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用20篇

你的血型其实决定了什么样的食物适合你的身体,你的血型也和你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

浏览

4111

文章

352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毒品危害拒绝毒品

吸毒对吸毒者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

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

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人类的生存空间.

(2)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青少年将拥有五彩斑斓的人生,现在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光,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作斗争,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如何拒绝毒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故答案为:

听说过;

吸毒对他们(吸毒者)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

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吸毒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觉地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作斗争,珍爱生命,终身远离毒品、拒绝毒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运输过程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青春期大脑的卫生保健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大脑疲劳了,应该有充分的休息,以利于功能的恢复,提高工作效率。积极的休息是用一种活动替换另一种活动。例如学习之后,进行下棋、唱歌或进行体育运动(如早操、课间操等)和体力劳动,都可以使大脑皮层各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此外,睡眠几乎对整个大脑皮层和某些皮层以下的中枢有保护性抑制的作用,经过睡眠可以使脑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还不十分完善,更应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的时间应该在9小时以上。

注意科学用脑科学用脑对于脑力劳动者极为重要。例如,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学习时间过长会使大脑疲劳,功能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两方面:(1)善于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还要变换脑力活动的内容(如复习功课时,可以文理学科交替复习)。此外,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皮层中的作用,这比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复习效果要好。(2)勤于用脑。注意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这样能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人的思维更敏捷,记忆更深刻。此外,还要多参加课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以开扩眼界,增长智慧。

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合理安排作息制度,就是把学习、工作、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的时间作合理的安排。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容易形成以时间为信号的条件反射,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学习时集中精力学习,工作时集中精力工作,睡眠时也容易入睡。生活有规律,对学习、工作和保护神经系统以及整个身心健康都很有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汗液的形成与排出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例】某人划破了手指导致出血,伤口至少深至皮肤的()。

A.表皮B.生发层C.角质层D.真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伤口流血了,至少已经伤至真皮。?

答案:D练习1:1.皮肤的表皮属于()。?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

2.构成真皮的主要组织是()。

A.结缔组织B.肌肉组织C.肌肉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

3.常晒太阳,皮肤会逐渐变黑,这是因为()。

A.黑色素细胞增生B.黑色素增多

C.表皮的角质层加厚D.真皮内血管增多

4.某人不小心擦破了皮肤,却没有出血,可能是擦伤了皮肤的()。

A.表皮B.真皮C.皮下组织D.生发层?

5.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做皮试,作皮试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疼,这是因为()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A.表皮B.真皮C.角质层D.生发层?最新考题考纲解读:1.以选择、综合分析的形式考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以图表分析的形式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血浆、原尿、尿液的三者区别及形成原因。3.以选择、识图分析的形式考查肾脏病变的原因及治疗。4.以选择的形式考查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考题1:(2009,长沙)与尿液形成无关的结构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尿道2.(2009,德城)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3.(2009,东营)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A.保护和排泄B.排泄和调节体温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4.(2009,福州)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B.肝脏C.输尿管D.膀胱5.(2009,淮安)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A.小肠B.肾脏C.大肠D.输尿管6.(2009,济宁毕业)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A.收集管B.肾小球C.肾小管D.肾小囊7.(2009,龙岩)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A.腹腔后壁、脊柱两侧B.胸腔,左右各一个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D.腹腔的上方偏右8.(2009,绵阳)人体每天都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关于植株的生长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的生长包括很多,下面我们为你复习关于关于植株的生长的知识。

关于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二、芽发育成枝条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无机盐主要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从以上的复习,我们知道幼根的生长和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2。通过观察蝗虫身体结构与生理的小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树立生命科学价值观,另方面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

1。蝗虫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典型代表,它个体较大,分布很广。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很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所以,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纲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动物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是本课的重点。怎样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呢?首先,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的实物标本;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多而不繁,有规律可循;再有就是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蝗虫本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中去寻找防治它的方法及措施。这样,既突出了蝗虫形态结构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形态结构对防治害虫的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本课的难点在蝗虫的发育。其中有两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其一是幼虫的“龄”,虽然教材中对“龄”的概念叙述得很清楚(这个清楚是对教师而言)。但对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并不能立刻弄明白。所以,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蝗虫的发育图解并加上板书的归纳来使学生理解“龄”的概念。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

通过以上板书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学生会对“龄”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如:蜕过一次皮的幼虫是2龄虫,蜕过二次皮的是3龄虫……,这就像农历计算年龄的方法一样。

其二是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所以,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不完全变态,首先应该讲清这个“态”的含义,也就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的改变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长相”相似,学生对这个“态”的含义明确了,在以后讲什么是完全变态就能够容易理解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1)依教材顺序引入:由于本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讲,而本课的蝗虫与本章的题目——节肢动物门有何关系呢?应该在引言中简单说明,例如:“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或活体),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然后再简单说明为什么要以蝗虫为代表来学习昆虫。(因为蝗虫体型较大、结构典型、分布广、易捕捉,同时它又是农业害虫……等。)这样的引言很清楚、简洁,但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一般不采用这样的引言。

(2)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活体或标本发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这样的引言将门纲的内容舍去而直接将本课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就讲蝗虫。同时从发放和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手中的蝗虫,兴趣陡然而升,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3)其他引入的方法:由于本课要讲的蝗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直接引入,学生会不感兴趣。所以,要了解学生情况,往往学生对很熟悉的动物缺乏细心的观察,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蝗虫用什么来呼吸?”“蝗虫有耳吗?”“蝗虫有鼻子吗?”“蝗虫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多数学生是不清楚的。所以,从设疑来引入也是较好的方法。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录像等做为引入方式,放一段有关蝗虫的录像片,然后根据录像内容设计几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总之,引言的设计多种多样,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最主要目的。

2。新课的设计:

以“实物引入”的方法为例来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适合本课的特点,也是大多数学校和生物教师容易做到的,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效果。所以,下面就这种方法谈谈具体的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由于教学进度正好是在秋后,所以,课前发动学生捕捉到足够量的蝗虫是很容易的事,有了实物,课上的安排就可以围绕着实物的观察而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根毛分布位置功能

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细胞的壁很薄,细胞质紧贴细胞壁,中央是大液泡,细胞核随根毛的生长而逐渐移到它的末端。根毛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湿润的环境中,根毛的数目很多,每平方毫米的表皮上,玉米约有420条,豌豆约有230条。在淹水的情况下,根毛很少。在干旱的土壤中,根毛不能发育。根毛的寿命很短,仅能生活几天,一般不超过2~3周,即行枯萎脱落。随着伸长区细胞伸长,伸长区细胞的向后延伸,在新的部位,又生出新的根毛,因此,在根尖始终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毛区。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藻类植物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关于藻类植物的复习。

藻类植物

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作用: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上面对藻类植物的结构,生活环境以及常见的藻类植物和作用都做了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传染病和免疫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1、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病初期。

2、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等。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通过空气、饮水、

饮食、生物媒介等都属于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如:儿童、老人等。

在以上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流行。

4、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等,这些举措都是属于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要搞好环境卫生(如:室内通风和消毒等)和个人卫生等。

(3)保护易感人群:不让易感者与病人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如:为了保护易感人群,给儿童注射疫苗,这里注射的疫苗和举措分别属于抗原和保护易感人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酵母生长条件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酵母属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培养,且生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

酸度

酵母菌能在pH值为3.0-7.5的范围内生长,最适pH值为pH4.5-5.0。

水分

像细菌一样,酵母菌必须有水才能存活,但酵母需要的水分比细菌少,某些酵母能在水分极少的环境中生长,如蜂蜜和果酱,这表明它们对渗透压有相当高的耐受性。

温度

在低于水的冰点或者高于47℃的温度下,酵母细胞一般不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

氧气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用途最常提到的酵母酿酒酵母(也称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自从几千年前人类就用其发酵面包和酒类,在发酵面包和馒头的过程中面团中会放出二氧化碳。

如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

酵母菌中含有环状DNA——质粒,可以用来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编辑推荐:酵母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与环境保护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环境保护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有机酸、氨基酸等,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厌氧菌(一些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环境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甲烷可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好氧菌在有氧环境下直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都能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污水处理厂中常用的生物活性污泥絮状物就是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可以高效地提高水质。

此外,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还有其他方面,如生物防治中以菌治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调节情绪的方法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情绪的含义及特点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情绪的特点:

人教版: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陕教版:多样性;多变性;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排解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

教版:

①注意转移法;

②合理发泄法;

③理智控制法。

教科版:

①认知调节;

②理智控制;

③合理宣泄;

④心理放松;

⑤行为调节;

⑥理性升华:

通俗点说,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或结果也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

陕教版:

①注意转移法:

回避法——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

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等。

转视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同事事物,发现其积极意义。

②合理发泄法:(宣泄法)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的运动;

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

③理智控制法:

自嘲法——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心理换位法——与对方交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升华法——把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

情绪的作用

教版:

①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②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鲁人版:

不同的情绪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

②情绪消极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下降,也就谈不上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不同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同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增强免疫力。

②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会使人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壁及其作用

全文共 2103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壁结构

细胞壁分为3层,即胞间层(中层)、初生壁和次生壁。胞间层把相邻细胞粘在一起形成组织。初生壁在胞间层两侧,所有植物细胞都有。次生壁在初生壁的里面,又分为外(S1)、中(S2)、内(S3)3层,在内层里面,有时还可出现一层。这样的厚壁,水分和营养物就不能透过。有些植物的次生壁上具瘤层,还分化有特殊结构,如纹孔和瘤状物等。纹孔是细胞间物质流通的区域,而瘤状物则是次生壁里层上的突起。

细胞壁的结构一般分下列三层

1.胞间层:胞间层是在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的,是相邻两个细胞间所共有的一层薄膜。它的主要成分是胶粒柔软的果胶质。胞间层既将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又可缓冲细胞间的挤压,也不会阻碍细胞生长。

2.初生壁:在细胞分裂末期胞间层形成后,原生质体就

电镜下的植物细胞壁分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少量的果胶质,添加在胞间层上,构成细胞的初生壁。初生壁有弹性,能随着细胞的生长不断增加面积。这种在细胞生长时形成的细胞壁,叫做初生壁,植物细胞都有初生壁。

3.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原生质体仍继续分泌纤维素和其他物质,增添在初生壁内方,使细胞壁加厚,这部分加厚的细胞壁叫次生壁。次生壁添加在初生壁里面,次生壁越厚,壁内的细胞腔就越小。次生壁只在植物体的部分细胞中有。厚壁的纤维细胞、石细胞、管胞和导管等有明显增厚的次生壁。

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它形成细胞壁的框架,内含其他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这种框架由一层层纤维素微丝,简称微纤丝组成的,每一层微纤丝基本上是平行排列,每添加一层,微纤丝排列的方位就不同,因此层与层之间微纤丝的排列交错成网。微纤丝之间的空间通常被其他物质填充。

此外,在一些植物表皮细胞壁中,常有蜡质、角质、木栓质。在一些成熟和加厚的细胞壁中,常沉积木质素。在禾本科、木贼科植物的表皮细胞壁中含有硅。在真菌类的细胞壁中还有甲壳质。

细胞壁上有纹孔,是因为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次生壁随着细胞的生长而不断

次生壁伸展,但壁的增厚是不均匀的,形成了许多壁薄的区域,叫做初生纹孔场;细胞产生次生壁时,增厚也不均匀,一般在初生纹孔场的部位不再加厚,细胞壁上就形成纹孔的结构。相邻细胞壁上的纹孔常对应地形成纹孔对。纹孔有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种。通常有许多胞间连丝从纹孔通过,胞间连丝又跟细胞质中的内质网连接,从而沟通细胞间的物质交流,有利于水分的运输。因此,细胞壁上的纹孔是细胞间联系的通道,使整个植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能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新细胞壁的形成是在细胞分裂末期的赤道面上,分裂的母细胞先形成成膜体。在染色体分向两极时,高尔基器分离出的小泡与微管集合在赤道面上成为细胞板。新的多糖物质沉积在细胞板上就逐渐形成胞间层。其后细胞内合成一些纤维素组成微纤丝沉积在胞间层的两侧,就出现了初生壁。当细胞成熟停止生长以后,一层层新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陆续添加在初生壁上,就建成了次生壁。初生壁每添加一层,微纤维排列的方向就可不同(纵向或横向),形成了不规则的交错网状,称为多网生长。这样加厚的结果,使整个植物体的机械支持有了基础。

细胞壁的作用

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这不仅有保护原生质体的作用,而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另外,壁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因为细胞要扩大和伸长的前提是要使细胞壁松弛和不可逆伸展。

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子、多糖等小分子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而将大分子或微生物等阻于其外。因此,细胞壁参与了物质运输、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损失(次生壁、表面的蜡质等)、植物水势调节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细胞壁上纹孔或胞间连丝的大小受细胞生理年龄和代谢活动强弱的影响,故细胞壁对细胞间物质的运输具有调节作用。另外,细胞壁也是化学信号(激素、生长调节剂等)、物理信号(电波、压力等)传递的介质与通路。

3、防御与抗性细胞壁中一些寡糖片段能诱导植保素(phytoalexin)的形成,它们还对其它生理过程有调节作用,这种具有调节活性的寡糖片断称为寡糖素(oligosaccharin)。将一种庚葡萄糖苷寡糖素施加于大豆细胞时,会使负责合成抑制霉菌生长的抗菌素的基因活化而产生抗菌素。多种寡糖素的功能复杂多样,如有的作为蛋白酶抑制剂诱导因子,在植物抵抗病虫害中起作用;有的寡糖素可使植物产生过敏性死亡,使得病原物不能进一步扩散;还有的寡糖素参与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细胞壁中的伸展蛋白除了作为结构成分外,还有防病抗逆的功能。如黄瓜抗性品种感染一种霉菌后,其细胞壁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比敏感品种增加得快。

4、其他功能细胞壁中的酶类广泛参与细胞壁高分子的合成、转移、水解、细胞外物质输送到细胞内以及防御作用等。

5、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即“胞间连丝”。

研究发现,细胞壁还参与了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相互识别作用,此外,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凝集素还可能参与了砧木和接穗嫁接过程中的识别反应。应当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上述功能,每一类细胞的细胞壁功能都是由其特定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植被面临主要问题

1.森林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

2.草原

我周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我国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陆地生活的动物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陆地生活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和生物圈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单元生物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血液循环的途径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多基因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

单个作用极其微弱的多数同义互补的基因组成的基因群,这些基因与数量性状表现有关,这种基因群称为多基因系,基因群中的各个基因称为多基因或小基因。

自W.L.Johannsen提出纯系学说以来,遗传上所研究的变异净是些不连续的。由于H.Nilsson-Ehle和E.M.East等人引入同义基因的概念,对在F2中所表现的连续变异的解释已成为可能。多基因学说是由K.Mather提出的,他把同义基因的概念加以扩充,系统地发展了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法。

真正的纯系其多基因系也应该是纯合的,所以没有性状的遗传方差,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连续变异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所致。在不同的纯系交配所产生的F1中,每一个体虽然都是杂合体,但由于它们的基因型都是一样的,所以仍然没有遗传方差。

在F2中,个体的性状按多基因的数目多少而呈阶梯状的分布,加上环境的影响,去掉阶梯的棱角图形就接近于正态分布。实际上多基因之间有相加和相乘二种关系,此外等位基因之间还有显隐性关系,非等位基因之间有上位关系(非相加的相互作用),再加上细胞质的问题,所以为了进行分析,必须把这些因素都加以适当的整理。

根据理论上推算的基因型来推断各分离世代的群体,与实际看到的分离世代中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来估计基因效应和有效基因的数目等。关于多基因的这种统计学处理是重要的分析方法。

多基因中所产生的突变,由于其作用很小,所以这些变异是作为潜伏的变异而遗传下去,它们使得个体的适应范围扩大,并通过自然选择在进化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的行为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如蜘蛛织网等;

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为:能够是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社群行为: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其他行为: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周期性、定向性的洄游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⒈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⒉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⒊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人粪尿无害化处理

(1)沼气发酵

沼气发酵是一种将人畜粪尿、植物秸秆与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利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成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称沼气)的技术。在密闭的沼气池里,那些能够生活在缺乏氧气条件下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它们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且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是清洁的燃料。这些有机物在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沼气池中的残渣和残液中含有无机盐,可以作肥料。

(2)高温堆肥

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里面的各种病菌和虫卵。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

(3)生态厕所

生态厕所是自身具备良性循环的厕所。生态厕所一般具有生态建筑的三个特点:一是地下要设有沼气净化池,而不是普通的沼气池,这是一个核心设施;二是屋顶要覆土(用于种植或蓄水养殖)或安装太阳能利用装置;三是墙体垂直绿化。这样,经过多年后,生态厕所就会成为一个绿色的生态建筑。生态厕所的类型主要有园林式、综合式(与住房、办公和营业用房合为一体)、棚架式(种植葡萄或藤萝等)、普通式和风景游览区式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