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类生理学试题【精品20篇】

鱼肉作为瘦肉中一类说是不仅有营养,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而且还不增肥,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生理学试题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1940

文章

141

鱼类发光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发光是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光,也可能是由于磷氧化而发光。因为鱼类发光器的腺细胞,能分泌一种含磷质的粘液,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磷氧化而放光。另外还有许多鱼类,在发光器里生活着发光细菌,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光。

鱼类发光器基部的肌肉,在神经的支配下开始收缩,把分泌物或发光细菌挤出来,因氧化作用而发出一道道光芒。这种光有时是比较稳定的,能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则不过几秒钟,犹如夜空的流星一闪即逝。还有些鱼类所发的冷光,时明时暗,忽隐忽现,闪烁不定,这是因为色素细胞和盖膜在起作用。色素细胞里的色素,时而扩散,时而集中,透过这些细胞的光就有明暗的变化。此外发光器还能转动,如果盖膜暂时遮住了光源,光就隐没了,以后又显现,因此形成闪闪烁烁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河豚是海里的还是河里的 河豚是鱼类动物吗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河豚有生活在海里的,也有生活在河里的。河豚是温带和热带近海底层鱼类,一般生活在海洋中、下层,有一些河豚也可以生活在淡水江河中。当河豚遇到外来危险时会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因此河豚又称气泡鱼。

我国的河豚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河豚和金枪鱼一样具有洄游习性,因此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当年3月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天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并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

鱼吃的就是一个鲜嫩,但是吃鱼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吃“河豚”了。古人曾说过“不食河豚,不知鱼味”。河豚鱼肉确实鲜美,但内脏、血液、皮肤均有剧毒,中毒后几乎无解,所以必须把带毒的部分去除干净才可以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江豚是不是鱼类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江豚不是鱼类。而是一种小型鲸类。

江豚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背鳍,其背部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全身被淡蓝灰色覆盖。江豚是江豚属中唯一的淡水亚种,只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由于数量的锐减,被列为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为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江豚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地带,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的淡水中生活。江豚喜欢单独活动,有时也会结成两至三只的小群。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淡水鱼类食物链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海洋生物,无论是种群类,还是它们各自种群的数量,都是非常之大的。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用确切的数字,阐明海洋有多少个体的生物。不难看出,海洋生物之间关系是何等复杂,那么淡水鱼类食物链都有哪些?

生态破坏小知识:

在海洋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食物关系,呈食物金字塔的形式。海洋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报告:处在这座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是各种硅藻类。它们是海洋中的单细胞植物,其数量非常之巨大。我们假定,生物金字塔最低部的硅藻类是454千克。在这一层的上边是微小的海洋食草类动物,或者叫浮游动物。这些动物是以硅藻为食而获取热量。这一层的动物要维持其正常生活,需食用45.4千克硅藻。那么,再上一层是鲱鱼类,鲱鱼为获取热量,维持生命,需食用4.54千克的浮游动物。当然,鲱鱼的存在又为鳕鱼提供食物,显然,鳕鱼又是更上一层动物的食物了。鳕鱼为获取热量和正常生活,需要食用454克的鲱鱼为食。不难看出,每上升一级,食物以10%的几何级数减少;相反,每下降一级,其食物量又以10%几何数而增加。呈一个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型。通过海洋食物网建起的金字塔,经过四至五级的能量依次转移,维持各生命群体之间的平衡。当接近海洋食物金字塔的顶端时,生物的数目比起底部来说,变得非常之少。在海洋中,处在顶部的是海洋哺乳类,如海兽等。

提醒您:破坏食物链有什么后果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所以为了避免破坏食物链造成危害,我们一定要学习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贫血多吃鱼类会更好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老龄人为何老贫血

贫血是很多女性和中老年共同的健康困扰,女性贫血我们多半能理解,那么老龄人为何也老爱贫血呢?引起老龄人贫血的罪魁祸首都有哪些呢?

1、营养不良,老年人多喜欢吃煮得很烂的食物,而日常的饮食煮得过久,特别是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质就会流失得越快,而这些营养素很多都是造血原材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造血功能衰退,众所周知人的血液成份是在不断的更新的,而人的造血功能会随着人的老化而不断的衰退,当体内的红骨髓变成黄骨髓时,造血功能也慢慢的衰退。人越老,造血功能就会越差是引起老龄人老爱贫血主要原因之一。

3、生血因子不足,老年人的睾丸素分泌,红细胞生成素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的下降,最终就会引起血红蛋白过低,从而引起贫血。

4、疾病,消化道失血,便血,消化性溃疡,肿瘤隐匿性失血,隐性血尿或者一些疾病的术后大出血都有可能造成老年人血液流失越多。

5、不当的用药,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不得不使用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糖尿病药,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都是会抑制到造血细胞的生成的。

6、喜欢喝茶,生活中多数老年人多喜欢饮茶,而茶叶中有很多抑制铁元素的吸收,因此喝多了容易引起体铁元素的足,因此提醒老年朋友日常切记常喝浓茶。

7、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功能失调,身体就会失去了自我识别的能力,最终会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老年人贫血多吃鱼类会更好

老年人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多吃些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可起到润肠、助消化(消化食品)、防便秘(便秘食品)等作用。食补可提供较高的人体热量,以抵御寒冷。滋补的食品产热量高,营养丰富,尤以羊肉、牛肉、狗肉、鸡肉、蛇肉为滋补御寒上品;大豆及豆制品能供给优质的植物蛋白和脂肪,产热量也很高。此外,蔬菜中的大葱、辣椒、生姜等,也是独具特色的御寒佳品。另外还应注意多吃鱼类、海产类食品和富含维生素(维生素食品)A的食物。

多吃鱼类对老年人养生很有好处。由于鱼脂肪里所含的脂肪酸,是促进大脑发达的最高物质。金枪鱼、松鱼、乌贼等鱼类中含有量多,而牛肉、猪肉脂肪中则没有。人脑约50%是脂肪,其中10%是这种脂肪酸。它有助于减少大脑的炎症,保护大脑的血液供应。老年性痴呆症,就是因为大脑中这种脂肪酸逐渐减少造成的。但多吃鱼类可补充这种脂肪酸,从而可预防痴呆。金枪鱼、松鱼等的眼睛(眼睛食品)尤其引人注意。因其眼珠周围的眼窝脂肪含有高浓度的这种脂肪酸,它不仅可以保持大脑年轻,且能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

老人在冬季增加服用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可使老年人死亡率减少65%左右。美国科学家经动物实验也得出了结论: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在老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冬季,给老人相对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显然对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大有裨益。维生素A属脂溶维生素,具有保温祛寒作用,且能增强老人的抵抗力,使老人少患感冒、冻疮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华鲟是鱼类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鲟是鱼类。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到1.3米,体重50到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鲨鱼是猛兽还是鱼类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鲨鱼鱼类,属于软骨鱼类。

鲨鱼是依靠鳃来进行呼吸的,大多数卵胎生,体表由盾鳞、尾鳍和背鳍组成。

鲨鱼骨骼由软骨组成,额由腭方软骨组成,下额由梅氏软骨组成,不过,其外骨骼不是很发达。

鲨鱼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鲨鱼有不同的特征。大部分的鲨鱼游速快,游泳时,靠身体并配合尾鳍像蛇一样,向前摆动前进。鲨鱼牙齿尖利,嗅觉非常灵敏,可嗅到数千米外受伤人和海洋动物。

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因为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物中,而且一陷入就难以自拔。鲨鱼的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快速游动,就会沉到海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海豚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海豚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海豚不采用卵生的方式繁殖,而采用胎生的方式繁殖,而且它们还有哺乳期可见它们明显是哺乳动物。海豚是恒温动物,这是大部分哺乳动物都具有的。

海豚是对海豚科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为小型或中型齿鲸,广泛生活于世界各大洋,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咸淡水中也有分布,个别种类见于内陆河流。通常喜欢群居,捕食鱼类、乌贼等。

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有极好的听力。鼻孔在头顶上,用于出水换气。体型从1米长、30千克重到9.5米长、14吨重,形态特征也各不相同。它们的大脑沟回复杂,记忆力良好,能在人类的训练下学会许多动作,是智商最高的动物家族之一,有着温和友善、活泼好动的性格,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鱼类真菌病害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市场水产养殖密度的逐渐提高,饲养过程中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鱼类常见的真菌疾病也频繁出现,很难治疗且易大量死亡,造成养殖损失,那么鱼类真菌病害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影响鱼类健康生长的真菌疾病主要是鳃霉病害。

鳃霉病害的主要症状

初期患病鱼常游上水面呼吸,独游塘边,食欲减退,在清晨、傍晚或闷热无风时常独自浮游于水面,聚集在增氧机周围。鳃丝黏液分泌增加,常呈浅土黄色或青灰色,苍白状、肿大,严重时患病鱼死亡。

鳃霉病害的病原

穿移鳃霉、血鳃霉等种类。穿移鳃霉的菌丝,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呈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多,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血鳃霉的菌丝体比较粗直,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少,仅在鳃丝血管、软骨内生长,不向鳃外组织伸展。

鳃霉病害的流行条件

主要流行于每年4-10月份,水温超过20℃的季节。

鳃霉病害的易感品种

几乎所有淡水养殖鱼类都可感染,尤以苗种阶段最易感染。

鳃霉病害的预防方法

1、增强鱼体抗病力

(1)鱼苗运输过程减少应激,苗进塘前严格消毒;

(2)避免较长时间的拌饲内服抗生素,减少鱼体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理损伤,提高鱼体因自身抗病力。

2、调好一塘水

(1)避免不明原因频繁泼药,维持好水体藻相和菌相失衡,以防水质恶化;

(2)适度肥水,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3)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超标要尽快降解,以免鱼体鳃组织丧失防御能力。

3、防止继发感染。鳃组织出现寄生虫感染的鱼群,治疗跟不上的情况下鳃丝正常组织结构持续受到虫体的破坏,而发生病理变化,难以抵御真菌的入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经常会说“宝宝吃鱼会聪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宝宝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那么如何安排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婴幼儿食品小知识。

从小到大,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饭桌上反复听到老人家说:“吃鱼好啊,吃鱼聪明,要多吃鱼。”确实,鱼肉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可以让宝贝聪明,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大有裨益。鱼肉这么好,当然要让孩子吃点了。大宝宝吃鱼一般没什么问题,而让鱼肉作为辅食给小宝宝食用则要注意了,相比于其他肉类,鱼肉属于海鲜,要让宝宝的味蕾和身体都接受。

给宝宝添加鱼肉辅食要看体质

相对于鸡肉、瘦肉,添加鱼肉辅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宝宝是否为过敏体质。如果宝宝不是过敏体质,那么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鱼肉辅食,但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那么妈妈们可以在1岁甚至更大些再让宝宝尝试鱼肉。在添加辅食之后,妈妈要留意宝宝是否出现不适、过敏等症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鱼辅食的添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鱼肉很有营养,而且有些宝宝还很喜欢这种独特的鲜味,但是也不可多食,一周吃两到三次就可以了,给宝宝添加辅食,仍然要根据均衡饮食原则。可以以鱼、肉、豆、蛋,轮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摄取来源,同时也可以分担风险并获取多样的营养和口味。

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需要给鱼去腥的话,可以先将鱼肉煮熟,然后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而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烹调鱼肉辅食的方式一样颇有讲究。一般以清蒸、水煮的烹调方式最好,而不宜使用油炸,另外由于鱼本身就有盐分,所以调味不要过重,以免给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

妈妈一开始可以给宝宝喂食鱼汤,等宝宝适应之后,再加入米粥一起煮,之后可以经鱼肉压成鱼泥,加在粥或者面食中,用汤匙喂食。

适合宝宝吃的鱼类推荐

带鱼、黄花鱼和三文鱼非常适合孩子,鲈鱼、鳗鱼等也不错。

带鱼: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含量高于淡水鱼,再加上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更具补脑功能。而且,带鱼味道鲜美,小刺少,可减少鱼刺卡喉咙的风险。

黄花鱼:黄花鱼是非常适合孩子夏季食用的鱼类。黄花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而且鱼肉组织柔软,更易于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黄花鱼肉呈蒜瓣状,没有碎刺,适合儿童咀嚼。

宝宝吃鱼类辅食注意事项:

选购新鲜的鱼类: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鲜红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鳞片无脱落、无腥臭味等。

去腥: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除鱼刺: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胎儿和儿童发育。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D、E,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口感爽滑,颜色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鸦片鱼是海鱼还是河鱼 不是深海鱼类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鸦片鱼是鱼类的一种,不过这种鱼比较少见,因而也较为珍贵。鱼类分为海鱼河鱼,那么,鸦片鱼是海鱼还是河鱼?鸦片鱼是什么鱼?

鸦片鱼是海鱼还是河鱼

鸦片鱼也叫牙鲆鱼,不是深海鱼类。

牙鲆为冷温性底栖鱼类,具有潜沙习性,幼鱼多生活在水深10m以上,有机物少,易形成涡流的河口地带。夏季在此肥育。当秋季水温下降时逐步向较深的海域移动,一般9、10月份移向50m以下外海,11月份至12月份向南移至水深90m或者更深的海底越冬,春季游回近岸水深约30-70m的浅水海域进行产卵繁殖。

鸦片鱼的分布区域

鸦片鱼主要可供作鲜食或制成罐头及咸干制品,鱼肝可提制鱼肝油。鸦片鱼中牙鲆品种是我国黄海及渤海的名贵鱼类,和比目鱼的其他品种一样是季节迎时风味名菜佳肴,做出来的菜品色彩鲜亮,香辣肥嫩。鲆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中,我国沿海各地也多有生产。

鸦片鱼的特征

鸦片鱼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皮肤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皮肤为白色。肉质鲜美,含油脂量较高,特别是鳍边和皮下含有丰富的胶质,为许多食客所推崇。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的中下层,有江湖洄游习性。产卵期4~7月。为底栖性冷水性鱼类,肉食性,幼鱼期摄食甲壳类,成鱼则捕食小鱼、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鱼类并不是天生的游泳高手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可能大家都会认为鱼类游泳天生的技能,因为他们从出生就生活在水里,但事实上,刚孵化出的鱼宝宝其实泳技可能十分糟糕,也可能因此而丧命。据《生活科学》报道,当小鱼仔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时候,它们也是“步履蹒跚”地为了生存而进行着不懈努力。大约有99%的鱼类死亡都发生在幼鱼阶段。只有当它们长大一些,一些鱼才能够更好地逃避捕食者的追赶。成年的鱼会利用“突破并滑行”的方法快速逃脱天敌的追赶。这种方法能让它们很快地加速并随后依靠滑动“逃之夭夭”。而对于很多鱼类来说,它们并不是天生就掌握这种方法的。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一直猜测,可能是由于体重太轻让这些小鱼仔在“突破”的阶段难以获得足够的动力。或许是它们的身形太小,导致水就像粘稠糖浆一样阻碍它们,让它们难以很好地“滑行”。但是,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项以斑马鱼幼仔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小鱼的游泳技巧之所以糟糕是因为它们发育尚不完善的侧鳍和鱼鳔所导致的,它们不能保持身体水平。研究人员还表示,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可能还同样适用于其它种类的鱼。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荷兰瓦罕宁恩大学的乌尔里克·穆勒表示,动力要素可以解释某些鱼仔不善于游泳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如此。而且,也不能用鱼体大小不同来解释它们滑行能力的差别。“很多小鱼孵化出来时,胸鳍还没有完全成形,而且所有的鱼孵化时都还没有形成鱼鳔。所以,它们可能会面临相似的不善于游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剥皮鱼类观赏鱼饲养方法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剥皮鱼

我们知道剥皮鱼,一般是它具有丰富的营养功效,是一类补品,但它也同样具有独特的体态,是水族爱好者喜爱的一类海水观赏鱼。剥皮鱼体长可达到34cm左右,身体左右扁平,头短,嘴小,牙齿十分尖锐,眼睛也很小,鳃孔位于眼睛下方,第一背鳍上有两个鳍棘,并且粗而坚硬,第二鳍棘非常短小,第一背鳍第一棘是一根小型毒刺,每当遇到敌人时会竖立起来。尾鳍近似圆形,成鱼的体侧没有黑斑,幼鱼越有4-5行的纵形黑斑,体色呈蓝灰色,尾柄很长,而第二背鳍、臀鳍以及胸鳍和尾鳍以及鳍条都呈绿色。剥皮鱼是温暖性近底层鱼类,野生的剥皮鱼生活在水深50-120米海域里。据说马面鲀的社会也是有等级划分的,第一背鳍棘立得越直标明等级越高。喜欢集群,在冬季来临前及产卵期间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起浮、夜间下沉。索饵期间昼夜垂直移动不显著。

一、牛角



牛角

牛角栖息于印度洋的珊瑚礁地区干净的水域。身体为黄色带白斑点,有时候也被叫做黄箱鲀;也叫做黄点或圆点箱鲀。在野外,50cm的个体也是很难见到的,在水族箱,不会超过40cm。如果可能,最好先放入牛角再放其他鱼。对其他牛角不友好,用一个大缸,带很多活石的水族箱饲养。放入珊瑚缸时注意,它爱吃管虫。如果照顾得好,它是很长寿的。和其他箱鲀科鱼一样,牛角的皮肤是有毒的,当受到威胁时,它会释放出能使同缸其他鱼死亡的毒素,包括其他牛角一样受到伤害。杂食,动物性饵料及植物性饵料都可投喂。它们吃东西慢,不要和抢食的鱼混养。

二、大鳞鲀



大鳞鲀

也叫大鳞刺单角鲀。嘴部底下带有亮蓝色斑点,身体后部分中间带有直达尾部末端的橘红色条纹。45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会啃食无脊椎动物。开口后,可以饲喂切碎的虾肉、鱿鱼、贝类及糠虾,冷冻的干磷虾及海藻也需要投喂,保证其全面的营养。一天不要饲喂超过三次。

三、日本副单棘鲀



日本副单棘鲀

也叫翡翠鲀。身体是绿色、褐色及棕色混合颜色胆子很小,除了对同科鱼比较凶猛外,对其他鱼很温和。适合放入没有无脊椎动物的150升以上的水族箱。开始开口很难;可以把虾肉放入珊瑚里面,诱使它开口啄食。开口后,可以饲喂切碎的虾肉、鱿鱼、贝类及糠虾,冷冻的干磷虾及海藻也需要投喂,保证其全面的营养。一天不要饲喂超过三次。

四、红尾炮弹



红尾炮弹

也叫黑头前角鲀身体为橘色到红色,头部是灰黑色到黑色。产自夏威夷的要比印度洋的颜色更美丽。胆子很小,除了对同类有攻击行为外,对其他鱼很温和。非常适合饲养在150升以上的水族箱,不要放无脊椎动物。刚入缸时,很难开口;可以把虾肉放到死珊瑚上,让鱼通过啄食珊瑚而获取食物。食物包括切碎的虾肉、鱿鱼、扇贝及浸过营养液的冻的或干的磷虾、冷冻的海藻。一天建议不要少于三次饲喂。

五、剥皮竹



剥皮竹

也叫杜氏单角鲀、皇冠单角鲀。在水族市场不常见,身体淡蓝色到紫色,布满白色的白点。很适合纯鱼缸饲养。对同类鱼凶猛,但对其他鱼很温和,很适合饲养在450升以上的水族箱,带有活石但不要放无脊椎动物。在野外,会吃枝状SPS珊瑚、海藻、海胆及软体动物。不适合放入珊瑚缸,但非常适合放入纯鱼缸。食物包括切碎的虾、鱿鱼、扇贝及糠虾,浸泡了维生素的磷虾及冷冻的海藻。建议一天不要喂食少于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为什么文昌鱼不是真正的鱼 文昌鱼是鱼类吗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但是文昌鱼没有脊椎骨,喜欢将身体埋入沙中,只露出前端。所以文昌鱼只是外形酷似鱼类,它的身体构造和各种生理机能与真正的鱼还有很大区别。

文昌鱼是适合在温暖海中的动物。它半截下身埋在沙中,仅以前端露出沙外,白天半截身体躲在沙砾之中,在阳光之下,摇摇摆摆,依赖水流带来浮游生物及硅藻、植物供它吃食。到了晚间才是它活跃的时刻,这时它离开沙窝,如同离弦的羽箭弹射到水面活动,不过它一旦遇到惊扰,又会游回沙滩窝内。

文昌鱼对地质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仅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粗中砂和中砂中大量出现。中国青岛和厦门是文昌鱼的两个主要栖息地。此外,整个东南亚沿海均有发现文昌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也有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鱼类有哪些

全文共 235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喜欢吃鱼,但是对于鱼的种类了解的人却不是很多,能叫出名字的更是没有几个,鱼的种类特别丰富。有的人可能会问鲨鱼算不算鱼等问题。鱼除了可以拿来吃以外,也还可以当艺术品展览给别人看,大家都去过海洋馆,每当我们走进海洋馆,总是会看见各式各样的鱼类

有的人专门从事鱼类研究这样的工作,他们更加清楚的知道世界上的鱼类,它们存活的年代,以及生活方式,种类等,海洋中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是巨大的,他们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绍一下鱼类有哪些。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

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国沿海生活着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

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神奇的魔鬼鱼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有的时候蝠鲼用它的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魔鬼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腾空,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

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

能发电和发射电波的鱼

在鱼类王国里有一类是会发电的或会发射无线电波的鱼,它们猎食和御敌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会发电的电鳐,它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在头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鳍内测,左右各有一个卵圆形的蜂窝状的大发电器。每个发电器官最基本结构是一块块小板——电板(纤维组织),约40个电板上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柱状管,每侧有600个管状物,称为电函管。其内充填有胶质物,故肉眼观察为半透明的乳白色,与周围粉红色肌肉显然不同。每块电板具有神经末梢的一面为负极,另一面为正极,电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放电量70伏特~80伏特,有时能达到100伏特,每秒放电150次。人们解剖电鳐时,发现其胃内完整的鳗鱼、比目鱼和鲑鱼,这是电鳐放电把活动力强的鱼击昏然后吞食之。因此,电鳐有“海底电击手”之称。

除电鳐外,刺鳐、星鳐、何氏鳐、中国团扇鳐等均具有较弱的发电器官。瞻星鱼发电器位于眼后,呈卵圆形,发电量可达50伏特。还有电鳗。

会发声的

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例如:康吉鳗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鮄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种不同声音。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大小,以便下网捕鱼。象鼻鱼也是。

海中鸳鸯蝴蝶鱼

当人们见到陆地上飞舞的蝴蝶时会赞声不绝,而蝴蝶鱼的美名,就是因为这种鱼犹如美丽的蝴蝶。人们若要在珊瑚礁鱼类中选美的话,那么最富绮丽色彩和引人遐思的当首推蝴蝶鱼了。

蝴蝶鱼谷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蝴蝶鱼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常使捕食者误认为是其头部而受到迷惑。当敌害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蝴蝶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入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深受我国观赏鱼爱好的青睐。它们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馆中被大量饲养。

鱼的种类数多的也数不完,它们有的被人们当成食物,有的还在海洋馆里面供人们欣赏。总之,鱼的种类非常多,它们的发展历程也非常长,而且海底的世界也非常的精彩。在看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了解了不少关于鱼类的知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比较几种鱼类开口饲料

全文共 1215 字

+ 加入清单

开口饲料

当自己饲养的鱼开始产仔,那种幸福感估计只有自己小孩儿出生才能媲美吧。而幸福后,就是责任感。如何饲养鱼仔?对于鱼仔仔而言,纯净的水质和适口的饵料是最关键的。结合经验人士的养鱼经验,给大家推荐几种饵料,并且做一下对比。最根本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饵料。一、丰年虾丰年虾市面是分为好几种,有冰冻丰年虾,脱壳丰年虾,丰年虾卵。冰冻丰年虾其实是种很好的开口饲料,现在一般人还不用。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冰冻丰年虾放进缸中,碾碎,虾的碎片非常适合鱼仔。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浑水,喂完鱼后,再把水妖精打开就行了。水妖精是一种很好的过滤工具,尤其是对鱼仔而言。脱壳丰年虾市面是有售,这是一种化学方式,强行脱壳的产物,对于消化系统不强的鱼而言,脱壳丰年虾最好不要用。丰年虾卵,现在市面上分为两种,大卵型和小卵型。大卵型的丰年虾体积太大,一般鱼仔无法吞咽,比较适合的是口腔大的,吞噬猛的。比如虾虎,塘醴鱼仔。小卵型的是鱼友们的首选,也是一种广泛饲料,一般的迷鳃科,斗鱼,三湖类,慈鲷鱼仔都可以进食。二、水蚤水蚤在市面上比较多见。尤其是到了夏季,鱼市门口经常会出现。水蚤属于过滤性觅食,食物在水蚤体内迅速排出,所以水蚤本身并没有太多营养。而且水蚤成体体积大,一般鱼仔一周后才能吞咽。现在给大家推荐一种水蚤的养殖方法。将换掉的,带有鱼便的脏水,放置太阳底下暴晒,一周后,将会晒成绿油油的绿水,将水蚤成体放进绿水中。隔天后,用不同目的网子,将水蚤幼体过滤。水蚤幼体以绿藻为食,营养也有了,非常适合鱼仔开口。三、蛋黄水很多老鱼友饲养金鱼,金鱼鱼仔的开口都选择蛋黄水。这种情况得意于水质的稳定,缸体比较大。尤其是大瓦缸。蛋黄是偏素食的,所以对习惯了肉食性开口的鱼类,蛋黄水并不适合,而且我们选择的繁殖缸较小,水质容易恶化,蛋黄是种可以利用,但是不被强烈推荐的开口饵料。在我的饲料经验中。蛋黄可以用来喂食底栖鱼仔,比如一些人工繁殖的小异型,直升机,胡子类。四、微虫微虫的培养方法,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微虫比较适合口腔较小的鱼类开口。微虫的优点是繁殖迅速,一劳永逸。缺点是:营养成分不够,而且培养皿的酸性味道比较不容易让人接受。五、洄水洄水其实是带有轮虫,草履虫,水蚤类,以及一些浮游生物水质的综称。捞取洄水,对如今科学养鱼的鱼友们仿佛已是过去时。闲情时间,可以选择在植物园,人工湖中捞取一番。洄水需要用不同目的网眼过滤分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轮虫,草履虫培养,这两种活饵是目前最适合鱼类开口的食物。具体培养方法是:先把鱼便水,稻草水暴晒数日,为培养轮虫,草履虫提供适合的条件,再将轮虫,草履虫倒进培养皿中,即可繁殖。洄水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洄水尤其是对于一些灯鱼,口径较小的鱼类将是莫大的福音。六、水蚯蚓可以将水蚯蚓剪成碎末,喂食一些口腔更大的鱼仔。比如孔雀,玛丽等。各种饲料对应鱼种不一样,只能说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在饲养过程中,慢慢探索,共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在水草缸中添加鱼类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在平时养殖中,水草缸固然美丽,但也是要其他的装扮才能更加吸引人,于是很多人都会问,以水草布景为主体的缸里放养什么热带鱼较好?有的甚至于常把不适合在水草缸放养的大型鱼放养在水草缸中,结果造成水草全被鱼只吃掉或连根拔起。因此,在放养观赏鱼前,考虑以养什么鱼为主,是看鱼为主还是以欣赏水草造景为主,对水族箱及设备的要求、放养鱼品种都会有所区别。

水草缸中的鱼

鱼类放入的时间上,也有讲究,设缸第四周后,可放入所要饲养的鱼只,放入之数量不宜过多,如60cm水槽约放40只的灯科鱼。鱼类放入时要注意PH质及水温等水质的调整,先将袋子放入鱼缸中,约15分钟使水温中和,再将缸中的水,利用风管导出,与鱼类之原本的水慢慢混合,时间约15分至半小时后,再将鱼类整袋置入缸中缓缓释出。之后请选择适合水草缸之鱼只放养,如灯科鱼、神仙等。鱼只放养时,要注意缸中水之容量,及鱼只的大小,来决定鱼只的数量。

那么放在水草缸里的鱼有什么要求呢?简单地说只要达到以下几点均可以放养在水草缸中:

1、放养的观赏鱼不能啃食水草,所以不能放养草食性鱼类和偏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象金鱼等。

2、放养的观赏鱼没有挖掘底泥或底砂的习性,如鹦鹉和锦鲤都不太适合。

3、放养的观赏鱼对水质条件要求与水草相差不能太大,比如要求较高温度的银龙、七彩等。

4、放养观赏鱼的游动不能太快,应以相对较静的观赏鱼为主。体型过大、抢食非常迅猛、游动极快,绝不适宜在水草造景缸中放养,它快速穿游会将水草全部带起漂浮水面,象地图、银龙、罗汉等。

5、放养的观赏鱼的品种体形、数量应与水草造景缸相适应,体形以能增加水草造景的观赏性为主,不能对造景有所破坏;数量以不超过水草造景缸的最大放养数量,即不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或破坏。

6、放养观赏鱼品种之间应互不伤害,友好相处。

银龙鱼(详情介绍)

7、以一种观赏鱼为主体鱼放养,混养鱼的品种不能过多、放养同一造景缸中的观赏鱼规格应一致。

一般来说,一个水草缸鱼只放养三种:一是以一种鱼为主,数量种群占绝对优势,即主养鱼(也就是景观鱼),直接影响水草造景缸美观程度。二是作为配角或调配,配养数量和种群相对较少,也称配景鱼。三是作为除藻、除螺等功能性鱼类,又称工具鱼、功能鱼、垃圾鱼。

作为以水草景观为主体的水族箱,从水草造景的观赏性和审美角度来考虑,主养鱼类放养一般是以体型较小、喜群游的小型观赏鱼最佳,且品种单一、放养数量相对较多,能形成群游的景象,这样才能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会走路的神奇鱼类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走路的鱼

什么?鱼也会走路,孤陋寡闻了吧?这可不是科学怪人搞出来的新奇发明,而是真实存在于自然界里的鱼哦,这些鱼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且让小编我来给你一一介绍吧。

一、臀斜杜父鱼 



臀斜杜父鱼

臀斜杜父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这里的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它们从一个潮池摇荡到另一潮池的能力。如果需要的话,这种鱼可以在离开水体的情况下存活24小时。很有可能的是,在大约40亿年前,某种鱼类在相似的潮间带逐步扩展它们的空气呼吸、鳍行能力,使得它们更适于在陆地生存。  

另外,这种不起眼的杜父鱼似乎对于它们在陆地与水体边界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满意。由此证明,一旦一个物种进入一个可行的生态位,只要在那里可以生存,它们就会倾向于留在那里。

二、步行鮎

步行鮎的发源地是泰国,在泰国,它们被称作“Pla Duk Dam”,意思是“深颜色的不断蠕动的鱼”。但是不好的地方是,它们作为长着丑陋的触须的外貌的生物,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侵略性物种。它们把自己的生活家园从泰国扩充到了澳大利亚、印度、中东和佛罗里达(在20世界60年代之后)。不过从好的方面来说,它们也会吃猛禽,短吻鳄以及长着两条腿的佛罗里达人。 

它们经常利用十分湿润的环境来扩张它们的领土,有时候会利用被淹的街道或者是公路,靠它们自己或者是司机们的粗心大意。

三、杜父鱼

全世界大约有300种杜父鱼,杜父鱼体长大约10厘米。大西洋中常见的杜父鱼有短角杜父鱼和长角杜父鱼。短角杜父鱼栖息在北美和北极的大西洋区域,色彩斑杂或呈褐色。长角杜父鱼有多种颜色。太平洋中比较常见的是若鲉杜父鱼,它的肉呈蓝色和绿色,但是可以食用。小杜父鱼是杜父鱼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已处濒危状态。

杜父鱼因为自己能够吧嗒吧嗒的从一个潮水坑里面“走”到另外一个水坑而著名。如果必须得话,它们有能力在脱离水的环境中生存24小时左右。这是它们在4亿年前左右进化出来的能力。 

四、狗鲦



狗鲦

狗鲦在需要的条件之下,比如寻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敌,会跳跃到陆地之上,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它们利用胸鳍来在陆地上蠕动,如果它们感觉到了威胁,它们会用肌肉发达的尾巴来迅速的“跳跃”,躲避危险。

五、岩跳鱼  

虽然外表与弹涂鱼很相似,但是岩跳鱼属鳚科而弹涂鱼属虾虎鱼科。跳跃的岩跳鱼为了寻找食物或者逃避捕食者,能爬到陆地呆上20分钟。当它们感受到威胁的存在时,岩跳鱼会使用它们的胸鳍爬动并且有时收缩它们肌肉发达的尾部从而迅速“跳跃”离去。

岩跳鱼脱离了标准的鱼类身体构成,有的看上去更像微小的海鬣蜥(详情介绍)。它们用鼓起来的眼睛凝视着水面,在跃上海滩前仔细检查海岸是否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儿童的复发性腹痛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有哪些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复发腹痛指至少3个月内有3次以上腹痛发作。根据病因的不同,复发性腹痛(RAP)可分为3种类型,即精神性,器质性和功能性。下面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儿童的复发性腹痛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有哪些?

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精神性RAP似乎与紧张,忧虑或抑郁有关。它的病理生理还不清楚。造成精神紧张的因素是相对的,对RAP敏感的患者似乎很容易紧张,可能是由于家里的事情(如最近生病,经济问题,分离和丢失)或学校的事情(如担心自己的表现,与教师和同学间的相互关系)。RAP本身又因新的问题(如经常的缺席,被同学孤立)或与以前存在的问题相混合(如同胞间的对立)更加引起紧张。

器质性RAP是由于器官功能失调,最常见的是肠道炎症,慢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寄生虫(尤其是在流行区),泌尿道疾病和镰状细胞病。对青春期女孩应考虑盆腔炎和卵巢囊肿。其他常见的原因列于表268-1。

功能性RAP是体质和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导致的无疾病器官发生异常或功能改变。有些人发生腹痛而另一些人不发生的原因还不知道。也许是忧虑改变了植物神经和胃肠道功能,引起易感患者的疼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江豚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江豚不是鱼类,而是鲸类。江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背鳍,而鱼类的特征是:使用鳃呼吸;生活在水中;繁殖方式为卵生;使用鱼鳍游泳,包括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由此可见,江豚不符合鱼类的特征,所以不是鱼类,而是鲸目、鼠海豚科的一种小型鲸类。

江豚的体型和鱼类相似,整个身体呈灰黑色或灰白色,头部较短,眼睛较小,左右两叶的尾鳍较大,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背鳍,它的性格比较内向,性格会因为栖息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江豚的主要食物是鱼,但是也会吃鱿鱼和虾。江豚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普遍位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以及我国热带沿海地区,例如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水域,而较为特殊的长江江豚,它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生活在长江水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微笑天使”。

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近二十年来种群的数量快速衰减,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现在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趣闻盘点

全文共 2353 字

+ 加入清单

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签署了他的遗嘱,用他的大部分财产来奖励和表彰在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1968年,瑞典银行(瑞典中央银行)设立了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以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于10月7日“发布”。所谓的月亮以一种弯曲的方式照耀着九州,使几个人快乐,几个人悲伤。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00年历史中,有些人在死后3天被授予荣誉,而另一些人则和他们一起跑了32年,最后一无所获。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诺贝尔奖得主官方网站与我们分享了1901年至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相关事实和轶事。

奖牌的含义

每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将获得三样东西:诺贝尔奖证书、诺贝尔奖奖章和奖金证书。每一份诺贝尔奖证书都是由瑞典和挪威最杰出的艺术家和书法家创作的独特艺术品。奖牌背面的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正在从岩石上采集泉水来解渴。奖牌上刻有一个拉丁词,大致翻译为:新发现让生活更美好。

109个奖项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已经颁发了109次。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没有发行。

为什么?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如果提名的成就不符合诺贝尔奖的标准,奖金将保留到下一年。”如果明年仍然没有合格的获奖者,奖金将存入基金会的储备基金。“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的数量也减少了。

216名获奖者

从1901年到2018年,216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中,一、二、三次分别获得39次、33次和37次。

为什么会这样?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如果两项研究被认为是值得奖励的,那么这两项研究将平分奖金。如果其中一项研究由两三个人共同完成,奖金将一起授予他们。在任何情况下,获胜者不得超过三人。”

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加拿大生理学家和外科医生弗雷德里克·万津。他和c h best一起从动物胰腺中提取胰岛素用于临床,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被授予19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所谓的“年志不高”。

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生物学家佩顿·劳斯。他因发现病毒在某些癌症中的作用而获得196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可以说,这匹老马确实骑得很高,目标是几千英里!

12名妇女

在216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有12位是女性。其中,美国细胞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是唯一一位独自享受该奖项的获奖者。她因发现玉米中的“跳跃基因”而获奖。她在1983年赢得这个奖项时已经81岁了。最新获得该奖项的女科学家来自中国的涂有友。

900万瑞典克朗

2001年至2011年的个人奖金为1000万SEK;从2012年到2016年,由于基金收入下降,奖金减少到800万SEK。2017年,该基金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奖金改为900万SEK元。今年每个奖项的奖金仍然是900万SEK。

三天过去了,赢得了荣誉。

目前,还没有人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然而,由于巧合,有些人在死后获得了这个奖项。

自1974年以来,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诺贝尔奖不能授予已经去世的科学家,并且宣布奖项后获奖者的死亡不包括在内。1974年之前,诺贝尔奖曾两次授予去世的科学家: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和1931年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菲尔德。

但是历史总是充满意外和巧合。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后,人们发现获奖者之一拉尔夫·斯坦曼(因其对树突细胞研究的贡献而获奖)已于3天前去世。在审查了相关规定后,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认为,施泰纳曼应该继续保留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因为他在宣布获奖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去世。

尽管如此,“大牛”斯坦曼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获得了无数同事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当然,他不能去斯德哥尔摩演讲,不能参加盛大的仪式,也不能享受他生命中的辉煌时刻。这的确令人遗憾。

在32年的运行结束时,它是空的。

这个世界上有幸运的人,当然也有“被遗弃的孩子”,他们错过了诺贝尔奖,终生遗憾。

奥地利神经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已经32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但从未获奖。1929年,诺贝尔医学委员会聘请的一名专家认为弗洛伊德的研究没有科学价值,因此没有必要进一步调查。

此外,弗洛伊德还在1915年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提名为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当然,他最终没有获奖。

遗传科学领域的赢家最多。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基因科学领域的48名科学家。

父子兵、丈夫和女人、兄弟姐妹一起歌唱

所谓的“虎父无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有许多人来自同一个家庭。包括父子、夫妇和龙兄虎弟等。

其中,丈夫和妻子分别是:美国科学家格蒂·特蕾莎·科里、丈夫卡尔·科里和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胡赛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反应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葛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美国女性。

此外,挪威科学家麦·布里特·莫泽和她的丈夫爱德华·莫瑟以及英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因发现大脑中的定位系统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父子俩!瑞典科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而他的儿子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乌尔夫·冯·奥伊勒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此外,美国科学家亚瑟·科恩伯格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的儿子罗杰·科恩伯格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荷兰科学家扬·丁伯根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的兄弟尼古拉斯·丁伯根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