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域第一美人【推荐20篇】

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张骞出使西域

浏览

6031

文章

40

篇1:西域都护府有多少驻军?真实的西域都护府有多少兵力?

全文共 184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西域都护府,相信对历史比较有兴趣的朋友们多少对这个都会知道个一星半点的。关于这件事,很多人都认为是传说,但事实上并不是。1928年,著名史地专家黄文弼在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处(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发现了两处遗址。

据其著作《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的记载,“野云沟村南约半里,有一高阜,面为深沙堆集,上生芦苇,间有红陶片”。

此外,两处遗址上还发掘出一些存贮粮食的陶罐,根据文献和实地考察的辩驳,黄文弼认为很可能是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而这些遗物极可能是士卒在此屯守的用物。

当然, 关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域都护府究竟在哪,目前又能保存多少,其实在历史学家和考古学界都有很大的争论。

毕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沙侵袭,即使遗址尚在,也可能早已埋入风沙之中,或者被盐渍侵蚀了。事实上,即使是明朝修建的很多烽火台都是如此残破,何况两千年前的遗址?

最近,有考古学者宣称很快就能找到并确定西域都护府的遗址,其中称:“现在就差临门一脚了。从种种迹象都可以推断,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地理位置应该就在这里。这一点完全可以认可。只是我们还必须进行考古发掘。只有看到了这个城的真实面貌,我们才能肯定这种判断。”

然而,也有人认为,“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里盐渍很严重,这对有机物,陶器等侵蚀很严重,没有找到指向西域都护府的直接证据。本想通过对烽燧的调查来推断乌垒城的位置,也因为烽燧遗址损毁严重,无法确定它最后的位置。”

那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域都护府究竟在什么地方?其实是很难说的,学界最好不要为了自己的业绩或者当地为了建立旅游点而贸贸然的自说自话,否则很容易成为笑柄。

从历史记载来看,在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130年左右),丝绸之路和西域才真正被西汉王朝所重视。

但由于实力和地域的原因,在近半个多世纪后,即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才在西域设立都护府,骑都尉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驻扎地点为乌垒城。

根据《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下》的记载,“乌垒,户百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人。城都尉、译长各一人。与都护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

而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的记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

也就是说,西域都护府所掌握的兵力仅仅为300人,而西域都护的官职、地位也仅仅与太守(郡太守是两千石)相当,并不显赫。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域都护府很可能只是西汉派出的带护卫队的使馆机构,谈不上真正对西域有实质性的控制。而其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又与西汉的强大与否相关。

如《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上》说的,“神爵二年,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

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治焉。”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横穿戈壁沙漠、距离太远的西域都护府几乎不可能得到本土的后援(事实上也没有发生过),因为后勤没有保障这才必须在当地屯田养活自己。

而其职责,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是统辖西域诸国之类,其实就实力而言,未免太高看了。

事实上,所谓西域48国也仅仅是一些绿洲城邦的组合,如果只对付其中一两个,3百职业兵士大概也就够了,因为这些绿洲城邦本就是吹弹即破的墙头草,谁强大服谁呗!

据记载,自郑吉为西域都护至西汉末,前后任西域都护者18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10人,除郑吉外,还有韩宣、甘延寿、李崇等,这些人大概就相当于武装大使级别的人物吧。

而从他们的职责看,更多是维护西方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尤其防止他们与北方的匈奴勾结),另外,就是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以保障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贸易利益。

然而,因为缺乏后援的缘故,西域都护府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其实也很难考量。事实上,有些都护非但不能起到安抚西域诸国的作用,反而有被后者所杀的例子。

如汉明帝 (公元74年)时期派陈睦当都护时,第二年就因为焉耆、龟兹叛乱而被杀了、而在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西域都护府干脆就被裁撤了。

此后,因为内乱的缘故,中原王朝再无力西顾,西域也不再受中原牵制,西域都护府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从这个角度上说,仅凭一个西域都护府就说西汉控制了整个西域及“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说法,至少在西域问题上显然是软绵无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西域和匈奴分别指哪里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西域或者匈奴大家在一些地方总是听说了,那么又有人要问了,这个西域和匈奴又分别指哪里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那些神秘的古代地名都对应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吧!

1、西域指哪里

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地理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

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

2、匈奴指哪里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九世纪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从匈奴单于历年秋季在鄂尔多斯祭祀龙神的习俗来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辞所记载的龙方,图腾为黑龙。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建立国家。

3、大漠指哪里

大漠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抵阴山山脉,两面边缘地带分别被称为漠南漠北。

大漠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包括蒙古国全部(外蒙古),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布里亚特共和国与外加贝尔边疆区,中国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平均海拔158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域楼兰红枣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农二师34团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由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光照时间长,该地特产红枣的含糖量十分丰富,且具有皮薄、核小、肉厚、无公害等优良特性。

农二师三十四团经过2009年至2011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棉花种植面积急剧缩小,转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打破了棉花“一花独放”的经济格局。目前,该团已建成6万亩优质红枣生产基地、5000亩标准化示范园;结果果园达到3.8万亩;培育品种有灰枣、骏枣、冬枣等;平均单产达到250余公斤,亩产值5000余元;年产红枣8000余吨,总产值1.6亿元。

通过积极寻求合作开发渠道,2010年底,三十四团与河南新郑市“好想你枣业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集团以每亩4000元的价格买断三十四团2000亩直播建园的红枣生产基地20年的使用权,收购优质红枣,使用“好想你”品牌,标注三十四团产地,共同扩展三十四团优质红枣的声誉和销路。同时,该集团从第三年开始以实物方式向34团交纳租赁金,至每亩50公斤优质一级红枣封顶,并在三十四团投资3000万元建设一座红枣加工厂及配套生活小区,为带动三十四团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张骞要出使西域的原因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要出使西域的原因

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十年之久,他终于逃了出去,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 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 (今阿富汗) 。从大夏返回时, 张骞从昆仑山北麓穿越新疆、甘肃, 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 “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也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做“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十年之久,他终于逃了出去,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 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今阿富汗)。

从大夏返回时, 张骞从昆仑山北麓穿越新疆、甘肃,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 “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也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做“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域是现在的哪里 西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隋朝唐朝时的回西域扩大,北道至拂答菻,中道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西域”现在演变为中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域36国怎么灭亡的?大汉灭亡后西域36国的最终归宿是怎样的?

全文共 1668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和朝代,地位也不一样。在我国汉朝时期,西域是指玉门关以西的地区,主要就是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在汉朝时期,西域地区有着很多小王国,包括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大月氏等。据《汉书?西域传》,这些小国位于现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就是在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地区。

到唐代小国有鄯善(位于今新疆若羌县),婼羌(位于今若羌县东南),乌托(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疆和田),西夜(位于今新疆叶城以南),子和(位于今新疆西南),且末(位于今新疆且末),于合(今新疆和合),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焉耆(今新疆焉耆),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尉犁(今新疆库尔勒)等。由上面古名与今日地区名对照分析,可以看出,它们也是多在今日南疆地区。

到清朝时,西域是指甘肃嘉峪关以外的地方。东南接肃州,东北至喀尔喀(今蒙古),西接葱岭,北抵俄罗斯,南接蕃藏,轮广。到乾隆皇帝时,西域就改称新疆了。

由上面叙述,可以看出,所谓西域36国,是指西汉时期,《汉书》记载曾经存在过的,在中国版图以西,紧靠中国的36个小国。这些小国,国虽小,但是都有国王,有城郭,有军队。经济是从事农牧业,举世闻名的新疆坎儿井就是在西域地区的天山以北,即在吐鲁番盆地,坎儿井建设始于西汉。西域还出产有铜,铁,玉石等矿产,当时西域人能用铜铁制造工具和武器。最大的国是焉耆,有8万人口,一般国人口两三万,人口最少的国仅一两千人。原住民有的是汉族,有的是羌族,有的是塞种人,有的是当地土著人。

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西域36国被匈奴势力控制,匈奴在焉耆设有幢仆都尉,匈奴向各国征收徭役和赋税。

汉朝时期,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是在公元前143年,西出陇西,在经过匈奴地盘时被匈奴擒获,匈奴劝降不成,为软化他,把他拘留10年之久,给他娶妻,生儿育女,他在被拘留期间学会了西域语言,了解了当地情况。但他忠于汉庭,不忘使命,在寻机逃脱后,继续西去,途经大宛,康居,先到了大月氏,后又到达大夏。返途为避免再次被匈奴捉到,他改道南路潜行,但是仍然被匈奴擒获,这次被拘留一年多,在前1261年趁匈奴内乱,逃回汉朝。

在公元前119年张骞又被朝廷派遣,第二次出使西域,在公元前115年返回。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组织了三百多人的庞大外交使团,每人配有两匹马,带着一万头牛羊,和许多金帛等财物,到乌孙游说,乌孙派使者随张骞返回,从此汉与乌孙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汉朝又派使者到安息(波斯),受到安息国两万余人的盛大欢迎,从此汉朝与安息建立了外交往来。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与西域的外交往来频繁。所以历史上称是张骞开拓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的塔里木盆地以北的小国有姑师(今新疆吐鲁番),尉犁,焉耆,龟兹,温宿,姑墨(今新疆阿克苏),疏勒等。归途经过的塔里木盆地南部小国,有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东等。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乃至波斯的经济文化交流。我以前写的《植物漫谈》文章中,就曾讲过植物和人类粮食,蔬菜等农作物传播途径的往事。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棉花,线麻,丝绸,茶等传向西方,而大蒜,苜蓿,石榴,胡桃,芝麻等,也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来。中国的三大发明和传统文化也由丝绸之路传向了西方世界。

西域36国有些是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兼并而不复存在了,有些是后来在汉武帝西征中被征服为藩属国了。到唐朝时回纥人迁徙到此,又发生一番征战和民族融合。另外在塔里木中间地带自有人类以来,就是沙漠,所以有些小国是因自然条件变化,而不适合人类存在,而搬迁了。例如位于罗布泊附近的古楼兰国,现在仅存的史迹,也就是被荒沙淹没的颓垣断壁,当年存在的佛塔,粮仓,街道,民居都已经分辨不出形样来了。据历史记载,楼兰先是在汉昭帝时被征服,令其南迁改名为鄯善。虽然国家迁走,但是百姓中还有少数留恋故土的人留在了原地,以后随着水源枯竭,也只好到别处谋生。这个有八百年历史的楼兰古国也就不复存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全文共 184 字

+ 加入清单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西域第一美女是谁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域美女故事,小编也都在看,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西域出美女很多很多的,也有话说自古西域出美女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辨一辨,一起来看看这个西域的第一美女到底是谁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1、迪丽热巴

细数几个维吾尔族女星,迪丽热巴是最努力,最有潜力,最幸运的的演员,没有之一,从拍的几部电视剧就能看出来,演技很好,做事认真不矫情,遇上杨幂这个老板可以说是最幸运,毕竟杨幂的成功可以为迪丽热巴开辟道路,身材相貌无可挑剔,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星。

2、古力娜扎

比起迪丽热巴,古力娜扎的起点要高,以北影最美考生的身份出现在观众视线,然后演了《轩辕剑》的主角进入影视圈,美貌是有,但是相比情商,演技,努力方面都稍逊,不过能在维吾尔族中脱颖而出进入汉人为主的娱乐圈,可以说是佼佼者。未来的人气应该排在迪丽热巴之后。

3、清朝香妃

看过还珠格格都知道,乾隆有个维吾尔族妃子香妃,香妃名叫和卓氏·伊帕尔汗,“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有关香妃的传说有很多版本,身为乾隆妃子,一定是个绝世美女,再加身体散发异香,简直是人间极品。至今在新疆有很多葡萄干品种叫红香妃、绿香妃、女人香等。

4、波斯美女小昭

《倚天屠龙记》中虚构的人物,波斯明教圣女黛丽丝的女儿,遗传了波斯人的美貌,虽然虚构,足见元末明初时西域与中原的交流频繁,大量西域美女来往于西域与中原之间。

5、西夏王妃

西夏王妃名叫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提起西夏王妃,那就避不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路西征,播种无数,西夏王妃的美貌领成吉思汗不能自已,然后娶了西夏王妃,有传言说成吉思汗的老二就是被这位西夏王妃咬掉了,是真是假,只有成吉思汗知道。

6、天竺少女

西游记中天竺国公主尽显异域美女的风情。容颜俱佳,品貌双全,无不让人爱怜。

7、王昭君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之首的王昭君恐怕千百年难出一个,王昭君虽然不是出生西域,但是对后世美女的贡献可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像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若不是武力强大部落统一,整天茹毛饮血的生活再加上风沙日晒,能培育出美女才怪,估计都是真真切切的女汉子。

8、西王母

西王母可以说是最早的西域美女了,她不是美若天仙,她就是天仙,有关西王母有很多传说,比如后羿的不死长生药就是西王母给的,还有当年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缠绵过一段时间,后来回国为政,相约日后再相见,可是再也没有去找西王母。后来西王母还与汉武帝有过一段故事。

哈哈,著名的几位西域美女都列出来了,但是谁能拿第一呢?小编觉得是现代的古力娜扎了,其他人怎么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汉通西域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西域指的是哪个省 西域是现在中国哪个省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域的一些问题,这个地方也还是比较吸引人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西域到底是指的哪个省呢?是指的中国的哪个省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也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分析看看!

古时候的西域是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所以并不是说西域就单纯的在中国哪个省了,这个说法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哪个省包括在了西域这个地区里面了。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古代西域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

所以说,西域当时包括了,中国的新疆地区,甘肃敦煌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等等地区,并不是单纯的单独的指哪一个地方了。

给大家上个图吧,看得更加清楚一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班超在西域呆了多少年?为何回洛阳仅一个月就过世?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知道班超,都是他身为一个文官,却有一颗想要上战场报国之心,也就是他投笔从戎的故事,千古流传。不过这件事情,后人听起来就是一段文字,但对于当时的班超来说,却是一段真真切切的人生经历。班超出使西域,可以说把毕生都花费在了这里,那么班超究竟在西域待了多少年呢?班超在西域度过了自己的大半辈子,但是为什么最后一回到洛阳才一个月的时间,就过世了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班超平定鄯善

读《通鉴》,说《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为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

班超,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大史学家、《汉书》作者班固的弟弟,曾以一人之力平定西域五十五国,创下了古今未有的奇迹。

班超有勇气,更擅长谋略。与有志于文学的哥哥班固不同,班超立志立功于万里之外,因此他“投笔从戎”,去往了更加广阔的西域大地。

与崇尚征服的西汉不同,东汉对于西域并无兴趣。这是因为东汉首都在洛阳,而不是距离西域更近的长安。因此,征服西域对于东汉帝国来说,国防意义并不大。同时由于之前的王莽乱政,导致西域诸国纷纷背叛汉朝,致使匈奴势力在西域卷土重来。

到了汉明帝年间,东汉开始对西域进行有限度的用兵。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并担任代理司马。为了拉拢位于西域要冲的鄯善国(楼兰)。窦固派班超率领36个随从,一同劝降鄯善王。

起初,鄯善王对班超很热情。但是过了不久,鄯善人对于班超等人的招待日渐冷淡。因此,班超意识到,鄯善人的变化可能和匈奴有关。于是他有意恐吓自己身边的胡人陪侍:“匈奴使节都来数日了,现在还在吗?”

胡人陪侍以为班超已经知晓匈奴使节到来,于是将实情和盘托出。原来,匈奴使节110多人已于数天前到达鄯善。

班超听闻此消息,意识到如今的情况已万分危急。假如匈奴人意识到汉朝使节的存在,必然会结合人数优势,逼迫鄯善人一起前来攻杀。到时候,班超等人只能成为俎上鱼肉。当夜,班超与将士们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班超站起来对士兵们说出了他家喻户晓的名言:“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在班超的鼓舞下,班超和36个好汉摸到匈奴人的营帐,而此时匈奴使节们还在呼呼大睡。于是班超等人顺风放火,浓烈的毒烟熏得匈奴人鼠窜而出。而汉军士兵堵住出口,来一个就杀一个,甚至班超本人就拿了3个人头。

很快,110多个匈奴使节被班超等人诛杀殆尽。随后,他拿着血淋淋的人头前去面前鄯善王,并成功让之降服。西域大国鄯善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汉朝掌握在手中。2、班超在西域树立威望

平定鄯善后,班超又带着自己36个好汉,去往西域另一个大国——于阗国。此时的于阗国刚刚攻破莎车国,称霸西域南道。与此同时,该国派驻有北匈奴的大使,名曰保护,实则监视。

班超等人到达于阗后,于阗王对他们十分不恭敬。而他的国师更是直接向班超挑衅:“汉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你们赶快把它弄来给我祭祀天神!”后来,于阗国王果然派人向班超索要马匹。

于是班超回答:“可以是可以,但必须由国师亲自来我们大营来取”。而不知死活的国师,果然只身来取马。谁知国师刚一进大帐,就被刺客捅了个透心凉。随后,班超拿着国师的头威胁于阗王,命他服从。

于阗国盛行巫风,于阗王对国师更是言听计从,视若神人。如今班超割了他的脑袋,于阗国王吓得赶紧跪在地上,向班超投降。

鄯善国和于阗国降服后,班超利用两国的力量,平定了西域另一个的大国——疏勒国。以三个大国为基础,班超的西域势力已经颇具规模。

于是,班超利用以夷制夷的手段,不用一个汉兵,在西域纵横驰骋,匈奴盟友——龟兹、焉耆、姑墨、危须等国相继被灭。匈奴在西域的势力,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公元94年,西域五十五国全部平定,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3、班超为何回洛阳一个月就死了

班超平西域50余国,在西域坚守了31年,好不容易回到了洛阳,但因为年纪大了,而且在西域的时候常年劳苦,身体非常的虚弱了,所以回到洛阳仅一个月,就病重而亡,享年71岁。

班超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的妹妹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史学家,他的哥哥也是很有名的班固,还写了一本很著名的汉书。他在他哥哥的推荐下去做了掌管奏章和文书的官员,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就被人陷害,被免职了,那以后他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但是班超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外交家,他非常的果断,还有超于常人的胆识和谋略,而且连老天爷都帮他,本来他的手下没有很大的兵力,不足以震慑他们,但是最后西域的很多国家都过来投降他们了,他的兵马强大了以后,要去追击其他的军队,获得了很大的胜利。

他的行为震慑了西域的各国,展现出了大国的风范,达到了很有效的成果,他用了30年的时间征服了西域,东汉王朝也因为有了班超的存在,让朝廷都很有生机。他从一开始的出征,到后来的任西域都护,在西域连续坚守了十几年,驻守长达了30年之久,很多次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西域传奇。但后来由于长时间的在西域,年纪大了就开始思念故乡,就开始请求回到洛阳,接连上书了三年都得不到朝廷的批准,后来还是他的妹妹亲自上书汉和帝,言辞恳切,最后才同意了班超回朝,从班超回到洛阳时,他已经在西域为汉朝打拼了3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张骞出使西域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毕竟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这个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呢?下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下吧!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大事,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值得后世称道,它给汉朝带来如下有利因素。

首先是开阔了视野,那时候汉朝总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央,对其它地区情况不熟悉 ,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这些西域国家才开始互通有无。

其次是开创了丝绸之路。张骞带去的丝绸让西域国家大开眼界,于是汉朝的丝绸和其它商品才开始成了贸易物品走进中西亚和欧洲市场。

第三是繁荣了文化和经济市场。张骞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并在西域及丝绸之路传播;西域和中西亚国家的农产品通过张骞带回中原,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张骞的成功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国家的友好往来,功不可没,意义深远,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域是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现在的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即今新疆以及更远的地方。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汉代之后,因为国家领土扩大,西域成为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开通了丝绸之路以后,东亚各国都顺着这条路来往中原。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自此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

千百年来,西域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中国、印度、西亚、北非和希腊五大古代文明交织荟萃之地,使西域得以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最终产生了新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西域斋糕点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斋作为廊坊的一个清真糕点老品牌,依然成为老廊坊人的选择。在明珠、五味斋等超市中,虽然西域斋月饼依然偏居一隅,种类不外乎传统的自来红、奶皮,馅料也是往年常见的枣泥、豆沙等,可买账的顾客却不少。与众多追求更新、更新、再更新的月饼厂商相比,西域斋似乎要将它的传统特色坚持到底。当然,两、三元一块的低廉价位不一定是市民选择的优先,廊坊人看重的是西域斋的价廉物美。一位买月饼的中年妇女道出本质:“吃月饼,就是尝个鲜。”这不禁让人感到,在给月饼脱下了豪华外衣包装的同时,地产散装月饼也将重新焕发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疆西域—俄罗斯异域风情游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俄罗斯情节的人太多了,尤其是上点岁数的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他们青春与热血的记忆,山茶树、白桦林是他们梦里常常闪动的画面。而西域的悲凉壮阔和大山大水的壮丽也使它成为国人乃至西方游客的最爱。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的莫斯科河畔,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交通中心。从这里通过莫斯科运河横贯市区并与伏尔加河沟通便可进入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成为“五海之港”。莫斯科的地铁四通八达,总长度为200里,为世界之最。地铁分为三层,上下均有自动扶梯,壁画、雕塑以及璀璨的吊灯,犹如地下博物馆一般。

拥有俄罗斯欧洲之称的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圣彼得堡位于北纬60度,当地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圣彼得堡的“白夜”世界闻名。6月22日前后的一周,是白夜最长的时候,也是游客最多的时节。一直到夜间12小时以后,依然可以在露天阅读报刊、散布观景。不等天黑,马上就是日出,昼夜相连,妙趣横生。每逢“白夜”,圣彼得堡都要举行“白夜”艺术节,各种音乐会、歌舞会和其它演出通宵达旦,其乐融融。此时的圣彼得堡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了。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城市,将近300年的历史造就了俄罗斯皇室宫廷的宏伟壮丽,同时吸收和容纳东西方的优点,被认为是俄罗斯对西方的一个重要窗口,还被俄罗斯官方认定为俄罗斯的文化中心。

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座城市”:还有一种说法“没到过圣彼得堡就不算真正去过俄罗斯”。

我社俄罗斯部现于6月22日全力推出全国各地——乌鲁木齐——莫斯科——圣彼得堡黄金线路,首爆全国性价比最具实力价格。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领略西域的苍茫、广袤;俄罗斯的文化、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班超出使西域的意义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初年,西域各国不堪忍受匈奴的盘剥向汉朝求助。汉明帝时期,国家稳定,有能力重新打通西域,因此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3年,汉将窦固很赏识班超的才能,于是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经过一番准备后,班超集结了36人向西出发。到了鄯善国后,班超率领众人用火全歼北匈奴使者。鄯善国国王为此震惊不已,于是献上自己的王子作为人质归附汉朝。随后,班超一行又到了于阗国,在这里他诱斩巫师,将其首级送给国王。迫于压力,国王只能杀死驻扎在此的匈奴使者,当即归附汉朝。公元78年,班超率领疏勒等国攻破姑墨国,从而孤立龟兹保护归附汉朝的国家。此后十二年左右,班超一直驻扎在西域,除了焉耆、危须、尉犁外都归附汉朝。公元94年,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再次进攻还未归附的三国。最终,班超成功收归三国,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

班超出使西域长达30年,为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保卫了“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是最早指周朝诸地。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最终为新疆及更远的地方。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扩展资料:

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其他含义:

1、指西方,西天。

牟融《论》:“夫佛之所以夷迹于中岳,曜奇于西域者,盖有至趣。”

恽敬《文昌宫碑阴录》:“后世佛氏日昌,所祀神皆托之西域及所谓四天下焉。”

2、指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吴筠《步虚词》:“倏歘造西域,嬉游金母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光山西域大佛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第一大铜立贴金佛像,高40.8米(寓意佛祖的诞辰是农历四月初八),直径14米。光是佛手就高达5.7米,佛的耳朵高2.6米。整个西域大佛内部用青铜打造,用铜量达98吨,外部贴金达13000克。整个佛像形态庄严0,神态安详凝重,衣纹流畅细致。大佛由新疆俊发集团出资1000余万元,历经7年建造完成。

高高耸峙在我们面前的西域大佛,金光灿灿,直入云端,壮观雄伟;西域大佛慈颜微笑,俯视众生。大佛右手指天,施无畏印,代表除去人间一切痛苦;左手指地,施与愿印,代表给予众生快乐,两个手势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显现了佛陀慈悲的法相。大佛胸前的卍(万)字符,代表佛法永续。

观察周边地势可以发现,西域大佛所站立的位置堪称绝佳的风水宝地。因为西域大佛背靠曾经是辟支佛涅槃的佛教圣地——博格达峰。

西域大佛头顶的螺髻与佛教圣地博格达峰的最高点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每天清晨,巍然庄严的西域大佛头顶最先承接着从博格达峰投射来的红色朝晖;傍晚送走博格达峰最后一抹夕阳。朝夕之间,红光普照,庄严肃穆。在西域民间流传着千载的佛教故事,例如辟支佛涅槃、十万罗汉剃发修行、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天池达摩洞面壁参禅和夜观禅灯等故事,一直在博格达峰周围长久的演绎着。

一朝一夕,千年的红光照耀依旧如故,每天依然最先映红博格达峰之巅,红光遍洒,一刹那也照亮了西域大佛的至高点——头顶高高的螺髻之上,随即与红光山融为一体,共同沐浴在无比吉祥的红光之下。

40.8米高的西域大佛为“亚心之都”乌鲁木齐带来祥和之光。可以说,西域大佛是集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如此浩大的造像工程,也只有在二十一世纪、在国泰民安和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红光山西域大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宗教、历史和文化上,还体现在旅游上,红光山旅游景区承担着带动乌鲁木齐城北国际博览中心区域内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域都护的作用是什么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西域都护的事情,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西域都护的作用是什么呢?西域都护存在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一起来学习下!

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2、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更是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它使西域与中原的经济之间产生了持久而良性的互动,从而使西域地区的区域经济纳入到整个汉朝的经济体系之中。

4、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

5、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在我国的古籍中或者现在的影视剧中,都有提到“西域”这个地方。早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西域的记载,在那时候西域这个地方总是带着神秘色彩。那么,现在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自汉代以来,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李江凤,《丝绸之路前夕和气候变化》,1992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学》P125)

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1世纪以来东亚全境气候逐渐变冷,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

根据考证,公元前17世纪西域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并大夏(今阿富汗)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tiān,阳声)国(今中国新疆和田县附近)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说明当地在前13世纪就已经有人定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