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永固古城遗址【优秀20篇】

浏览

4600

文章

105

篇1:大浪古城遗址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大浪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

大浪古城遗址因位于石湾镇大浪村而得名,2003年6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向外界发布:这是目前发现的合浦第一个西汉中期前后与海上丝绸之路记载年代相吻合的大型聚落遗址。

大浪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城垣各长215米,呈正方形,城基宽18米。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物工作队在大浪古城遗址范围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刻划纹和几何印纹陶片。有泥质陶和夹质陶两种,颜色以灰黑色为主,少量红色和灰色,纹饰有方格纹、米字纹、水波纹、回字方格纹、席纹等十多种,纹饰纤巧繁缛、拍印清晰,与当地发现的东汉墓甚至西汉晚期的出土遗物迥然不同。其中还发掘了20多个十分规整的柱洞初步分析为杆栏式建筑,应该是望楼之类的建筑。

经过研究和测试,广西文物工作队认为其年代当属西汉早中期。遗址的发现对汉代合浦郡的历史变迁,汉代海上“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都具有很好的考古研究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薛家城则古城遗址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薛家城古城遗址为子洲县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城则古城遗址位于子洲县淮宁湾镇薛家城则村。山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顶部坡度较陡,四周均为悬崖。东临南沟,南接柳树峁,西至后沟,北临薛家城则村。分布范围平面略呈椭圆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长约1200米,总面积约180000平方米。现保存东、南、北段城墙。沿城墙分布7处马面,为黄土夯筑,夯层厚10~20厘米,土质较坚硬,夯层较规整。马面底宽10~12米,上宽8~10米,高约10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10米。遗址地表散落大量瓷片、陶器残片、砖瓦残块,另有一石刻柱础,为“凸”字形,下方上圆,底边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为宋代古城址。据《子洲县志》《子洲县军事志》记载:宋庆历年(公元1041——1048年)修怀宁寨,属延川县。至辽以后被西夏占据,至平四年(公元1067年)收复,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改属绥德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属绥德军,金正元三年(公元1226年)改设淮宁县,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撤销并入清涧县,1944年开始为子洲县辖地。古城址内陶器残片满地,曾出土宋代瓷器、兵器,政和、崇宁钱币甚多,为境内古代城堡关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5年2月7日被子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城则村:薛家城则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店古城遗址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新店古城遗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店古城遗址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古城村。遗址占地约15万平方米,经多次考古发掘,东城墙残长287米、北城墙长约310米,西城墙长约280米,南城墙只发现拐角部分。西城墙外发现有宽约8.8米的护城河。城墙为黄褐色夯土,夯窝直径4至5厘米、夯层厚约12厘米,为圆束状丛夯。城内和护城河底出土1235片(件)陶片,其中15片为粗绳纹陶罐片,相当中原战国晚期器物,其余1000余片(件)方格纹、弦纹、绳纹陶片和砖均为汉初遗物。城内还发现有柱洞的黑色硬土路面和夯土基址,基址下发现一座墓葬,未见遗骨和随葬品。有认为该城的建筑年代是战国晚期至汉初,是《史记》所称的“东冶”和《汉书》所称的“冶”,对此学术界仍存争议。

古城村:古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炮台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台山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炮台山古城因座落于一座形似炮台的孤山上而俗称为“炮台山古城”,地处宝清县七星泡镇平安村东北2公里,七星河右岸200米,是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筹备将其申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炮台山古城的山顶城中的“北斗七星祭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以天文星座为形象的城市核心建筑布局的首例,同时也是我国和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七星祭坛。

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分布密集,保存完整,类型丰富,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而炮台山古城又处在这一遗址群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国家“九五--十五”期间,考古、科研课题--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汉魏时期聚落考古的重点区域之一。

炮台山古城建制特殊,结构复杂,八垣九重,城坛结合。该遗址平面呈椭圆形,城垣系掘土堆筑,分上、中、下三层,下层有外城,即廓城,还有拱廓城的月城、壅门、城壕以及城内地表坑等,中层为山腰城,即内城;上层为山顶城,即土遗城,平面亦呈椭圆形,城内有8处地表坑,每个坑直径为6-8米,深约0.3-0.5米不等,其中7处“天坑”按北斗七星状排列。另一处“天坑”则位于北斗七星北侧,显示着当年极星的位置。城顶中央靠北处,即北斗七星斗魁和极星所拱卫的位置,骨一长方形角祭台,石筑泥铺,长19米,宽14米,高0.5米,是专为祭祀用的坛台。

“北斗七星祭坛”目前已被有关专家学者所认定。其北斗和极星的星位标示,反映的是距今约4500年前的星象。2001年6月,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来炮台山考察,并为炮台山题词“北疆物宝,荒史源清”。2001年7月24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天文考古学家伊世同教授,到炮台山考察,认定“北斗七星祭坛”在我国属首次发现。2001年8月2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同志莅临炮台山视察,为炮台山题词“北国之宝”。为充分利用这一文物资源,宝清县文化体育局制定了《炮台山古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总体规划》,县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招商开发项目之一。

七星泡镇:七星泡镇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城西北部,距宝清县城46公里。七星泡镇是三江平原区域的中心城镇,行政区划面积1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人口6.2万人,下辖红峰、向华、中红、三合、福兴、永胜、永泉、永安、金沙河、义合、永兴、永发、兴华、平安、新民、民主、兰凤、金沙岗、新发、德兴、解放、凉水、巨宝、双北、胜利、新丰、东太、西太等28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陵古城遗址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中陵古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陵古城遗址

中陵古城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右玉县城西12.5公里威远镇西2.5公里处

中陵古城为汉雁门郡中陵县城遗址,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五年(49年)所筑。古城平面长方形,中有一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南北二墙各长1500米,东西二墙各宽900米,古城占地总面积为135万平方米。东、西、南、北四道城墙和中段城墙的城门遗址明显,但城垣面目全非,东南城墙被苍头河水冲去一角。城内地面暴露的汉代遗物如云纹瓦当、方格瓦当、五铢钱、半两钱及大量残陶片,另外周围村民在城内地下发现了一块半两钱的石质钱范,上有四个半钱范,清晰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张店古城遗址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张店古城遗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店古城遗址1972年就已被发现,分大、小两个城。大城南北长约340米,东西长约240米,小城在大城南侧,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13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83年1月,当地农民在村边意外发现了一块马蹄金。根据城内外出土文物断定,张店汉城遗址始建于战国,两汉时期呈现出繁荣景象,辽金时期沿用。

2009年,由辽宁省和大连市组成的考古队对张店古城遗址周围的汉墓进行发掘,清理发掘了两汉墓葬212座,出土了2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玉覆面、鎏金铜贝鹿镇、玉覆面等。

墓葬是历史的见证,张店遗址规模之大,文物之丰富,十分罕见,说明张店汉城是2000年前一座人口集中、十分繁华的城市,其经济文化水平,甚至高于汉代的辽东郡。

2017年6月22日,来自中国全国的考古及历史学专家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召开会议,对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提出的,针对普兰店张店汉城是否为汉代沧海郡遗址的治所,以及关于今后如何对张店汉城遗址保护利用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张店汉城为汉武帝时期沧海郡治所,较比国内外学者以前论述的说法更为科学合理,依据更加充分。普兰店张店汉城理应是西汉时期沧海郡的遗址所在,其筑城年代可能早于西汉,因为在张店古城内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大连的城史纪元开端应提前至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沧海郡的建置。这一结论打破了此前诸多历史“常识”。它不仅意味着大连地区的历史将追溯至公元前128年,并且推断出大连在2000年前的汉代已经是一个郡一级的中心城市。

2019年,张店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景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位于康乐县景古镇景古村36号。

1936年8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四方面军西北先遣军长征抵达景古城时,在此设立先遣军司令部。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现保存有红军用过的煤油灯、方桌等,遗址保护面积396平方米,占地面积192平方米。

1996年4月,被临夏州委、州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景古村:景古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吐列毛杜古城遗址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吐列毛杜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金

吐列毛杜古城遗址,位于内蒙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吐列毛杜镇的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东临突泉县宝石、学田乡,是金代东北方的重镇。城内西北处有一水井,西南角房舍十分集中。细心的人在城内能拾到陶瓷片、铜钱及铁器残件。东城为十分规整的长方形,周长1410米。城北有城门,东墙有一便门,城外有宽约5米的护城河。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温宿阿古柏古城遗址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温宿阿古柏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古柏古城位于温宿镇老龙泉东北100米。清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侵略军侵占温宿后,修筑此城,盘居10年之久,故当地人称之为阿古柏城。城墙按地势而筑,西面、南面不见墙垣,北墙残长80米,墙基宽2.2米,顶宽1.8米,用土坯筑成,墙高2米。在城中部有l座120米长的方形土台,高约10米,部分地段已塌毁,黄土台约6米处的断面可看出文化堆积层,其中有兽骨层、炭灰层和夹存的陶片、石膏片等。城内东北角有相毗连的土坯墙建筑物。经考古人员考证定为官衙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梁古城遗址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南梁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梁古城遗址

时代:新石器、商、周

地址:翼城县南梁镇故城村

该遗址南边跨故城水库至水库南岸,北边抵南庙村南沟壑,东边伸入上、下二涧峡,西边与北常村接壤,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900米,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尤其是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相当丰富。仰韶文化遗存以尖唇夹砂罐为主,龙山文化遗存中最常见的器类为鬲、甗、盆、折肩罐和豆。周文化遗存在遗址文化堆积中为主,分布最为广泛,遗迹、遗物最为丰富,延续时间较长,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战国。古城城址位于遗址的中心,城四垣尚存有遗迹。

2019年,南梁古城遗址入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城村:故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望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孔望山古城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孔望山古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凤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保存明显。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墙体基本完整,现存宽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凤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现保存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凤凰山山脊部分比较完整,现存宽度5-8米、高度约4米;东城垣、西城垣则建在两山之间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状况最好,现存宽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东城垣除在孔望山东南山坡、山脚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园内保存两个土堆外,其余地表部分已无存。古城垣的构筑方法有三种:西城垣和南城垣西段直接在较平缓的基岩上夯筑而成,城外设有城壕;南城垣中段、北城垣和东城垣的北部均建在山脊或山坡上,其墙体下部用石块砌筑内外挡土墙,内部填土夯实,然后逐层向上夯筑;南城垣外有护城壕,并发现其筑城工具为集束夯,夯层厚度为15-20厘米。有一条宽约5米的道路穿过城垣,连接东西二门。现存有西城门,西城门外还应有瓮城,今已不存。另发现北城垣、南城垣、西城垣外筑有马面。在西城门北侧顶部发现由青砖砌筑的台阶和由城内登向西城门顶部的马道。从城垣断面上显示的叠压关系、城垣底部出土的瓷片、砌筑台阶的青砖以及城垣外筑有马面判断,此城筑于宋代,而且不是行政经济型的城市遗址,而是一座全国罕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军事城堡。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代阿克陶古城遗址

阿克陶古城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的首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为汉代古城,位于今阿克陶县旧城。又称阿合图古城,当地群众习惯称“阿克巴夏汗城”。“阿克巴夏汗”,又名“汗西尔达克”,为明末清初天山吉利吉思克普恰克部首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尔达克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达尼雅勒接到阿克陶,支持其夺取白山派统治的叶尔羌汗国王位。据说此遗址即为阿克巴夏汗屯兵的兵营。此遗址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称其为汉代之桢中城。汉代桢中城,为疏勒国的卫星城,东汉元和元年(84年),疏勒王忠叛汉,拥兵桢中城,并联康居兵共守桢中以抗班超。班超遣月氏派使劝说康居,使其撤兵。康居兵撤出桢中,并将叛王忠带往康居。三年后,叛王忠再借康居兵占据桢中,并密谋以计诱杀班超。班超将计就计,带亲随至桢中,在忠设置的鸿门宴上,反客为主,将忠擒斩,并逐康居兵出桢中。随后班超即在桢中驻兵屯田,据传,此城即为班超驻兵屯田之地。桢中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城为方形,城墙为土墙,长约120米,地面曾发现古陶器残片。50年代初,城墙尚基本完好,由于城北为稻田,农民挖城墙土作为肥土施入稻田,城墙遭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康乐古城遗址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康乐古城遗址

距棠浦镇约500米处的高家村,传为晋之康乐古县县城遗址,为谢灵运封地。遗迹占地面积约150亩,成“圆”形状,四周筑有土城墙,墙高约10米。康乐古城遗迹原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现存西门口一座,略有残缺,青苔杂树丛生,门高4.5米,宽3米,进身(厚)3.5米,青砖砌成,稳固如座小山。东、南、北三门于文革-初期“破四旧”时拆毁。

1981年11月,宜春地区文物普查试点考察时,在遗址发现有晋墓画像砖,上有模印太宋出巡图,和“太守”二字。1982年6月文物普查时,又在遗址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及汉商周的石器、陶片.983年,古城遗址被列为宜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村:高家村辖高家、朱家、席家、堆上、街里五个自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鄅古城遗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鄅古城遗址位于兰山区南坊街道禹古城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商,类别为古遗址。

鄅古城遗址是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青街道:柳青街道位于临沂市区正北部,沂河、祊河与柳清河三河交汇口的北侧,是临沂市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下辖47个社区村,总人口12.3万人,控制规划面积52.03平方公里。其中,33个村纳入北城新区首期旧村改造范围,面积23.07平方公里,19个村纳入北城新区二期改造范围,面积26.7平方公里。1、沂河、祊河、柳青三河环绕河,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均州水下古城藏着怎样的秘密?或有三大神秘遗址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湖北丹江口水库下面藏着一座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个古城便是均州古城。均州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城中高大的城门目前依然清晰可见,这个古城内还有一座十分著名的宫殿—净乐宫。据说净乐宫是和故宫同时期建造,而且设计与故宫相仿,只是规模没有故宫那么大。目前均州古城因为在水底,所以也不好对其进行全面的探测,不过相传这座古城内还藏有一些非常了不得的遗址,一起来了解下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是一座由湖北省管辖的县级市,如今由十堰市代为管理。丹江口地处汉江中上游,在秦岭山系与大横山余脉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地处中原境内,因此丹江口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古人在此居住繁衍,此后各个朝代均在此设郡置县,直至1967年时,均州古城才彻底销声匿迹。它究竟去了哪里?

1958年时,丹江口水库开始修建,为了能确保人民财产安全,丹江口几十万百姓陆续撤出家园。至1967年时,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由于此地为古城区,蕴藏着大量的古代文物,因而专家们对特殊文物进行了转运,可是出于时间的紧迫,再加上当时“破四旧”风气的盛行,大部分古迹还未能得到及时的保护,便随着古城一起被水浪彻底淹没,从此沉睡在水底。就此而言,丹江口水库之下,是一座非常巨大的宝藏。

此时有读者不禁会好奇,均州古城中究竟有哪些宝贝呢?

1.楚庄王之子——子庚之墓

湖北省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封地,而楚国最著名的君主,正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子庚是楚庄王的儿子,也是楚共王之弟,出任楚国司马,掌管国内军事。子庚在任期间,曾率军大破吴国军队,是楚庄王的股肱之臣。

子庚死后被葬于均州附近,考古专家曾在其墓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青铜云纹铜禁、子午鼎等,其规格之高,足见楚王对子庚厚爱有加。换句话说,楚庄王之子的墓葬,是我国古代王侯墓葬中一座不可多得的宝藏。

2.永乐皇帝行宫

除了子庚墓之外,均州还修建了明代时的净乐宫,相传净乐宫是明成祖朱棣的行宫,其建筑规模极大,净乐宫东西宽353米,南北深345米,面积达121785平方米,被称为武当山“九宫”之首。

净乐宫曾两次遭遇火焚,分别是康熙28年与乾隆元年,重建之后,宫内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处,是古代帝王行宫中的典范之作。

3.真武大帝降生地

永乐皇帝朱棣在修建净乐宫时,还有一个目的,因其在“靖难之役”时,曾将自己比作真武大帝,而均州正是传说中真武大帝出生之地,故此朱棣也是想以此致敬真武大帝。正是得益于如此神话背景与帝王青睐,均州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均州古城的三处古迹,如今都已沉入水底,世人再难以一窥其真实面貌。可是事有例外,一旦丹江口水库进入枯水期时,水平面高度将大幅度降低,而古城也会随之裸露出来。

当地的百姓们都对古城十分怀念,以至于每次枯水期时都会来到此处寻宝,不少人都曾经捡到过古代文物,有些文物虽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它们却是值得怀念的珍贵物件。

有人说,建设水库不好,因为它的到来让文化古迹遭受到了破坏。可是也有人提出反对,认为建设水库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用水问题,并促进农业发展。

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好石桥古城遗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石桥古城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好石桥古城遗址

位于云梦县义堂镇好石桥村南7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4米,采集有石斧、铲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彩陶;纹饰有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器形有鼎、豆、罐、碗、盆、缸及纺轮、网坠等。(第三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义堂镇:云梦县辖镇。1949年设义堂区,1951年改第一区,1953年复义堂区,1958年建火箭公社,1959年改义堂公社,1961年改义堂区,1975年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府河东岸,距县府10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5.2万。汉丹铁路过境,316国道与汉丹铁路平行,并设义堂火车站。府河季节性通航。辖红堰、新街、张套、红光、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卓尔库特古城遗址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卓尔库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沼泽苇湖间,在仓头古城遗址向东4公里处。古城是一个每边长300余米的略圆城池,现已沦为一圈约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沟,城中和四周全为沼泽水沟。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心高台上有古建筑遗址。南面是两个土坯,左面的似仓库,右面的似官署遗址。东南角有一高约9米的土墩,似原来的戍保遗址。古城东西两边不远处有两座小黄土堆。各占地40平方米,一方一圆。是古城的附属建筑再向东还有一小土墩,系旧时营垒。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纪实。

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古城中挖出大量麦壳和陶片、箭镞、劳动工具等文物,确认该遗址是汉昭帝时代(公元前86—前81)赖丹校尉修建的校尉城。

2019年,卓尔库特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井湾古城山遗址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井湾古城遗址为榆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井湾村位于响水镇无定河东南约5公里处。遗址面积大约30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环山,西有一条小河(无定河支流),山势险峻,山顶处有石磊墙体,断壁仍依稀可辩,土墙体轮廓清晰,文化堆积层较厚,大约在2至3米在地层表面发现大量陶残片,有红陶、灰陶、彩绘陶,纹饰多样,有蓝纹、绳纹、网纹、方格纹、弦纹、红陶宽带纹、黑陶宽带纹、泥条指纹,陶器均为手工制,轮制口沿稀少,胎壁厚、硬度高,胎多为夹沙石,主要器具有平底钵、彩绘渔网纹钵、红陶粗胎细面碗、黑陶夹石网纹罐、折口鼓腹平底罐,石制细磨纺线轮、细打磨石佩、石刀、骨锥、古动物残骨等,文化层次丰富,灰坑较多。烧制陶器窑址发现十几处,白灰暴露面积残存多处。据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遗存较多,(参考)据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考古价值,为研究古人类文化开源具有重大意义。

响水镇:响水镇地处横山县城东北部,无定河南岸,榆靖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位于榆靖公路50公里处的响水街。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7个村民小组,3400户,1.55万人;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9%;耕地面积2939公顷,其中山耕地占80%,川水地仅占205,是一个典型丘陵沟壑、草滩风沙、川水结合的农业大镇。全镇年羊子存栏2万只,现有林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安西古城遗址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安西古城遗址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安西古城遗址位于六安市区北6公里城北乡

六安西古城遗址内两座古城址相距仅300米,东西对峙,六(安)寿(县)公路横贯其间,后人以其位置分别称为东、西古城。西古城址现存南北长471米,东西宽229米,厚约2—5米。城墙四拐各一大土堆,高约10—13米。经初步勘探,所出实物为春秋至汉代遗物。少数为新石器时代遗物。

城北乡:六安市辖乡。1958年设城北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7.5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万。六(安)寿(县)公路过境。辖河湾、胡桥、卢圩、新开、五星、双桥、中心、静庵、孙城寺、仓坊、新华、谢湾、丰塘、王家湾、北二十里铺、邓家埂、八里滩、瓦屋台、走马岗、城北、东城、百胜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玉米、黑瓜子、养殖生猪、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平乐古城遗址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平乐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城遗址位于附城乡南洲村荔浦江口与桂江汇合处南岸,距江约100米的二级台地上,离县城3.5公里。古城分为大城、小城两个城区,均为长方形,相距约100米。两城的四周均有宽5米、深3~3.5米的护城壕:城墙均以黄砂土夯筑而成,两城的城基均可辨认。大城南北长290米,东西宽84.7米,总面积为24563平方米,城墙高4米,厚7.4米,城大门在北面围墙中间。小城在大城东南面,北面距桂江约100米,其东西长113米,南北宽79米,总面积为8927平方米,墙高3米,厚6米,城门设于南面。

1988年8月,县文物管理所会同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考查,在大城收集到的陶瓷片有:布纹陶缸片、釉面陶罐片、陶水笕片、陶碗片、瓷片、断砖等,这些陶瓷片分为夹砂质和泥质两类。夹砂陶片为红褐色和灰色,泥质陶片大部分为灰色,釉面瓷片呈青黄色。

在小城几乎没有找到陶瓷片,由此推断,小城建立的时间先于大城。

据清光绪三年《平乐县志》记载:三国吴甘露元年分富川置平乐县属始安郡旧县城在城西七里荔浦江口。据此,该城为古县城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