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654

文章

20

篇1: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2521 字

+ 加入清单

大岭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括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宝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的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旧址群体包括包括9处文物点。

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11米,宽7米,面积77平方米。1940年9月,中共前线东江特别委员会召开部队干部会议,决定把东江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坚持在惠(阳)东(莞)宝(安)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心设在东莞。同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奉命从宝安布吉挺进大岭山地区,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在此设立大队部。这里同时作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机关。

(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清代刘氏宗祠,三开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长11米,宽16.5米,面积184平方米。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林平、梁鸿钧与第三大队负责人曾生、邬强和卢伟良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讨论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事训练班在此开班,学员住在会议室内。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

(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家团结报社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9.3米,宽11米,面积102平方米。1941年1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大家团结》报,这是抗战时期广东敌后地区第一份革命报纸。该报为油印版,每个星期出版一期,共出版了20期,主要进行抗日游击宣传,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日伪军的活动等。1941年9月与第五大队在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新百姓》报合并。

(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9.9米,宽8米,面积79.2平方米。1941年10月初,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留下小部队以及抗日自卫队在大岭山坚持内线作战。为保持部队之间以及部队与地方中共组织的联系,在缺乏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困难条件下,在此以小商店作掩护设立交通站,秘密开展交通联络工作。

(五)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粮食加工场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10米,宽7米,面积70平方米。1940年10月初至1941年10月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为了加强后勤军需工作,保证部队的粮食供应,在此开设粮食加工场,把稻谷、杂粮运到这里,请村民用竹笼磨、脚踏碓等工具进行简单加工,然后送到部队各伙食单位。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操场旧址

(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操场旧址位于大王岭村,是一片露天空地,长46.5米,宽分别为11米、21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1940年10月挺进大岭山后,为了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把此地开辟为操场,开展军事训练。1941年5月,为了适应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和游击战争的需要,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大王岭举办军事训练班,第三、第五大队选送班、排干部参加,也利用这个操场进行军事训练。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

(七)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中山书院旧址位于油古岭村,是一座清代天主教堂,长32米,宽19.2米,面积614.4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206平方米。1941年7月,第三大队在此创办中山书院,仿照陕北公学的办学方法,举办了一期干部训练班,招收东莞、广州、香港、九龙等地的知识青年数十人,学习政治、文化、时事政策等。学员经过短期培训,结业后分配到部队和地方工作。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部旧址

(八)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医务所旧址位于瓮窑村,是一座泥砖民房,长7.6米,宽7.1米,面积54平方米。1941年4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此设立医务所。当时部队医疗条件极差,药品缺乏,医疗器械简陋,医务人员克服困难,用盐水代替消毒水、采摘草药、自配药水等方法,救治游击队伤病员。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

(九)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旧址位于连平髻岭村,是一座清代李氏宗祠,三开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长16.9米,宽11.4米,面积192平方米。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配合地方中共组织,在大岭山区已建立八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连平联乡办事处,负责处理根据地内的民政事务,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支持游击队的敌后游击战争。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操场旧址

大岭山镇: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全镇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万人。大岭山地处经济活跃的珠三角黄金腹地,位于东莞“三位一体”大市区的中心,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新107国道、石大路、厚大路、连马路贯通全镇;广深珠高速、莞深高速、常虎高速、龙大高速度均在镇内(旁)设有出口;跟常平火车站、虎门港、宝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解决战争时期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被党和国家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浙江省百万青少年红-旅经典景区”。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其中所说的浙江,就是指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八大战略之一,是华中抗日的东南前哨地,它包括四明、会稽、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以北地区)和浦东四个地区,位于杭州湾两岸,沪、杭、甬之间,东濒东海,南迄东阳至宁波公路,西跨浙赣铁路金(华)萧(山)线两侧,北达黄浦两岸地区。拥有四百万人口,一万余人的抗日武装。

“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明确指出:浙东方面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华中局为贯彻这一指示,将开辟浙东、浙西两地工作的任务交给苏南区党委书记谭震林负责。1941年5月至9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派遣武装部队分七批共900余位指战员,从浦东南渡杭州湾到浙东三北地区,与浙东抗日自卫武装一起开展抗日斗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先后派谭启龙、何克希、顾得欢、张文碧、刘亨云、连柏生等一大批干部和武装到达浙东、领导浙东的抗日斗争。1942年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由谭启龙任书记,何克希、顾得欢、杨思一、刘亨云等为委员的浙东区党委,指挥浙江敌后的武装。

1943年4月,梁弄解放。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进驻梁弄横坎头村。在中共浙东区委的领导下,以四明山为根据地,以梁弄为指挥中心,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县城2座,攻克敌伪据点110多个,毙伤日军610人,俘虏日军21人,毙伤汪伪军3062人,俘虏伪军5540人,解放同胞400万人。抗日武装力量由最初的900人发展成为15000余人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同时开辟和建立4个专区,16个县级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四明山是江南七大游击区之一。抗战胜利后,为实现全国和平,新四军浙东纵队于1945年9月底奉命北撤,只留极少数骨干坚持浙东地区的斗争。在华中局指示下,浙东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领导四明山地区革命武装和人们群众与敌人开展了100余次大小战斗和反清剿艰苦斗争,恢复了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纵队,下辖金萧、会稽、台属、四明、路南和浙东主力共6个支队,统一指挥浙东地区的解放战争。在蒋介石老巢坚持斗争,成为蒋介石心头的一把利剑,牵制了部分国民党军队力量,为全国的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

精品线路:

二日游

线路一:

第一天:绍兴鲁迅故里——周恩来纪念馆,宿余姚

第二天: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古镇梁弄——红色古村横坎头(浙东革命根据地)

横坎头村: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西南部,梁弄镇南首,旁接省道浒溪线,距梁弄镇2公里,余姚市区25公里,宁波市区48公里。村内有0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旧址,享有“浙东红村”之称。村域面积6.6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人口2509人,现有农户871户,耕地面积1003亩,山林面积5985亩。村三套班子成员9人,2007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沙窝乡麻羊垴。

1942年5月初,为了支援华中、华南抗日战场,牵制日军,新四军五师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命令十四旅渡过长江,挺进鄂南,创建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8月,在鄂城谈家桥(现属大冶市)成立江南兵团指挥部和指挥部党委。指挥部党委于8月底成立中共鄂南工委,领导鄂(城)大(冶)、大(冶)鄂(城)、樊湖、阳(新)大(冶)等沿江地区工委,鄂南工委以鄂(城)大(冶)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心展开工作,机关设在鄂大工委和鄂大政务委员会所在地鄂大根据地中心区麻羊垴。1943年4月,中共鄂南工委与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同时成立鄂南指挥部,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和鄂南指挥部机关驻地设在麻羊垴。1945年4月,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并入鄂南地委后撤销,鄂南指挥部并入鄂南军分区后撤销。

1944年3月,顽军国民党鄂南挺进军的马钦武部、廖义华部趁新四军主力部队撤到江北,鄂大根据地兵力空虚之机,联合出兵1500余众,大举进犯鄂大根据地,强占了麻羊垴及周边的杨思爱、康家湾等地。鄂大工委书记王表率领县区武装奋力抵抗,并派人火速过江,向四军分区报告,请求主力部队增援。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张体学接到报告后,当即令罗通率新四军四十一团连夜先行过江,随后亲自率四十二团跟进。四十一团到达池湖港时,恰遇一股顽军追击几名武工队员至此,战士们争先登陆,先机制敌。顽军见是新四军主力部队,掉头就逃,四十一团追至康家湾附近。不久,四十二团赶到,夺回了敌之前沿杨思爱等地。天明时分,两路渡江部队和鄂大地方武装会合,立即发起全面--,张体学亲自部署并指挥战斗。兵分两路,一部主攻麻羊垴,一部攻击康家湾。顽军节节后退,最后全部退缩到麻羊垴主峰。我军不断地加强攻势。马、廖两部困守山头,渐渐力不能支,日落前全线崩溃,狼狈逃窜。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大获全胜,缴获电台两部,机-两挺,其它-支和弹药一批。顽军死伤100多人。我军伤亡30多人。战斗结束后,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和新四军四军分区在沙窝上宋湾召开了军民庆功大会,表彰了作战有功人员和群众支前模范。

1995年7月,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基地。1999年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窝乡:鄂州市鄂城区辖乡。1949年设沙窝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13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1万。有公路通鄂(州)黄(石)公路。辖沙窝、赵寨、宝团、胡桥、牌楼、新湾、走马、加奖、渔坝、草陂、黄山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筑业为主。农业以水稻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旧址因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而举世闻名。1939年9月,国民党顽固派挑动内战,制造了“夏家山事件”,黄冈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主力成功突围。中共黄冈中心县委率部分队伍转移到王家坊湖区,开辟了王家坊抗日根据地。1940年,王家坊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黄冈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群众,组织生产,支援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黄冈成为新四军五师东进鄂皖边区、挺进鄂南的支撑点和桥头堡。

王家坊抗日根据地位于团风县最北端,西与新洲县毗邻。解放前未修筑举东大堤,此处是一个湖区,隔举水河就是涨渡湖,还有马驿湖,那里生长着大面积的芦苇,形成天然的芦苇荡,为革命圣地营造了良好地外部环境。现在,王家坊抗日根据地已成为我县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许多游客自发前来瞻仰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平北抗日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平北抗日根据地旧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是纪念以海陀山区为中心的平北抗日根据地而建的,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大海陀乡。1989年,聂荣臻题“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段苏权题“大海陀”镌刻于村东天然巨石上,被县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平北抗日根据地位于平绥路以北,平古路以西,地跨冀热察三省,处于北平、张家口、承德三角区域,西北至东南约200千米,东北至西南约125千米,面积为25000平方千米。它与平西、冀东根据地互为依托,互相配合,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后方腹地,直接威胁着日伪统治中心――北平、张家口等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 平北地区处在“华北”、“蒙疆”和“满洲国”三个伪政权的接合部。抗战前这里没有我党的组织。在敌强我弱的平北,靠从外部派军队和干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特别艰难。

创建于1940年春季。当时所辖五县,昌延、丰滦密、龙赤、龙延怀、龙崇赤,拥有人口五十多万。它是根据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司令员关于“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精神开辟的。它的建立正是全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硬从敌占区如虎口拔牙一样抠出来的。在极其残酷的战争年代,以赤城为中心的平北抗日军民经受了各种的艰苦考验。在抗日战争时期,赤城县参军的就有11700人,龙赤、龙延怀两个县牺牲的村干部、战士、群众约一万人,有许多著名的将军在这里指挥了上百次战斗。纪念地旧址尚存,如当年的县政府办公室地点,兵工厂,后方医院,八路军驻地,报社旧址等。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马村抗日游击根据地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马村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村抗日游击根据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四批 1987.10.20

地址:汪清县东光乡东林村

年代:1932-1934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汪清县文物管理所

是否开放:否

马村抗日游吉根据地(又名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汪清县东光乡东林村东南约4华里处的板石山东边(当年叫马村),以及东林河南岸的梨树沟一带。包括的遗址有: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汪清县委办公室遗址、汪清县游击大队部遗址、汪清县第二区苏维埃政府遗址、汪清游击队营房遗址,伊田小学遗址等。1933年2月在中共东满特委和汪清县委领导下,在马村正式成立了汪清县第二区苏维埃政府,从而宣告了小汪清游击根据地的正式成立。1933年12月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了为期四十多天的“讨伐”,使原来有一千五百多名群众的根据地只剩下四百余人。1934年1月党组织撤消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分别将党组织和群众转移到-塘、大荒崴、腰营沟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通化县果松镇境内的大罗圈沟河、果松川、老虎山一带,前期涉及通化县石湖镇挠头沟。由于多年来没有投入经费进行调查和保护,年久失修,加上自然腐蚀,密营、战壕等遗迹已损毁。

1932年10月,辽宁民众自卫军与日伪军作战失利,通化失守,自卫军大部溃散,唐聚伍、孙秀岩等将领纷纷潜行入关。王凤阁认为,要真正抗日就要留在东北,于是坚持“-不离人,人不离乡”的抗战理念,率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返回临江、通化、辑安三县交界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一带,后坚守在临江、通化、辑安三地交界处的老虎山,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地内修建要塞,分兵驻守。在这里,相继修建了被服厂、-械修配厂、粮食加工作坊、油坊等设施。受在当地活动的抗联影响,王凤阁注意对部队进行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为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和支持,在创建根据地过程中,王凤阁部剿灭土匪武装,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帮助群众收种庄稼,形成了良好的军民关系,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的建设。自1932年冬至1937年4月王凤阁牺牲,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老虎山一带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先后坚持了5年之久,第十九路军与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为坚持南满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王凤阁领导创建的大罗圈沟、果松川、挠头沟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吉林省境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外的、唯一由抗日义勇军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形成于1932年至1937年,利用于1983年秋。遗址没有投入经费修造建筑物,保护和利用不够。(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果松镇:果松镇位于通化县东南部,东邻白山市,南接集安市,西与通化县东来乡接壤,北与通化市相连,距县城快大茂43公里,全境幅员面积362.6平方公里,人口2.06万,下辖十一个村,8个居民委,是通化县东部4个乡镇经济、文化、人流、物流、交通、活动中心。果松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着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野生动植物资源760多种,矿产资源10余种,以金矿、铁矿为主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石砬子山

红石砬子山位于磐石市明城、朝阳山镇交界处,主峰海拔878.7米。1932年11月杨靖宇来到磐石,按省委的决定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在红石砬子山和与之相连的西玻璃河套,这块方圆百里的地方建立了根据地,称为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0在东北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1982年12月,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县政府在重要遗址立了纪念碑,将在遗址发掘出的-、火炮、-、皮-盒、镊子等红军游击队用过的遗物,作为革命历史文物保存在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现在红石砬子山上的八家沟有红军医院、被服厂、武器修理所和密营遗址;在西玻璃河套的生财沟有红军办公室、武器修理所、炭窑和密营遗址。

2019年10月7日,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磐石市三棚乡红石村

年代:1932-1936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磐石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长白山龙岗山脉中段,柳河县、白山市、通化县交汇处,在通化县兴林镇境内东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大荒沟村10余公里的山林中。保护范围面积5000平方米,现仅有图片记录了遗址的方位。由于风化腐蚀等自然因素以及多年来没有进行人工保护修缮原因,致使根据地内的密营遗址遗迹不复存在。

按照中共满洲省委指示精神,1933年10月27日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南渡辉发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11月到达金川县河里地区。河里是指长白山龙岗山脉中段的哈泥河上游山区,为金川、柳河、通化、临江等地交界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地域偏僻,是进行隐蔽和作战的理想之地,杨靖宇率独立师在这里建立了著名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在今通化县兴林镇境内。根据地是南满党组织召开重要会议和抗日部队休养整训的重要场所,设有后方管理机关,设立了临时医院、修械所、被服厂以及储粮点,还有惠家沟密营。从1933年秋至1936年秋,杨靖宇率部以根据地为依托,组织发动群众组建党组织和各类反日组织,机动灵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立了中共南满省委和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东北抗战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1936年秋,日伪派重兵进行“东边道独立大讨伐”,抗联第一军离开河里,转战于老岭山区。

形成于1933年末至1936年秋,有待开发利用。

(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兴林镇:兴林镇位于通化县东北部,镇驻地距县城52公里,距通化市 43公里。辖7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这里山区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2.4万亩,有林地面积2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依托资源优势,近几年来,全镇共开发经济沟50条,养殖林蛙达50户,种植各种中草药材6500亩,木耳新发展500立方米,留存500立方米;发展木屑吊袋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荒山抗日根据地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荒山抗日根据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荒山抗日根据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珲春市英安乡大荒沟村

年代:1932-1943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珲春市文物管理所

是否开放:否

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珲春县英安、密江两乡北部,包括中岗子、三安(下中沟)、上中沟、清水洞、荒沟、东沟、北沟、大槟榔沟、小槟榔沟、徐大马沟、杨木桥子等自然屯。主要遗址有:北一学校遗址、荒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十三烈士殉难地、头道岭军事筹备会议遗址、中共珲春县委遗址、北沟村苏维埃政府遗址、兵工厂遗址、被服厂和医院遗址等。1932年1月中共珲春县委派15名党团员到大荒沟头道岭建造密营,成立了珲春县第一个抗日武装别动队。同年9月,中共珲春县委把各地武装队伍统一编成岭南、岭北游击队,大荒沟别动队为岭北游击队,从而创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3年12月,日本侵略者推行“第二期治安肃正计划”,大荒沟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1934年4月,中共珲春县委为保存革命力量,撤离大荒沟根据地,转移到其北一百多华里的汪清县金仓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建筑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由中科院院士齐康教授主持设计,构思奇妙、气势恢弘、外形呈“五角星”形象征着共产主义精神永放光芒,主体设计为二层、总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层高为13.1米,纪念馆共分六个部分:1、燃起抗日烽火;2、创建准北抗日民主根据地;3、打开淮北抗日新局面;4、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5、夺取抗战最后胜利;6、纪念缅怀永垂青史,馆内呈展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旨在突出抗日战争时期刘瑞龙、邓子恢、彭雪枫、张爱萍、江上青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淮北党政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可歌可泣感人的英雄事迹。

纪念馆周围设施占地总面积为36600平方米。纪念馆大门上方标有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下大门呈有八一图形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部队。两侧台阶左右设有两个长方形彩色声光喷泉,喷泉高低起伏的水柱如同仙女起舞,门前正中向东伸展为一个长方形花池,象征着泗洪人民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花池东头是一块巨大标石,上面刻有“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大红字,花池两傍耸立着两排18根方形柱,内设灯光,加上纪念馆本身在内象征着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永放光芒,气派雄伟壮观,整个纪念馆门前显示着庄严气氛,使人们肃然起敬。

纪念馆南面及两侧均为绿化广场,在南侧台阶下面又设一个长方形喷泉,向南中间是一个人工方形水池,并设有两处可防雨的休闲凉亭以及石椅、木凳、广场绿树成荫显得生机无限,皆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使人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景点位置

宿迁市泗洪县烈士陵园东大门向南5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隅沟抗日根据地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王隅沟抗日根据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隅沟抗日根据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延吉市依兰乡成子村

年代:1932-1935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延吉市文物管理所

是否开放:否

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延吉市依兰乡古成子村。包括王隅沟、南洞、松林洞、凤石洞等几个较大的自然屯。主要遗址有: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延吉县委办公室遗址、王隅沟区人革命政府遗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一团部遗址等。1932年11月2日,中共王隅沟区维埃政府的建立,宣告了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正式创立。1933年1月延吉县游击大队成立,王隅沟游击队编入其中,1934年3月延吉县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一团,继续和日伪军作战。日本侵略者从1933年9月至1934年初,向王隅沟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大讨伐”,革命力量遭受很大打击。1935年1月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转移到三道湾,后转移到安图车厂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公园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公园:是一座以淮北抗战为题材的纪念性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70亩。园内有烈士雕塑及群雕25处,战斗场景及遗址复原13处,主要景点有万众一心、潮汐、共赴国难、钢铁长城、和平之声和胜利之门等。与现有的烈士陵园(国家AA级景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相呼应,是苏北地区具有重要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景点。

信息来源:泗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东岔抗日根据地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东岔抗日根据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岔抗日根据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集安市清河镇

年代:1936-1938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集安市文物局

是否开放:否

东岔抗日根据地,距市区西北18-30千米。东有老岭山脉及小爷岭密林为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阻断交通。奔流不息的蚂蚁河从东部小爷岭山麓流出,汇集大小川流注入浑江。这一带山深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当年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曾在这里建立了东岔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长度约10千米,面积约125平方千米。

清河镇:基本概况清河镇南距集安市63公里,北距通化市40公里,有303国道贯穿全境,是连接集安与通化的交通枢纽。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经济发达。是集安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商贸和交通中心。清河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茂密的森林孕育着丰富的人参、林蛙、中小药材,建有闻名东北的集安市人参交易市场,还有硼、铁、云母等十几种蕴藏量较大的矿藏资源,使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

全文共 1711 字

+ 加入清单

大青山抗日游击革命根据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位于大青山深处,境内峰峦起伏,连绵不断,八大高峰(西脑包山、东脑包山、华尖山、大平顶山、小平顶山、大特山、银贡山)由西往东依次排列,山与山之间有五大沟(韭菜沟、肖夭子沟、老赖沟、得胜沟、李齐沟)以及30余条支沟穿插其间,抢盘河、得胜河常流不断。最高山峰海拨2255米,平均海拨1700米,山大沟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险要,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李井泉、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38年5月,毛泽东电令“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8月底,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游击队2300余人,由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委员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吉吉率领,冒雨穿过平绥铁路,突破敌防线,进入武川县境,9月1日到达大青山。随后,大青山支队攻克乌兰花镇,开展抗日宣传,李井泉率部进驻武川县井尔沟,开辟根据地,在井尔沟柳沟门村首次会议,研究建立乡村基层抗日政权、军事部署等问题。10月间,大青山蒙汉抗日游击队在归绥县面铺窑子村与支队主力部队胜利会师。从此,大青山军民以武川为中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9年武川县境内的黄花窝铺、井尔沟、万家沟、得胜沟、李齐沟、二四道洼以及马场梁、骆驼场均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区域。八路军来到大青山后,支队司令部在井尔沟驻扎,指挥各地分散作战,八路军战士经常在这里休整、操练,井尔沟群众与八路军患难以共,风雨同舟,筑起窑洞,搭起窝棚,杨植霖和群众住在窑洞里,姚吉吉带电台住管沟子,1940年春,大青山党政机关和支队司令部由井尔沟迁在万家沟,以转移到得胜沟。司令部在得胜沟期间,县城和西乌兰不浪的日伪军800多人袭击得胜沟,司令部提前获悉情报,在沟口设下埋伏,激战后,日伪军伤亡惨重,司令部凭借山林安全转移。

李齐沟的骆驼是支队3团后方机关驻地,设有供给处、修械所、被服厂和医疗所,八年抗战中,八路军3团后方机关一直在骆驼场,坚持到最后胜利。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建设是在1938年12月,武川县八区动员委员会在玻璃哈达村成立,

王景堂任主任,李琦任副主任,郝秀山任分配部部长,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救国会、农会、妇女会等,后来根据斗争需要,动委会过渡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建立,党的活动分为河套、绥中、归陶、绥东四个区,积极发展党员。1942年春,在南乌兰不浪建立党支部,为武川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抗战期间,大青山支队在武川游击根据多次召开党的代表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对敌斗争形势,讨论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在创建大青山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武川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守焦士肩匹夫救国之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支前妇女张兰女为战士送吃、送穿,被奸发现后抓捕,严刑拷打,问她八路军后勤处、军需库在哪里,她始终未招供,还有白生宝夜送石磨、“八路采购”张润喜、张二妇女舍身救亲人、韩三毛宁死保物资、地下军服厂等抗日事件。

大青山抗日的主要战事有:攻克乌兰花;蜈蚣坝伏击战;郝区政府反扫荡;得胜沟粮食保卫战;二份子战役;什尔登阻击战、吉盛奎战斗;上庙沟战斗、孤石坝战斗等;抗日惨案有:西水沟惨案;井尔沟惨案;白旗惨案、哈彦忽洞惨案等。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现有司令部、卫生队、教导队、电台等遗址,李井泉、姚吉吉等领导人住过的窑洞和办公用的石磨、树墩,存有八路军作战使用过的电台、战刀、手榴弹、马蹬、火盆、粮食袋、火镰等珍贵文物,李齐沟有郝秀山等老一辈领导人成立的“郝区政府”原址,并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在根据地内曾经留下李井泉、姚吉吉、黄厚、杨植林、王良太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戎马青山的足迹,留下了大青山抗日军民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平西抗日根据地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平西抗日根据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目的地介绍

平西地区包括宛平(今北京丰台区)、房山(包含十渡风景区)、涞水三个县大部(包含野三坡风景区),昌平、延庆、良乡(今房山区)、涿鹿、涿县、蔚县、宣化、怀来等县一部。卢沟桥事变后,8月,昌平、南口、怀来、宣化和良乡等地沦陷;9月,房山、涿县、涞水、涿鹿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整个平西的重要城镇和广大地区陷入敌手,平西的大好河山笼罩于血雨腥风之中。

平西是晋察冀边区在北面强有力的屏障,创建平西根据地,可牵制敌人,巩固边区。

平西是华北的最前线,是八路军向热河、察哈尔前进的阵地;尤其是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重要阵地;也是冀中十分区的战略后方。

1938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三大队进入斋堂川,创建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司令部设在西斋堂村中的聂家大院。在党的领导下,党员和群众骨干编成工作组分赴各个村庄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平西展开。平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门头沟门头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位于集安市境内老岭山区,东起今太王镇阳岔村小青沟,西至今台上镇双岔村,南起今大路镇、榆林镇、麻线乡,北至清河镇,方圆600多平方公里。该区域面积广阔,自然生态保持良好,人为活动较少。

东岔抗日根据地,距市区西北18-30公里。东有老岭山脉及小爷岭密林为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阻断交通。奔流不息的蚂蚁河从东部小爷岭山麓流出,汇集大小川流注入浑江。这一带山深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当年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曾在这里建立了东岔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长度约10公里,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经多方考证,认为原“东岔抗日根据地”的叫法,不能够准确记述当年抗联活动的范围,建议更名为“以东岔为中心的老岭抗日根据地”。

早在1936年至1937年,杨靖宇曾多次派于仙洲指导员等人到辑安(今集安)东岔、长岗一带了解情况,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联系,通过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38年初,杨靖宇率抗联一军主力来到这里,建设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司令部、后勤部、临时战地医院等驻地,几乎每个沟岔里都有抗联部队的营地。

1981年4月1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将东岔抗日根据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5日,为纪念在1938年8月2日长岗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原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及10余名战士,集安县人民政府在小八宝沟门、蚂蚁河畔的山坡上修建了抗日英雄纪念碑。

信息来源:集安市委党校

阳岔村:阳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和龙市卧龙乡和安村

年代:1934-1935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和龙市文物管理所

是否开放:否

车厂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古洞河上游的河谷岔地,和龙、安图交界处,今属和龙市卧龙乡和安村。主要遗址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部和团部遗址、兵工厂遗址、被服厂遗址等。1935年1月延吉、和龙、安图境内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千多名军民来到车厂子创建了当时东满最大最有影响的车厂子抗日根据地。当时,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部和一、二团团部就驻在此,是领导东满抗日军民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1935年10月,日本侵略者开始大举向根据地进犯,为了保存实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撤离车厂子根据地,分头向南满进军,并于一军配合作战。二军一团、二团也转移到安图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腰营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腰营子抗日游击根据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腰营子抗日游击根据地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汪清县鸡冠乡腰营村

年代:1933-1934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管理单位:汪清县文物管理所

是否开放:否

腰营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汪清县中部鸡冠乡腰营沟和塘石河子沟(现名吉兴)。主要遗址有:腰营沟区政府遗址、汪清县游击队营房遗址等。1933年春,中共汪清县委成立了腰营沟区苏维埃政府(后改为人民革命政府),宣告了腰营沟抗日游击根据地成立。1934年9月,日本侵略者发动第三次“大讨伐“,企图消灭根据地,在这紧要关头,中共东满特委于1935年3月召开了腰营沟会议,决定保存革命力量,撤消了腰营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组织部队和,向南北满远征

鸡冠乡:汪清县辖乡。1956年设影壁山乡,1958年改鸡冠公社,1983年置鸡冠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818.2平方公里,人口0.9万。乡政府驻鸡冠。大(兴沟)罗(子沟)公路过境。辖鸡冠、张家店、影壁、刺老牙沟、太安、公家店、腰营沟、大北沟、吉兴、霍家营、鸡鸣、桦皮甸子、新民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豆类、谷子。产黄烟、人参、蜂蜜、木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旧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垦利县永安镇,年代为1941年。

2015年6月23日,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镇: 永安镇系革命老区。地处垦利县东部,东临渤海。辖53个行政村,6386户,20695人,其中农业人口19335人,版图面积446平方公里,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孕育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一方沃土。永安镇是山东垦利县的中心镇,是垦利县城镇建设一体两翼之一,是胜利油田的主矿区。境内有省级干线公路永馆路和博新路。沿东青高速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到达济南、青岛仅需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