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魏源的故居【实用20篇】

浏览

6317

文章

1000

篇1:王羲之故居旅游区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于金庭瀑布山,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这里四面环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王羲之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区汇集大量墨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书法园林风景线。故居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与书生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一起,形成了一处书法朝圣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

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区东25公里的金庭镇,这里四面环山,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

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湲阁,这里还有书圣墓、书法园林、书画长廊、放鹤亭等。一年一度的书法朝圣节,使景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

相邻的华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飞翘的屋檐和镂空的雕花,以及屋顶两端的乌龙甩尾,向人昭示着王氏家族的气派。悠长的弄堂,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台门,蕴含着明清时的安逸和雅致。

嵊州金庭与绍兴柯岩、奉化溪口已整合成“浙东诗画之旅”自驾游热门目的地。

交通

自驾:从杭州上杭甬高速,到沽渚转入上三高速,至嵊州互通向东转入甬金高速(宁波方向),在嵊州(黄泽)出口下高速,再向东行15公里,总旅程约155公里左右。

门票

景区门票30元

开放时间

夏令:8:00-17:00

冬令:8:30-16:30

景点位置

绍兴嵊州市金庭镇

地址:嵊州市金庭镇羲之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陈黻宸故居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陈黻宸故居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黻宸故居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会文里43号。建于民国初期。坐西朝东,为二层小洋房,砖木混合结构。主楼面阔五间,通面阔16.11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0.65米。人字草架二坡顶,小青瓦屋面。檐柱用砖砌成葵形柱,内用木柱,柱下用方形青石柱础。左右厢房各三间,屋顶阳台与主楼前廊连成回廊。整座建筑采用西式建筑图案和砖叠涩、发券的做法,具有浓郁的欧洲建筑风格。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后改名芾,瑞安市区人。与陈虬、宋恕号称“东瓯三杰”。45岁中进士,历任“两广”方言学堂监督、浙江谘议局正议长、北京大学教授。著作丰富,主要有《中国通史》、《诸子通义》、《老子发微》、《中国哲学史》等。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晚年改名芾,瑞安人。清光绪五年(1879)始,在书院任教,培植家乡子弟,历时20年。二十四年,任上海速成教习学堂教习。二十六年,任杭州养正书塾教习,“陈夷夏文野之义,于五胡、金、元之迹反复而不厌,又以孟轲、邓牧、黄宗羲之说敷引于讲席之间”。二十八年五月发生学潮,率学生马叙伦等数人离校,在上海主编《新世界学报》,所著《经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刘冯故居

全文共 1548 字

+ 加入清单

刘冯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钦州刘冯故居景区分别指的是刘永福故居和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又名三宣堂,在广西钦州市。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村退居时住所。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1857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天地会起义军。1864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组织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率领黑旗军与法国侵略者抗击,先后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等,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是著名的爱国将士。

刘永福旧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因刘永福援越抗法,曾受越王封为三宣副提督而得名。故居又名三宣堂,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其故居则据此命名。它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22776平方米,建筑面积5622.5平方米,有大小厅房119间,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

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一百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四周有花草树木,是一座气势不凡、宏伟富丽、典型古朴的建筑。三宣堂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冯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人。冯子材旧居位于钦州市沙埠镇白水塘区内,与刘永福旧居直线距离1千多米。原名宫保府,因清廷授予太子少保加封尚书衔而得名。

旧居建于187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

旧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刘永福、冯子材旧居均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1996年,刘冯故居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局列为“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以后,国家及地方先后拨巨资对刘冯故居进行全面修复,建成和完善了刘永福广场、刘永福铜像、龟王城、宫保街道桥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凸现了以“刘冯”英雄事迹为本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清代的建筑文化,相关诗词对联、工艺美术等岭南文化,石碑、铜鼓、独木舟、大刀等文博文化。

刘冯景区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被批准为“国家AAAA景区”。

交通

公交路线:乘6路公交车到达。也可以坐公交车1、5、9、19、38路到万国广场下车西走300米既到

景点等级:4A

具体位置:刘永福故居:钦州市钦城管理区扳桂街10号;冯子材故居:钦州市钦城管理区沙尾街133-144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8:00

刘永福(1837~1917),原名业,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随父母迁往广西上思直隶厅(今上思县)务农。咸丰二年(1852)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余随父叔学习拳棒。不久父母双亡,遂以打柴捕鱼为生。咸丰七年,约同乡邓阿富等六人,参加了广西天地会农民起义军,在归顺(今靖西)活动。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 刘永福详细信息++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早年镇压太平军1818年…… 冯子材详细信息++三宣堂(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俞创硕故居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俞创硕故居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俞创硕故居位于新埭镇新埭社区西大街61~71号,年代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1年6月3日,俞创硕故居被公布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埭镇:新埭镇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地区,地处杭嘉湖平源、长江三角洲前缘,杭州湾北岸,是平湖市的“北大门”。东北毗邻上海市金山区,西邻嘉善县,南临东方大港——乍浦港,紧靠正在兴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国际大都市上海仅咫尺之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沿海开放型小城镇。 新埭镇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解放前,新埭镇人口仅为1.44万人,到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吴樾故居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吴樾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为187平方米。系砖木抬梁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每室前后开窗,上为开启式竖窗,下为固定式横窗,宽敞明亮。今西头一间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樾殉难照片。

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桐城人。自幼治学严谨,勤奋自励。光绪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学堂,广结爱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两江公学,协办《直隶白话报》。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保定入北京车站,炸清政府出国考察-五大臣,自身殉难,年仅二十八岁。时哀世凯督保定,吴樾殉难后,为避牵连,将吴越改名“吴樾”,沿用至今。

1913年,吴樾胞弟吴楚扶柩南归,葬于安庆西门外平头山。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委托安徽都督孙毓筠代为祭奠。1929年,安庆辟“吴樾街”,继之,桐城故里建“吴樾祠”,城关改为“孟侠镇”,办“孟侠中学”、“孟侠小学”以示纪念。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今雨坛乡人。吴樾父尔康,有5子,吴樾居四。樾家境清贫,8岁丧母,父外出谋生,靠兄抚养。樾幼时常喜聚村童以牛为马,或泛木盆于池塘中,作水陆战游戏,每次必决胜负而后已。读书甚聪敏,喜诵古文辞,尤好读史。“每读明史,朗诵长吟,感叹唏嘘不能置”。12岁起参加童子试,6次应试而不第,遂放弃科举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方国瑜故居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方国瑜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到古城不进方国瑜故居看看,等于没有到过古城。

景点介绍

走进方国瑜故居,犹如进入了一座家训家风的讲坛。方氏家族勤奋、团结、重教,严谨的家风,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

方国瑜故居是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宅,分为上下两院。站在街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上部为扇形的拱形大门,在扇形门头上镶有一块白底绿字的“方国瑜故居”牌匾。再往前第二道大门上悬挂着清光绪年间的“世贡第”匾牌。上下两院既有通道石梯相连,又自成一个“三坊一照壁”格局的小院,每个院子的东西主楼后边都建有小花园,自成一个小天地。两院中心大厅,立着方国瑜铜像。院里布局了“求学之路”“家庭关爱”“科研成就”和“教学成果”等6个展室,陈列着方国瑜先生一生各个时期的200多帧照片和120多件书稿、专著、笔墨和家具等遗物。

地址:丽江市古城区五一街32号

类型:名人故居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共闽清县委机关驻地暨刘忠瑶故居旧址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闽清县机关驻地刘忠瑶故居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闽清县委机关驻地暨刘忠瑶故居旧址位于闽清县坂东镇坂中村佛堂前。

1947年8月底,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决定加强闽清工作,成立以陈世明为书记、刘忠瑶为组织委员的中共闽清县委。为了更好地贯彻省委8.28会议精神,尽快打开闽清及闽(清)永(泰)尤(溪)边工作新局面,陈世明开始组织力量。一方面,从福州地下党中抽调一部分闽清籍或与闽清关系密切的党员,如刘忠瑶、郑一惠、廖怀玉、刘子萍、周天赐等来闽清开展工作,建立闽清农村据点;另一方面,准备在农村平原工作有了初步基础上,迅速建立山头武装基地,开展游击战争。陈世明向林汝南及区党委推荐抽调熟悉闽清山头情况、武装斗争经验丰富的闽中游击队骨干刘志德再回闽清工作。9月中旬,中共闽(清)尤(溪)永(泰)南(平)古(田)中心县委建立,书记林汝南(兼),委员有陈世明、杨良言、廖怀玉(女)等。与此同时,调整充实中共闽清县委:书记陈世明,副书记郑一惠,委员刘忠瑶、刘志德。11月,中心县委为了加强对闽清工作的领导,经报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曾镜冰批准,调整了中共闽清县委领导成员,任命刘忠瑶为中共闽清县委书记,郑一惠为副书记,刘志德为委员。陈世明调任中共闽尤永南古中心县委副书记。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刘忠瑶在毓真小学以教导主任身份为掩护,郑一惠在省立闽清中学任理化教员。中共闽清县委机关设在六都佛堂前刘忠瑶家,陈世明、刘忠瑶、郑一惠、刘志德等经常在那里碰头研究,积极开展工作,先后培养介绍黄世杰(杜良)、吴大艇、黄际信、蔡兆源、刘希明、詹维庚等3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947年底,中共闽清县委已先后建立五个区委、二个直属党支部及一个直属党小组。

1948年3月16日晚,“麟洞惨案”发生,武工队长刘志德被诱骗杀害,随同刘志德的武工队员蔡谋建被抓,中共闽尤永南古中心县委副书记陈世明、中共尤溪县委书记廖怀玉、中共闽清县委一都区委书记蔡兆源及县委工作人员黄嫩嫩、陈国正等5人遭抓捕,并搜去部分地下党员名单,按所获名单展开大搜捕,到处张贴“通缉犯”名单和要求“自首”的告示。先后有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共72人被逮捕、传讯和破孩-。黄世杰、刘希明、邓禹禾等地下党员因及时得到消息即出走福州、闽北、广东等地才幸免于难。刘忠瑶、郑一惠在“麟洞惨案”发生的第二天机智脱险后,二人立即赶往南平樟湖板向中共闽浙赣省委汇报惨案过程。同年4月,刘忠瑶、郑一惠不幸因“城工部冤案”在南平樟湖坂被错杀,刘忠瑶时年24岁。

1957年,“城工部冤案”平反昭雪,刘忠瑶、郑一惠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福州文林山城工部烈士墓。

坂中村:坂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黄觉群故居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黄觉群(1879~1943),原名秉杰,别字俊平,化名日安,龙川县黄布欧江人,是龙川工农革命的先驱,龙川党组织的创建人。早年在广州从事-,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随第二次东征军回龙川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与张重耳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身份,从事领导与开展龙川国民革命运动。同年11月,黄觉群与黄天泽发展黄日初、杨复生、黄鸿良、黄伯隆、邓国章、黄自强、陈增翼、罗一如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龙川县城戴家祠创立了中共龙川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龙川特支),黄觉群任特支书记,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1926年5月龙川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今佗城)召开,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黄觉群当选为县农协主席。1928年3月,组织鹤市武装暴-动-失败后,避难南洋以教书为职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踏革命征途,参加当地革命团体,发动客籍华工组织游击武装,配合盟军打击日本侵略者。民国32年(1943年)秋,在北婆罗洲病逝,享年64岁。

黄觉群故居位于龙川县黄布镇欧江村,现保存基本完好。

欧江村:欧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郭小川故居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郭小川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郭小川故居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石桥东向南的小胡同里。故居为四合院,座北朝南,青砖门楼;进门为一影壁;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院内东西各有两间厢房。故居占地面积273.06平方米。是郭小川出生地,直至1933年随父去北京之前的居住地。于2001年2月7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小川的夫人杜惠女士及其子女,向故居捐献了大量的郭小川遗物,包括其手稿、照片、用具等。郭小川故居的建成,成为丰宁县宣传推介丰宁的窗口,使当地群众和中小学生以及来丰宁县参观旅游者,利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回顾郭小川一生的经历,全面反映丰宁的红色历史。激起人们珍惜今天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努力奋斗,拼搏工作。

郭小川 (1920~1976)笔名马铁丁。河北丰宁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八路军,从事政治工作,1941年入延安马列学院文艺理论研究室学习,历任冀察热辽分局机关报《群众日报》副总,《天津日报》编委,中南局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宣传处长,中宣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协理事、-书记、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1936年开始发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曹禺故居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曹禺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禺故居纪念馆和曹禺剧院充分展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独特艺术魅力、全面解读曹禺艺术思想形成过程的绝佳平台,是天津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宣传天津文化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和剧院位于河北区民主道意式风情区内,建筑面积4613平方米、占地2400平方米,是2010年天津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首批推出的40个重点文化项目之一。按照“修旧如故”原则,进行恢复性整修、陈设后,于2010年9月24日曹禺先生百年诞辰之日正式开馆,同时曹禺剧院正式揭牌运营。

纪念馆为砖木结构的两座两层独立小洋楼,前后庭院小花园,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建筑风格。该建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是享誉中外的戏剧大师曹禺(万家宝)度过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万公馆”。2004年,该建筑被河北区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或多或少隐含着这段经历的影子。

纪念馆前楼通过历史照片、手稿、书籍等元素的展示和文字解说,主要展示曹禺童年、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对天津的特殊情感和对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后楼“万公馆”主要展示曹禺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的恢复性陈设。

剧院与纪念馆为一体,是纪念馆展览布陈的延续。一楼大厅设置“曹禺戏剧生涯纪念展”“曹禺戏剧史料收藏馆”“《日出》手稿陈列展”等。二楼是“纪念曹禺百年诞辰天津百位书画名家为曹禺故居纪念馆捐赠馆藏作品”陈列展和“天津百位书画名家书写曹禺百句篇言百米书法”长卷展。曹禺书屋有戏剧、诗歌、文史等书籍供阅览和交流。剧院设置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小剧场,主要以演出曹禺经典戏剧和城市时尚先锋剧为主,旨在领悟和体验曹禺经典戏剧的魅力。

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剧院已先后举办曹禺戏剧史料展、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口述史料展、全国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几十个相关展览和活动,每年平均接待参观人员5万余人次。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剧院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7号,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费参观,联系电话:26292717。

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号

电话:24461985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潜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的戏剧教育学家,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大师,其苦闷的灵魂于1996年12月13日凌晨3时55分得到涅槃,不朽业绩将永垂青史。少年苦闷露才华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在天津小白楼的一个胡同里,其92岁的祖母给他取名家宝。其父万德尊(18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徐光启故居——九间楼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九间楼(JiujianLou)在南市区乔家路234~244号。原为徐光启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上下二层各九间,故称九间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静受徐光启之邀来沪传教,即寓此。该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为该区仅存的明代宅第,屡经修葺,现上下各7间,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中国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天主教徒,并且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十年,充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唐绍仪故居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唐绍仪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湾山房路99号,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1862_1938)广东珠海唐家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1874年至1881年官费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清政府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1905年挫败英国企图将西藏从中国0出去的阴谋。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主张共和,为推翻清朝作出过突出贡献。1912年3月至6月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0军政府。1919年充南方总代表与北洋军阀代表在上海议和。1929年至1934年主持中山模范县工作。

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唐绍仪故居(含共乐园和望慈山房)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系电话:3311154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3,10路唐家站下车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杨殷故居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杨殷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殷故居位于翠亨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故居为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正厅两边各设有耳房,耳房均为二层木楼结构。正厅及厨房均设有天井,用于采光及排水。大厅后座置有神楼用以拜祭祖先。房顶四周用女儿墙围护,整座主体建筑采用水磨青砖筑砌墙体,墙基采用花岗岩石板筑砌,既有西欧洋楼建筑风韵,又保持了珠江三角洲传统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

大厅的正中央安放着杨殷的大幅照片及全家合照,厅内陈设雅洁,庄严肃穆。南边耳房设有杨殷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北边耳房是杨殷寝室,摆设着杨殷当年结婚时用过的大铁床、书桌、日字形木凳、木面盆架。

杨殷故居在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宣传杨殷的革命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历史的真实场景得以恢复,较好地展示杨殷烈士革命期间的家庭风貌,供人们凭吊与怀念,有关部门对杨殷故居进行了修葺。杨殷故居于2002年8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

翠亨村:翠亨村是中山市南朗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朗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2002年4月,由翠亨、下沙、石门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齐世铭故居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齐世铭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齐世铭故居位于杏花岭区小返乡窑头村。

齐世铭(1894-1953),山西太原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介绍人离开太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8年经120师党委批准重新入党。1937年组织当地矿工和农民成立东山抗日游击队,威震东山,人称“齐二老虎”。1938年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714团东山抗日独立营,齐世铭任营长。同年,齐世铭发动闻名太原城的诈降事件,一举歼灭日伪军20多人,并击毙日军山西省特务部长野吉和伪警察局局长吴小能。

齐世铭故居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家族聚居院落,共有3个院落,但因年久失修,如今只有一个院子相对保存完好,另外两个院子的窑洞破损严重。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当地政府已准备修复齐世铭故居,筹建东山抗日纪念馆。

窑头村:窑头村位于小返乡政府东部,地处山区,全村有280户,总人口1000人,总占地面积6229.3亩(其中耕地面积3101.6亩、退耕还林面积519.03亩),保洁面积1.8万平方米,保洁人员6人,清运人员1人,清运车辆1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越南胡志明故居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胡志明故居位于巴亭广场旁的主席府内。主席府的主体建筑是一栋由德国人建的法式别墅,颇为豪华,但如果以为这就是你要参观的胡志明故居可就大错特错了,生活极为简朴的胡志明其实一直住在别墅旁的电工宿舍里。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胡志明的生活正是对《陋室铭》现代版、越南版的诠释。故居花园则是幽静典雅,还种植着有趣而罕见的菩萨树,它的根部会往上长,形成一尊尊天然雕像。

越南胡志明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越南劳动党第一任主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90年5月19日生于越南义安省,他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1920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学习,1924年参加共产国际五大,同年底至1927年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2月,他领导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1941年发起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临桂白崇禧故居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临桂白崇禧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崇禧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距桂林市南30公里。始建于1929年,完工于1937年。故居原占地面积2041平方米,为组合式大庄园,依山傍水,山下有井池、荷塘,园中有清真寺和学堂。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占地841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据调查,此民居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的哥哥投资兴建。2000年,临桂县人民政府拨专款修缮,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楼坐南朝北,面阔约15米,进深约45米,呈规整的长方形,四周被高9米、厚0.4米的青砖实墙所包围,除了正门外,只在侧面山墙留有四个宽约0.6米、高约1.2米的小窗,厚重的外墙显得高大沉稳,气派凛然。

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呈“一进三开间,一井两厢前后房”布局。主楼以天井为中心,辅建花坛、鱼池。南北两端布设客厅、厢房,东面设有木制楼梯上到二层,上下两层均围绕天井设有环形走廊。客厅向天井完全敞开,厢房向内院通开格扇窗,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最南面有一后院,进深3.5米,在靠墙边两侧各砌有一座半圆形的水池,接雨水而聚之,称“天落水”,专供牲畜饮水,兼作消防用水。整栋建筑外墙厚,楼层高,天井大,开窗多,通风好,一改普通民居幽暗闷塞的弊病,尤其是山墙上端开设的四个小窗,与风洞原理暗合,室内冬暖夏凉。

宅院的门扇、窗格、门楣、雕花栏杆等木作构件设计简洁,面刷淡青色油漆,与外墙青砖浑然一体,古朴雅致;屋面的悬山瓦顶均向内坡,坡底用铁皮做成积水天沟,连接檐口转角处积水漏斗,形成有组织的“四水归堂”排水系统。

整座宅院功能齐备,在传承桂北民居风格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尤其是门窗的拱形装饰条、简洁的花窗玻璃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民国初年建筑风格。

景区地址: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

乘车线路:在桂林汽车总站乘开往临桂会仙方向的班车,在会仙山尾村下车即可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顾正红烈士故居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顾正红烈士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顾正红烈士故居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顾正红烈士故居1905年滨海县正红乡

乡正红小街东南约两公里的篆河边上。这是一座普通农舍,为三间座北朝南泥墙草屋,木质门窗,占地面积仅为28.7平方米,故居大门左侧,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碑,上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顾正红烈士故居/江苏省人位/顾正红烈士故居/江苏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公布/盐城市人民政府立”。顾正红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著名的“五卅”烈士。顾正红出生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16岁时,即随父母逃荒到上海,在上海街头以捡破烂、拾煤渣为生,一年后进入日商在上海开办的内外棉九厂做扫地工,受尽了东洋老板和反动工头的压迫剥削,不久,顾正红在工人俱乐部受到中共早期领导者邓中夏、恽代英等人的直接教育和引导,于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顾正红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组织的工人罢工运动,并站在斗争的最前列。5月14日,内外棉十二厂无理开除两名工人,工人立即罢工并抗议。15日下午,工人与工头、巡捕发生冲突,顾正红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内外棉七厂大班川村蓄意开枪,顾正红在中弹受伤的情况下,仍高呼口号。凶手川村又连开两枪,一个帮凶还用刀猛砍顾正红头部,顾正红因失血过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0岁,日本人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群众在5月30日举行反帝-大-,在-的当天,-群众又遭租界巡捕开枪镇压,死十多人,伤人更多,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宣布成立,爆发了全市总罢工、总-、总罢市。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先后约有12OO多万群众起来响应和声援。特别是发生在广州、香港的“省港大罢工”,参加人数有20多万,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给了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这场伟大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这场斗争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共产党员顾正红的壮烈牺牲。顾正红故居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原故居虽经多次维修,但最终还是倒塌了。1998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于同年8月在原地按原貌将故居修复。现在的故居内,陈列着烈士生前用过的桌椅、床铺及其他遗物,墙上悬挂着烈士青少年时代的遗像和烈士当年率领工人群众同日本资本家斗争的珍贵照片。在正红乡政府大院内,还建有顾正红烈士纪念馆,迎门是顾正红烈士的半身铜像,馆内是顾正红烈士生平图片展览。这些遗物和遗照,无言地昭示看烈士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日前,滨海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城重建顾正红纪念馆,并将这一计划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现已在公园南侧征田l00多亩,设计方案在进行之中,新的顾正洪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人们凭吊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景点位置

江苏省盐城滨海县正红乡正红小街东南约两公里的篆河边上

顾正红(1905~1925年) 顾正红,江苏阜宁篆河乡人,从小给地主放牛。民国11年(1922年)进日商内外棉九厂当扫地工,因-工头侵吞工钱被开除。后入内外棉七厂当盘头工。民国13年夏,参加中共创办的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习。之后,成为沪西工友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在车间里向工人兄弟宣传革命道理。民国14年2月日商纱厂工人大-时,加入工人纠察队,维持-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傅玉书故居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傅玉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傅玉书故居

傅玉书(1746~1812),字素余,号竹庄。清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科举人,曾任江西福安知县,署瑞州府铜鼓同知,任职三年便罢官回原籍。所写戏曲剧本《鸳鸯镜传奇》,开创了贵州戏剧先河,编纂了全国第一部私家县志《桑梓述闻》,编辑《黔风旧闻录》、《黔风鸣盛录》24卷、《竹庄诗文集》40余卷、《读书拾遗》10卷、《汉诗笺》4卷、《古今诗赋文抄》等诗文集,研著易经《象数蠡测》4卷、《卦爻蠡测》2卷。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研究瓮安历史及易经提供了重要资料,堪称黔中文化巨擘。《贵州通志》称:“时海内学子无不知有竹庄者”。其故居为县级文保单位,穿斗式悬山青瓦顶木构建筑,由正房、两厢及龙门组成。建于清初,后经多次拆分,存正房及左厢,现已辟为“瓮安文化名人”陈列馆。

傅玉书(1746~1812),字素余,号竹庄,清朝贵州瓮安草塘下司人。贵州著名诗人。生于学者之家,祖父傅如励,曾师从明朝监军御史钱邦芑。傅玉书的父亲傅龙光,系乾隆中期秀才,平生喜爱程朱理学,一生著有学术著作数种。由于家风熏陶,傅玉书走上了钻研学问的道路。 傅玉书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气质和天分,从小聪明过人,6岁开始吟诗作对。阳春三月,他随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朱桂山故居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朱桂山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桂山故居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泺源街道,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朱桂山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泺源街道:泺源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东北部,东临西护城河,与历下区搭界,西靠人民商场,南至经十路,北到福祥街,与天桥区接壤,面积1.68平方公里,总户数13242户,总人口约3.2万人。办事处因泺源大街横贯辖区而得名。办公机关驻盛唐巷11号,内设6个科室、两个服务中心,辖设7个社区居委会、1个家委会,辖区内建有济南市规模最大的新型回族聚居区--泺源回民小区,并配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聂耳故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聂耳故居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门街3号,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于农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复习功课。

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鸿仪去昆明行医,留给聂耳的大嫂王静珍居住。

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市内乘坐7、8、9、10路公交车至市医院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门街3号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童年时代1912年 2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