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长丰战斗遗址(通用20篇)

狮山海蚀遗址位于广东中山市沙溪圣狮村西面,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丰战斗遗址,供大家参考!

浏览

6975

文章

1000

篇1:西山坪遗址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西山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坪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太京乡葛家新庄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型居住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暴露有灰层、灰坑、墓葬和白灰面居址。1986--1987年发掘,下层为西山坪一期,上层为西山坪二期。一期石器为砾石打制,有尖状器、斧形器、铲、砍砸器、石坠等;骨器有针、锥、凿、锯;陶器多为夹砂红、灰褐陶,手制,饰交错绳纹,彩陶纹样有红彩宽带纹,器形有圜底和三足钵、圈足碗、平底筒形罐、三足罐、小口鼓腹罐。二期石器多为磨制,有凿、研磨器等,陶器有夹砂红、灰褐陶,饰绳纹、乳钉纹、附加堆纹、戳印纹,器形有平底钵、三足筒形罐、三足鼓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与大地湾一期、老官台文化的关系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上莞壆背战斗遗址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上莞壆背战斗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上莞壆背战斗遗址位于东源县上莞镇壆背。

1947年8月31日上午,地主陈廉楷得知我九连工委在壆背一所农宅开会,指使其爪牙陈亚秋向敌军报讯。即时,国民党广东省保安五团、保八团500多人分别从曾田、船塘两路包围夹击部队和九连工委机关。下午2时,我前沿哨兵发现敌人来犯,当即鸣-示警;我黄日大队、铁虎队、飞虎一、二队正面迎敌,黄日大队长用轻机-猛烈射击。严尚民指挥工委机关人员和部队边还击边后撤,向黎壁嶂狮形山登山后撤。激战三个多小时,我部队和敌拉开了距离,而且登上高山,敌不敢再追。当夜我工委机关和部队撤至杨坑、李田安全地带。这次战斗牺牲了陈国汉、陈云舫两个中队长和3个战士。9~10月间,陈廉楷、陈亚秋被我部队-毙。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莞镇:上莞镇地处东源与龙川、和平三县交界处,距市区仅60公里,东与龙川义都接壤,南与曾田相通,西与漳溪交界,北与船塘毗邻,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纯朴,属革命老区。 全镇辖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户数6500户,总人口32000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7534亩,其中水田14807亩,旱地2704亩,山地10.5万亩。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狭古栈道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西狭古栈道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狭古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抛沙镇丰泉村西南1.2公里。该遗址分布在两处:其一位于下峡峡口,此处共有4个栈道孔,为圆形孔,口略向上倾斜,孔径0.17米,深约0.2米,栈道遗迹共分布在长13米的石崖上,最南端的栈道孔距西入口大门5.7米,栈道孔距地面0.3-0.5米不等,位置较低,应为栈道下部支柱栈孔。其二距西入口约800米,位于“西狭十渡”第三拦水坝南15米处东侧崖壁上,现存栈道孔2处,栈道孔为长方形,边缘整齐,高0.15米,宽0.2米,深约0.18米,两孔相距约1米,距地面5米,位置较高,应为架设横木的栈孔。据西峡颂摩崖石刻中记载,该栈道建于东汉。

丰泉村:丰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位于德州市陵城区郑家寨镇,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大宗家抗日战斗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家寨镇:郑家寨镇位于陵县东部 , 与平原、临邑两县相邻。全镇面积 10 平方公里,辖 98 个行政村, 4.3 万人口。 104 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近几年来,郑家寨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三篇文章一起做”(工业、农业、小城镇),“两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思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该镇经济坚持“工业立镇”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泰山庙塬遗址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泰山庙塬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塬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东关村泰山庙塬上。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

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断崖为界;西:以断崖为界;南:以大崖沟为界;北:以桐温公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东关村:东关村坐落在秀美永清的东面,其占地面积约50亩,人口约310人,约有60户人家,大多村民以种地为生。东关村原名叫东门外、小东关,之所以叫小东关就是人口少。听老辈人讲,永清原先有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东关就坐落在东门外,就依此而得名,解放后改名为东关村。东关村紧挨东高线,交通便利,紧邻永清县第一中学、永清第一小学,村里的孩子上学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毛家坪遗址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毛家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谷县盘安镇毛家坪村西侧。1984年曾进行过发掘。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2米,遗址有房址和灰坑等。出土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黑色带纹、条纹、同心圆纹彩陶盆、钵。另有齐家文化刻划纹、附加堆纹、篮纹、粗绳纹泥质红陶罐、折肩罐及石斧、石刀、石铲等。还采集有周代夹砂灰褐陶罐、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文化发展序列有重要价值。

2019年,毛家坪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马家塬遗址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马家塬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塬遗址

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背靠马家塬山梁,东西两侧为地势较高的杜家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洼平缓,两边高陡的簸箕状地形,避风向阳。遗址地表为农田,以马家塬为中心,向东西延伸,200米范围密集地分布着战国墓葬群,其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较为丰富,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尤其是古墓0土的战国中晚期车乘的发现,在甘肃省尚属首次,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它为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也为这一时期车辆的制造技术、装饰工艺,金、银、铁等金属品的提炼和运用程度等提供了证据,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桃园村:桃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半月山战斗遗址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月山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当阳市半月镇先锋村3组。

1941年3月,鄂豫挺进纵队第8团第3营(营长童勋伯)在荆当大队配合下,长途奔袭驻扎在半月山的土顽韩江陵部。部队当晚从香炉山出发,急行军90余里,凌晨发起进攻,直捣韩江陵设在半月山谈家五房湾的司令部,这一仗没有遇到韩部严重抵抗,歼灭了韩部司令部直属部队官兵100余人,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战马及若干金银首饰,解救了一批被韩部抢来的良家妇女。韩江陵本人因到江南开会,得以逃脱。

信息来源:当阳市委组织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25军四坡村战斗遗址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红25军四坡村战斗遗址为泾川县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25军四坡村战斗遗址,位于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红军楼为当时红25军四坡村战斗指挥部。

1935年8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在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掌曲一带,与国民党35师114旅208团激战,红25军指挥所设在掌曲村的一座小楼上,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红25军和吴焕先烈士的丰功伟绩,亲切地称此楼为“红军楼”,原样保存至今。

1984年6月,泾川县人民政府在四坡村红25军指挥部树立“红25军革命遗址纪念碑”,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按原貌进行了加固维修,楼前悬挂的“红军楼”牌匾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时为红25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99年12月题写;2005年8月,中共平凉市委将红25军四坡村战斗遗址命名为平凉市中-史教育基地。2011年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红军楼为全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四坡村:四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居延遗址甘肃部分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居延遗址甘肃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县城东北145公里处的黑河两岸, 分为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三部分。

大湾城以黑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大湾城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由内城、外城和鄣三部分组成。鄣墙残高8.5米,基宽4-6米,东墙有门。西大湾城因濒临黑河,南部和东部损毁严重。地湾城仅存一鄣,正方形,面积22.5米。肩水金关因常年遭风沙侵蚀,自然破坏严重,地面现除一烽燧外,其余不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昌果沟文化遗址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昌果沟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山南市昌果沟,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长约500米,宽约300米,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经过对遗址边缘试掘,获得了磨制石器、细石器和打制石器标本300余件及大量陶片。

陶片中可辨器形有侈日圈足碗、侈日罐、镂孔窝柄器等,陶器纹饰有网纹、弦纹、短线纹、圆圈纹、圆点纹、人字纹、十字纹等。

昌果沟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与昌都卡若、拉萨曲贡遗址出土的陶器,具有不同的特征,很可能是青藏高原文化遗址中一种新发现的原始文化类型。

西藏山南贡嘎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沟塬遗址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石沟塬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沟塬遗址位于清水县红堡镇吴湾村东南2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小石沟为界;西:西北以吴家沟为界;南:以陈家山北侧山脚为界;北:以圆弧形断崖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30米。

红堡镇:自然环境:红堡镇位于清水县西部,总土地面积8.18万亩,总耕地面积3.37万亩。平均海拔1334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9°C,全年无霜期180天。行政区划:辖2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922户,乡镇总人口27490人,乡镇从业人员13869人。六通情况:2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迅雷游戏中画皮2魔攻的战斗属性是什么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迅雷游戏画皮2魔攻的战斗属性是阴阳师的战斗攻击属性。智力增加,魔攻也会增加;穿着法师装备也会提高魔攻属性。

迅雷游戏是迅雷针对广大游戏用户推出的综合网络游戏平台。提供大型网络游戏、网页游戏、以及游戏辅助工具迅雷游戏盒子、游戏论坛交流服务。

迅雷游戏大厅的精选游戏下载功能可搜索到超过1000款游戏资源,查询、下载、安装更新升级为一体,能够协助游戏用户快速找到网上的游戏,一键式操作完成游戏查询、下载、安装过程,让玩家跳过复杂的配置直接享受游戏的乐趣。

迅雷游戏大厅包含了斗地主、连连看、桌球、中国象棋、五子棋、四国军棋、拖拉机、德州扑克等10余款棋牌休闲游戏,而且无需注册帐号登陆进入游戏,让你随时与3亿雷友一起互动PK。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疯狂斗地主!牌更好,炸弹更多,真正让你体验到极限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巴坪遗址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地巴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巴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祁家集镇黄赵家村地巴坪社西50米处的山地上,其分布范围北至地巴坪台地边缘,南靠颠山,西至西沟与陈王家坪隔沟相望,东接东沟与黄家坪相邻,遗址南北约400多米,东西约800多米,总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

1973年时由省博物馆文物工作组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66座,出土器物756件,其中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达399件,分别为骨器、骨珠装饰品等,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器物,有罐、壶、瓮等,施黑红彩,纹饰为圆点纹、弧线纹、旋涡纹、网格纹等,均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同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0月由州文物普查队进行复查时,在遗址地表上发现了少量的彩陶片,均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此次普查中,在遗址北端距地表大约3米处的断崖上,发现了大面积的白灰层居住面,长约10多米,厚约0.3厘米,从分布的面积和形状分析,该居住面属典型的聚落址,遗址西面的农田中,采集到了大量的彩陶残片和素陶残片,彩陶片为泥质橙红陶,施黑红彩,纹饰为锯齿纹,圆圈纹、折线纹、漩涡纹、网格纹等,陶片外表打磨光滑,从纹饰分析属典型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素陶残片为泥质橙黄陶,陶质细腻光滑,属齐家文化。根据发掘和前后几次的调查情况分析,该遗址为一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并存的聚落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靖宁城遗址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宁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靖宁城遗址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政府改奇台堡为奇台县治,改管粮通判为县令。奇台设县后,即发动万余人开始修建靖宁城。靖宁城是在奇台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三州辑略》记载:“靖宁城是将旧堡展筑,周二里七分,高一丈五尺,城门四。”

从设县以来,到乾隆五十年(1786年),县城内外人口不断增加。清代流人赵均彤在《西行日记》中记载:“城内外人口不止一千家,亦大都会也。”道光二十三年,林则徐流放伊犁,路过老奇台,在《荷戈纪程》中记载:“壬寅十月,初六日,巳刻又行四十里,奇台县城,住南关外。贸易颇多,田畴弥望。”另一流人杨炳坤路经靖宁城时描述到:“遥望城廓参差,亭台矗立,绿野如云,平畴沃阔,诚饶衍之区。”

据载,嘉庆、道光和咸丰年间,奇台县人口增加到7000余户。奇台县在当时应该说是北疆通都大邑。那时,整个古城子大地是“闾关相望,比户可封,阡陌纵横,余粮栖亩,最称富庶之区”。

然而,靖宁城兴盛时期不足100年。同治战乱,波及古城子。反反复复遭受着战乱击打的靖宁城之创伤姿态可想而知。同治三年,上千间城内外官宅民房被烧毁.靖宁城成了一座废城,这座北疆重镇自此逐渐走向衰落。

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刘嘉德组织民众略加修补了一下靖宁城,便坐进衙署办公。光绪十五年(1889年,奇台县治从靖宁城迁往古城子。清政府在靖宁城设巡检一名管辖,此街剩有“驿站、邮局和商民四十家,并有缠回十家。”自此,靖宁城逐渐衰落成一个小小集镇。距今200余年的靖宁城,只剩下残垣断壁。这一古迹,成了古城子人追忆往昔岁月的一段梦幻。它留给今人的是一种瞻仰,一种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龙岗寺古人类遗址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龙岗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落在陕西省南郑梁山镇境内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该遗址文化内涵包括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汉代墓葬群,寺院建筑和近现代革命旧址五部分。

旧石器文化,1943年以来在此发现数以千计的旧器,类型有砍砸,石球,尖状器,刮削器等

,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第四纪蒲乳动物化石伴生。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见《人民日报》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迄今发现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底,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清理了430座墓葬,出土了人面壶,彩陶罐,船形壶,兽头尖底瓶,人头彩陶壶等文物三千余件。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渊源,分期和发展脉络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证明了7500年前龙岗寺人类最早培育了豆科植物。

汉代墓葬群,分布在龙岗寺以东50米,省考古所清理了四座,其中西汉文景时期一座,东汉中期一座,东汉晚期二座,出土了青铜鼎,青铜剑,玉鸟,鎏金带勾,陶俑等弥足珍贵文物九十余件。

寺院建筑,资料记载龙岗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唐宋时期已有较大规模,并成为汉中乘船游览佳景,目前现存古建庙宇三大院48间,总面积11685平方米。

革命旧址,1931年5月,0陕南地下组织负责人梁益堂,贾拓夫等在此主持召开了0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国革命斗争史谱写光辉的篇章。

龙岗寺古人类遗址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1986年中科院黄蔚文教授考察龙岗寺提出:“龙岗寺旧石器遗址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1988年美国考古学家阿金斯教授访问考察龙岗寺遗址时评价“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源”。

1992年该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老爷革命战斗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1945年

地点:屯留县上莲乡老爷山

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共歼俘敌援部队2.2万余人。为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庙8处,137间,尽毁于战争中,现除部分基础遗存外,(断垣残壁改作它用),仅剩一座莲花舍利塔,满身弹痕累累,是“上党战役”的一个重要标志。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爷山因是上党战役的主要战场而享誉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及历代寺庙道观之佳而闻名古今。

老爷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县城西北25千米处,为上莲乡属地。跨于北纬36.27度,东经113.46度之间,东依白晋铁路和晋太公路,可直达并州;南瞰余吾古镇,乃"三晋通衢"之变地;北与襄垣县为邻,鸡犬之声可闻;西偎崇山峻岭,实属风水宝地。本山三峰鼎峙,一名麟山,一名灵山,一名徐陵山,按数峰并峙曰"嵕",三嵕即三峰所聚之意,故名"三嵕山"。因当地人对所有神灵盖称"老爷",山上神庙颇多,故俗称"老爷山"。其主峰在东,即麟山,三嵕主庙(俗称"山东庙")位于其上,海拔1266米,为丛岭叠嶂之首,所以老爷山又叫麟山。

抗日战争期间,0员的八路军和县大队、游击队、民兵,又以老爷山为依托,和侵略者展开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日寇投降后,这里又是上党战役主战场。1945年9月中下旬,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刘泊承、政委-率部解放襄垣、屯留、潞城、壶关、长子五县城之后,于10月初在老爷山截住了阎锡山派其第七集团军司令员彭毓斌和炮兵司令员胡三余所率领的三个军八个师,共2.2万余人的增援上党的部队,激战四天三夜,将敌全部歼俘,这对赢得上当战役的最后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和以少胜多取得全歼敌人的光辉范例。

至今,仅存一座莲花舍利塔,弹痕累累,清晰可见。该塔身高13米,为方形九层密檐式。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64年老爷山战斗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铭记他们过去的战斗功绩,于1986年又修筑了纪念亭一座,立碑一通,碑文记述了当时的战斗经过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及艰难历程。

古代,老爷山有叱咤风云的神话故事。《淮南子》载:"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由于三嵕山有这么多的神话传说。所以自唐代开始山上屡建庙宇,宋朝"额封羿神,为灵贶王岁",赐建三嵕大庙。之后,历代帝王都有重建和扩建。

旧时人们把三嵕爷当成了可以管天,管地,管风,管雨的显灵神仙,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和七月初七日两次香烟盛会,晋、察、冀、鲁、豫、陕等省的善男信女,朝山进香的如蜂如蚁,云集三嵕,磬声不断,金钟长鸣,敬唱大戏,祈雨还愿,盛况非凡,历代沿袭。可惜在战争年代庙宇已毁,只有莲花塔一座,巍然屹立,为老爷山之象征,也是上党战役之标志。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戴云纵队宴林口战斗战场遗址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戴云纵队宴林口战斗战场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戴云纵队宴林口战斗战场遗址位于德化县盖德乡林地村。

1947年春,戴云纵队遵照闽浙赣边区党委的指示,从莆田出发向戴云山脉运动,准备在戴云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游击队在挺进戴云山途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游击健儿英勇杀敌,战胜疲劳和饥饿,绕过敌人的--线,翻山越岭,于7月14日下午,纵队近百人由永春呈祥进入德化县锦福乡三福保,黄昏时到达上林保的暗林口(现盖德乡林地村)。纵队指战员经过持续战斗和昼夜转移行军,已极度疲劳,正准备安顿下来,突遭徐登云、肖梦球率领的国民党县自卫队的埋伏袭击。敌人火力猛烈,暗林口桥被--,戴云纵队直属支队在此与国民党-派武装展开了一场血战,虽经激烈战斗,游击队还是被分割成三路。黄国璋、林汝南等纵队机关领导和毛票带领的第三中队,从上林店仔处向上林水尾转移;高祖武、许集美带领第一、二中队30多人从上林迎仙宫处往宫后冲向山头,边转移边迎击敌人,掩护司令部转移;林云祥、毛材等人朝另一方向转移,甩开了敌人的围堵。

1988年5月3日,暗林口桥、迎仙宫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脚木足河流域古遗址群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脚木足河流域遗址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脚木足河流域古遗址群(马尔康县)

1.达维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地亚迭沟,西至库拉低沟,北至确玛山山脚,南至脚木足河北岸内。

2.代基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草登寺院转经廊,村委会活动室向西外延500米,北至山脚,南至坎下村口机耕道以内。

3.孔龙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山脚机耕道,南至脚木足河东岸于机耕道交汇处以内,西至脚木足河东岸,白塔向北300米。

4.白赊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山脚,寺庙向南、西、北外延至沟坎边。

5.蒲志村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村道,村道北坎向南外延500米,村寨向西外延150米。

6.沙尔宗村遗址

保护范围:以官寨五角碉楼为基点向北外延150米,西至沟坎,南至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小尖山洞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小尖山洞穴文化遗址位于丘北县曰者镇新寨村民委弥勒勒村东向一华里小尖山处。遗址洞口高12米,宽20米。因洞顶塌落,洞口堵塞,无纵深,但能遮风避雨,光照好。洞口文化层厚40余厘米,文化层坚硬,表面已形成石灰质覆盖。岩壁上的烟熏层同增生岩叠合,厚度约0.4厘米,文化层沙石里含有丰富的猪、牛、羊之类的动物化石、石核,未然烧尽的炭屑、贝壳、黑陶片、骨饰品、砾石打击器。黑陶片的出现证明在三、四千年前产生了制陶业和农业,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活动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新寨村:新寨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