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江口西江大桥【精选20篇】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浏览

4524

文章

90

篇1:江口清真寺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

位于江口镇前正街西段。晚清至民国时期,河南南阳的丁、巴、马、焦、梁、武等回族各姓穆斯林,遇灾荒举家辗转迁移到江口镇聚居,修建该寺。该寺建筑初为穿斗式传统民居,用杉树条扎成围墙。1955年因暴雨毁坏,县政府拨款维修。寺中藏有全套阿拉伯文古本《古兰经》,毁于-中。寺内建筑年久失修,日趋朽坏。1980年9月20日,经有关部门支助,穆斯林集资重建该寺,建筑外观改为耶斯兰教风格,是宜昌市唯一的县市级回族宗教场所。10月19日,经《湖北日报》报道后,荆州、沙市、宜都等地穆斯林,经常到该寺参加宗教礼拜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宁陕江口烈士陵园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宁陕江口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宁陕江口烈士陵园

1946年6月,中原人民解放军突破-几十多万军队的层层包围,-将军所率领的三五九旅和干部达陕南时,-要我中原部队派出代表与其进行和谈;-将军应-胡宗南之邀,派出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赴西安谈判,途经宁陕县江口被驻守该地胡宗南部61师181团扣留杀害。

为缅怀和悼念革命先烈,1984年在江口回族镇修了三烈士陵园,2001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西江千户苗寨

全文共 1699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千户苗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为自己的联络工具。“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0的盛大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据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虎年迁到西江的,虎年至虎年恰合一个小甲子(13年)。13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西江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凌晨五点以前杀叫的声音以后,四边人才能动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规定第一年(鼠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两圈,其余村寨的男女才能进场去载歌载舞。

△住宿:附近的西江邮政招待所可提供住宿。单人间20元/间(要价25元),其他2~6人间价钱在5~15元。公共卫生间,不能洗澡。住这儿的老外较多。或者住民政招待所,这是一个更便宜的地方,就在邮政招待所的对面。单人间:10元/床,三人间5元/床。雷山县客运站附近有很多招待所,价格在10~15元/床。

特别提醒:到西江千户苗寨有时间的话可住上一天。如果时间紧,可以清早从雷山出发,呆上大半天也够了。返回雷山或凯里住宿,雷山县城内住宿条件好得多,还有网吧。西江比较贫穷,街上没什么吃的,小饮食店里的米粉1元/碗,大多数IC电话都不能用了,在邮局旁边的IC电话倒是好的。有两家制作银饰的小店,银手镯2.8元/克,小物件可在标价的基础上还价。

交通从凯里先坐车到雷山,车费9元。然后再坐到西江的车,车费7元,路况不好,约2小时车程。

由凯里火车站或凯里火车南站抵达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后,从凯里洗马河凯运司乘至西江的班车,24元/人,平时1小时/班,节假日有加车,车程约1小时;包3-4人车120元。也可从雷山县乘班车至西江,7元/人,约2小时,末班车在下午16:00左右。

门票

1、景区门票含观景台、博物馆、鼓藏头家、活路头家、刺绣坊、蜡染坊、酿酒坊表演场等,100元/人。

2、景区观光车票:4次20元/人

门票、车票均当日内有效;即从购买门票时起,在当天之内可凭门票进入景区,每个景点仅能入园一次。

3、西江千户苗寨有年卡,分一年卡和双年卡,可在一年或两年内无限次进入景区,分别为120元和200元,只限于进入景区头道门票所包含的服务项目,不包含景区观光车等费用。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

西江镇:西江镇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东北部,处在东经108°5′---108°22′,北纬26°20′---26°34′之间。镇人民0驻地西江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海拔833米。全镇国土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 西江镇北邻台江县,西北接凯里市,西面是郎德镇,南面临城关镇,东北面紧靠巍峨的苗岭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西江镇属亚热带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作品原文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口风景区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风景区位于新余市袁河上游,是1958年修建的一个水库,湖中岛屿众多,有“江西千岛湖”之称,景区面积达 175平方公里,四面有青山环抱秀水泱泱。风景区共有三部分,下游三万亩库湾,港叉蜿蜓曲折,岛屿星罗棋布;中游有3公里长的高山峡谷,“两岸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 一线天”,是其真实写照,故有“小三峡”之称。

上游水面达三万多亩,烟波浩涉一望无际,渔帆点点,远处山峰或隐或显,好一派湖光山色美景。人到这里,如同置身于山水画面之中,真有“舟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南岸巍巍钟山、葱葱铃岗山,如翡翠屏风横空,北岸袁岭七峰状若游龙,从高耸入云的仰山俯冲而来,气势磅礴,锐不可挡。

蛇岛位于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舞龙湖景区若虹群岛北面,面积仅有3.5亩。

万年桥,又名万岁桥,俗称东门桥,横亘于仙女湖风景名胜区钤阳湖南部,全长384米,通宽7.68米,是一座拥有11孔的大型石拱桥,也是古分宜城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有位新余少年在此偶会下凡的毛衣仙女,并与其中最美丽最年轻的仙女佳偶天成,由此而得名。

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是古籍《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传说的发祥地,是闻名遐迩的湖泊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198平方公里的景区,50平方公里的湖面,岛屿星罗棋布,湖水清澈见底,原始森林神秘诱人。

仙女湖自然风光秀美朴实,具有“幽、秀、奇、雄”之特点,景区兼具湖泊型和山岳型两大类型。有曲水通幽,港叉相连的舞龙湖,有水流湍急,两峰对峙的钟山峡;有烟波浩渺,千帆竞渡的铃阳湖;有縁色基因宝库的大岗山。在仙女湖这片古老神奇的灵山秀水之间,既传颂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又点缀着无数彪炳史册的历史遗存,千年水下古城、水中古桥、水边古石刻,古庙、古陶窑遗址堪称华厦奇观,这里是唐代江西第一个状元户肇、宋代重臣王钦若、明代权相严嵩的故里,尤其是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为仙女湖平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有什么意境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的前两句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路转”和“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江口缴枪战斗旧址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缴枪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口缴-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新墩村新墩自然村。

1930年的莆田,由于军阀混战,土匪猖獗,加上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的生存境地,群众反抗军阀压迫的斗争意识十分强烈。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泉属和莆田的党组织应勇敢地领导群众斗争,组织群众暴-动-等。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发动地方暴-动-以响应省委的号召,江口新墩缴-行动是一次影响较大的武装斗争。1930年3月24日,陈天章、张如琦等率领游击队在江口周围发动群众300多人,袭击附近新墩村国民党盐兵排驻守处,一举缴-24杆,并将盐兵的物品分散给群众,同时在该地贴布告、标语,散发传单。之后,队伍开到江口街捣毁了粮柜和消费税局。行动结束后,队伍安全撒到与江口毗邻的福清凤迹山村隐蔽。游击队袭击国民党盐兵排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各地群众的斗争勇气,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推动了闽中的革命向前发展。

江口缴-战斗旧址为一旧宫庙,已毁,现在原址上重建的李氏宗祠为单层砖木结构,内部结构为独立间,无厢房,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新墩村:新墩村隶属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座落于古时江口“九里洋”平原,北靠翠山南朝海距福厦324国道及镇址约1公里。东与福清市新厝镇峰头村以《江口港》后港码头为界,西、北接壤周边有海星村、李厝村、前面村。南朝兴化湾畔海域,海岸线2.8公里,整个村庄自东至西成一字龙摆布,主村道网络布局完善,且扼四方陆、海要冲,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捷。村落方园2.2平方公里,全村居民总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朱敦儒的西江月前两句的意思 西江月朱敦儒赏析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瞬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命中注定。有幸遇到三杯美酒,又邂逅了一朵含苞初放的鲜花。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赏析

词的前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第四句中的“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带有几分激愤。

“幸遇三杯美酒,况逢一朵花新”,使本词转灰暗向光明、化伤悲为可喜。最后两句是作者感叹世事的反复无定,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朱敦儒简介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它是宋代著名词人,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隐居时写了许多关于洛阳风景的作品,代表作有《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鹧鸪天·西都作》、《好事近·摇首出红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江口吉水桥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吉水桥为延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江口吉水桥位于延平区南山镇江口村,时代为明-清。

江口吉水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镇: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行政辖域延平区南山镇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位于东经118°16′——118°28′,北纬26°34′——26°43′ 延平区南山镇之间。东临洋后镇,西依夏道镇,南与赤门乡接壤,北与大横镇、建瓯市毗邻。距南平市区30公里。镇域面积19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万亩,辖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72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总面积661公顷。

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江口县境内,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主要包括从江口两江交汇后的锦江坝址沿河向上的太平河流域,止于与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交界处的寨沙太平河小桥,涉及两岸部分林地,以及闵孝河部分河段。四至界限范围为:东至县城附近两江交汇后的锦江大坝,南至闵孝河县城附近桥头,西至大坡,北至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地理坐标为108°45′17″-108°52′3″E,27°41′34″-27°49′55″N,南北长45km,规划总面积661.0hm2,湿地率41.8%。

湿地公园规划区地处江口县的太平镇和双江镇,呈狭长地带,山青水绿,风景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集民族风情与佛教文化于一身,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优选之地。

江口湿地公园规划区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面积达80%以上,发源于梵净山,位于太平镇境内,园内河道全长45km,依托梵净山旅游景区将江口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与梵净山景区连成一线,增加旅游景点、延长旅游线。沿河两岸原始林和次生林结合,主要植物群落类有:枫杨林、醉鱼草群落、水麻灌丛、黄荆群落等。

江口湿地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具有特有经济鱼类,如白甲鱼、光唇鱼、铜鱼、鳜鱼等,以及中国特有的珍稀贝类,如瓶圆田螺、球河螺、卵河螺和三带田螺等。湿地还栖息着珍稀特有的两栖爬行动物,除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外,还有中国特有的尾斑瘰螈、峨眉髭蟾、山溪后棱蛇和乌梢蛇等,构成了江口湿地生命最为活跃的动物世界,境内有寨沙佛教文化苑、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等。

江口县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有以梵净山景区为主体的A类区、以县城及其他景区为辅助的B类区和C类区。目前,梵净山~太平河景区被列为“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云舍被列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2012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亿元。

2013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天津武清永定河道等131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3]243号)批准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单位。目前,江口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组建贵州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南江口陶瓷窑群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瓷窑群位于郁南县南江口镇木格村、南瑶村、南渡村一带,多是靠近西江或南江河的山岗。年代为唐宋时期。木格村水瓜口尚存10多座窑址,属马蹄形馒头窑。遗物堆积厚1米多。出土器物有陶六耳罐、四耳罐,施黑釉,胎厚重。其它器物还有网坠、弹丸等。属唐代。南瑶村龟嘴山与南渡村虾捞山分别发现有龙窑,长约30米,窑顶已塌毁。堆积厚0.8米~4米。两地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瓷器有碗、碟、壶、杯、盆、炉、灯、钵、匙等,胎质较白,多为青釉,少量为青白釉,均开冰裂纹,施釉大多不到底,器足底露胎,其它还有漏斗形匣钵、垫座、垫环、渣饼等。此外,附城古平村

南江口镇:南江口镇因地处南江河与西江汇合处而得名。地处西江中游南岸,广东省郁南县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镇总面积200.6平方公里,是郁南县面积最大的一个镇。南江河纵贯全境,汇入西江,全镇山峦起伏,依山傍水,西江、南江河沿岸有若干-原,土地肥沃,特别适合发展“三高”农业,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镇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白江口之战的影响是什么?解密白江口之战历史意义

全文共 284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在海上的行为姐仅限于贸易或是彰显天朝皇恩。在陆上可以有丝绸之路远达欧洲,而海上的贸易一般只限于南海周边,同样也着重于宣扬国威皇恩。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陆上有扩张的本能与需求,海上却几无领土扩张。因此,历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对外海战,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近海打的保卫战,仅有的元朝攻打日本的海战,也以元朝水师的失败而终结。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1300年前,在公元663年8月发生的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此时日本还不叫日本,叫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海战。

这场海战,既是唐朝与日本发生的海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与日本之间的海战,同样也是狙击日本人对大陆的扩张之战。

此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维护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宗主国地位,另一个就是打出了国威,令日本在此后近千年的时间里未敢再次染指中国和朝鲜半岛。

不过,仅有前面两个历史意义还有点单薄,我认为此战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让日本人学会了如何以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虚心来向强者学习,以长期的隐忍来掩盖自己野心的忍者功夫,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露出锋利的獠牙去吞噬那个自己曾经的老师。

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可惜的是,古代人已经看不到这一点,今人却受尽了苦难。

不再感叹历史,我们把目光回到本文的主题,白江口之战上来。白江口之战的起因

简单地说,当时的朝鲜半岛还是三国争霸时期,以高句丽和百济为一方,联合起来对付新罗,但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大哥自然不会看着小弟被欺负。于是乎,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大将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唐军与新罗联军大破百济,肢解百济为五都,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

百济被灭以后,残余的王室成员便向远在大海的东瀛日本求救。这个百济为什么会向日本求救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百济和日本一直算是盟友亲善关系,双方从王族到民间,通婚与贸易来往非常密切,甚至日本天皇都有百济血统。这次百济被灭后,残余势力就把此前在日本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接回残留的据点,续立为百济王,同时请求日本派兵帮助复国。

这个时候的日本,实际上一直在伺机重返朝鲜半岛。从公元4世纪末,日本就一直对朝鲜半岛侵扰掠夺不断,直到公元563年,日本人才被新罗军队赶出了朝鲜半岛。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人再也无法踏足朝鲜半岛,钦明天皇也因此郁郁而终,在朝鲜半岛的失败已经成了日本人心中的痛!

百济残余势力的请求,一下子又把日本人的野心燃烧了起来,这绝对是一个重返朝鲜半岛,踏足东亚大陆的好机会,日本人断然不会拒绝的,实际上这半个世纪他们也并没有闲着,一直在为重新染指朝鲜做准备。

果然,接到百济的请求,日本人立马着手实施登陆朝鲜半岛的战争,实际上他们根本不需要做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因为这五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做的准备工作排上了用场,稍事整理,数万大军便准备完毕,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半岛开去。

663年8月27日和28日,以日本、百济为一方,唐军与新罗军为一方,双方在白江口遭遇,一场旷世大战就此展开。白江口之战双方指挥官

这次战役,双方都很重视,一个是要守护战果,一个是铁了心要重返半岛,配备的指挥官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

唐罗联军方面,此时灭百济的主帅邢国公苏定方老将军已经回国,坐镇百济的唐军大将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的都护刘仁愿,百济的末代太子扶余隆。新罗军指挥官是文武王和金庾信。同时,唐朝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率领水军7000人进驻熊津城。

联军主要指挥官是刘仁轨。

日本、百济联军方面,日本舰队的指挥官是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和百济王扶余丰。

这个安昙比罗夫是日本著名的外交官和武将,就是他率水军170只战船,搭载百济王子扶余丰璋返回朝鲜半岛的,也是这次白江口之战的日军指挥官。

阿倍比罗夫著名武将,白江口之战日本舰队后将军。

除了这两个武将,日本方面就没有更高级别的统帅了吗?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有日本人提出,当时还真有一个统帅,那就是当时的日本最高统治者倭王高市天皇,但由于许多史料被抹去,记录不全,是否真实,还需要探究,我们这里权当没有这个倭王带队好了。白江口之战双方兵力

唐军 1.3万人 战船170余艘,新罗军5000人。

日军4.2万人,战舰1000余艘,百济军5000人。

从人员与装备对比上,日本人有明显优势。白江口之战的过程

我们先看看历史书上是如何描述白江口之战的。《旧唐书刘仁轨》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新唐书刘裴娄》载:"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

从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短短的两天时间,双方在白江口海域就打了4次大战,而且有400艘日本船只被焚烧,日本士兵更是被消灭无数,当时的海水都变成了红色,可见战况之激烈,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

那么为什么携压倒之势而来的日军这么不堪一击呢?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唐军和新罗军队刚刚打完百济之战,正是携胜利之势,军威正盛,气势如虹。日军远道而来,系疲惫之师,唐新联军以逸待劳,准备充分。

2、唐新联军战术得当,配合有度,利用主场优势,率先进入有利地形。乘日军和百济军立足未稳,水陆并进,对其分割包抄,实施火攻,并断其陆上补给。

3、双方装备差异,别看日军的船只数量多,但大部分都是相对较小的舢板,而唐军船只虽然少,但大部分都是坚船利炮,实际上处于碾压状态。

4、双方国力的差异,此时的大唐,绝对是最兴盛的时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动员能力,都是在最好的水平上,而日本人除了那无限膨胀的野心,实际力量在大唐面前还不够看。

因此,双方在白江口的较量,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唐新联军大获全胜,日本和百济联军溃败而逃,死伤无数。

此战日军的指挥官安昙比罗夫在战斗中被杀,阿倍比罗夫率残军逃跑,百济王扶余丰丢盔弃甲逃跑后不知所终。

公元668年,唐军攻占平壤,那个不断与唐军作对的高句丽灭亡。

此战,让日本人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后来不断的派遣使节去唐朝学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要说这些日本人还真是锲而不舍,几乎是全套的照办了盛唐时期的一切,也使日本慢慢地兴盛起来。现在中国人想要看中国的盛唐景象,还得去日本的古城比如京都体验一下。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埋头修行的日本人再也没有试图占领朝鲜半岛和侵扰中国,可以说是一战定千年。

白江口之战的胜利,对唐朝和朝鲜半岛来说,既是胜利又是失败,失败之处是没有乘胜追击占领日本本土,要知道此时的日本已经在对马海峡筑起了防线,生怕唐军打过来,但都没有等来唐军,这让日本人松了口气。

白江口之战的失败,对日本来说,既是失败更是教训,自此开启了向强国学习的历史进程,这也是当今日本的成功之道。

历史就是个奇妙的东西,千年以后的明朝起,学有所成的日本人,又捡起了觊觎大陆的野心,又开始不断侵扰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历史。

历史,虽然已经逝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佳木斯景点亮点之一:三江口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佳木斯文化中有二十个自然保护区。当然,值得游玩的景点就不计其数了。而佳木斯里的景点有那么一个亮点之一:三江口。非常值得人们去观看。也称得上东北的自然奇观了。这奇观有多妙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佳木斯,简称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中心,原合江省省会,原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佳木斯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也是黑龙江省通往俄罗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

佳木斯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通过江海联运,可连接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形成东北亚经济圈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大循环。

佳木斯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曾经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湿地“三江湿地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着名景点有水源山公园、杏林湖公园、猴石山旅游区、大亮子河、西林公园等。

三江口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位于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汇合后俗称“混同江”,故名为“三江口”,黑龙江自西而东流来,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黑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是东北地区着名的自然奇观之一。

你可能也喜欢:

牡丹江流域不同朝代的历史变革

鉴证历史的地方——瑷珲古城

一眼根本看不够的美景——伊春回龙湾

一个森林中的小镇:汤旺河石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江口油茶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油茶

油茶非“茶”,江口当地的老百姓家里嫁女的时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为了酬谢宾客和亲朋好友,晚饭后,特花几小时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却谦虚的说成是喝茶,故称“油茶”

油茶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绿豆、黄豆、大米、骨头汤、胡椒、花椒、姜葱。将玉米用水煮透后洗净,搓掉外皮。将绿豆、黄豆炒黄后再着油炒。约10分钟后将所有原料混合在一起,加骨头汤煮。约半小时后起锅,即食。

油茶从外观上看像粥,但他既有骨头汤的辛香,又有五谷粮食的清香,味美至极。现在,凡到酒店或农家乐,来江客人都能品尝到一碗美味可口的油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年代为1931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江口村。

2018年12月4日,江口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面正门外墙向外延伸6米至路,北面外墙向外延伸6.5米至民房,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坡。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江口村:江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共西江特委德城党员训练班旧址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西江特委德城党员训练班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德城镇谭泉里45号。

1940年8月,中共西江特委由肇庆迁至德庆。西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关于“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0-;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长期积蓄力量”的指示精神,为统--员思想,坚定信心,提高党员的时事政治觉悟和党的基础知识,组织特委下辖的各工委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德庆举办了两期西江特委党员训练班,参加每期培训的有10多人。学员们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和党建理论教育后,各自返回原工作岗位开展工作。1940年9月初,第一期党员训练班在德城镇谭泉里45号开班,参加第一期训练班的有李平、崔建邦等十二、三人。西江特委副书记梁威林主持办班,西江特委组织部部长杨甫、委员龙世雄等讲授课程,原西江特委委员梁嘉作了讲话。

在训练班中,还重点学习了《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有关“兵民是胜利之本”和“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等论述的精神实质。第二期党员训练在官圩镇金林村开办,训练班设在金林村的一间祠堂里。学员们通过学习,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素养,返回原工作岗位后成为习骨干,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中共西江特委德城党员培训班旧址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建国初期中共西江地委机关旧址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建国初期中共西江地委机关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建国初期中共西江地委机关旧址位于现肇庆市正西路45号“翕庐”(又称“绿瓦桁”)。“翕庐”1934年建成,坐南向北,面向正西路,原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之兄余骏谋住宅。该建筑为混凝土砖木结构,由主楼、东西附楼及后花园组成,占地面积1187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楼主体外墙由水磨青砖砌筑,室内双扇对开分格实木门,窗采用多扇西式上下推拉定位木窗,门厅过廊采用精雕花格实木装饰,屋面预制金字架檀条木铺土瓦,挑檐铺绿色琉璃瓦,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

1949年10月18日,南下野战大军解放肇庆。21日,粤中纵队第六支队、第四支队各一部从西江南岸开进肇庆,开展接管工作。同日,肇庆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吴桐任主任,梁文华任副主任。随后,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委员王炎光奉命率工委机关和边纵独立团、绥贺支队等部队开进肇庆,会同先头部队开展接管、建政等工作。此期间,位于肇庆正西路的“翕庐”也被军管会接管。10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决定,成立中共西江地方委员会,由梁嘉、王炎光、谭天度、周时源、刘望远5人组成常委会,梁嘉任书记,王炎光任副书记,机关驻地在“翕庐”。西江地委隶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下辖高要、高明、四会、广宁、德庆、封川、开建、罗定、郁南、云浮、新兴等11个县委。

西江地委成立后,首先领导全区人民开展建政、支前、剿匪等工作。随后,领导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开展“镇反”、“三反”、“五反”和土地改革等运动,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1952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决定,西江地委与粤中地委合并,组建中共粤中区党委,“翕庐”作为西江地委机关驻地也随之结束。

1990年,人民政府落实有关政策,“翕庐”退还业主后人。2000年,“翕庐”被列入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2003年5月,被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业主后人将“翕庐”捐赠给人民政府。目前,该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被作肇庆市图书馆筹建处使用。

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江口米豆腐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豆腐嫩黄鲜亮,晶莹剔透,可切成片、条、块或制成虾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制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软可口,凉吃热煮均可。是江口老少兼宜的风味小吃之一。

江口米豆腐主要原料是梵净山贡米、稻草灰或桐壳灰。首先将稻草灰或桐壳灰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使其变成碱水。然后将梵净山贡米用碱水浸泡数小时后磨成浆,打熟芡,捏成个状和条状米豆腐,用大火蒸熟即成。

来江客人吃过米豆腐后无不对此赞不绝口,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之一。

在江口县,区府巷米豆腐已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任时光流淌,老街不变,味道依旧,人们世世代代秉承传统手法不忘初心。

米豆腐做法

主要原料:陈年籼米。辅料:谷草灰(天然碱),菜油。

制作方法:1、将糯稻谷草烧成灰,掺入开水制取碱水,选优质大米淘净,放入碱水,浸泡1至2天;2、用石磨将泡好的米细细磨成浆,以文火入锅搅拌至凝固状;3、迅速起锅,再拌以清油揉制成形;4、文火蒸2小时以上,放凉。

冷却后的米豆腐可浸入清水贮存,食用时取出切好煮软即可食用。其特点是柔软细嫩,富有弹性,健胃消食。

制作要领:碱必须用糯稻谷草烧制的天然碱;用柴火蒸煮,米豆腐要一层一层地放入,让蒸气穿透,这样味道才会更好;整个脱水过程要快速地搓揉、密封,保持米豆腐能及时凝结,这样才能保证它的韧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江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意思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全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江宣传养成所遗址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江宣传养成遗址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江宣传养成所遗址位于肇庆市区宝月台原高要县中学内,今为肇庆市端州区文化馆所在地。原建筑仅存被改建的汉谋图书馆。汉谋图书馆在宝月台中部北侧,坐北向南,两层,建筑面积共400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四周圆柱回廊。该处原是星岩书院众绿厅,民国初年又称魁星楼,因年久失修坍毁。1935年,由肇庆籍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捐资改建。

1925年冬,广东省省长古应芬为培养西江各县民团骨干,开办西江宣传养成所。所址设在高要县立中学内(即现在肇庆市宝月台端州区文化馆内)。国民党左派黄锡源任所长,中-员陈殿邦任副所长,黄秉勋为教导主任。学员共有110多人,来自高要、四会、广宁、新兴、云浮、罗定、郁南、德庆、封川、开建、高明、三水等12个县。

1925年11月起,叶挺独立团和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曾以宣传养成所为活动阵地,开展革命活动。独立--了团部参谋董仲明(中-员)任军事教官,开展军事训练和宣传革命道理。叶挺和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主任周其鉴等常到该所向学员讲授政治军事课,叶挺讲工人运动,参谋长吴济民讲阶级斗争,周其鉴讲农-动,黄锡源讲--。此外,还有哲学、群众心理学和各国革命史等课程。叶挺、周其鉴还派出学员到高要开展农-动,推动了高要农-动的深入开展。

1926年初,西江宣传养成所结束,学员们回到各县,大部分成为当地农-动的骨干,使西江地区的农-动达到高潮,其规模仅次于海陆丰。

2003年5月,汉谋图书馆被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