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地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实用20篇)

浏览

2135

文章

332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占8%,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4、民族风情: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汉族的赛龙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交通运输旅游业

1.主要铁路干线

现在我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南北干线主要有:京哈—京广、京沪线、焦枝一枝柳线、宝成一成昆线,和1996年9月1日通车的京九线。东西干线有京秦—京包—京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正在建设中的南疆铁路将使陇海——兰新线延长到我国最西部边疆城市喀什市,是我国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2.主要海洋航线和港口

我国已有100多个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泊位。北方沿海线以大连、上海为中心包括通往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的许多航线。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湾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国的重要港口。

3.主要内河航线

长江航线、珠江航线、京杭运河航线、松花江航线等。

4.主要航空线

全国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线

全国县一级地区已全部通了汽车。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天津—唐沽线、广州一深圳线、沈阳一大连线、厦门一福州线、上海一南京线、成都一重庆线、济南一青岛线等。

6.主要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用来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已建成和正建设中主要管道运输线有:大庆—大连、大连—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油田—青岛等,全长400多千米。从陕北向北京和从新疆到上海输气的管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7.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1自然风光: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绝的黄山、庐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杭州西湖美景、无锡太湖风光、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和台湾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2.人文旅游景观

(l)古代文化艺术宝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几十个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北京的故宫和皇家陵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苏州的园林建筑,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革命纪念地:著名革命纪念地有延安、遵义、井冈山等。

(3)民族风情和地方风俗: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了风采各异、各有特色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此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业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中国菜等,对中外游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沙丘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见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时的某些干燥沙地表面。

沙丘的类型可以根据含沙气流结构、风力方向和含沙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风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态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沙丘主要有以下三大类:①新月形沙丘,又称横向沙丘。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前延伸的两个尖角,高度一般在数米至十余米。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坡度约5°~20°;背风坡为凹坡,较陡,坡度约28°~34°。其形成过程可分为:饼状沙堆阶段、盾状沙丘阶段、雏形新月形沙丘阶段和新月形沙丘形成阶段。风沙流流经沙堆产生不同的风速变化、气压不同的分布特点,沙堆顶风速大,气压小,背风坡风速小、气压大,沙堆背风坡形成涡流,将沙子堆于沙堆背风坡的两侧,并形成背风坡两尖角之间的马蹄形小凹地,凹地继续扩大,雏形新月形沙丘形成。不断的加积,沙丘增大,背风坡的沙粒因重力下滑,涡流再吹向两侧,发育两翼,典型的新月形沙丘便形成。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复合沙丘链等形态。当横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平面形状与新月形正好相反。继续发育形成平行低矮的双生沙垄。

②纵向沙垄。沙丘形态的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沙源丰富时形成复合型纵向沙垄。

③长时期的多风向风沙流的作用下,在山前或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可形成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等。

总结:沙埂延伸很长的距离,有时达几公里。沙丘主要为新月形和长条形两种。在某些地方有一种星形或角锥状沙丘,在平面图上呈多角星形。人们认为这种沙丘并不移动,所以成为沙漠旅行者的路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海海底地形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

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5~10公里,坡度达50′~1°40′。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南海大陆坡围绕着海盆四周可分为4个区:北陆坡、西坡阶地、南陆坡和东陆坡。

北陆坡约位于中国台湾以南至珠江口大陆架的外缘。陆坡上为波状起伏的平原,并有隆起的暗礁。在东沙群岛附近水深增至1000~2000米,地势向南凸出。

西坡阶地又叫海南岛南部大陆坡,宽达300海里,位于珠江口外的深海洼地和越南南部陆坡之间,水深1000~1500米处。它具有显著的阶梯状,坡度较大(5~10°),等深线密集,呈南北向分布。西沙和中沙群岛就分布在西坡阶地上。西坡阶地上有许多水下峡谷,把阶梯状的陆坡分割为许多地块。西坡阶地的坡麓有一狭长拗陷,深5567米,为目前已知南海的最深处。

编辑推荐: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气候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

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

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好望角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气象学家探索了多年,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带的特点是西风的风力很强,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

总结: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编辑推荐: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地理有哪些学习方法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那么,对于初中地理要怎么学好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1

抓 ” 归纳 “ 求 ” 规律 “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 )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2 )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 3 )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抓 ” 一般 “ 推 ” 特殊 “

” 一般 “ 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 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抓 ” 对比 “ 找 ” 异同 “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

抓 ” 运算 “ 促 ” 智能 “

地理计算在 ” 双基 “ 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 .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 垂直气温的计算。

5.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 昼夜长短的计算。

8.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抓 ” 读图 “ 明 ” 空间 “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看了"初中地理有哪些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的人还看: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2

抓 “ 概念 ” 重 “ 消化 ” 。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 ; 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 ; 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 “ 原理 ” 重 “ 理解 ” 。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 “ 地理原理 ” 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 “ 综合 ” 重 “ 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 ” 共性 “ 重 ” 个性 “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自然资源的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都是自然资源。

3.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更新或循环使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这样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利用不合理,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开发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一味的浪费,那么就会使可再生资源失去其可再生性,变成为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枯竭,逐渐“取之用尽”。

4.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地大物博”中的“物博”的含义:总量大,种类多。

东部季风区,气候相同,气候湿润,在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耕地),在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林地),这说明地形对土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地形都有山地,那么为什么会有林地和草地之分,原因是草地在西北内陆,气候不受季风影响,是大陆性气候,而林地是在东部季风区,这说明在地形相同的时候,气候也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布。

10.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锋面分类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锋面就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或者叫做过渡带。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也简称为锋。

按照热力学分类方法,若冷气团主动推动暖气团,则称为冷锋。反之称为暖锋。若冷暖气团相当,则称为准静止锋。若冷锋追上暖锋,则会形成锢囚锋。

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地位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冷锋在中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为常见。冷气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不同,或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在主锋后,即同一气团内又可形成一条副锋。一般来讲,主锋两侧的温度差值较大,而副锋两侧的温度差较小。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多转晴好。

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空气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机称为暖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暖锋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

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时,称为准静止锋。事实上,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在这期间,冷暖气团同样是互相斗争着,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来回摆动。

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三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先后构成的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空气活动十分活跃,可以形成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在中国一年四季都有锋的活动,其中冷锋活动最为经常,且能在全国广大地区出现。在春夏之交,往往会有准静止锋活动。锋的活动常经历着生成,加强,消亡的过程。一般历时3-5天左右。

总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有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带,带内气象要素和天气变化剧烈,气象上称此过渡带为锋面,与地面交界线称为锋线,锋面上方为暖气团,下方为冷气团。

编辑推荐:锋面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冰沼土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冰沼土的有机质含量低,阳离子代换量低,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营养元素缺乏。

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地图通过在在纸或羊皮上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

(一)冰沼土(Tundrasoils)

又称苔原土,我国把冰沼土这一土壤名称,改为冰潜育土,分布于极地苔原气候区和我国黑龙江北部。

冰沼土是冻土中具有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具有碳氮比>13的潜育暗色表层和pH

冰沼土土层浅薄,剖面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土体构型为O-Oi-Cg或Oi-Cg型。

按布里奇斯(E.M.Bridges:WorldSoils)的材料归纳成以下几个亚类:

1.极地荒漠土(Arcticdesertsoils)相当于原始冰沼土。美国分类中的典型冰冻潮湿新成土(Typiccryaquent),联合国分类中的冷冻粗骨土。

分布于北半球最高纬度地带,在北美的北极岛群北端、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北部、亚洲的北地群岛北部等都有分布。土壤粗骨性强,表层有极薄的粗腐殖质层(Ah),其下即为砾石或岩石(R),没有明显潜育化现象,由于岩石风化以冰冻风化为主,表土多裂为多边形,因此,也称多边形冰沼土。

2.极地潜育土(Arcticgleysoils)相当于典型冰沼土,我国分类的典型冰潜育土,美国分类中的冷冻潮湿新成土(Cryaquents),部分冷冻有机土,联合国分类中的冷冻潜育土,冰冻有机土。

广泛分布于前苏联、加拿大北部,系低地永冻层上发育而成。具有泥炭层(Oi),厚约8厘米左右,其下为带有赭色斑点和暗色有机质花纹的浅蓝色潜育层(Bgsh),母质富含粘粒。荷兰格尔岛的极地潜育土的潜育层可厚达44厘米,A层有机质含量达50克每千克。

3.极地棕色土(Arcticbrownsoils)相当于灰化冰沼土。美国分类中的冷冻淡色始成土(Cryochrept),联合国分类中的冰冻始成土。

总结:在地势较高处,发育程度稍高,除了泥炭层和潜育层之外,还有灰化现象阿拉斯加极地棕色土,土色暗棕色,A层细碎屑呈块状结构,B层是暗黄棕色的砂壤土,其下是破碎砂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地势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地势低平的平原、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其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总结: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海底地形特点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全球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最大,同时也是地质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可以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由于没有光线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的锰结核资源。

总结: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东亚简介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东南亚

一、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欧洲西部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西部

(一)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欧州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范围:北欧、中欧、西欧、南欧2.轮廓: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多内海、海湾和边缘海3.地形:平原、山地为主,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4.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冰川作用明显。5.气候特征: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温带大陆、地中海气候6.江湖(1)河流特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无长河(2)主要河流:多瑙河(欧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莱茵河(3)湖泊湖泊较多,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冰川作用为主。

(二)国家和居民

1.国家30多个,面积不大。2.居民:以白人为主,人口呈“十”字形分布,人口自然增长最低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发达的族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城市:巴黎、伦敦、罗马、维也纳、雅典

(三)英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1.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部门:纺织、造船、钢铁、汽车、飞机、电子、石油加工工业区:伦敦周围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

2.首都伦敦英国政治、金融、工业、贸易、交通中心,英最大港口

(四)法国

1.自然地理环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东部、南部为山地、高原。主要河流:塞纳河

2.工农业都发达的经济(1)农业:有利条件:农业类型:混合农业、牧业、园艺业;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2)工业: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工业区。

3.首都巴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国最大城市

(五)德国

1.位置:欧洲陆上“十”字路口

2.地形与农业: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北德平原,中部山地、谷地、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森林草地广布

3.发达的工业:(1)特征: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2)部门: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3)发展条件:有利:煤炭丰富,水陆运输便利,科技力量雄厚。不利:资源(石油、铁等)主要靠进口,工业产品约一半依赖国际市场(4)分布:莱茵-鲁尔区、南部慕尼黑周围.

4.城市:柏林—首都最大城市汉堡:最大港口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八、欧洲的东部的北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壳运动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的活动。

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

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

②较快速的运动

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传统地质学最早发现了地球表层的垂直升降运动,证据是在高山上发现海相的沉积岩,并且有海中特有的贝类化石。这表明某些大陆地区的地壳在过去的地质年代中曾经是海洋。地质学中有所谓海进和海退之说,表明局部地壳是有升降变化的。但是传统地质学否认地球表层曾有过大尺度的水平运动。

20世纪60年代以后总结了一系列的地学研究成果,证明地球表层在地球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陆的相对位置曾有过显着的变化。最主要的证据是:①全球地震带勾画出6大板块的轮廓,证明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②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由各大陆岩石磁性所得到的古地磁极位置不相重合,而根据各大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磁性所绘制的极移曲线,在近代趋向重合于今地磁极位置。③大洋中脊两侧的磁异常条带,表明海底地壳在不断从中脊向两侧扩张,各板块所负载的大陆岩石圈随之发生水平漂移。

板块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有板块拼合而成。

总结: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美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北美

(一)概述

1.位置范围: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包括加拿大、美国及格陵兰岛2.地形:西部高山区、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平原区3.河湖(1)河流: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2)湖泊: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4.气候(1)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3)地形对在天气的影响,冬季形成风雪、寒潮天气,夏季普遍暖热5.居民:外来移民大汇集

(二)美国

1.国土组成:本土48个州,1个特区,两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1)本土都在温带,阿拉斯加属寒带亚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2)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海运便利(3)平原广阔: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耕地10%(4)河湖纵横分布: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便(5)资源丰富:矿产、森林、草原丰富。3.农业特点: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地区生产专门化4.工业分布与城市(1)工业概况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出口多—工农业发达,进口多—消费极大。进口大于出口(2)工业分布①东北部地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工业中心:纽约、芝加哥、匹兹堡、底特律。②南部地区“阳光地带”,工业中心:休斯敦,工业部门:石油、宇航、飞机、电子③西部地区矿产丰富、环境优美、知识密集,工业中心:旧金山,洛杉矶工业部门:宇航、电子、飞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农业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农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

⑴种植业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区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欧大陆桥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亚欧大陆桥是指以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运输系统为中间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实现海陆联运的一种运输方式,属于国际联合运输的范畴。

它比北线大陆桥减少行程3000公里,比走海路费用节约20%,时间减少一半。北线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到彼罗巴甫洛夫斯克纳,再经莫斯科、布列斯特、华沙、柏林到达鹿特丹港。

南线经过阿雷西、伊列次克、布良斯克,再经过布列斯特、华沙、柏林到达鹿特丹港。也可从阿雷西分路,通过伊朗的马什哈德到德黑兰,还可从布良斯克分岔至乔普到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全长4213公里,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

以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它将中国与独联体国家、伊朗、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紧密相连。它对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使中国与世界大市场的距离更近。它将亚欧两个大陆原有的陆上运输通道缩短了2000公里运距。比绕道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的水运距离缩短了1万公里。

总结:大陆桥途经山东、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山西、四川、宁夏、青海、新疆11个省、区,89个地、市、州的570多个县、市,到中俄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

编辑推荐:亚欧大陆桥知识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三产业介绍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产业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制造业;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总结: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编辑推荐:第三产业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南三省一市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滇、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2.地形

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3.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

4.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称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博瀚教育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5.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

6.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

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两大钢铁工业基地。

7.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②图文转换

6、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