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阳谷邑故城遗址精品20篇

去西安旅游要去大明宫遗址公园转转,那么大明宫遗址公园有哪些可玩的地方?请看下文。

浏览

5873

文章

1000

篇1:尧头窑遗址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尧头窑遗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有一处国内罕见的民窑群遗址,面积达4平方公里,制瓷历史长达千年。清代民国时期,尧头制瓷业到达鼎盛,“尧头窑”烧制的碗、盆、罐、瓮等民间陶瓷器具粗朴耐用,行销多省,名声远扬。时至今日,尧头窑遗址仍有保存较完整的古窑30余座、古民居75处,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址遗址群,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的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尧头窑从唐朝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尧头窑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对研究中国古窑陶瓷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古瓷窑原生态活化石。中国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勒之林称尧头陶瓷为“黄河之精、华夏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沙苑文化遗址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沙苑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沙苑文化遗址

沙苑文化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三门峡水库区考古工作队于1955年冬在本县南部的沙丘地带发现的,当时仅发现了石器。1973年,县馆组织的调查组在沙苑地区调查时在s19地点发现了人头顶骨化石。以后又与陕西省考古所相继进行了四次调查和普查。在沙面上发现了大量石器。但未见地层关系。

石器遗物分布面广,先后在官池、沙底、张家、西寨、石槽、八鱼、苏村、下寨、羌自九个乡镇的35处地区,采集了数千件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其中石片石器是其典型产物,又是细石器文化中所罕见的。

根据已经发现的资料,经国家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研究认为:石器属中石器时代遗物,人头顶骨化石属同时期的遗骸。具体时间约在万年左右。以后。把35处地区统一称作“沙苑文化”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明宫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遗址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轴景观中心地下,采用半地下结构设计。这是一座以展示唐代大明宫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分序厅、千宫之宫、如日之升、万国来朝、守望辉煌几个展厅展出了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相关资料以及大唐皇家使用的用具、器皿等。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大厅中央陈列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前后的模型沙盘。馆内展出了兽面纹方砖、团花纹方砖、菱格草纹方砖、鸱尾、石螭首、三彩马、石刻飞兽、白石象、文官俑等文物267件(组),均为唐代文物精品。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

类型:古迹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5-30分钟

电话:029-82200808

开放时间:

9:30-18:00,17:00停止售票。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60元门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

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最后,待窑冷却后,烧成的砖、瓦由窑顶逐层取出。

窑体坐北朝南,窑口为正南;操作坑长1.3米,宽1.2米,深1.8米;火门高1.1米,宽1.08米,火膛壁厚17厘米;窑室内径3米到2.7米,深1.8米;回火沟宽12厘米。从窑室出的砖瓦形状、尺寸看,多祜砖瓦窑属清代晚期所建造。烧制出的砖瓦由于土质差的原因,故多呈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城墙遗址公园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城墙遗址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城墙遗址生态公园是凤翔继东湖之后的第二大标志性城市公园,位于凤翔县城新区大道北侧,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2300万元,2008年的5月份开工建设,2009年的10月份竣工开园,历时17个月。墙遗址生态公园的建设是2008年县委、县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惠民工程。

城墙遗址生态公园的建设以挖掘凤翔的历史文化、展现凤翔的人文特色为出发点,按照景观、生态、游憩三位一体的新景观设计理念,整个公园端庄秀雅、古朴大气,从材料的选择、广场的铺设等都是以恢复明唐风格为主。公园的设计是一个半径320米的四分之一圆,分为城墙遗址浏览区、滨河景观浏览区、水榭舞台观光区等四个功能分区,包括城墙雄姿、演艺广场、城河倒影等20多处景观小品。

城墙在历史上,凤翔的古城墙长约6.1公里,是唐末岐王李茂贞所筑。后因历史原因,城墙毁坏,留下的部分基本呈一个L型,位于原城墙的西南角,高为10米左右,保持了原城墙外陡内缓的基本特征,这段城墙是县城目前仅保留下来的三处遗址之一,也是整个公园里面的灵魂建筑,十分珍贵。

栖凤湖和栖凤亭顾名思义的意思就是凤凰曾经栖落过的地方,凤翔古为雍州,是华夏九州之一,唐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李隆基曾被迫出逃蜀地途经古雍州,当时古雍州的城墙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倒塌,于是守城太守命全城百姓筑以新城墙,以防外敌,可是非常奇怪的是这个新城墙一修起来,便会无缘无故的塌掉。在三筑三踏之后,雍城百姓便人心惶惶,如同大难来临。有一天夜里,在天降一场大雪之后,守城的太守沿着倒塌的城墙走来走去,正在思考的时候,忽然,他发现有一只凤凰悄然而至,落在了城墙脚下的一个湖边,在喝饱了泉水之后,踏雪绕城数里,然后振翅而去,太守非常的高兴,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瑞兆。第二天,他带着百姓沿着凤凰在雪上踏过的印迹,筑以新城墙,结果一牢永固,不再坍塌。所以在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继位之后,因为这个“金凤踏雪”的传说故事,便将雍州改为了凤翔,所以在城墙下面修建了栖凤湖和栖凤亭,以向众人昭示凤翔这个城名的来历。

水榭舞台观光区舞台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休闲广场,同时在这里也可以举办文艺演出活动。2010年3月份,县文化旅游局在此举办了秧歌舞大赛。栖凤湖中心装有水幕电影,春夏两季气候比较适宜的时候,会在周末的晚上播放水幕电影,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安置了隐形的音响设备,每当傍晚时分,在此休闲散步的群众非常多。

到达方式:乘西安至凤翔大巴,在县城下车即到

联系电话:0917——721252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孙家南头仓储遗址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孙家南仓储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南头西汉仓储遗址

时代:西汉

地点: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

保护范围:东至东岭厂区变电站,西至孙家南头七组断崖,南至孙家南头村八组坡道,北至孙家南头村六组;遗址东西长80米,南北宽25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南、北各外延100米,西同A区。

2008年,孙家南头西汉仓储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孙家南头仓储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南头村:孙家南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娅怀洞遗址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娅怀洞遗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隆安娅怀洞遗址位于广西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为新石器时代大石铲遗存的代表性遗址。

2018年,考古人员在对隆安娅怀洞遗址进行了3个年度的连续发掘后,已有一系列重要发现。除出土1万多件文化遗物外,还发现了距今约1.6万年前的墓葬及包括完整头骨在内的人类化石。

遗址东北面近1公里处是新石器时代大石铲遗存的代表性遗址——大龙潭遗址。东南面1公里是右江,附近有天然水塘,前面是平坦开阔地,自然环境优越。

该遗址是一处石器时代洞穴遗址。2014年发现,总面积约110平方米,由前洞厅和内洞两部分组成。洞厅为一高大的岩厦,长和宽均在10米左右,洞口朝西,高出山脚23米;内洞长约8米、宽约3米。

为了为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那文化(稻作文化)研究课题,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对遗址进行连续三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同时对遗址被后人扰乱部分的堆积进行了清理。发现旧石器时代墓葬和人骨,出土文化遗物上万件,取得重要收获。

2019年,娅怀洞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浪村:博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路军军政学院遗址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军政学院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

1940年5月21日,八路军为造就高级军政干部,在延安设立军政学院。

1941年1月1日,八路军军政学院开学典礼在文化沟隆重举行。毛泽东、朱德、王若飞、徐向前等出席祝贺。军政学院院长由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任,副院长由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兼任,教育长张如心。军政学院共分为三队,第一队为--队,第二队为文化队,第三队为经理队。开设的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联共(布)党史、日本问题和军事学等。1942年4月4日,军政学院举行了第一队学员毕业典礼,朱德出席并表示祝贺,勉励毕业的学员到抗日前线去,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而努力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口海底村庄遗址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村庄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是明万历年间(1605年)一次大地震造成的陆陷成海的灾难所致。这次大地震导致陆地沉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整个沉陷板块垂直下降,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地震史上罕见。原先一条陆上的小河沟,瞬间变成今日的东寨港;原先陆地上的72个村庄,永远陷落大海,成为举世罕见的“海底村庄”,400多年过去了,震后的“海底村庄”遗址已成为奇特的水下景观。

海底村庄奇观是中国唯一的因地震导致陆地陷落成海的古文化遗址。如今在退潮时,从铺前湾至北创港东西长10公里、宽1公里的浅海地带可见平坦的古耕地阡陌纵横。从东寨港至铺前湾一带海滩上,古村庄废墟遗址隐约可见。透过海水,可见玄武岩的石板棺材、墓碑、石水井和舂米石等有序排列。海底村庄离东寨港不远的海滩上,有一座以方石块砌成、保存完整的戏台。在铺前湾以北4公里处,有古“仁村”沉陷遗址,透过10米深的海水,当年村庄的庭院、参差的房屋遗迹依稀可辨。铺前湾与北创港之间的海底下,一座雕工精细、四柱三孔的“贞节牌坊”仍竖立于水中。横贯于东寨港海底的“绝尾沟”是地震留下的裂沟,深10多米,宽20多米。沟东的古河道上,至今仍有一座石桥横跨河道两旁。

近几年来,许多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到海底村庄参观、探古。他们深深地被这片神秘莫测的地震遗址吸引着。他们凭吊当年因地震灾害沉沦于海底的古人,更倾心今天这个风景宜人、水晶宫般美丽奇特的旅游胜地。

景区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的海湾海底

乘车线路:在海口市内包租渔民的小船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神臂城遗址

全文共 1889 字

+ 加入清单

神臂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南宋

神臂城(老泸州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市区东30公里合江县焦滩乡老泸村神臂岩上,亦称铁泸城。南宋淳祐三年(1243)为避蒙古军袭击,知州曹致大按照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山城防御计划修建,同年迁州治于此。城东西长25公里,南北长1公里,沿神臂岩顶边缘构筑为城。东面设耳城、护城池。

从淳佑三年至宋景炎二年(1277),泸州军民与入侵蒙军在神臂城拉锯争夺长达35年之久,曾先后5次易手,战况异常惨烈,直至守城军民全部战死,在四川当年近百个抗击蒙军入侵的堡垒中,属于最惨烈的牺牲战场之一。泸州神臂城保卫战,对保护重庆,延缓南宋王朝覆亡起到重要屏障作用,民间因此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说。

当地人称“老泸州”,坐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长江北岸的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三面环水,南北宽800米,东西长1200米,因其整体地貌尤如一肢大而长的臂膀伸入长江,而得名。神臂城是770多年前蒙宋战争30多年期间,泸州知州衙门所在地,神臂城依山而建,地势位置十分险要,是长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宋蒙战争争夺30多年的要地。是合江县旧时八景之一,被誉为“铁泸凤展”。神臂城(老泸州)遗址是迄今为止我省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壮观的宋代古战场遗址,距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域内,遗存有1100余米的石砌宋城城垣,两道保存较完整的石砌拱形城门,以及炮台、护城池、较场坝、地下坑道、一字城等,还有无数当年军事及生活设施遗迹。神臂城遗址是南宋末年全川抗击元军山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四川军事战争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从1243年至1277年,泸州军民凭借老泸州城天险,婴城固守,浴血奋战,开启了老泸州城宋元军队五次易守的拉锯战,牵制了元军的主力,创造了守土抗战34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在全国城池保卫战中也所属罕见,对延缓南宋的覆亡,与重庆合川钓鱼城一样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之誉。钓鱼城打死蒙哥大汗(元宪宗)名扬中外,《元史》记载54起;神臂城历经“五易其手”的反复殊死争夺,《元史》记载更有67处之多。神臂城遗址历史古迹众多,人文内涵丰富。这里曾是泸州州治重地,独特的山形孕育了众多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佳话,如刘整降元、许彪孙托孤摩崖石刻、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玄武圆雕石刻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长篇小说《铁血神臂城》也是指这里。1986年,神臂城被市政府列入“宜宾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合江县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泸州市旅游局列为长江五日游的一个重要站点;2007年,神臂城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进入央视2008年奥运会面向世界展播历史文化遗产之列,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东门及城墙

保护范围:东门东、西两侧城墙外延2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神臂门

保护范围:城门四周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3.钟鼓楼遗址

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4.一字城

保护范围:南至长江,东、西、北三面分别以一字城外延5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护城石垣

保护范围:以护城石垣两侧外延20米、两端以炮台外延2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6.炮台遗址

保护范围:南至炮台石坎外20米,北至炮台石坎上10米,东、西以以炮台石坎外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7.刘整降元和许彪孙托孤摩崖石刻

保护范围:西至石刻外1米为界,东、北、南分别以石刻外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8.较场坝大土地石刻

保护范围:以石刻石龛外延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9.岩弯石刻人像

保护范围:西至石刻外缘20米,东、南、北分别以石刻外缘5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0.蛇盘乌龟石刻

保护范围:石刻分布范围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神臂城镇:神臂城镇,原名焦滩乡,2015年3月撤乡设镇更名为神臂城镇,地处合江县西北角,北与泸县太伏镇接壤,东与白沙镇毗邻,西南以长江为界,与大桥镇、江阳区弥陀镇隔江相望。距合江县城32公里,至泸州市区4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0.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沙土村、老泸村、经盘村、小岩村、上大村、鲢鱼村、高陵村)、1个社区居委会(和平社区),109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探秘青海“外星人遗址”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白公山下有神秘的铁质管状物的消息一经传播开来,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外星人的遗存物。他们的依据是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依据这种观点分析,托素湖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好地方,外星人如光临地球,托素湖应该是首选地点之一。带着这种好奇和神往,记者一行终于在6月22日下午来到了托素湖畔。

远远望去,在托素湖边高出地面几十米的黄灰色的山崖在烈日和紫外线的衬托下,白公山犹如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字塔。

据报道,白公山山脚下依次分布着三个岩洞,中间的岩洞最大,而其余的两个已经被坍塌的碎石掩埋。记者看到,中间的洞离地面约有2米,洞深约6米,最高处约8米。与通常所见的岩洞不同,它有点儿像人工开凿的洞。洞内上下左右都是纯一色的沙岩,除了沙子之外,没有任何杂质。令人吃惊的是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大铁管从山顶斜插到洞内,由于多年的锈蚀,现在只能看见半边管壁。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管从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却无法知道它的长短。洞口处有十余根直径在10到40厘米之间的铁管子穿入山体,铁管之间距离不等。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进管子,而好象是直接把铁管插入坚硬的岩石。其余处的铁管都有这个特点,可见施工安装技术非常高超,实在令人赞叹。

洞口对面约80米处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离洞口40多米的湖滩上,又有许多的铁管散见于满滩裸露的沙岩上。这些呈东西向延伸的铁管,直径较山下的小,从2厘米到4点5厘米不等。从残留的铁管形状上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纺锤形管等,形状奇特,种类繁多。最细的铁管内径不过一根牙签的粗细。虽经岁月的腐蚀、沙子的填充,但细管内并没有被堵塞。

奇怪的是,还有一些铁管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隐藏在咸涩的湖水里,形状与粗细同滩上的铁管相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水洞沟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临河镇明长城脚下,距首府银川市24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建筑形制以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材料中最具特色的西方莫斯特文化石叶为设计背景,以石器与遗址环境的主要色调——土黄色为基本色调,外形仿石器造型。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面貌的主题博物馆。

水洞沟是我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一处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水洞沟遗址的发现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错误论断,开创了我国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先河,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眼光,其热度之高,被第四纪考古之父刘东生先生赞誉为“中国旧石器时--古学的文艺复兴”!

借着遗址幽谷独特的人文光环,也凭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打造出的绮丽美景,如今的水洞沟又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一批批游人纷至沓来,或在博物馆中欣赏珍贵的文物和图片,或在野外徒步寻觅先人的踪迹,或乘船领路湖光峡谷的美景,或驰马品味天地的辽阔和断崖峭壁的苍茫。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建成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博物馆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以大型浮雕、270度大型半景画、动漫、幻影成像、实景和实物,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打制石器、祭祀、渔猎等其乐融融的生产、生活场景及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开创了中国博物馆展示形式的先河,使之成之成了中国最先进的展馆,得到了世界各地专家的一致认可。

博物院分地上环廊展区和下沉式展区两部分,按地上环廊120米展线的顺序设计为前言、人类演化史、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宁夏水洞沟文化遗址、结束语等5个单元。重点展示的是宁夏水洞沟文化遗址单元,此单元分水洞沟的地理概况、遗址的地质构造、水洞沟的古环境特征、水洞沟遗址的发现、遗址的分布图、水洞沟的五次发掘、水洞沟遗址的发掘成果、水洞沟遗址研究、水洞沟人生产、生活场景等九大部分。在展览形式方面,打破仅仅利用展柜展示文物的常规展览模式,融合了文物、图表、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地震平台、山洪爆发、沙盘、多媒体展示以及观众互动参与等多种方式,大量吸纳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整体提升展览效果。

本展馆最亮最震撼的点在下沉式展区,展区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下沉地面据博物馆屋顶16米。整个展厅完全用半景画,实景等展示形式将三万年前的生活环境复原,并运用幻影成像、声光电等技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一进入展厅,您就经过时光隧道进入远古时代,看到围着猎皮的远古人群正顶着刺骨的风雪走着,当来到水洞沟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他们脸上露出了笑脸,从此,水洞沟就成了他们美丽的家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瞧那边男的用石器和棍棒绑制的标枪在射猎、这边女的有的在岸上采摘植物的果实,有的在湖里摸鱼,还有用动物的胃做容器打水,最远处还有几个人正在忙着帮一个妇女接生呢。晚上到了,大家围着篝火烤食着猎物,跳着欢快曼妙的舞蹈,还有对对情侣在谈情说爱,看那位男士正含情脉脉把他们亲手打制的精美的鸵鸟蛋皮项链戴在女士的脖子上。夜深了,大家都睡了。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四起,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势如瓢泼,还没等人们反映过来,蓝光闪过之后,就听见天崩地裂声响起,脚下咔嚓裂开了一丈多宽的深壕,人们四处惊慌逃窜,终于洪水爆发了,愤怒的洪水一泻千丈,势如奔马,洪水肆掠地追赶着逃生的野鹿、野牛、野驴和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马圈湾遗址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马圈湾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圈湾遗址位于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东1.5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8.35万平方米。现仅存东、西、北三面残墙和西南角墩,北墙长300、东、西二墙长270米。墙为夯筑,基宽7米,残高5米,顶宽2米,城墙大部分被黄沙壅埋。北墙中段有一宽5米的豁口,疑为北门。南墙中段原亦有门,已毁不清。城内出土有汉代红、灰陶片、五铢钱币等及唐代围棋子等遗物。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敦煌汉唐史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山顶崖遗址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山顶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山顶崖遗址位于清水县红堡镇咀儿村。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类别为古遗址。

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鸭儿沟为界;西:以安坪村村民住宅区为界;南:以断崖为界。北:以端山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红堡镇:自然环境:红堡镇位于清水县西部,总土地面积8.18万亩,总耕地面积3.37万亩。平均海拔1334米,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9°C,全年无霜期180天。行政区划:辖2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5922户,乡镇总人口27490人,乡镇从业人员13869人。六通情况:26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有线电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两河吊洞砂锅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两河吊洞砂锅遗址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

两河吊洞砂锅遗址位于两河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

2019年12月18日,叙永县人民政府公布两河吊洞砂锅遗址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河镇:v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两河乡,1953年建镇,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3.6万。叙(永)威(信)公路过境。辖风岩、盖首、桐风、立 新、六宝、落宁、保丰、边岩、镇国、金华、金银、落箭、张坝、还乡、尖山、飞龙、西山、网坝、大林、安足、落邦、余香、铜鼓、乐郎、培龙、江村、茶叶、孙家、石关、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悬泉置遗址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悬泉置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甜水井东南2公里吊吊泉沟口西侧,敦煌市与安西县行政区域交界处。南临三危山支脉火焰山,北与疏勒河流域汉长城烽燧遥望。因出土的汉简上 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

现存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地面暴露有灰层、大量绳纹灰陶片、草渣和汉简。1990年-1992年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悬泉置遗址,据出土简文记载,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

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坞呈正方形,边长48.10米,土坯砌筑,坞内有两组房屋建筑。坞墙设于东墙正中,宽3米。坞东北及西南角有角墩。

出土简牍2.1万余枚。形制有简、牍、觚、封检、、削衣等。纪年简最早是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最晚为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其中以宣帝、元帝、成帝简最多。内容有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簿籍、爰书、劾状、符、传、历谱、术数书、字书、医方、相马经等。出土有较多的书于墙壁墨书题记,内容涉及诏书和药方等,特别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直行隶书,字体工整,保存较好,是研究汉代历律、农技和医药水平的最新资料。

其它遗物有铜、铁、漆、木、骨、革、丝、麻、纸、毛和粮食等16大类,共计3250余件。其中大量西汉汉、宣时期麻纸的出土,证明了早在西汉时期纸已做为书写工具在西北边郡地区广泛使用。

悬泉置遗址是继居延遗址之后简牍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该遗址的科学发掘,对研究汉晋驿站的结构、形制和布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与之相联系的大量简牍及其它各类遗物为我们了解汉代邮驿制度及西北边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甘肃省敦煌市安敦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宽沟城遗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宽沟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宽沟城遗址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宽沟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28米,面积10.76万平方米,四角有角墩。城墙为黄土夯筑,其中东城墙临近沙河为黄土夹砂夯筑,夯层厚0.1—0.14米,城墙基宽5米,顶宽0.9—1米。据文献记载,宽沟城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原为皋兰县红水分县县丞治所,城内现存民国时期的县府、-署及宽山书院等建筑遗址。1988年被景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城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

宽沟村:宽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遗址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遗址共有3处,分别位于延安城内、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兰家坪村和延安市宝塔区南市办龙湾居委会。

1937年11月24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文协负责人为成仿吾、周扬、柯仲平等。文协机关设在延安城内,1938年11月,迁至延安城北兰家坪。

文协成立后,先后组建了诗歌总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民众娱乐改进会、文艺战线社、讲演文字研究会、大众读物社、文艺顾问委员会、抗战文艺工作团等机构。1938年8月,文协和战歌社、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联合在延安发起了首次街头诗歌运动,宣传抗战。

1940年月1月4日至12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在王家坪女子大学大礼堂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并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的报告。会议还选举了文协委员会成员,吴玉章任主任,艾思奇、丁玲为副主任,吴伯箫为秘书长。

1941年6月,迁往城南龙湾,并改由边区政府领导。1942年1月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文协归文委领导。

1947年3月,陕甘宁边区文协机关撤离延安,随--战。1948年迂回延安。陕甘宁边区文协创办的《群众文艺》月刊在延安出版。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陕甘宁边区文协迁驻西安,后改组为西北文联。

河庄坪镇:延安市宝塔区辖乡。1972年设河庄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北,距市区10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辖兰家坪、李家瓜、石圪塔、河庄坪、小沟、杜家沟、井家湾、新尧沟、陈团沟、崔家圪崂、芦草湾、解家沟、李家湾、康家沟、赵家崖、石尧、杨老庄、刘兴庄、贺团峪、红庄、枣圪塔、万庄、余家沟等28个村委会。矿藏有石油、石卷、天然沙石。农产有玉米、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池湾遗址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大池湾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池湾遗址位于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五营乡,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距今7800--5000年。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灰坑,墓葬,窑址和壕沟,而且还有精制的地画,彩陶和面积很大,构造复杂的房屋遗迹。已清理出的房址有240座,灰坑340多个,墓葬79座,窑址38处,各类文物8000多件。

大地湾四期遗址中,发现一些规模宏伟的殿堂式的房子,显示出当时复杂而精湛的建筑艺术。有一座殿堂式的宏伟建筑,分正室,侧室,后室和门前附属建筑等4大部分,总面积达600平方米。主室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室内的顶梁柱,柱径达50厘米,外敷防火草泥。前后路各有8根直径30厘米左右的附壁柱,都以大块青石头为柱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室内地面平整坚硬,象黑灰色的大理石一样光滑。这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劳动创造的结晶,也是远古灿烂文化的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东李沟遗址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东李沟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李沟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东李沟村村西100米处。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

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李沟河为界;西:以空沟河为界;南:以李沟西塬山顶为界;北:以桐温公路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30米。

永清镇:自然环境:永清镇位于清水县中部,总土地面积3.78万亩,总耕地面积1.71万亩。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8.9°C,年平均降雨量580.5毫米,全年无霜期172天。行政区划:辖4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1010户,乡镇总人口48428人,乡镇从业人员24280人。六通情况:1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