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0个比喻修辞手法句三年级【最新20篇】

浏览

4675

文章

116

篇1:日月同辉比喻什么意思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月同辉比喻国家、民族有吉祥的大事发生的意思。日月同辉指的是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或者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日月同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

日月同辉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出现日月同辉的现象需要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地平线以上。理论上,只要大气条件比较好,除了农历十五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但是还要第二个条件,就是天空的极限星等(能看到最暗的天体)不能太低,所以一般来说在太阳初升或者将落的情况下天空的亮度容易满足这个条件(即使是城市)。

所以在农历上半月(初四以后)在太阳降落时可以看到月相,依次从西方到东方。

在农历下半月(二十七以前)在太阳升起后也可以看到月亮,依次从西方天空到东方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意思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什么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字面意思是:人在曹操的营地,但我的心向着大汉。这句话的原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两句话都用于比喻身处对立的另一方,但心里却向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出处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但《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这句话。

“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见于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一部第二章,原文如下: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就是上马金,下马银,也别想把我买动。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跟随曹操。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桂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桂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在古代,文人墨客吟诵桂花的古诗也有很多,从而可以看出,桂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桂花还可以做成桂花茶,香气逼人,深受大家喜欢。

描写桂花的古诗: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通: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仲夏夜之梦用来比喻什么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仲夏夜之梦用来比喻最梦幻的梦境,最美好的爱情。仲夏夜之梦,一个如梦如幻的名字,是英国剧作家 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后人将其改编成电影、故事、游戏、绘画等。

扩展资料

仲夏夜之梦便是一部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喜剧。虽然剧中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时代,但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标准却完全是以当时英国现实生活为依据的。

莎士比亚在剧中满腔热情地描绘了资产阶级新女性争取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权力、反抗父权制的斗争,并通过现实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平等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主义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夸张句能出现比喻词吗

全文共 115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夸张的句子会出现隐喻,因为夸张就是夸大事物,比喻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夸张的句子和隐喻就是把夸张的事物比作什么。夸张的句子是一种由夸张的修辞手法组成的句子。这种句子虽然夸张,但还是比较真实的,会用夸张的手法让句子更加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厉兵秣马比喻什么生肖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厉兵秣马比喻生肖马,马年出生的人崇尚自由、无拘束的生活。 其独立心强、为人坦率,属直线型思考模式。具有乐天的人生观,颇能得到朋友和部属的信赖。独缺乏恒心,容易半途而废。

午马,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七位。马六畜之首,身体强悍,鬃毛亮丽,胆识高超,勇往直前,午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性地站着。马除用作交通运输,还是强大的军事装备。战国以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等马拉战车的数量来形容国力强弱。昭陵六骏历代君王将帅以拥有骏马为荣。周穆王拥八骏。汉武帝为取得大宛汗血宝马两次远征大宛。唐太宗钟爱六骏, 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刻在昭陵以表彰战功。

北方游牧民族特别祟马。保安族流传神话雪白马神;达斡尔族称神马为温古,该神马不准女人骑;满族也有供奉神马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掩耳盗铃出自哪里?用来比喻什么?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的近义词有:自欺欺人、弄巧成拙,反义词有:开诚布公、众所周知。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翻译:晋国的大夫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没法背。于是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砸了一下那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路灯比喻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路灯比喻在生活中默默帮助你的或在你彷徨时指引你的人。例如:路灯像老师,对我们谆谆教诲,给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路灯像不知疲倦的战士,无怨无悔地守护着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路灯像父母,在生活中为我们带来温暖。

路灯的比喻句:

1、路灯像黑暗中的侍卫,守护着一片光亮。

2、路灯像启明星一样引导着夜色中行走的我。

3、路灯像太阳的使者,帮助人们走过那漫长的黑夜。

4、大桥上有两排整齐而高大的路灯,它们就像不知疲倦的战士一样,默默地守护着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5、路灯像太阳,播洒光明,照耀我们回家的路。

6、江岸上一盏盏路灯像一个个士兵坚定的站立在那儿。

7、一排排路灯就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8、马路两边的路灯像夜晚指路的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凤来仪比喻什么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有凤来仪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有凤来仪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有奇异美丽的神鸟凤凰来相配,形容极为高贵、神奇和绝妙。凤:一种美丽异常的神鸟,仪:配合。有奇异美丽的神鸟凤凰来相配。形容极为高贵、神奇和绝妙。

有凤来仪是古时吉祥的征兆,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多用以比后妃,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有凤来仪、凤仪亭都是针对女性的。前者在红楼梦中指元春探亲,一展凤的风采。后者指三国演义吕布与貂蝉相聚之处,常以此地承托凄美动人的爱情。

出处

有凤来仪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引用《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朋与凤通假。《说文解字》朋:朋党,党羽。所以朋只能解释为《凤》。这里的乐应念成音乐的乐。是庆贺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狡兔三窟比喻什么人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狡兔三窟比喻特别狡猾的人,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指的是孟尝君与他的门客的故事。这则成语源于《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刺客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常作为斗争的工具的来使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大批刺客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刺客的事迹最先出现于《左传》与《战国策》等书中,对于他们的记述基本上都是历史和文学糅合在一起,很难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明镜高悬的主人公是谁 明镜高悬比喻什么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明镜高悬主人公是秦始皇。传说在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宽四尺,高五尺,正反面都可以照人的镜子,这面镜子很神奇,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

明镜高悬比喻什么

明镜高悬在现在比喻的是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也比喻目光敏锐,识见高明,能洞察一切。在古代的时候,明镜高悬的牌匾,以示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办事公正无私,这个词放在包青天包拯身上是最适合不过的。

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包公小时候被二嫂陷害掉入井中,得到一面镜子,滴上鲜血能照出世间魑魅魍魉之人,这就是后来的开封府三宝之一的阴阳镜,包大人就凭这块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传说包公临死时,怕后任贪赃枉法、残害良民,就命人把宝镜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柳条像什么的比喻句有哪些?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1、翠绿的柳条好像一根根绿色的丝带。

2、柳条像小姑娘长长的辫子。

3、长长的柳条像一位身材细弱的姑娘,微风吹过它就翩翩起舞。

4、长长的柳条像豆蔻少女的芊芊玉手,在风中轻抚着我的脸颊。

5、长长的柳条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的手臂,在风中舞动。

6、一阵微风拂过,长长的柳条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

7、春风在轻抚杨柳,长长的柳条轻轻摆动,就像正在梳头的女孩儿。

8、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3、春天到了,柳树的长长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

10、河岸边长长的柳条随风摇摆想一个天生的.舞蹈者绽放青春的光芒。

11、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一个个就像雏鸡的小嘴。

12、柳条儿就好像仙女跳舞的裙带一样在风中摆动。

13、柳条在空中飞舞着,如同少女的长发。

14、嫩绿的枝条就像一群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

15、雨雾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

16、柳条变得柔软了,像春姑娘轻轻扭动腰肢在轻盈舞蹈。

17、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18、长长的柳条儿像少女微扬的青丝,在风中轻舞。

19、春天到了,柳树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

20、长长的柳条儿像妈妈温柔的手臂,拂过我的头顶。

21、嫩绿的柳条像姑娘们柔顺的头发。

22、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密密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比喻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化深奥为浅显,使人便于接受;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这是一种像个小钟似的紫色的花,像满天星菊花似的密密麻麻簇生着。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日月同辉比喻什么人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月同辉比喻年龄很大、很长寿、兼之很稳健的人的意思。日月同辉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民间认为日月同辉是天文学上的奇观,所以当日月同辉出现时,往往以为国家、民族有吉祥的大事发生。

日月同辉原本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暗示福兆。周公解梦曰“日月”为“明”,预示“大吉”。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

据说,关于日月同辉有一段与爱情有关的传说。传说太阳神死后,他的十个儿子肆虐的炫耀自己的光和热,于是被后羿射死了九个太阳。后羿没有射死太阳神的小儿子刺日,是因为他感觉到了刺日的宅心仁厚、善良和蔼与至真至纯的光芒。后来,刺日邂逅了月神之女——暗月,暗月虽然身姿娇弱,但眼神极为冰冷。奇怪的是刺日对暗月顿生怜悯、爱恋之情。他发誓:即便保留最后一份光热,也要再续他和暗月之间前世今生注定的情缘。终于,这份真诚与执着打动了暗月,她的眼神不再冰冷,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更让人感动的是以后的日子里,刺日和暗月总是不定期的同时出现在天空。

以此来劝告相爱的人:你们对彼此的爱都没停息过,珍惜幸福。后来有一说法:一块看到日月同辉的恋人,都会一生相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什么 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什么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千树万梨花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诗中作者描写的是塞北冬天寒风凛冽的时节,这里写的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通过变换着白雪画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千树万树梨花”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是写的北国突降大雪,在白雪皑皑的景象中,将雪白的白雪比作梨花,就好像是突然的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漫山遍野的梨花都全部竟相的开放。带给我们强列的视觉冲击。

同时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拟人句是比喻句吗

全文共 116 字

+ 加入清单

拟人句不是比喻句,它们使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拟人句是将事物人格化,将没有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与人相同的动作和感情。隐喻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用简单、具体、生动的东西代替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基本结构主要是本体、隐喻和隐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是,比喻是将一物比作另一物,拟人是将一物比作人。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鲁迅铁屋子的比喻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屋子比喻当时腐朽的中国社会,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是比喻当时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鲁迅在铁屋子寓言中表现出灵魂深处的矛盾,最终他选择了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

然而这恐怕只是鲁迅一时兴起之作,因为鲁迅此后的思想,尤其是《野草》、《故事新编》中表现出的思想,却显示了他对启蒙的极度绝望。对于一个真正的思想者,这是必然的结果。个人可以超越时代,但大众却绝不可能超越时代,因为时代就是大众的时代。以少胜多只能算奇迹,现实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寡不敌众,而以社会整体来看,这更是不变的铁律。

因此,鲁迅在铁屋子中的希望注定将落空,鲁迅本人也注定在疲惫不堪中度过一生。铁屋子的寓言是一位大思想家的天真的梦想。人世就是这样现实,任何不切实际的理想最终都会被现实击得粉碎。所以,不要随便喊什么普度众生,拯救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比喻句是什么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 喻体 和比喻词组成,又有 明喻 、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温馨提示: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 修辞手法 ,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实就是 打比方 ,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当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

1.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5.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6.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7.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9.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3.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5.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6.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7.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8.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剖腹藏珠比喻什么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剖腹藏珠意味着破肚子藏珍珠。这个词的来源是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我闻到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有诸吗?。比喻是物伤身体,轻重颠倒。

剖腹藏珠的典故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他经常对民间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并将一些典型的例子与自己的政治相比较。有一次,他听说西域胡人为了逃避关税,把珠宝藏在肚子里。通过考试后,他们开胃地拿出珠宝。他们认为这很荒谬。他们警告魏征要教育文武官员,不要用这么高的关税对待人民。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给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位商人,偶然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有价值,商人们一直担心别人会偷他的珍珠,所以他们尽力把它藏在一个秘的地方。然而,尽管他换了多少地方,他还是觉得不够安全。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自以为是最好的方法,他剖开肚子,把珍珠藏在肚子里。当然,商人终于死了。

讲完故事后,唐太宗问大臣们: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吗?有的大臣说有,有的说没有。

唐太宗接着说:商人的行为真的很荒谬,但有些人为了腐败而失去了生命;一些皇帝为了追求幸福而毁掉了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像商人那么愚蠢吗?

剖腹藏珠是物伤身体、轻重倒置的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