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蒋氏宗祠在哪里(汇总20篇)

浏览

212

文章

644

篇1:上阳欧阳氏宗祠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上阳欧阳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阳欧阳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泗洲乡上阳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上阳欧阳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宗祠周围滴水向外延伸30米

建筑控制地带:宗祠周围滴水向外延伸60米

上阳村:上阳村(Shangyang Cun)欧阳村分为二个村庄,此地地理位置较高名为上阳村。区域位于乡政府东部,东面与本县的莲塘镇交界,南面与本县的欧阳海镇相连,西面与本乡的下阳村相接,北面与本乡的四友村相邻,距乡政府3.5公里。村辖大木冲雷家、李家、胡家、上阳等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470户1960人,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境域经济主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怀宁丁氏宗祠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怀宁丁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怀宁丁氏宗祠,名祠堂。坐落于怀宁县城西行十五公里——现公岭镇永兴村来龙山脉西麓,毗邻当年丁氏二世祖义甫公迁怀落脚之地下马塘。背靠来龙山脉,一条小河沿山脉蜿蜒而过,依山傍水,这里的山脉、河流、平川、山冲构成了难得的风水宝地。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夏动工,次年(1731年)冬主体工程竣工,又经数年努力,相继建了塾(谱楼)、阁(梓潼阁)、场(祠前广场),总体规模形成。坐东朝西,为三进五开间,梯进式徽派仿古建筑,粉墙灰瓦。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祠、阁一体,屋宇相连,祠前广场巨狮相对而立,整个建筑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展示了我丁氏先祖的聪明才智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自丁氏宗祠在这龙山凤水落址后,故人杰地灵;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成为怀宁一大旺族。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收为国有,1953年前殿被拆,改为粮食收购门市部。“丁氏宗祠”玉石门匾被长期隐居起来。其它虽未动,但内部建筑结构及陈设不同程度受损,最终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浩劫中,遭到彻底破坏。但始祖神位和晏公塑像在族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存。

改革开放后,家族文化复兴。2001年初在原址原样开始了重建工程。历时十载,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两千平方米。耗资一百五十多万元。镶嵌在大门上方百年玉石门匾“丁氏宗祠”四个金字熠熠生辉。本着修旧如旧的布局和造型,现祠一进厅为戏楼,娱乐之地;二进厅为-之所;三进厅为神殿,供奉历代先人之神位。南侧建有飞檐翘角三层的梓潼阁,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和晏公塑像。祠内“丁氏宗祠”石匾及“始祖神主牌位”、“世进士”、“永团圆”等匾额及祠前广场石鼓、石狮均为原祠文物,甚为珍贵。

祠堂又称祠庙或家庙,是家族公祭、联谊、议事的活动场所,也是宗族兴盛发达的重要标志。

公岭镇:怀宁县辖镇。1958年属三桥,1984年设三祝乡,1992年撤乡设公岭镇。位于县西北部,距县府32公里。面积55.9平方公里,人口2.6万。秀(山)高(河)、公(共岭)余(井)公路过境。辖三祝 、永兴、永胜、公岭、马田、檀桥、油坊、祝桥、泗洲、双岭、高峰、瓦窑、庆丰、石闸、田铺、宝福、三铺17个村委会。工业以建材、化工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龙岗村曾氏大宗祠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龙岗曾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岗村曾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龙岗街114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龙岗街现状路西边线,南至曾氏宗祠南侧相邻建筑边线,西从文物本体外墙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北至曾惠公祠北侧相邻建筑边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文物本体东面池塘东边线,南至曾氏宗祠外第一皮建筑南墙线一线,西至文物本体西侧第一皮建筑西墙线一线,北至曾惠公祠外第一皮建筑北墙一线。

龙岗村:龙岗村位于广州市北部的钟落潭镇流溪河泮,面积约 9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00多人,是钟落潭镇最偏远的村委会。 龙岗村委会距离市区30公里,离钟落潭镇镇中心3公里,东面紧靠钟落潭镇中心区,西面距白云机场约8公里、北面有风景如画的流溪河环绕流过,南面是万顷良田,只有二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龙岗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曲塘分部旧址-杨氏宗祠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曲塘分部旧址-杨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洞口曲塘杨氏宗祠位于洞口县竹市镇曲塘村,建于1914年。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590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有大门(戏楼)、中堂、祖先堂、两侧厢房和钟鼓楼等。此祠堂的最大特点是正面并列三座西洋式的牌楼门,表明清末民初这里已受西洋文化的影响。中门四柱冲天,大门上方楷书阴刻“杨氏宗祠”石匾,石匾上部题有“清白第”三字。进入大门后,里面的建筑又全是中式,整个建筑完全是中西合璧。大门后面是戏台,进大门后从戏台下穿过进入庭院,戏台重檐歇山顶。

曲塘杨氏宗祠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曲塘分部旧址。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湖南武冈,简称“黄埔军校武冈分校”,其曲塘分部就设于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板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叶氏宗祠为衢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叶氏宗祠位于衢江区周家乡板桥村板桥自然村,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呈纵长方形,通面阔13.28米,通进深32.07米,总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并逐进升高,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门楼)、小天井、前厅、大天井和后厅,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正立面为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五楼式,两侧设八字墙。大门左右置有抱鼓石,刻有简单动物图案。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二柱用五檩,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前厅与后厅间的厢房面阔两间。后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次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四柱用十一檩,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有花草雕刻图案。

据《叶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八年(1138)叶端臣卧葬岭下桥头,其子正纪、正伦守庐墓板桥。该建筑保存较好,布局严谨,特别是门楼设计科学美观,木雕精细,造作考究,艺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周家乡:衢县辖乡。1950年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两条。辖石井、后堆、诚村、板桥、川坑、江家、崇源、苦竹岗、坞溪桥、丰村、宋家、上林、蟠塘坞、周家、后溪塘、井头根、下清源、裴家、相对、上姜、宅基、春山坪、上岗头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石灰、食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菜、枇杷、茶叶、柑橘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年代为明,位于建设乡坪路村,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6月28日,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檐滴水外延伸南30米,东、西、北各2米。

坪路村:坪路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部,直距6.5公里。东与赤田毗邻,西至广东省下蔡村,北接太平镇沈壁山山麓,南接果老头山。包括坪路、凤尾鞍二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坪路村。聚落依山面溪而建,呈长方形。住陈氏204户,77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耕地62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20亩。主种蕉柑、水稻、甘蔗、地瓜,兼种凤梨、荔枝、李、茶叶。造林万亩,197。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轮水谢氏宗祠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轮水谢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轮水村,属于广东阳春市岗美镇管辖;其古民居由当地谢氏祖先建于明清年间,不但以其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引起当地文物部门的关注,更因谢氏家族数百年来殷殷重教之举而名声在外。由于历代重教,这条古村落在当地一直被称为“秀才村”。

据相关史料及《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1587年),原为一座三进五开间加四廊悬山顶式古建筑,建筑总面积1100平方米,于光绪二年(1877年)重修,缩小前一进。现为一座二进五开间加两廊悬山顶式古建筑,建筑面积达七百平方米。

走进谢氏宗祠,各式浮雕精工夺目,花鸟虫鱼、历史人物、山水画像,无不栩栩如生,源自明清的岭南建筑风格一览无遗。

轮水村:轮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兴陈氏宗祠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兴陈氏宗祠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陈氏宗祠位于南城街道中兴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0年,中兴陈氏宗祠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村:中兴位于上塘县城的西面,东靠中塘洋,西与应山村相邻,北与中西村相接。交通方便,距县城1公里。中兴村是上塘县城的周边,全村467户共1675人,村民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水稻、特种水果、茶叶和生猪家禽养殖业,青年村民多为外出务工经商。外出劳动力占总人口42%,现有耕面积426.6亩。主要农产品有“中塘鸭”、“中塘蛋”、“大棚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鹤城方氏宗祠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鹤城方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鹤城方氏宗祠位于休宁县鹤城乡漳沅村,时代为清。

鹤城方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鹤城乡:休宁县辖乡。1952年设鹤棣乡,1958年改鹤城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并入流口镇,1994年自流口镇析出复置鹤城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6.7公里。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0.8万。渔(亭)冯(村)公路过境。辖渔塘、棣甸、梅溪、鄣田、田畲、冯村、四门、左龙、右龙9个村委会。农业以林业、茶业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以杂粮为主。有木材加工、制茶、砖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石龙叶氏宗祠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石龙叶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叶氏宗祠位于石龙镇新维村,建于清代咸丰辛西年(公元1861年)秋,距今有140多年,是新维村立围的标志。祠堂占地400多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红石青砖琉璃瓦顶,三进两厢,内设议事厅,环境幽雅,村民常在此聚合。邻近叶姓员生赴考也在叶氏宗祠歇息、攻读,历史上产生举人多名,其中有三名举人均在“叶氏宗祠”前立旗杆,光耀后人。2001年,新维村在原址按原貌重修,祠堂大门两侧有举人石碑3块,周围另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重修的东门牌楼及“如绿”、“公祠”、二房厅、宝安家塾、召轩家塾、集于家塾等分支叶姓祠堂多间。

新维村:石龙镇新维村座落于东莞市石龙镇西北面,建于清朝中期,清咸丰酉年为新维村立村标志,全村现有村民人口540多名,约154户,面积0.57平方公里,由于地理因素,被广深铁路线分为上、下新维,但属于同一村委会,未设村民小组。一、主要经济情况1、适逢改革开放,新维村利用地处石龙镇中心区域性地理优势,抓住机遇,在红棉路建起了新维商贸大厦、名典商贸大厦,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定安王氏宗祠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定安王氏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安王氏宗祠位于定安县雷鸣镇,时代为明-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本体外缘为界,向东北15米至围墙,向西南30米至围墙,向西北4米至围墙,向东南3米至围墙,面积为3.87亩。

雷鸣镇:雷鸣镇位于定安县中北部,东与龙湖镇、黄竹镇相邻,西与富文镇相邻,南与龙门镇相接,北与定城镇接壤,距定城16公里,至省会海口市47公里,定龙公路从其中横穿而过,交通四通发达,面积128.3平方公里,墟镇建成区65公顷,规划区130公顷。辖区有风光秀丽的南丽湖风景区,北接定安县城。辖11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234个经济社,是定安县规模较大的乡镇,20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上泸余氏宗祠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余氏祠堂位于上饶县上泸镇上泸畈中心地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于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余氏十五世祖相一公余德元和相二公余德绍始建,后历代递加修葺,清道光乙酉(1849年)合族又在原址扩建祠堂,咸丰丙辰(1856年)重加装金油漆,光绪乙丑年(1889年)改建后栋;

1942年,以余辉照为首成立董事会,以祖先理学家方叔、正叔命名在祠堂创办方正小学,余家出钱办学,招收各姓子弟入学,解放后政府又在祠堂办上泸小学;

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666年历史。

上泸镇:上饶县辖镇。县茶叶、土纸主产地,1958年设上泸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南部、泸溪中游,距县城23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2.5万。里(洲)上(泸)公路北接上(饶)甘(溪)公路。辖上泸、苎圳、天窗岩、江家、溪北、湖边、小源、毛源、泉洋、三连坑、红区林场、王家山12个村委会。泸溪自东南向西北斜贯东北边缘。农业主产水稻、红薯,盛产薯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许氏宗祠遗址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许氏宗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磡头村,以许姓为聚居大族,许氏先人于南宋年间由别处迁此定居,在此后数百年间逐渐繁衍成今日之千灶万丁的大村落。磡头村古时又称云川,位于海拔1350米的云岭脚下的幽谷里,地形极为复杂。当地谚云:锄头磡,上床三档磡。据说这就是磡头村名的由来。磡头村古来有三屏、五墩、六桥、八景之美称。何谓三屏?翻看史料,始知三屏乃为阳和屏、寺山屏、亭文山屏。又何谓五墩?五墩即狮文墩、八卦墩、东山营墩、文笔墩与塔岭墩。六桥是横贯磡头村涧溪上的6座石拱桥,即永安桥、聚顺桥、三德桥、杨川桥、银宫桥、聚秀桥。

八景谓之:屏开锦帐、甄峰毓秀、石室清虚、逢石作壶、岩存仙迹、洲涌金鱼、峦迥天马、玉泉听珮。从绩溪县城驱车40公里后即到达磡头村,沿涧溪水街溯流而上,几经辗转,听泉楼亭亭玉立于眼前,伫立楼旁,仔细仰视,这是一座由数根木柱支撑临河而建的单间二层过街楼阁,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底层两面通衢,一面靠墙,邻河一面构制美人靠,以供游人小憩。此楼通高约8米,二楼系重檐歇山顶法式,4只戗角临河悬空挑起,配系风铃迎风摆动,叮当悦耳,时有节奏。二楼临溪一面悬挂有“听泉”匾额一块,听泉两字为楷体,字体遒劲有力,边有赞款一篇,计有数百字,大意讲听泉楼兴废经过,落款为(清)咸丰己未(1859)王峻题记。看过赞款始知听泉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水灾,此匾是咸丰年间重建听泉楼时由当时县令王峻重题。

具体位置:旌德县磡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尹氏宗祠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尹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

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角藻井,周围有雕刻精品,可惜大多被毁。戏楼两旁为演员化妆、休息室。前、后进之间,中为甬坪,是群众观看演出或-的地方。两侧有廊相联,也是两层。后进为香堂,堂前4根圆柱,左右两柱分别有枋木连接。上雕山水、人物、怪兽等。这些雕刻细观其雕技,别出心裁,古朴有趣。正厅上首,有一巨额横匾,-“善养堂”三字,也是尹虎臣所书。正厅左右墙壁上,有“忠孝廉节“四字,是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朱熹(1130-1200年)所书。笔力雄健,至今清晰、完好。

尹氏宗祠,过去是当地尹氏族人祭祀、讲学、议事之处。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曾多次写信敦促马壁教授来祠内设馆讲学,先后被命名为养正学校、诚正学校。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尹家冲学校。“0”中,祠内部分建筑遭破坏,但屋染、锦屏、屋栋两侧的壁画,仍保持完好。尤其是木雕锦屏“金凤寻巢”、“顽童问路”、“太白题词”、“松鹤延年”四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2002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廖氏宗祠门楼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廖氏宗祠门楼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冯川镇沙溪居委会,始建于明万历年,清同治年重修。该门楼为三处,砖石结构,座北朝南,最前为首门,面阔7.5米,通高8.925米,四柱三门三楼,门首上方相嵌青石匾,其上刻有“廖氏宗祠”等文字。门楼两门刻有人物、花卉、松鹤等图案,门前置放四只石狮,石狮保存现状差,两旁墙体均毁,但门楼保存较好。廖氏宗祠门楼反映出当时宗祠建造的一个风俗,这对研究当时门楼的建造形制及廖氏族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沙溪社区:沙溪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宣汉姚氏宗祠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宣汉姚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毛坝镇冒尖村姚氏宗祠建于1883年,历时5年修建,于1889年竣工。凝姚姓全族之力,聚姚姓全族之资修建成功。已于2002年12月被四川省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川府发〔2002〕23号)。祠堂坐东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占地813平方米,由牌坊、戏楼、内坝、正殿、左右厢房五大部分组成。整个祠堂围绕“蒲阪流芳”即舜帝精神孝感天地四个字进行建造。其目的是颂扬舜帝及其后裔名人一身的丰功伟绩,教育族人:遵守家规族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字为先,耕读为本,全族一体,敬老爱幼,相互关心,为人正道,匡扶正义,抑恶扬善、不市纠纷。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冒尖村:冒尖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凤山査氏宗祠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凤山査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査氏宗祠

浙源乡凤山村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该宗祠始创于康熙三年(1664年),又名“孝义祠”,距今已有349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龙画凤,横梁及檐角雕刻着堆花、虫鸟。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价值高、保存较完整。据了解,该乡开始筹备宗祠修复项目,预计将投资1000万元对查氏宗祠进行大规模修缮。

查氏宗祠是婺源查氏仅存的一座宗祠,是中国儒教宗法制度思想的物化象征,也是礼制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徽州地区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由当时郑太守颂名,是浙江海宁和江西婺源的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是婺源与海宁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征之总宗祠,是为纪念五代十国时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征修建的。查文征曾侍南唐为寿州六安县令,累迁宣、歙州观察使,弃官后隐居婺源。查氏宗祠1664年、即康熙三年,由凤山27世孙查公艺等人创建;1854年毁于战火;1864年重建。1898年,婺源和居住在海宁的查氏后裔共同投资扩建。宗祠占地2460多平方米,座西朝东,宽22米,直进六层,由广场、花园、台门、大天池、大礼堂、后天池、后堂、厨房等部分组成。民国初年在此开办了洋学堂,直至今为凤山中心小学。由于历史原因,台门、大天池、厨房已被拆改他用,其余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内,依然能感受到该宗祠当初的雄伟气势。

凤山村:凤山村建村1030余年,全村3000余人大部分为查姓。村内古弄小巷星罗棋布,房屋多为明清木雕细腻。古朴典雅,保存完好。浙源凤山村属乡政府所在地,建村历史悠久,有1030余年,全村2000余人,大部分为查姓。自查喻(查氏十七世)迁居海宁后,海宁查氏“以儒为业”,“耕读为荣”、“诗礼传家”,后裔十分兴旺发达,科甲鼎盛,颇负时望,以“名臣”著称,以“文苑”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坑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坑王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坑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

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又名中坑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还是明代原物。

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维修,皆在其上留下各个时代的印迹,时代脉络清晰可辨,难得的是石牌坊上有“嘉庆十四年中秋”的题刻记载,是有绝对纪年的建筑物。整个宗祠就犹如一部砖石书写的建筑史册,甚为珍贵。

宗祠面阔五间,中庭宽阔,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加上后堂正脊上的龙凤灰塑纹,说明该村王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时期。

中坑村:中坑村位于石排镇的西部。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华侨、旅港澳乡亲6000多人。2006年村级集体收入696万元,村级集体资产8494多万元。共有工业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电子、轮胎、五金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坑村餐饮文化尤为特出,以石排琼荘酒楼为代表的烹鱼技巧更是出色,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禄丰潘氏宗祠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潘氏宗祠位于金山镇小铺子村委会东山小组村东南面,坐北向南。祠堂由南而北建有照壁、平台、门楼、天井、厢房、正殿等建筑。照壁下有石基,两旁用方砖支砌为柱,中填筑土,上覆瓦砾;平台宽大,原为石板铺筑,现为水泥地板;门楼、两厢及正殿均面阔3间,处正殿为一层外,其余均为两层,四幢房屋均为抬梁式单檐硬山顶前檐廊木构件建筑,门楼的二层原为戏台。正殿建在1.6米高的平台上,宽11.7米,进深8米,门前走廊施卷棚顶,用瓦覆盖,瓦上 书--有二十八星宿名,门窗为各自门窗,木雕精细;殿内后墙前筑1.1米高的供台,供台上以木雕构件组成神龛,龛分三格,上下两层,正中木雕构件精美;龛后墙壁上镶碑十一块,刻潘氏族谱于碑上,正中一块为《潘氏族谱序》;殿中原有悬匾3块,今无存。正殿前的院心为规整块石铺筑,殿前台阶两旁各有一座下有须弥座、中为正方柱上为攒尖顶的碑幢,两座碑均为功德碑,记载了建祠及以后祠堂供给等内容。经考证该祠建于清乾隆癸酉年(1753年),功德碑一为道光十八年,另一为三十年所刻留,由于该祠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及屯田制度、宗族制度研究等价值,2003年公布为县保单位,2005年公布为州保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湖源乡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戴氏宗祠座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湖坑村龙登岭半月腰,二厅二厢房带二护厝土木结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中叶,旧址坐西朝东,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灰坪、大门、灰坪、前厅、边厅、天井、后厅、左右护厝。后厅面阔二间,进深4米。正中设有戴氏历代先祖牌位。祠堂共有房8间,厅堂2间。是研究湖坑村戴氏源流的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