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汕头革命历史纪念馆【通用15篇】

厦门是一个秀丽清新的城市,空气和阳光都很好。厦门大学的校园整洁优美,鼓浪屿有很多特色店铺,都是可以去看看的。厦门的街道很干净,慢节奏的生活很惬意。海鲜不错,当地小吃很棒。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您整理的汕头革命历史纪念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5315

文章

15

篇1: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陈云故居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云出生地---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馆区北依市河,南临西塘港,占地面积52亩,建筑设计体现江南特色,并与陈云故居及周边民间建筑尽量保持风格一致与和谐。

纪念馆主馆高14米,共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设计既体现江南居民风格,又兼顾现代化纪念馆的大体量特点,朴素而庄重。一楼、二楼的四个展厅基本按时间顺序展示反映-光辉一生的图片、文献、实物等史料。地下一层为青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陈列布展充分运用各种展示手段,力求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

陈云故居还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门票

5元

开放时间

08:24-16:04

景点位置

中国上海青浦区练塘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文昌列宁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文昌市公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1927年,中共琼崖特委派共产党员许侠夫、罗文淹到公坡乡(后改为列宁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他们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该乡广大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共青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并建立起了农民自卫队,很快就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暴。在此基础上,建立列宁乡党支部,成立列宁乡苏维埃政府,周德锋任党支部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列宁乡政权建立后,群众组织等工作得到了发展。为了扩大苏区,1927年七八月间,许侠夫、罗文淹等率领农民自卫队向列宁乡周边发展。1927年12月,国民党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列宁乡苏区发动进攻,对列宁乡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进行屠杀,许侠夫、周德锋等先后牺牲,列宁乡损失惨重。列宁乡红色政权被摧残破坏,当地革命工作转入地下。

纪念馆于2003年7月建成,钢筋水泥结构,两层楼,楼房正面顶部有红色五角星,中间为刻有“文昌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大字。坐南朝北,地势较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北边、东边为公坡中心小学校操场,南边、西边有榕树、椰子、竹子等林木。纪念馆现保存较好。

地址:

海南省文昌市公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1956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红安县城东北稞子山上兴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41亩,规划面积500亩。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历史纪念馆下沉广场、将军墓园、老红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等。

纪念馆坐落于烈士陵园内,占地4670平方米,周围苍松翠柏,环境庄严肃穆。馆舍为古典庭院式建筑,赤柱粉墙,碧瓦飞檐。四周筑有花台。馆内分前后院,周边长廊环绕,后院中央有喷水池,整个纪念馆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

纪念馆馆名由原鄂豫皖根据地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徐向前元帅题写。其基本陈列,以《血染山城、点燃工农武装斗争烽火》、《英勇捐躯,为创建革命根据地铺路》、《前仆后继,坚持大别山艰苦斗争》、《随--战、英雄儿女长眠他乡》四个部分组成。陈列反映了当年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和创建、坚持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英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陈列介绍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红军的领导人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许继慎、蔡升熙、曾中生等230余位著名烈士的生平,展出了他们的遗物、照片、诗抄等,总计800余件。

纪念馆馆藏品2500余件,以史料和照片最多,以英烈遗物为最珍贵。诸如余天云军长当年参加黄麻起义时用过的大刀,王吉文师长行军时留下的日记本,梅红华师政委长征中穿过的羊皮袄等,颇为珍贵。

曾出版《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简介》、《陈列讲解词》、《中华英烈大词典》等。

纪念馆全年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宁县革命烈士陵园,2005年5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县文化局管理。纪念馆位于宁县县城庙咀坪南麓,馆区占地面积267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90%以上,现有工作人员8名,房屋28间,年平均接待参观旅游人数3万人以上,门票收入60万元以上。

纪念馆依山而建,分设烈士陵墓区、纪念瞻仰区、参观休闲区、展馆陈展区四大功能区。近年来建有“宁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王孝锡烈士纪念碑、“五八”战役殉难烈士纪念碑、王孝锡烈士展厅、仿古回廊、休闲亭、山门、展览室、教育专栏等多处景点,安葬有“五八”战役殉难烈士等500余位革命先烈遗骸。

纪念馆先后被省、市列为省级革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现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的著名旅游景点。

联系电话:0934—6622514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

漈头村是福清市重点老区基点村,是中共福清县委的诞生地。20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苏州、福州读书的福清籍学生共产党员回乡开展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1930年秋,福清党团混合支部成立,谢廷清任书记。1932年秋,成立中共福清特支,何文成任书记。1934年1月,中共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何文成任书记。从此,漈头村成为福清革命重要据点。1941年4月,福(州)平(潭)沿海抗日游击队第8中队在漈头村组建。漈头村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牺牲了10位革命烈士。

为记录从上世纪20年代至1949年福清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开始筹建该纪念馆,2005年建成,是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外貌美观大方,庄严肃穆。馆前的小公园花草绿树丰茂,并有凉亭、小湖和停车场地。纪念馆后山建有陈炳奎烈士陵园。馆内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展览的内容丰富多彩,陈列物品共213件,其中,实物68件,烈士及革命先辈照片49幅,文字图片74幅,书籍及烈士遗墨21件,大型沙盘1个。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放映“福清革命史”电视专题片,展示福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遗迹的分布场景。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5年4月被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被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漈头村:漈头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辖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6户,总人口1237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获“福建省卫生村”、“福清市党风廉政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漈头村是福清最早的革命基点村,1934年1月0福清县委在漈头村成立,1941年4月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在漈头村组建并驻扎,在三个不同的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息烽集中营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纪念馆成立于1997年,明确为副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行政上隶属息烽县文化广播电视局。2006年纪念馆提升为正科级单位,行政上属息烽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2008年4月20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后,明确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业单位,行政上属息烽县旅游文体广播电视局。

息烽集中营包括设在阳朗坝区的集中营本部和与之相距14公里的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两个组成部分。集中营本部设立在贵州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猫洞村,又被称为猫洞集中营。集中营占地57124.4平方米,1938年之前是一位刘姓地主的庄园,1938年军统到达这里后赶走地主,又修建了十几间房屋,建成了集中营,从1938年设立到1946年撤销,先后关押过杨虎城、马寅初、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张露萍、许晓轩等共产党人、爱国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1200多人,其中600多人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不足100人。这样一个杀人魔窟对0牌却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内称“新监”。

玄天洞是息烽南望山山脉中的一个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天然古洞,距县城8公里,明朝末年四川道人半月云游到这里,在洞内修了道观,在洞中供奉玄武大帝,因而得名玄天洞。到清朝乾隆年间,这里成了有神像数十尊的香火旺盛的旅游胜地。1938年,军统强占这里作为杨虎城将军一家的囚禁处长达8年时间。从此香火绝灭,游客不至,旅游胜地变成了人间地狱。

1997年5月一期工程修复开放,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近600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习-、李鹏、-、-、-、习-、-等先后至此参观。2003年4月,-同志到息烽集中营纪念馆视察,作出了把“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建设好、管理好,发挥好功能和作用”。为落实好-同志的要求,中宣部、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二期工程。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于2005年8月19日落成开馆。《烽火不息》展览以大量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为内容,用珍贵文物、图、文、表、照以及声、光、电、情景模拟等展出形式,详尽介绍了息烽集中营的历史沿革、革命烈士狱中活动情况,集中展示了中国革命的一段斗争史、胜利史。

为丰富展陈内容,通过多年的走访,到目前已征集到文物60余件。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每天的开馆时间为8:30——17:30,全年不闭馆。

交通线路分为两种:一是旅行团线路。贵阳出市区上兰海高速贵遵段60公里到息烽站出口,经息烽县城6公里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二是自驾车线路。贵阳出市区上兰海高速贵遵段30公里到久长站出口,沿210国道往遵义方向行驶25公里到达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绥德城内疏属山前沿山顶。2009年在榆林扶南办的大力支持下,绥德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原三五九旅绥德警备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地方性纪念馆。纪念馆占地6500平方米,展线长100米,展出图片1076张,文物326件,通过红色文化广场主题雕塑、照壁浮雕、绥德旅游规划展室、民主革命时期绥德著名人物、绥德警备区事迹展、-与0绥德地委、绥德籍烈士、抗大总校在绥德等板块展出,结合绥德民主革命时期历史特点和旧址实际遗存情况,严格遵循历史时序线索,采取专题划分布展版块方法,力求多点位、广角度、区分主次、详略得当地再现绥德红色革命历程,其中对三五九旅与-将军在绥德事迹予以侧重展现。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现代布展手段,形象地再现了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革命情怀。全力打造缅怀革命英雄、继承先辈遗志的国家级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近年来,纪念馆不断挖掘八路军深厚的廉政文化内涵,积极争创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2年10月榆林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榆林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3年4月,绥德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1月,省委纪检委、监察局授予“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5月,团市委授予纪念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惠安县涂寨镇瑞东村。该纪念碑1997年建成。位于惠安县螺城镇科山公园内,与革命烈士纪念碑相邻。

为全面反映1926年12月至1949年8月23日惠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折不挠、坚持斗争、火种不熄、红旗不倒的光辉革命历程。惠安县人民政府2007年7月动工兴建惠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2008年竣工。

该馆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约4800平方米。一楼布馆为反映1926年12月-1949年8月23日惠安人民光辉的革命历程,于2011年元月1日开馆。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瑞东村:涂寨镇瑞东革命老区村地处镇东北端,与东桥镇屿头村近邻,辖土楼、塔后、祠堂、下乡、前坑等5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4878人,山地面积1600亩,耕地1500亩,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9587万元,人均纯收入7850元,村财收入4.8万元。瑞东村原名“赤埕”,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抗战时期一直是革命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曾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党人老地下组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武都区长江大道以北,武都深圳中学西面的钟楼公园内,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占地面积32亩,主体建筑结构2层,馆舍面积1560平方米,总投资约2300万元,于2015年元月落成免费开放。展馆建筑以秦-格为特色,与钟楼公园浑然一体。纪念馆展览以革命历史事件为序,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区(县)领导人名录四个板块。展出内容以图片、图表、油画、沙盘、革命文物、微缩场景为主体,以展板、灯光、投影、触摸屏等多媒体为手段客观、真实再现了武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形态。

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已为武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都区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淄川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淄川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06年拆除烈士纪念祠,新建淄川革命历史纪念馆。2008年对纪念馆扩建,增设第二展厅,对纪念馆重新布展,并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广场安放了著名爆破大王、全国“双百”人物之一的马立训烈士铜像。第一展厅第一部分为“星星之光”。主要展示19世纪末我区人民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悲惨情景、山东党组织在淄川的早期活动和矿工运动。

第二部分为“抗日烽火”。记述了“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淄川,接连制造了河东、杨寨、龙口、黄家峪等多次血腥惨案,在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淄川民众纷纷起来参加抗日斗争。先后打响了著名的吉山突围战、马鞍山保卫战和淄川解放等战斗。

第三部分为“黎明前奏”。展示了抗战胜利后淄川人民广泛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争取独立、和平、民主,保卫胜利果实和“扫囤”筹粮支援集结在淄川大荒地进行休整的陈粟大军的场景,为部队顺利完成战斗任务做出了贡献。

第四部分为“旭日东升”。集中展现了我军“五进四出”解放淄川的一幅幅战斗场景和全区人民欢庆胜利、支援全国战略-、迎接全国解放的生动场面。

第五部分为“光照千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为解放淄川,建设淄川,解放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的著名革命烈士的事迹。

第二展厅第一部分“辉煌人生”。展示“特等爆破英雄”马立训在抗日战斗中机智勇敢,灵活运用“偷爆、巧爆、空爆、连环爆破技术”的英雄事迹,以及张敬焘在益临工委时领导淄河流域人民开展抗日活动的场景。

第二部分“传承伟业”。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奋斗在淄川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刚刚摆脱“三座大山”残酷压榨的淄川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

第三部分“再创辉煌”。主要展现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淄川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工业、商贸业、交通、文化、教育、城乡建设、卫生等领域辉煌成就。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村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黄村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村地区(含黄村、叶潭、康禾三镇)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位于黄村革命烈士陵园下侧。

纪念馆于2009年筹建,2010年建成,纪念馆由原东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部长郑群题写馆名。该馆占地1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层260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展览大厅,用数十幅文字、图片、照片、实物展示黄村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1925年至1949年20多年来革命斗争历史,内容分为8部分:一、前言;二、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介绍;三、统一战线工作;四、武装斗争史;五、革命烈士英名和部分烈士事迹;六、重大历史事件叙述;七、人民政权的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八、在黄村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主要领导人简介。馆内还展出战争年代的实物(行军袋、草布鞋、手-、大刀、粉-、五角帽、耙头、化装袋、文件、书笼等)以及大批党史资料书刊。

黄村镇:【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此建店设墟,故曰黄村墟。清属蓝能都蓝溪约。民国时期设蓝溪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黄村。现为黄村镇。【地理环境】位于东源县东北部,东经115°25,北纬23°51。距市区116公里,是东源县东北部最边远镇,东接五华县长布,南与紫金县中坝相邻,西频本县叶潭,北界龙川县紫市。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山地较多。海拔10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三段地革命纪念馆位于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三段地社区,展馆占地面积2538平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展览陈列分为红色政权、团结抗战、投身解放三大部分,以浮雕、展板、陈列的形式集中展现了三段地根据地革命历史。展厅里,鲜红党旗下习仲勋、--两位卓越的共产主义者和民族工作领导人和蒙古族群众共同携手并进的场景的大型雕塑,向所有人诉说着三段地革命根据地蒙汉群众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习仲勋、--带领下蓬勃发展的辛路历程;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毛主席照片,彰显了伟大领导人坚定卓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睿智;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多位在战争中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烈士所做、所用的军鞋、电台、书籍、0-等文物,每一件都向人们诉说着战争年代,蒙汉民族革命先烈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峥嵘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潮南区红场镇镇区。

为了缅怀彭湃、徐向前、邓发、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94年初,由原潮阳市政协提案和潮阳市人大常委会议案,在中共潮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报经汕头市有关部门批准兴建,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开馆。该馆主楼为四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117平方米,外观庄重,结构严谨。馆内一楼为服务人员宿舍及会客大厅,二、三楼分四大展厅,其中二楼为第一、二展厅,分别展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过程的珍贵图片及资料。三楼第三展厅展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英勇杀敌的历史图片,第四展厅为各级领导以及一些革命老前辈、书画家到此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兴挥毫以及墨宝展示之处。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场镇:【简况】红场镇位于潮南区西南部的大南山中段,东邻两英镇,西界普宁市汤坑镇,北接仙城镇,南连雷岭镇和惠来县。全镇均为山地丘陵区,总面积85.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4445亩,耕地面积2361亩;东西两端相距近35公里;有32个自然村,设27个行政村;总人口30955人(4777户)。 2003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50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中共三大后中央机关历史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创办于1988年7月,是上海第一家区级革命类陈列馆,同时使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称。陈列馆位于闸北区浙江北路118号,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670平方米。中心展区主题为“永恒丰碑、党史辉煌”,主要陈列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址闸北“三曾里”办公史料;分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记忆、红色闸北”,主要陈列中国共产党在闸北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的“红色闸北”史料。陈列馆展出史料500多张(份),复制件90余件,并运用动态场景再现、电子翻书、动态地图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现“红色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梅州城区剑英公园内。为了纪念梅州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纪念为民族和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牺牲的先烈,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兴建了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

梅州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是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老区。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梅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战,走过了一条光荣而又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道路。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周恩来、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革命活动的足迹;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八一"南昌起义军、朱毛红四军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为琉璃瓦面平房,现代园林式建筑。馆内共设5个展室,展线总长252米。分"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部分,以中国共产党梅州地方组织活动为主线,突出反映梅州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重点介绍从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梅州革命斗争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革命旧址。共展出各类历史照片、图表等680多张和革命文物290件。馆内还辟有梅州革命烈士纪念室,刻写了熊锐、朱云卿、张民达等4563位烈士英名(其中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13名;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705名,抗日战争时期126名,解放战争时期670名)。

梅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