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算盘的发源地(最新20篇)

农历七月初七也要到了,这天是中国传统七夕节,你知道算盘的发源地吗?下面问学吧小编就告诉你算盘的发源地,一起看看吧!

浏览

6147

文章

116

篇1:昆曲发源地是哪里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根植于阳澄湖畔的地方戏曲腔调。昆山素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尤其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夏昶、龚贤等人。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老的算盘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算盘是在14世纪左右由中国人在用计数芯片长期计算的基础上发明的。从那时起,算盘已经取代了计算芯片,并广泛传播。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常用的计算工具之一。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做算盘。

除了中国,算盘也出现在一些地区,但没有一个流传下来。当古埃及人进行贸易时,他们在地上铺一层沙子,用手在沙子上画一些沟渠,然后在沟渠里放一些小石头。加减意味着从沟渠中增加或减少石头。这是最原始的算盘。后来,欧洲商人用开槽的计数板代替沙子,用特制的计数珠代替石头。经过多次改进,计算板与我国使用的算盘相似。然而,由于欧洲的计算板是钢制的,笨重而昂贵,再加上西方人没有计算能力并且不方便使用,它们逐渐被淘汰了。在其他地区,算盘是由每块木头上的十个木珠组成的。然而,因为人们把每一个珠子都看作一个,不像中国的算盘,用一个珠子作为一个,用一个珠子作为五个,计算的速度是非常有限的,使用并不普遍。

中国算盘因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计算方便、易学易记而长期流行。15世纪中叶,《鲁班经》详细介绍了算盘的制作。在珠算方面,明代吴京的《算术比较九章》是最早的记载。1573年,我国的徐心陆写了第一部系统介绍珠算算法的书,1592年,程大伟还写了《直指算术的统一》等,加速了珠算的普及,并把珠算传播到了许多国家。世界上有许多速度计算比赛。在掌上电脑与电子电脑分离的比赛中,每次速度的增减冠军都是一个算盘。因此,今天人们仍然在电子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算盘。例如,日本仍有相当比例的企业使用算盘,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工业国家仍将算盘纳入小学课程。算盘和算盘的使用不仅有计算的功能,而且能锻炼思维能力。

1980年,中国引进了一种新型的电子算盘,它结合了普通算盘擅长加减和电子计算器擅长其他事物的优点,从而复兴了古代的算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你知道吗?著名的冰湖赛马的发源地是哪?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著名的冰湖赛马发源地是圣莫里茨。圣莫里茨位于海拔1856公尺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区,雪山连绵,湖泊瑰丽,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色。每年2月,这里便会迎来瑞士冬季最激动人心的冰湖赛马大赛。比赛会在2月的前3个星期日中分别进行。

大会的各项赛事都设有丰厚的奖金,令参赛者们趋之若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源于圣莫里茨古老传统的“Skikjring(滑雪驾驶)”比赛。这种独特的竞技,充满了原始的感觉:赛手们乘坐在没有套索的雪橇之上,由赛马拉着,以每小时超过50英里的速度在圣莫里茨湖广阔的冰面上疾驰,任由凛冽寒风夹杂着纷雪冰屑呼啸而过。惊险刺激的比赛,让在场的观众体验到无比的紧张与兴奋。

圣莫里茨高山湖泊的迷人美景和当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冰湖赛马远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那么简单。精制的美食,优美的音乐,前卫的艺术展览以及完备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与到这场别开生面的顶级盛宴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算盘的演化过程

全文共 195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文化知识:算盘的演变过程

算盘是如何演变的?算盘历史悠久,是中国的一大发明。那么算盘是如何产生的呢?

请看下图,算盘的演变分为四个步骤:

1.最早的人数石头。一块石头代表1。

2.后来,我们用计数芯片来计数。计数芯片垂直代表1,水平代表5。

3.在未来通过摆动珠子来计数。顶部的蓝色珠子代表5,底部的黄色珠子代表1。数数时,把上面的珠子和下面的珠子拿到中间的格子里。

4.逐渐提高到用算盘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梅戏的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省的黄梅县一带。

黄梅戏的原名是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的黄梅县一带,早在唐代时期就很盛行了。在清末时期,采茶调传入了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跟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了结合,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剧种,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后来以安庆为中心,经过百来年的发展,黄梅戏就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一个大剧种。

黄梅戏吸收了京剧、青阳腔、徽调、采茶戏等剧种的因素,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剧种,唱腔是淳朴流畅的,具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力,表演也是很质朴细致,真实活泼,深受很多热爱戏曲人士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算盘的历史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算盘历史已有千多年,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来的,筹算就是运筹码—种削制签来进运算,唐代末年开始筹算乘除法,到了宋代产了筹算的除法歌诀,明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盘这名称。

算盘是一种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形式。它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算盘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现在,算盘在亚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继续使用,尤其见于商店之中,可以从供应中国商品和日本商品的商店里买到。在西方,它有时被用来帮助小孩子们理解数字,而一些数学家喜欢体验一下使用算盘计算出简单算术问题的感觉。

算盘的规格,呈长方形,四周由木条为框,内有轴心,俗称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端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子运算,谓之珠算。珠算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益智算盘的功能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算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了,但是益智算盘已经逐步的走入我们的生活,那益智算盘的功能有哪些呢?老年人如何使用好小区健身器材?下面小编就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情况吧。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益智算盘是脑力与体力并用,拨珠时要悬肘、悬腕,臂开足稳。加减乘除的口诀要脑力思考;还要用指力、腕力、臂力。当需要运算的时候,自然呼吸,心平气和,排除一切的杂念,思想高度集中,便能达到静功养身的目的,这与练功和太极拳差不多,正所谓“静中求动,心神合一”。而在拨珠运算时,机体血液循环加快,促进新陈代谢,又是调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保持平衡状态,内脏器官得到调整。

学习益智算盘时,时而读数、报数,时而打算盘,时而进行听算、看算,时而回答结果,还穿插分组竞赛,看谁报数快、算得准、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主动地位。益智算盘这种教育方法,启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动中学,培育了大脑机能,变得更加聪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奥运会的发源地在哪里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奥运会发源地在希腊奥林匹亚村,希腊的奥林匹亚村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皮尔戈斯的东面、阿尔费夫斯河与克拉泽夫斯河的汇流处,距雅典约370公里。这里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运动场。

在奥林匹亚的克罗努斯小丘南北发现有青铜器时代的居民点残迹。铁器时代,希腊的多立斯人在此定居,并在小丘之南逐步建成了万神之王的宙斯神庙。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

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发源地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起源于哪里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五大戏曲是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评剧,分别发源于湖北、北京、浙江、河南以及河北。中国戏曲历史非常悠久,戏剧的种类也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黄梅戏最初发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徽安庆发展壮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其中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京剧是中国国剧、三大国粹之一。京剧曾称为平剧,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越剧一般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而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豫剧起源于河南,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凭借着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评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女婿》、《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基督教发源地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基督教发源地是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一、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二、影响

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和艺术,基督教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世界长河之一,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流域内降水量少,农业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天干燥春天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中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因为河流中段流经中国的黄土高原,所以大量的泥沙被夹带,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黄河,因此中国人把它亲切的称为“母亲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竖琴发源地

全文共 118 字

+ 加入清单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根据埃及古代地图,这种乐器出现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就像一个弦弓。据说它是受射箭时箭发弦的启发而发明的。到了中世纪,有记载说古代竖琴是里拉琴。经过多年的逐步改进,现代竖琴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足球的发源地是什么国家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足球发源地是中国,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是英格兰。在中国古代山东淄州,当时的足球叫作蹴鞠,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当时已经有多种方式,后来经阿拉伯人由中国传入欧洲。12世纪初,英格兰就已经有了足球赛,英国国王亨利四世提出最早的英语词汇football就定义为足球,是一年两次的一种娱乐活动。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来控制以及支配球,并且有两支球队按照规则在同一块球场上相互进行防守、进攻的体育运动项目,因为足球运动具有参与人数多、战术多变、对抗性强等特点,所以拥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称号。

1863年10月26日,几名足球爱好者在英国伦敦女王大街的弗雷马森酒店聚会,讨论并成立了英格兰足球总会,这是世界足球历史上成立的第一所足球协会,它的成立标致着现代足球的诞生,在此之后,人们把1863年10月26日称为“现代足球日”。除此之外,此次聚会还草拟出了一份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它是现代足球竞赛规则的雏形,由于当时足球运动阵型的特点,该竞赛规则中当时允许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图们江发源地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图们发源地坐落在东经128°26′北纬42°00从弱流河与红土水汇合处(赤峰东侧山脚下)起,直至入海口,今之名统称为图们江。图们江之源流实乃发源于赤峰西北部三公里丹树林之树林河,流至赤峰西部1.5公里处,与朝鲜之红土水汇合,绕过赤峰南麓东麓,流至赤峰东半华里的地方,与发源于圆池的弱流河相汇,继而向东南方向流去,流至西距赤峰6.5公里处,有朝鲜的石逸(乙)水来注,水势渐大,继续流向东北,于广坪8.5公里地点,有朝鲜的红丹水来汇合,又蜿转朝东北方向流去,于古城里西部1.7公里的地方,有红旗河汇流,于古城里东南侧又有朝鲜的西豆水注流,故古城里原有三江口之称。从弱流河与红土水汇合处起,至朝鲜红丹水汇流处止,绵亘73华里,流长50公里,据长白山江罔记略和延吉边务报告所载,古人称之的大浪河,河床窄、坡度大、河底卵石层叠,湍流急.涛声激荡山谷,澎湃震耳欲聋,故自古即有大浪河之名实不虚称。

图们江西起赤峰,东止和龙、龙井两市交界处之汇口洞,于市境之内,流长为313华里,大洞至朝鲜茂山为100华里,茂山至延吉汇口洞为113华里。图们江发源地坐落在东经128°26"北纬42°

00从弱流河与红土水汇合处(赤峰东侧山脚下)起,直至入海口,今之名统称为图们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烤冷面发源地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冷面发源地为黑龙江省密山市市区内,烤冷面的源起于1999年前后,相传是位于密山市第二中学后门一盖姓中年男子发明。烤冷面,是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特色小吃之一,烤冷面起初有多种做法,包括油炸、高温铁板碾压等,后改良为铁板成块煎烤。现在烤冷面已经火遍全国的大江南北,是东北极具特色的美食。

早期所用冷面为普通冷面,制作工艺成熟后使用特制冷面,这种特制冷面比平常市面常见的冷面要薄、柔软,可直接食用。而铁板烤冷面可以添加鸡蛋、香肠、等,经过铁板的烘烤,涂上自己喜欢的酱料,松软可口酱香扑鼻,吃起来很劲道,非常受大众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普通话发源地是哪里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普通话发源地是河北滦平。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别称。它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本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语词历史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流。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方话语音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是北方话的推行区、记录区。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既不以消灭方言为目标,也不以消灭方言为手段。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处在不完全相同的时空之中。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在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时期,方言之间过去所有的那种明显的界限会逐渐淡化,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削弱。

邹金灿和李伯重认为,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平仄已经很难分出来,所以用普通话朗诵唐诗,有时候会发现不太顺畅,因为常常不能押古韵。著名学者叶嘉莹多次呼吁取消用普通话读诗词的做法,就是因为诗词所遵循的声韵标准是中古音,与近代音系的普通话天生不搭。

普通话发源地是哪里

中国标准普通话的发源地是河北承德的滦平县。普通话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是北京话的推行区,记录区。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

滦平话属于北京官话怀承片,又有着当地的特色。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清脆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的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相互矛盾。普通话虽然已经在我国推行多年,我们平时在公共场合也说普通话,但见到我们家乡的人还是会不自觉地说自己家乡的方言,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我们也不能忘记。

普通话是规范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6]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计算器”算盘的起源之谜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自清朝以来,许多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总而言之,主要有三种说法。

算盘(网络图)

第一,东汉南北朝说

它是由清代数学家梅等人提出的。

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悦写了一本书《命理记录》,其中记录了14种算法。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銮评论这段话说:“八股是三分,上下两个点是以止泳珠为标志,中间点是以定方位为标志。每个都有五颗珠子。上面的珠子和下面的四个珠子颜色不同。上珠子上的其他珠子是五个,下四个珠子是一个。”这些字符被认为是算盘的最早记录。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书中所描述的算盘充其量只是一种只能加减的计数工具或简单的计数板,与后来出现的算盘不同。

算盘(网络图)

2.元、明、明,

也就是说,算盘出现在元代中期,在元末明初广泛使用。它是清代学者钱大庭提出的。

在元代,陶宗彝的《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九,“井珠”引用当时一句谚语来形容奴隶说:“如果你接受仆人和仆人,当你第一次来的时候,你将滚动珠,你不会说什么自动。稍长一点,曰珠算珠,字拨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佛陀一整天都在谈论珍珠,但他一直没能激起它们。后者称之为“三珠戏语”。老奴婢被比作算盘珠,当时算盘非常流行。

算盘(网络图)

3.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依据是:在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中,药房的柜台上有一个算盘。1921年,河北省巨鹿县出土了一颗宋代故居的木制算盘珠。元初基础教育新版《四个相对字》中有一张九档算盘图。由于它在元初就已经被用作基础教育的训练内容,所以可以看出它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它的出现至少可以推至宋代。

此外,宋代的算盘在形式和体系上是成熟的,没有新事物所共有的笨拙和粗糙。因此,许多数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可以推至唐代。由于宋代以前五代十国的持续战争,科技文化发展相对缓慢,此时算盘诞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经济文化相对发达。需要新的计算工具。花了2000年的计算在这个时候演变成了算盘计算。算盘很可能是在这个时候发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全文共 1440 字

+ 加入清单

湖湘文化,指的是历史上在湖南一带形成的区域性文化。而提到湖湘文化,就不得不说位列我国历史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了,它被称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如今是湖南大学的一个院系,仍然在进行文化研究和传播,履行着书院的职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岳麓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山长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北宋后期,岳麓书院在地方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被纳入到了“潭州三学”的教育体制之中。岳麓书院成为“三学”中的最高学府,反映了它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方面,已高居于州学之上,这是它能够延续900多年办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从北宋开始,它名副其实地成为地方的高等学府。

南宋是中国书院制度的成熟、繁荣时期。张栻主教书院之后,除了继续实现其教育功能外,又增加了学术研究的功能。其他学派的学术大师纷纷在岳麓书院展开学术会讲。

当时湖湘士子闻风而动,纷纷来此研习理学,形成了一个学术主旨接近、且有一定规模的湖湘学派,在南宋政治界、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成为闻名全国的理学基地,为理学思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湖湘学派的基地后,它的办学规模、成就和影响均进一步扩大,并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南宋岳麓书院的蓬勃发展,还与另一位着名理学家朱熹的讲学联系在一起。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有两次,一次是乾道三年的朱张会讲,开创了岳麓自由讲学的风气,这次岳麓会讲开创了不同学派在书院会讲的先河。另一次是绍熙五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到潭州,在任期间,他着手振兴岳麓书院教育。朱熹兴学岳麓,颁布“朱子书院教条”,使岳麓书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学规。

元朝时期,岳麓书院仍在绵延办学。岳麓书院的教学体制恢复后,由朱熹、张栻所奠定的文化教育传统也得以继承和发扬。明代岳麓书院教育还有进一步发展,规制更加完备。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王守仁及其弟子们纷纷来岳麓书院讲学,他们所倡导的心学思潮对岳麓书院的学术、教育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朝是中国书院的演变、普及化时期。清代岳麓书院不仅有理学传统的深刻影响,还受经学传播的影响。乾隆以后,由于乾嘉学派的影响,一些从事诂经考史的经学家主持书院,他们在岳麓书院研究和传播经学,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道光时,更有湘水校经堂设置,它不课时文,专习经史,成为岳麓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开辟了经学研究的基地。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中国进入社会急剧变革的近现代,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处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1926年2月1日,在岳麓书院原址上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从1903年至1926年的20多年时间里,岳麓书院发生了“岳麓书院——湖南高等学堂——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的学校更替,终于完成了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的学制变革。

从古代岳麓书院到现代湖南大学,既反映出教育体制变革的必然趋势,又充分证明中国有着绵延不绝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如今的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下属学院之一,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大汶口文化距今多少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吗

街头篮球的规则与五人篮球基本相同

晋商文化对我们的启示:要有胸怀与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奥运圣火发源地是哪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奥运圣火发源地是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按照传统,奥林匹克的火炬是由奥林匹斯山上的阳光点燃,之后由传递者步行传递到奥运会会场。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火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在奥运会举行时,为了纪念宙斯,人们就会在他与他妻子赫拉的神庙中也点燃火炬。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据古希腊神话,大力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到阿波罗太阳神处偷取火种带给人间,而火种到了人间后就再也收不回去。宙斯只好规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

于是古代奥运会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火仪式,由祭司从圣坛上燃取奥林匹克之火,所有运动员一齐向火炬奔跑,最先到达的三名运动员将高举火炬跑遍希腊,传谕停止一切战争,开始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奥运会期间在主会场燃烧的火焰,即是奥林匹克圣火,它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圣火采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然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楚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楚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不离赞谤不名之清净传承。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本期的湖北文化,为你解析。

楚人,与中原华夏氏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楚人的祖先来自中原,为华夏族南迁的一支,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楚文化。从统属而言,楚于西周初年为周成王所封,自然而然接受的是姬周文明的统治。而且实物资料也表明,西周时期,楚文明的个性特征尚不明确,它还保留着相当大的中原文明特点,到春秋以后才逐渐形成既别于中原姬周文明又别于其它区域性文明的有自身特点的成熟的独特文化。

楚文明的初步兴起与其它文明一样,也应具备相应的文明诸要素,我们可以此来考察楚文明兴起的大致时间。

楚自鬻熊至熊绎受封的阶段,文献均记其“居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而非“都丹阳”,加上又无相应的考古学资料相印证,当时丹阳只是一个地名,而非都城,也无城邑的建制,大型礼仪建筑也尚未发现。

就是怀疑为楚国制作或断为楚国所有的青铜器,不仅未见于考古发掘,即使是传世品中也一无所见,文字就更不用说了。此时,楚“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可见生产力之低下,其生产关系也只能是以较单纯的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楚的社会形态自然也比较原始。

安徽寿县古城:楚文化的发源地

想像中的寿州城,有楚故都浪漫高蹈的风韵,有八公山上修道成仙迷幻的韵致,有淝水之战凛冽的风骨……应当是雄浑大气的,毕竟,古城承载的历史深沉厚重。然而,今见寿县,我却大大地惊诧于它的纤小精致,绕城一周的7141米城墙锁定了古城3.65平方公里的面积,小则小矣,神态却森然凝重。古城基坚墙固,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现城墙为南宋重筑,高8米多,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不少墙砖面隐约可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砖石用糯米汁、石灰等物弥合,固若金汤,有“铁打的寿州城”之誉。外壁下部有两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倾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成就了寿州金城汤池的铿锵声名。

古城有四门,各按地理位置取名,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有“歪门斜道”之说,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闸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打小就在城墙根下长大的老伯说,最让他骄傲的是,别处的古城墙因年代久远早已完成历史使命,但寿县古城墙,直到现在还在护卫着古都的居民。“最近经常听到报道,许多城市都存在排水防洪问题,寿县虽古,却很坚实。1954年淮河泛滥,洪水围城,最高水位离北城墙顶部不到半米。1991年特大水灾,洪水围城50多天才退去,但城内的10万居民安然无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