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悬浮在空中(汇集20篇)

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浏览

2377

文章

1000

为了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想用二氧化硫气体遮蔽太阳光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们已经制定了一个极端的计划来冷却地球,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实质上是阳光变暗。专家们正在考虑将含硫酸的烟雾送入高层大气,从而将部分太阳屏障反射回太空。科学家表示,这种方法可能会冷却地球,并有助于消除气候变化的影响。该计划还将有助于减少珊瑚漂白和超级风暴。

英国贝德福德郡大学的詹姆斯·克拉布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该计划有助于冷却地球。他声称:“珊瑚是海洋中的雨林。如果你失去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将是复杂而深远的。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通过向大气中注入二氧化硫气体,到2069年,海洋表面温度将显著下降。”

克拉布先生和他的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通过向高层大气注入含硫酸的烟雾,海平面温度将减缓上升速度,从而消除珊瑚漂白现象。含有硫酸的烟雾也会使风暴变得规则和小。然而,该计划也可能影响全球气候模式,给一些以此为生的人带来困难。

牛津大学科学、创新和社会研究所的罗布·贝拉米说:“对太阳辐射管理项目最大的担忧不是它的影响,而是它的副作用。它可能会破坏区域气候模式和季风。”此外,一旦地球工程停止,温度将迅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贝拉米先生说:“如果项目停止,全球气温将恢复到地球工程项目之前的状态。这最终可能会带来比全球变暖更多的问题。我们不知道海洋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但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极端的,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剧烈太阳风暴正“奔袭”地球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科罗拉多太空天气预测中心的一名官员汤姆·伯杰说,这么“严重”的太阳风暴已经好几年没见了。他还说,太阳风暴经常发生在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期,一般不会直接伤害人类,但这一次由于它们特殊的位置和巨大的能量,它们会对一些地球活动造成干扰。

根据这份报告,科学家们还不知道风暴何时到达地球,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地球的这些区域。太阳耀斑最早可能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11日到达地球,也可能在几天后。

伯杰还说,太阳风暴的第一波可以在几分钟内到达地球,并影响了无线通信活动,但科学家需要更多的卫星数据来了解具体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Google地图新功能:让你一秒内看完地球 32 年的变化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32年来,这是你能在谷歌地图时间线上看到的最长时间跨度的变化

三年前,谷歌首次推出了这项功能。那时,用户可以使用这个时间线功能来查看从1984年到2012年地球不同区域的变化。今天,2012年后的四年被添加到这张地图上,以显示地球的变化。

因为在过去的32年里变化最大的国家可能是中国,所以我只是找了几个国内城市试了试。非常有趣。

过去32年上海卫星地图上的变化表明,上海的发展仍然非常一致。

过去32年成都卫星地图上的变化,城市的径向发展

过去32年,大连的卫星地图发生了变化。你见过人工开垦的过程吗?

这些地图上的图像是利用哨兵2号和大地卫星8号卫星返回的高清晰度图像结合新的图像处理技术生成的。

大地卫星8号于2013年发射进入轨道。这是一颗配备了美国地质勘探局/美国航天局陆地卫星项目最新传感器的卫星,其性能优于以前的版本。它捕捉的照片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颜色也更真实。与陆地卫星7号相比,它拍摄的照片是后者的两倍。

当地球多云时,卫星图像拍摄的照片不清晰。为了使时间线中的图片看起来更好,谷歌使用其卫星图像处理平台——谷歌地图引擎,从500万张卫星图像中筛选出像素点高达3万亿的照片,并从这些照片中选择质量最高的照片,每年形成33张世界地图图片。

这些图像然后被编码成运动图像块。这项技术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REATE实验室,用于创建和查看可缩放的空间和时间图像。

你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查看这张有32年历史的全球地图。你也可以在他们的合作媒体时代网站上查看,点击地图右下角的“探索世界”,它可以直接跳到要查看的区域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地球是圆的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并不是圆的,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从形成之初直至现在,主要是由液态岩石构成的,在引力极小的太空,液态物质将自动形成球形。另外,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加上自身的引力,只有收缩成球形才能达到内部的引力平衡。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于经圈,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球体。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大约已有46亿年的年龄。地球与太阳相隔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在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地球也会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的运动。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难道月球是外星人安放在地球旁的飞船?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在月亮上,既没有“秋兔补春,嫦娥独居”的寂寞,也没有月亮女神不小心射伤爱人的哭泣。相反,月球表面被天体撞击形成的深深凹陷所覆盖,大气层非常稀薄,甚至声音也无法传播。2013年,随着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月球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嫦娥三号

月球探索的悠久历史

事实上,早在1959年1月2日,苏联就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飞越月球表面,成功地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重要数据。结果,人类正式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1969年7月16日,搭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著名“土星5号”火箭也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发射升空。美国的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

阿波罗11号

当然,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一颗名为天妃的探测卫星,它环绕地球运行。这颗卫星主要用于测试和验证未来月球和行星探索所需的技术。与此同时,“天妃”号成功获得了一系列相关数据,如微流星体粒子的质量和速度。

飞行

然后,在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发射。它的目标是撞击月球表面,让它撞击大量尘埃,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月球的起源。2007年10月24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开始探月的国家。这颗重达2350公斤的探测卫星是继两颗炸弹和一颗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中国宇航员树立的第三个里程碑。同时,它也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的正式启动。

smart 1

月球是如何起源的?

几十年来,人们从未停止探索月球。因此,月亮是如何形成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了月球的内部结构之后,我们可能会知道它的起源和演化。然而,目前人们只能通过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样本、宇航员在月球上建立的月球自动地震站的记录以及探测器撞击月球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构造的特点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圈层构造特点

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意义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环保不仅嘴上说,也要想尽办法去落到实处,世界地球日是现代人类环保运动的起始点,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宣传标语

1、让河水更清澈,让家园更美好。

2、郁郁葱葱,创新州。

3、地球我家,环保靠大家。

4、绿色在心,行动在手。

5、保护环境,少说多做。

6、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7、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8、我们跟小树一起成长!

9、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10、绿色,永恒美;校园,永远家!

11、爱护我们共同家园——地球。

12、青青芳草,踏之何忍!

13、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14、我很怕羞,请别碰我!

15、我是一朵花,请爱我,别采我。

16、保护自然界,关爱家园。

17、绿色——永恒美;学校——永远家。

18、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19、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20、除了相片,什么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不要留下。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哪个国家

美国。世界地球日是由1969年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并选定的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世界地球日,人们能做些什么

绿色出行,首选自行车

自行车无疑是当下最流行,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了,如果你准备出行且路程不远的话,就请不要乘坐私家车和公共汽车了,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不仅环保,还可以锻炼身体。如果路程很远的话,则乘坐公共汽车,人人一起努力,则能够帮助减少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的污染环境问题。

限制塑料制品和纸质制品的使用

检查一下家中的餐具,购物袋等生活用品是不是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的,塑料材质不易分解,纸质产品则是一次性的,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

购买和更换节能电器

曾有数据显示,在同一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20%。而这仅仅是电灯泡,如果人们能将家中的高耗能电器换成节能电器,不仅可以节约电费的开支,还减少了电力的浪费。

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意义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2008年,中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一样,即“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加强全社会对地学的认识和有效利用,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世界地球日的时间

世界地球日的时间是每年的4月22日。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构造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神”、“众神之母”的意思。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67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部分:最外层是地壳(由岩石组成),中间是地幔(由岩浆组成),里面是地核(由岩浆组成)。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的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总结: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的质量有多大?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在搞清楚“质量”的概念以后,有关地球质量的研究就自然而然地摆到了科学家们的面前。人们意识到地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根本不可能用任何方法得到一个能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力,而且,人们也绝对无法称出地球的重力质量。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不去直接称地球的重量。如果我们在距地心一定远的地方测出某个常见物体所受的重力,就可以将其与该物体在地球表面距地心这样大的距离内所受到的重力引力相比较,在该物体质量已知的条件下,就可求出地球的质量。

尽管如此,我们仍有一个麻烦,即地球引力其实非常小,以至于只有在它作用于巨大的物体时才显露出来。我们认为,与其他有巨大破坏力的作用力一样,地球引力是十分强大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将它与硕大的地球联系起来了。而当它仍用于诸如一个铁块这样的物体时,它产生的重力引力是那么小,以至于人们几乎无法测到它。

英国科学家亨瑞·卡文迪许于 1798 年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他将一条细线系于一个轻质木棒的中端,并在木棒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小铅球,从而制成了一个简单的装置,木棒可绕悬线自由扭动。这样,只需轻轻一碰,木棒两端的小球就可改变装置的运动状态。利用这一方法,卡文迪许测出了不同作用力产生的“扭矩”。

而后,卡文迪许将两个较大的金属球分别装于这两个小球的附近,这两个金属球与两个小球之间的引力使悬线发生轻微的扭动。根据扭臂的长度,卡文迪许计算出了两对球体之间的相互的吸引力,进而他根据两对球体的中心距和各球的质量,以及位于地表的相同球体所受的重力(该重力大于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两对球体间吸力的差值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

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 6×1024 千克。这一数据直至今天仍一直被科学界所认可。因而,卡文迪许的研究可以说是在该领域的首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极光为什么只会出现在地球的两极_极光只出现在地球两极的原因

全文共 2191 字

+ 加入清单

极光是指常出现两极地区高层大气中的发光现象,人们都好奇为什么极光只出现在地球的两极。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极光只出现在地球两极的原因的内容介绍,欢迎阅读!

极光之美

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如果我们乘着宇宙飞船,越过地球的南北极上空,从遥远的太空向地球望去,会见到围绕地球磁极存在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这个环就叫做极光卵。由于它们向太阳的一边有点被压扁,而背太阳的一边却稍稍被拉伸,因而呈现出卵一样的形状。极光卵处在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明时暗,时而向赤道方向伸展,时而又向极点方向收缩。处在午夜部分的光环显得最宽最明亮。长期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在极光卵所包围的内部区域,通常叫做极盖区,在该区域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低的极光区来得少。在中低纬地区,尤其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并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1958年2月10日夜间的一次特大极光,在热带都能见到,而且显示出鲜艳的红色。这类极光往往与特大的太阳耀斑暴发和强烈的地磁暴有关。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形状的极光。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甚至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面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亲爱的读者,你说能不令人心醉,不叫人神往吗?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之类的话作为遁辞。是的,普通的美丽、壮观、奇妙等字眼在极光面前均显得异常的苍白无力,可以说,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看了极光为什么只会出现在地球的两极还看:

1.

2.

3.

4.

5.

极光只会出现在地球两极的原因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极光是高空稀薄大气层中带电的微粒所致,在带电微粒流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气体所发出的光也不相同,因此就出现了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极光,美丽又壮观。

极光大多在南北两极附近出现,而很少发生在赤道地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地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而它的磁极在南北两极附近。我们所熟悉的指南针因受地磁场的影响,总是指着南北方向,从太阳射来的带电微粒流,也要受到地磁场的影响,以螺旋运动方式趋近于地磁的南北两极。所以极光大多在南北两极附近的上空出现。在南极发生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发生的叫北极光。我国在北半球,所以在我国只能看到北极光。

极光的特征

极光是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极光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

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1万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在地磁纬度45°~60°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 极光下边界的高度,离地面不到100公里,极大发光处的高度离地面约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边界为离地面300公里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可达1000公里以上。根据关于极光分布情况的研究,极光区的形状不是以地磁极为中心的圆环状,而是卵形。极光的光谱线范围约为3100~6700埃,其中最重要的谱线是5577埃的氧原子绿线,称为极光绿线。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观测极光,有着丰富的极光记录。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两极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仿佛上映一场球幕电影,给人视觉上以美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磁场是怎么变化的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核在6000K的高温和36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的电子逃逸出来,必然使地内存在定向的电流,地幔间会形成负电层。但是,地球内外挤压的过程不是永恒的,挤压的结果是达到原子核间斥力和正负电场引力的平衡。当挤压过程结束时,电流消失,自转驱动力会消失,地磁场也将消失,太阳发射出来的各种射线会直达地表,密集的正电粒子对电子的中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使地幔层的电子减少,负电场减弱。这必然使地心的压力减小,引力将会变小,地球的"腰围"也必然会变粗。当地核的斥力占有绝对优势时,地球将会进入膨胀期,地幔层的电子会回流向地心,如果此时地球仍存在一定的自转惯性,那么,地磁场的方向会发生变换;如果此时的地球已完全停止自转,那么,还有可能是磁场的方向不变而改变的是自转的方向。因此,有两种结果产生:要么地磁反转,要么自转反向。

近年来,许多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在过去的7600万年中地磁至少反转过171次。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10Be分析法证实地磁场发生过逆转。地球上的Be(铍)元素都是以稳定的9Be存在的,如果有10Be存在则与地磁场消失有关。七十年代,科学家在大西洋海底4731米深处发现了较高浓度的10Be,相应的地质年代为70万年,从而证实,在70万年前有过一次地磁反转。

今天小编就地球磁场是怎么变化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球在不断升温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在不断升温

不仅地球表面的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且地核的温度也在大幅

度上升。

美国科学家通过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 得出: 地

核温度为 6880℃, 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 2700℃—3700℃要高几

千度, 而且比太阳表面的 6000℃还要高。同时, 经实验表明, 大陆

漂移的动力热源也来自地核,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地核上面的地幔。

这给科学家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线索。

地球是个固体星球, 地球往里面看, 首先最外面是海洋下 7 .2

公里, 陆地上 40 公里的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 厚度约为 2900 公

里 , 地幔下是地核, 地核的压力惊人, 所以温度虽高, 仍然是固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 让我们意识到地幔和地核之间就像有

一个压力锅, 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 但少量热气可以溢出通道, 使地幔慢慢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水起源与月球形成有关 大量水约44亿年前来人间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德国科学家首次将地球上的水的起源月球形成联系起来。他们指出,大约44亿年前,随着月球的形成,水也来到了地球,这两者也是地球上生命繁衍的必要条件。

早些时候,科学家推测太阳系中曾经有一颗行星“忒伊亚”。45亿年前,“Teia”与地球相撞,形成了现在的月球。科学家们一直认为“Teia”起源于更靠近地球的太阳系内部。然而,明斯特大学的地质学家现在首次证明了“Teia”起源于外太阳系,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学》上。

地球是在“干燥”的太阳系内部形成的,但是为什么上面有水呢?研究人员解释说,先前的研究表明,太阳系的结构将“干”和“湿”物质分开。“湿”物质指的是“碳质”陨石,它们富含水,来自外太阳系。更干燥的“非碳”陨石来自太阳系内部。尽管研究已经证明含碳物质很可能将水带到地球,但是这种含碳物质(水)何时以及如何到达地球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答案。“钼同位素使我们能够区分含碳和不含碳的物质,从而成为太阳系内外物质的‘遗传指纹’”,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明斯特行星研究所的格里特·巴德说。

明斯特团队所做的测量表明,地球的钼同位素介于碳质和非碳质陨石之间,这表明地球上的一些钼来自外太阳系。此外,他们的最新研究进一步证明,地幔中的大部分钼是由“Teyia”提供的,由于地幔中的大部分钼来自外太阳系,这意味着“Teyia”本身也来自外太阳系。研究人员说,Teia和地球之间的碰撞提供了足够的钼来解释地球上所有水的来源。

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将地球上的水的起源与月球的形成联系起来。简而言之,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就没有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潮汐现象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潮汐现象对航海极为重要。涨潮时,港口内的水位将比平常升高,这就可以避免大吨位的船只搁浅或触礁。因此,船只出海必须依靠涨潮。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使船出海错过了涨潮时机,那么不管多急,也得等待下一次涨潮的来临。俗话说得好:“时间和潮汐不等人”。

此外,潮汐对地球还产生其他也许较为间接,但又绝对更为重要的影响。当地球旋转时,海水涌到隆起部分,海洋中其他地方的水位变浅。于是,海水和陆地之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了巨大的摩擦力。因此,海水在每一次涨潮和退潮的过程中大面积地冲刷着海底。

上述摩擦现象非常类似于汽车制动装置中的摩擦运动。地球的自转有时会被潮汐的活动所制动,就如同地球经历了一次“刹车”一样。不过,地球的惯性是相当巨大的,因此这种“刹车”作用几乎对它的运动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实际上,潮汐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使一天的时间每隔 62500 年长出 1 秒钟。

尽管上述时间上的延迟是微乎其微的,但却不断地在积累。也就是说,如果一天中每秒钟内时间的长短是相等的,那么每一次日全食产生的投影都会在地表的相同位置上,若每年中出现了万分之几秒的误差,将会造成日食投影与前一次的投影相距有几百公里之遥的差别。从两次日食投影在地面上的位置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一天到底延长了多少。

除此之外,地球旋转过程中不会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刹车”效应。地球因为自转所产生的角动量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那么月亮的自转速度将会加快,这样就随着一天时间的延长,月亮会逐渐远离地球,并且将会以一个更大的公转半径绕地球旋转。

很显然,地球对月亮也同样会产生潮汐作用。既然地球的质量是月亮的 81.3 倍,那么地球对月亮产生的潮汐作用就是相当可观的(尽管体积较小的月亮会使地球对它产生的潮汐作用略微减弱一些)。月亮的角动量小于地球,因此,当潮汐作用引起其表面岩石层的内层和外层相互拧紧时,月亮自转过程中就更容易产生“制动”效果。其结果,月亮的自转速度减慢,其程度只能使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完成一圈的自转。这就意味着月亮无论何时只能将其一面朝向地球。因此,在它面向地球的一面上出现了“潮汐隆起”,而相反的一面上出现了结冰现象,并且因为地球的潮汐作用,它的自转速度也不会再继续减慢了。因此,我们知道月亮绕自转轴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在时间上是相同的,潮汐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google地球打不开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google地球打不开

谷歌地球打不开,很多人都喜欢用谷歌地球,可以看到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可以看各种地形地貌,确实不错,不过经常会出现谷歌地球打不开的情况,这个与服务器,电脑IP,程序本身都有关系。下面来介绍一下谷歌地球打不开怎么处理。

操作步骤

1、IP配置的问题,电脑连接不上谷歌地球服务器,需要修改一下hosts文件,文件路径是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用记事本把hosts打开,把203.208.46.30 kh.google.com另起一行,加在最后面就可以啦。保存hosts文件即可。

2、可谷歌地球打不开还有一种可能是缓存文件太大,因为谷歌地球本来文件就很大,尤其是在你看了很多地方以后,会产生大量的地图图片文件,巨大的缓存,需要清理缓存文件即可。可以使用安全卫士清理。

3、你的电脑网络本身有问题,也会打不开谷歌地球,检查一下网络或者重拨号试试。以上几种情况应该就能解决谷歌地球打不开的情况。

谷歌地球简介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是一款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Google Earth于2005年向全球推出,被《PC 世界杂志》评为2005年全球100种最佳新产品之一。用户们可以通过一个下载到自己电脑上的客户端软件,免费浏览全球各地的高清晰度卫星图片。Google地球分为免费版、专业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上的四大火山带分别位于哪里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自板块构造理论建立以来,很多学者根据板块理论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认为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火山带为火山活动的地区。与地壳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带或板块构造边缘软弱带有关,常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地球上的四大火山带分别位于哪里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

世界上有4个主要火山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带,有400余座活火山,其中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克希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②地中海火山带。西起伊比利亚半岛,向东经喜马拉雅山与环太平洋火山带相接;③大西洋海岭火山带。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圣赫勒拿岛,约有近60座活火山;④东非火山带。沿东非大断裂带分布,如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中国境内约有660座火山,绝大多数是死火山,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①环蒙古高原带。火山数目最多,如大同、五大连池火山群;②青藏高原带。如云南腾冲火山群;③环太平洋带。如长白山及台湾大屯火山群。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以上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你肯定不知道地球还有第二个磁场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esa/atgmedilab

磁场地球最神秘的特征之一。这对所有生物都至关重要,确保大气不会被太阳风侵蚀,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有害辐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将磁场理论化为地球上核能的结果。在地球内部,液体外核围绕固体内核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此外,地球磁场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壳中的磁化岩石和海洋的流动。为此,欧洲航天局发射的Swarm卫星一直在监测地球磁场,最近开始探测地球海洋。在今年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会议上,科学家们展示了该项目的第一批成果。

Swarm于2013年发射,由三颗地球观测卫星组成。它的任务是以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测量地球磁场。发射Swarm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我们确定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科学家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地球的组成及其工作机制。

Swarm卫星群旨在测量来自地核、地幔、地壳、海洋、电离层和磁层的磁信号。

照片:esa/aoesmedilab

此外,Swarm的另一个目标是增加我们对影响气候和天气的大气过程和海洋环流模式的了解。海洋是Swarm卫星群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它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并不显著。事实上,当海水流经地球磁场时,它会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磁信号。

然而,由于面积太小,科学家很难测量磁信号。但Swarm做到了。在2018年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学术会议上,研究人员发布了一张图片,显示了24小时内潮汐磁信号的变化。

这些图像显示了白天地球海洋的温度变化,从北到南,从深海到浅海。这种变化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很小,只有正负2.5微特斯拉。对此,数据传输部门的尼尔斯·奥尔森解释道:“我们使用Swarm来测量从海洋表面到海底的潮汐磁信号,这份最新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全球海洋是如何在不同深度流动的。海洋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追踪热量在不同深度海洋中的分布和储存对于理解不可预测的气候非常重要。此外,这些监测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岩石圈和上地幔的电学性质,因为潮汐的磁信号也会在海洋深处引起弱磁反应。”

通过更多地了解地球磁场,科学家们将能够更多地了解地球的内部机制。反过来,这将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形成其他行星的地质过程类型,并确定其他行星是否有能力支持生命。

蝌蚪工作人员从大学一天,翻译狗哥,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与人

全文共 13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与人

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从靠太阳最近的水星依次排列,地球排在第三的位置上,因此,地球也被称为第三行星。根据科学推断,太阳系中的9大行星,形成于46亿年前,这是科学家根据星体碰撞理论而得出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70年后小行星将接近地球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70年后小行星接近地球

据科学家测算,一颗编号为2000SG344的小行星可能将在2071年接近地球,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唐纳德·耶蒙斯说,该小行星是第一颗“与地球碰撞危险度”超过0的小行星。目前,科学家们将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危险度从0到10分为11级,0是最低的等级。

2002年2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将在华盛顿成立一个特殊研究实验室,任务是专门研究如何利用科学方法解除近地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威胁,该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设备和最优秀的天文学家,将于今年9月起开始使用。

据悉,小行星是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它们比行星的卫星还小,一般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带上。特点是体积小、质量小,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不超过1000公里,最小的直径才几十米。小行星中有一个特殊的族群,即近地小行星,它们的轨道有的甚至进入到地球轨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未来,小型动物将会“称霸”地球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南安普敦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适应性更强的小型鸟类和哺乳动物将在未来100年逐渐成为动物的主流,而大型动物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研究小组重点分析了15,484种陆地哺乳动物和鸟类,包括它们的身体特征、生活环境、体型和食物链,并比较了列为濒危物种的动物数据。

该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该小组的评估显示,在未来100年里,哺乳动物的平均体重将下降25%。一般来说,体型更小、更能生育、主要捕食昆虫并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动物将成为主流,如啮齿动物和鸣禽。然而,那些适应性差的大型动物可能会灭绝,包括草雕和黑犀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微信8.0悬浮窗怎么打开 微信8.0悬浮窗在哪里关闭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在最近发布的微信8.0版本中,微信将悬浮窗功能进行了优化,之前悬浮窗会一直在侧边展示,而在更新之后,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怎么打开关闭悬浮窗,悬浮窗怎么隐藏,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1.打开微信,进入需要将其悬浮窗的页面,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更多】;

2.在下方出现的功能菜单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功能【浮窗】,点击即可将其悬浮窗显示;

3.浮窗之后需要再次打开,需要返回到微信首页,点击左上角的两个点【悬浮窗】;

4.如果当前只有一个浮窗(多个浮窗但是同一个网站/公众号等)就会直接进入,如果需要切换,点击左上角的【关闭】切换查看浮窗;

5.所有被浮窗的页面,将会以类似于多任务后台样式展示,上下滑动点击查看;

6.想要关闭被浮窗的页面,在多任务页面,点击任务左上角的【X】关闭按钮,即可关闭浮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