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精彩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71

文章

183

郭东胡氏祠堂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郭东胡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胡氏祠堂位于郭里镇郭东村,已有几百年历史,经历3次重修。胡氏家族从元至正年间迁来居住。明初,有胡氏族人组织地方团练力保明建文皇帝朱允汶,曾和燕王朱棣军作战,后归顺,被朝廷授以功名。

信息来源:邹城政务网

郭里镇:" 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邹城、腾州、微山三县市交界处,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是著名医学家王叔和、“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故乡。镇内有伏羲庙遗址、西晋安北大将军刘宝墓、乌林答将军墓等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全镇面积85.9平方公里,人口46857人,辖6个管区、39个村。 社会发展稳步向前。教育事业常胜不衰,是远近闻名的状元镇;卫生事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莫氏祠堂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莫氏祠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莫氏祠堂位于土司衙门东侧20米处,占地147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后毁于兵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祠堂分前、中、后三进,祠门院前竖立巨幅照壁,左右为门房,门楣上分别浮雕“本支百世”“列国一同”八个大字。进门房是大院。一进是正门;二进为正厅,两侧分别设有客房,前后镂金花窗,工艺精巧,装饰豪华;三进安放莫氏历代宗亲牌位。祠堂整体造型与衙门相对称协调,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196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莫氏祠堂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塘下洋新祠堂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塘下洋新祠堂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塘下洋新祠堂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塘下洋村439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

塘下洋村:义乌市佛堂镇塘下洋,村全村常住451户,1056人,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球等文化活动室,建成市“双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积极培育文体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午汲胡家祠堂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午汲胡家祠堂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午汲胡家祠堂位于武安市午汲镇,年代为清。

午汲胡家祠堂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午汲镇:地处武安市西南,紧邻城区,总面积72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10500户,36000口人,耕地3600公顷。2003年人均纯收入4564元,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7亿元。午汲镇地理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309国道、邢都两条公路,邯长铁路穿境而过,镇域西部有丰富的铁矿石、煤炭、石灰石资源。近几年来,午汲镇积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积极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翟氏前份中份祠堂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翟氏前份中份祠堂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潭镇: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闫庄闫氏祠堂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闫庄闫氏祠堂为阳谷县文物保护单位。

闫庄闫氏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

2014年,闫庄闫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闫庄村: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地处山东省阳谷县城东隅,黄河北岸,北邻324国道(齐南路)。古称“青龙街”,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闫庄村是省级文明村,全村总人口1200人。2007年,闫庄村被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10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闫庄村名列其中.闫庄村于清康熙八年建村,古称“青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朗锦祠堂群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朗锦祠堂群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朗锦明清祠堂群,从明朝中叶至民国初年的300多年间先后建成,由何氏宗祠、媲鲁何公祠、表山何公祠、西源何公祠、任轩何公祠、妙山何公祠、天香何公祠组成。虽修建年代不同但尊卑有序,式样统一,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头门灰塑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石墙脚,梁架结构亦统一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属于非常典型的岭南明清建筑。

媲鲁何公祠

位于朗锦村东边,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座西向东,三间两进格局,前廊梁上人物、花鸟、瑞兽木雕精工细啄,生动逼真。墙壁上配有诗画,人物栩栩如生。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轩何公祠

位于朗锦村东边,建于1721年。座东向西,三间两进格局。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朗锦村何氏宗祠

位于朗锦村东边,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座西向东,三间三进格局,前廊砖、石、木雕工艺精美,花鸟、瑞兽、人物造型栩栩如生。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源何公祠

位于朗锦村中部,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座东北向西南,三间两进格局。建筑工艺考究、木雕精美,装饰生动。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表山何公祠

位于朗锦村西边,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修缮于1999、2001年。座西向东,三间两进格局。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圩社区:一、基本情况新圩社区居委会位于高明区工业区西园地带,西与高要市蛟塘镇接襄,北与明城镇相接。地处更合镇最北面,距离镇政府13公里,总面积19.8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一个街道,11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岳塘村、茶一村、茶二村、圩竹村、鹿岗村、江湾村、锦园村、朗锦村、天湖村、渡水村、凤岗村。家庭总户数共有1235户,常住人口数4960人,流动人口1005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龙家祠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龙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家祠堂

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

据说,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

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又于1934年捐资对附近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治理,深挖河道,使水道畅通,水患减少,沿河人民深受其利。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南约12公里的永丰镇簸箕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亨祠堂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李亨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亨祠堂建于清朝道光末期,距今近200年了,3000多平方米的占地,在彼时彼地也不失为一座宏伟建筑。对研究清代的祠堂建筑和盐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文物价值。

李亨祠堂位于凉高山街原无一厂内,建于道光年间,大盐商李振亨的祖祠。占地3040平方米,由大门、正厅、左右侧厅、过厅、厢房、花房、后院组成的建筑群,面阔达81.5平方米,入口中柱的高大悬山屋面与两侧对称人字形山墙,连接侧门中线的梯形墙十分壮观。进深为39.5米,共有大小天井共11个.正厅为五间四柱硬山小青瓦顶,山墙为典型的川式马头墙,美观雄壮,为台梁式木构架,中间四柱为石柱,周长1.4米,十分壮观。檐下挑房、吊瓜、挂落多数雕刻保留完好。

李亨祠堂的修建者是自贡大盐商李振亨,民间也叫李亨,因其于道光年间创办了自贡人民一直津津乐道的“挖耳井”而起家,李振亨兄弟由此推井汲卤,烧灶制盐,自立盐号运销。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淮盐梗阻,川盐空前畅销,李振亨遂成自贡盐商巨富。李振亨发家后,随即于道光末期在凉高山屈家山建祠。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北以保护范围外20米为界,西至保护范围外4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山吴氏祠堂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三山吴氏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祠堂

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三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五年(1866)扩建。一进两重,四合院式布局,面阔14.8米,进深23.7米,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祠内存“三让遗馨”“至德流芳”横匾两块。该祠堂整体保持了鄂东南清代传统祠堂的结构和风格,是研究湖北乡土建筑的重要实物。

重修后的吴氏祠保持了原来的风格,总体建筑为列架式砖木结构,硬山顶,猫拱式山墙,青砖碧瓦,门口有直径1米的石鼓列于两边。祠内有八角徊楼和戏台,均有八仙过海及花卉雕刻装饰,梁柱之类亦有龙、凤纹花雕。整个动、植物雕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祠宇进深23.7米,面阔14.8米。是目前樊湖水域内幸存而又罕见的古代祠宇,有较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自吴氏祠堂建筑外墙向四周分别延伸5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三山村:三山村位于距城区西南15公里的三山湖上,南临黄石,北接武汉,交通十分便捷。这里湖光山色,气候宜人。是本市唯一的水产养殖专业村,全村760户总人口3400人,其中党员102名。村委会下辖8个村民小组,3个商品鱼养殖基地,拥有2万亩三山大湖螃蟹养殖经济联合体,5千亩螃蟹内湖养殖基地,万亩精养鱼池。年产鲜鱼1200万公斤,螃蟹15万公斤,创社会总产值7千万元,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阳朱氏祠堂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三阳朱氏祠堂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阳朱氏祠堂位于歙县三阳镇,时代为民国。

三阳朱氏祠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阳镇:三阳乡位于歙县南部,地处皖浙交界处,座落于美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脚下,是黄山市规划的中心乡镇。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林语堂喻为“东方小瑞士”。三阳乡交通便利,有徽杭公路穿乡而过,有徽杭高速公路(三阳设有道口)直通黄山、杭州,有唐三公路通往千岛湖。乡土面积121.8平方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152个村民组,21120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8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张老家祠堂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老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老家祠堂位于阜阳市临泉县谭棚镇,年代为明清。

谭棚张老家原籍山东,始迁祖妣张大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从山东枣林庄迁徙颍西七十里泉南润北之地(今张老家)。张大公定居张老家后,长子张兴生子张表,张表生子张守文,张守文生四子:长子张珙、次子张琦、三子张玠、四子张珮。此后,四门家族繁衍生息至今。如今,谭棚张老家人分布于临泉谭棚镇、高塘乡、杨桥镇及颍州区马寨乡等地,近10万人口都是这四门家族的分支流派。

为追祖德宗功,不忘传统,传承诗书传家、尊师重教的家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明贡生张表投资兴建了张氏祠堂。随后,祠堂历经数百年,出现了部分损坏。清嘉庆八年(1803年),张家第十四世孙张湘,曾任灵璧县儒学正和池州教谕,对祠堂进行重修。至今,形成了目前张老家祠堂的样子。

2012年,张老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保护面积为祠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15米,南5米,北8米。

谭棚镇:谭棚镇是临泉的“东大门”,位于两县一市一区结合处,西距临泉县城25公里,东离阜阳市30公里,东以九龙沟为界,与颖州区九龙镇毗邻,南连高塘乡,西接杨桥镇,北靠泉河与界首市代桥镇相望。S102线横穿其境,交通便利。谭棚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春由谭棚、王寨、陈营三乡组建为谭棚镇。全镇辖28个村民委员会,204个自然村,369个村民小组,镇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许家黄庄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许家黄庄祠堂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黄庄祠堂位于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许家黄庄村东首,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许家黄庄祠堂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路街道:莒南县十字路镇地处莒南县城驻地,辖107个行政村(居),12.1万人,总面积170万平方公里,9万亩耕地。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02万元,人均收入2670元。我镇北临莒县,南靠连云港、新浦,东临日照,西靠临沂,境内兖(兖州)石(石臼)铁路横贯东西,莒(莒县)新(新浦)公路、岚(岚山)济 (济宁)公路在此相会,通讯、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渠河赵氏祠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大渠河赵氏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渠河赵氏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大渠河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大渠河赵氏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沈荡钱家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沈荡钱家祠堂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沈荡钱家祠堂位于沈荡镇中钱村中钱桥东北20米处,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3年1月3日,沈荡钱家祠堂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钱村:中钱村位于沈荡镇中南部,南邻于城镇三联村,东与五圣村、北与新丰村相连,由原中钱村、黄泥坡村合并而来,全村区域面积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953亩,有承包组37个,农户1198户,总人口4491人。村民委驻地为沈荡大桥东瑰。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90名,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村产业发展特色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隅李氏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南隅李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隅李氏祠堂位于巨野县田庄镇,年代为清。

2015年6月23日,南隅李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庄镇:田庄镇位于鲁西南大平原巨(野)、郓(城)、嘉(祥)、三县交界处,是巨野县的城郊镇,辖61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万亩,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充满生机的经济文化重镇. 田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属古麟州阅历千载到于今,在这快神奇的土地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英杰辈出.明朝礼部侍郎、都御史宋沧,清末八旗都统、武状元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严家祠堂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严家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严家祠堂位于咸丰县城西北40公里的尖山乡大水坪村,总建筑面积736平方米。严家祠堂是由当地的严姓族人集资修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伐木兴工,光绪三年建成。

严家祠堂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主体分门厅、亭院、正堂三大部分。

门厅高6米,木柱木枋,四列二十柱无斗拱。三间穿堂,内外12扇镂空凋花大门,古朴典雅。过门厅是边长爲12.8米正方形天井,正中有由八块石闆构成长六棱形的放生池,外壁刻有王士晋编宗规十六条,四边精凋云纹。池的上方0.7米处斜置石凋艺术珍品——盘龙石,长2.6米,宽2.06米,石上镂空镌刻三龙抢宝、鲤鱼跳龙门图。

正厅长17米,宽12.2米,高8米,面积21.24平方米,四列三间二十四柱二十二骑,中间两列五柱六骑,两边两列七柱五骑,柱径0.55米。正厅中并排设三座供奉0牌位的木质神龛。正中一座神龛前两龛柱镂空各凋一条木龙,可上下活动绕柱而上,栩栩如生。

正厅外正中相连建有一飞檐翘角高耸的亭阁,阁高10.7米,长宽各7米。亭中有长梯可达亭顶登高远眺。亭下两柱基是上等青石凋刻公母二狮,左爲雄狮滚绣球,口中含一活动石球,伸手入狮口可任意拨动,但不论以任何角度都不能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晏殊故居祠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晏殊故居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港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和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故里,晏殊身居相位,他“开一代词风”,成为婉约词派的创始人,被推为开创临川文化的领头雁。晏几道将婉约词风推至顶峰。以“二晏父子”为北宋杰出的文化代表,将宋词小令推进一个新的艺术里程碑,加上后来晏殊门生: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一大批临川籍的政坛文豪,形成了江西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佳誉。

祠堂建于晚清,二进五间,220平方米,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的场所。唐代诗人戴叔伦“黄鸟数声催柳变,春溪一路踏花归”的诗篇,说的就是今天文港晏殊村的景致。

信息来源:进贤县人民政府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平利刘氏祠堂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平利刘氏祠堂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利刘氏祠堂

时代:清

地点:平利县兴隆镇太子沟村

保护范围:东至祠堂上堂后檐2米,西至祠堂院场边沿,南、北以祠堂为界,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面外延10米。

2008年,平利刘氏祠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镇:兴隆镇位于大巴山北麓,东倚五峰,南临老县,西接安康,北靠旬阳,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45亩,镇辖18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3225户,总人口13085人。 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植被覆盖率高达90%。镇政府驻地距平利县城29公里,距安平二级公路17.5公里,平旬公路穿境而过,公路、电话、交通、信息比较便捷。集镇功能完善,街道绿树成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凤凰杨家祠堂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杨家祠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坐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祠堂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杨家祠堂为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杨家祠堂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老菜街。

电话:0743-3502059

开放时间:

夏季7:30-18:00;冬季8:00-17:30。

交通:

古城内,步行可达

门票:

凤凰门票已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张家祠堂正厅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祠堂正厅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芦江村

原有三组建筑,五进,中轴为家祠,左右两厢为住宅,现存中轴第三进第一个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11米,长24米,檐栏高4米,七檩,硬山式顶,屋顶坡度平缓。梁柱均为粗大的楠木,故又称“楠木厅”。厅内立柱上有青石覆盆柱础,栏顶作卷刹,构架的联接结构,多采用形式简单的斗拱、蜀柱,垫板,正中明间脊檀左右下侧装饰三角形的简单木雕,其外缘置叉手,梁作月梁状,立梁略有琴面,梁底沿边刻双线。斗拱外檐二攒一斗三升,内部梁枋间出单拱与重拱,不出挑,内外斗拱坐斗均刻花瓣状,有方有圆。地面皆用方砖斜铺。

该建筑为明代所建,形制古朴,结构简明,用材硕大,装饰没有繁琐之感,在宁镇地区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后白镇:句容市辖镇。江苏省外贸玩具生产基地。1956年建后白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7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2公里。面积39.5平方公里,人口1.2万。104国道、郭(庄)茅(山)公路交会过境。西濒赤山湖。辖后白、高坪、李家桥、夏王、胜富、东湾、古村、延福、淮源、花岗、芦江、闸头12个村委会和后白1个居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