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盘县龙总兵故居(最新20篇)

彭湃故居,坐落在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县龙总兵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8573

文章

1000

篇1:李宝焌故居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李宝焌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宝焌故居位于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年代为1886年。

简介:又名永福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坐南朝北,由门楼、围墙、空埕、下堂、正堂、厢房、化胎、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524平方米。砖砌门楼,三楼四柱。下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李宝焌(1886—1912),字焜甫,中国飞机制造、飞行先驱。

2013年,李宝焌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面外延3米,南面至村道,西面至李道祥住宅,北面外延10米。

洋峰村:洋峰村地处永安市贡川镇东南方向,南距永安市区27公里,北距三明42公里。全村现有人口669人,188户,6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1071.2公顷,其中耕地1210.9亩,山林面积14031亩,其中毛竹山面积7960.5亩,山林及毛竹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在辖区内有座库容96万立方的水库,水利资源可供发电装机容量400千瓦。主要物产有毛竹、笋、木材、松脂等。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禤荣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禤荣故居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35年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委会下隔巷村

禤荣(1894—1986年),又名禤全光,恩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农民自卫军团团长、恩平旅港回乡服务团长,上海福民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华南区海员工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等职。坐南向北。砖木结构,总长12.18米,总宽9.22米,占地总面积112.3平方米。硬山顶,天井左右有0-。室内两廊一厅布局。对研究恩平革命史有参考价值。2012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禤荣(1894—1986年),又名禤全光,恩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农民自卫军团团长、恩平旅港回乡服务团长,上海福民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建国后历任华南区海员工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等职。为恩平市革命先烈“三大元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栾调甫故居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栾调甫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栾调甫故居位于蓬莱市紫荆山街道办事处武霖社区,年代为清代。

栾调甫旧居现保留清式建筑一幢,占地面积378.88平方米。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栾调甫故居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故居外墙向外20米。

栾调甫(1889—1972)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人。著名学者。少时从师学习国文和英文。14岁辍学,随父去上海书店学徒。后靠翻译英文书籍,以微薄收入置书自学,潜心钻研先秦墨学和中国古文字学。1920年,在齐鲁大学博医会任,翻译了多部医科书籍。对墨子研究有较深造诣,并提出“坚白离盈”说,深入阐发墨子辩证逻辑的丰富内容。对梁启超《墨经校释》的立论有独到的见解,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吴振声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吴振声故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振声故居位于西百花巷,2004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振声(华镛),苏州人,民国时期苏州画家,工山水,原居桃花坞。其祖上因经营酒业和漆业而致巨富。旲振声行五,与其兄吴子深(华源)、吴秉彝(华德)、弟兄似兰(华馨)均为苏、沪一带有名气的画家,尤其是吴于深,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齐名,并称“三吴一冯”。宅为吴氏兄弟自行设计,由香山帮匠人姚子琴之姚琴记营造厂建造,1931年完工。二层民国建筑,清水砖外墙,引飞檐中式屋顶,屋脊镂空设计,楼装饰精致,门窗、石栏、外墙多处饰以各式雕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宣堂刘永福故居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三宣堂(刘永福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宣堂是刘永福以其在越南抗法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而命名的,位于钦州城南板桂街,主建筑为晚清风格厢房,内有圣贤豪杰、文臣武将、彩凤仙鹤等一百多幅图画,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与四周花草树木交相映衬,美观典雅。

刘永福故居名“三宣堂”,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古称下南关)。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积2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大小楼房119间。除主座外,有头门、二门、仓库、书房、伙房、佣人房、马房等一批附属建筑以及戏台、花园、菜圃、鱼塘、晒场等设施。头门临江向东,有醒目的“三宣堂”大字匾额。

刘永福当年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主管越南宣光、兴化、山西三省军事。“三宣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门两边的对联是:“枝栖古越,派衍彭城”。

进头门,经过30多米的龙眼飘香过道,便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二门。门顶上原来悬挂着“建威第”的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阙、春满南天”的对联。二门内是开阔的广场。广场南面是一个巨大的照壁,上 书--“卿云丽日”,字迹圆润秀雅。

主座在照壁北面,面阔三间,进深三座。前座门顶上有“钦赐花翎”的直匾,配以“天阶深雨露、庭砌长芝兰”的对联。门口高三米多,设二层门,外层是富有南方特色的“拖笼”,内层是几寸厚的格木板门,十分厚实。前座与中座之间是东西两花厅,西厅陈列有中央一级的党政军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的留名和墨宝,东厅陈列有前越南革命领导人黄文欢、英国驻华大使柯立文夫妇以及一些国际友人的题赠。两厅之间为天井。即有名的“拒贿庭”。据说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从越南带回一件珍奇的战利品——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军首领李威利的头发。法国人知道后,专门派人携重金到三宣堂企图高价买走这撮头发。刘永福不为重金所动,就在这个庭院里对来者严词训斥,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拒贿庭”便是中厅。厅内壁画、木雕琳琅满目,内容有名山大川、亭台楼阁、奇花异草、彩凤仙鹤,还有牧童樵夫、仙翁神女、圣贤豪杰、武将文仕等,中厅左右是对称的二层楼房,西面是刘永福的卧室。家具中有个独脚小茶几,脚座为品字形排列的三个狗头狗爪。原来刘永福爱-的习性也反映在家具上。

后座为祖厅,是建筑群中最高的一座,叫“请缨堂”。这是当年刘永福反对“二十一条”,请缨抗日的地方。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刘永福听到这消息后,不禁义愤填膺,立即通知全体家人并家庭教师集中祖堂,“抗电北庭,请缨与战。”并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愿以七十九岁高龄的“老朽之躯”充当先锋,与敌决一死战。

后座陈列《中法战争历史文物展览》,展室10个,展出面积共1000多平方米,分中法战争概况,黑旗军(刘永福所部)的抗法斗争,萃军(冯子材所部)的抗法斗争等三个部分。主要展品有:大清光绪皇帝及越南嗣德帝赠刘永福父亲的诰封碑,刘永与主座并列的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谷仓,群众叫它“济民仓”。谷仓一排10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这是刘永福在灾年主座西侧尽头有一列平房,是刘永福的书房。

交通钦州市内可搭三轮车到达。

开放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广西钦州市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随父母迁往广西上思直隶厅(今上思县)务农。咸丰二年(1852)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余随父叔学习拳棒。不久父母双亡,遂以打柴捕鱼为生。咸丰七年,约同乡邓阿富等六人,参加了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在归顺(今靖西)活动。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 刘永福详细信息++刘冯故居冯子材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萧克故居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萧克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萧克故居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朝西北,是一座以砖木为主的古典建筑,俗称“大厅屋”。整个厅屋为长方形四合院式,青砖青瓦,穿斗式梁架结构,屋顶为硬山式,通面阔19.4米,通进深21.1米,占地面积409平方米。门口原有一对石狮昂首蹲坐,文革期间已被毁。大门两边嵌一幅钩边行楷对联:“门闾高大常依日月照映,子孙蕃昌不愧齐梁正脉”。跨入大门,右边是耳房,与左边厢房有一口天井相隔。过耳房即到正厅,正厅分上厅和下厅,两厅之间又有一天井相隔。厅两边有厢房12间,用木板隔开,是萧克将军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萧克将军就诞生在这里。故居一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保护,经常拨出专款进行维护。2008年,萧克故居遭受冰灾,部分厢房垮塌,县政府、县文物管理所筹资18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并在大厅内部布置了萧克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已成为嘉禾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故居保存较完好,但因产权分散,管理较困难。

萧克故居于200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湘政发[2006]17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以湘南起义旧址群之一打捆申报第七批国保,获专家评审组通过,已于2013年5月公布。

萧克(1907-2008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湖南省嘉禾县人,1907年7月14日生于嘉禾县泮头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古文训练,打下语言文学功底,养成心正、身正、纸正、笔正的书写习惯。7岁入私塾。1920年入高小。1923年考入县甲种师范。受到共产党员教师的教育,加入中国国民党,投身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贾谊故居贾太傅故宅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贾谊故居(贾太傅故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贾谊故居为西汉贾谊之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28号,原名贾太傅祠,公元1465年建,现仅存祠屋一间。祠前巷侧有井,传为贾谊所凿,上敛下大,其状如壶,称太傅井,又称长怀井,系根据杜甫“长怀贾谊井依然”诗句而得名。

贾谊(公元前200一168年),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因锐意改革而被贬于此。因后人景仰这位高贤,故保存他的故宅及宅内文物用品至今。宅内雕一木像,宿存至今。

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贾谊故居被誉为湖湘文化源头,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最古的古迹”,也是“屈贾之乡”标志性的文化遗产。古代的文人墨客凭吊贾谊之后,都会在此吟诗作画,现在的游人亦能在此阅古、品茶和休憩。

在长沙,贾谊撰《吊屈原赋》、《鸟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故后人称其为“贾长沙”,故宅被誉为长沙最古的古迹及湖湘文化的源头。贾谊后又任汉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撰《治安策》,他提出的治国方法被二千多年来封建皇帝奉为经典。

二千多年来,湖湘人民极重视对故居保护,历代毁建相继,均以贾谊井为中心,原址不变。从明朝成化元年始,形成祠宅合一之格局,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仅剩太傅殿。1996年11月,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重修,目前主要景点有:门楼、贾谊井、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古碑亭、碑廊等,有《贾谊生平事迹陈列》。由于贾谊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及二千多年湖湘人民保护故居的非凡经历,因此,贾谊故居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有着特殊的影响力。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28号(解放西路与太平街0汇处)

类型:名人故居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

电话:0731-82272799;0731-84456156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凭身份证登记领取免费参观门票。

交通

1、步行:可由市中心五一广场前往,不到10分钟可至;由黄兴街前往,5分钟路程;由美食街坡子街,2分钟路程;

2、乘车:6、12、109、112、303、303、312、314、314、145、6、立珊专线等在太平街口站下车即到;或乘2、11、18、112、138、143、145、202、301、368、803、804线、804区间、901、908西线、旅2路公交车可直达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河南郡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当时的第一大才子。贾谊自幼刻苦学习,博览群书,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得到河南郡地方长官吴公的赏识,吴公举荐贾谊给汉文帝,文帝非常喜爱贾谊,任之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此时,贾谊年仅20余岁。他在诸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广博赢得大家的尊敬,也受到文帝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顾正红烈士故居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顾正红烈士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顾正红烈士故居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顾正红烈士故居1905年滨海县正红乡

乡正红小街东南约两公里的篆河边上。这是一座普通农舍,为三间座北朝南泥墙草屋,木质门窗,占地面积仅为28.7平方米,故居大门左侧,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碑,上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顾正红烈士故居/江苏省人位/顾正红烈士故居/江苏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布/盐城市人民政府立”。顾正红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著名的“五卅”烈士。顾正红出生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16岁时,即随父母逃荒到上海,在上海街头以捡破烂、拾煤渣为生,一年后进入日商在上海开办的内外棉九厂做扫地工,受尽了东洋老板和反动工头的压迫剥削,不久,顾正红在工人俱乐部受到中共早期领导者邓中夏、恽代英等人的直接教育和引导,于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顾正红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组织的工人罢工运动,并站在斗争的最前列。5月14日,内外棉十二厂无理开除两名工人,工人立即罢工并抗议。15日下午,工人与工头、巡捕发生冲突,顾正红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内外棉七厂大班川村蓄意开枪,顾正红在中弹受伤的情况下,仍高呼口号。凶手川村又连开两枪,一个帮凶还用刀猛砍顾正红头部,顾正红因失血过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0岁,日本人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群众在5月30日举行反帝-大-,在-的当天,-群众又遭租界巡捕开枪镇压,死十多人,伤人更多,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宣布成立,爆发了全市总罢工、总-、总罢市。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先后约有12OO多万群众起来响应和声援。特别是发生在广州、香港的“省港大罢工”,参加人数有20多万,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给了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这场伟大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这场斗争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共产党员顾正红的壮烈牺牲。顾正红故居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原故居虽经多次维修,但最终还是倒塌了。1998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于同年8月在原地按原貌将故居修复。现在的故居内,陈列着烈士生前用过的桌椅、床铺及其他遗物,墙上悬挂着烈士青少年时代的遗像和烈士当年率领工人群众同日本资本家斗争的珍贵照片。在正红乡政府大院内,还建有顾正红烈士纪念馆,迎门是顾正红烈士的半身铜像,馆内是顾正红烈士生平图片展览。这些遗物和遗照,无言地昭示看烈士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日前,滨海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城重建顾正红纪念馆,并将这一计划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现已在公园南侧征田l00多亩,设计方案在进行之中,新的顾正洪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人们凭吊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景点位置

江苏省盐城滨海县正红乡正红小街东南约两公里的篆河边上

顾正红(1905~1925年) 顾正红,江苏阜宁篆河乡人,从小给地主放牛。民国11年(1922年)进日商内外棉九厂当扫地工,因-工头侵吞工钱被开除。后入内外棉七厂当盘头工。民国13年夏,参加中共创办的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习。之后,成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在车间里向工人兄弟宣传革命道理。民国14年2月日商纱厂工人大-时,加入工人纠察队,维持-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陈郁故居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陈郁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郁故居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陈屋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一厅四房有一凉台。宽10.5米、深10米、高7.5米。建筑面积约108平方米。前院占地面积35平方米。建国后历有维修。

陈郁(1901~1974年), 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英国轮船亚洲皇后号的工会负责人。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在深圳负责接待香港罢工工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广州起义中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司法委员。建国后曾任广东省省长等职。

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陈郁(1901~1974),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南头陈屋村人。他出生于贫苦海员工人家庭。陈郁出世3个月时父亲即病故,9岁时进村中私塾读了两年书后失学。民国元年(1912)初夏,陈郁到香港一家缝纫机修厂当学徒。1916年再到香港一家汽车公司当学徒。3年期满,公司老板见他精明能干,即送他去广州汽车学校,学修理与驾驶技术。1920年冬,毕业后返回香港汽车公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陈独秀故居旧址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故居旧址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独秀故居位于陈独秀故乡安徽省安庆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内,2013年在大批安庆市民呼吁要求声中安庆市和千年宜城记忆广场放弃拆除陈独秀故居(故乡旧居)计划,暂时保留下来.

辛亥革命胜利后,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先生与高君曼一直居住安庆南门内此洋楼,房产权属陈独秀先生个人,其子陈鹤年(陈哲民)诞生此楼二楼。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石达开故居遗迹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石达开故居遗迹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达开故居遗迹

石达开,北山下里(今贵港市奇石乡)那帮村人,清道光末年参加冯云山组织的反清革命运动,在奇石,龙山一带组织一支拜上帝会队伍。1850年9月石达开誓师反清到达金田,1851年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领左军主将,时年20岁,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封翼王。

石达开故居遗址、遗迹有:那帮村石达开故居遗址、那帮村背练武场、可览山跑马场、石达开祖墓、朝拜坪、朝拜山、道光二十年冬立的石达开曾祖母墓碑(1933年发现,现存于东湖公园内)、鼎建渡船碑记(1979年发现,今存东湖公园内)。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一生军功无数,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陈天章烈士故居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陈天章烈士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天章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芹山小组。

陈天章(1906—1930.12),别名柯芹,出生于新县镇外坑村一个农村牧师家庭。青年时期在莆田哲理中学求学时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2月加入共青团,为莆田首批共青团员,同年6月转为中-员,历任中共莆田支部、莆田特区委组织委员。1927年1月被选派到福建党政干部训练所学习。同年12月任中共莆田县委组织委员兼管-工作。1928年初负责创建地方革命武装,陈天章深入群众基础较好的澳柄、东度、夹漈等村,发动支部筹-、吸收游击队员,于同年3月在澳柄建立了莆田第一支革命武装,并担任游击队队长,率领游击队转战于莆田山区和平原重镇,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开展除恶反霸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1930年8月莆田县的各支游击队合并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任政治委员,同年11月任中共莆属特委委员,在特委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了莆田外坑苏维埃政权。同年12月26日率部在外坑芦尾村执行除恶斗霸任务,遭受驻闽中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部会同地方各种-武装800余人的包围,面临严峻的局面,沉着而又果断指挥战斗,英勇反击,因弹尽负伤被捕,后被押送城关,关押在县城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旅部监牢。同年12月28日在莆田城南英勇就义。

陈天章烈士故居原为两层双进土木结构的三间厢房,坐北朝南,二进之间为天井,天井两侧为左右厢房,右厢房共两开间,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1930年,旧房被国民党焚毁;1953年,莆田县人民政府出资重建故居,但仅建了后进及右厢房。在房屋前的空埕地东面有2005年5月芹山村民为烈士立的纪念碑,刻有烈士生平简介。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外坑村:外坑村概况行政隶属和交通位置:外坑村位于涵江区北部偏远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20.29公里,东与福清东张镇交界,西与白云村相邻,南接江口镇,北与泗洋村毗邻。全村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287户,1208人,党员25人,土地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500亩,耕地面积1560亩,果树面积340亩。村风村貌:外坑村是革命老区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陈丕显故居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陈丕显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丕显故居位于上杭县南阳镇官余村,又名“位三堂”,始建于1892年,2007年重修,坐西朝东,外大门坐南朝北,由雨坪、下厅、上厅、横屋、左右厢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梁架,悬山顶。陈丕显(1916—199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官余村:官余村地处南阳镇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现有342户,1502人,党员34名,其中女党员5名,60岁以上党员8名,36岁以上党员20名,35岁以下党员6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2名。耕地面积802亩,林地面积8300多亩。该村村民勤劳朴素,民风淳朴,许多村民外出承接工程而致富,也有一些外出领导干部,是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宋钦故居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宋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宋钦故居

宋钦(?~1381),族名宋阳举,蒙古名宋蒙古歹,元靖江路总管宋阿重之孙。原世袭草塘平夷宣抚使司宣抚使。于元朝宣正年间(1341~1368)从草塘迁居顺元城(贵阳),任八番顺元等处沿边宣慰司同知,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将军,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元帅,加镇国上将军。并四川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赐宋蒙古歹为宋钦,授怀远将军,世袭贵州宣抚使司同知,次年升贵州宣慰使司同知。宋钦对元明两朝都建有功勋,为宋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死后,其妻刘淑珍代袭其职。

宋钦故居位于村内,穿斗式悬山青瓦顶木构建筑,由正房、右厢及龙门组成,雕花门窗,据说建于明末,后多次维修,未考。2006年大规模维修,现已辟为“瓮安历史沿革及历史名人”陈列馆。

宋钦族名宋阳举,蒙古名宋蒙古歹,元朝水东草塘司(今贵州瓮安草塘)人。元靖江路总管宋阿重之孙。原世袭草塘平夷宣抚使司宣抚使。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从草塘迁居顺元城(今贵州省贵阳),任八番顺元等处沿边宣慰司同知。因平寇保境有功,授昭勇将军,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加镇国上将军,并四川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马鸿逵故居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马鸿逵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鸿逵故居坐落在河北路宁静里1—4号。建于1913年,该胡同共4个门。为砖木结构2层楼房,普通公寓式,清水砖墙,坡瓦顶,上开天窗,装修一般,建筑面积共760平方米。现为民居。

马鸿逵(1892—1970),字少云,乳名三元,回族,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马福祥长子。自幼受家庭重教习武影响,读书习武。18岁人甘肃陆军学堂学习,期间参与反清活动,秘密加入同盟会,被清军逮捕入狱。经马福祥奔走,保释出狱。后马福祥令他人军,任“昭武军”教官,骑兵中营帮带,率部阻击白朗。袁世凯因马鸿逵围剿白朗有功,授其陆军少将衔。后来袁世凯为牵制各路军阀,令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欧阳詹故居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故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市区甲第巷95号的欧阳詹故居,是一间庙宇,庙宇门口挂着一个“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辖区负责人及泉州市文史专家均表示,这里并非欧阳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经不在了,遗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

几年前有人租了庙宇的三楼,作为“欧阳詹的陈列馆”。为了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就挂上“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来陈列馆搬走了,却把牌子留下来。

欧阳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来有关部门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纪念欧阳詹。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甲第巷95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5-1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仅限外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秦牧故居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秦牧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牧故居位于广东汕头市澄海东里镇樟林观一村索铺巷9号,是一座“四点金”(潮汕传统民居称法)四合院,有近百年历史,旧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内有天井、正厅、厢房、居室、书斋等16间,民居门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

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经受了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故。推开陈旧的大门,进入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厅房,两边是侧房。进入左边侧房,里面的房间是秦牧父母的卧室,陈列着秦牧的手迹及其一家的照片。侧房外面还有一间小房,秦牧当年就和哥哥住在这房间里狭小的0上。穿过侧房便是他的书斋。房间的陈设十分简单,但秦牧在此却博览群书,勤奋学习。在家乡读高小时,因老师喜爱新文学,秦牧开始接触了鲁迅、巴金、郁达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

故居入门正对面的正厅将陈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墙壁右侧悬挂《秦牧故居碑记》和《秦牧生平传略》两块牌匾。内陈列秦牧遗物圆珠笔、旧眼镜、放大镜、稿纸、手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杨文恺故居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杨文恺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文恺故居坐落在和平区河北南路林东大楼,原为孙养如房产,建于1919年。为砖混结构的4层公寓式楼房,外墙首层为清水墙,2层以上水泥墙面,坡顶带女儿墙。内为单元式格局,设备齐全,装修考究,居住舒适。

杨文恺(1883~1965),字建章,直隶(现河北省)永清人。清末秀才。1902年入保定练官营当学兵,经保送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深造,继又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就学于日本振武学堂,再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09年毕业回国,历任军职。1925年任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总参谋。1926年任农商总长。1927年去职后,长居天津作寓公。解放后曾任天津文史馆馆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杜受田故居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杜受田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杜受田故居位于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为“一代帝师”杜受田所在的名门——杜氏一族的旧居。其家宅人称“杜府”。门前有木牌坊1座,门首悬“太师第”、“相国第”横匾,门厅内悬有“大方伯第”、“亚元”、“传胪”、“父子伯侄兄弟翰林”等匾。全部建筑为四合大院,占地14亩,内含28个小院,有客厅、堂屋、绣楼、厢房、祠堂等房屋380余间。后仅存绣楼、客厅和部分堂屋、厢房。有一楼为二层硬山顶式,砖木结构,面阔3间,传为小姐楼;其他房屋均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现已残破。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公布的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春,文管所组织专人走访知情人,记录了故居原貌的资料,在赵梦祥和杜桂荣老人(杜氏十八世)的帮助下,由孙玉良绘制了杜氏故居平面图,并撰写了故居简介,详细记录了故居原貌的每一部分和建筑风格。此资料现存文物管理所。现经修复重建,已于2010年4月27日对外开放,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杜氏家族自明代起即是望族。至清末,有进士12人。杜受田八世祖杜诗,明朝万历戊戌进士,诰授通奉大夫,历任湖广左布政使、江西布政使等职。诗孙杜漺,清顺治丁亥进士,诰授中宪大夫,曾任直隶正定府推官等职。漺孙杜鼒,乾隆丁巳进士,诰授奉直大夫。鼒孙杜堮,堮子杜受田、受田子杜翰、杜乔羽,乔羽子杜庭琛,均为科甲进士,并入翰林院,时称父子五翰林。杜堮、杜受田、杜翰三人,分别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杜受田更被选为咸丰皇帝的教师。

客服电话:0543-3561688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居委会

营业时间:8:00—18: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50元/人

特色景观:忠孝堂、韩林堂、主院、太康第、聚德堂

游览线路:大门-二门-忠孝堂-韩林堂-主院-太康第-聚德堂-杂院-绣楼-膳房-荣德堂-净明山房-大同客栈

滨北街道: 滨北街道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驻地以北12公里处。南依黄河,北临山东省沾化县,总面积161.1平 办事处方公里,辖154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4万。滨北街道古为滨州故城,为唐渤海县治,五代后周显德年间置滨州,遂为州治。1913年,改州为县,为滨县政府驻地。1984年为滨城镇政府驻地。2001年,滨城镇和张集乡合并成立滨北镇,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乔治华盛顿故居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乔治•华盛顿故居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51年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了。1751年,当时只有19岁的乔治•华盛顿陪同患了肺结核的哥哥劳伦斯来到巴巴多斯这个加勒比岛屿进行疗养,所居住的地方就是这个小楼。之所以来巴巴多斯疗养是因为巴巴多斯的热带气候和温泉疗养对于肺部疾病的疗效在当时远近闻名。

巴巴多斯之旅是乔治•华盛顿传奇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海外旅行。目前的乔治•华盛顿故居有两层,为橘黄色,但是在1751年华盛顿居住时只有一层,上面的一层大约是在1850年的时候加盖的,名字也改为了“乔治•华盛顿故居”。屋子中还有华盛顿手捧书籍认真读书的雕塑,英姿飒爽。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巴巴多斯时参观了华盛顿故居,巴巴多斯政府从这次访问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克林顿带来了高达250万美元的华盛顿故居的全面整修费用,这使得华盛顿故居的整修计划成为这个小小的加勒比岛国历史上投资最高的房屋整修计划。

George Washington House (Barbados)

必去理由:巴巴多斯投资最高的整修房屋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巴巴多斯[Barbados]

景点所在省、州:圣迈克尔区 [Saint Michael Parish]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首任总统。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任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实施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