人又自带光环。但从称号来看,这回合应该是诸葛亮胜了吧。

诸葛亮司马懿谁厉害,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其实却不然,通过《三国演义》,论智慧、论兵法、论谋略,诸葛亮虽然都远胜司马懿一筹,他不仅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让司马懿退兵三十里,即便是身后也能让“死诸葛”吓倒司马懿的十万雄兵,但是最后诸葛亮却没有斗得过司马懿,致使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次都是兵退而回,无果而终。

历史上,人们都喜欢取绰号,绰号在古代有着非常的文化内涵,绰号有自己取的也有别人取的,自己所取,蕴含丰富,他人所命,嬉笑怒骂、诙谐幽默,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一个绰号,而有绰号的历史人物更加的个性化,对这个人物有一定的倾向性和认同度,我们可以看看三国时他们的绰号。

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号称卧龙,恐怕这个绰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卧龙指龙没有在天上飞,龙还在沉睡;凤雏是指没有进化的雏鸟,未成形的凤凰;幼麒姜维,没有长大的幼仔,还在成长的麒麟。卧龙、凤雏、幼麒其实都是有褒义的,指他们三人合在一起,风云际会,将会有飞龙在天才,浴火重生,进化成麒麟,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诸葛亮一生的对手则是司马懿,那么司马懿的绰号叫什么呢?司马懿的绰号叫冢虎,冢指坟墓,亦为荒野的地方,愤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虎没有危害,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老虎可以一招致命,指的是祸害终究能成患。

而司马懿这个绰号与其一生相当吻合,隐忍持重的作风,诡谲机变的谋略,狠辣凌厉的执行力,三者结合,最终达到了出其不意,致命一击的效果,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战乱几十年,最后全部归于晋,也就是最后胜利者司马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座右铭怎么区别那么大?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诸葛亮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是曹操的死对头,刚好司马懿又是曹魏这边的军师,所以诸葛亮也经常的被人拿来和司马懿对比了,所以也分不清楚到底是谁更加的厉害的,最近很多网友也说了,如果我们来看看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座右铭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也还是有非常的大的区别的,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

诸葛亮外号卧龙,司马懿外号冢虎,两人在三国时期可谓是一生之敌,然而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却天壤之别。

其实两人的结局迥异,从他们的人生志向就能看出。看看他们各自的座右铭,就能得知为何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诸葛亮出山后,让颠沛流离的刘备成为三分天下的一代枭雄。在刘备死后,尽心辅佐刘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为了蜀汉的基业耗费了一生的心血。

而司马懿侍奉曹魏四代君主,曹丕曹叡更是把他看做心腹大臣,临死前托孤于他。然而司马懿却最终监守自盗,夺了曹魏的大权。在他的基础上,他的后代众目睽睽之下弑君篡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将这句话视为自己的座右铭,而他也用了自己的一生践行这句话。诸葛亮没有选择强大的曹操,而是选择辅佐当时几无立足之地的刘备,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刘备死后,他竭尽所能辅佐不成材的刘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总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一生回报刘备对他的信任,因积劳成疾,病死于北伐的路上。哀哉,诸葛武侯!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司马懿

司马懿则恰恰与诸葛亮相反,与后世美名相比,他更在意自己和家族的切身利益。这一点,从他选择加入曹操的阵营就已经证明。司马懿第一次被曹操征辟时,此时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胜负未分。因而司马懿装病不出,在家里整整待了两年没有出门,等到曹操击败袁绍后才同意出仕。

此后,司马懿的所有计划,都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他阴养死士,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终于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将曹魏的政权蚕食至尽。

近几年,许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都在为司马懿洗白。厚黑学的兴起,也让许多人觉得司马懿才是最大的赢家。但什么是成功?每个人心中的标准不同,诸葛亮鞠躬尽瘁,留下了千古贤相的美名。司马懿虽夺得天下,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仍然是奸臣、野心家。更别说司马家篡位后,德不配位,仅仅数十年就爆发了五胡乱华,造成中华民族最惨痛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上司马懿的儿子为什么比诸葛亮的儿子优秀?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大家议论最多的便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诸葛亮了。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当时三国时尚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当然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是很厉害的,不过,貌似大家总是喜欢把诸葛亮和司马懿进行比较,不管是什么,就连各自的儿子都要比较一番,最近就有不少的人在说为什么司马懿的儿子比诸葛亮的儿子要优秀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只要谈到三国,总有一个永远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一部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推上了神坛,而近几年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又将司马懿推上了神坛,二者到底谁厉害,恐怕再争论个一千年都没有结果。但是有一件事却是没有多少争议的,那就是他们的后代谁厉害?很显然司马懿的后代要比诸葛亮的后代厉害多了。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可以称得上一代枭雄,能文能武,为晋朝开创了基业。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逊色多了,堪称一代草包,可以说蜀国的灭亡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同样都有一个厉害的父亲,后代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总结起来有两点。

第一点: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仅仅只有8岁,一个8岁的小孩子能学到父亲多少东西呢?显然不能,诸葛亮根本就没来得及对诸葛瞻言传身教就一命呜呼了,所以诸葛亮的才智计谋诸葛瞻根本就没有学到。

反观司马懿,他活了73岁,他去世的时候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好几十岁了,可以说司马懿将他毕生所学都交给了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跟他一样沉稳,老辣,厉害。

第二点:诸葛瞻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而司马师和司马昭则是在风雨里长大的孩子。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顶着巨大的光环,一路走来到处都是花团锦族,阳光明媚,蜀国的朝廷环境一路为他开绿灯。到最后甚至朝廷无论发布什么样好的政令,老百姓都会认为是武侯府想出来的。结果最后诸葛瞻被养废了,绵竹一战,将诸葛瞻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性格暴露无遗,活脱脱的就是一草包,结果身首异处,彻底葬送了蜀国。

反观司马懿一家,从一开始曹操防着他们,后来曹丕,曹睿也千方百计的防着他们,日子过得是兢兢战战,风雨飘摇。正是这种环境锻炼出了司马家超强的忍耐力,以及处事应变的高超技能。后来司马懿终于忍出了头,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大权,司马师和司马昭双剑合璧,最终导致“三国一统江山归司马”的结果。

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司马懿的后代要比诸葛亮的后代厉害得多。其实这个道理放在现在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吃苦的孩子早当家”,如果诸葛瞻一出来就多吃点苦头,多经历一些历练,我想可能又是另一番结果了,只可惜诸葛亮一世威名败在诸葛瞻手里,令人惋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司马懿为何不许子孙为自己扫墓?后来发现这才是老谋深算

全文共 2585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很多人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作为三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可以说不仅是影响了当时的格局,也影响了后世非常深远。而司马懿当时所做出来的很多选择,可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似乎让人很不理解,但是如果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他可真的称得上是老谋深算了。比如,司马懿曾经要求自己的子孙不要为自己扫墓,这个要求可以说是非常的奇怪了,毕竟扫墓都是人之常情,也是后世子孙表达自己一份孝心的时候,为什么司马懿却要说出这样的要求呢?1.司马懿怎么死的

曹芳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重,而常常梦见贾逵、王凌对自己作怪。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当年九月庚申,司马懿被葬于河阴首阳山,谥文贞,追封相国、郡公,司马孚秉承他的遗愿,辞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谥号后改为文宣。但《三国志》和《晋书·文帝纪》均记载谥号为“宣文”,故多以后者为准。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请将各位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魏太祖庙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序。太傅司马懿因位高爵显,列为第一。

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陵,庙号高祖。2.为什么司马懿不让子孙为自己扫墓

如果一定要选三国最老练的人,我们会有不同的答案,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曹操。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谋划,以至于绞尽脑汁头痛而死。但即使他死了,他还是要计算。为了防止子孙后代挖他的坟墓,他下令人们建立可疑的坟墓。前后共有墓葬72座,分布区域也分散在各地。恐怕只有曹操才能想出这样的毒计。

然而,这也说明曹操是自觉的。他知道他做了很多错事。因此,他设置可疑墓穴的方式是从侧面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仔细研究三国之后,不难发现司马懿是个老奸巨猾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笑到最后,所以今天的故事与他有关。

今天我们不讨论他是如何把诸葛亮拖死的,以及他是如何得到曹操世界的。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他立了一个遗嘱,禁止他的子孙参观他的坟墓

司马懿在世时,在河南寿阳山为自己准备了一座陵墓——高原陵园。然而,与普通陵墓不同的是,他所建的陵墓没有密封,也没有陵墓。临死前,他留下了一个奇怪的遗嘱:“没有坟墓,没有树”。司马懿死后,他也穿着便衣,衣服下面没有随葬品,也不允许任何人随葬。

这些迹象表明,司马懿故意隐瞒陵墓位置。但事实上,司马懿虽然奸诈,但他并不是一个大恶人,按照他当时的身份和地位,他不是那么低调,连合葬都不允许?事实上,这并不是唯一的事情。据李贽的记载,连后人都想去他们的墓前拜祭,他们的后人也这么做,他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他们的墓。

不容易怀疑,如果穿便衣,不带随葬品,可以看作是一种低调、经济的表现,那么,禁止子孙后代去陵墓拜祭,是非常违背礼仪的。这就是所谓的“悼念皇帝,增加祭祀和讨论”。后人崇拜祖先是永恒的真理。

什么司马懿这么害怕?他有什么难以诉说的吗?《三国志》的一段话,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姑姐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所以,司马懿的“不立坟树”,是因为当初做事太绝,害怕仇人掘坟鞭尸。

所以这才他“不坟不树”如此低调的下葬,不让后世祭拜的原因。随着晋朝的灭亡,再也无人知晓其确切的位置。3.司马懿的相关争议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军第四次进攻魏国,司马懿驻守长安,司马懿进兵喻麋,对战诸葛亮。至此,史书上对此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宣帝纪》: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资治通鉴》: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后等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

《资治通鉴》此处记载取自裴注引用的《汉晋春秋》,该书以反曹魏、推崇蜀汉为正统记,《晋书》为唐太宗主持官修,观其后记,反有警后世之意,更不可能美化司马懿。

陈寿所著《三国志》诸葛亮、郭淮等人的传里,关于太和五年(231年)的祁山之役,也没提到过诸葛亮曾击破郭淮抢粮成功等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九年(231年)春,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然而考虑到蜀汉国力本身便弱小,灭亡时全国兵力也只不过十万二千,若诸葛亮此次北伐真的遭受了被斩俘万计这样的重大损失,以街亭之失为鉴,某些蜀汉将领亦或诸葛亮本人理应被问责,然而史籍中却没有记载任何将领被问责。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退的实质原因依旧是粮尽退军而并非是因为遭受了何等重大损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九年(231年)春,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且根据《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诸葛亮之所以粮尽退军,这其中还有李严运粮不继的原因在内。《三国志·蜀书·李严传》:九年春,亮军祁山,平(此时李严已改名为李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陈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120]陈寿的《三国志》乃西晋时期编著,亦存在为司马懿隐瞒败绩的可能性,此等春秋笔法,不可尽数。因此此战究竟是司马懿击败蜀军,斩俘万计,还是蜀军曾在卤城击败过司马懿,众说纷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司马懿为什么总能猜透诸葛亮的计谋?两人性格相克么?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没有出来之前,诸葛亮几乎是战无不胜,名声也是达到了最高点。但是自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首次和司马懿正面对决,诸葛亮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好像司马懿总能猜透诸葛亮的想法,而且在上方谷老天还帮了司马懿,难道司马懿的出现就是为了克制诸葛亮么?对于诸葛亮来说司马懿的出现绝对是致命的,几乎是宣判了蜀国的死亡。

蜀后主建兴九年(公元231年)祁山之战后,蜀汉与曹魏边境的西北地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经过连续征战,曹魏综合国力的巨大优势使得诸葛亮对北伐的难度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曹魏军力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

诸葛亮认为,连年北伐的失利除了各种客观因素之外,粮草供应的不足、连年征战将士战斗力下降是制约北伐大军最为关键的原因。因此,祁山之战结束后,诸葛亮调整国策,暂时停止作战,转而采取休士劝农、教兵讲武的策略,在蜀汉国内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粮食收入,恢复因常年战争带来的国库空虚、百姓疲惫的局面。

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蜀汉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诸葛亮命驻扎在汉中的军队在沔阳黄沙东南一带展开屯田,就地解决汉中驻军的粮食供应。

为了增强军力,诸葛亮于蜀后主建兴十年(公元230年)开始在汉中地区加紧对军队的训练和休整工作,又在军队的装备上做了改良。据《太平御览》记载,诸葛亮命巧匠蒲元在斜谷精心造刀三千口。经过测试,蒲元研制的刀能劈开装满铁柱的竹筒,比蜀汉大军一直使用的同类兵器杀伤力大为增强。经装备军队后,反响强烈,被将士们赞誉为“神刀”。

经过多年征战,诸葛亮深感粮食供应是导致北伐大军无功而返的最大瓶颈。因此,诸葛亮于蜀后主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冬下令,将未来作战所需军粮运输至斜谷口一带,并在该地修建了大型的粮食储存基地。针对汉中及西北地区地形复杂,粮食运输困难的顽疾,诸葛亮又精心研制出“流马”,与“木牛”一起作为军队粮食运输的工具。

诸葛亮在西北地区多年的征战,使得曹魏不敢掉以轻心。祁山之战时,司马懿正式取代了因病去世的大将军曹真,成为曹魏在西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就在祁山之战结束后不久,曹魏西北地区将领们就开始对诸葛亮下一次的进犯时间进行了一番讨论。

大将军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认为诸葛亮将在蜀后主建兴十年(公元232年)西北地区小麦成熟之际来犯,而司马懿却独具慧眼,预判出了诸葛亮的出兵时间。司马懿认为:以前诸葛亮兵出祁山,首先进攻的是陈仓,结束惨败而回。他定会吸取教训,不会以攻城作为目标,寄希望于野战。因此选择的作战地区不会在陇西地区,一定是在陇东。以往诸葛亮退兵的最大原因是粮食供应不足。未来他想再度来犯,事先就必须准备充足的粮食。

司马懿推测,没有三年时间,诸葛亮是不会发动下一次战争的。于是,司马懿上奏魏明帝曹睿,将冀州地区的农夫迁到上邽从事农田开垦,在关中地区修建了大量水渠灌溉农田,在京兆、天水郡、南安郡等地兴建冶铁业,进一步增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准备于诸葛亮进行长期较量。

客观地来说,这场仗尚未开打,司马懿就已经在粮草贮备、敌情判断上做了充足的准备。由于两国国力的巨大悬殊,再加上司马懿的准确判断,这场仗的胜负已经变得毫无悬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国中活得最长的人是司马懿么?三国里最长寿的人是谁?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因为医疗并不发达,所以人均寿命都不是很高,如果碰到战乱时期可能就更低了。据说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寿命都只在25、6岁,也是相当的低了。不过三国里也有很多活到60岁以上的人,可能我们最熟知的就是司马懿了,而且诸葛亮也是活到了50多岁,当然这些有地位的人肯定是比普通人条件更好,所以活的也就长些。那在三国里究竟谁是最长寿的人呢?

三国历史上三个国家灭亡的顺序如下:

1、公元263年,魏将钟会、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2、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晋朝建立,曹奂被废为陈留王,魏国灭亡。

3、公元280年,西晋军队攻灭东吴,孙皓投降,被赐号归命侯,吴国灭亡。

我觉得吧,这三个国家寿命的长短 ,会不会也和掌门人寿命长短有关系。

蜀国只出了诸葛亮一个比较牛的掌权者,而诸葛亮只活了53岁,所以蜀国最先灭亡。

曹魏这边,虽然也不长寿,可是曹操曹丕曹睿连续三代明君,成就了第二名。

吴国孙权活了71岁,至少在他活着这段时间,不需要为继承人问题操心,再加上能臣辈出,所以能够撑到最后。

而司马懿活了73岁,70岁的时候,依然头脑清醒,老当益壮,所以司马家最后结束了三国时代。

那么在平均寿命只有34岁的三国时代,73岁的司马懿算长寿冠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家熟悉的黄忠赵云就比他长寿。

七十五岁以上的,有周泰75岁、华歆75岁、王朗76岁,贾诩77岁、严颜78岁、韩当78岁。

超过80的有钟繇80岁,程昱80岁,张昭81岁,杨彪(杨修之父,东汉三公)84岁。

这些都还不算,三国各自的长寿冠军分别是以下三位。

3、吴国丁奉

就是“雪中奋短刀”的那个老将丁奉,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大致能够推算出,吴国丁奉出生于公元186年,并于公元271年去世,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算出丁奉应该是活了八十五岁。

2、蜀国廖化

就是那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廖化,史书上查不到廖化的出生年,但是黄巾起义最后被剿灭是公元192年,就算那一年,廖化刚刚参加起义,应该也至少有16岁。所以他最迟是公元176年生的,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64年,是刘禅投降之后,他跟随前往洛阳的途中去世的。也就是说活了88岁,这让很多史学家怀疑,是不是有同名同姓的两个廖化?

1、魏国司马孚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哥哥司马懿并列当时的“四聪八达”之一,爱好玄学。史载他出生于公元180年,司马家也是东汉末的世家大族。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而司马孚不仅前往拜辞,更是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难过地表示:“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魏国之臣。”

当然司马孚不但辈分高,而且年纪大,司马炎也得叫他一声爷爷,在司马炎称帝后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并且十分尊宠。不过,司马孚却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公元272年,93岁的司马孚才寿终正寝。

如果史书记载无误的话,94岁放在今天,也可以算是百里挑一的寿星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上司马懿一家究竟有多狠毒?

全文共 1576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狠毒之人,而且十分隐忍,大半辈子不出手,但是一出手就把曹魏夺到自己手中。不过,司马家并不是只有司马懿一个人是这样,他的儿子也是如此,连发妻都能狠心杀掉。但这还算能说是遗传,然而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同样也是一个狠角色。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司马一家到底狠到了什么程度呢?

1.司马懿

司马懿堪称三国时期一位非常了不得的人物。此人一生善于谋算,虽然他带兵打仗经常失败,但他在整体大战略上几乎可以说是常胜将军。司马懿的战略水平,要一分为二去看待,一是对待魏国的前途,他做出的谋划和良策,另一方面则是他对于司马家族发展的谋划。

司马懿绝非善类,实际上,没有阴狠的内心,世间许多事都是无法去筹划的,尤其是治国用兵以及搞政治斗争。不要被吴秀波大叔扮演的司马懿形象迷惑了,历史上的司马懿心狠手辣,这可以从他对待自己妻子张春华以及夺取魏国大权的手段上看出。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张春华也不是什么好鸟,早年司马懿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召,称病在家,假装有风痹病,也就是暂时瘫倒在床上,待时机合适,他自然就会病愈复出。有一天他派佣人把家中藏书晒了出去,大雨不期而至,他情急之下,跳起身去抢救书籍,却被家中一名婢女看到。

这位可怜的没有留下名姓的婢女以为司马老爷病愈了,赶紧去报告张春华。张春华怕此时泄露会引来祸端,亲手诛杀赐名婢女,然后自己做起了婢女的活计,伺候司马懿。

2.张春华

张春华狠不狠?狠!司马懿知道后什么反应?他对张春华佩服有加,佩服她什么?既有见识,又能当机立断痛下杀手。司马懿都未必能够如此干脆的处理这件事。

张春华到了暮年,终于迎来恶报,司马懿宠幸柏夫人,疏远了张春华,有一次司马懿病重,张春华前去探望,谁知司马懿根本不愿见她,说道:“老太婆面目可憎,怎么还劳驾您前来啊?”心狠的人,随着岁月累积,也会体现到面相上。

张春华受此侮辱,愤然绝食,她的几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心疼母亲,也跟着绝食,司马懿知道后“大惊”,赶紧来向张春华道歉。事后司马懿声称:“老太婆死了倒没什么可惜的,我担心的是我那群好儿子啊”。

可笑的是,张春华之死也被司马懿利用了一下,张春华死后,司马懿假装悲痛欲绝,称病在家,不再参与朝政,麻痹了曹氏,直到两年后突然发力夺取政治大权。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正始之变时,已经七十岁了,他为司马家族日后篡权铺平了道路,他的政治死对头曹爽,在正始之变中被族灭。两年后的王凌之乱,司马懿又把王凌,令狐愚三族族灭,赐死57岁的曹彪。

3.司马师

接替司马懿掌舵司马家族的,是司马师。

司马师延续了司马懿的对待政敌一概使用严酷手段的做法。公元254年,曹芳打算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家族,事情遭到泄露,司马师杀掉了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

公元255年,镇东将军母丘倹和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反抗司马家族,司马师亲自率兵平定了这次叛乱,母丘倹被乱箭射死,文钦逃亡吴国,母丘氏和文氏一族留在魏国的,一律被司马师屠杀殆尽。

如果说司马师对待政敌这么残酷,勉强还说得过去,那么,司马师对待自己的原配夫人夏侯徽,可就真是狼心狗肺了。

夏侯徽出身高贵,是曹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嫁给司马师以后,给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夏侯徽是一位才女,经常帮助司马师出谋划策。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夏侯徽早已知道司马师有谋逆之心,而司马师又对夏侯徽颇为猜忌,终于,司马师派人把夏侯徽毒杀,原配妻子就落得个如此凄凉结局,夏侯徽终年才24岁!

可以说,吕思勉先生对司马家族的评价是相当到位的:“魏武帝曹操亡殁后,忠君爱民之心地,光明磊落之行为,全都看不见了,只剩下自私自利之心地,狡诈刻毒之行为。”

司马炎正式篡权登基,建立西晋,陆续发生八王之乱等惨祸,内忧外患不断,西晋仅仅存在了五十一年就亡国了,可以说司马家族的整体低劣的人格素质,起到了内因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司马懿的墓在哪里 司马懿为什么不让子孙扫墓

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司马懿,他的计谋可是非常的高深莫测。但是唯有一点,确实是让小编很是费解啊,那就是司马懿在临死的时候竟然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为其扫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司马懿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司马懿的墓在哪里

司马懿的确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因为他生前早已经算到自己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于是早已经在生前就布置好一切应对措施,以至于埋葬他的墓地至今也无人敢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司马懿为人小心谨慎,并且注重名节对于他的死因有很多传说。有人说司马仲达是被孔明在五丈原被司马仲达活活气死的。也有人说孔明知道自己要死,就在死之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书。因为他知道司马懿有翻书的时候习惯用手沾嘴里的唾液的习惯,固下毒杀害。其实司马懿是病死的,虽然中途有无数人想要杀司马懿,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就大权在握了,没有人可以左右他或者威胁他的生死,所以他是病死的。

话又说回来,司马懿死后到底埋在了哪里?史书记载司马懿死后被儿子追封宣王,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时又追封他为宣帝,他的高原陵就在今河南洛阳北邙首阳山一带,具体位置不详。不过曹操墓现在安阳都找到了,包括司马懿墓在内的西晋皇陵为啥还没有线索呢?

据记载,其实司马懿在生前就已经找好了自己的墓地——首阳山上,他早就在担心自己死后陵墓会遭到偷盗,于是他便低调地计划好了这一切后事,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方法的确也是高明,以至于至今也没几个人晓得他到底被埋葬在哪里。在他临终前就已经嘱托好自己的儿子,告诉他们在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墓地上封土,也不要给自己起坟头、立石碑,最关键的就是嘱咐自己的子孙在自己死后千万不要去祭拜,以至于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真正找到他的墓地所在。

2、司马懿为什么不让子孙扫墓

司马懿的隐忍逃过了曹操、曹丕和曹叡的眼睛,曹魏的帝位轮到了年仅8岁的曹芳身上,而司马懿尽管备受猜忌,但不可轻视的才能让他与曹爽一同成为了辅佐新帝的一把手。司马懿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虽然他没有称帝,但他也是三国的实际掌权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时天下还没有统一。

曹爽联合朝廷中支持自己的大臣,夺得司马懿手中掌握的兵权,更是将其排斥于权力的外围,让他看得到却摸不着,在做完一系列的前期布置后,曹爽开始密谋如何杀掉司马懿以绝后患。可是万万想不到,司马懿早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最终的曹爽失败。曹爽竟然相信了司马懿的话,选择了投降,这样的头脑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司马懿装病其实反倒令曹爽紧张了起来,一个肚子里满是各种计策的将军,在被自己针对后竟然称病藏在府中,莫不是在想些什么计策反击。后来的曹爽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公元249年,曹爽带领新帝前去祭奠先祖的路上,向曹爽发动了攻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兵马,曹爽吓得当场投降。为了以绝后患司马懿对曹爽的三族痛下狠手,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他都没有放过一律赶尽杀绝。

司马懿清除了曹爽的余党之后,命不久矣。在去世之前,司马懿嘱托后代“不坟不树,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晋宣帝遗诏,子弟群官皆不得谒陵。于是景文遵旨。”这样的遗嘱让人捉摸不透。这遗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仅不让后人跟自己合葬,连后人给自己扫墓他都不允许。自古国家大事,就是征伐和祭祖。司马懿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遗嘱呢?

司马懿留下这样的遗嘱,也是老谋深算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和陵墓不受叨扰才下了如此决定。果然,从他去世至今,就连曹操的陵墓都已被发现,可是司马懿的陵墓却始终未能找到。不得不说,司马懿也害怕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被报复到后代子孙身上,所以也才不敢大张旗鼓地为自己修建陵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司马懿的儿子那么优秀,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平庸?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司马懿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司马懿是古代比较出名的一位人物了,当然了,司马懿的儿子也是非常的优秀的,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司马懿的优良传统,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把司马懿的儿子和诸葛亮的儿子做了对比,为什么诸葛亮的儿子却这么平庸呢?具体的小编也是看了一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司马懿的儿子那么厉害,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最顶尖的谋士,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差距那么大呢? 只要谈到三国,总有一个永远避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厉害?一部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推上了神坛,而近几年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又将司马懿推上了神坛,二者到底谁厉害,恐怕再争论个一千年都没有结果。但是有一件事却是没有多少争议的,那就是他们的后代谁厉害?很显然司马懿的后代要比诸葛亮的后代厉害多了。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可以称得上一代枭雄,能文能武,为晋朝开创了基业。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逊色多了,堪称一代草包,可以说蜀国的灭亡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同样都有一个厉害的父亲,后代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总结起来有两点。

第一点: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仅仅只有8岁,一个8岁的小孩子能学到父亲多少东西呢?显然不能,诸葛亮根本就没来得及对诸葛瞻言传身教就一命呜呼了,所以诸葛亮的才智计谋诸葛瞻根本就没有学到。

反观司马懿,他活了73岁,他去世的时候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好几十岁了,可以说司马懿将他毕生所学都交给了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跟他一样沉稳,老辣,厉害。

第二点:诸葛瞻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而司马师和司马昭则是在风雨里长大的孩子。

诸葛亮死后,诸葛瞻顶着巨大的光环,一路走来到处都是花团锦族,阳光明媚,蜀国的朝廷环境一路为他开绿灯。到最后甚至朝廷无论发布什么样好的政令,老百姓都会认为是武侯府想出来的。结果最后诸葛瞻被养废了,绵竹一战,将诸葛瞻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性格暴露无遗,活脱脱的就是一草包,结果身首异处,彻底葬送了蜀国。

反观司马懿一家,从一开始曹操防着他们,后来曹丕,曹睿也千方百计的防着他们,日子过得是兢兢战战,风雨飘摇。正是这种环境锻炼出了司马家超强的忍耐力,以及处事应变的高超技能。后来司马懿终于忍出了头,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大权,司马师和司马昭双剑合璧,最终导致“三国一统江山归司马”的结果。

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司马懿的后代要比诸葛亮的后代厉害得多。其实这个道理放在现在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吃苦的孩子早当家”,如果诸葛瞻一出来就多吃点苦头,多经历一些历练,我想可能又是另一番结果了,只可惜诸葛亮一世威名败在诸葛瞻手里,令人惋惜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先死的?两人分别活了多少岁?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以为诸葛亮司马懿之间的对决会靠两人的智谋决出胜负,谁知道最后却是拼谁活的时间更长。诸葛亮活到53岁,司马懿活到72岁,这样一比较的话司马懿比诸葛亮差不多多活了20年,估计这真的没办法了。司马懿因为心里也十分忌惮诸葛亮,所以最后只能采用这个保守的办法把诸葛亮熬死,还好也算是赌赢了。只是曹操身边还有一位谋士更是英年早逝,不然也没司马懿什么事了。

古有云:“乱世出英雄”,这话真的是一点都不假。大家想想是不是越和平的朝代知名的英雄就越少,而越是混乱的年代英雄都是成堆成堆的出现,这只能说明一个道理:时势造英雄!怪不得现在的士兵虽然不喜欢世界大战,但是对于局部战争却是很热衷,因为只有在战场上不断的获胜立功才能从一个小兵爬到将军的位置。而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熟知的乱世莫过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了,那时真的可以说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的年代,而其中除了大将军还出现了许多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级人物!

最出名的莫过于诸葛孔明先生了,史书上的评价为“多智近乎妖”!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句很高的评价,这个妖字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赞叹诸葛亮的智慧已经不是属于人的范畴了,而妖是和神仙算是一类的物种,这等于说诸葛亮的智慧已经达到了仙人的境地!

而大家也知道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之后也是积极的为刘备出谋划策,不管是夺荆州还是赤壁之战还是前期的北伐获得大胜都不得不说诸葛亮确实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军师级人物!

司马懿虽然也是很厉害的军师级人物,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是一个大阴谋家!这个人真的不去学佛算是浪费人才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是在忍中度过,即使当初诸葛亮为了激怒他送给他女人穿的衣服都被他生生的忍了下来,只能说虽然他是个大军事家,但是如果论到“装孙子”,司马懿排第二谁敢说自己是第一?

但是他的本事我们不得不承认是真的很强大,他真的是很擅长于玩弄权术,不管是曹操诸葛亮都是跟他经常博弈,但是他总是喜欢示敌以弱并且取得最后的胜利,三国最大的赢家就是司马家了!

鬼才郭嘉这个人的才能其实真的很大,但是由于此人的行事风格太过于狠辣,跟当时盛行的儒家思想相背离,所以虽然每次都有别出心裁的计谋但总是不会被采用!郭嘉在三国中最出彩的一次恐怕就是当时曹操准备直接去伐董卓残余部队的时候,他直接对曹操说:“董卓虽死,但是他的儿子们和部下都尚未伤筋动骨,如果此时进行讨伐只会让他们联合起来抵抗。何不等到他们为了继承位置一事打的两败俱伤之后再进行讨伐,这样岂不是直接坐收渔翁之利!”而事实上曹操最后就是轻松的成功统一了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传人谁更厉害?为什么姜维也敌不过邓艾?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生前被司马懿给熬死,之后两人的传人又在北伐的路上继续斗智斗勇。马稷死后,姜维成了诸葛亮的传人,而曹魏那边邓艾是被司马懿一手给提拔起来的,也是司马懿最喜欢的一位学生。其实邓艾之前都是处理一些民生问题,屯田制就是邓艾最先提出的,不过邓艾的天分很高,后来经过学习和司马懿的栽培军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长进。所以司马懿就让邓艾领兵对抗姜维。姜维北伐的战绩总体看来比诸葛亮更好,但每次碰到邓艾好像就失去了主导权,被牵着鼻子走了。

诸葛亮当年北伐是把忠义放到了国家大义前面,司马懿则是奉命迎接诸葛亮,而且司马懿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前途和性命,而不是挡不挡得住诸葛亮的攻势。毕竟魏军比蜀军多出好几倍,只要司马懿坚持防守,诸葛亮也是一点办法没有。最后司马懿还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回去以后没几年曹睿也重病,所以自己的地位也不在受到威胁。这对于司马懿和诸葛亮来说都是不错的结果,但曹魏和蜀汉的命运却注定斗争下去。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大旗,而且是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坚决实行北伐。其实姜维之前本来就是曹魏的人,后来归降诸葛亮,但姜维不知道为什么却一直对蜀汉忠心。哪怕最后蜀汉被灭,也愿意同钟会一起复国,不知道是不是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彻底感动了。但是姜维北伐碰到了和诸葛亮一样的问题,就是只要没邓艾姜维基本上都能取胜,只要碰到魏军的统领是邓艾那结果就彻底倒过来的,难道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诅咒还延续到了他们传人的手上吗?

邓艾的处境则是放松不少,毕竟自己这边对外压力不大。压力全都来自于内部,宗亲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当时曹魏全面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所以士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加上曹休、曹真相继去世,曹家宗亲被严重打压,权势也不如往日。但曹睿并没有维护自己的宗亲,因为曹睿想要的结果是独揽大权,所以经常会把自己身边的托孤大臣派出去,司马懿当年出征真正目的就是如此。也能也是因为曹睿跟曹丕的关于不好,所以对自家的亲戚感情不深,为后来司马懿篡权成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最后邓艾不仅多次击退姜维的攻势,最后还是灭蜀的指挥官。感觉邓艾的军事才能还在司马懿之上,可惜钟会心术不正,想要背叛曹魏在蜀汉自立门户,所以跟姜维一起把邓艾给害死了。曹魏也就此失去了一位治国能臣,如果邓艾还在说不定司马懿晚安也不用靠装病来夺权了。不知道是不是天命所谓,不管是诸葛亮还是他传人,都不敌司马懿和邓艾,这种结果可能早已被注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司马懿最怕的人是谁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司马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其实司马懿这个人也不是一句两句能搞定的,司马懿其实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但是在厉害的人也有怕的人,那么这个司马懿最怕的人又是谁呢?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到底是谁会让司马懿也怕,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司马懿一生之中有比较怕四个人,第一个就是曹操;第二个是曹丕;第三个是诸葛亮;第四个是张春华。

曹操就不用说了,所有人的恶心,对手队友甚至是亲人都非常害怕这个曹操,当然作为极其有才华的臣子司马懿也是非常害怕这个曹操的,因为曹操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厉害,一直想除掉司马懿,好在司马懿处处装孙子,最后都逃过一劫。

曹丕其实和司马懿的关系是很好的,曹丕很多事情都是要问这个司马懿的,就是这样的君臣关系,司马懿也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做错一件事情然后自己性命不保,其实曹丕也是知道的,他现在是能震慑住司马懿的,但是他死后怎么办呢?所以曹丕也是时时刻刻提防这个司马懿的,司马懿也知道曹丕的想法,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怕出错,断了性命。

诸葛亮其实对司马懿来说,是亦师亦友的,也是惺惺惜惺惺的对手了,诸葛亮其实很多时候都差点要了,司马懿的性命了,但是司马懿运气要好那么一点。司马懿其实很忌惮诸葛亮的,空城计,假雕像都把司马懿吓得逃跑了,所以司马懿在明面上是肯定怕这个诸葛亮的。

至于司马懿为什么怕张春华其实就是这个男人对于自己老婆的大爱了,也就那么回事了,越怕老婆就是越爱老婆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司马懿真的怕老婆么?司马懿什么怕张春华?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原本大家看完三国后,对于司马懿的印象就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但是《军师联盟》播出后可能我们对于司马懿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不过影视剧里的东西也都不全是真的。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司马懿的家事,难道司马懿真的是个妻管严么?在《军师联盟》当中,司马懿不仅在朝中各种忍让,回到家中也是处处顺着自己的老婆张春华。曹丕把柏夫人赐给司马懿后,司马懿怕张春华不高兴还答应不会跟柏夫人同房。不过古人像司马懿这种地位的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么?为什么司马懿会这么怕老婆呢?

司马懿一共有过四个老婆,但只有张春华是有详细记载的,其她的三位包括柏夫人都没在史书当中详细记载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说明司马懿和张春华之间的感情的确是很好,而且司马懿早期也只是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宁愿自断双腿也不想为曹操做事。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司马懿早年的确非常疼爱张春华,而且张春华还为司马懿生了四个宝贝孩子,其中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是司马家后期非常关键的人物。

电视剧中司马懿可以说是对张春华百依百顺,感觉张春华才是司马家的一家之主。但是正史中的司马懿也是这样么?只能说大家别被电视剧给骗了,司马懿有了柏夫人以后就对张春华没那么好了。有一次司马懿生病了,张春华前来看望司马懿,结果司马懿见到张春华后被吓了一跳,就说“你这丑东西吓到我了,我不需要你来看望”。结果张春华也是被气到绝食,而且他的孩子们也跟着一起绝食,司马懿看到这番场景也是连忙向张春华道歉。结果转头就跟柏夫人说“其实我是怕孩子们饿着了,才会跟她道歉的。”所以司马懿也并不是什么圣人,照样还是喜新厌旧嫌弃张春华太老了。

不过老年后的司马懿的确变的非常残忍,诛杀了很多人甚至自己的管家都说他已经杀戮成性,有点曹操当年的风范。但是司马懿还嘴硬,认为自己不能和曹操相比,这点在电视剧当中也有体现,但是并不完整。整体来说《军师联盟》多多少少是有些美化司马懿的,但是司马懿的整个心里路程是差不太多的。毕竟早年的司马懿的确还没这份野心,是一步步慢慢把内心的老虎给唤醒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