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杜月笙多少岁发迹的(推荐20篇)

浏览

154

文章

22

篇1:慈禧太后到底是如何发迹的?是运气还是才智?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慈禧太后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上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当然了,很多人也是在说,当年的慈禧为什么会那么厉害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小编觉得慈禧能够成为最终的独掌大权的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慈禧是很有心计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慈禧太后到底是如何发迹的?是运气还是才智?

慈禧太后,想必各位读者并不陌生,我们或多或少知道一点这个离我们并不算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她有着清朝后妃最长的封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配天兴圣显皇后(25个字),有着颇为争议的后人评价,有好的评价也有唾骂她的评价,总之呢,关于她的一切都是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讨论的重点话题。我们今天讨论的点是,慈禧太后到底是怎么起来的,是凭借运气吗?还是凭借其才智。

运气的话,我觉得也是有的。首先来讲,慈禧太后的身世不算很差,也算是名门望族。她家祖上三代为官,慈禧太后的父亲名叫会惠征,最高也做到过朝中四品,慈禧太后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封疆大吏的女儿。所以呢运气成分是有的,如果说慈禧太后是一介草民,想必再怎么有才智估计也费劲能坐到这个位置吧。而且我觉得慈禧太后还有个什么运气成分呢?那就是她是唯一一个为咸丰皇帝生下儿子的妃子。估计看到这儿,很多读者小伙伴都很好奇,为啥一个皇帝三宫六院的这么些个妃子就慈禧太后生下了儿子呢?所以说啊慈禧太后的运气很好,她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因为咸丰帝的宫中环境不太好,宫斗很频繁,这很影响咸丰帝的生活,还有一个呢咸丰帝纵欲过度,对他生育也是很受影响的。所以慈禧太后生下这个儿子简直让咸丰帝乐开了花,她也因为这个皇子飞黄腾达,不但晋升为贵妃,而且加进了与咸丰帝的关系密切度。这对她以后能把持朝政留下了基础。所以呢慈禧太后确实是有很好的运气。

当然了运气我认为占百分之四十吧,慈禧太后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就算有这皇子,也搞不定后宫和那顾命大臣。我们知道慈禧太后二十六岁开始守寡,然后发动政变除掉咸丰帝留下的那8位顾命大臣,自己把持朝政多年。这一般的女子是做不到的,况且这后宫这关系复杂,能搞定后宫就已经很厉害了,还要处理好当时与与她合作的恭亲王和皇后,这谋虑也是可以的。

不过,慈禧太后上位后确实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挪用海军以及路政的费用修建颐和园,比如她不惜百姓疾苦维持如此奢华的生活,以及错误的局势判断让当时的清政府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1908年,慈禧太后死在仪鸾殿,终年七十四岁。

总之呢,关于慈禧的发迹,既有运气成分也有才智的成分,关于她的是非功过还是留给后人来评判吧。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一个引子,让大家对清末历史有一个感兴趣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杜月笙是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

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他闯荡上海滩的基本要素是:足智多谋、隐忍不发、坚韧不屈、蛮横霸道而不露声色。不但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而且将触角伸向金融、工业、新闻报业、教育等多领域,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杜月笙公馆

全文共 1930 字

+ 加入清单

“海上闻人”杜月笙住宅位于东湖路70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花园面积1.5万平方米,建安测绘行设计。由6幢建筑组成,其中1号楼与2号楼在东湖路70号一侧,建于1934年,是两幢相连的4层楼花园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幢小洋房。

其实杜月笙在东湖路的新公馆是由金廷荪承包航空奖券获取暴利后,花了30余万美金建造这一富丽堂皇的花园住宅,讨好杜氏的。

这幢住宅是混合式建筑风格。主楼有5层高(原建筑高4层,建国后加了1层),面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中式五开间两厢房布局,采用对称、分段等古典构图手法,空间层次变化丰富。立面构图严谨,通过凸窗、凹阳台的处理,加上建筑顶部的退台做法,使得主楼产生了虚实变化,尤其是非常注意细部,窗台、栏杆、檐口等处有装饰带,看起来比较精美。

这幢新公馆还带有明显的艺术装饰风格,属于新建筑运动的产物。这类建筑特点是:功能与经济因素渐起主导作用,繁杂的复古样式已经大为减少,代之以重点部位的纹样装饰。在檐口、门窗等处常有装饰带,纹样多以几何或自然花纹草为主。这些附加的装饰随着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逐步舍弃。主楼二层以上有外廊,五层为露台,两侧厢房为实墙面开窗洞,左右对称,构图规整。阳台栏杆亦属古典样式,为直板式栏杆。建筑屋面平缓,屋顶檐口券状,装饰考究。主楼东西两翼筑有对称柱廊,呈多面体。南立面用多棵大青石作立柱支撑,墙基用錾假石砌筑,十分坚固。台阶两侧置一对石狮子,守护着住宅的“安危”。屋内平面功能皆为套间中式布置,室内陈设法式家具,生活设施非常齐全,细部装饰华丽高贵,反映出当时富裕阶层的审美观。

屋前堆砌湖石假山,古亭、小桥流水,曲径环绕,古木参天,是一片湖石草木争胜的中式庭院。四周栽种着各类名贵花卉树木,有些是沪上罕见的庭园珍品。

这幢公馆建成后一直空关着,杜月笙曾作过这样的安排:底层客厅可摆50桌筵席,平时作会客用,东厢房作账房间,西厢房作大菜间;二楼给第二夫人居住;三楼给第一夫人居住;西边一幢小洋房给第三夫人居住;东边一幢小洋房给第四夫人居住。主楼陈设均为法式家具,餐厅、客厅、宴会厅均古朴典雅,既体现了中国南方的庭院建筑风格,又显示了法国舒适典雅的别墅建筑特点。

正当杜月笙准备搬进新公馆居住时,恰逢八一三抗战爆发,所以这幢新公馆杜月笙一天也没有住过。

当年,杜月笙除东湖路70号住宅外,还有一所住宅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华格臬路公馆据说是黄金荣送给杜月笙的,公馆前一幢是中式两层石库门楼房,二楼给原配夫人沈月英居住。她未生儿育女,后收养了一个儿子名叫杜维屏(小名林宝),因为领养他后事业发达,杜月笙因此对林宝视若己出,宠爱有加。后面一幢是西式楼房,底层作为办公室、账房间和大菜间等,二楼给第二夫人陈帼英居住,三楼给第三夫人孙佩豪居住。

杜月笙的前三位夫人都是苏州人,他的第四位夫人姚玉兰是北京人。杜月笙娶姚时遭到陈帼英和孙佩豪两位夫人联合反对,后来陈帼英私下与杜达成协议,同意杜娶姚。于是杜在辣斐坊(今复兴中路复兴坊)租房和姚成婚。这件事被孙佩豪知道后,一气之下,就带了两个儿子和佣人离开杜家前往美国,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上海。

1936年,京剧名角孟小冬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并作短期演出,当时下塌在姚玉兰住所。杜月笙本是个戏迷,他与孟小冬的接触就频繁起来。不久后,这位年轻貌美、红极一时的余派名角终成了杜氏第五位夫人。

日伪时期,吴绍澍曾在此小住。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

抗战胜利后,东湖路杜公馆一度被国民党军统占用,后来杜月笙索性把这幢房屋以60万美元卖给美国新闻处,直至后来用作美国领事馆,自己却住到茂名路华懋公寓。1948年,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实行币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币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6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1949年5月1日,杜月笙携家迁居香港,1951年8月16日这位上海一代“闻人”在香港病逝。

上海解放后,杜公馆被人民政府没收。1950年改作中共华东局东湖路招待所,1954年改为中共上海市委东湖路招待,1982年改为东湖宾馆至今。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杜月笙和张啸林关系如何?杜月笙与张啸林结怨与张啸林儿子什么关系?

全文共 307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民国时上海滩的青帮三大亨。在外人看来,这三个人亲密的像是一家人,黄金荣有根基,杜月笙有计谋,张啸林有军阀撑腰,三人合伙可谓是在上海滩上叱咤风云,一时无二。但张啸林却在抗战之后和两位大哥分道扬镳,后人大多觉得,是"做不做汉奸"让他们产生了分歧,杜月笙最后因为国家大义和张啸林分道扬镳,甚至默认了戴笠暗杀张啸林,从此张啸林成了杜月笙"江湖史"上的最大黑点。

张啸林之死代表着杜月笙和张啸林江湖情谊的悲剧结局,其实杜月笙和张啸林之间的矛盾早在1927年就已经开始出现,张啸林和杜月笙的选择也是早有痕迹可寻。

1927年,张啸林的儿子张法尧从法国留学回来,自称获得了法国博士的学位。张法尧从前就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纨绔子弟,张啸林又只有这么一个亲生儿子,从小娇生惯养,没少让张啸林操心。杜月笙建议张啸林将儿子送到法国留学,一来可以缓解父子俩的矛盾,二来希望张法尧能够学会自我独立,真正沉下心来学一门学问,不至于丢了张家的脸面。

张法尧去了法国之后,继续发扬他的挥霍精神,学业没见怎么进步,成天混吃混喝,结交狐朋狗友,闯了不少祸。张啸林见儿子不停往家里要钱,甚至比在国内花销更加严重,气不打一处来,立刻断了儿子的"口粮",让儿子滚回家。杜月笙一边劝张啸林冷静,一边出钱让张法尧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见儿子真的"学成归来",张啸林自然是高兴的,觉得杜月笙帮了自己大忙,随后他又指望杜月笙能够帮海归张法尧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杜月笙本来将张法尧送到法租界之中给他找了个闲职,张法尧虽然从法国回来,但并不得法国人的信任,他成日无所事事,觉得自己的才华被荒废了,就向张啸林抱怨。张啸林又去找了杜月笙,杜月笙当时刚刚成立了中汇银行,给张法尧安排了一个闲职,随便张法尧去不去上班,杜月笙这也够意思了,但张法尧做了几天之后依旧觉得无聊,最后还是辞职了。

张啸林一直为儿子的事情焦心,后来他在杭州遇到了顾维钧和褚民谊,加上杜月笙担保说话,张法尧被层层推荐到了蒋介石面前。一个留法博士,听起来还是挺像那么一回事的。蒋介石答应让张法尧在上海担任一个职位,具体做什么还需见上一面再说。

张法尧觉得凭借着自己在法国的所学,完全在老蒋面前应付过去,甚至可以让老蒋"龙心大悦",给他一个大官做做。张法尧做了些准备之后就立刻去了南京,张法尧在南京先是待了4天老蒋都没有见他,张法尧倒是无所谓,成天在南京城里面闲逛,张啸林着急得不行,又托人在老蒋面前说情,过了好几天,张法尧被安排到考试院去考试。张啸林一听马上又操心起来,急忙赶到了南京,要陪儿子去考试院考试,张法尧按照考试院的要求填表格参加考试,没到一个小时,张法尧就出来了。

张啸林马上询问:"你有没有见到戴季陶先生?"张法尧摇头:"并没有看见。"张啸林立马拉下了脸,平日里杜月笙给老蒋出力,他也没少帮忙,今天他亲自送儿子来考试,戴季陶都没出面打声招呼,张啸林气得很。回去抱怨了两天,蒋介石终于派人来找张法尧,要见他了。

第2天,张法尧穿着正装,被专门来接应的人员送到了蒋介石的办公室的,在此处还有两名一起等待的青年才俊。一名是燕京大学的讲师,另外一名是留美归来的研究生,三人一同等待老蒋,这一等又是两三个小时。老蒋好不容易来了,直接和那位留美博士攀谈起来,老蒋亲美,将张法尧晾在一边。过了许久,才和张法尧说了几句话。但很明显,张法尧的见地老蒋并不喜欢,说了两句就又晾在一边了。

谈话持续了半个小时,张法尧就说了两句话,等他出来,张啸林已经在外面等得很焦急了。张啸林询问他怎么样,张法尧直摇头:"蒋委员长喜欢美国,对法国根本就不感兴趣。"

张啸林感觉事情已经凉了一半,但还是抱着希望在上海等着消息,结果过来两三个月还是没有等到消息。张啸林不想放弃,就去找杜月笙说情,杜月笙不清楚张法尧在老蒋面前说了什么,满口答应帮张啸林打通关系。杜月笙经过打听才知道,张法尧原来在交谈中说了恼怒老蒋的话,杜月笙自然不敢去说情。

张啸林等了几日没消息,又托人去打听,听说杜月笙根本没有找人在老蒋面前说过好话,他气得在家中大骂杜月笙口是心非,没有一点江湖义气。张啸林一直记着这个仇,对杜月笙就冷淡了许多。

其实张法尧这件事,杜月笙完全是"斗米养恩、升米养仇",杜月笙建议张法尧去法国,甚至出资让他完成学业,张法尧回来之后还要替他安排工作……他做了这许多事张啸林并不记在心里,倒是杜月笙没有说情这件事,让他记恨了好几年。

张啸林心中不舒服,表面上还要维持着和杜月笙的兄弟关系。结果这事儿没过多久,张啸林发现身边不少好友和助手都纷纷投靠了杜月笙,其中有一个人名为翁左青,他是张啸林从杭州带到上海滩,跟着他一路混上来的。翁左青做事利索,张啸林在杜月笙面前夸了几句,没想到几天之后,翁左青就到张啸林面前提出了辞呈,直接跳槽到杜月笙那里去了。

张啸林心中有着他的"江湖规矩",杜月笙不讲义气,结果他最得意的助手竟然也不讲忠义跟了杜月笙。这让他不仅仅感觉到恼火,还有深深的自卑感。张啸林后来投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觉得在上海始终被黄金荣、杜月笙压上一头,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和杜月笙轮坐第一把交椅,他一直就蹲在小弟的位置,他不甘心。

在张啸林一直在计较着怎么才能在黑帮的地位上赢得杜月笙一筹,杜月笙的眼光已经看的更加长远,想要的已经不仅仅是黑帮首领的位置了。

三鑫公司是这兄弟三人一同建立的公司,刚开始在公司之中占大头的是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唯黄金荣马首是瞻。但到了后来,三鑫公司完全控制在了杜月笙的手中,黄金荣是最为不满的,张啸林开始向黄金荣抱怨,为何不在三鑫公司之中给与他和杜月笙同样的权力。张啸林对杜月笙的不满开始转移到了黄金荣身上,黄金荣成天被张啸林啰嗦,自然对杜月笙的意见越来越多,开始频繁和杜月笙要钱,杜月笙也是烦不胜烦。

黄金荣一生之中败给一个"色"字,和露兰春的露水姻缘,不仅气跑了自己最得力的贤内助林桂生,还成了法租界最大的笑柄。而后来黄金荣和儿媳李志清之间的丑事儿也被张啸林故意找人抖了出去,一时间,整个上海滩都在传黄金荣"扒灰佬"的丑事。

而张啸林此时也不好过,他一直利用三鑫公司作为掩护,到处走私烟土,将钱偷偷装进自己的腰包之中。而当时民国政府正在大力提倡禁烟,杜月笙对外是支持禁烟的,经常出席各种活动,也希望赶紧将三鑫公司转型。张啸林做事从不给自己留后路,太过贪心,有恃无恐,走私烟土这件事还是被闹了出去,甚至被国外报媒报道,那一阵子风头不好,法租界找杜月笙多次,希望他能够停一停三鑫公司的业务。

很明显,在这个时候,名声不行的黄金荣和手段欠佳的张啸林在法租界看来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五卅惨案"之后,法租界急需要在公董局之中设置一个"华董",让华董出面管理中国人,以减少中国人对他们的仇恨。法租界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杜月笙。黄金荣已经名声扫地,他清楚自己已经恢复不了当年的地位了,就算他心中再有什么不甘心也没有办法;而张啸林则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是有潜力和杜月笙竞争的。

青帮三大亨,彼此之间都熟悉对方的手段,没有一个人的双手是真正干净的。张啸林对江湖上对他"阴狠记仇"的评价非常不满,而杜月笙却屡屡被人称赞是"慈善家"、"爱国者"……这让张啸林实在是无法接受,嫉恨一直在焚烧着张啸林的内心,所以在杜月笙离开上海,黄金荣对日本人闭门不见之时,张啸林偏要站出来做汉奸,被军统结束了一条小命。而张啸林的儿子,年轻时挥霍无度,张啸林死后,只得像杜月笙伸手寻求帮助,张法尧有严重的大烟瘾,最后穷死在一条巷子之中,谁能看出,他曾是叱咤风云的枭雄张啸林之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杜月笙的儿子是谁?如今在做什么?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国时期,上海滩鱼龙混杂,四处都充满着不安,尽管如此,此处还是涌现出了不少的名人。所谓的乱世出英雄,那个年代的上海滩,若是提起杜月笙这个名字,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晓的。

曾有人这样说过,上海滩就没有杜月笙办不成的事,他的和平饭店也是黑白两道都不敢动的地方,所以有这样一句话,无论犯了什么事,只要躲进杜月笙的和平饭店就可以保你平安,因此,杜月笙有上海皇帝的绰号。

对于杜月笙本人社会上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心狠手辣的青帮老大,有人说他是重情重义的江湖大佬。

杜月笙靠着自己的人脉在上海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地位,开始的时候,杜月笙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马仔,之后一跃成为世界的霸主和蒋介石还攀上了关系,杜月笙是青帮老大,但他却有一闻名全国的儿子

杜月笙死后留下了八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的这些儿女都没有走父亲以前的道路,解放之后的上海也回归了平静和安定,所以他的儿女们也都远离帮派和政治,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杜月笙的后辈们虽然没有父亲当年的影响力,但他们毕竟是名人之后,一言一行也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他的小儿子杜维善,他没有继承父亲的经商事业,而是远赴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之后成为一名地铁工程师。

其次,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藏和研究古钱币还成为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杜维善后来定居加拿大,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始终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将一生收集的古钱币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还是为研究古钱币专业的名誉教授,时至今日,还在为祖国奋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杜月笙精辟十句话有哪些?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杜月笙经典语录有:“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人都会犯错,胆大善良的人会承认错误,胆小卑劣的人会推脱责任……”

杜月笙经典语录,很精辟的10句话,耐人寻味:

1、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2、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3、人都会犯错,胆大善良的人会承认错误,胆小卑劣的人会推脱责任。

4.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5、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6、看穿但不说穿。只要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

7、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8、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9、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

10、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长角的动物都不是食肉动物。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动如火掠,不动如山”。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14岁初到上海十六铺当水果行的学徒。后进入当时的青帮上海龙头“黄金荣公馆”。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度过晚年。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杜月笙是如何霸占的孟小冬?听说偷梁换柱暗度陈仓都用上了?

全文共 270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杜月笙其实也还是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毕竟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也是有着传奇的一生啊,作为青帮大亨的他也是有着非凡的人生的,所以在当时的大上海什么东西能少得了他的,所以有一位叫孟小冬的美丽女子就走进了他的法眼了,而且被他霸占了,话说当时也是用了什么偷梁换柱暗度陈仓等等手法才得手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民国时期,是个多事之秋。不过也是枭雄豪杰,名媛名伶层出不穷的时代。素有“冬皇”之称的孟小冬,便是佼佼者之一。她的一生正是应了“红颜自古多薄命”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在家庭氛围下,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与露兰春、姚玉兰同台演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1925年,孟小冬离开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孟小冬在北平遇到了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梅兰芳。很快二人喜结良缘。几年后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又分道扬镳。紧接着,另一个男人闯进了她的生活。强行“霸占”了她。孟小冬跟梅兰芳生活了几年,却被后来的这个男人“霸占”了一生。

此人就是近代历史上,威震四方、赫赫有名的流氓头子——杜月笙。

杜月笙一生可以用“传奇”俩字来形容!他横行出入黑白两道,在当时的上海滩人称“土皇帝”,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他一生阅女无数,在上海滩,他看上的女人,分分钟请到“碗里去”。

杜月笙是如何霸占的孟小冬?

1、一见钟情

杜月笙是个京剧票友,又十分好色,他位高权重,对一般女人根本看不上眼。姚玉兰在上海一出道,就被杜月笙盯上了。当时孟小冬来上海演出,姚玉兰与孟小冬投缘,就义结金兰。杜月笙见了孟小冬惊为天人,可惜不久后,孟小冬去了北平。

1929年,杜月笙“明媒正娶”了姚玉兰,心里一直惦记着孟小冬,不料竟然被梅兰芳独占花魁。

2、等待时机

七年后梅孟劳燕分飞,杜月笙抓住了这次机会,他请律师替孟小冬打官司,向梅兰芳索要“分手费”。杜月笙成功地引起了美女注意,跟美女有了近距离接触,还让自己出了口恶气。

1936年,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杜月笙通过姚玉兰,请来很少抛头露面的孟小冬剪彩。杜月笙让四太太张罗招待自己的“妹妹”。

1937年5月,杜月笙是百般献殷勤、安排她住在四太太群住的公寓(今锦江饭店),这样,方便自己见孟小冬。孟小冬在杜月笙盛情款待下,一住就是20多天。杜月笙是个特别有心机的人,做事沉稳,擅于伪装。他不急于一时得到孟小冬,他用开水煮青蛙的方法,一点点的在孟小冬的身上投资。

姚玉兰跟了杜月笙多年,老流氓的那点儿心思,她早就看透了。为了讨好杜月笙,她对孟小冬虚情假意,获得了“冷美人”的信任。孟小冬因为与梅兰芳之间的感情纠葛,受伤太深,多年来养成孤傲的性格。姚玉兰的热情相伴、嘘寒问暖,让她放松了警惕。

尤其是杜月笙,对她温文尔雅,有侠肝义胆的对她一次又一次的照顾,使她感到父亲般的温暖。

3、辣手摧花

一场蓄意已久的阴谋,就在孟小冬毫不设防的情况下,悄然而至。一天晚上,姚玉兰说自己一个人睡觉有点害怕,希望妹妹陪她一起睡。孟小冬毫不思索地就答应了。她跟姚玉兰睡在一个床上,俩人说着贴心话,时间慢慢过去了。两个姐妹都困了,睡意朦胧中,孟小冬感觉姐姐起来了,她以为姐姐去上卫生间了,又接着睡了。

睡梦中,她觉得有人扒她的衣裤,她努力睁开眼睛一看,一个男人正向自己扑过来。她一阵挣扎,刚想大声喊。那个男人用手捂住了小冬的嘴。小冬这才看清,这个对自己企图不轨的人是——杜月笙。

杜月笙就这样强行占有了孟小冬。在上海滩,“流氓大亨”杜月笙一手遮天。一个弱女子,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二天早上,假仁假义的姚玉兰过来劝孟小冬,说自己在杜家如何不容易,杜月笙有四个太太,那三个都是苏州人,只有自己是北方人。平时她们总是欺负自己,如果妹妹能留下来,我俩联合,就不害怕被人欺负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姚玉兰从始至终,考虑的只是她自己,她根本没有替孟小冬考虑。

“生米煮成了熟饭”,杜月笙对孟小冬没负任何责任。按常理,如果杜月笙真心喜欢孟小冬的话,不会“霸王硬上弓”,而是会让姚玉兰充当媒人,而不是在事后去游说。孟小冬留下来,只是充当了杜月笙没名没分的——情人。

同年11月份,日本人打到了上海。杜月笙带家眷逃亡香港,没有带孟小冬一起离开,而是让她孤零零地回到了北平。

4、“霸占”一生

1938年下半年,杜月笙在香港又恢复了往日的威风。“饱暖思淫欲”,他又想起了孟小冬。杜月笙叫她去香港,孟小冬一介弱女子,只好去了。

以后的10年中,杜月笙就把孟小冬看作“应召女郎”,想起来了,就一拍一个“速来”的电报。孟小冬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两地,青春就这样一点点逝去了。

1948年,姚玉兰又以这种方式,让孟小冬速来上海。孟小冬到上海后,还得跟杜月笙住在一起。杜月笙表面对孟小冬很疼爱,姚玉兰也说:“姐妹一场,这次就不要走了,以后要有福同享。”孟小冬听了感动得落泪,差点儿痛哭失声。

这次杜月笙和姚玉兰掐住了孟小冬的“软肋”多年前他俩设计“霸占”她,现在又利用她善良的本性,让她举手投降。

1950年的某一天,病情严重的杜月笙准备去法国看病。办理护照时,杜月笙给孟小冬办了一份,孟小冬接过护照,认真地看着杜月笙,把自己憋了十几年的话,字斟句酌地说了出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听了,一惊!杜月笙老了,他也没有什么翻身机会了,现在已经行将就木,孟小冬这么说,显然是想让他给自己一个名分啊!杜月笙放弃马上动身启程的想法,跟孟小冬完婚。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孤孤单单过了后半生,1977年因病去世于台湾。

有书君听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幸不幸福,全部写在脸上”。孟小冬从来没有笑容,人们都说她孤傲清高。有书君从她的经历分析,不是孟小冬不爱笑,是她没有幸福感。生逢乱世,多才多艺、姿色出众,反而害了她。

她越有名气。越招蜂引蝶。男人大多靠征服女人彰显自己的能力。孟小冬只是杜月笙征服对象,她是杜月笙闯荡江湖的一块招牌、一个门面,彰显个人能力的象征,仅此而已!

杜月笙是一个重情重义人吗?对孟小冬是“真爱”?爱一个人为什么不娶她?连个妾室的名分都没有给她?而是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流氓手段。对了,他原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头子。

有书君认为:杜月笙的一生只爱他自己,只为自己活着!他出身卑微,所以一生都想出人头地,一直在要面子。霸占孟小冬是为了要面子子;不娶孟小冬也是为了要面子;他的“三碗面”理论充分说明了这点。

为啥不娶孟小冬,难道不是为了要面子吗?如果不是他已经日落西山了,他会答应娶孟小冬吗?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杜月笙在死前为何要将别人欠自己钱的欠条全部都烧掉?杜月笙名言有哪些?

全文共 3364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各位亲们对杜月笙这个人不会很陌生了吧,毕竟如今有很多电影或是电视剧都专门有去拍这个人物的传记。问起这老一辈人,都知道这杜月笙是上海滩的“地下皇帝”,那是相当厉害的。金融界有一句话,巴菲特跺一下脚,华尔街都要“抖三抖”。而当时在老上海滩,杜月笙跺一脚,整个老上海滩都要“地动山摇”。

但巴菲特的起点很高,他的父亲是当时美国国会众议员,还是一名成功的证券经纪商。

而杜月笙则没有太大的背景,早年就是一个卖水果的小贩,人送外号“水果阿四”。可就是这样的出生,杜月笙依旧能够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巅峰。

毛主席说过:在封建王朝中,要属朱元璋和刘邦最为厉害。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他们起点非常低,可取得的成就都非常高。

刘邦就是个小小的“公务员”,而朱元璋更是当过乞丐。

他们的成功要比其他王朝的开国皇帝艰辛数十倍。

杜月笙也一样,起点非常低,但却成为了老上海滩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来看一下他与王亚樵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王亚樵相信各位亲们也不陌生,老上海滩的斧头帮帮主,并且还是民国时期的暗杀大王。

要是他生活在古代,那就是第二个荆轲啊!当然,这里的荆轲不是打野的荆轲,而是荆轲刺秦里面的荆轲。

在暗杀的领域里,王亚樵是专业的,这暗杀技术当然不是南翔技院学的,人家是自学成才。

他暗杀过很多人,比如说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他的死便和王亚樵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国杰当时是上海招商局的董事长,他是如何跟王亚樵产生联系的呢?

上海招商局的总办叫做赵铁桥,李国杰虽然是董事长,但招商局的大权实际上是被赵铁桥掌控。

这李国杰非常不满啊!

因为他想这招商局是我爷爷创办的,现在掌权人不是我,这还有王法吗?

于是李国杰托人找到了王亚樵, 说愿意用招商局最大的货轮作为酬金换赵铁桥的人头。

这王亚樵可不是花钱就能请到的,但这个赵铁桥当时正好当了叛徒,王亚樵本来就准备出手干掉赵铁桥。

从而当李国杰找到他之后,他立马接下了这个活!

王亚樵一出手,那真的是耶稣都留不住人,斧头帮帮主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天赵铁桥刚刚走出招商局的大门,就身中数枪直接横死街头。

原本这件事儿到了这里也就算了,但是当王亚樵派斧头帮小弟去接收李国杰承诺给他的货轮时,意外发生了。

斧头帮的小弟去接收货轮时,李国杰提前将货轮交给了青帮管理,而管理者正好是青帮大佬张啸林的侄儿张延龄。

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一个恶人,有人说过:黄金荣阴狠走天下,杜月笙靠脑子走天下,而张啸林则靠凶恶走天下。

作为张啸林的侄儿,张延龄行事也一贯如此,见斧头帮的人来接收货轮,脾气立马上来了。

连青帮的船都敢收!

不问理由,直接腿全部给我打折。

不得不给张延龄点一个赞,连暗杀大王王亚樵的劳务费都敢拒付,还有王法吗?

别看当时青帮在老上海滩是龙头,但斧头帮并不惧怕青帮,特别是王亚樵,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你不讲规矩那就别怪我斧头无眼了。

第二天王亚樵就派人在张啸林家里丢了一颗炸弹,把张啸林家的后院炸了一个窟窿。

可就是这样,张啸林的侄儿张延龄依旧被钱财迷了眼睛,还是不肯将货轮交给斧头帮。

于是王亚樵动真格了,召集了五百斧头帮帮众,抄起斧头就冲到张延龄看管的货轮上。

那真的叫做从船头砍到船尾,手起刀落,手起刀落,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这个时候张延龄开始慌了,立马找到了张啸林,于是张啸林、杜月笙以及黄金荣三大亨聚在一起开会。

张啸林提议打回去,说这王亚樵不是很会暗杀吗?咱们派人去把他暗杀掉!

和暗杀大王比暗杀,不得不说,张啸林还是很有想法的一个人。

而杜月笙认为不要和斧头帮起冲突,本来两个帮派就井水不犯河水,而且斧头帮都是一群不要命的亡徒。

俗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青帮虽然横,但斧头帮就是一群不要命的,青帮门徒虽然多,但万一王亚樵下令拿三大亨的人头,那保不齐三大亨要惨死一两个。

对于黄金荣来讲,钱和命对他才重要,虽然对于能够帮他赚钱的杜月笙非常信任。

从而杜月笙说:多一个王亚樵这样的朋友,比多一个王亚樵这样的敌人来得好,一艘货轮简直就是洒洒水啦!

从而黄金荣同意化干戈为玉帛,并且杜月笙亲自去和王亚樵谈判。

杜月笙当时去和王亚樵谈判只带了两个保镖,并且到了码头之后,两个保镖站得远远的,相当于单枪匹马去会王亚樵。

当时杜月笙是三大亨之一,有钱权势,可依旧没有躲在家里让门徒去处理,而是单独赴会。

这样的气概让王亚樵非常钦佩,并且见到王亚樵后两人都没有在一开始就提货轮,而是天南海北各种海聊。

聊闭之后,杜月笙表示这是一场小误会,是李国杰没有通知青帮,才让青帮和斧头帮之间产生了误会。

杜月笙先让了第一步,王亚樵自然不再多说,毕竟他也是是钱财如粪土的人物,主要是前面小弟被打伤,这才有了后面的械斗。

杜月笙不止送上了货轮,还特地带了十万银元给受伤的斧头帮兄弟当辛苦费。

事儿已经做到这种地步,王亚樵自然也没有火气了,从而两人顺利达成了协议,斧头帮和青帮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

但是李国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原本把货轮好好交给王亚樵也就没有事儿了,现在相当于得罪了王亚樵的斧头帮,又暗地里摆了青帮一道。

这倒霉孩子,不仅成为了斧头帮的敌人,还成为了青帮的敌人。

一年以后和王铁桥一样,直接被人乱枪打死在了街头。

当然,王亚樵和杜月笙的故事还没有完,虽然在货轮事件上王亚樵和杜月笙站在过对立面上,但后来王亚樵落难,杜月笙还特地送银元给他救难。

有人问:王亚樵当初完全不给青帮面子,为什么你还要帮他!

杜月笙回答:王亚樵暗杀的人中,很多都是中国的叛徒,我虽然是生意人,但还有一颗爱国的心。

而此后由于杜月笙门徒是开吗啡工厂的,这个门徒心很黑,底下有个员工不听话,结果就把这名员工给毒死了。王亚樵听说之后,直接派人把这名青帮门徒给暗杀了,并且给杜月笙发去一封信。首先是告诉杜月笙他帮他清理了门徒,然后又说要不是看在同为爱国之人,那么暗杀名单上肯定有杜月笙的名字。

这让杜月笙哭笑不得。

王亚樵这个人在老上海滩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但是杜月笙依旧能够和王亚樵保持着亦敌亦友的关系。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杜月笙的情商实在太高了。

这样的高情商直到他去世时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月笙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让家人把他藏起来的欠条箱给拿了出来,并嘱咐到:把这些欠条全部烧掉!

当时他的家人都懵了!

他的家人都知道,这些年杜月笙花钱如流水,没有过亿也有上千万,很多人找杜月笙借钱,往往打一张欠条就可以直接领钱走人。

光是王新衡一人便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条。

杜月笙看出了家人的心思,于是说到:

“借我钱的人,有的流落天涯,有的生死未知,我不想在我死后,你们一个个都成为追债的人,将我活着的这些交情都弄不好看了,能记住我的好的人,在你们困难的时候,会伸手帮助的,记不住的人,你们去追债,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大恩如大仇,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可见杜月笙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直到现在他的一些话依旧适用于这个社会。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3: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4:挨骂是假的,银子是真的。

5:英雄不怕出身低,关键要有一个好脑子。

6: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7: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时,我总能以诚字来感动他,使他心悦诚服。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你们举一反三,方始可以谈交友。

8: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在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拉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9: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0: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11:君子我不怕,毛贼我不惹!

12: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13: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14: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

15: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16: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

17: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18: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19:做人不能当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结,谁都不跟谁一辈子。

20:不沾烟酒者皆自私,一般不可托终生!(杜告诫外孙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卢筱嘉是什么人?为何敢暴打黄金荣,逼着杜月笙下跪?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滩》这部老电视剧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了,剧中冯敬尧原型便是黄金荣,丁力原型便是杜月笙。冯敬尧和丁力在上海滩只手遮天、叱咤风云,两人一生气上海滩都得抖三抖。而现实中的黄金荣和杜月笙,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在动荡不安的上海滩,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要说是不认识黄金荣和杜月笙,那他就太孤陋寡闻了。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更是被人们称为上海滩“青帮三大亨”,可见黄金荣和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有多大。

但是历史上有个人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暴打黄金荣,逼杜月笙下跪,此人便是卢筱嘉。浙江都督,军阀卢永祥的大儿子卢筱嘉,与孙科、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齐名,并称“民国四大公子”。

卢筱嘉父亲卢永祥,本是袁世凯手下将领,在1919年因镇压“五四运动”有功,段祺瑞升任他为浙江督军。同时卢永祥任命手下何丰林为上海淞沪护军使,在上海滩,卢筱嘉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卢筱嘉在得势之时做过两件轰动上海滩的事情。一、暴打黄金荣,逼杜月笙下跪

卢筱嘉是花花公子,一生最“恒赫”的一件事,就是大闹上海共舞台。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为了捧坤伶露兰春,特意建了一个舞台,取名共舞台。每天都是流氓打手,分踞四座,只要黄金荣鼓掌,他们就拼命叫好。

有一天,在舞台上唱戏的露兰春唱跑调了,卢筱嘉没忍住喝了倒彩,这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结果惹怒了黄金荣,黄金荣手下的小流氓为在老板面前表现,哧溜溜便跑过去围殴那出言不逊的青年,青年还被黄金荣扇了2个嘴巴,扇得面红耳赤。青年看自己的人手不够,只得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这个青年带着一大批军人来到剧场,把黄金荣从包厢里拖出去打了一顿,把戏院也砸了。这个青年就是卢筱嘉,当时声震上海滩。

打完一顿不够出气,把黄金荣绑架到龙华的何公馆,关在一个地牢里。在旁人劝说下,卢筱嘉要求黄金荣跪地斟茶认错。黄金荣作为上海滩黑帮风云人物,虽比不上卢永祥军阀的实力,但也是上海滩地头蛇,他怎么肯向面前这个毛头小子跪地斟茶认错。

后来杜月笙来了,杜月笙拿了一百万来赎人,卢小嘉连黄金荣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杜月笙呢!

无奈,杜月笙只能替黄金荣下跪斟茶认错,求卢小嘉放人。卢小嘉这才把心里的那口气放下,最后收钱放人。二、刺杀上海警察厅长徐国梁

除了绑架黄金荣,卢小嘉在上海滩得以闻名还因为他曾经派人暗杀了上海的警察厅厅长徐国梁。当时卢永祥掌握了上海许多的要害部门,只有徐国梁不上道,当时徐国梁手上还有一支8000人的警察队伍。

为了帮助父亲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卢小嘉便用1000大洋托暗杀大王王亚樵干掉。如果说绑架黄金荣让他闻名上海,那么暗杀徐国梁就真的让他成为了上海滩无人不知的纨绔子弟了。三、卢小嘉结局

1924年,齐卢战争爆发,卢永祥战败下野,卢家走上了下坡路,1933年,卢永祥去世,卢家不复从前,卢小嘉之前得罪了太多人,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而黄金荣的势力越来越大,卢小嘉怕遭到报复,于1946年去了台湾,开始经商,做起了进出口贸易,20世纪60年代末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杜月笙死之前为何要把别人欠钱的欠条给烧了?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看杜月笙的故事,发现这个人很有意思,也很有能耐,的的确确也是一位厉害人物,还是挺让人敬佩的,最近看到了他的故事,话说他死之前做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话说把别人欠钱的欠条全给烧了,这个操作我们看不懂了,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杜月笙临死之前,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留遗嘱,一个就是烧欠条。

烧欠条这件事,让杜家人都无法理解。

1951年的杜公馆,已经十分窘迫,带去香港的30多万港币,几乎在这几年消耗殆尽。

可以说这些欠条,就是杜月笙一生的家财。

杜月笙好交朋友,巅峰时期只要跟杜月笙打个招呼,签个欠条,就能够领取一大笔钱。

杜家人在欠条中,发现最小的金额是5000大洋,由此可以想象,这些欠条到底有多值钱。

但是杜月笙还是选择烧毁所有欠条,面对亲人的不理解,杜月笙留下了一大段话,我就不复述了。

但是其核心观点,就是五个字:“大恩如大仇”。

平时借钱,也许凭借杜月笙的面子,还能有借有还,战乱年代很多人都找不到,这笔钱怎么要?

真的找到了,一旦对方起了歹意怎么办?反而会让杜家人遭到不测。

所以烧掉欠条,看似是浪费,实则是给子孙后代留一条生路。

杜月笙的人生格局,尽在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上海滩大亨张啸林是如何发迹的?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上海滩大亨张啸林小编最近反正是迷恋上这个人了,还真的是厉害啊,他也是上海的大亨了,但是这个人出生并不好,也没什么背景,但是为什么他却能一步一步的做到上海大亨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张啸林,初名张小林。1877年出生在浙江慈溪,起初名为张小林。10岁时移居杭州,打小就是追鸡撵狗不安分的男孩子,13岁时,张父去世,小林便不再上私塾了(一个好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可谓巨大)。

在外头一边工作,一边偷蒙拐骗坏事做尽。当时的杭州拱宸桥一带工商业发达(今杭州拱墅区北),是张小林坑蒙拐骗外地商客的“风水宝地”。(小林从小野惯了,这也和当)

这样过了三年,小林同学觉得自己还是得学习学习,不然骗人家也不好骗。所以小林报考了在杭州的浙江武备学堂,还一考就中。(从中可见,小林文武都颇具潜力,幼时的私塾教育,少年时街巷市场的厮混打熬了身体。若是从了军,以小林后来凸显的本事,不说成为一方军阀,做一名杭州市守备将官还是可以的,守备司令也不是没可能)。

后来小林熬了两年,终于从不能酒色赌博的学堂请辞而出,里头规矩森严,小林受不了离开了,没能从军,但是认识了不少同学,这些关系日后给了他不少帮助。

然后小林在杭州衙门做了几年吏员,作为成名已久的混混,在杭州城很吃的开。 然后就离开了杭州的新手副本,进入了难度更高的上海副本。

张小林在上海能混的开并发迹的几大原因:

孔武有力:小林初到上海,作为毫无跟脚的小混混,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武力。在武备学堂学到的有了用武之地。很快就成了一名小头目,完成了0的突破。

贵人提携:杜月笙在于另一黑帮火并时受伤,张小林独自背杜先生回家,并花尽钱财为其治疗。这把生性内敛的杜先生感动的五体投地,誓言永生不忘恩情。不久就因为黄金荣和张小林的冲突,杜先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兄弟情深:黄金荣无意间打了卢永祥的公子,因此黄被卢抓了起来。此时杜月笙去找了青帮大佬张镜湖,而小林也动用浙江武备学堂的关系,兄弟齐心成功救出黄金荣,还结识了一大批上海周边的官僚军阀,红红火火的做起了“黄赌毒生意”。

因此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也就成了结义兄弟,“上海三大亨”就此成名。

投靠大腿:从杭州的慈溪老乡李修堂,到上海大流氓季云卿,上海青帮“大”字辈流氓樊瑾丞,杜月笙,英租界华人头领,到黄金荣,再到联合投靠蒋介石。

在这里,改名张啸林。

后来,日寇入侵,大发国难财,最终成了汉奸,在军统局局长戴笠的谋划下,被策反的张啸林保镖,一枪打中面门,当场毙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孤身一人,在香港是如何谋生的?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杜月笙孟小冬,相信很多人对他们都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了,孟小冬是杜月笙的五太太,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京剧演员,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也是梨园世家出身,可以说是从小耳濡目染,又拜名师学习。然而后来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一个人在香港谋生,她是怎么谋生的,是如何在香港这个地方立足的呢?1.孟小冬简介

孟小冬(1907年-1977年),女,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园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剧优秀的女老生,被《天津大风报》评为“京剧冬皇”,杜月笙的五太太。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气,唱腔端严厚重,坤生略无雌声。

孟小冬一生坎坷,1977年在台湾去世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

孟小冬并不随便挑选弟子。只有具有天赋、意志坚强又迷恋艺术的人才能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她的3位弟子赵培鑫、钱培荣、吴必璋正是如此。她教授弟子极为认真、严格,规定未经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随意吊嗓,更不准在外面唱尚未纯熟的戏。据刘嘉猷讲,她曾有一位准弟子,略窥余派剧艺门径,唱做俱达到一定水平。曾经一度彩排,口碑甚佳。不久学习《捉放带宿店》,念唱的同时兼排身段,等他自认为排得够熟练了之后,便屡请在台北公演。但是孟小冬认为他在做表与感染的神气上,未尽善尽美,因此始终未予答应。

1967年,孟小冬因亲友均在台湾,为避免孤寂,便由香港转迁到台北定居,闭门静养,由绚烂归于平淡,终其余年。

光阴荏苒,转眼间10年风逝,孟小冬已近古稀之年。1977年5月25日,一阵剧烈的哮喘之后,便突然昏迷过去,送至医院抢救无效,延至26日午夜,终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于1977年5月27日去世。2.孟小冬的婚姻

“冬皇”孟小冬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著名戏剧家梅兰芳,而第二任丈夫是上海大佬杜月笙。有人戏称,孟小冬是一块男人的试金石,试出了梅兰芳的渣男体质,却成就了杜月笙的君子之名。

梅兰芳第一任妻子王明华因为无法生育、常年操劳而忧郁重病而亡,第二任妻子福芝芳为梅兰芳生了不少儿女,第三任妻子孟小冬和他是戏剧界的天作之合,是戏迷眼中的金童玉女。但因为梅兰芳的懦弱无能,孟小冬最终被他辜负,一去不返。

孟小冬和梅兰芳正式分道扬镳之前,他们曾经长谈一夜。孟小冬大致是想告诉梅兰芳,她要么不唱戏,唱戏就一定要比梅兰芳唱得好;要么不嫁人,要嫁就嫁个比梅兰芳更厉害的男人。而梅兰芳当时已是戏剧大家,孟小冬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如何再去找一个比他条件更加优异的男人呢?这个时候,杜月笙出现了。

杜月笙不是在孟小冬离婚后才认识她的,早在他还是黄金荣的手下之时,就已经对孟小冬动了心。当年黄金荣的姨太太露兰春携金和小白脸私奔,黄金荣派杜月笙前去寻找。露兰春和孟小冬本是同台的戏剧演员,平时交情也不错,杜月笙想到可以从孟小冬处探寻到露兰春的下落。杜月笙密切监视了孟小冬数日,露兰春没有找到,他的一颗心却丢了。3.杜月笙死后孟小冬怎么过的

露兰春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杜月笙一身西装前往孟家拜访孟小冬。孟小冬的父亲一看名帖十分惶恐,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孟小冬却是态度冷淡心不在焉,她那时候已经一心牵挂在梅兰芳身上,根本没将这个上海黑道流氓看入眼。杜月笙虽然身在黑帮,却难得有绅士风度,看出孟小冬的落花无情后,他便不再叨扰。后来孟小冬和梅兰芳分手,杜月笙依旧没有立刻趁虚而入,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帮助孟小冬向梅兰芳要到了赔偿金,还源源不断给孟小冬送来礼品。

孟小冬是个要强的人,看到梅兰芳事业蒸蒸日上,福芝芳一个接一个的生了一窝孩子,她却孤身一人,心里当然是不舒坦的。所以,孟小冬接受杜月笙也就顺理成章起来。只是,已经经历了失败婚姻的孟小冬,再也不相信名分和男人的承诺了,她宁愿做杜月笙的情人,将所有的热情再度投入到事业之中,也不愿意向杜月笙提出结婚。杜月笙是个体面又体贴的男人,他以为孟小冬想要来去自由的爱情,便也决口不提结婚的事。

1949年,蒋介石希望杜月笙可以和他一同去台湾,杜月笙拒绝了,带着家人悄然来到了香港。杜月笙自然而然提出带孟小冬一起走,而孟小冬却犹豫了:“我跟着你,是丫鬟还是女朋友呢?”

杜月笙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孟小冬对于名分还是十分计较的。于是他立刻在香港举办了婚礼,并且将自己最小的儿子过继给孟小冬,希望孟小冬可以老有所依。杜月笙62岁死在香港,孟小冬才刚刚43岁。杜家分崩离析,孟小冬得到了2万美金的遗产。孟小冬有名气,有天赋有人脉,在香港并没有生活得十分潦倒。她收了一些学生,有稳定的收入,闲暇之时,她和好友一起闲聊为乐,深居简出,过得十分安适。

值得一提的是,孟小冬和张大千也是好友,也曾饮酒相谈,讨论艺术。解放之后,周总理曾经让梅兰芳来香港寻找孟小冬,希望她能够回大陆,孟小冬拒绝了。对于这个曾经的丈夫,虽然很多人说孟小冬依旧有旧情,但她终究不是一个会沉溺在过去的人,放下的终究还是会放下。孟小冬晚年生活在台湾,平时遛狗静养,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她的一生波澜起伏,有人说她一辈子没有忘记梅兰芳,有人说她和杜月笙十分恩爱,但终究她还是为自己而活,靠自己而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麦克阿瑟是如何成为美国将军的?揭秘麦克阿瑟的发迹史

全文共 284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的光环闪耀,但论起实战起来却未必技高一筹。朝鲜战争一战更是让人戳破了他“纸老虎”的真实面目。轻浮、傲慢、无能,又演技逼人,可以说是在演说家中最厉害的军人,军界中最厉害的演员。但在美国人心目中,他就是个英雄。

世上从来没有无来由的荣誉,麦克阿瑟在美国军中地位为何如此显赫?飞春读传今天就来扒扒这段历史——麦克阿瑟的发迹史,他,一个陆军中的“花花公子”,如何成为一枚万人仰慕的陆军将军的。一、老爹去兮,老娘空房

死人总不是个啥好事。

但这是大众口味。

对32岁的苦逼上尉麦克阿瑟来说,却未必如此。

那天,他老爹去参加退休老兵战友会,一大批卷毛白发在饭店忆当年岁月稠。

战友们请这个3星将军老司令,上台说几句激动澎湃的话。

可他刚动情,就发觉身体不受支配了。“战友们,我很累,无法继续说下去了……”话音刚落,老麦就瘫倒在了椅子上。

这是麦克阿瑟老爹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67岁,他老爹因为心肌梗塞而猝然离世。

现场意外的另一出是,见到老麦瘫倒后,现场大乱,另一名老兵去抢救他时,也因为激动而心肌梗死,几分钟内两个老人突然不省人事,令人唏嘘不已。

看来,有心脏病的老人,是不能轻易激动的。

此时是1912年9月,陆军上尉麦克阿瑟处于人生低谷,在他服役的陆军第3工兵营混日子,毫无建树。

父亲的离世,让陆军上层重新注意到了他的家庭。

这个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戡平菲律宾殖民地叛乱、坐稳美国远东利益的3星将军,一生有2个儿子,大儿子常年在海军服役,小儿子麦克阿瑟在陆军当工兵,去年2月31岁升的上尉。他曾是西点成绩最好的学员。

令人感到不能袖手旁观的是,这个家庭随着老将军的离世,没有人能够照顾他的遗孀了。2个儿子都在兵营,老母亲深染重疾,孤独无依。

在此情况下,麦克阿瑟写了一封信,请求调回华盛顿陆军司令部,方便照顾母亲。

申请很快批下来,他如愿以偿,入了军部。

这是老爹离世留给麦克阿瑟的第一笔遗产:工作调动的机遇。

第二笔遗产,是老爹的昔日部下,现在的美国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

在伍德的提携关照下,麦克阿瑟在陆军司令部一路升迁,飞黄腾达。二、机遇来兮,“彩虹师”创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世上人生莫不如是。

麦克阿瑟老爹的去世,让他有理由进入陆军司令部。在那里1年后,他被伍德参谋长调到陆军参谋部,从此进入陆军“智囊团”。

这,是他日后步入将军序列的重要转折点。

在参谋长的庇护下锻炼1年后,麦克阿瑟迎来的人生中的第一次战事: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始,美国宣布保持中立。

1年后,威尔逊总统宣布有必要参战,并着手拟定陆海军扩军方案。

当时的美国,陆军正规部队数量少,有人建议向欧洲派出50万正规军。这一点麦克阿瑟不苟同。

他此时已升为少校,向总统直言不讳地说,陆军正规部队太少,经验太珍贵,不应该把最精华的兵力全部送到国外打仗,做无谓的牺牲。

美国应该实施志愿兵役制,发挥国民警卫队的潜能。把正规军的军官和军士分散下去,去当警卫队的军官,训练他们成为正规军标准的部队。

这样,美国就能提供数百万的志愿兵,迅速扩军参战,还保存了自身实力。

据说,麦克阿瑟和陆军部长2人在威尔逊总统的办公室里说了1个多小时,威尔逊认真地听着。最终采纳了麦克阿瑟的建议。

于是,国民警卫队成了参战的主力。

当时,美国的警卫队师也正在组建,成形的就2个,但单独动用哪一个都不妥。麦克阿瑟又建议,从26个州的警卫队中各抽调一部分,组成一支代表全美国的全新远征军,“像一道雨后的彩虹照耀全美”。

大家为此建议鼓掌,一支名曰“彩虹师”的部队,就这样建起来了。

这就是美国欧洲远征军。

麦克阿瑟因一手策划,被破格提拔为上校,任该师的参谋长。

此时,他37岁。

由于该师的师长是个行将退休的无能将军,所以年轻有为的麦克阿瑟,就成为该师的实际领导人。从组建到装备到训练,细化到行军帐篷的配备,都是麦克阿瑟一手负责下来的。

1917年10月,2.7万人彩虹师登上运兵船,开赴法国,和英俄协约国一起,向德国开战。三、公子哥兮,勋章耀眼

在法国战场上,麦克阿瑟有个“花花公子”的称号。

他的花不是因为两性关系花,而是因为穿得花,性格独立特行。

一个军帽好好的,他却把冒顶圈取下,使帽子随意变形,这样戴头上似乎更酷。

一条7英尺的围巾,在战壕冲杀时总是不离脖颈,而且是紫色的,这样似乎更飘逸。

还有锃亮的长靴、大翻领的妮子大夹克,以及手中的形影不离的指挥鞭。

这些都构成了他不羁的写照。

但作为军人和参谋长,他也有着名副其实的个性。

比如,他虽然从不戴钢盔,但在战壕打仗时,从来不蜗居后方营帐,而是和士兵站在一起,待在战壕中。

冲杀令一下,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战壕,向前冲,不是“弟兄们,给我上!”而是“弟兄们,跟我冲!”

他不戴钢盔,却也不怕被炸,狂妄地说,“炸死我的炸弹,德国人还没有造出来呢”。

他虽然上战场不带武器只带鞭,但在一次夜袭德军中,他带领突击队俘获了600人,自己还用指挥鞭当枪头,从后背顶住一个上校的脊背,活捉之。

有时,他因拒绝戴防毒面具而轻微中毒。

一次夜袭自己中毒,险些双目失明,但他坚持留在阵地。上面军官来看望他,他立誓说,不拿下此地,你就把全员官兵列入死亡名单,“并把我的名字列在首位。”

他最大的特色,就是经常身体力行,组成突击队员深入敌方阵地搞突袭,短兵相接,与敌人搏杀,为此常死伤折半。

他的军中名言是:“战斗的人才是真正的士兵。”

他还创造了一种战法,即先舍弃自己的阵地,诱惑敌人占领,然后杀回来重炮击之。

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一个出谋划策的“参谋长”,就这样事事冲锋在前,搞晕德国佬,一时成美谈。

美国人称其勇,法国人赞其名。

连彩虹师的全体官兵,最后在战事结束时,也送他一个金烟盒,上刻字:“献给勇敢的人们中最勇敢的人。”

一战彩虹师前线参战224天,实际战斗162天,2.7万人伤1.4万、亡2713人,用麦的话说,最大的满足是自己训练了一支“英勇无畏、勇往无前、有条不紊、独特风格”的部队。

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他本人。

1年不到,他获得2枚优异服务十字勋章、1枚服务优异勋章、7枚银星勋章、2枚紫心勋章。除了这10多枚令人羡艳的美国军中至高荣誉之外,还有数枚外国发给他的勋章。

可以说,麦克阿瑟是一战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军官。

连曾对他领军风格不满的远征军司令潘兴,都赞他是“我们所有的最伟大的将领”。

这成了他晋升的资本。

人生好像打游戏,升级一次很艰难。光靠一个人做任务、刷经验,累死,关键时刻最需要来一个双倍提升。

这个事半功倍的提升,就是麦克阿瑟的老娘。

此时她虽然66岁,却在家乡每天关注着前方战事的新闻,他把有关儿子的报道全部收集下来,精心作成剪报。然后给潘兴写信,求他给儿子晋升为将军。

在老娘的助攻下,麦克阿瑟从战场没回来,就被提升为了准将。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时,他已升为彩虹师的师长。

就这样,38岁的麦克阿瑟步入美国将军序列,虽然是一颗星,也是名副其实的将军了。

有个死去的老爹,有个助攻的老娘,有个独立特行的标签,还有一串耀眼的勋章,这就是38岁麦克阿瑟的“发迹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杜月笙是怎么死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伟人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非常多的传奇故事,尤其是近代的上海,更是出了许多的传奇人物,杜月笙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问题来了,杜月笙怎么死的呢?

杜月笙是旧中国中的上海青帮头目,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以说是比较知名的人物,他很早就开始混迹社会,从一个小混混很快的发展成上海当时最大的黑帮帮助,他还结交各帮的势力,凭借其狡诈聪明的头脑一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人物,杜月笙在离开上海后去往了香港,但蒋介石多次派人对其进行游说以及威胁恐吓,后来杜月笙对特务所说的话信以为真,非常恐惧,长期寝食难安,最后忧虑成病,却不愿意接受治疗,于1951年8月去世。

杜月笙是在香港因病去世的,他被蒋介石派去威胁恐吓的特务所说的话吓的生病,长期的恐惧忧虑成病,却拒绝接受治疗而去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杜月笙晚年是如何寻求自保的?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1949年的4月份,在上海滩一度叱咤风云的杜月笙算是穷途末路了。当时蒋介石撤退的时候一再多次召见他,想要让杜月笙跟着自己一去逃到台湾,而不是留在即将被解放的上海。杜月笙的心里也很清楚,老蒋在名义上的盛情邀请,其实是不放心。不过如果违逆老蒋的意思,依老蒋的性格,杀身之祸也不是不可能。于是,杜月笙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他以哮喘病复发为由,不能适应岛上湿热气候,所以请求先去香港治疗,等康复之后,再去追随老蒋。

其实,这是杜月笙的缓兵之计,谁胜谁败,在他看来还不算特别明朗,所以两边都不想得罪,老蒋对此也心知肚明,只是叹息地说了一句“我是不忍心杜先生成为共军的刀下鬼,也不希望杜先生晚年投‘敌’,晚节不保!”两人这番对话,绵里藏针,暗含杀机。

不久之后,杜月笙包了一艘荷兰轮船,拖家带口来到了夹在两岸之间的香港,他的门生替他租了一间三房一厅的住所,远不如上海滩杜公馆气派。另外,由于杜月笙走的匆忙,上海滩还有很多生意没有理清,例如,他仍是中国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与他持股相当的还有张公权、宋汉章、李铭、陈光甫等人。

1950年左右,解放后,中国银行进行改组,需要召开股东大会,为了争取杜月笙这些有着特殊影响力的人物,北京秘密派了专员来邀请他们前往北京参加改组会议,其用意不言而喻。不过,对于这个消息,众人都下不了决心,一部分人想去应邀前往,一部分人又担心被秋后算账,所以犹豫不决,便让陈光甫请杜月笙做主。

得知消息后,杜月笙并没有立即出主意,而是让陈光甫把在港人士都约上,在青山大饭店聚一聚、议一议。当天晚上,大伙酒过三巡、寒暄过后,便开始言归正传,仍在去还是不去北京的问题上僵持不定、争吵不休。杜月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等大伙都议论的差不多了,他才慢慢地站起身来,大概说了三句话——

一是,大家都是一条道上的老朋友,不管去还是不去,都要立场一致,不能起内讧,让外人看笑话。这句话很中听,也号准了众人的脉,如果不是为了立场一致,他们也不会坐在一起来谈,而杜月笙挑明了谈的底线,反倒让大家安了心。

二是,香港乃是弹丸之地,绝非长远之计,是去北京还是追随老蒋,目前还很难说,不能两边不是人,但是,既然北京给了面子,盛情邀请,我们也应该礼尚往来,做个顺水人情。这番话让人有些糊涂,于是很狐疑地问“杜先生的意思是回去北京?”而杜月笙却环视一周,胸有成竹地说“不!不是我们亲自去!是大家联名写一份委托书,派代表去北京开会,各位意下如何?”

在众人看来,杜月笙这一计谋的确高出一筹,有进有退,两边都不得罪,相当圆滑。不过,这里面也藏了杜月笙的良苦用心,他想拉着所有人一同签名,共进退,这无疑是绑架了所有人。所以,当另一个未参与讨论的旁观者钱新之得知消息后,原本也想参与此事,但得知需要联名委托时,便悟出了其中利害关系,犹豫之后,终于不肯签字,还说“这字一签,这辈子就只能陪杜先生种花闲聊了!”其他人得知之后,自然也是恍然大悟,都开始支支吾吾,遮遮掩掩不肯签字了。

没了众人的联名签字,杜月笙也不敢独自北上,只好不了了之了。不过,杜月笙这套手段之精明,着实令人佩服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杜月笙作为黑帮老大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敬重他?杜月笙的为人是怎样的?

全文共 155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杜月笙,可能年轻一带的人有很多不清楚的,但是老一代人的人绝对是没有不知道的。杜月笙可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上,无人不知这个名字。当年的上海可以说是全国最繁荣的地方了,不过处处都充满着阶级色彩。杜月笙当年与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巨头,是民国时上海滩的标志性人物,三人皆出入黑白两道,绑票,贩毒,杀人,什么都做过,但杜月笙却是这其中风评最好的。甚至有人还很喜欢很敬重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从一个故事讲起,带大家了解他。

事情发生在1937年,中日淞沪战役结束后,上海沦陷,蒋介石将重心从上海迁离至重庆,杜月笙作为一直跟随着蒋介石的人,自然也跟随着来到了重庆。

有一天杜月笙坐车出门办事,等到了银行,杜月笙如往常一样下车进去办理事务,可当他从银行出来时,发现原本的位置已经丝毫不见车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另一辆军用车。正当他奇怪呢,突然从车里面出来了两个彪形大汉将他押进车中。

杜月笙可是从打打杀杀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碰到这种事自然是临危不乱,边想着对方的意图边等着对方先开口。此时其中一个彪形大汉坐不住了,开口说我们也没别的意思,你只要给我们40万,我就放你走。杜月笙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想着对方如果是奔钱来的,那就好办了。他主动和对方说,没问题,不光如此我再多给你五十万。如此的大方,绑匪自然是高兴,不禁对他有了一丝好感,对他放松了警惕,杜月笙便趁这个功夫开始打听情况。

可世上哪有白吃的午餐,杜月笙此举不是要仗义疏财,而是方便自己能从蛛丝马迹中查清绑架背后的主使。要知道以杜月笙的地位,真的没几个人敢绑架他。在杜月笙给了对方90万后,绑匪很爽快的放他下了车,他默默的记下了车牌号,查到了车的主人金九林。金九林是当时上海滩大亨黄金荣的徒弟,金九林哪有那个胆子敢绑架他,这必定是黄金荣的授意。

杜月笙只是不理解,黄金荣作为自己曾经的“贵人”和“恩师”,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

虽然他已坐到了和黄金荣平起平坐的地位,但仍处处恭敬这位前辈,从来不会冒犯黄金荣,哪怕有一次黄金荣让他下不来台,他也依旧恭恭敬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杜月笙一贯的处事原则,杜月笙百思不得其解。事情发生的几日后,杜月笙收到了黄金荣的信。

杜月笙的人脉和资本都是在上海所累积,虽说是去重庆逃难的,可凭借他的手腕和本事,广交朋友,依旧混的风云水起,日子还跟从前一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相比之下黄金荣就过的相当的狼狈了,在日军占领上海后,黄金荣的产业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日本人查封了他在上海的很多烟馆和酒楼,导致他处处受限,坐吃山空。生活很快就变得拮据下来,甚至连佣人的工资都开不出来了。对比杜月笙的滋润生活,作为大哥又不好意思伸手管杜月笙借钱,于是便打起了绑架的主意,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杜月笙察觉到了。

杜月笙看完信,叹了口气,给黄金荣打了通电话说:“大哥要钱,小弟我哪有不给的道理,都是兄弟,有什么难处你和我说就是了。”说的黄金荣是羞愧难当,连连保证说等手头宽裕了一定会还。杜月笙只是摆了摆手说:“不用,我给你打电话不是要让你还钱或是找你算账,相处这么久了,你应该知道我的为人,钱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之间的情谊。日后若再有困难,我依旧会尽全力去帮助你。”

由此可以看出杜月笙做人格局之大,虽然作为旧上海黑社会的黑帮老大,手上多少沾了血腥,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可他的性格和处事原则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做人做事留有三分余地。对于普通人而言,往往是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杜月笙无疑是后者,凭借高情商,赢得了下面弟兄的拥戴,也在江湖留下了好名声。

古人云:“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而 杜月笙做人也确实高明,难怪在青帮三大亨中,衰败的衰败,投靠日本的当了汉奸,唯有杜月笙的结局算是其中最好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僧真是如何发迹的?纪僧真人物介绍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纪僧真是南朝人士,他曾深受萧道成信任,等萧道成称帝后纪僧真也得到重用。纪僧真一生历经齐高帝、齐武帝和齐明帝三朝,并且皆得重用,立建威将军。纪僧真并没有显赫的出身,但他却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据古文记载,纪僧真举止有风姿,雅有士风,善隶书,不过纪僧真也并非十全十美,他也做过丢脸的事情。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纪僧真,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纪僧真是南朝齐人,他出身贫农,但发迹很快,先是追随军阀萧惠开,在其手下当勤务兵。不久,萧司令找纪僧真谈话:“你跟着我可能成不了大器,还是去跟萧道成吧,他将来比我有出息。”受上司指点,纪僧真转投在刘宋为臣的萧道成麾下。

在萧道成揭竿闹革命的过程中,纪僧真既卖力又卖命,还会动脑子,成为萧道成的重要智囊。萧道成坐上皇帝的宝座后,论功行赏,纪僧真当上了中书舍人,成为皇帝绝对的亲信,直到齐武帝时,一直是皇室的红人。

红人也有红人的心病,纪僧真当然也不例外。他的心病是啥?不是缺钱花,也不是嫌官帽小,而是出身太寒碜,每每有人提起,都让他脸红。

纪僧真为啥对自己的出身这么计较?因为南北朝时期延续了魏晋的“九品中正”旧习,讲究门第观念。如果没有好的出身,就是你当再大的官,也必矮人三分,说话底气都不足。

所以,纪僧真就想给自己镀金。应该说,纪僧真是具备贵族气质的,《南史》上说他容貌言吐很有名士范儿。连他的顶头上司齐武帝也很欣赏他的风度,还说:“门户不重要,你老纪的风度,很多贵族都比不上。”

齐武帝的五星级好评并不能医好纪僧真的心病,他想了个法子─通过联姻来提升家族身份指数,和当时的一个知名贵族结为儿女亲家。但后来纪僧真发现,这招也不灵,他还是经常遭到贵族们的嘲笑和白眼。于是,纪僧真直接找齐武帝帮自己想办法。出乎意料的是,齐武帝也表示爱莫能助:“这事我说了不算,你去找江斅,只要他同意,这事就不难办。”

江斅是当时的顶级豪门望族,老爸曾任著作郎,老妈是刘宋文帝的女儿淮阳长公主,他本人也是刘宋孝武帝的驸马,根正苗红,背景强大,堪称贵族中的NO.1。

当纪僧真满怀信心地来到江斅处,刚刚坐定,江斅便对左右说:“把我的位子挪远点。”纪僧真本想请这位文化巨擘给自己一个面子,给自家颁发一纸贵族证明,让自己加入贵族的行列,没想到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碰了壁的纪僧真只好悻悻而回,从此再也没有跻身贵族行列的念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杜月笙有多厉害?详解杜月笙的一生

全文共 3575 字

+ 加入清单

古龙所著作的陆小凤系列的小说《决战前后》里面,除了白云城主叶孤城与孤高剑客西门吹雪之外,还有一个人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就是杜桐轩,人称城南老杜。在小说的开端的情节中,他与号称仁义满京华的李燕北之间的一场赌注,是整部小说的线索人物之一。

古龙书迷都知道,陆小凤的名字和武功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城南老杜这个人物也有其原型:在"上海皇帝"杜月笙公馆的客厅里,悬挂着民国首任大总统黎元洪秘书饶汉祥手书的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城南老杜,即出于此。

对民国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滩有三位黑道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论辈分,杜月笙不如黄金荣;论凶悍,杜月笙不如张啸林。但为何最终只有杜月笙被称为"上海皇帝"呢?

其实从他的生平事迹看来,除了他的豪阔,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处事的风范与气度,虽然身在江湖,但心胸之大、眼界之宽、人脉之广、手腕之圆滑老道,着实担得起"皇帝"这一名号。杜月笙的交情

杜月笙虽然读书不多,但多有妙论遗留后世。他曾说:"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能够横行上海数十年而不倒,他在黑白两道存下的"交情"的确起了大作用。

杜月笙"存交情"的一大方式,就是有恩必报。在他的发迹史中,黄金荣是一个关键角色:杜月笙十四岁时,拜在青帮头目陈世昌门下,并由陈世昌介绍,在黄金荣手下当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走上了上海青帮的顶点。

虽然后来杜月笙已经可以和黄金荣平起平坐,但他一直还记着黄金荣提拔他的旧恩。1920年,上海督军卢永祥的公子卢筱嘉在黄金荣的荣记大舞台听戏,冲黄金荣力捧的名伶露兰春叫了一声倒好,被黄金荣派打手揍了一顿。

隔天,卢筱嘉找上门来,带着人马将黄金荣绑架了。得知消息的杜月笙上下打点,花了三百万大洋,终于把黄金荣赎了出来。

除了有恩必报,杜月笙还着意结交各界军政名流:黎元洪下台后,四处受人冷遇,但到上海时,杜月笙却招待得极为热情周到,前文提到的那副对联便是此时所得。

在当时的杜公馆中,可说是高朋满座,往来皆无白丁:少帅张学良、名士杨度、章太炎、章士钊等都曾是杜月笙的座上客,杜月笙的"月笙"二字,便是章太炎所起。

1931年,杜月笙花五十万大洋,在浦东高桥修建了"杜氏祠堂"。落成之日,国民政府自蒋介石以下,何应钦、胡汉民、孔祥熙等一干大员和段祺瑞、徐世昌、曹锟等北洋元老纷纷送来匾额祝贺。

三天的庆典中,杜月笙请来以四大名旦为首的各路名角献艺,累计开席上万桌,盛况空前,堪称民国第一堂会。杜月笙的气节

历来对杜月笙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各方所公认的:杜月笙在民族大义上不含糊。

抗战期间,上海滩三大亨的行为迥然不同:张啸林非常干脆的当了汉奸,最终被戴笠派人暗杀;黄金荣虽不愿与日本人合作,但舍不得上海的偌大事业,只能委曲求全;而杜月笙却毫不动心,先赴香港、后去重庆,始终拒绝日本人的收买。

不仅如此,淞沪抗战期间,杜月笙掏出大把真金白银,资助抗日军队:谢晋元率部死守四行仓库,抵抗日本数万人进攻时,杜月笙筹集五卡车物资,冒死送去宝贵的补给;向抗日军队捐献5000把手枪,还集合自己的门徒1500人,组建抗日别动队,真刀真枪的与日本人交战。

淞沪抗战失败后,杜月笙带头将自己拥有的数艘轮船在江面上凿沉,堵塞长江航道,延缓了日本军队进入长江。

来到重庆后,杜月笙出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他亲自筹建了重庆医院,收容救治了大量受伤的抗日军民。他还在私下里援助过八路军,帮助购买过许多军用的通讯器材,当日本人在抗日根据地实施毒气战时,杜月笙立即购买了1000个荷兰生产的防具面具,辗转送到八路军手中。

除了明面上的抗日工作,杜月笙还充分利用他在青帮中的龙头地位,在严令手下门徒不得做汉奸的同时、还组建了人民行动委员会,统领各地江湖帮会,通力抗日。

总之,不论杜月笙之前的所作所为如何,在抗战期间,他做了一名中国人所应该做的一切,应当得到承认和纪念。杜月笙的生财之道

现在网络上讨论起杜月笙来,往往着眼于他做的诸多正面事迹。但不能讳言的是,杜月笙之所以能够攀交情、搞慈善,做出一副社会名流的姿态,其根源仍然是他有着冠绝民国的财力,而他的生财之路,就不怎么光彩了。

投奔黄金荣之初,杜月笙先是负责经营他名下的赌场:"公兴俱乐部",后来又贩卖鸦片,自此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在帮会中地位的增长,杜月笙敛财的路数也越来越多,但总不过"黄、赌、毒"三项。1925年,杜月笙联合张啸林、黄金荣,在上海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的毒品交易。依靠法国人的势力,三鑫公司建立起了一张涵盖上海、西贡、马赛等地的毒品交易网络,有研究材料表明,当时世界上的海洛因交易,百分之八十以上要经过三鑫公司。

如此规模的毒品交易,杜月笙自然赚的盆满钵满。据统计,当时三鑫公司一年的利润,甚至超过整个北洋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称得上是富可敌国。正是有如此强大的财力支持,杜月笙才能够挥金如土。据当时人估计,杜月笙全家一年的日常花销,竟达到两百万大洋之巨,奢靡程度令人咋舌。

即使在抗战期间,杜月笙在积极运作抗日事宜的同时,也没有放过一切能够生财的机会。在重庆期间,杜月笙创办中华贸易信托公司等多家贸易机构,在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大搞物资贸易,大大的赚了一笔。

虽然杜月笙也曾开设银行、医院等机构,竭力想要将自己的身家洗白,但事实就是事实,杜月笙的巨大财富中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血腥与黑暗。杜月笙的悲剧

说杜月笙的结局是一个悲剧,似乎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在上海滩三大亨中,能够平安善终的只有他一人。但正如他自己所说:"那些政治大官,其实当我们是夜壶。晚上尿急了,想到用我们。用完了,一脚踢到床下,嫌我们又脏又臭。"

在杜月笙的发迹路上,没少做这些"又脏又臭"的事,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他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帮助镇压上海的工人运动的残酷之举。

1927年4月11日晚上,杜月笙邀请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到府上做客,汪寿华为了摸清青帮对工人运动的真实态度,慨然只身赴约。

但当汪寿华到来后,杜月笙忽然变脸,指使打手打晕汪寿华,并将他装入布袋,活埋在了上海的枫林桥。随后,杜月笙等三大亨的手下倾巢而出,四处袭击工人纠察队,成为了这场反革命政变的主要凶手之一。事后,杜月笙被国民党授予了一个少将的头衔,一时之间大出风头。

但是,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租界已然消失,凭借租界实力发家的黑帮失去了最大的依靠。此时的杜月笙也失去了以往说一不二的地位,成为了国民党眼中的多余人物。

1945年,当杜月笙从重庆坐火车返回,接近上海时,他的门人传来消息,上海北站竟然挂满了声讨他的标语,而组织悬挂这些标语的,竟然是他的昔日门生、如今的上海市副市长吴绍澍。

1946年,上海参议会选举,杜月笙也参加了,但在投票前,蒋介石派人给杜月笙带话,希望由自己的亲信潘公展担任议长。失望透顶的杜月笙虽然在随后的投票中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马上宣布辞职。从此,杜月笙刻意远离政治,专心做起了生意。

上海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曾经争取过杜月笙。然而,他权衡再三,终于还是举家迁往香港,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上海。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去世前,杜月笙将历年来别人给他写下的所有借据找出来,吩咐子女将这些借据全部烧掉。在他看来,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无论是他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他的,只能统统一笔勾销了。

弥留之时,杜月笙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没有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这位最后的青帮大佬,却留下了这样的遗言,的确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杜月笙去世之后,他的门徒等人就希望能够找人写出杜月笙的传记,最终由恒社同人公决,请当时颇负盛名的章君榖执笔。不过,杜月笙的传记不好写。杜月笙事迹虽多,但杜月笙毕竟是青帮出身,留下的文字材料不多,门徒更是多白丁。

于是,章君榖采用了跑新闻的写法,白天带着录音机采访杜月笙的亲朋好友。

到了晚上再把收集的资料整理。 当时写出来后,在传记文学杂志登出,一发表就好评如潮。 就连杜月笙的门人陆京生看了也赞叹不已。说这本书里的人物写谁像谁,如果杜月笙自己来写自传,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而且章君榖原本就是沪上人物,他写作时保留了当时不少的俚语俗话,一下把读者拉入到旧上海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套书后面引进大陆,成为杜月笙唯一值得阅读的权威传记。如果你要了解杜月笙,读杜月笙传,这一本就可以了。很多人也常问我,自己情商低,应该看什么书,我一般推荐三本书,一本是杜月笙传,一本是胡雪岩传,一本是曾国藩传。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可读胡雪岩,混社会当然可以看一看杜月笙传。前面给大家推荐过这套书,不到一天多就卖完了,好多读者在问,但也没有补上。因为这套书现在是尾货阶段,而且后面不会再加印了。毕竟杜月笙是一个争议人物,不好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庄子一句话逼的鲁国无人敢穿儒装,想要发迹还需胆识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他还写了很多著作辨明老子的观点。当然想要推行学派,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口才要好,庄子的口才可令各国君王汗颜。例如有一次庄子到鲁国,一句话就逼出了鲁国儒学的真正现状,不过也算是帮鲁国发现谁才是真正的博才多学之人。那庄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三千里外封侯”是许多人的梦想,更是一种人生激励,这无论于何时来言,都是正能量!当然,这种想法可归结为儒家学说之中。毕竟,儒家是讲究“积极入世”的,即“追求有用”,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发迹”。

皆知老庄,却最讲究“无用”。故而许多人都喜欢,把儒和道对立起来。但在笔者看来,这虽不能说是错误,却有失偏颇。因为连庄子自己,都不认可这种对立划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奇斗艳,即互相鄙视,又互相融汇。但这种情况在鲁国,却几乎不存在,因为鲁国出了孔子!

话说这日,庄子来到了鲁国,被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发现了,立刻就召见庄子。其实,鲁哀公就是想搓一搓庄子的气焰。因为庄子拒绝当楚国宰相,还讥讽过魏王,名气非常大。

这一切,对于习惯了儒家学说的鲁哀公来言,就成了罪状。不一刻庄子被带来了。鲁哀公傲慢地对庄子说:“我们鲁国遍地是儒生,没人搭理你的学识。”潜台词就是:你跑到我们鲁国干啥来了?讲学吗?也太不自量力了。

哪料庄子却一愣,奇怪万分的说:“是吗?可我为什么没见到一个儒生呢?”

鲁哀公喝道:“我们整个鲁国的人,几乎人人都身穿儒装,哪如你这样衣着寒酸。你怎么就看不见呢?”庄子大笑,用儒家的学说,不急不缓地解释起了儒装的内涵。

儒生戴的帽子,是圆顶形的,这表示儒生知道天文。儒生脚穿的鞋子,是方形的,这表示儒生懂得地理。儒生身穿“轻裘缓带”(一种轻软温暖的袍子,形容从容不迫),腰间还悬挂着佩玉,这身衣束表示:处事张弛有节,做一个君子!

庄子解释到这,就提高些声音,接着说:“但是,真正有学问的君子,并非一定要这样的打扮。相反,许多如此打扮的人,却并不代表他懂儒家学问。大王若是不信,可发布一道命令:凡不懂儒学的人,胆敢身穿儒装,一律砍头!”

这一番话,说的鲁哀公心理没底了。很明显庄子懂儒学!莫非真如庄子所说的?于是,鲁哀公果真下了这道命令。才过五天,整个鲁国竟然只有一人,敢身穿儒装。鲁哀公连忙叫上殿来一问,无论治国方略,还是儒学知识,都对答如流,好一派儒家风采!

这时,一旁的庄子这才开口道:“看来整个鲁国,就只有这么一位真儒生,这如何是‘举国皆儒生’呢?”(出自《庄子》)

一、名利关

首先解释下庄子这则故事的本意:在揭示一种普遍现象,求“表”不求“里”,古今皆同。但站在儒家立场上来看,比如,对真正的儒生来言,就异常痛苦了!儒生讲究进取,积极入世的。

可放眼四周,哪怕大字不识的人,也身穿儒装,沽名钓誉,鱼龙混杂。因为儒装,是代表着一定地位或好处。任何一位真儒生处于这种环境内,想要发迹,岂能不难。

倘若意志不坚定者,真有可能会被“庄子带走”。所谓:进世用儒,出世入道!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打压,且越是真人才,通常越遭打压。因为他一发迹,会让一大波假货显出原形……所以,一个人若想发迹,需过的第一关就是:名利关!

这一关的变化最多,除了上面举出的两种情况外,还有许多情况会发生。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名利进行,故而叫:名利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发迹前,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利造成的各种影响,起码自己不能被提前淘汰出局!

二、胆识

由于庄子的这个提议,使整个鲁国几乎没人敢再穿儒装了。但笔者敢打赌,其中必有许多真儒生,由于胆识问题而放弃了儒装。所以才造成了只有一位真儒生,出现在鲁王面前,并因此而发迹。

这一关,由于简单,就不多说了!只强调一句: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这个“准备”,是需要“胆识”为依托的!准备得再好,若没有胆识,机遇来了也不敢抓住,还谈何发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杜月笙早年出道的时候有多惨?揭秘杜月笙的早年生活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起民国时期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这杜月笙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作为青帮的老大,在政界、军界、商界、外交、娱乐等多个界面都混的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人脉发达,权势滔天。但这是他成名后的事情,发家前的杜月笙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咱们就来看看杜月笙的生平,他出生在1888年,当时还属于晚清时期,皇帝还没有退位。他的老家就在今天上海的浦东,当时叫高桥的一个地方。当时的浦东可没有如今的繁荣态势,完全是贫穷的乡下。而杜月笙的就是最苦最苦的那种农家子弟出身。

出身低也就算了,杜月笙的身世还特别凄惨。在他两岁的时候,亲妈就死了,三年后亲爹就死了。五年之内双亲接连去世,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后来杜月笙由他继母抚养,而继母在他八岁的时候被人给拐卖了,这下杜月笙孤苦无依了。八岁大的孩子就四处流浪,东家凑一口,西村讨一顿,十四岁的时候流落到上海,也就是现在的浦西地区,成为一名街头小流氓,用上海话来说叫小赤佬。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没啥技能,经常靠着做一些坑蒙拐骗的小违法案件来糊口。

有历史学家考据当时民国时期上海巡捕房的案卷,里面找到了杜月笙的一些案底。比如有一次他跑到一个小旅馆,说你们这家肯定容留吸毒,我已经掌握了证据,现在就去举报。如果你们不想巡捕房来抓你们,就给我五块钱。因为容留吸毒这种事情在当时的旅馆很常见。而店老板做贼心虚,就给了他钱,但又到巡捕房报案说杜月笙讹诈。后来巡捕房就把杜月笙抓起来关了几天。所以从这里看出年幼时期的杜月笙干的事情都是小偷小摸,摆不上台面。

据说当时他在上海混的时候,有一项绝技叫顶相公。相公在上海话里叫帽子。顶相公就是两个小流氓配合,一个在前面站着,一个人就跟在一个戴礼帽的人身后。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在后面用手突然顶一下礼帽的边。帽子就被顶飞到了前面那个小流氓的手里。前面的小流氓抓了就赶紧跑。一般人帽子被人从后面顶掉,第一反应肯定是回头,来不及追前面拿帽子的人,这样帽子就被杜月笙再拿到旧货店换几个钱用。

杜月笙曾经在水果店当过一段时间的伙计。当时水果店的伙计也不容易,不仅仅是在店里卖水果,经常要到赌场去卖水果,这样就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底层社会。据说他练得一手绝技,就是削苹果和梨这种水果的皮。他的削皮技术练到什么程度?他把水果卖到赌场,客人在赌钱,他就拿个梨在削,看别人赌钱。手削着梨,眼睛盯着赌桌,居然能够削下来一条皮,而且宽窄一致,非常薄,所以人送外号叫水果月笙。后来他当了大佬还有这样的习惯,请自己的门人、弟子、朋友来喝茶,拿起一个水果给你削,削完给你吃,这也是他社交的一种手段。

总而言之,14岁到24岁这十年的杜月笙,就是在上海滩的底层里摸爬滚打。但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