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参观陈宜禧故居(精选20篇)

长春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工业城市,而长春雕塑公园是长春的一个著名景点,接下来这篇指南将给大家带来长春雕塑公园的参观攻略。

浏览

8107

文章

1000

篇1: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6。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建于清代中期,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单进廊院式带雨坪围墙和右横屋,通面阔12.49米,通进深34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围墙、天井、前厅、天井、正楼。正楼高2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双联式房间布局。每层设6间1厅1楼梯。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北侧设大门,木质门框,门楣上方彩绘边框内墨书“寿德楼”三个大字。1929年6月,在寿德堂建立共青团太平区委员会,从此使西陂乡青年有了团结的核心,对建党工作起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西陂一大批青年人如林德富、林丽洪、林清盛、林元芳等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成立消费合作社、设立“太平区高级劳动学校”、组织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建立自己的武装,并开展打土豪、灭民团等争取革命政权的斗争。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5米。

西陂村:西陂村有人口6238人,总户数1620户,4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62人,下设三个党支部,是高陂镇最大的行政村。山林面积约38000亩,耕地面积3600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 西陂村位于永定河上游,高陂镇西侧,永定河绕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有6公里长。西陂村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现有姓氏林、卢、郑、陈、邱、刘、黄七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段祺瑞故居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段祺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段祺瑞故居坐落于今和平区鞍山道38号。建成于1920年,这所住宅是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吴光新(段的妻弟)的私产,后让于段居住,故被人称为“段公馆”,是当年日租界最为豪华的私人公馆式住宅。大楼为砖木结构,三层欧式古典风格建筑。楼房前部为条石高台阶,柱式外廊,多坡屋顶。原在顶部有一八角凉亭,1976年地震后被拆除。整座住宅共有楼、平房74间,建筑面积3458平方米。该故居现为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使用,被列为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六安县太平集(今肥西县金桥乡)人。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生于六安县太平集迤北三里祖居,祖父段佩(字韫山)早年曾与刘铭传贩过私盐、办过团练,镇压捻军有功,官淮军统领,领兵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郑晓沧故居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郑晓沧故居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晓沧故居位于盐官镇堰瓦坝86号,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3年7月28日,郑晓沧故居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盐官镇:海宁盐官镇是观赏钱江潮的胜地,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以往到盐官观光的人,大多是冲着钱塘江的“一线潮”而来的;如今去盐官,除了观潮,很多人都会去看一看“宰相府第风情街”,一条重现旧时风貌的千年古街。新建成的“宰相府第风情街区”位于盐官小东门直街,是一条以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主景的千年古街。这条古街由东向西,全长600米,分布着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罗福星故居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福星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福星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罗屋,由罗福星祖父罗耀南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为四横杠式围屋布局,总面阔35.20米,总进深34.20米,共计房屋66间,占地面积约120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5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堂的设置方式采用在四杠横屋其中三杠的一层穿杠而成三堂,有别其它杠式围屋的正堂与横屋同向设置的方式。2012年11月按原貌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故居内陈展有图片、文字等内容,展示抗日复台爱国志士罗福星光辉的一生。2011年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增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福星(1885-1914)抗日复台爱国志士。蓝坊大地村人,出生于印尼,16岁就读华侨印尼学校。1903年赴台湾,1906年回广东。后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1912年赴台湾参加复台起义。1913年12月不幸被日军拘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反对日本侵占台湾,表示革命党人要“使台湾复归中国”。1914年3月3日,罗福星被日本侵略者判处绞刑,他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烛尘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李烛尘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烛尘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202号(现为102号),是一排公寓楼中的一座木质结构的四层楼房。进门有一小院,楼上楼下共有八间房,为南北朝向。顺台阶走上二楼,前后两间是客房,三四楼是主室。1952年,毛泽东主席莅津视察时即住在此。如今这排公寓楼久经风雨,已显陈旧。

李烛尘(1881-1968),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代主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委、轻工业部长,也是天津市工商联和市民建创始人。

李烛尘(1882—1968)天津久大盐业公司总经理,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省永顺县人,1882年9月16日生于永顺县毛坝寨。7岁入私塾读书,勤奋好学,颇得先生赏识,认为是建国之材。1898年参加童子试。1901年参加永顺府会试,名列榜首。他憎恶腐败的现实社会,不愿再致力于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徐定超故居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徐定超故居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

徐定超故居位于枫林镇枫二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名人纪念物。

2003年,徐定超故居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枫二村:枫二村是枫林镇当地行政村之一,位于枫林镇中心位置,西面近靠国家AAA级风景区——楠溪江风景区,距诸永高速出口只有1公里,风景优美,交通方便。枫一村现有人口511户,1715人,人均收入6481元。村共有耕地491亩,主要从业大棚蔬菜种植,是温州市乃至浙江省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园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园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园

邵作舟,名运超,字班卿。幼随父居甘肃任所,读父书,有枕戈待旦之志。1863年,父死于回民起义战火之中,随即返里求学。然而他不满于邑中诸儒穷经皓首读经的风气,发出了“穷乡僻壤中苦于无所师法”的感叹,于是学于杭州,与赵之谦、程蒲荪等结为学友,于书无所不读,过目成诵;又读龚自珍诸集,关心时务,然于科举则连连报罢。1882年,他任职于天津支应局,于局务总理李兴锐交往尤笃,李之公务皆取决于作舟,自是益发究心于当世之务,著《邵氏危言》,启迪民智、倡导向西方学习,被广为流传。陶模等欲荐于朝,而作舟仍甘于幕僚生涯。又作《论文八则》,精辟地总结我国古文创作历史与手法,可谓“文章学”之滥觞。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他“与李文忠公(李鸿章)言皮口驻兵”,然“不听,复进图说明之,卒不能从”,“旋日人果于皮口进兵,于是京津间,谓公料事如神,识与不识者,皆知公名”。中日战争后,他认为和议虽成,但“吏治不修,胎乱未去,京津不久恐有大乱”,于是在郁郁于1898年正月初一卒于天津任所。邵作舟、胡传、程秉钊被称为晚清绩溪三奇士。

邵作舟故居:座落在绩溪县伏岭镇伏岭村伏上村101号左侧,建于晚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79.21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为正厅,东西厢房,两层楼房,前檐置一天井,二楼门窗完整,雕工精美,后进为附属房,正厅左侧有一偏房,是邵作舟的会客厅,二层楼房,楼上有隔扇装饰,会客厅的左侧用冰裂纹镂空雕窗做装饰,前檐置一天井,会客厅的右侧有一边门外出,整个会客厅装饰雅致。正厅前面有一庭院,院子不大,院子的左侧有一厨房。据邵氏后人说,该宅是邵作舟设计,投入大洋约3000两。整栋建筑保存完整,文物价值较高。

邵作舟墓园:坐落在伏岭村伏上村-,正对太平山,面对登源河上游,在青山绿水间,周边环境很好,墓用青砖砌成房屋式,外粉白墙,屋面盖小青瓦,用马头墙装饰,占地面积9.52平方米,建于晚清,1965年进行过维修,墓碑用毛笔行书,字迹已模糊不清,但“作舟邵班卿府君”字迹清晰,为名人墓园,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邵作舟(1851-1898)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伏岭下人。名运超,字班卿。幼随父居甘肃任所,读父书,有枕戈待旦之志。1863年父死于回民起义战火之中,随即返里求学。然而他不满于邑中诸儒穷经皓首读经的风气,发出了“穷乡僻壤中,苦于无所师法”的感叹,于是学于杭州,与赵之谦、程蒲荪等结为学友,于书无所不读,过目成诵;又读龚自珍诸集,关心时务,然于科举则连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黄香铁故居铁耕楼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黄香铁故居铁耕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香铁宅(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称“识字耕田之舍”,又名“铁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南向东北。为四横两层走马楼杠式布局,总面阔29.8米,总进深32.5米,占地面积约9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64平方米。沙灰夹石垒墙、拱劵式通廊。大门正面上方题“识字耕田之舍”,两侧楹联:“广厦万间初成此屋;汪波千顷长绕吾庐”。第一横为硬山顶,第二、三横为悬山顶。第一、二横屋之间左边开一侧大门;第二、三横屋之间左边同样开有侧大门,上方题“榖诒”,两侧楹联“汲井添炊梧子饭;联云重起稻孙楼”。第四横屋为杂屋。二层结构形同一层,内容有所不同,青砖柱多柱支撑形成通廊,抬梁式木质梁架,木质挑、楼板,砖墙和木质护栏。对于整合、挖掘和利用蕉岭县的历史人文资源,该建筑具有一定价值。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是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九卷,流行于世的诗有1062首,享有“粤东七子”的盛名,并且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黄香铁又是一位杰出的方志学家,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编修《石窟一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李坚真故居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李坚真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李坚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

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手种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油茶树,现依旧枝繁叶茂。在故居右边通往黄金的古村道山岗上至今仍生长着逾百年檀树,1926年5月彭湃到蕉头窝宣传革命时,李坚真就是在这里站岗瞭望的。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径双村:梅州市丰顺县黄金径双村位于黄金镇南方。黄金径双村辖2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21户,人口1652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7.2亩。黄金径双村年平均气温为21度,年降雨量约为1777毫米,气候特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哪些地方能教育孩子自我保护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幼儿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对事物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经常会发生一些伤害事件。为了防止孩子受伤害,很多家长会教育孩子一些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参观哪些地方能教育孩子自我保护?下面和了解下吧。

教育孩子自我保护一般家长会带孩子参观安全博物馆,让孩子意识到各种灾害的危害,掌握安全常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好处有哪些?

在幼儿园里我们要为孩子创设适合孩子的发展空间,在活动室里张贴相关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孩子将安全放在第一,久而久之相信这种无声的教育会影响到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可以用不知深浅这句话来形容他们,但是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知道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不断的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能够意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结语: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总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黎庶昌故居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黎庶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黎庶昌故居位于贵州省遵义新舟禹门,又名“钦使第”。故居建于清代,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通面阔23.80米,进深3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内有防火石缸2个。书房又名“拙尊园”,系黎庶昌著述、藏书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坐东向西。建筑面积102平方米。两层木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6.2米,进深2间,通进深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痛陈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三丰故居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张三丰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三丰故居

据明史记载: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距阜新县城55公里,距阜新市区70公里。为纪念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独创武当太极神功的道教大师,家乡人在他的故乡修建了张三丰仙居。

张三丰的祖父自称是道教祖师之一张陵的后人,于宋代末年携家眷来到辽东。其父在元太宗时曾经入仕,后来归隐。其母就是在懿州城生活时生下了张三丰。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少年张三丰》里,张三丰也自报家门,说自己生于辽东懿州城。

懿州城是元朝的北方重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历史上著名的契丹萧太后曾将此城作为陪嫁送给她的三孙女,此城也因此祥兴。在元代,懿州城曾长期作为辽阳行省的行署存在。元代统治者主张儒、道、佛三教并兴,该城内的三清宫就是当时北方最大的道观。懿州城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好的辽代古城。城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土筑城垣,周长4600多米。该城西、北两面城墙遗址尚存,约高1至2米,北面城墙长约80米,西面城墙长约100米。城内另套有一座与之平行的土筑城垣,早年清晰可辨,因村民取土,现在仅存100米左右长的土棱,可为懿州城曾经扩展的明证。城墙及点将台等古遗址清晰可见。

距今900多年的懿州古塔屹立在古城中,位于古城中部稍西,建于懿州辽•太平三年(1023年)。城内建有宝严寺等庙宇。古塔坐基周长43.72米,塔高约32米,八角13级密檐砖筑佛塔,塔身八面筑有龛室,内置砖雕坐佛一寺,龛室两侧除北面雕两尊天王造像外,余之七面龛室两侧各雕胁侍一尊,上雕室盖飞天,造型精美,是阜新地区保存最好一座佛塔,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营子乡位于绕阳河畔。东临彰武县哈尔套镇,南临建设镇,西临务欢池镇,北与平安地镇接壤。全乡8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12019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626人,全乡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000亩,森林覆盖率30%,101国道从西向东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居民主要以蒙、汉、满三个民族为主,民风纯朴。

张三丰(1247或1264—1458),武当派祖师,自称张安忠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实,字全一,(此为一说,另一说法为君宝)别号葆和容忍,汉族,辽东人。元末明初儒者、武当山道士。善书画,工诗词。另有一说其为福建邵武人,名子冲,一名元实,三丰其号,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出生于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镇坎下村,卒年不详。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赵寄舟故居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赵寄舟故居为寿光文物保护单位。

赵寄舟故居位于侯镇镇赵辛村。

赵寄舟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侯镇:【概 况】 东邻寒亭区,西毗上口镇,北依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南与洛城街道接壤,纵18公里,横17公里,辖8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2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镇境内主要河流是丹河及分洪河和引黄济青水。大沂公路、大九公路、荣乌高速公路、潍日高速公路从镇境穿过。2015年,全镇土地面积3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81万亩。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郦道元故居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郦道元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郦道元故居,位于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西道元村。重建于1995年,占地3493.12平方米。南向,两进院落。建筑风格均为仿汉式,建筑有大门三间,单檐悬山顶;二门楼一间,单檐悬山顶;正房五间单檐悬山顶;东、西配房各三间,皆为单檐悬山顶。正房内塑郦道元坐像,壁画内容为郦氏历代家族人物。东配房壁画按《水经注·江水》篇内容绘长江图,西配房壁画按《水经注·河水》篇绘黄河图。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约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今涿州)人。郦范之子。故里在今涿州市东道园村。郦道元于太和十八年(494)步入仕途,不久承袭其父爵位,为永宁伯。后任太傅掾、治书侍御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其间曾两次持节进行行政区划建置更改和追讨叛军。郦道元从政期间,在任职地区大力推行汉文化,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的发展。他为官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合肥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情况,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故居自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1902年李鸿章的灵柩从北京辗转运回合肥,1903年葬于合肥东郊的大兴集。李氏家族后人为祭祀他,在墓旁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享堂。1985年,享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人墓园,分为享堂区、合葬区和仓房区。享堂有前、中、后三进,两个四合院,分为门厅、前堂、寝堂。西侧是李鸿章与赵氏夫人合葬墓,墓前有神道碑引导。神道碑上主要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赠他和封赏李氏子孙的情况,由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东侧是仓房,主要是储藏用于维护享堂和日常开支的粮食,现布置有《江淮地区农俗陈列》。该陈列用大量的实物展现了江淮地区的农具以及农民的-情况。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合肥李鸿章故居(李氏家族旧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西各10米,北至撮造山巷北侧红线,南至淮河路北侧规划红线。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40米,西、南、北同保护范围。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合肥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陈列馆)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在职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最终却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签署《越南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冯平故居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冯平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平故居位于文昌市东路镇,时代为民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故居四周围墙为界,面积2571.27平方米。

冯平(1899~1928) 原名冯夙藩,字茂南,参加革命后改名冯平。海南文昌县大昌乡(今东路镇)美德村人。琼崖工农红军创始人之一。1899年3月11日,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进村中“育民学堂”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入上海文化大学读书,一年后回到广州上大学。在此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探索革命道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赵元任故居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赵元任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元任故居在青果巷16弄15~22号。赵元任(1892~1982),系赵翼后裔,现代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哲学家。故居系其曾祖父朗甫(清咸丰进士,金华知府)建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元任9岁时,随父母由天津护送其祖父执诒(官冀州直隶州知州)灵柩回常,遂居住此宅,并由父衡年在宅教授《书经》、《左传》等古籍,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今存平屋二进,楼屋二进,上下各10间,为硬山造木结构。1981年元任89岁回乡时,曾在此休息,由女儿新娜伴奏风琴,元任歌其所谱名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次年,即病故于美国。1987年12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5日,赵元任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蒋梦麟故居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蒋梦麟故居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蒋梦麟故居

位于黄家埠镇华家村老蒋自然村。清光绪十二年(1886),民国时期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教育部长等职务的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就出生于此宅,并度过了少儿时代。故居原有三进,现仅存后进五开间平房,为清晚期建筑。2010年4月26日,蒋梦麟故居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余姚市文保所

黄家埠镇:黄家埠镇回龙村北靠329国道,南临余夫公路,与牟山道口约5公里。在册总户数1078户、3306人,党员150名,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018元,村集体可用收入82万元。是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2005年被评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彭湃故居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彭湃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桥-,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开始宣传农-动,与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书室”居住。

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志、校长蒋介石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庭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敌军重陷海丰城,故居被焚毁,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十五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展示了彭湃烈士生平文物,是我们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

《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

现在,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地址:广东汕尾市海丰县龙津东二路城东镇桥东‎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欧阳詹故居遗址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故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市区甲第巷95号的欧阳詹故居,是一间庙宇,庙宇门口挂着一个“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辖区负责人及泉州市文史专家均表示,这里并非欧阳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经不在了,遗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

几年前有人租了庙宇的三楼,作为“欧阳詹的陈列馆”。为了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就挂上“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来陈列馆搬走了,却把牌子留下来。

欧阳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来有关部门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纪念欧阳詹。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甲第巷95号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 建议5-10分钟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仅限外观。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