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射鹿台遗址(推荐20篇)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浏览

1791

文章

1000

篇1:中库沟诸遗址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库沟诸遗址为循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库沟诸遗址

中库沟诸遗址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自治乡境内中库沟河(文都河上游支流)西岸台地上。台地西依山地,东临中库沟河,长约2500米、宽400米,地势平坦。台地自北向南有当地称多浪角木、阿杂日、哇让、宗其昂、岗相等并排的五条沙沟,沙沟之间沿中库沟第二台地岸边遍布有陶片、杂骨等古代遗物。调查时以沟为界,分别登记有文都林场、多浪角木(甲)、多浪角木(乙)、阿杂日(甲)、阿杂日(乙)、哇让(甲)、哇塘(乙)、宗其昂(甲)、宗其昂(乙)、岗相(甲)、岗相(乙)、拉龙洼等12处遗址。12处遗址中除文都林场遗址面积约200×80米较大而外,一般都在100×70米左右。拉龙哇遗址部分压在村庄之下,其他遗址皆在各沟两岸耕地内。文化堆积基本都在40-70厘米上下。各遗址除地面上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石片外,文都林场及宗其昂(乙)遗址还见有白灰碎块、灰层、灰 坑,以台地边及水渠两侧暴露较多。这些遗址中遗物基本相同,只有数量上略有差别。从陶片看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素面和饰有篮纹的双耳罐、折肩罐、尊和泥质灰陶鬲、加砂陶绳纹罐,卡约文化阿哈特拉类型的加砂灰陶长颈双耳罐、红陶腹耳壶及少量旋纹图案彩陶罐等残片。12处遗址内涵一致,为齐家文化与卡约文化共存遗址。遗址分布相当密集,若无洪沟相隔,完全可连成一片,是一处较典型的密集型文化遗存。其中宗其昂(乙)遗址(又称中库沟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龙州铁桥阻击战遗址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龙州铁桥阻击战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民国2年(即1913年),陆荣廷、谭浩明、林甫田等龙州军政要人会同议定兴建龙州铁桥。铁桥由当时的华利公司老板魏木华(华侨)负责承建,中国工程师黄英设计,全桥施工历时二年,民国4年竣工。桥长123米,宽3.8米,高26米,是民国时期唯一连接龙州县城南北的桥梁,是广西最早的公路铁桥。1930年3月20日,桂系军队突袭龙州,俞作豫带领红八军将士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为了掩护军部和主力部队转移,400多名红八军战士据守龙州铁桥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铁桥阻击战,共毙敌800多人,400多名红八军将士壮烈牺牲。民国29年(即1940年)7月,日本侵略军从南宁第二次进犯龙州前夕,国民党军队以阻遏日军进犯为名,将铁桥炸毁。

为了尊重历史,牢记历史,激励后人,2009年,龙州县按照红色旅游建设项目规划,将铁桥阻击战遗址进行修复,该项目主要是拓宽铁桥阻击战遗址面积,修建小型休闲广场,复原断桥,修筑堤岸,工程于2010年1月下旬竣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

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最后,待窑冷却后,烧成的砖、瓦由窑顶逐层取出。

窑体坐北朝南,窑口为正南;操作坑长1.3米,宽1.2米,深1.8米;火门高1.1米,宽1.08米,火膛壁厚17厘米;窑室内径3米到2.7米,深1.8米;回火沟宽12厘米。从窑室出的砖瓦形状、尺寸看,多祜砖瓦窑属清代晚期所建造。烧制出的砖瓦由于土质差的原因,故多呈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石刻佛经遗址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石刻佛经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1984年,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考察队在库鲁克皮提勒克塔格山北麓,祁曼塔格山南部方圆12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发现了总数在2000片以上的石刻佛经。这些数量惊人的刻经石板大多选用黄色砂岩、板岩为原料,唯祁曼塔格山南坡的一处,多选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为石料。在硬度很大的花岗岩上锲刻佛经,没有相当的技术和器具是难以完成的。石板多为两面刻字,初步统计总字数达50余万字,可称得上“天书”。刻法分阴文和阳文,字体大小风格各异,估计出自多人之手。刀法娴熟一丝不苟,有的工整严谨,有的洒脱奔放,有的浑厚苍劲,有的秀丽流畅,颇具匠心。最多的一处分几层垒在一长6米的花岗岩台基上。这些石刻佛经经北京雍和宫藏经讲师和中央民院民族语言专家鉴定,系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其中一些描写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的-,描述了莲花生大师当年传经时左手拿法铃,右手持金刚杵镇压妖魔的情景。莲花生大师又称“乌金大师”,是8世纪印度僧人,742~797年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入藏传播密法。由此推测这批石刻佛经应为8~9世纪的产物。大量石刻佛经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个中奥秘和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更待人们去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址:綦江区中峰镇

话:48469760

交通路线:重庆—渝黔高速—綦江—中峰

信息来源:磴口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赵川镇前坡岭战斗遗址位于赵川镇,距商南县城86公里,2002年10月投资60万元建成前坡岭战斗英雄纪念碑,碑高 19.74米,纪念场地长46米,宽7米,总占地322平方米,正前、左右方均有台阶。王锋(在中原突围中负责接应工作)同志题有“前坡岭战斗纪念碑”。2003年1月16日, 赵川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正式竣工落成。县上领导周树红、上官宏、杨福魁、贾小玲、田麟角和县民政、旅游、城建、林业、教育、史志等部门负责人及赵川镇千余名干部群众参加前坡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每年至少有3000人次前来悼念英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为商南县廉政教育基地。2010年新的城镇规划将红色景区与绿色生态、民俗民情、山水风光结合起来预留有商业休闲度假区,城镇规划为该区域预留300亩的旅游业用地,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新的规划建设后使游客们既能领略迷人的奇山异水,又能感受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2002-2010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已通过国家红色旅游资源审核,进入国家红色旅游名录。该景点在赵白路与商郧路交叉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历史上的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位于瑞丽市弄岛镇雷允村。该厂创建于1939年,它的前身是“中杭厂”。1942年,日本侵略军侵占缅甸,雷允飞机制造厂-毁弃。这是一座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中、美合资建设的飞机制造厂。工厂当时员工达2500人,曾制造飞机63架,组装50架。它不仅生产和维修了大批抗日战机,而且还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铜轴反转直升机,堪称世界之最。瑞丽雷允飞机制造厂,是云南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尽管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年的跑道遗迹仍在。一大块水泥浇筑的场子,边缘整齐结实,可以想象当时土建技术之高超,偶尔还能看见裸露的钢筋。场子一角有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上面简要记录了飞机制造厂的历史。纪念碑后面的竹棚中,一块水泥地边缘刻着“CAMC1939”(中央飞机制造厂的英文缩写)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城烽燧遗址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烽燧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烽燧遗址

烽燧也叫烟墩或烽火台,是古代军事观察、通讯的前沿哨所,大部分建在高山顶或川地转折处。古代凡边陲、要隘、道路等处,均设置烽燧,屯兵戍守,传递军情,形成独立而又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有敌情,夜间放火曰烽,白天掺加狼粪煨烟曰燧(俗称狼烟),故曰烽燧。燃烟举火和放炮的数目,根据来敌的多少而定,使千里防线数小时便知敌情消息。

皋兰县地处黄河北岸,历史上为金城外围屏障,县境内烽燧遗址较多,且纵横交错,大同小异,目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明代。皋兰烽燧大多建在高山地带,黄土夯筑,呈覆钵形,周围并挖有防御性壕沟。烽燧附近往往有戍卒、守望者遗弃的碗、砂锅等生活用具的残片。

皋兰县烽燧大体分为以下几路。北路自兰州河北盐场堡起,经邵家塘到长川后又分道设置,蔡家河、鹿角岘、悬帽塔达靖远为一路;长川、水阜、王家沟、山字墩、五墩、正路至永泰为一路;长川、文山、东湾、土龙川、王家湾、麻石面、狼家沟为一路。另外,沿黄河自砂井驿经老爷庙、东岭子、寄马桩、薛家墩、赵楼沟墩为一路;北圪挞墩、糜不老墩达榆中为一路。县境内计有烽遂50多处,多为明代建筑。其中西岔镇8处,黑石川乡3处,石洞乡10处,水阜乡12处,忠和镇8处,中心乡5处,什川镇4处。

皋兰县最早的烽燧为糜不老墩烽燧。建于汉代,位于什川镇接官亭村大阴岔山顶,东北距榆中县哈岘乡东湾村约7公里,西北距接官亭村约5公里。烽燧东与榆中县东湾、西与什川镇北圪挞、北与榆中县鹿谷子沟烽燧遥相互应。烽燧黄土夯筑而成,呈覆斗形,外围有屏障,呈长方形,长40米,宽30米,障之残高0.5米与2米之间,底部宽1.5米。烽燧距障之北端10米,墩高10米,顶部5米见方,底部10米见方,夯层厚约0.15米。

现保留最完整的烽燧有高岭子烽燧和烟洞沟烽燧。

高岭子烽燧

位于水阜乡水阜村臭蒿沟垴,东北距水阜村7公里,西距小圈沟1.5公里,南距忠和镇野马沟3公里。始建于唐末时期。此烽燧北接水阜乡诸烽燧,南连野马沟烽燧,东望蔡家河烽燧,西见烟洞沟烽燧。烽燧建于高岭子山顶,黄土夯筑而成,形如覆斗,高7米,顶部3米见方,底部周长约10米见方。墩之周围有平整的圆形台阶三级,各平台宽约3米,级差约2.5米,一级平台周长约160米,二级平台周长约193米,三级平台周长约333米。

高岭子烽燧是县境内现存最壮观的一座,今烽燧南部原貌犹存,北部因年久而成陡坡。现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

烟洞沟烽燧

位于忠和镇丰登村(又名烟洞沟)东北的高山上,东南距牟家沟1.5公里,西距丰登村200米,北距236站150米,为明代所建。此墩东与野马沟、东南与赵楼沟、西南与大墩沟三烽燧相接。现为县级文物保护遗址。

烟洞沟烽燧建在高山之上,近处有两级平台。第一级平台周长200米,宽3米,与第二级平台差5米,第一级平台盘旋而上为第二级平台。此台周长130米,南面较宽,面积约70平方米,可能是昔日戍卒的住宅。烽燧由黄土夯筑而成,呈覆斗形,高10米,顶部3米见方,底部约为10米见方,夯层厚约0.1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石门关福国寺遗址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门关福国寺遗址

福国寺位于石门关下,该寺前身原名药师寺,《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确切的始建年代无考。经兵燹后,相传为明末遗老徐伟父子重建,东西横列二殿,南北纵建八阁,分门庭及后院,全面积3

000平方米。1931年后,培修寺宇、修佛铸钟、培植花木,规模更大。旧属鸡足山佛教会所辖,缅甸、柬埔寨行僧,西藏-曾来此参拜过。1958年起,寺院遭破坏,至1961年,毁坏殆尽。1980年后逐年修复。今已复建前殿、山门,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瓦窑山邛窑遗址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瓦窑山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市固驿镇公议村2组。该窑创烧于南北朝至隋,衰于中唐以前,是四川早期青瓷邛窑系的重要窑口之一。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现存窑包2个。1988年考古发掘有大量生活用品,器形有碗、盘、钵、豆、杯、砚。胎多灰褐胎,上施一层乳白或米黄化妆土,再施青釉,多素面,偶见釉下黑褐彩绘条带式联珠纹、圆圈形联珠纹和花瓣文,印花装饰极少;使用支钉、垫围、垫板、垫柱叠装支烧,未见使用匣钵。该窑对后世青瓷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十方堂邛窑、青羊宫窑、都江堰金马窑、江油青莲窑等皆于该窑互有影响,关系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丹丹乌里克遗址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丹丹乌里克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 游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险者的向往之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 绍 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残存的墙壁和寺塔都是用晒干的土坯垒成的,有的还使用了烧过的砖。房屋则是用胡杨木构成,墙壁是芦苇纺织的,缠得紧紧的一小捆一小捆芦苇夹在棍子上,再在直竖的芦苇把子上涂抹一层和着碎草的墙泥。墙内外两面都刷了白灰,再绘制出优美的壁画。城区曾出土有佛像、壁画、陶器及古文字等,还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杨、杏树、李树等组成的花园。

遗址周围沙丘连绵高大,遗址相对处于低洼的地带,有枯死的胡杨林树干。从遗址所处位置看,可能是达玛沟水系的末端绿洲或克里雅河分支所形成的绿洲。从遗址0土文物分析,遗址可能属于汉至唐时代的遗址,与约特干遗址的时代相仿。

新疆和田

达玛沟乡:一、 地理位置策勒县达玛沟乡位于自治区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它位于策勒县东南部,“315”国道横穿乡辖境内,东与于田县相邻,西与策勒县固拉哈玛乡相邻,海拔高度1380米,距县城27公里,距地区所在地和田市12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0公里。二、行政区划、民族人口达玛沟乡行政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有17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飘大捷遗址

全文共 1236 字

+ 加入清单

黄飘大捷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飘大捷遗址

黄飘大寨位于县东南,在其西5公里处的黄飘大坡,即是黄飘大捷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咸丰五年(1855),苗族领袖张秀眉于台拱(今台江)起兵反清,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数年间,其势力已遍及黔东南各县。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稔军之后,调集川、湘、滇、桂的兵力配合黔军大举镇压贵州各族人民起义军。

台拱(台江)和凯里,是黔东南苗民起义军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同治八年初,湖南布政使席宝田率湘军2万余人,分兵会-拱和凯里。是时川军唐炯部已入黄平,席宝田在攻占镇远、清江(剑河)后,亟欲与川军会师。遂饬记名按察使黄润昌、即补道邓子垣,记名提督荣维善等率湘军1万8千余人,从镇远西进,企图取道谷陇、黄飘,打通到黄平驿道。起义军领袖张秀眉、包大肚侦知湘军行动,当即议定由包大肚率新城、螃蟹、凯塘、凯哨、革一一带义军万余人,择险设伏,相机歼灭湘军精锐于施秉,黄平之间。三月十九日,湘军陷施秉,包大肚佯败诱敌,稍战即却,退白洗(施秉城南20里)。二十日复弃白洗。湘军窃喜,轻义军不足与战,调荣维善率5营为前队,总兵张宜道为2队,总兵苏元春率精毅营为3队,邓子垣率精捷营为4队,黄润昌率定中营为后队直趋黄平境,二十一日进抵谷陇(距白洗40里),于时荣维善以连日接战,军旅疲惫,与邓黄诸人相议说:“吾军不立营寨,为游击之师,今深入贼中,久战军疲,宜休士赢粮,方可进也”。准备安营休息,但各营部将趋功心切,于二十三日黎明,挥军继进。

黄飘寨西5公里的大坡头,左团仓山、右鸡冠山,两山对峙,地势险峻,山道狭窄逶迤,附近皆陡岩峭壁,绝涧深壑。其处,人不得联伍,马不能并鞍,为黄平东南天险。包大肚于此分三卡设伏,两山积滚石擂木,设火枪地炮,先让湘军前锋入谷,俟中军过后,伏军居高临下,木石齐发。湘军被截首尾不能相顾,形成各自为战。荣维善经苦战出围,但黄润昌及邓子垣等均被困围中,荣维善命苏元春返援。黄润昌于混战中失坐骑,飞炮中脑死。及至元春回援,即补道邓子垣、总兵凌子龙、彭永清、副将唐远琛、参将杨洪亮、知府邹泗钟等一时皆死于伏中,维善久侯元春不至,令张宜道回师营救,久去不归。维善预感形势严重,亲率残部复蹈围中,期与润昌、子恒合师相救,此时各路湘军皆已败溃。当其复蹈围中,义军因得力阻歼,淮善被围一昼夜,弹药悉尽、刀矛俱折,清兵死伤略尽,顾左右不过二百余人。二十三日乘夜色迷蒙强占一山,得一寨,稍具饮食,而义军大队忽至,围小山数匝。二更许维善命突围,部将罗志鸿等战死,围终不解。维善被围两昼夜曾三次突围,终因兵卒饥疲而坐骑复中炮倒毙,遂死伏中,至此全军覆没。

苏元春奉命回援黄润昌中炮伤腿被困伏中,裹伤力战不得出,副将黄元果兵适至,力战出围。与中路分统徐启瑞汇合,得残军三千,不敢复战,绕道遁黄平,乃得不死。此役义军大获全胜,歼灭湘军一万八千余人,自提督、总后以下将领二十余员皆毙于阵。掳获辎重、土炮、火枪、弹(铅弹)药、刀矛、器械、马匹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江驿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东山顶。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2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台酒坊遗址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南台酒坊遗址为巴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台酒坊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口镇小桥街社区居委会,清同治九年(1870)云南布政史吴德溥告老返乡,在临江岸边伐木凿石,自建酿酒坊。之后,清末年文化名人海州道员廖伦在此基础上将南台作坊进一步扩大,引南台泉水开设南台酒坊。现仅存窖池8口,至今仍在使用。窖池呈南北向排列,分布在东西长70米,南北宽15米的台地上。窖池均为长方形,各长3.6米,宽2.3米,深1.2米。此作坊开创了平昌酿酒业的发展,引发出如今香飘华夏悠久厚重江口醇的酒文化,推动了平昌经济的发展。

江口街道:平昌县辖镇。县府驻地。1913年置江口镇乡,1939年改为江口乡,1946年建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1981年复江口镇。位于县境中部,巴河与通江河交汇处,街道呈三级阶梯。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5万。达(川)广(元)省道公路纵贯镇中心,县道公路幅射各乡、镇,巴河、通江河通航。辖新平、新华、建设、政法、人民、文化、小桥街7个居委会。有以建筑、建材、服装、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下孟村遗址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下孟村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孟村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长武县冉店乡下孟村。

保护范围:以铧角地为中心,东西1600米,南北10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北外延150米,西外延300米。

2003年,下孟村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冉店乡:冉店乡地处长武县东南部,距县城12.5公里。东隔泾河与彬县北极乡相望,西与昭仁镇接壤,南与亭口乡、巨家镇相邻,北与相公镇以鸭儿沟为界。面积30.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二厂村。全乡辖16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人口8503人,2290户,部分村属地方病多发区,劳力体质较差。地形呈梁峁山脊状,南北两侧均为沟壑坡地。泾、黑河谷为川台滩地,山坡地较多,适于发展畜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嘴梁遗址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大嘴梁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嘴梁遗址位于平凉市庄浪县岳堡乡岳堡村大嘴梁。东至南佛寺,西至崖岔嘴,南至大嘴梁山顶,北至南湾、簸箕湾。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依山势分布,平面大体呈三角形。遗址断崖上暴露灰坑、灶坑、白灰面房址,红烧土及白灰窑等。采集有细泥红陶片、黄陶片、夹砂红陶片及大量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彩陶片,从采集标本分析,本遗址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大嘴梁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保存现状较好,在同类遗址中具有典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双堡子沟遗址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双堡子沟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堡子沟遗址 位于庄浪县南湖镇双堡子沟。包括两个地点:Ⅰ号地点和Ⅱ号地点。Ⅰ号地点位于南湖镇南约5KM的双堡子沟公路桥旁,秦(安)隆(德)公路97KM处华沟塬下;Ⅱ号地点位于双堡子沟公路桥0.5KM处的搭连崖,Ⅰ号地点西北约0.5km处。两个地点均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时代均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该遗址共发现石制材料25件,剔除残片和断块各2片,计石制品21件,分为石器、石核和石片三类。其中,石器13件,以刮削器居多,还有凹缺器、尖状器和雕刻器各1件。石核和石片共8片,均由锤击法产生。从双堡子沟含石制品的同层,搜集到哺乳动物化石共20余件,分属最后斑鬣狗、蒙古野驴、普氏野马、鹿、羚羊和原始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旱台遗址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旱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旱台遗址

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土族自治乡清泉村北。中川乡位于寺沟峡与积石峡之间的小盆地的中部。盆地发育较好,分三个阶梯台地,比较宽阔平坦,旱台处于第三台地南缘,西临清泉沟,东靠红崖沟,北为台地大缓坡,南对清泉村(俗称祁家)。遗址面积约30O×120 米,西部紧靠清泉沟,南缘为中川中学校园,东部是一处汉代墓葬群。由于引水灌田,遗址被水冲刷分割成东西两区,中部塌陷形成一个大坑,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以陷坑内最多,周边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面房屋等遗迹。东部还见有残墓葬。1980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在此清理墓葬1座,房屋2座,灰坑1个。墓葬为南北向长方形土坑墓,长240厘米、宽140厘米,内葬2人,男性为二次葬式,女性为侧身直肢葬式,并面向男性尸体。随葬器物有泥质红陶双大耳罐1件,长颈双耳罐两件,侈口粗陶罐、石璧及饰物各1件,骨镞20个。房屋一为410×350厘米,一为310×300厘米,都是半地穴式。地面白灰厚0.3-0.5厘米,墙壁四角略呈弧形,上部向内倾斜。室内中间设一直径114厘米的圆形灶,灶的周边镶嵌一圈白色小河卵石。两座房屋相距约20米,唯一不同的是一座门向南开,一座门向北开。灰坑为圆形平底式。灰坑与房屋内皆堆满了灰土,灰土中夹有较多的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陶片以泥质红陶居多,泥质灰陶及加砂陶次之。陶器器形有素面及篮纹双耳罐、腹耳罐、带嘴陶盆、尊、鬲、加砂粗陶花边无耳罐、瓮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盘状器。是一处较典型的齐家文化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何家坝栈道遗址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何家坝栈道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坝栈道遗址

时代:汉—清

地址: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联青村

保护范围:栈孔所在崖壁。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九阵河100米,西至山梁100米,南至栈道外100米,北至栈道外100米。

2014年,何家坝栈道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青村:联青村简介1、自然状况 联青村位于长岭镇西南部,距镇政府13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570-1115米,东临渔渡,南接仁村,村内山地、丘陵纵横交错,生态状况较好,山大沟深地力水自愿匮乏,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全村旱地坡地占总耕地面积70%,农户居住分散。 2、社会经济状况 全村共有村民8个小组344户1482人。其中有劳动力868人,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龙洞飞鹅岭遗址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龙洞飞鹅岭遗址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飞鹅岭遗址位于长兴街道天源路街1190号华南植物园内,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2200年)。龙洞飞鹅岭海拔62.10米。因山土遭受侵蚀遍布的遗物及文化遗存层露于表。出土石质斧、镞、玉环,绳纹夹砂粗陶、印纹陶片,陶制纺轮、网坠、碗等千余件。龙洞飞鹅岭遗址属广州地区远古文化遗存,填补了广州先秦时期遗址的空白,对研究广州古人类文化有重要意义。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长兴街道:建于2002年12月4日,以原沙河镇辖内的长村地区为基础建成。2003年,面积13.215平方千米,总人口39138人,其中常驻人口18698人。街辖内有8个社区、2个村委会。2003年,在原来的6个居委会基础上重新划分地域设置8个社区,其中新设立4个社区(科艺、建丽、兴安、兴科)。 长兴街成立于2002年12月,位于天河区东北部,南倚华南理工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