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孟城古城墙遗址怎么样(优秀20篇)

浏览

7815

文章

1000

篇1:哈拉库图城遗址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哈拉库图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哈拉库图位于湟源县城西35公里处的日月乡哈拉库图村。背靠日月山,南临野牛山,东与分水岭遥遥相望,北与石堡城互为抵角,规模较大。据文献记载为驻防之地,是当地的军城大本营,民国以后简称哈城。1993年6月,湟源县政府列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建在一独立小山东坡处,扼守日月山及药水河上游,地势险要。城周长228丈(76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依山而建,西高东低,夯土筑。形制及布局平面呈菱形,很规范,在我省极为少见。除城址四面墙体东城墙已经拆除外,其余尚依然屹立,四角设有碉堡。东西各开一门,门处设有瓮城,西瓮城的门朝南开,平坦较宽阔,东瓮城门朝北开,便于南北通道的控制,利于攻守。城内有建筑遗迹5处,练兵场所、大小教场,遗迹现象还有灰层、灶坑、陶、瓷、碎砖瓦片等,曾出土唐开元通宝、宋天禧通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

据《丹噶尔厅志》载,为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筑,乾隆五年竣工,设守备驻防。此城从调查资料看,其北城墙有二次筑成迹象,下层夯筑类似唐代时期筑法,有可能清时筑城前即有城池。

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增设丹噶尔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驻哈拉库图,归丹噶尔参将统辖。驻军有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一百名。驻军之举,肯定了哈拉库图为边陲关隘的地位。乾隆五年(1740年),川陕总督大学士郎阿据议奏请添设哈拉库图等八营堡,哈拉库图营驻军一百四十三名,千总一员。下辖日月山塘,窝卜兔卡汛,铁勉库卡汛。乾隆十二年以后,除增添、裁汰、移驻外,截至五十年止,存留马步兵仍保持一百四十三名。道光三年(1823年),鉴于哈拉库图为边内第一要冲,清政府将镇海堡守备移驻哈拉库图,哈拉库图营千总移驻镇海堡。由镇海堡拨添马兵二十四名,步兵三十八名,守兵三十七名。以后驻军因裁拨、裁汰、暂停募补等原因,时有增减。于民国3年(1914年)哈拉库图营裁撤。

名为城,但城内并无民房设施,也无居民居住。进入东门,横在眼前的是守备署旧址,俗称衙门,是守备办公之所,拾级而上,右侧是土地庙,再后是城隍庙、玉皇庙,左侧是山神庙,再后是关帝庙,玉皇庙后面即是西门。这些庙宇等建筑现在一无所存。出了东门,在龙山脚下,设南北街,曾建有过街楼。是繁华的商区,也是居民区。昔日南北街商店林立,湟源县城的洋行和“歇家”大户,均在这里设有分支商务办事机构,接待蒙藏商人,经营畜产业务。此外,在城外东北临河流处设演武场、趟窝(训练军马的设施)直至莫多吉村。隔河山坡有料瓣台,在城东南坡上有营盘台,系古营盘遗址。

哈拉库图城址规模较大,城垣较完整,形制为菱形,是青海境内古城的首例形状。城址的墙体、壕沟、角棱、瓮城等保存尚好,对研究古代军事、城池布局以及蒙、藏、汉等多民族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城固宝山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城固宝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

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殷商遗址之一。其中烧烤坑为全国仅见,地方特征鲜明,大量出土的陶器、陶片为研究殷商文化在长江流域、西南地区传播提供了科学标尺。宝山遗址殷商遗存,经过与长江三峡同期文化遗存对比,可以初步判定与当时的巴人有着密切联系。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村:宝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九站遗址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九站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站遗址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九站(后九站)村。属寺洼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分遗址区和墓葬区。遗址区破坏较严重,文化层厚0.5--1.6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和居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和泥质红、灰陶片。1984年发掘遗址75平方米,并发掘80多座竖穴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700余件。陶器主要有鬲、豆、钵、壶、簋、马鞍口双耳罐及深腹罐等,多为夹粗砂素面陶,质地松散。器表多呈土黄色或褐色,火候偏低且不均匀。另出有戈、钏、刀、剑等青铜器。斧、锛、刀、纺轮等石器。骨器有锥等。该遗址对研究寺洼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意大利伦巴第人遗址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伦巴第人遗址由7组重要建筑所组成,包括城堡、教堂、修道院等,分别位于意大利的弗留利(Friuli)、布雷西亚(Brescia)、卡斯特尔赛普里欧-托尔巴(Castelseprio - Torba)、斯波莱托(Spoleto)、坎佩洛南克里通诺(Campello Sul Clitunno)、贝内文托(Benevento)以及蒙特圣安杰洛(Monte San’Angelo)等7座城市。这些建筑物代表着伦巴第人的高度成就。

伦巴第人最初由北欧移居到意大利,公元6世纪至8世纪,他们曾统治过意大利的大片领土,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伦巴第建筑结合了多种风格,吸收了古罗马、基督教、拜占庭及北欧日耳曼等多种元素和影响,标志着欧洲古代向中世纪的过渡。这一系列遗址见证了伦巴第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精神与文化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修道运动所给予的推进作用。

Longobards in Italy. Places of the power (568-774 A.D.)

必去理由:意大利最新增加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伦巴第大区、翁布里亚大区和普利亚大区 [Friuli-Venezia Giulia, Lombardy, Umbria and Apulia Reg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诏太和城遗址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南诏太和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古城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

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可供考察、游览。

太和城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渐荒废,现在保留着一些断壁残垣。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的北段城墙高出地面约3米,厚约5米。

太和城遗址是云南悠久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云南与中原交流往来的重要见证。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以南7公里的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湾李遗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湾李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湾李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湾李村

保护范围:遗址东西100米,遗址南北15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

2014年,湾李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巨家镇:巨家镇位于长武县境南部。东连亭口乡支村,南邻甘肃省邵寨镇,西北与枣园、冉店乡以黑河流域为界。镇域面积77.8平方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31332亩,户数4017户,人口15701人。辖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巨家村,北距县城30公里(水平距离18公里)。因古时居住的部族为巨姓而得名。1998年5月撤乡建镇。地形中部塬面平坦开阔,西北部边缘为山坡沟壑地带,土壤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迪尔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安迪尔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迪尔古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田民丰县安迪尔农场东南约27公里的沙漠腹地,在安迪尔河下游东南。安迪尔古城遗址由佛塔和寺院组成,始建于汉代,于公元11世纪逐渐被废弃。

安迪尔古城是丝绸之路南道一处汉唐时期重要遗存。本世纪初,外国探险家斯坦因曾盗掘大量土蕃文、婆罗迷文和汉文文书及一批精美文物。古城遗址现有环形城址、佛寺、佛塔、墓地等。自唐代中后随着安迪尔河流量减小,遗址逐渐被废弃。

新疆和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杨家坟山遗址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坟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时代

杨家坟山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东南黄龙县曹店乡尧门河水库大坝北侧的杨家坟山南坡。东、南、西有尧门河环绕,北侧靠山,地势较陡。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旧石器时代遗址。

"黄龙人"头盖骨化石1975年出土于此。该化石保留了额骨和顶骨部分,骨壁较厚,额部后倾,眶缘圆钝,为成年男性头骨,属晚期智人,距今约3~5万年。原件现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边家林遗址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边家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边家林遗址位于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

1976年发现。1981年,临夏州博物馆会同康乐县文化馆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墓葬17座,灰坑1处。墓葬葬式分为捡骨葬和侧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线纹、大三角纹、葫芦网格纹、平行线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饰有大三角纹和葫芦网格纹的彩陶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遗址上还有齐家文化遗存,有白灰居住面和较多灰坑。遗物有泥质素陶片、篮纹陶片及灰素陶片等。

鉴于该遗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组合特征明显,且在康乐、广河、永靖和兰州等地都有分布,具有典型意义,曾一度被命名为“边家林类型”。这一考古学文化类型填补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至半山类型之间的缺环。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炮台遗址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炮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炮台遗址

古炮台遗址位于河口县城东南隅炮台山上。与越南隔河相望,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1908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圆桶形两层钢混结构碉堡式建筑,高11米,直径125米,设炮位三个对准不同方向,楼上三个窗口用于观察了望。底层有长4米、宽3米、深1米多的地下室。原英国铸造的两门铁炮和一件铜铳,保存在县文物管理所。1991年1月,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河口县城东南隅炮台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布洛陀始祖遗址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布洛陀始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布洛陀始祖遗址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东部百育镇六联。距田阳县城18千米。2002年,经有关专家学者考察论证,认定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该遗址是纪念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景区于2004年对外开放。

布洛陀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智慧老人,倍受壮族人们的崇敬。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布洛陀的祭日,当地及周边县市十几万人,云集这里,祭拜布洛陀,形成万把香火敬祖公的壮观场面。

景区内敢壮山森林茂密、物种繁多、岩石陡峭,山上有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圣水池、红军洞等景点;山下平坦广阔,有民族歌圩广场、朝拜石、风水桥、壮族十二图腾、山门等景观。歌圩之日,山上香火缭绕,山下歌声如潮。人们祭拜祖公后,在山下举行山歌对唱、歌舞表演、舞狮、斗牛、抢花炮等活动,欢庆这一盛大节日。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敢壮山还是革命活动地之一,成为田阳县重要革命纪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松岗碗窑遗址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松岗碗窑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岗碗窑遗址位于清溪松岗村北部大坑水库东南约500米处,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以及大量瓷器残片及窑具等遗物。为进一步了解清溪松岗碗窑遗址的遗址性质和范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6月18日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勘探,弄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利用全站仪对遗址的居住址、工棚作坊、窑床、炼泥池等遗存进行测量。据考古调查,松岗碗窑遗址是清中期至民国时期烧制碗、杯、碟等日常生活用具的民窑遗址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目前已对其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省文化厅研究认为,“清溪松岗碗窑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有重要价值,也符合申报省重要大遗址条件”。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岗村:松岗村位于清溪镇北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5人,外来人口约1万多人。改革开放以来,松岗人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机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海内外客商纷纷前来投资置业。目前,全村引进外资和“三来一补”工厂企业44家,以五金、塑胶、鞋业、电子等行业为龙头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半山遗址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半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和政县洮河西岸的二级阶地上。半山遗址是若干墓地和居住址的总称,包括瓦罐嘴附近的居住址、瓦罐嘴墓地、半山墓地、边家沟墓地、王家沟墓地和半山以南瓦罐嘴以东的一个墓地,彼此相距1~2公里不等,处于被冲沟切割成的各个小山顶上。1924年首次发现,并在边家沟发掘了一座墓葬。

边家沟墓葬的死者系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头朝东南,侧身屈肢。随葬品比较丰富,计有1件磨制石斧、1件半打半磨的石锛、2件砺石、8件彩陶罐和4件夹砂陶罐。彩陶纹饰的最大特点是用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构成漩涡纹、菱形纹和葫芦形纹等,还有棋盘格纹和瓜子纹。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向南村遗址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向南村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向南村遗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半岛的连岛沙堤上,现已辟为街区。年代为商时期。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6年发掘103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1.6米。部分堆积含蚌壳。遗迹有红烧土及一堆石块,大致成圆形。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角器。陶器以夹砂陶为多数,少量泥质陶,器类有釜、罐、尊、钵、盆、盘、器座、纺轮、网坠等,圜底器与圈足器较多,少量凹底器,纹饰有绳纹、方格纹、长方格纹、叶脉纹、曲折纹、多种云雷纹、复线方格纹及复线方格凸点纹,还有叶脉与方格组合纹、云雷与圆圈、曲折组合纹等。石器有锛、戈、镞、环、网坠等,其中有双肩、有段石器。其它有骨器纺轮、镞、坠和角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白家遗址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白家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遗址

〔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

〔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处墓葬中有14岁男孩骨骼一具,脚下随葬品有小罐、小杯、石斧各一件。还发现生产工具有通体磨光的石铲、石斧和骨矛头。生活用具有夹砂红褐陶制的器物,器多内黑(或灰)外红(或灰褐),器具有三足钵、圈足钵、三足罐、小口球腹瓮和小杯。其中三足罐口缘多制成细密锯齿状,纹饰主要为网状交叉绳纹。彩陶仅见宽带纹,皆红色,多饰于三足钵的口缘内外。三足器物的足均矮小,最高10厘米。

白家遗址出土的陶、石器

白家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它是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早期村落的遗址,属华县老官台文化。亦是本县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太公山红军遗址群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红军遗址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元坝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7月红31军92师二七六团团部进驻太公寺,并将太公乡苏维埃政府设在太公寺内,发生了“争夺永宁铺”、“激战檬梓垭”、“鏖战坳盘观”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战役,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留下大量红色革命遗址。1985年,太公乡人民政府报经广元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太公山命名为“红军山”,并着手重建革命遗址。太公红军山遗址群于1998年被广元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市红色文化精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100个、全省36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太公红军山海拔977.2米,面积180余亩。山有太公寺,山寺同名。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几株千年古柏因“青龙上树”、“老柏采桑”、“黄老劝子”等传说而各得其名,为太公山蒙上一层古朴而神奇的色彩。目前,在太公红军山上保留下了红军大院、练兵场、红军井、“红军树”等遗迹,收藏了大量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战斗生活遗物,还有解放后修建或征集的徐帅题词纪念碑、烈士陵园、将帅题词及回忆录手稿等,革命遗存丰富,保护价值很高。

保护范围:东至红军山张家文住房西侧屋基;南至红军墓北侧5米处围墙;西至太公小学教学楼东侧屋基;北至太公镇政府办公楼南侧屋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良渚文化遗址群里共有多少遗址 良渚文化遗址群里一共有多少遗址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良渚文化遗址群里共有136个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一般指良渚古城遗址,这是人们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文化遗址简介

良渚文化遗址一般指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于公元前3300年建立。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距今有5300-4300年,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形玉器。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为每天9:00至17:00,入园时间为每天9:00至16:00。

2019年7月31日前的入园参观是免费的,2019年8月1日起公园正式收费入园。个人需要提前1-7天预约,团队需要提前3-5天预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长安天坛遗址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天坛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天坛遗址位于唐长安外廓城明德门外东一公里处,今陕西师范大学南侧,长延堡村东,195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也叫“圜丘”、“圆丘”,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因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天坛要建成圆形丘状。隋唐天坛,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唐朝建立后,在隋天坛的基础上重建。比北京明天坛要早800多年,堪称“天下第一坛”。

隋唐天坛,底部直径54米,共4层,每层高1.5~2.3米不等,每层有台道十二阶。自上而下,顶层直径20米,设昊天上帝之神座;三层直径29米,设黄、青、赤、白、黑五方天帝与日、月7个神座;二层直径40米,设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星及以下官五十五星座;一层直径54米,设28宿及以下官135星座。外鑓(坛外低矮围墙)设众星360座。按唐制规定每年正月上辛、孟夏和冬至,皇帝都要率文武官员在此祭天。新皇帝登基也要来此祭祀。

唐以后,长安城失去国都地位,至北宋后天坛渐成废墟,仅留土丘。1990年雁塔区文物普查,测量遗址,残存土丘纵横各50米,高8米。保护范围以土丘为中心,周围半径100米。隋唐天坛遗址为研究封建礼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地址:西安市南郊雁塔区长延堡之东,陕西师范大学南墙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京师仓遗址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京师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师仓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矶峪乡西泉店村南。京师仓,又名华仓,修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是为首都长安贮存、转运粮食的国家大型粮仓。

京师仓遗址,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汉粮仓建筑遗址,对研究汉代建筑史、经济史、漕渠航运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遗址依自然地势构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1120、南北700米。发现粮仓6座,平面为长方形,一号分三室,余均两室。其中一号仓东西长62.5、南北26.6米,总面积1662.5平方米,分三室,中室大,东西49.3米,南北7.1米,据测算,该仓容量上万立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也迷里古城遗址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也迷里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也迷里古城遗址

也迷里古城遗址位于额敏县也木勒牧场格生村北距额敏县约14公里,距今780多年。据《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田子分地”记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也迷里河滨之地封三子窝阔台”,历史上称作窝阔台汗国,首府设在额敏,统治范围包括今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窝阔台曾率部在也迷里河(额敏河)南岸兴土木,筑高墙,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迷里城”,也称“都鲁布津城”,随着窝阔台统治地位的巩固,也迷里城也日趋繁荣,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对外征服大业,为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设立驿站,开通道路,修建仓库,储备粮食。由于政治上的暂时统一,交通畅达,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迷里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公元1306年窝阔台大汗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夺帝位失败后,其领地并入察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的封地),而窝阔台汗国首府—“也米里城”则毁于这一次权力之争的战斗中,留下一处古城遗址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也迷里古城遗址长2000米,宽1800米,面积约3600000平方米,遗址高出平地3—4米,额敏河在也迷里古城遗址西北侧不远处流淌,地势舒展,水源很充足,它的东南面是乌尔喀夏尔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